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一点点# 江苏历年入选“十大”的考古发现
21.2018年——江苏张家港黄泗浦遗址
时代:唐宋
发掘单位:南京博物院 苏州市考古研究所 张家港博物馆
简介:黄泗浦遗址位于江苏省张家港市杨舍镇庆安村与塘桥镇滩里村交界处,现北距长江约14千米。遗址于2008年11月发现,总面积约1.2平方千米。自2008年12月至2018年12月,由南京博物院主持先后对遗址进行了六次考古发掘,发掘面积达8000多平方米。通过发掘,在遗址西区主要清理了南朝至唐宋时期的道路、灰坑、水井、水沟等遗迹,在遗址东区主要发现了唐代和宋代的河道、木桥、房址、水井、仓廒类等诸多遗迹,证实了黄泗浦遗址是长江下游一处非常重要的港口集镇遗址。
唐代河道:唐代河道于2009年的考古工作中即已清楚揭示,位于方桥西侧(方桥为清代乾隆年间重建于黄泗浦河上的石桥),在09T1内的河道河口宽约20米,深约2.2米。现存唐代河道东侧与现黄泗浦河交接,向西行100多米后拐弯往北,逐渐进入古长江口。本年度对ⅠT6209和ⅠT6210等探方内的唐代河道堆积进行清理,出土了较多的唐代时期的瓷器标本。唐代大型院落遗存:截至目前,在遗址东区揭露出大型长排房基址(F18,共7间)、方形房址(F20)、长方形房址(F19)、灶址(Z7、Z8、Z9、Z10)、水井(J9、J14、J19)、仓廒等唐代时期院落遗存,其中以方形房址、长排房址和长方形房址等具中轴线布局结构,而中轴线布局常见于寺院类建筑。此前,在唐代河道中出有石佛雕像。另外,在一些遗迹中还出土宋代石天王雕像和相当数量与佛教有关的铭文砖。在《重修琴川志》(宋宝祐)中记载:“净居院,在县西北八十七里庆安镇,梁大同二年建为尊胜,宋大中祥符元年赐今额。”因此,从唐代院落遗存的布局结构,结合出土的与佛教相关的遗物和文献记载分析,这座大型院落遗存应为寺院建筑。
宋代河道:2017年和2018年,分别在方桥以南和以北对现黄泗浦河进行发掘。在方桥以南ⅠT6401等探方揭露面积约1600平方米,河道河口宽约51米,河底最深处距河口约4.5、距地表约6.2米。在河道底部揭示出厚达1米可细分三层的使用时期文化堆积。该堆积包含大量的砖瓦、瓷片、铁钉、蚬壳、动植物骨骼等遗存。通过全面收集土样漂洗,从漂洗出的瓷片和铜线看,河道的开挖年代不晚于北宋,一直持续沿用到南宋,未见晚于南宋的瓷片和铜线。经过勘探,方桥以北T22等探方内的古河道向北逐渐变宽达到90多米,其后向东拐弯后再向北进入古长江口。黄泗浦无疑是唐宋时期江南地区入江的主干水道之一。宋代木桥遗迹:在方桥以南的黄泗浦河道即ⅠT6402、ⅠT6502、ⅠT6602等探方内揭露有木桥遗迹。该遗迹横跨河道,偏东部位为现代疏浚河道所破坏,目前在河底已经揭示有7根5米多长的横木,横木上凿有榫眼。在每根横木的两侧分别有若干木桩。
黄泗浦遗址经过十多年的考古工作,遗址的文化面貌越来越清晰。其中对唐代和宋代河道的揭示,河道内大量的砖瓦瓷片堆积以及木桥遗迹,都说明了黄泗浦作为港口曾有的繁华及在江南地区重要的历史地位,是目前长江下游港口型遗址中非常重要的发现。遗址东部揭示的唐代大型院落具有寺院类建筑的中轴线结构布局,在唐代和宋代河道内出土的石雕佛像,以及具有宋代风格的文字砖,均显示了唐宋时期寺院的存在,与文献中的记载极其吻合。黄泗浦遗址诸多唐代时期遗迹的揭露和大量遗物的出土,为实证鉴真从黄泗浦东渡启航提供了无可替代的考古学资料。

