祖师禅如何能够开启灵性智慧的五大法则

  顿悟法,就是“祖师禅”。

  从“祖师禅”这个角度,我想我们今天作一个说明,我想说以“开启灵性智慧的五大法则”作为一个基础。当然,这个大家都很熟悉,五大法则是什么呢?就是六祖大师见性的时候所说的:何期自性,本自清净;何期自性,本不生灭;何期自性,本自具足;何期自性,本无动摇;何期自性,能生万法。其实这五句是对自性的赞叹,就是我们开启灵性智慧的五大法则。

  第一句是何期自性,本自清净。佛性本体“在圣不增,在凡不减”,所以说自性本自清净。

  我们修禅首先就一定要有一个绝对的自信,要完整地接纳自己。只要我们认为自己不够完美,自己不够好,自己有好的部分有不好的部分,那个时候你就活在大脑思惟里面。我们的教育把我们由一个自然人变成了一个社会人,所以像古人所说的“圣人不仁,以万物为刍狗”。

  为什么说“圣人不仁”呢?因为他教化人,他另外有一个什么?他会建立这个世间的秩序,他一定会告诉你“这个是好的,那个是不好的”,而你一旦接受教育以后,你一定会展现你好的一面,隐藏你不好的一面,而一旦你一直隐藏你不好的一面的时候,你的能量一直在流失,去维持那个二元分裂的状态,这就是我们凡夫不能觉悟的根源。因为我们的能量水平一直很低,一直在流失。所以,首先一定要有绝对的自信,深信自己本自完美。从灵性生命来说,一切都是灵性生命的游戏,从这个角度来呈现。

  我们看看六祖大师见五祖的时候,我们就可以明白,五祖问他:你来干什么?他说,弟子来,“唯求作佛,不求余物”。你看看,这个是何等的胸襟和气度,就求作佛。我们如果见师父的话,一定是说:“哎呀,我求我身体好,我事业遇到困境。”有没有谁敢说“唯求作佛,不求余物”啊?有没有这样的担当?当然你现在鹦鹉学舌,那么说就已经不是了,那已经是知识的碎片,而不是当下的智慧了。所以一定要有这个样的顶天立地的心胸,这个是我们禅修的基础。

  第二句是何期自性,本不生灭。这个我们很容易理解,这是“八不中道”,科学进步了,我们更容易理解了,实质上也就是指物质和能量互相转化,尤其是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出现以后,我们都知道了。微小微小的物质如果把它彻底转化为能量的时候,核能是非常巨大的。那么无形的能量转化为有形的物质的时候,我们认为这个物质生起来了,实际上它并没有新生;当有形的物质转变成无形的能量的时候,我们认为灭了,灭实不曾灭。

  这个“本不生灭”,我们其实可以借助一些简易的禅法来修,比如说,我们可以修一个“幻变三摩地”。她的修法就是三句窍诀:昼修幻身,夜修梦幻,后修光明。“昼修幻身”就是你要自己独处一个静室,沐浴焚香以后,对着一面大镜子来坐好;第二步就是你仔细地观察,不停地赞美这个镜子里面的自己每一处的优点,一直到你能够假戏真做,你真正地喜欢自己,而一旦你生起这个喜欢的心就马上要停止。又开始批评自己,挑这个镜子里面的这个影像自己的每一处的毛病,一直到真的讨厌这个我。那么在这个赞叹与批评之间,你一直这样去修的时候,你就会醒悟:实际上镜中的我只是一个影像。同样的,我们这个身体也只是一个影像,只是我们的灵性生命所幻现出来的、自显现出来的一个影像而已。这个时候可以契入到“身如幻”,一切外境皆如幻。

  实际上她的修行可以包含现分、明分、空分这三部分。我们是讲前面的现分这么一点点。打个比方,像我们在看电视,电视里面种种人物,我们看到他是幻,是虚幻的,对不对?种种人物都是虚幻的。如果我们融入到,我们以为自己就是镜中的人物的时候,我们会起实执心,会有种种的忧悲喜乐。我们在外面的时候,我们就知道那些都是如幻的,更进一步知道电视机外面的自己也是如幻的,更进一步,知道实际上内外都是没有差异的,都是如幻显现的。如果深入地说的话,就是大圆满“三自解脱法”里面的“心性自解脱、法性自解脱和平等性自解脱”。

