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学课堂[超话]#世人为贪一场黄梁美梦,造出种种恶事,却不明白,无论是荣华官贵、富商帝王、贫民布衣都是一场梦幻,这是铁定的事实!

其实人都要在祸或福之中生活,如果为天下的人谋利益,给他们创造幸福,这就是我们自我所行的福道;若藏着自私自利的心而去伤害他人,这就是祸道。

曾记得南无始祖报身佛说法中:……不管家产丰登,万贯资财,福禄寿喜,妻贤夫荣,子耀官贵,声望高达,但死时我唯一带走的只有凄伶孤独,独自一魂,飘荡阴间,在人间的一切都带不走,一无所有,这是铁定的事实……

愿“君子爱财,取之有道,用之有德”!!!

人作恶殃及子孙,后代需要承负的期限到底要多久?

《阅微草堂笔记》里记载了这样一则故事:

甲看中乙的妻子,想纳为妾,便告诉了丙。丙看中了甲的财富,便找了一个同邑的浪荡子,用金钱买通了他,用阴谋帮甲达成了心愿。过了一年多,丙的阴谋败露,自己的女儿被杖而官卖,邑子的女儿则流落为娼。

初看这则故事,似乎是大家所喜闻乐见的善恶报应故事,行恶者得恶报,而且恶报的程度和行恶的程度刚好成正比。

但我们又会发现它和常见的善恶报应故事有一个很明显的区别:故事的过错方都是父辈,而承担责任者却是他们的子辈,也即父债子偿,这就是道教传统中非常重要的一个部分——承负报应。

承负是空想还是确有实据?

“承负说”系统阐述于《太平经》 :“承者为前,负者为后;承者,乃谓先人本承天心而行,小小失之,不自知,用日积久 ,相聚为多,今后生人反无辜蒙其过谪,连传被其灾 ,故前为承, 后为负也。负者,流灾亦不由一人之治,比连不平 ,前后更相负, 故名之为负。负者, 乃先人负于后生者也。”

也就是说,今人要承担先人行为善恶所带来的后果, 名为承;同样,今人的行为善恶也会对后人产生影响,名为负;代代相承相负 。

那么具体什么是承负?用古代一点的说法就是血脉传承者之间的气运会有所影响,同时这种影响反应在血脉往后传承最为明显。《皇极经世书》说,子时开天、丑时辟地、寅时生人。《太平经》所指的先人,是从黄帝时期以前上溯至寅时的人。这些先人在本质上是承天心而行的,但有小错失,且并不自知。这种不自知的小错失,通过血脉流传一辈辈积累下来了。这是人间世运下降的本质原因,也是承负产生的渊源之始。

如果用现代一点的话,可以这样来说,DNA最为相近的亲属中会出现气运相关联的现象,同时这种气运关联体现在父系往子系这个方向上最为明显,而同辈之间的影响则较小一些。

承负与阴宅风水的作用原理是有相通之处,首先,承负是讲气运往子孙的传递,风水是借环境造阵来进行趋吉避凶,而承负是通过功果福报来进行趋吉避凶。

正所谓善人居福地之说,大凡积德行善的之人,因有功果转化福报的支持,故而更容易得到更好的风水,这便是“福人居福地”说法的来历。

由于道教很看重人类自然的繁衍生息的自然性,所以从来不避忌传宗接代之事,并在修炼之中,也强调“欲修仙,先做人”,先尽人伦之责,方可言及大道。

前人行的善,如果没有及时转化,则它会积累为功果(也称为阴功),这个功果转化为气运后,会通过血脉传递到DNA角度来说最亲近的人身上,然后逐次向往传递。同样的,如果有行的恶没有及时消解掉,那么这个恶行同样会转化成不好的气运,传递到子孙身上,在发生转化后,就会体现出来。

天地万物皆受承负影响

《太平经》中认为,历史是一个时时包含着承负的循序渐进的过程,任何社会危机的造成均非仅仅由于当世的原因, 而是历史的长期积累造成的 , 因此不能让一人承担罪责 ,而是“人人有过于天地”, 但现实是“ 百姓适知责天, 不知深自责也”,并认为天地和一切自然事物跟人和社会事物一样也都有承负 。

