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新逻辑学研究:“白马非马”论的五重根

“白马非马”论的五重根

  

  几乎我的全部著作都是我对自己的独白。我所说的种种事情都是我与我自己的密谈。

——维特根斯坦

图片

  战国名辩学者、名家代表人物、孔门弟子公孙龙是一位深刻的思想家,语言及逻辑学家,也是最早的符号哲学、语言哲学的研究者。他所提出的著名命题“白马非马”论具有深刻的语言逻辑学和本体论涵义,兹剖析其涵义并略述如下:

  1、指号白马不是生物的马

  2、指号白马不是马的类群

  3、指号白马不是个体的马

  4、马的类群不是马的个体

  5、白色马,即白色(指号)➕马(指号),作为复合的指号,不同于单一性指号的:白马

  总而言之:

  一、指号不同于真实对象。真实对象无法用指号表述,一切表述必然词不达意,强作表述即必然意味着曲解。

  二、所以人类没有工具可以表述和认知真实的世界。在认知、表述和本体及客体之间存在不可逾越的鸿沟,即现实与表述的鸿沟。

  以上命题和结论,与18世纪德国的伟大哲学家康德的理论基本可以说相同。天下百虑,殊途同归。

  所以,2千年前战国时期的赵国名辩哲人公孙龙的哲学,与约200年前德国哲人康德的哲学意义可以相通。

  故公孙龙可称就是中国的康德,早生两千年。

  20世纪的哲人维特根斯坦说:“我们正在与语言搏斗。……我们已卷入与语言的搏斗中。”又说:“语言分析的关键(问题)不在于通过我们的经验来解释一种语言游戏,而在于确认语言只是一种游戏。”因此“凡可言说的,言说”,“凡不可言说的,沉默。”

  ——他的困惑以及结论,与公孙龙哲学也具有相通的意义。

【附 录】

何新旧文:谈“玄”

  …………(上略)

  (二)哲学与宗教有一共同的根本性问题,即所谓“终极问题”,也就是关于人生意义究竟是什么的问题。这个问题之所以存在,根源在于人生本身作为过程的虚幻性。

  但是,对世俗之人来说,每一天活得有滋有味,这种虚幻性被认为是不可思议不可理解的。只有经历过大起大落的过来人,以至当人到面临死亡时,才会对万事皆空的人生虚幻性有所顿悟。

  一位禅师曾说:佛说法四十九年,所为何事?就是要为人类解决一个最大的根本问题,即所谓“了生死”的问题。

  人必有死。然而,死究竟是终结还是非终结?这是宗教问题,也是哲学问题。宗教以对神(无限者)的信念和意志皈依解脱掉这个问题。而哲学则无始无终地永久困扰在这个问题中。

  生死问题及人生虚幻抑或真实的问题;进一步也就是整个存在世界究竟是真实或虚幻的问题。康德称之为“现象”与“实体”的问题,在中国中古佛学中则被看作所谓“色”(现象界曰“色”)、“空”(虚幻界曰“空”),以及关于何为“真如”(即本体、实体、本源)的问题。①

  【①形上问题在中国学术中,自孔子以来的儒学都不看重。因为儒者主要关注的是民生、政治和伦理。但在中古(魏晋)玄学和佛哲学中,对形上问题则作过深刻的思辩。】

  再由此,即可以提出人的智慧和知识究竟是否可能认识“真如”的问题。

  因为人在肉体上对于客体的介入手段是有限的,即只能通过感受、感知、思维及语言[即:眼、耳、鼻、舌、身、意(识)、语(言)],从而感知以及介入于客体。

  认知问题,最终总是会归结到语言问题。为什么?

