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实的解脱道# (45)
(续 第八章)
杂阿含第305经(佛说世间空)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祗树给孤独园。时,有比丘名三弥离提往诣佛所,稽首佛足,退坐一面,白佛言:「世尊!所谓世间空,云何名为世间空?」

有比丘名三弥离提去问佛:世尊!所谓世间空,云何名为世间空?

我们先来了解什么谓世间,世间不是指外在的山河大地、城市、世界,而是指我们当下的身心。参见经文:

「谓眼,色,眼识,眼触,眼触因缘生受──内觉若苦、若乐、不苦不乐。耳…。鼻…。舌…。身…。意,法,意识,意触,意触因缘生受──内觉若苦、若乐、不苦不乐,是名世间」。(杂301经)

那么什么是世间空呢?我们看经文:

佛告三弥离提:「眼空,常、恒、不变易法空,我所空,所以者何?此性自尔。苦色,眼识,眼触,眼触因缘生受:若苦、若乐、不苦不乐,彼亦空,常、恒、不变易法空,我所空,所以者何?此性自尔;耳、鼻、舌、身、意亦复如是,是名空世间。」

佛直截了当地说:眼空,常、恒、不变易法空,我所空,所以者何?此性自尔。

眼是色法,四大及四大所造故眼是缘起;因四大本性空故决定眼本性空,即是此性自尔;眼基于四大新陈代谢相续不断地维系而显现存在;四大因无常、缘也无常,故眼无常、苦、是变易法,是故眼非我非我所。常恒不变易法空(是指我空),我空故我所空。

若色、眼识,眼触,眼触因缘生受:若苦、若乐、不苦不乐,彼亦空,常、恒、不变易法空,我所空,所以者何?此性自尔;

因为有眼故,所以若眼见色、生眼识,眼触,眼触因缘生受:苦受、乐受、不苦不乐受,于这些悉知皆是缘起,是故如实知这些也是空,常恒不变易法空(指我空),我空故我所空,之所以这样,是因为其本性空所决定的。

不是佛决定让它空的,是佛发见缘起的世间本性空。如果把前面那一经与这一经联系起来思维,前面经文是在讲六根触对六尘因缘,有这样的功能启用,不是不要用,只是你不要执著它为实有。这一经就更直截了当、从究竟意义上告诉我们,眼空,眼的功能也空,眼功能作用所生的心理反应(受、想、行)也是空,为什么?一切法因缘生故,如果于这些理解了、明白了算不算见法呢?还不算见法吗?那要怎么样才算见法?透过现象了知它本性是空,是不是见法?是啊!

佛说此经已,三弥离提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我觉得佛在这一经讲的很爽,感觉太爽了!一点都不保留,直接告诉你真相就是这样子的。

杂阿含第456经(佛说第一义空经)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拘留搜调牛聚落。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我今当为汝等说法,初、中、后善,善义、善味,纯一满净梵行清白,所谓第一义空经,谛听!善思!当为汝说。

如我听到这样,有一次佛住拘留搜调牛聚落,那时,世尊对比丘们讲:我今天当为你们说法。开始是善法,中间是善法,后面也是善法。善义:意义正确;善味:词句正确;纯一满净:没有一点瑕疵;梵行清白:梵行清净无染;所谓第一义空经:即是第一义空经。仔细听,好好思维,现在即为你们说。

云何为第一义空经?诸比丘!眼生时,无有来处;灭时,无有去处,如是,眼不实而生,生已尽灭,有业报而无作者,此阴灭已,异阴相续,除俗数法;耳、鼻、舌、身、意亦如是说,除俗数法。俗数法者,谓:此有故,彼有;此起故,彼起。如:无明缘行,行缘识……广说乃至纯大苦聚集起。

什么是第一义空经呢?这里是以眼为例,其实就是眼等六根。

眼生时无有来处,灭时无有去处:前面我们已经分析过了:

眼是色法,四大及四大所造故眼是缘起;因四大本性空故决定眼本性空,即是此性自尔;眼基于四大新陈代谢相续不断地维系而显现存在;四大因无常、缘也无常,故眼无常、苦、是变易法。所以,因缘和合则眼生,因缘消散则眼灭,因缘集灭决定了眼的生灭,没有一个实有的眼在生灭,是故眼生时无有来处,灭时没有去处。我们所见到的眼、包括耳、鼻、舌、身等表象,其实是刹那生灭不住的相续相。

如是,眼不实而生,生已尽灭,有业报而无作者,此阴灭已,异阴相续,除俗数法;