  第三句就是何期自性,本自具足。佛性中本自具足无量的光明,无量的福德。我们这个法界和宇宙是本自具足的,匮乏只是一个幻相。当我们切断跟灵性生命的联系的时候,跟我们存在的本源的联系被切断的时候,我们总会觉得不足,我们会觉得匮乏。所以,大脑思惟就会使我们跟本自具足的灵性能量切断了。因此我们开始担忧自己的生存,因此成为掠夺者。

  其实宇宙之中从来不缺乏能量,缺乏的只是有效的关注和运用。我们如果开启灵性智慧的时候,我们当然知道整个法界的能量不可以被灭,也不可以被创造,本自具足。无论是物质还是精神,其实本质上都是能量。能量是不灭的,不过是形式在转化而已,既不能被创造也无法被销毁。这个我们看爱因斯坦的相对论等等,就已经是经过印证的事实了。但是同时,能量是可以转换的。我们的修行从法相上来说,就是从振动频率低的,密度大的能量,能够升华到振动频率高的,密度小的能量,这样就能够超越凡夫身和心的束缚,一直到彻见本来面目,亲见本来面目。

  所以何期自性,本自具足,就是我们跟灵性智慧、跟灵性生命重新连接以后,我们就知道,匮乏只是一个幻相,只是大脑思惟所产生的幻相。由于这种幻相我们信以为真,就产生了恐惧,因此成为一个掠夺者,成为一个永不满足者,就不能够知道“何期自性,本自具足”。而觉醒的标志之一,就是心彻底满足了,不再去追寻了,不再去向外追寻,这个时候,我们能够体验到一种前所未有的轻松、解脱。

  第四句就是何期自性,本无动摇。“八不中道”里面说“不生不灭,不常不断,不一不异,不来不去”。龙树菩萨的《中观六论》对我们树立见地是非常好的,但是其实除了《中观宝鬘论》比较容易入之外,其他都不是容易的。尤其是在《七十空性论》里面,她怎么样来透过缘起来层层显空,是有完整的修证次第在其中的。有完整的显空,空不可以被证,而只是显出来。所以,我们可以有一个入手的方便,就是像提婆菩萨的《中观四百论》,像月称菩萨的《入中论》都是我们能够入中观的方便。

  我们说“何期自性,本无动摇”,其实就是指自性的“不常不断,不一不异,不来不去”,“本无动摇”其实就是指这一些。我们且说一个“不常不断”好了,现在其实也很容易理解,但是我们领悟了,不代表我们证得了。我们领悟了,我们听明白了,这个只是一种知识而已,是大脑的识性运作。那么,什么是“不常不断”呢?比方说,我们过去做了一件事,无论是善事还是恶事,这个事情的现象都消失了,对不对?为什么到后面,我们还会招感恶果呢?为什么?因为虽然现象消失了,但是它的作用力还在,它的作用力还会留下来。现行熏种子,熏在阿赖耶识里面,熏在含藏识里面。所以的话,从现象消失这个角度来看,我们说是“不常”;从它的作用力留下来这个角度,我们说它“不断”。所以其实觉醒的人就是洞见了诸法实相,这个时候他的心是发生了巨大的转变,能够深刻地洞见到:灵性生命是永恒的,没有出生没有死亡,不经创造而存在,不受小我的身体的束缚,也不受小我的人格结构的束缚。

  第五句就是何期自性,能生万法。其实我们修行是要怎么样?是要证得我们佛性的“体、相、用”。实际上“体”是空,“相”是明,“用”就是觉,空、觉、明。所以不要错误地认为,听到空性智慧就总是偏到“空”的这一边,那么你在禅修实修的时候一定会产生障碍的,“空、觉、明”都应该要去修持。从“觉”这个角度来说,在佛就称之为大悲德、悲德,其实就是指万事万物的生机,万事万物的生命力。当我们超越了我们的大脑思惟模式的局限、行为模式的局限的时候,我们其实就开始契入到心性自解脱的阶段。

  所以说,如何去展现我们的勃勃生机,展现像万事万物一样的勃勃生机,这个实际上就是开启我们内在不断涌现的鲜活智慧,那当然就是灵性的智慧。所以说,心性自解脱契入法性,法性自解脱契入平等性,平等性自解脱成佛。这样的修持,她的次第先是从心性的解脱开始,不被我们自身的人格结构、人格的局限性、大脑思惟方式的局限性所限制,能够契入万事万物的法性。

