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态阳光”:推动碳达峰、碳中和的技术新路径】以太阳能为动力,水和二氧化碳作原料,在催化剂作用下合成出甲醇,用以替代化石能源,实现碳的循环利用——甘肃籍中国科学院院士、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李灿及其团队,历时20年载攻克的液态太阳燃料合成技术,将这一梦想变为现实。

而随着液态太阳燃料合成技术在兰州新区成功完成工业化验证,人类为早日实现“碳中和、碳达峰”有了一条全新路径。

二氧化碳变废为宝

车辆离开兰州新区繁华的核心区,沿着笔直开阔的道路向西北方向行驶20余公里,便到了兰州新区倾力打造的化工园区。道路一侧的一座小山丘上,漫山遍野铺满了光伏板,在阳光照射下显得格外壮观。

“这是液态太阳燃料合成示范项目的光伏发电部分,占地259亩,用来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兰州新区石投集团高级技术主管李春新介绍说。

距离山丘不远,就是项目的主厂区,里面矗立着项目的核心设备——各种各样的装置、在空中穿梭交织的管道、高耸的反应塔,显示出十足的科技范儿。

“用山丘上光伏板发的电,将水电解为氢气和氧气,再让氢气和二氧化碳反应,就生产出了甲醇,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液态阳光’。”李春新尽量用最简要的语言道明了项目的原理。

甲醇,可作为燃料替代石油,同时也是一种重要的化学中间体,在化工领域应用非常广泛。

电解水制氢,氢再与二氧化碳反应制甲醇,在实验室早就在研究,液态太阳燃料合成示范项目有何特别之处?

“关键在于合成过程中使用了李灿院士团队所研发的高效催化剂。”李春新说,这一项目由光伏发电、电解水制氢、二氧化碳加氢等3个重要生产环节组成,其中,李灿院士团队研发的催化剂在后面两个环节发挥了关键作用。

催化剂是在化学反应中加入的一种特殊物质,其本身不会参与反应,却可以加快化学反应的速度,全面提升效率。

实验室里,通过电解水得到氢气,再让二氧化碳与氢气反应生成甲醇的过程复杂漫长,且条件也相对苛刻,而没有实现大规模化工业过程。而李灿院士团队研发的高效催化剂,则极大加快了电解水和二氧化碳加氢的进程,解决了关键技术难题,使工业化生产“液态阳光”变为了现实。

“通俗地讲,液态太阳燃料合成示范项目就是利用太阳能、水和二氧化碳生产出甲醇的过程,它将无形的太阳能量转移到了液态的甲醇当中,因此,以这种方式得到的甲醇被形象地称为‘液态阳光’。”李春新进一步解释说。

兰州新区化工园区总顾问、兰州大学化学系教授张有贤认为,“液态阳光”合成技术是一项革命性的技术,其重大现实意义在于将二氧化碳变为重要的生产原料,划时代地解决了工业二氧化碳尾气的利用问题。

“工业生产过程中,二氧化碳之所以被大量排放,是因为它无法被大量利用,产生不了价值。而在‘液态阳光’的生产中,二氧化碳变成了重要原料,有了利用的价值。”张有贤说,液态太阳燃料合成示范项目不仅将太阳的能量转移到了液态的甲醇中,也使二氧化碳中的碳元素“封存”到了甲醇中,这是人类利用二氧化碳的一次重大创举。

催化技术重大创新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位于辽宁省大连市沙河口区,不远处就是大连著名的星海广场和星海公园,依山而建、环境优美。

大连化物所是一座以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见长的综合性研究所,催化化学是其重要的研究领域。自1983年到大连化物所读研究生以来,李灿院士不断向着一座又一座催化领域高峰努力攀登。“液态阳光”则是李灿和他的团队在催化剂研究上又一次重大突破。

“‘液态阳光’合成成功,实际上就是催化技术的成功。”近期,记者专程前往大连化物所,对李灿院士进行了专访。李灿介绍说,“液态阳光”的合成过程中,通过加入催化剂,大幅提升了电解水制氢、二氧化碳加氢两个生产环节效率。