如是:真相如是;眼不实而生:眼是因缘生,故非真实生。

生已尽灭:因缘生因缘灭、刹那不住啊!(每秒死亡细胞80万)。

我们所见的眼,只是因缘刹那集灭不住的相续相尔。

有业报:眼集起的因是业报(缘有生)。

无作者:无有造作者(非自作,非他作,非自他和合作)。

此阴灭已,异阴相续:阴即蕴的异译,蕴即积聚义,眼由细胞积聚而成,除眼角膜外,细胞就如一堆积聚的泡沫,刹那生灭相续。

除俗数法:所谓眼,除了缘起的此有故彼有,此起故彼起的因果事相外,没有什么别的了。

俗数法者,谓:此有故,彼有;此起故,彼起。如:无明缘行,行缘识……广说乃至纯大苦聚集起。

佛在此,已经诠释了俗数法,其实就是缘起法。缘起法就是此有故彼有,此起故彼起,无明缘行,行缘识,识缘名色,乃至纯大苦聚集起,所以它只是因缘的环环相扣,里面没有我。

除俗数法就是,思维分析眼等六根生灭相续,观察六根触对六境缘生六识、缘生六受、缘生六想、缘生六思,在此故彼的因果关系,不实而生,生已尽灭,因缘相续,刹那不住。只是业因所感得的果报,无有造作者,除了这此有故彼有因果的缘起外,无我我所。

又复,此无故,彼无;此灭故,彼灭,无明灭故行灭,行灭故识灭……如是广说,……乃至纯大苦聚灭。比丘!是名第一义空法经。」

佛前面说的是缘起的流转,缘起的流转也就是生、老、死、没,受生之法。想解脱的人,一定要如实知缘起的流转,知法住。知道这个流转过程的因果必然性,唯有先知法住,才能得涅槃智。知道解脱从哪里下手。

第一义空法经:佛以眼为例,阐述:因为六根是因缘和合生,故生时,无有来处,因缘消散灭,故灭时,无有去处,就像天上的浮云,积聚时没有来处,消散时没有去处。所以六根是不实而生,生已尽灭。六入处是业报所感得,无有造作者。因六根刹那生灭不住故,所以此阴灭已,异阴相续,除因缘集、因缘散、因缘相续外,没有实有的六根,所以空六根,是名第一义空经。

佛说此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世尊时代,为什么有那么多弟子见法证果,原因只有一个,诸比丘闻佛说已,欢喜奉行。我们现在为什么稀有难见?原因你懂的!

附录:(这些是从导师论著中摘录的)

《杂含》卷一三的《第一义空经》说:

「眼生时无有来处,灭时无有去处,如是眼不实而生,生已尽灭……除俗数法。俗数法者,谓此有故彼有,此生故彼生。」

佛从缘起世俗谛的生灭非实中,说明第一义空,极为明白。在第一义空中,即遣离有无、断常等二边。

缘起就是中道,缘起不否定这个现象的存在,如实知现象因缘生,因缘灭,不会是实有的生,实有的灭。执有、无,常、断二见。

如迦旃延说真实禅(体悟第一义的禅观)说:「观彼悉皆虚伪,(彼指五蕴六处这个身心)都不见真实……(为什么不见真实?因为这个身心一直在无常变易)但以假号因缘和合而有种种名,(如说眼、耳、鼻、知、身、意,这个就是假号)观斯空寂,(斯:即眼、耳、鼻、舌、身、意本性空寂)不见有法(有见)及与非法(无见)」。就是不落实有、实无二边见。

一切法都是因缘和合的假名法——世俗的,圣弟子就在这因缘中,名相世俗法中,体观空寂,离「有法」「非法」二边见,(就是实有,实无)就证得第一义谛。(第一义谛就是性空)所以说:「诸佛说空法,为离诸见故」。诸见:有见、无见、常见、断见,都是邪见。

佛陀又说:「如实正观世间集者,则不生世间无见,如实正观世间灭,则不生世间有见;如来离于二边,说于中道,所谓此有故彼有,此生故彼生」。

如实正观世间集,世间的定义,在前面已有解释。现在举烦恼为例,烦恼是受,烦恼生起,即是世间集起,如果我们如实正观,就是对烦恼的集起作正确的分析、观察烦恼集起的因,烦恼是怎么生起的?不离根尘触对因缘所生的,所以烦恼是缘起有。这样就不生世间无见,不否定烦恼生起。

如实正观世间灭,烦恼因缘和合生,因缘消散灭。不是实有它一定会灭,所以它灭去的时候,如果我们如实知烦恼是因缘灭而灭,就不会生起烦恼是实有见,因为实有的它不会灭。如来离于实有实无二边,说于中道,所谓此有故彼有,此生故彼生。这个是中道观,也是正见。