22.2020年——江苏徐州土山二号墓
时代:汉代
发掘单位:徐州博物馆
简介:土山汉墓位于江苏省徐州市区云龙山北麓,共发现3座墓葬,《水经注》等记载为“亚父冢”,俗称范增墓。一号墓规模较小,二号墓于1977年发现,至今历经了三代考古人40余年的发掘历程,发掘工作从室外考古转为室内考古,从田野考古发掘转为发掘与保护、展示并重,是中国考古发掘工作理念转变的缩影和范例。据项目负责人耿建军介绍,土山二号墓的时代为东汉早中期,墓主以刘英(东汉光武帝之子)的可能性为最大,共出土各类遗物4800余件,其中封土内封泥4500余件,墓室内出土文物350余件,主要有陶器、玉石器、铜铁器等。封泥主要是西汉楚国官印封泥,全部出土于封土中,从断面看,有多种不同土色,其中黑色土的包含物极为丰富,有板瓦、瓦当、大量封泥等。东汉墓葬的封土中发现大量西汉封泥,全国罕见,是一批重要的封泥文字资料,对于研究汉代的职官制度、分封制度等具有非常重要的学术意义。土山二号墓的考古厘清了东汉早期诸侯王陵墓的营建过程、建筑结构及建造方法等诸多问题。证实东汉诸侯王与王后并穴合葬的形式,并首次发现较为完整的东汉诸侯王彩绘漆棺,明确东汉诸侯王(后)使用双层套棺的棺椁制度。

书愤

陆游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作者简介
陆游(1125年11月13日-1210年1月26日),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尚书右丞陆佃之孙,南宋文学家、史学家、爱国诗人。陆游生逢北宋灭亡之际,少年时即深受家庭爱国思想的熏陶。宋高宗时,参加礼部考试,因受宰臣秦桧排斥而仕途不畅。孝宗时赐进士出身。中年入蜀,投身军旅生活。嘉泰二年(1202年),宋宁宗诏陆游入京,主持编修孝宗、光宗《两朝实录》和《三朝史》,官至宝章阁待制。晚年退居家乡。创作诗歌今存九千多首,内容极为丰富。著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南唐书》、《老学庵笔记》等。

创作背景
  公元1186年(宋孝宗淳熙十三年)春陆游居家乡山阴时所作。陆游时年六十有一,这已是时不待我的年龄,然而诗人被黜,罢官已六年,挂着一个空衔在故乡蛰居。想到山河破碎,国家动荡,感于世事多艰,小人误国而“书生无地效孤忠”,于是诗人郁愤之情便喷薄而出。

译文
年轻时哪里知道世事如此艰难,北望中原,收复故土的豪迈气概坚定如山。
记得在瓜州渡痛击金兵,雪夜里飞奔着楼船战舰。秋风中跨战马纵横驰骋,收复了大散关捷报频传。
自己当年曾以万里长城来自我期许,到如今鬓发已渐渐变白,盼北伐盼恢复都成空谈。
出师表真可谓名不虚传,有谁像诸葛亮鞠躬尽瘁,率三军复汉室北定中原!

注释
书愤:书写自己的愤恨之情。书:写。
早岁:早年,年轻时。那:即“哪”。世事艰:指抗金大业屡遭破坏。
“中原”句:北望中原,收复故土的豪迈气概坚定如山。中原北望,“北望中原”的倒文。气,气概。
楼船,指采石之战中宋军使用的车船,又名明轮船、车轮柯。车船内部安装有以踩踏驱动的机械连接船外的明轮,依靠一组人的脚力踩踏前行。车船在宋代盛极一时。因这种战船高大有楼,故把它称之为楼船。瓜洲:在今江苏邗江南长江边,与镇江隔江相对,是当时的江防要地。
铁马:披着铁甲的战马。
大散关:在今陕西宝鸡西南,是当时宋金的西部边界。
塞上长城,比喻能守边的将领。《南史·檀道济传》载,宋文帝要杀大将檀道济,檀临刑前怒叱道:“乃坏汝万里长城!”
衰鬓:年老而疏白的头发。斑:指黑发中夹杂了白发。
出师一表:蜀汉后主建兴五年(227)三月,诸葛亮出兵伐魏前曾写了一篇《出师表》,表达了自己“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兴复汉室,还于旧都”的坚强决心。
名世:名传后世。
堪:能够。
伯仲:原指兄弟间的次第。这里比喻人物不相上下,难分优劣高低。