  因为思维是意识的间接活动。人类的思维必须借助工具。这个工具就是一个虚拟的符号系统(即语言)。

  语言既是人类的认知工具,也是人类传递和表述信息的工具。人类发明了语言符号系统,而语言的元素是词。“词”,古代名家及墨、荀谓之“名”。就语言学意义言,词是“辞”。就逻辑学意义言,词是“概念”。就功能论,词既是推理工具,也是传达(表述)信息的工具。

  比如我现在向读者传递信息,必须使用一系列作为“名”即“词”的符号。借用佛家语,这个传递问题,就包含了所谓“诠”(诠释)与“遮”(遮蔽)的问题。②

  (中国古代学术中所谓“训诂学”,就是阅读古典文献时破其“遮”的一种“诠”。禅宗之所以自居教外,单传心印,不立语言文字,也是为了破除“遮”、“诠”之障。)

  “诠”与“遮”的问题,包涵着指号(词)与语义的内在矛盾,即“借指”与“所指”的矛盾。

  例如:当我说“哲学家”这个指号(词)时,它的语义是多重的:

  (1)指现实中的哲学家(一些人物),

  (2)或者仅指“哲学家”这个词。

  前者对语义是“所指”,后者的语义则是“借指”。这两者混而难分。某些悖论,往往就是由二者的混淆而发生的。

  “哲学家”这个指号的涵义(包括内涵及外延)并不等价于“哲学家”这个人群,更不等于某位哲学家。

  但在语言形式上,这就意味着“哲学家”(作为指号)并不是指“哲学家”(作为一些人)以及某哲学家。

  但是另一方面,我们又必须以“哲学家”(指号)去描述那些“哲学家”(那些人)以及那个哲学家。因此,所谓“哲学家”(人)既是“哲学家”(指号),又不是“哲学家”。

  令M是指号“哲学家”,N是作为“哲学家”的人;则N=M,当且仅当N=-M。(哲学家是“哲学家”,当且仅当哲学家不是“哲学家”。)因此这里构成悖论,这个悖论也就是战国时的公孙龙所意识到以及所提出的著名悖论:“白马非马”。

  (三)所以,一诠必生一遮。诠生遮生,随诠随遮。天下事,不说倒还明白,多说反而糊涂。

  佛学所谓“诠”,就是语言符号,指号。所谓“遮”,就是模糊和歧义,就是矛盾和悖论。凡有“诠”必有“遮”。因为语言符号工具本质就“遮”,因此中古佛学称语言指号为“假名。”

  “假名”不是实体,却被用以表征本体。并且,必须、也只能通过它而表述本体。人类的语言具有来自自身形式同时又是具有根本性的模糊不确定性。(古名家所谓“白马非马”的悖论,以及希腊的“说谎者悖论”,都是揭示了基于语言指号的这种模糊性。)

  因此,20世纪初的数理逻辑学界弗雷格、罗素、怀特海等试图设计和构造一种纯粹的形式工具语言,从而建立一种彻底无“遮”,即绝对定义清晰,不包涵任何歧义和模糊性的指号系统。

  然而哥德尔后来用哥德尔定律证明了这种工具的不可能存在。①其论证复杂而繁琐。

  其实,并不需要哥德尔那么繁琐的论证。孔子所著《易系辞》也讨论过“言”与“意”的关系。他说:“词不尽言,言不尽意”,故“立象尽意。”庄子则主张:“得鱼忘筌,得意忘言。”这些说法都与“指号”与“意义”的矛盾性有关。

  王弼解《易》也主张:“得意则忘言”,“得言则忘象。”②

  【①哥德尔的不完全定理与康德的二律背反论证有异曲同工之妙。康德证明在超离经验的基础上,纯形式的理性演绎只会导致对立争论的恶性循环(二律背反)。哥德尔则证明,一个形式公理系统自身的完全性(统一性),不能通过系统内的自我演绎实现。

  ②参看王弼《周易略例·明象》。】

  维特根斯坦根也意识到这个“诠”与“遮”的问题,所以他断言任何“诠”只是语言游戏。他主张摒弃对不可言说者的讨论,“对可言说者言说,对不可言说者沉默。”(但这句话本身就包涵了很复杂的歧义语义结构。)③

  【③这句话中的“者”至少有三重歧义:(1)指所言说对象,人。(2)指所言说内容,物。(3)兼指二者。】

  哥德尔定律证明了纯数理语言形式自身的自反(矛盾)性及所谓“不完全”(不统一)性。这意味着确认了人的理性认识工具(逻辑工具)和表述工具(语言),本身先天地是有问题的。