世俗的人,看见生,就以为有实在的法生起,看见灭,就以为有实在的法毁灭了。有是实实在在的有,无是实实在在的取消,这是落于二边见的。圣弟子不然,看见法生起,遣离了无见,但并不执着以为是实有;看见法消灭了,遣除了有见,但并不执着以为是断灭实无。

因为依着缘起法的因生果生,因灭果灭,一切法是活泼泼的可有可无,可生可灭。

就是我们生命的功能可以用啊,但是你不要认为它是实有的生、实有的灭,它是因缘生,因缘灭,本性是空。假若是实在性的,实有,就不该灭而无;实无,就不该生而有。所以对什么叫实有、实无,我们就有了一个正确的概念。

所以在法法的可生可灭、可有可无中,深入事物的根本核心,体见到一切是关系的,没有实性的有、无、生、灭,一切是不实的假名,都是假名安立的,本性是毕竟空寂的。所以毕竟空寂,不是抹煞了一切生、灭、有、无的现象而破坏诸法;

所以就有说「佛法在世间,不坏世间法」。佛法就在我们五蕴、六处,佛法是在讲空性,空性不离五蕴、六处去体悟,但也不会破坏五蕴、六处,五蕴、六处是因缘生因缘灭,你破坏它干什么。

反之,空寂(本性空寂)正是掘发了诸法生、灭、有、无的真实相。因为本性空,才显发出因缘生,因缘灭,非实如幻的真实相。

这是如来教授的真实意趣,否则单见到流转还灭、一正一反的两面,很容易误解而割截为二体的。这从流转、还灭二门,两门的有无生灭关涉的现象中,直接体现到法法本性的空寂,可以叫他做中道的空寂律。(中道的空寂律也是假名安立)这是第一义的中道教说,也为佛法特质——缘起性空的真义所在。大乘学者常说的「当体即空」,就是如此。——摘自印顺导师《佛法是救世之光》

导师的这一段论述对我们修学缘起法,体悟性空,启发意义很大!没事的时候可以多阅读、多思维。
(全部完结,感恩阅读)

#如何做一个既温柔又冷漠的人#
薛宝钗
宝钗的温柔的方面很多,比如做人大方,会在他人有需要的时刻伸出援手,物质上毫不吝啬,比如主动提供螃蟹让史湘云诗社做东,暗地里送邢岫烟衣物,赠与黛玉滋补的燕窝……大观园里的姑娘们,正值青春妙龄,各有一腔心事,心疼自己还疼不过来,哪有余力去疼爱别人呢。宝钗主动释放出“我懂你”“我为你好”的善意信号,帮助别人时的姿态诚恳而巧妙。世界上有很多孤独的人害怕先踏出第一步,而友谊的发生常是从一次热心的援手开始。她提议设螃蟹宴时,对史湘云说得诚恳,“我是一片真心为你的话,你千万别多心,想着我小看了你,咱们两个就白好了。”史湘云十分感服。

林黛玉行酒令时说了一句“良辰美景奈何天”,宝钗按下不表,日后在无人处提点。她的剖白同样坦诚:“你当我是谁,我也是个淘气的。从小七八岁上,也够个人缠的。我们家也算是个读书人家,祖父手里也爱藏书。先时人口多,姊妹弟兄都在一处,都怕看正经书。弟兄们也有爱诗的,也有爱词的,诸如这‘西厢’‘琵琶’以及‘元人百种’,无所不有。他们是偷背着我们看,我们却也偷背着他们看。后来大人知道了,打的打,骂的骂,烧的烧,才丢开了。”林黛玉将心比心,觉得宝钗待人宽厚又光明磊落,也就打开心结,从此“孟光接了梁鸿案”。

薛蟠出远门带回了特产,宝钗给贾府众人送礼物,连没时运的赵姨娘也有一份。似乎宝钗总能考虑到一些“不重要”的边缘人,在大观园改革时也是她提出由承包园子的婆子拿出一点钱,分给其他婆子,使所有园中做事的人都得到些好处。同是王夫人那边的亲戚,王熙凤对赵姨娘动辄责骂,像是为姑妈出气,而薛宝钗却对赵姨娘和贾环客客气气。这是摆正了自己的客人身份,或许也有一份对世人的博爱。