赏析
全诗紧扣住一“愤”字,可分为两部分。前四句概括了自己青壮年时期的豪情壮志和战斗生活情景,其中颔联撷取了两个最能体现“气如山”的画面来表现,不用一个动词,却境界全出,饱含着浓厚的边地气氛和高昂的战斗情绪。后四句抒发壮心未遂、时光虚掷、功业难成的悲愤之气,但悲愤而不感伤颓废。尾联以诸葛亮自比,不满和悲叹之情交织在一起,展现了诗人复杂的内心世界。这首诗意境开阔,感情沉郁,气韵浑厚。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追叙自己早年的宏图大志和气壮如山的爱国热情。既有对世时艰难的慨叹,又有对自己当年抗金复国的壮心豪气的袒露。作者青年时就立下了“上马击狂胡,下马草军书”的宏愿。孝宗即位后,陆游曾向他陈述了有关定都、备战和革新政治的建议,使得朝廷主战气氛甚浓。隆兴二年春,陆游积极支持爱国将领张浚北伐,符离之役失利,朝中主和势力日炽,张浚被罢免,陆游也受牵连而免了官职。乾道八年,陆游抵达南郑,在四川宣抚使王炎幕下任干办公事兼检法官,八个多月的从军生涯是他一生中身临前线最宝贵的时光,他身穿戎装,斗志昂扬地驰骋在西北国防前线。他考察了南郑一带的山川形势和民情风俗,形成了他的“却用关中作本根”(《山南行》)的战略思想,积极向王炎陈“进取之策”,但南宋朝廷无法容忍他策划北伐的活动。最后王炎被朝廷召回,幕府也被撤散,陆游殷切收复中原的主张成为泡影,他的内心非常失望和苦闷但爱国热情并没有消减。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二句,写作者在镇江前线时,雪夜遥望瓜洲渡口宋军高大战舰;在南郑前线上,乘秋风,跨铁马,奔驰在大散关道上。这是陆游亲历的两次难以忘怀的抵抗金兵战斗。“瓜洲渡”在江苏省扬州市南面的瓜洲镇,此事指宋孝宗隆兴二年,陆游任镇江通判,劝说支持张浚用兵,准备北伐事。“大散关”在今陕西宝鸡市西南,是当时宋金的边界,此事指宋孝宗乾道八年,陆游做王炎幕僚,曾筹划恢复中原大计,领军队强渡渭水,策马直驱大散关前线与金人作战。作者采用列锦手法,两句用六个名词简洁却巧妙地写出了战斗的情形和作者想抗金杀敌的心情。宋朝的军队曾经在东南瓜洲渡和西北的大散关打败过金兵,一处是在冬天, 一处在秋天! 一次是兵船作战,一次是马队交锋。作者在追述早年的快意征战生活,流露出抗金复国的豪情壮志。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岁月不居,壮岁已逝,志未酬而鬓先斑,这在赤心为国的诗人是日夜为之痛心疾首的。陆游不但是诗人,他还是以战略家自负的。可惜毕生未能一展长材。“切勿轻书生,上马能击贼”(《太息》)、“平生万里心,执戈王前驱”(《夜读兵书》)是他念念不忘的心愿。“塞上长城”句,诗人用刘宋名将檀道济典明志。以此自许,可见其少时之磅礴大气,捍卫国家,扬威边地,舍我其谁。然而,如今诗人壮志未酬的苦闷全悬于一个“空”字。大志落空,奋斗落空,一切落空,而揽镜自照,却是衰鬓先斑,皓首皤皤。两相比照,满是悲怆。这一结局,非诗人不尽志所致,非诗人不尽力所致,而是小人误人,世事磨人。作者有心而天不予。悲怆便为郁愤。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尾联亦用典明志。诸葛坚持北伐,虽“出师一表真名世”,但终归名满天宇,“千载谁堪伯仲间”。千载而下,无人可与相提并论。很明显,诗人用典意在贬斥那朝野上下主降的碌碌小人,表明自己恢复中原之志亦将“名世”。诗人在现实里找不到安慰,便只好将渴求慰藉的灵魂放到未来,这自然是无奈之举。而诗人一腔郁愤也就只好倾泄于这无奈了。 通过诸葛亮的典故,追慕先贤的业绩,表明自己的爱国热情至老不移,渴望效法诸葛亮,施展抱负。回看整首诗歌,可见句句是愤,字字是愤。以愤而为诗,诗便尽是愤。