一是人为天地“承负” : “天地生凡物 ,无德而伤之, 天下云乱, 家贫不足 , 老弱饥寒 ,县官无收, 仓库更空。此过乃本在地伤物 ,而人反承负之”。人承负天地, 是天地运行发生错乱 , 人承受其灾害 。

二是自然界事物间的“承负” : “夫南山有大木,广纵覆地数百步 ,其本茎一也。上有无訾之枝叶实, 其下根不坚持地 ,而为大风雨所伤, 其上亿亿枝叶实悉伤死亡, 此即万物草木之承负大过也。”这是山川草木受到的自然承负之灾, 唇亡齿寒,也是这个意思。

三是人为自然界事物“承负” : “南山有毒气 ,其山不善闭藏 ,春南风与风气俱行, 乃蔽日月, 天下彼其咎 , 伤死者积众多。”南山有毒气,因为风而传播到了其他地方,导致死伤众多,此为人承负了自然之过。

不过 , 对于自然事物的承负人们并不太关注, 对人自身的承负才是大家关心的;而人自身的善恶承负 , 人们最担忧的是对恶的承负所造成的灾病夭死,承负之善给人带来荫庇,但这种荫庇不是无限的 , 而是有限的 ;子孙放纵为恶 , 支付完先人荫庇,也难免夭死 。 

道教承负与佛教因果,有何不同

现在我们很多谈论罪福善恶的,都将道教之承负和佛教的因果联系起来,认为道教之承负就是佛教之因果,其实是错误的。佛教的因果是基于前世今生,业报轮回的角度;而道教的承负是基于现实世界,以整体论、系统论的观念来看待社会的。

1产生报应的原因不同

“业报轮回说”认为有情众生对世界万有的“无明” 是产生果报的根本原因。

认为报应的根源在于人的贪欲和无明,由过去的无明烦恼而造作诸业,播下生死的苦因 ,于是生起种种妄念 ,因此造成了生死的流转 ,堕于生生世世的六道轮回之中 。

道教“承负说”主张的施报者是“天”。这个“天”不仅有自然无为的元气的含义, 且在一定意义上是有赏罚大权的人格神。有人认为这是一种外力报应,其实不然。

各种人的承负都有善恶积累这个内因在起作用, 是对个体或家族的过去善恶的报应,今人的祸福是先人行为的结果,如果祖先有何过失,由子孙承担其责任。而且 , 善恶的记录、拘校、奖罚 (即报应的执行)大多是由众鬼神操作的。 

《有过死谪作河梁诫》说 , 记录承负的诸神包括山海陆地 、 诸祀丛社、 舍宅诸守、 司农祠官 (其他书中还提到三尸神、司命神等 ) , 还有大阴法曹每年岁末要拘校账簿 , 核算此人的善恶累积, “计所承负 , 除算减年 ”, 地阴神 、 土府神 “收取形骸 , 考其魂神” , 罪过多的至死 , 罪不至死的要 “谪作河梁山海 ”, 其他也 “各随法轻重, 各如其事, 勿有失脱 ”。众鬼神无时无处不在注视人的所作所为,对善恶的记录和对承负的执行毫厘不爽。

2受报主体不同

佛教之所以没有承负概念,是因为“业报轮回说”主张“自作自受”。个体所造业的果报,只能由造业者自己或其五蕴相续而生者承受, 众生现在所受的业报 ,必然是自己前世的宿业所感 ,不能由别人替代,即使象父母子女这样的至亲,也不能互相承受 。所以佛教的出家,讲究抛妻弃子与世俗切断联系,在这种情况下,直系亲属的好坏完全不在自己的考虑范围内。

“承负说”的受报主体不仅是自身, 有恶心恶迹,天就会夺其纪算 ,减少他的寿命 ,同时个人的行为还会影响到他的子孙 。“承负”简单来说就是祖先给后人留下的一笔“遗产”。如果前人做了很多好事,就给子孙留下一笔好遗产,让子孙能富贵、智慧;如果前人干了很多坏事,那就会给子孙留下一笔烂账,令子孙遭受身体、心灵、经济上的许多磨难。《太平经》里举例说,比如父母失了道德,有过错于乡里,后世的子孙必受乡里的过责,这是承负最简单的道理。