  因此,用任何语言和逻辑要作到完全透彻之无矛盾认知及表述,都是不可能的!——而这一点,正是19世纪康德哲学的结论。

  现代西方哲学家和中国哲学家都不知道,其实在中国中古佛哲学关于“遮”与“诠”以及“真如”与“般若”的讨论中,早已实质地蕴涵了现代哲学的上述这些理论。①

  【①南北朝时僧肇(373—414)言:“夫玄迹之兴,异途之所由生也。而言有所不言,迹有所不迹。是以善言言者求言所不能言,善迹迹者寻迹所不能迹。至理虚玄,拟心已差,况乃有言?恐所示转远,庶通心君子有以相其言于文外耳!”】

  其实,中古中国佛学的“般若学”就是近代哲学所谓“认识论”。万法皆本一源,万法皆归一源。康德哲学的最终结论是限制理性而回归于信仰,在这一点上与中古佛哲学的辨智论恰亦相通。

  因此,可以说哲学与佛学的最高境界并不是“别”(分别),而是“通”(汇通)。②

  【②孔子曰:“圣者,通也”。《尚书大传》郑玄注:“心明曰圣,圣者,通也。”通者,大智也。所谓内圣外王,王者,威也,敬也。所谓内圣外王的真义,即:内通,外敬,内智,外威。】

  佛说中有所谓“金刚九喻”。其中之七、八、九等喻曰:“观过去如梦”,“观现在如电”,“观未来如云”。其实所谓梦、电、云,无非都是“空”的喻象。最高的“般若”境界,实归结于空。③

  【③吕澂先生说:般若的基本原理“性空”,与道家言“无”相印合。般若学说的“无相”、“无生”,相似于道家的“无名”、“无为。”】

  黑格尔说:“古代哲学家曾把空虚理解为原动者。他们诚然已经知道推动者是否定的东西,但还没有了解它就是自身(SeIbst)。

  必须悟得般若及真如之本体是“空”,才能得大智慧,也才会有大勇敢。

  大智慧,就是看得破。大勇敢,就是“菩萨行。”所谓“以出世精神,作入世事业。”所谓“我不下地狱,谁下地狱?”所谓“地狱不空,誓不成佛!”大乘的真境界实在于此!惟能入世,才会有智;惟能出世,才会有勇。(谭嗣同所著融合儒佛的《仁学》,精义亦在于此。)

  所以《西游记》中全智全勇的猴子名叫“悟空”。整个《西游记》本身,其实正是以佛理调侃人生诸色而设喻的一个象征主义的大寓言。

  悟得人生皆虚空,可以少却多少闲气和争论。须知一诠就是一错(因为必有“遮”)。所以只能随“诠”随“扫”,随遮随破;哪里求得到什么“绝对”?须知,汉语中的“绝对”一词本身也是来自佛语。④

  【④中古佛学在语言上对当代的影响举不胜举。甚至“阶级”一词,本初也是佛语。谢灵运“辨宗论”:“寂静微妙,不容阶级。积学无限,何为自绝?”…………(下略)】

  【以上文字摘录于何新著作《谈“玄”》一文,原文曾经收入于何新著《哲学思考》(下卷)#生活碎片# https://t.cn/A6qKtegq

今敏最适合看电影不算多还想秀一下自己品味好的人,这种人往往把他臆想成被无数人迫害的天才,殊不知关于虚幻的梦,好莱坞在他之前已经有很多导演探索出一套体系了,视觉上的创意,类似于反重力行走也早已在默片时代就已出现,而他的粉丝们总喜欢说他的想法是开天辟地前无古人一般,说到抄袭,被指责相似度最高的黑天鹅在我看来也仅仅在很少的设定上差不多,而说回来,精神分裂,不疯魔不成活这种,前人拍得还少吗,如果后面那些电影都是抄袭万物之源今敏的话,那我大卫林奇也委屈了,今敏可没少借鉴妖夜慌踪吧,不能因为你死的早这些东西就都是你原创了吧(图是类比一下好莱坞是如何把类型片行成体系的)

从古代到现代,“堕胎”这个现象事实一直存在。它深刻地影响着妇女们的身心健康。堕胎对身体的损害,是直接的,但是暂时的;堕胎对于女人们的心灵损害却往往是永久性。

堕胎到底对你的灵魂产生哪些影响?这个影响是由谁决定的——死去的胎儿的灵魂,还是你自己关于它的念头?这是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很显然,我们活在这个世上,造成我们愧疚、自责或痛苦的,永远不可能是某件事实本身,而是我们对那件事的看法——基于我们所相信的信念,我们的心围绕着那些件事所产生的念头,才是我们痛苦的根源。

每一件事都不说话,是我们面对着那件事我们自己说给自己听的话,让我们痛苦、难过或高兴的。一个女人怀孕了,基于这样或那样的原因,那个胎儿不能来到世间,她到医院人工终止了它的继续成长。这是罪咎吗?