  像禅宗里面的青原惟信禅师上堂的时候所说的:老僧三十年前,看山是山,看水是水;后来得个入处,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而今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前面的第一个阶段的“看山是山,看水是水”,他是被他的思惟方式所局限,只看到万事万物的相,看不到法性;后来能够“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的时候,是看万事万物都是看到法性,但是还有一个法性在,所以会被这个法性束缚住,所以要超越这个;更进一步是契入到平等性,契入平等性的时候就是真正的清净,不是那个清净和染污相对的清净,而是绝待圆融的清净,这个时候也就是禅宗所说的“平常心是道”。在教理上面来说的话就是清净地菩萨,八、九、十地菩萨,但是仍然还是要修持平等性自解脱。

  这是我们略说祖师禅如何能够开启灵性智慧的五大法则。

~大愿法师《亲见本来面目》

祖师禅——开启灵性智慧的五大法则

  从“祖师禅”这个角度,我想我们今天作一个说明,我想说以“开启灵性智慧的五大法则”作为一个基础。当然,这个大家都很熟悉,五大法则是什么呢?就是六祖大师见性的时候所说的:何期自性,本自清净;何期自性,本不生灭;何期自性,本自具足;何期自性,本无动摇;何期自性,能生万法。其实这五句是对自性的赞叹,就是我们开启灵性智慧的五大法则。

  第一句是何期自性,本自清净。佛性本体“在圣不增,在凡不减”,所以说自性本自清净。

  我们修禅首先就一定要有一个绝对的自信,要完整地接纳自己。只要我们认为自己不够完美,自己不够好,自己有好的部分有不好的部分,那个时候你就活在大脑思惟里面。我们的教育把我们由一个自然人变成了一个社会人,所以像古人所说的“圣人不仁,以万物为刍狗”。

  为什么说“圣人不仁”呢?因为他教化人,他另外有一个什么?他会建立这个世间的秩序,他一定会告诉你“这个是好的,那个是不好的”,而你一旦接受教育以后,你一定会展现你好的一面,隐藏你不好的一面,而一旦你一直隐藏你不好的一面的时候,你的能量一直在流失,去维持那个二元分裂的状态,这就是我们凡夫不能觉悟的根源。因为我们的能量水平一直很低,一直在流失。所以,首先一定要有绝对的自信,深信自己本自完美。从灵性生命来说,一切都是灵性生命的游戏,从这个角度来呈现。

  我们看看六祖大师见五祖的时候,我们就可以明白,五祖问他:你来干什么?他说,弟子来,“唯求作佛,不求余物”。你看看,这个是何等的胸襟和气度,就求作佛。我们如果见师父的话,一定是说:“哎呀,我求我身体好,我事业遇到困境。”有没有谁敢说“唯求作佛,不求余物”啊?有没有这样的担当?当然你现在鹦鹉学舌,那么说就已经不是了,那已经是知识的碎片,而不是当下的智慧了。所以一定要有这个样的顶天立地的心胸,这个是我们禅修的基础。

  第二句是何期自性,本不生灭。这个我们很容易理解,这是“八不中道”,科学进步了,我们更容易理解了,实质上也就是指物质和能量互相转化,尤其是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出现以后,我们都知道了。微小微小的物质如果把它彻底转化为能量的时候,核能是非常巨大的。那么无形的能量转化为有形的物质的时候,我们认为这个物质生起来了,实际上它并没有新生;当有形的物质转变成无形的能量的时候,我们认为灭了,灭实不曾灭。

  这个“本不生灭”,我们其实可以借助一些简易的禅法来修,比如说,我们可以修一个“幻变三摩地”。她的修法就是三句窍诀:昼修幻身,夜修梦幻,后修光明。“昼修幻身”就是你要自己独处一个静室,沐浴焚香以后,对着一面大镜子来坐好;第二步就是你仔细地观察,不停地赞美这个镜子里面的自己每一处的优点,一直到你能够假戏真做,你真正地喜欢自己,而一旦你生起这个喜欢的心就马上要停止。又开始批评自己,挑这个镜子里面的这个影像自己的每一处的毛病,一直到真的讨厌这个我。那么在这个赞叹与批评之间,你一直这样去修的时候,你就会醒悟:实际上镜中的我只是一个影像。同样的,我们这个身体也只是一个影像,只是我们的灵性生命所幻现出来的、自显现出来的一个影像而已。这个时候可以契入到“身如幻”,一切外境皆如幻。