与《易经》中所说“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同出一理。并且,“承负”有“十世一周”的性质,即十代祖宗的行为,会对后代有一定影响,警戒人们要为后世儿孙考量。

这也就是为什么有的人力行善事,却没有得到好的福报,就是因为承负了祖先之过错;为什么有的人做了坏事,但是却得了好的结果,是因为承负了先人之遗泽。

所以道教里讲行善,只是说行善可以有种种功德,但是却很少宣讲靠单纯的积善可以获得富贵的。

3解脱方式不同

“业报轮回说”提倡“业由心造、 回转有道”,主张通过因果法则以减少恶报,甚至消除业力的影响 。

大家都知道,道教是修现世的,而对于当前的现实利益,道教不会通过消耗福报来实现,而是创造了道家五术,以五术来济世利民,不但能解决现世问题,还能不断积累功行。

《太平经·解承负诀》说: “能行大功万万倍之先人 ,虽有余殃 , 不能及此身也 。”行大功德, 就是以忠孝等伦理道德规范为标准 , 为善去恶,得行此道者, 就能消除“承负”所带来的灾厄。

4作用范围不同

佛教的功行主要是在于普度众生,并且这个众生指的是有情众生,而无情众生是成不了佛的,所以佛教关注对象围绕的是人,其理论从人心下手,所言所论所行,皆是围绕人的觉悟成佛来进行。

道教则大不同,万物皆有灵性,度的是万物成道,所以道教关注的对象则是在天地万物及天地万物之外的一切,而人只是天地万物中最灵者,故域中有四大,人居其一,非是人为独尊。

所以道教中没有至尊的概念,即使是玉皇大帝这样地位极高的神明,一样是要听从元始符命的,但玉皇大帝本身又是元始的一个化身,元始本身是一切的源头,但却不是一切的主宰。

正因为如此,道教并不像佛教那样认为只有有情众生才能成就,而是万物皆可修行,皆可成就,在层次格局上比佛教要更大得多。只是世人多不察此,反认为佛教普度是大善,不可不谓之颠倒了。

承负的期限

那么先人的善恶行为是否能无限期的对后代产生影响呢?《太平经》中记载,承负是有期限的,过了这个时间限制,就不受承负之苦。

《太平经》说:“因复过去,流其后世,成承五祖。一小周十世,而一反初。或有小行善不能厌,囹圄其先人流恶承负之灾,中世灭绝无后,诚冤哉。承负者,天有三部,帝王三万岁相流,臣承负三千岁,民三百岁。皆承负相及,一伏一起,随人政衰盛不绝。” 

可见承负的大至期限是五代十世。如果只是后人无条件的承负先人的善恶行为,道教的善恶报应论就成为了绝对的命定论了,所以经中也告诉我们,只要个人能做大善事,虽先人有过失,也可以免于承负之灾。