具体到一个具体的女人身上,它是不一样的。有的女人堕了胎可能有很深的罪咎感,有的女人可能很浅,甚至有的女人完全没感觉。这是由什么决定的呢?显然,这是由那些妇人对于堕胎所持的信念造成的。

没有那个念头,就没有那个罪;没有那个念头背后的信念,就没有那个念头。我们对于事情的意义是由我们自己决定的。如果你想惩罚你自己,那你就自责或内疚吧;如果你不想,从你所信赖的故事中解脱。如果你不想因为某件不能改变的事继续痛苦,那么重新认识那个让你痛苦的念头。回到那个念头产生之前的你。

大部分人之所以对堕胎产生了内疚感,是因为我们广泛地接受了堕胎会如何如何的信念。我们对堕胎事件的不良反应,是由我们接受了某个关于堕胎是如何不好的念头造成的。

如果我们不想因此痛苦或难过,那么我们给了堕胎一个坏故事,我们也能把它拿回来。你的世界,或你在某件事上的具体态度,是由你决定的。你完全可能通过调查你在那件事上产生的念头,或关于那事、那念头产生背后的信念,来让自己解脱。你完全可以做到,并且我们有一个具体的方法来让你做到。

堕胎的人有诸种罪,真的吗?那罪从哪里来?谁生下的它?显然,一切起源于你的心。如果你了解罪是从心里的,信念是它的土壤,那么你就不会那么对它无奈或对它如此害怕了。

死去的胎儿,对于此刻的你,只是一个念头。即使它存在之时,对于你,它仍然也只是一个念头。因此,藉由胎儿造成恐惧害怕的,不是那胎儿,而是我们自己内在产生的念头,以及对它的相信或执着。我们完全可以通过对那个念头——而不是那胎儿——做功,可以做到自由,恢复到心本来无物的状态。

在人们没有发现关于堕胎事情的真相之前,人们相信堕胎是真实有罪的;并且相信,在他们的心外,真的存在着一个死去胎灵的灵魂存在。因为这个“相信”,人们生活在恐慌之中。

为了对付这种恐惧,他们尝试使用各种方法,比如古老的佛教传统方法是为死去的胎儿亡灵诵经、超度,还有现代家庭排序疗法中的对胎灵说对不起,请求它的原谅。这些方法,对于那些恐惧的、不明真相的心,或许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那是欺骗式的。

你可以不必诵经、超度,或对那死去的胎灵说对不起、请求它原谅,你可以通过调查你的念头,了解心创造你的世界机制来免于你的恐惧痛苦。你不必对着你想象中的一个外在的胎儿亡灵说话,对着你心中的那个关于它的念头说声对不起就行。

那么,无论超度,还是请求亡灵宽恕,本质上是谁在对谁说话?显然是你心中一念头在对另一个念头说话嘛。你的一个念头在安抚你的另一个念头,这不是事实真相吗?

所以,对待我们人生的一切恐惧痛苦,我们完全可以不必通过越过心——而是回到心中来,来解决它的一切苦难痛苦。这是可以做到的,并且是最快速有效,还是最为真实不虚的。

假设并相信外在真的有什么灵或魂,然后透过对它的祈祷、臣服或原谅来解决问题,那是虚假模式的。我们来从事件最清晰真实之处着手,解决我们因不了解真相而坠入幻象所造成的恐惧害怕。了解和应用这点,我们可以不必求助大师、法师或神来解决我们的问题,我们自己就可以做到。