  实际上她的修行可以包含现分、明分、空分这三部分。我们是讲前面的现分这么一点点。打个比方,像我们在看电视,电视里面种种人物,我们看到他是幻,是虚幻的,对不对?种种人物都是虚幻的。如果我们融入到,我们以为自己就是镜中的人物的时候,我们会起实执心,会有种种的忧悲喜乐。我们在外面的时候,我们就知道那些都是如幻的,更进一步知道电视机外面的自己也是如幻的,更进一步,知道实际上内外都是没有差异的,都是如幻显现的。

  第三句就是何期自性,本自具足。佛性中本自具足无量的光明,无量的福德。我们这个法界和宇宙是本自具足的,匮乏只是一个幻相。当我们切断跟灵性生命的联系的时候,跟我们存在的本源的联系被切断的时候,我们总会觉得不足,我们会觉得匮乏。所以,大脑思惟就会使我们跟本自具足的灵性能量切断了。因此我们开始担忧自己的生存,因此成为掠夺者。

  其实宇宙之中从来不缺乏能量,缺乏的只是有效的关注和运用。我们如果开启灵性智慧的时候,我们当然知道整个法界的能量不可以被灭,也不可以被创造,本自具足。无论是物质还是精神,其实本质上都是能量。能量是不灭的,不过是形式在转化而已,既不能被创造也无法被销毁。这个我们看爱因斯坦的相对论等等,就已经是经过印证的事实了。但是同时,能量是可以转换的。我们的修行从法相上来说,就是从振动频率低的,密度大的能量,能够升华到振动频率高的,密度小的能量,这样就能够超越凡夫身和心的束缚,一直到彻见本来面目,亲见本来面目。

所以何期自性,本自具足,就是我们跟灵性智慧、跟灵性生命重新连接以后,我们就知道,匮乏只是一个幻相,只是大脑思惟所产生的幻相。由于这种幻相我们信以为真,就产生了恐惧,因此成为一个掠夺者,成为一个永不满足者,就不能够知道“何期自性,本自具足”。而觉醒的标志之一,就是心彻底满足了,不再去追寻了,不再去向外追寻,这个时候,我们能够体验到一种前所未有的轻松、解脱。

  第四句就是何期自性,本无动摇。“八不中道”里面说“不生不灭,不常不断,不一不异,不来不去”。龙树菩萨的《中观六论》对我们树立见地是非常好的,但是其实除了《中观宝粑论》比较容易入之外,其他都不是容易的。尤其是在《七十空性论》里面,她怎么样来透过缘起来层层显空,是有完整的修证次第在其中的。有完整的显空,空不可以被证,而只是显出来。所以,我们可以有一个入手的方便,就是像提婆菩萨的《中观四百论》,像月称菩萨的《入中论》都是我们能够入中观的方便。

  我们说“何期自性,本无动摇”,其实就是指自性的“不常不断,不一不异,不来不去”,“本无动摇”其实就是指这一些。我们且说一个“不常不断”好了,现在其实也很容易理解,但是我们领悟了,不代表我们证得了。我们领悟了,我们听明白了,这个只是一种知识而已,是大脑的识性运作。那么,什么是“不常不断”呢?比方说,我们过去做了一件事,无论是善事还是恶事,这个事情的现象都消失了,对不对?为什么到后面,我们还会招感恶果呢?为什么?因为虽然现象消失了,但是它的作用力还在,它的作用力还会留下来。现行熏种子,熏在阿赖耶识里面,熏在含藏识里面。所以的话,从现象消失这个角度来看,我们说是“不常”;从它的作用力留下来这个角度,我们说它“不断”。所以其实觉醒的人就是洞见了诸法实相,这个时候他的心是发生了巨大的转变,能够深刻地洞见到:灵性生命是永恒的,没有出生没有死亡,不经创造而存在,不受小我的身体的束缚,也不受小我的人格结构的束缚。

  第五句就是何期自性,能生万法。其实我们修行是要怎么样?是要证得我们佛性的“体、相、用”。实际上“体”是空,“相”是明,“用”就是觉,空、觉、明。所以不要错误地认为,听到空性智慧就总是偏到“空”的这一边,那么你在禅修实修的时候一定会产生障碍的,“空、觉、明”都应该要去修持。从“觉”这个角度来说,在佛就称之为大悲德、悲德,其实就是指万事万物的生机,万事万物的生命力。当我们超越了我们的大脑思惟模式的局限、行为模式的局限的时候,我们其实就开始契入到心性自解脱的阶段。