也就是说,李灿团队分别攻克了两大催化技术。

以电解水制氢为例:传统电解水制氢能耗大,生产出同样体积的氢气不仅成本高,而且速度慢。但使用李灿院士团队研发的先进电催化剂后,单位时间内电解的氢气量大幅增加。

“以前,一小时能够出几百方氢气就已经了不起了,现在我们可以出1000方以上,这是一个很大的进步。”李灿说。

制氢速度提升的同时,还有成本的下降。

传统制氢,每产生一立方米氢气大概需要耗5度以上的电能,但兰州新区液态太阳燃料合成示范项目把生产一立方米氢气的耗电量降至4.3度。

“别小看这0.7度,一方省下0.7度,1亿方、10亿方又要省下多少电,这个量大得不得了。”李灿说,工业生产必须要考虑效率和成本,否则没有企业愿意干。

前沿技术的探索之路往往充满着艰辛。

“液态阳光”的成功,研制出具有很强靶向性的催化剂是关键。一次次试验、一次次失败,李灿院士团队没有放弃。

“加入催化剂后,要让氢气和二氧化碳反应后生成甲醇,而不是甲烷之类的其他物质。”李灿院士说。

与实验室环境不同,工业合成“液态阳光”必须要充分考虑到杂质、水、温度等对催化剂的影响。

比如:要确保催化剂耐高温,温度升高不会被烧死、烧结。同时,工业二氧化碳含有大量杂质,有毒化作用,这又需要催化剂要特别“皮实”,既要在温度高的时候不怕烧结,又要同时在各种各样的“粗粮杂粮”原料过来能够被消纳。

“一般的催化剂很怕水,温度高的时候,水对催化剂的破坏很严重,而二氧化碳加氢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水,又给我们带来新的问题、新的挑战。”李灿说。

通过许多次攻关,一系列问题最终逐一得到解决。
李灿院士团队成员在大连化物所实验室进行催化剂性能测试。

2020年10月15日,兰州新区“液态阳光”示范项目通过了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组织的科技成果鉴定。来自全国各地的权威专家一致认为:这一项目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整体技术处于国际领先。

而“液态阳光”项目运行数据也显示,项目运行1000小时的时候,催化剂依然没有明显失活,抗中毒和抗烧结良好,达到了推广条件。这意味着“液态阳光”这一科技成果已经具备工业化生产条件。

兰州新区“液态阳光”示范项目为下一步建设10万吨级、百万吨级的“液态阳光”生产线打下了基础。
“太阳能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同样的道理,我们还可以用风能、水能等绿色能源发电,与水和二氧化碳合成出清洁的甲醇。”李灿说。

技术应用前景广阔

2020年1月17日,注定是一个值得铭记的日子。这一天,总占地面积289亩,投资约1.4亿元的兰州新区液态太阳燃料合成示范项目成功投运,呈液体状的粗甲醇第一次从设备终端的管道中流出。

“电是通过光伏发电得到的,水是普通的工业用水,二氧化碳是从合成氨工厂尾气中捕获的,整个甲醇的生产过程完全实现了绿色生产。”李灿院士团队的王集杰博士见证了这历史性的一刻。

化学品的工业化生产存在着放大效应,在相同的操作条件下,利用小型设备在实验室得出的研究结果,往往与大型生产装置得出的结果有很大差别。
“在实验室里,最初放入反应管的催化剂只有1克,成功后,我们把量放大100倍以上,也就是加入100克催化剂再看结果,成功了,才有了进行工业试验的基础。”王集杰说。

从试验室中的瓶瓶罐罐,到完成工业中试,是“液态阳光”合成技术的一次大跨越。

兰州新区液态太阳燃料合成示范项目可年产甲醇1000吨,反应器中投入的催化剂达到了1.6吨,是原始试验的160万倍,达到了项目的工业化示范作用。

“现在的任务是进行推广应用,建设10万吨级甚至规模更大的项目。”王集杰说。

新技术能否被推广,还要算经济账。

兰州新区液态太阳燃料合成示范项目有关负责人、兰州新区石投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姜锦算过一笔账,在这一项目中,每吨甲醇的生产成本为3000元。而以传统的煤化工方式生产,每吨甲醇的成本约为2000元。