  全诗除了巧用典故,还巧作对比,一处是理想与现实作对比,本希望大家能同心同德抵抗金兵,但现实却是自己被排挤不能继续抗战,恢复中原愿望无法实现;二处是自己早年形象与晚年形象作对比,早年是“中原北望气如山”,而到了晚年却“镜中衰鬓已先斑”,表明自己想杀敌报国却屡次遭受排挤打击的悲愤;三处是用三国诸葛亮慷慨北伐同当今南宋朝廷妥协不抵抗作对比,以古鉴今,褒贬分明。全诗感情沉郁,气韵浑厚,显然得力于陆游。这些诗句皆出自他亲身的经历,饱含着他的政治生活感受,是那些逞才摛藻的作品所无法比拟的。

#南京疫情传播链已涉及全国多省市#【情况的严重程度,出乎人们的想象。就好像是一座完整的城池,被扒开了一个口子。在icon头条热榜引人注目】

有两个问题耐人寻味。

一是为什么不早两天换人?

据财新报道,7月21日江苏省委曾召开正厅级会议,称冯军在东部机场集团运营中管理不专业,其将国际航班与国内航班由原来的分开运营变为统一混合运营,造成境外疫情流入。

7月23日,江苏省委即决定,冯军停职,钱凯法回炉,重掌东部机场集团icon。这是一次罕见的任命。一方面是江苏省咽下“有人不当”的苦果。自己扇了自己一个耳光。另一方面,为什么不在21日就换人?

二是老媒体人的反映为什么不受重视?

这次南京疫情的最早爆料者,曾做过广州《时代周报icon》记者,7月13日就向南京、上海、北京等多地多部门反映禄口机场存在疫情风险。他的自述文章题目是《人人推诿不负责,防疫系统像筛子:亲历南京机场官僚主义防疫》。如果南京市有关部门接到这个情况就暗访禄口机场,情况就会不一样。

我们也要问一句:这些热线的接待人员要不要承担责任?

老媒体人特别敏感。有的经历过“非典icon”,更是经验丰富。真是“春江水暖鸭先知”。

有一篇文章值得一读《致敬人物|“新闻游侠”张欧亚:记者,就是发现真相并真实的表达》。他是我的好朋友,时常并肩战斗。2019年12月30日的晚上,当时远在新疆的他,看到了一份《关于做好不明原因肺炎救治工作的紧急通知》。张欧亚确认文件的真实性后,连续发布了4条朋友圈,提醒身边的朋友注意“不明原因肺炎icon”。2003年的时候,作为深度调查记者的张欧亚和同事曾横穿湖北全境,采写了整版报道《关山千里阻非典》。是一位敏感的老媒体人。

吃一堑长一智。吸取教训的不仅仅是南京。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6个信号是肾脏在求救!4招让你促进代谢、排出废物!
  • 夏季女人多喝这碗汤,气色红润自然美!
  • 为什么穷人很难成功?一段话,骂醒千万人
  • 脖子上的这个包是“夺命包”,再不重视就晚了!化解方法必看!
  • 改善脾胃虚寒的8个有效法(实用)
  • 膝盖疼?中医科学院教授:5个字给膝盖立刻解压!(真人指导)
  • 50项医学指标,下次不用问医生了(收藏,随时查对)!
  • "饿"是一种养生方法
  • 天天锻炼身体,为啥还老生病?99%是这个原因!现在明白还不晚
  • 最伤胃的10种错,你却每天都在犯!
  • 要长寿,得贪玩儿!送给所有的中老年朋友!
  • 几分钟速成,每天一碗,肾好的不得了!
  • 看了老外这样包饺子的方法我惊呆了,我们几十年饺子白包了!
  • 换季旧衣不要扔,交给飞蚂蚁,环保+公益,免费上门收衣!
  • “太累”是一种病,你我都中招了
  • 2017新版经络操视频震撼来袭,手把手教会您!
  • 夏季艾灸能改善身体四虚(气虚、血虚、阴虚、阳虚)
  • 清热解毒第一花,用它泡水喝,爽口又提神
  • 阳光、汗水让皮肤很受伤,夏季护肤这3点务必要做好!
  • 卵巢好比存钱罐,花得太快容易早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