所以说,如何去展现我们的勃勃生机,展现像万事万物一样的勃勃生机,这个实际上就是开启我们内在不断涌现的鲜活智慧,那当然就是灵性的智慧。所以说,心性自解脱契入法性,法性自解脱契入平等性,平等性自解脱成佛。这样的修持,她的次第先是从心性的解脱开始,不被我们自身的人格结构、人格的局限性、大脑思惟方式的局限性所限制,能够契入万事万物的法性。

  像禅宗里面的青原惟信禅师上堂的时候所说的:老僧三十年前,看山是山,看水是水;后来得个入处,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而今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前面的第一个阶段的“看山是山,看水是水”,他是被他的思惟方式所局限,只看到万事万物的相,看不到法性;后来能够“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的时候,是看万事万物都是看到法性,但是还有一个法性在,所以会被这个法性束缚住,所以要超越这个;更进一步是契入到平等性,契入平等性的时候就是真正的清净,不是那个清净和染污相对的清净,而是绝待圆融的清净,这个时候也就是禅宗所说的“平常心是道”。在教理上面来说的话就是清净地菩萨,八、九、十地菩萨,但是仍然还是要修持平等性自解脱。

  这是我们略说祖师禅如何能够开启灵性智慧的五大法则。

---选自大愿法师《亲见本来面目》

做人、做事、学佛、修行,有四个方向、四个要点——四无量心。无量无边没有范围,由小扩大的。四无量心是什么?四个字,“慈悲喜舍”。

先学慈悲心,慈悲是很难做的,嘴里讲讲的,真做到慈悲心很难。真的慈悲心就是普通我们一句俗话:“作蜡烛”。我常常用这句话比方,要自己变成蜡烛,“燃烧自己,照亮他人”,真是很难做到。你们都念过李商隐两句诗,“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对不对?若是菩萨道的慈悲,还要再改几个字:“春蚕到死丝‘不’尽,蜡炬成灰泪‘不’干”,那才是菩萨的慈悲!谈何容易?

学佛先学四无量心,学了慈悲心之后,最重要的是下面两个字,“喜舍”。“何谓为喜?答曰:有所饶益,欢喜无悔。”帮助人的、利益人的,决不后悔,就是喜。有时大家做了好事又后悔,像是布施一百元,后来想想,其实八十元就可以了,就后悔了。贪、嗔、痴、慢、疑、悔,为什么悔在根本烦恼中有这么重要?每个人一天到晚都在后悔中,比如吃饭,多吃了半碗,饭后要吃消化药,后悔多吃了,这也是悔。真正的喜心是,布施出去了就忘了。这个“欢喜无悔”非常难,你帮助过的人后来对不起你,你一定愈想愈后悔当初去帮他。能做到“怨亲平等”,才是功德。

“何谓为舍?答曰:所作福佑,无所希望。”我常说,一看到宗教徒就怕,我为什么怕教徒呢?这些人一到他们教主的像前,就下跪求平安求财富,都是求。如果这些教主、神明因为人家拜了就保佑他们,那第一就犯了贪污罪,收受贿赂。宗教应该是好的人你要救,不好的人更要救,拜了他要照应,不拜他的也要照应才对。所以这些宗教徒的心理很可怕的,都是有所求。大乘菩萨是一切放下,施与人家的恩惠记都不记,没有任何希求,所作的功德自己不求回报。乃至你打坐修行都不求成佛,只求自己心中的安详,因为自己的安详能影响到他人也安详,如此而已。即使对自己的子女也是持这样态度,我的孩子都去了海外,我同他们说,父子因缘到此为止,因缘是前生的事。我很抱歉,没有钱给你们,只能送你一张文凭,你从此也不用当我是你的父亲,我是公仆,路死路埋,不用你孝顺。

学佛这基本的四个行为,要倒转来先学舍,一切放下。这个字做不到,那当然也喜不起来。第二学喜,再来学悲,最后是慈。尤其这个喜很重要,你看看这许多学佛的居士啊、出家人,几乎没有几个人做到“喜舍”,没有几个人能在脸上带个喜容。脸上没有喜容,个个几乎都是讨债的面孔,好像我们欠他多还他少。有些学佛的人,只要一学佛,喝!看起来满脸的“佛相”啊!很庄严,一身的“佛气”,看起来很严肃,一点喜容都没有。所以打坐教人要先把神经拉开,微笑,学菩萨嘛。一笑,脑子都松开了,身体病都没有了,笑有这样的作用哦。肌肉一笑,脑神经整个拉开了,眉毛舒展开来,你看菩萨塑的像,也是坐在那儿微笑,慈眉善目,这要学的。