拿出一张纸和笔来,把令你担心害怕的念头写下来,一个一个的质疑它的真假性;或者,抽离出来你的心,带着觉知纯观它们,决不认同、判断或插手那些念头,仅仅是纯观。

经过一定时间的探索或努力,最终,你会识破那些虚假的念头,从那些日夜旋转的念头制造的故事中脱离出来,成为不受干扰,完全无损的“神”或“佛”。这你一定能够做到,如果你愿意,这条道路和方法多么简单和清晰啊。怕的是你不相信,并不愿意去持续地做。如果你老老实实地去做,成佛之道不远矣。

堕胎对人类造成的痛苦,和世上任何一件事对人类造成的痛苦完全一样。那是相同机制的。都是由信念——相信某一会带来什么样的念头所制造的。我们可以通过来认识念头的真相、心的真相,来到达这件事对我们的恐吓和由此制造的痛苦。我们可以不必通过诵经、超度,或者应用透过认识念头和应用觉知的方法是最简的、是最不编故事的方法来解决人类痛苦问题的方法。

当我们堕胎,我们认为是我们人为地杀死了一个想来世上的婴儿。你怎么确定?那是你自己的想法。说不定那婴儿本身就不想来到这个世上,或者它开始起了一个念头想到世上转转;但一旦它着身之后,它又后悔了。就在某个时刻,它透过让你自己去想一些你如何如何不想让它来的理由,透过你之手,它结束和实现了它自己的目的呢。

当你堕胎,你和那不想来到人世的婴儿,同时完成了自己的愿望。在你堕胎的时刻,你们双方的心愿圆满了。

堕胎怎是一件双方悲苦的事呢?如果悲苦,是你的想创造了它。它并不是事实本来。从真相上讲,出生和不出生是平等的。因为出生的和死亡的,最终都是一个念头。

如果有一个人真正的出生了,谁出生了?一个能认识它自己的念头出生了;如果有一个人死去,谁死去了?那个认为我要死的念头死了。所以生命的生死变化,反来覆去的只是一个念头的闪现生灭。没有谁真的生,没有谁真的死,生死是一个错觉,那只是一个念头的有和无。

一个胎儿的出生,对于我们的意识,那是一个念头的出生;一个胎儿的死亡,对于我们的意识之心,那是一个念头的死去。对于生命,反来覆去,都是念、念、念。还有那不变不化,不生不灭,不来不去的觉。

除了念和觉,生命还有什么?一切有,为念头所造之相;归于非无之无,那就是觉。无论那胎儿,还是我们,我们没有真的生,也没有真的死——这都只不过是个错觉和概念。

认识这些生死真相吧,这就是解脱之道。唯有认识到存在的真相,我们才能真的解脱。否则,解脱并不会真实发生。如果不是基于认识到真相的解脱,那只是梦中的解脱,那解脱仍带有虚幻性,而实质是虚假。

要是不相信,看,你在这个事上解脱,看到下件事你又会陷入痛苦。真相是我们走出痛苦苦难的唯一救赎,不来到它的面前,你别想真正的自由无苦,那是没门的。

所以,凡事去了解真相吧,真相才是真正的救苦救难的佛菩萨呢。每一件事都是一个菩萨,它都能牵你来到佛的面前。透过你生活中发生的每一件事,去认识心、心所创造的世界,以及认识到心是如何创造世界的机制。

好,如果你能认识到三点,好了,你完全自由无碍了,你了解到了佛陀所了解的真相。那么,就再也没有什么能够迷惑你了,你成了世界上一个再不想问、问不出“为什么”的人了,你成了安静的佛。你抵达了涅槃境,你住在了极乐世界里。这是真实的,佛陀的道路真实不虚。