从某种意义上说,宝钗是博爱的,但她的博爱与宝玉热爱一切美好事物的“情不情”有所不同,她更为理性与实际,待世人都是一种淡淡的好,这种好有着距离感,不在情感上过分卷入,倒也足够抚慰人心。“任是无情也动人”来形容她最合适不过,多少号称“有情”的不过是自我感动了一下,于局面没有任何实质性的帮助如果说宝玉是用对美好女儿的爱来隔离现实,宝钗则是用日常琐事和对他人的关爱来隔离现实。顾城曾评价宝钗说:“她知道生活毫无意义,所以不会执留,也不会为失败而伤心;但是她又知道这就是全部的意义,所以做一点女红,或安慰母亲,照顾别人。她永远不会出家,死,或称为神秘主义者,那都是自怜自艾之人的道路。她会生活下去,成为生活本身。”

宝钗对生活有一种疏离感,她能跳出眼前的局面来打量和审视,有开阔的心胸。当哥哥薛蟠被柳湘莲痛打之后,薛宝钗劝解母亲说:“不过他们一处吃酒,酒后反脸常情……况且咱们家的无法无天,人所共知”,没有必要“兴师动众,倚着亲戚之势,欺压常人”。对于亲戚关系这个账户,宝钗是在用一点一点的善意存入,薛蟠则是用一桩桩祸事不断支取,任性妄为。对于哥哥出门做生意,宝钗极力赞同,哪怕生意赔了也是历练,总不可能一辈子守在母亲身边当“妈宝男”。这种认识和格局,非同凡响。

当尤三姐自刎,柳湘莲出家,与柳湘莲相厚的薛蟠情绪不好,宝钗提醒他注意犒赏伙计们——做东家的,要对底下人体恤,一趟生意结束,人人等着领赏分红请客,不能因为老板有情绪就都省了。虽然这反应看似过于冷酷,可倒有一种“不为打翻的牛奶哭泣”的理智。无论发生了什么不幸,生活总要继续,倘若沉溺在悲哀中自怜,就会失去人心。事实证明,薛蟠请客时心不在焉,伙计们觉得无趣,宴席不欢而散。人类的悲欢并不相通,不可能要求别人对自己的痛苦感同身受。宝钗有管理者的格局,可惜身为女子,不能代替哥哥去管理家业,提点一两句已是极限。

脂砚斋曾经这要形容过薛宝钗:

历着炎凉,知著甘苦,虽离别亦能自安,故名曰冷香丸。又以谓香可冷得,天下一切,无不可冷者。
待人接物不亲不疏,不远不近,可厌之人未见冷淡之态,形诸声色;可喜之人亦未见醴密之情,形诸声色
六十三回《寿怡红群芳开夜宴》中,薛宝钗的花签是“任是无情也动人”,文中以雪为喻,展示出她心底冷的一面。金钏儿自尽,她安抚眼前的姨妈,不避忌讳赠衣装裹,却没有过多地垂怜逝者,只淡淡说她糊涂;柳湘莲妻亡出家,她也并不在意,只嘱咐哥哥记得酬谢一同行商的伙计。她的冷不止对旁人,也对自己,文中她直接的情感表露甚少,贾宝玉挨打后,她虽红了眼眶,却终未落泪;林黛玉语出讥讽,她“借扇机带双敲”之后也只是一笑收住。

薛宝钗处事守“中和”之道,若将此与无情的评价相观照,则她的行事作风全然因循于礼法世故。但对应道家的“形莫若就,心莫若和”之说,外在的无情顺势,未必指向内心对适世准则的认同。“故无所甚亲,无所甚疏,抱德炀和,以顺天下”,“亲疏一观,抱守温和”和薛宝钗“不亲不疏”的行事相类,外在处世上,庄子提倡顺世应物。而薛宝钗的内心指向,书中也常透出端倪。