我常告诉大家,只怕你不成佛,不怕没有众生度。要成佛要先自度,自度的道理就在慈、悲、喜、舍这四个字了。

《南怀瑾先生答问集》《维摩诘的花雨满天)
-----------

“修四无量心,开梵天道。”慈、悲、喜、舍四无量心是菩萨道的基本。怎么叫无量心?慈悲喜舍心都是无限的,胸襟开阔,永远没有满足的时候。学佛先修十善业道,进一步修四无量心。修成了四无量心得什么果报呢?梵天道。修十善业道所得的果报,是欲界天的人天乘之报,有五欲之乐。修四无量心的果报,是欲界天再上一层,色界天的梵天之报。所以修四无量心的功德,比修十善业道大。

“虽行四无量心,而不贪着生于梵世,是菩萨行。”根据小乘理论,修成四无量心是修得梵行。梵是什么意思?毕竟清净谓之梵,修持到相当程度才能到梵天。梵天是什么天?我告诉诸位,根据佛法,是青天,是蓝色,是密宗画的药师佛那个青色,像碧海一样。我干脆把密宗的秘密都告诉你们,气脉真通了的人,自己身体的内部,一天到晚都在梵天的青天中,同药师佛那个身体一样的。那就是中脉通了,中脉无脉,不是有形的血管。到了这个境界当然祛病延年。当然不是人变成了蓝色的,你看了怕都怕死了,还可能有肝病。那境界是万里青天,一点云都没有,那当然无念。所以修四无量心应该处处清净心,是梵天的行为在做事,但是没有贪于梵天境界而不来。我经常告诉诸位同学,真得了道一定更谦虚。如果摆出一副大师样子,要人礼拜才传个道,那也可以免了,他得的道也有限的。菩萨道是不会自命高尚的。
*****

“四无量心是菩萨净土,菩萨成佛时,成就慈悲喜舍众生来生其国。”学佛的人第一步发心要讲四无量心,尤其年轻同学特别要注意培养这一种胸襟,这种心地,就是慈悲喜舍。初步学佛的人做不到全部,就一个个来,先培养慈心或者悲心。这两个有什么分别?慈心用中西文化混合来讲,是爱心,爱一切人、众生、万物。慈心是带阳性的,像父亲爱子女的心。悲心是阴性母性的,等于母亲爱儿女心情的扩大。我们学佛的人口口声声讲慈悲,真正慈悲的行为很少见,都以自己为中心。

再讲到四无量心中的喜心,我们怎么与众生结缘呢?能舍得掉自己的时间、意见、身心吗?学佛不是光搞打坐,你们千万注意啊!要先学建立这四种心理,而且要注意是无量的心理,慈悲喜舍都是没有限量的。你能够这样修,成就了才可以往生佛国。
*****

“慈是道场,等众生故。悲是道场,忍疲苦故。”慈和悲是两种不同的心态。慈就是爱,看一切众生平等,看别人的父母子女如同看自己的父母子女。真做到这一点,就是慈,也就是道场。如果说,我看一切众生平等,已经不平等了,因为你有个“我”在了。悲不是悲哀、流眼泪,是怜恤一切众生,因此牺牲自己,为了有利于众生,为了救度众生,能忍受各种疲劳苦难,这是大悲心,不是坐在那里哭。

“喜是道场,悦乐法故。舍是道场,憎爱断故。”世间的欢喜不是喜,因为没有真正的欢喜。真正的欢喜是得到法乐,真达到那个境界,就是道场。舍与布施不同。布施分三种,外布施是金钱财物的布施;内布施是身心一切放空,奉献出来;无畏布施是给一切人力量,精神的帮助和支持。舍是放下,是能切断一切心念,所以舍是道场。外布施的舍,放掉财物,没有什么了不起,能够把心理上所憎爱的切断放掉,才了不起。憎是讨厌的意思,不是瞋;憎的相反就是爱,就是喜欢。
*****

“以菩提,起于慈心”,你以为文字一看就懂,恰恰不懂。怎么是以菩提,起于慈心呢?普通经典说菩提心就包括了慈心,这里怎么说不同呢?菩提者中文意思是觉悟,换句话是悟道,是明心见性。悟了道以后从内心起慈悲心,看一切众生如子女一样,如慈父爱护一切众生,这个是法布施,是法布施的一种。