3000元与2000元,貌似“液态阳光”合成技术缺乏竞争力。

“项目的二氧化碳是购买的,因此增加了500元的成本,而随着‘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提出,传统二氧化碳排放企业面临巨大的减排压力,我们项目很有可能‘零成本’甚至负成本获得二氧化碳,从而使‘液态阳光’成本大幅降低。”姜锦说。

在合成“液态阳光”过程中,除了二氧化碳,电价也对成本有着重要的影响。另一个好消息是,随着技术的进步,光伏发电的成本也在不断下降。

“3000元的成本是按每度电0.20元的价格计算的,现在有些地方光伏发电成本已降到了几分钱。”对“液态阳光”合成技术的推广前景,姜锦充满信心。

在液态太阳燃料合成示范项目中,之所以将甲醇称为“液态阳光”,是因为太阳的能量被一步步转移到了甲醇中。项目落户兰州新区,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当地海拔高,太阳能资源丰富。

“当然,这也同兰州新区对高科技成果应用的重视密不可分,从2018年考察对接到2019年开工,再到2020年建成试运行,仅仅用了1年多的时间,兰州新区从土地、资金等多个方面给予了大力支持。”姜锦说。

在王集杰看来,兰州新区液态太阳燃料合成示范项目的影响将会非常深远。

我国每年的二氧化碳排放量约100亿吨,其中近一半集中在电力、化工、冶金等八大行业。如果能将这些二氧化碳捕集用于制造甲醇,按1.4:1的二氧化碳投入和甲醇产出比例,就等于全国每年在减排50亿吨二氧化碳的同时,能够生产出35亿吨甲醇,社会效应无法估量。

王集杰说,目前工业捕集二氧化碳技术已经相对成熟,未来,人们还可以对轮船等排放的二氧化碳进行捕集利用。

“液态阳光”合成技术在兰州新区完成工业化验证后,引起社会广泛关注。

在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科学技术奖评审中,液态太阳燃料合成项目荣获技术发明奖一等奖。

“已经有多家企业来对接合作,有的已经进入合同起草阶段,很快就有10万吨级以上的液态阳光甲醇合成项目启动建设。”王集杰说。

太阳能为动力,将二氧化碳变废为宝,实现碳的资源化循环利用,这一天很快就会到来。(新甘肃客户端)

分手后做好朋友就很奇怪,好像跟以前一样但又完全不一样,看他像没事人一样照常发早安晚安,挺难过的,也许他不想突然就断的那么干净怕我难受,但是我现在就很难过,两个人其实都没错,也不存在什么第三方之类的狗血情节,就是慢慢走慢慢走,走到一个岔路口,两个人选择了不同的道路罢了,两个人都深深的爱过对方,在一起的时光很幸福,离开时也要好好的,这永远会成为我青春深刻的一段美好的时光,把一切都交给时间吧,慢慢来慢慢来[月亮][月亮][月亮]
我要一个人好好过剩下的大学生活啦,时间不多啦,好好珍惜!!

“驼铃古道展风采,丝绸新路著华章”,两千多年来,丝绸之路始终是东西方文明交融的桥梁。不同种族、不同信仰、不同文化背景的帝王、军队、商人、学者、僧侣,往来在这条道路上,创造并传递着财富、智慧、宗教、艺术。直至今日,丝绸之路仍是重要的交通贸易枢纽。

悠悠驼铃,漫漫古道。丝绸之路见证了中华文明的传承与创新,承载了中国人民与世界交流的智慧与情感,更成为广大文艺工作者的重要创作源泉。近年来,随着“一带一路”倡议不断深入人心,作为中华文明跨文化传播的重要组成部分,丝路文化被赋予了更深刻的内涵和更重要的地位。