你曾经堕过胎吗?你曾在堕胎这件事上痛苦过吗?好,就从这件事出发,去认识真相,抵达无苦,来到佛陀的身旁吧。祝福你,不辍地找寻真相和决定完全自由的人,祝你心想事成。

——觉醒行者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今天看到两句话很喜欢,留下作为记录。 赋予庸常生活以其应有之美。 合法不能向违法让步。 第一句出现在男神的公号里,原是在书的腰封上的宣传语,治愈力满满,提醒温柔
  • #人丑就要多读书# 《凿空》 刘亮程 著 2020.11.28阅读完毕 看完不知道该说什么,作者笔下的村庄、驴、狗、鸡、人就像是真实存在的,分不清是虚构还是非
  • #200hour #yoga #teacher #training #course##Yogamritam#school#Traditional#yoga#yo
  • 大多数人在分手初期处于失控状态,经常的反应是沉默或过度沮丧,有时候也会表现得满不在乎。但你很快意识到这不是解决方案,你需要行动。你根本不管挽回复合的技巧,你就是
  • 其实呢 我们也没什么遗憾 我喜欢过你 你也喜欢过我 我手也牵过了 抱也抱过了 哭也哭了 所以我们应该没有什么遗憾了 要说遗憾的话 那就是没能跟你好好看一场电影
  • 山本昌南 | 月 “如果能握住一张照片在我们手里, 就能握住一份记忆” . 这位日本摄影师以日常生活与自然风景为主题,喜爱拍摄能刚好握在手中的小尺寸照
  • #橘子软糖会变好# DAY91 上课 买水果 追剧 今天买了六个火龙果,还都挺甜的,现在肚子一直咕咕的叫 今天出阳光了。虽然还是很冷 今天把火龙果放到杯
  • 有人说:“爱情就是为对方守住一颗寂寞的心。”寂寞之美,是一颗心从繁华守到孤静,历经朝朝暮暮,自始自终固守在情感的池城,不离不弃,孤独终老。蓦然回首,情依然保持着
  • 你是不是也经历过以下困扰?明明对男朋友很好可是他说很累。“你跟我在一起,你就应该关心我。”“你喜欢我,就应该理解我。”“你是我男朋友,就应该对我好。”女生只要一
  • 《佛說十八泥犁經》 後漢安息國三藏安世高譯 佛言。人生見日少。不見日多。善惡之變。不相類。侮父母。犯天子。死入泥犁 。中有深淺。火泥犁有八。寒泥犁有十。入地
  • 汝若曼珠沙华之旅,更胜曼珠沙华叶叶惊心。 吾欲梦有所思寄于你,但堪劳汝所意不绝殇。 晴川历历三年归汝彻,万事争风只恐汝梨雨。 黯夜不觉花语渐乘风,予眸滞浓
  • #牛骏峰发长文告别赵志勇# 《隐秘而伟大》夹缝人赵志勇下线,@牛骏峰 在微博发长文谈及了他对所饰演的这个角色的感悟:“死亡对于他来说是一种解脱,在那个世界里,能
  • 公司更名重要声明   工科男思维选择了使用创客名称, 2014年开始,我们一直在路上。 由于商标保护和知识产权原因,经慎重决定, 2020年8月25日经三亚
  • 是一个有点草率的平铺(并不算 前天签收今天才去取的我大概是懒狗本人了[摊手] 三条裙子色差没有传说中那么大,遐想律是偏暗的绿色,没有发蓝,梦幻绿被我拍得色差有点
  • 所有美好,都不负归期❤ 选一种姿态让自己活得无可替代 没有所谓的运气只有绝对的努力 早上好呀[太阳] 周六早上好吖❤️ 先谋生 再谋爱 事业是正餐 爱情是甜点
  • #易烊千玺[超话]# 20岁的千玺 首先,祝你快乐,不止生日。 比你大四个月的我今年也是20岁,同样也是一名大学三年级学生,20岁确实是一个很特殊的年纪,迷
  • 李晨最近被拍到,他开着价值400多万的劳斯莱斯,带着一位身材娇小的女孩逛街,看来李晨的富家公子称号不是空穴来风。 李晨在追范冰冰的时候,出手就相当阔气,当时他花
  • 主持人:你希望在小糯米成长的路上避免掉什么吗? 杨幂:别做犯法的事情,这个是底线。然后三观要正,其它的东西不重要,没有什么该避免的,什么该避免都是爸妈帮你避免不
  • 书名:穿堂惊掠琵琶声 作者:高台树色 内容简介: 工程师X弹琵琶的医生 孟新堂X沈识檐 他经历过失望,辜负,又行走于世间百态最露骨的地方,却依然留存了一颗
  • #佛教[超话]# 听佛音 增福慧 修行是完善自己,宽容别人。 人生,因为有残缺,所以得修行。真正修行的人,从不会去看别人的过失与缺点。盯着别人的过失与缺点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