“以救众生,起大悲心”,行法布施的人,随时随地心理上念念之间在如何救众生,众生有烦恼,有苦,我要如何救他,要起这个大悲心,这样叫做法供养。我们学佛的人自己要反省啊!你什么时候想过要救众生?你们学什么佛!哪里想度众生,你度了谁啊!念念想众生来度你,装个学佛的样子。我们反省自己是不是随时有救人的心?不要说救人了,就连肯帮助人的心有没有啊?只要人家一点不肯帮你,只要众生不供养你,就起了大瞋心。所以读经典不是容易的,你看这文字很容易,我们几时做到随时随地以救助一切众生的心情来发起大悲心?这不是要你起个念头:“我要慈悲去救助这些众生”,你有个“我”就错了,要忘我,以救一切众生,起大悲心,才是法供养。

“以持正法,起于喜心”,以修持正法的心情来生起喜心,这里都是讲菩萨四无量心:慈、悲、喜、舍,是学大乘菩萨必须要培养的心情,也就是我们必须培养的情操。我们读佛经真应该一边研究,一边掉眼泪,自己感到很难过。为什么?就拿喜心来说,一天到晚看到人家嫌烦,别人看到你也烦死了,脸孔像讨债的冤家,一点喜心都没有,你还能度众生?凡夫就是如此,你慢慢修吧!三大阿僧祇劫再来。逢人就笑也不算喜心,喜不是笑,是喜悦之心,真学佛修道的人,你看他那个神情,脸上的细胞都是使人看到就喜欢的,即使他在骂人打人的样子都是慈爱的。

喜心怎么起呢?维摩居士说要持正法。我们后世学佛的人要记得几点一定的道理:“依经不依论”、“依智不依识”、“依了义不依不了义”、“依法不依人”,不然怕走错了路。所以我们求师访道学佛不要情感化,绝对要理性化,求正法以四不依的法门来检查。

由修持正法,而有所得,生起法喜充满,这个是菩萨的喜心,是真正的布施。换句话说,你要度一切众生,就教他正法,不要走邪路,不要走方便法门,“宁将此心下地狱,不把佛法送人情”。可是你们不要搞错变成悭吝心,跟你学法还要拿红包来皈依,否则不将佛法送人情,那就变成邪法了,不要借这句话随便用啊!

“以摄智慧,行于舍心。”舍,就是放下,就是布施。什么叫放下,就是丢得开。佛法讲慈、悲、喜、舍,我们反省每一个字做到了一分半分没有?都只是嘴巴上做到而已。舍心做不到,怎么学佛?你说你什么都舍掉了,唉呀!就是还有个身子!哼!那是怎么都舍不掉的,我告诉你吧,人要想舍掉外境界是做不到的,不是叫你丢开家庭儿女,家庭儿女就是道场,去哪里找清净地方?你在家中念念舍心,你的家人就是众生,就为他们牺牲不就好了吗?虽然人少,有几个就几个嘛!连为家人都不肯舍掉,不肯牺牲自我,还说要学佛度众生?你连个鬼都度不了!

什么才是舍心?以摄智慧,行于舍心。行,是修行。摄,用现代话说,就是包括进来。乱摄可不是智慧,譬如讲布施,好多同学都有经验的,大家说起有什么人很可怜,我就同意出点钱。旁边同学劝我为什么要出钱,我说我带头啊!应该做的事就是舍。但是有时同学提到要去帮助某人,我反而说不能,你连一毛钱都不能给,要出问题的,你帮助了他,他犯的罪造的业反而更重了。同学表面同意,背着我还是去帮他了。事后回来对我说,老师,还是你对了。这就是做善事也要有智慧的。

我们心里越放得下就越空,然后空的智慧就发起了。越放不下,智慧就越是发不起。你们打坐要想清净就是舍心,想把烦恼妄想丢开,但是丢不掉,因为没有摄智慧来修行。放不放得开,丢不丢得掉,那是般若智慧成就的问题,不是你说想硬放开就放开了。你丢不掉的啊!实际上你坐得越好就越放不开了,那个定的境界多舒服啊!定就放不掉了。这个中间的道理要搞清楚,就是摄智慧修行。佛法的智慧是空,你空得了一分,你的舍心、布施心就大一分,你空不了一分,那个不能舍的心就加大一分。