#每日一善[超话]#[心]#阳光信用# [心]#每日一善#
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倡导"格物、致知、诚意、
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实现人生
理想的步骤和模式。这种基本道德观念,是人
类进行物质生产活动和自身生存发展的基本要
求,也是人们共同生活的起码的行为准则。
心若欲杂,空行百善。以善启善,以善引善;
以善育善,以善扬善。无需言它,从吾做起;
不必多言,当下善行。无心为诚,无我为善;
无欲为德,无为为道。劳而不获,福善不足;
不劳而获,善德疾逝。为善无别法,只是知一
善,行一善,便有益。凡事信其可行,便持之
以恒,为善亦同此理。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情书上映# “时光是琥珀 泪一滴滴被反锁情书再不朽 也磨成沙漏”今年情书和指环王的重映,豆瓣上出现了许多新打的低分,就足以说明身处这个信息化的时代,有些人因为
  • 无论是追求高颜值,还是喜欢摄影的小伙伴,都会爱上华为P50 Pocket的 #原来植物在夜晚是这个样子#金牛座脚踏实地,一旦爱你,不会退群,坚持好的未来金牛座在
  • 这些行星看起来排成一线,因为它们都在同一平面上绕太阳运行,这个平面被称为黄道面,是在我们太阳系的早期生成的,黄道面内有所有的行星,包括地球。这个平面被称为黄道面
  • 临终前,将家中产业财物对儿子做了交待,最后说:“将来实在没有吃用的时候,就破和尚脑壳吃。他睁眼一看,才想起是清明时节,已经有三年没给父亲上过坟了,以下不免有些愧
  • 而在周六之前我们几个打球的朋友约好了,周六晚上去看门锁,结果我突然崴脚,而且好像有些严重,我思索再三还是在群里说,好像我去不了了。朋友又催了我去冲水,但我这次说
  • 夜里,尚书大人正在给娘子洗脚,刘悦薇晃晃白嫩嫩的脚丫子,一脸不忿,“三郎,今天又有人说我打你,想让你休妻呢。”尚书大人敞开衣领,轻笑出声,“娘子莫理那些蠢人,我
  • • 生活的温柔,藏在每一个日出日落里,藏在每一处人间烟火中,人生在世难免有彷徨之时,希望我们都心有归处。#心语心恋心声[超话]# 人世间一场,都只是路过,无需执
  • 关于本次应援物的处理,数据厂有如下两种方案:1⃣️明天下午2-4点,在场馆外分发,牛鹿er们凭借已购票的凭证领取。2⃣️明天下午2-4点已经不在重庆的牛鹿er,
  • #彭叔相亲角# (2685)号坐标:北京性别:女老家:北京年龄:89年学历:硕士身高:155体重:43KG简单介绍:平时圈子比较小,人也比较宅,走着走着,就单下
  • 在即将到来的#世界读书日# 抽出一些时间走进书店,品读哲思妙语,寻找自己的理想国。知名科普人张辰亮@无穷小亮微博 x著名摄影师唐志远@唐志远Dreamman,
  • 如果说一个女人她被分手的原因,是因为行为上的作,而男人又是经过仔细分析和思考才选择分手的,那他在思考的时候,想的是什么呢?#如何怎样挽回前男友前女友前任# #如
  • 자기야~[偷乐][心] 히히..지금 생방송 보고 있어엉~~ 나에겐 정말 행복한 힐링의 시간이야.. 왜냐하면 우리 여보가 주연한 드라마가 시청자들의
  • 社区的两波物资 还有公司投喂已经吃了好几顿才想起来拍照还有小区小姐姐给的宝贵冷萃物资里少了一袋香肠邻居还说要分我半袋然后就是小区里的各种冤种但靠谱的团长整天账都
  • 日行一善 #每日一善# #阳光信用# 人的一生就是在不断的与过去告别,再见拔丝地瓜,再见舒服的被窝,再见从指尖溜走的每一颗沙粒,感谢遇见过的每一个人,即使只是
  • 链接:#高校头条# 中国中医科学院大学选址公示:选址苏州毗邻苏州太湖园博园 澎湃新闻从苏州市政府官网获悉,去年4月苏州市政府与中国中医科学院签约,联合在苏州设立
  • 当把时间点拉到2017的时候,我为什么会在精神上离开国内的时候,其实也是因为心寒吧。看过《亲爱的小孩》这部剧的朋友,都在为任素汐演的方一诺倍感同情,明明是一个值
  • #世界读书日#【虚荣心很难说是一种恶行,然而一切恶行都围绕虚荣心而生,都不过是满足虚荣心的手段】~~亨利·柏格森,法国哲学家,文笔优美,思想富于吸引力,1927
  • ”驾驶人辩称,GPS疲劳驾驶规定时间快到了,所以才停在应急车道上休息。【学悟见创 | 产妇即将临盆,交警接力护送】4月16日11时许,临沂市公安局交警支队直属二
  • Britney未有親身出庭,僅以電話連線方式作供,在長達20分鐘的證詞中,她說:「我只想恢復正常生活,已經13年,真係受夠喇!」她又表示一直在人前強裝開心:「我
  • ” 忘了尘世种种,忘了年岁几何,这应该就是归隐的最高境界了吧。” 如果上一句的隐居生活给人的感觉清冷的,那这一句是不是多了些明朗的色彩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