我们作为新时代的青年人,创新和发展是我们的目标,我们希望利用现代网络技术,让“丝绸之路”深入人心,在不同文化的碰撞中产生更精彩的艺术效果,带大家走进这条让中国文明风靡全球的丝绸之路。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手在被窝外面都要有点冻了冬天来了,喜欢冬天,什么样的冬天都喜欢,这就像是我的背景色,应对起来得心应手。是陪玩,但是老婆大于工作,老婆你在哪里,别错过我啊老婆p1
  • (记者 罗继梅 康安 )#中国石化[超话]# 【应急发电车急需柴油发电,加油员紧急配送2000升】#发现最美 你评我论##中国人的故事# 10月25日早上7点半
  • !!
  • 【饼干的反抗】昨晚,我跟饼干因为作业有些矛盾,饼干说:我之所以霸道,就是因为我完全没有自由,我感觉我是你们的兵,每天都被你们控制,起床、吃饭、刷牙、洗脸,所以我
  • 这小孩怎么突然就半岁了。[笑而不语] 双十一剁手严重.导致妈妈月初刚给的2000块钱快用完了.和老张说了一句贫穷的女儿要活不下去了.妈妈马上要转了1000[泪
  • 直到天宝元年(742)因道士吴筠的推荐,李白被召至长安,供奉翰林,后因不能见容于权贵,在京仅两年半,就赐金放还而去,然后飘荡四方的漫游生活。君为女萝草,妾作菟丝
  • 食记▶️最近吃了很多好吃的嗷,和母亲大人去吃的扒,主要是大人说金格丽舍换了个厨师,味道不错(*๓´╰╯`๓)♡还有和闺蜜一起吃的猪肚鸡[哪吒得意]那天真的是全餐
  • #sky光遇陪玩[超话]##光遇陪玩[超话]# ♡ ONE PIECE 「宝宝们晚上好٩(๑^o^๑)۶」 「OP陪玩正规团 派单不摆烂 陪多挑花
  • 整个团队分工明确,他们对于圆明园的了解甚至深入到了一砖一瓦,为了让圆明园重现,他们花了4年的时间做准备。在专家眼中,圆明园承载的是一段历史,能够在这太平盛世时刻
  • 阿巴斯《何处是我朋友的家》好看哭了前面哭成傻子,太揪心,还好最后给圆回来了,阿默的家人气的我火冒三丈但是妈妈还是很爱他的,虽然一家人的思想都如此的守旧封闭,最暖
  • #王源[超话]#✨跨过二十一岁的精彩纷呈,少年继续抱着对音乐的初心,走着平凡而又不平凡的路,踏着自己的少年行,正直随性的向前行,寻找更加多彩的自己。[蛋糕]​p
  • 当一个人能学会知恩,感恩,报恩,感谢生命中所给予的一切时,才是迈向幸福的开始。向内雕琢,生命就是:安静地努力,华丽地呈现 ,生命的价值从分享开始[微笑][爱心]
  • #月全食最佳观测地# 我国绝大部分地区都可以看到#月全食# 的“红月亮”阶段[哇]。#下次看月全食要到2025年了##月全食最佳观测地# 我国绝大部分地区都可以
  • 下午鱼哥跑跑跳跳,玩的很开心,也算是抓住了秋天的尾巴了[偷笑]看鱼哥的穿着就知道初冬已经差不多来了[笑cry][偷笑]#户外[超话]##每日亲子陪伴#她是全香港
  • 「我们」这两个字承载的不只是IXFORM这个名字还有无数在背后支持你们站上台的粉丝是我期望的太多,才会这麽难过难过到我连最后一部片都不想剪了看著你们曾经一起並肩
  • (是我的天使送的蛋糕吖)题外话:雪狗嗷!真的太会了!
  • 【佛说偈赞地藏菩萨功德】 尔时世尊而说偈言。 吾观地藏威神力。 恒河沙劫说难尽。 见闻瞻礼一念间。 利益人天无量事。 若男若女若龙神。 报尽应当堕恶道。 至心
  • 35岁后,感受到国内职场对女性的不友好,便拿出所有积蓄去新西兰学动画。一路走来,因为有无数个热爱跑步,支持原创的跑者信任和支持我们,让我们能在洪流中不受外部压力
  • #减肥、瘦身、健身##减肥大作战##代餐# 宇宙最酷的瘦身计划:Moshi.Moshi纯天然养生轻代餐来也(•͈˽•͈)【吃饱了,再减肥】一款及糖尿病人群,三高
  • 泉州市财政局局长李清景回答:疫情发生以来,泉州市财政局在第一时间抽调干部骨干下沉一线抗疫的同时,主动多方调度资金资源,及时研究出台抗疫助企保民生促发展政策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