《维摩诘的花雨满天》(东方出版社)
******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如果我们大家都念,制止中东的战争不要发生,你得有这个信心,我们大家都念,就凭我们现在学《地藏经》的这些人,也不要太多,有这么三、五十个人念,大家天天都念回向,如
  • 比如有人爱美食的滋味;有人爱钱给自己带来的欢愉;有人爱猫狗萌萌的外貌;有人爱听别人的奉承......但这种以“我”为中心的“贪爱”往往片面而主观:如果食物没那么
  • 三、开办网络秀场直播或电商直播的平台要落实管建同步的原则,把平台管理力量与直播间开办能力相匹配的要求精准落实到数到人。】11月23日,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官网发布关
  • 4北京B*上海九yuan出身,也是主攻鼻部的老师,营销做得少,所以网上风不大,技术还是不错的,自然风和网红风都做,风格不固定,会根据你的脸型五官气质各方面来设计
  • 有一天正坐着看电视,突然看到港姐的宣传片,我突然对我妈说,妈,我真的想试试,因为我觉得自己挺漂亮的。评论我也看完了,男生一看就知道是第一谈恋爱,做的事情也只是不
  • 所求皆所愿,所行化坦途,多喜乐,长安宁星星醉酒到处跑,月亮跌进深海里,我从未觉得人间美好,直到你来了不管世界再怎么糟糕都好,我只希望你可以不被打扰到,我希望你的
  • 方嘉树为了甄别谁是真正的接头人,保证组织和同志安危,不惜将突然投奔而来的童养媳陶玉玲绑起来锁在柜子里,看似不留情面,却是道破了在“国与家”抉择下的毫不犹疑、坚定
  • 改变不了过去,但可以改变现在;改变不了环境,就必须改变自己#王者荣耀西施[超话]##西施0924生日快乐# 你是稷下星之队永不可缺少的光芒!世上没有什么不可能,
  • ” 更多详细内容请查看原文>>睡前把家里所有的窗户都关上了在后半夜还是觉得有点冷了,没有阳光也没有蓝天,打开窗微风夹杂着阵阵凉意袭来,是中秋了~~连
  • 如果不满意还能按照需求换到喜欢的的座位,到底是谁能拒绝这样的福利呀!就是一个省钱大动作火车票买起来➡️ 去哪儿的买票功能真的是让我强烈安利!
  • 总不能说,这些车都是人家在P点停好锁车之后吃饱了没事干自己扛过来的吧#未斯[超话]#又看了几遍视频刷了一些评论,明白了为什么只有一个甚至同框都没有的视频却让我这
  • ③演出太多,一天根本看不完,建议在园区里住一晚,玩得更尽兴从容#开封旅行# 战国孟尝君的“鸡鸣狗盗”一度被当作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褒义故事。拥有三千门客,竟然找
  • ”9 、我好像在放弃你了,又好像在等你10 、我心里都是事但我谁都不想说11 、不管你被贴上了什么标签 你要记住只有你才能定义自己12、都会淡 只不过有些人选择
  • ......#正版展示#渡人无数的10句话:​1、父母健在,说明自己的福报很大,很多人不知道,表面上看,我们是在孝顺父母,其实,是父母在给我们机会,让我们积功累
  • 【百亿补贴20点开抢】价格不对的宝下拉至详情页有百亿补贴入口!来看看有需要的没[举手]【9.9】怡宝纯净水350ml*12瓶【11】维达超韧抽纸100抽*10包
  • ”想当初决定进旭圈,也是纠结了很久的事,因我本人其实是个极其怕麻烦的又喜欢佛系摆烂的人,曾想过做个路人散粉也是不错,但奈何九的魅力实在太大,一场生日直播让我和儿
  • ”人生的进与退都应该有操守、有追求,不怕难、不沉沦、不自颓,把得住自己的心性,遇事就不致沉陷于迷惑中。”人生的进与退都应该有操守、有追求,不怕难、不沉沦、不自颓
  • #白鹿[超话]##白鹿0923生日快乐# Hello 小鹿 今天是小寿星啦 生日快乐啊 我的大明星 我希望你平平安安去快乐的追逐自己的梦想✨宝宝 是什么时候
  • 再说乐队老师,真的太震撼了,从来没听过类似的交响乐演奏,这次来之前还有点担心恋姐的生日歌好像没有那么宏大该怎么编排,有些歌曲偏俏皮的又怎么配合,但现场,真的太震
  • .这是对我们认知的调整,让我们知道,想要快乐工作,就要学会“找事”做,找自己感兴趣、自己有天赋、能够让自己有自我价值实现的社会成就感的事来做。这份工作让我身心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