#片言即证[超话]#❤️《心经讲记》❤️ 

▌正解经文   45

「痴」:
即迷惑颠倒,不明事理,
愚昧无知。
它不仅包括那些低能儿、
文盲、植物人,
还包括那些所谓的
聪明绝顶之人。
因为他自以为是啊——
我从小读书天分第一;
我当官、经商足智多谋,
我才华横溢……
别人去念佛学佛
他感到好笑,
没有本事跑到这求泥巴,
有什么用啊?
在佛法里叫作
「世智辩聪」,
三途八难里属于第七难,
这种人来世必下三恶道。
因为他是一种情执啊,
自以为是,
把自己看得很重,
是不是?
重的东西是
往下落还是往上飞?
往下落,是不是?
这叫「想升情坠」,
在《楞严经》讲的,
既有科学性又有哲理性。
在佛法里讲,
老实人得大利益,
聪明人反被聪明误。
佛法是平等的。
这个世界上没有
一个人能沾光,
没有一个人会吃亏。
当你沾沾自喜就是
你吃亏的时候,
你沾不了光的;
当你吃亏而心安理得,
生欢喜心,你是吃苦了苦。
是非好坏全在于心态的调整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目前人数1/1016.【交友】给各位递蜜雪冰城,菩萨好,这边开了一个t站的无盈利打印团,基本上t站的bjd小物都会打,剑,发簪,头冠,翅膀什么的群号在结尾,平时
  • 说他从来没有听说过朗尼克,“一个体育主管——没人理解”这让人不舒服,但却是上赛季更衣室里许多球员的典型态度。“在我内心深处,我从来没有把他当作一个Boss”的观
  • 这样一台优秀的房车,不论是进入城市还是深入户外,都能承担起遮风避雨与挑战自我的作用,难怪大家都喜欢!而这样的外观之下,仅上蓝牌c本即可驾驶上路,极大的方便了热爱
  • 俗话说,人活着,不能没有良心,上天是公平的,心正人善,必有厚福。俗话说,人活着,不能没有良心,上天是公平的,心正人善,必有厚福。
  • 非长 星期一 2022年10月31日#国企资讯#“疫”刻不停︱河南天然气战“疫”显担当我们小区不进不出了、我们小区出现确诊病例、我们小区是高风险地区了..
  • #小编说天气##象象在线#19日白天全市自西向东有阵雨,夜间东北部(通河、依兰、方正、延寿、尚志)有分散性雨夹雪或阵雪,其它区域多云;其它时段,全市为晴或多云天
  • 人生路上,山高水长,行到水穷处,总有云起时,不管人生多么失落,都不要放弃心中那份热爱,不管生命多么委屈,都不要放弃骨子里的那份善良,当我们怀揣阳光和明媚,就能无
  • 二、腰痛做运动搬东西的时候不小心把腰扭伤了,按压攒竹穴可以起到快速缓解腰痛的效果。胃痛时,将腿部肌肉放松,用食指按压这个穴位,边吐气边按摩,每6秒松开一次,如此
  • 这里有不少西式建筑,散发着不一样的建筑魅力。想进去参观的小伙伴们只好再等等啦~#历史那些事[超话]#晚清民国初年著名政治人物徐世昌曾说:大清之亡,不是亡于革命党
  • 12. 生活可以再浪漫一点,日落,华灯,晚风。12. 生活可以再浪漫一点,日落,华灯,晚风。
  • 我不知道是否,我只知道苔从不高调,他在黑暗,无人问津的史诗中撰写生的希望。而我们人呢,失落失望,失去所有方向,到最后才知道平凡才是归处,可是,平凡比起黑暗,却是
  • #什么样的爱情不长久#不长久才是爱情的常态随着年纪渐长,我终于发现,原来不长久才是爱情本来的样子。彩虹股份是一个投机性很强的股票,从13.4元一路杀跌到3.68
  • #墨家零售商[超话]# 摆小摊耶黑版拍立得比耶秀 星河特典团卡 铁盒卡肉莎 卡册卡贝雷帽肉 莎 团封k4特典带帽妮 妮单封仰头妮 yg快闪特典冰箱贴磁铁刘海秀
  • 【极端情况分析】以下这些分析之前,还有一个大前提,那就是11月14日晚22时,哈萨克斯坦与日本的比赛在中国之前,如果哈萨克输了,那么中国男篮在随后的比赛中,只要
  • 这其实是因为赵丽颖当年参加综艺时说话非常耿直,经常无意中说到了别人的痛点,简直就是天然黑了,所以赵小刀这个名字也就一直跟着赵丽颖了。张新成最近的人气可是非常高啊
  • 这款玩具套装包含一个威风凛凛的机甲,其拥有灵活的膝部、手臂、腿和臀部,装备有 2 把宝剑、2 个凸粒发射器,还设有妮雅的驾驶舱:#JOBY# #摄影# #VLO
  • 这三件事,除了影视剧,综艺和话剧袁姗姗都是初次涉猎,“尝试”和“突破”是她2021年的关键词。这三件事,除了影视剧,综艺和话剧袁姗姗都是初次涉猎,“尝试”和“突
  • [心][給力][威武][威武][給力][給力][威武]发型@出境………哇塞好美的油菜花海,啊,怎么走也走不出来呀? 在桥头,看看景,吹吹风,想也诉说,念也磅礴。
  • 当然这个大招也是有很多方法躲得,想要被夸的姐妹们可以练一手r闪,点了大招马上点闪现,这样能在对面的视野外起手大招,这样就很难躲了,但是记得用移动摇杆调方向,这招
  • 有时候是小保底也会想要不要吓一吓她说什么千万别给我歪了什么的话,但是看她指着金卡问我这个好不好哇的时候又觉得自己还是不要那么贱兮兮的不知道你们能不能懂,我真的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