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10000年,150件艺术品,总有一件能引发你与古人间的情感共鸣

我们常常说字如其人,见字如见人。从字迹中可以窥探人的灵魂。在有些案件时,也会对照字迹,也许就能找出破案线索,找出真凶。通过字迹,真的就能看出是哪个人所写的吗?

答案是的,因为写字就是一门艺术,无论楷书、行书、还是草书,一笔一画,落笔、行笔间流畅度都能表现出一个人的行为特征,喜怒哀乐!

在《大话中国艺术史》就为我们做了通俗易懂的详解,如王羲之著名的《兰亭集序》,王羲之有一次邀请了众多的文人好友去兰亭开派对。

酒酣后,有人提议让王羲之众人所作的诗集写序,王羲之也不推辞。只见他趁酒意正浓,提笔挥毫,一气呵成。

刚开始,文章叙述时间和地点时,书法线条稳重和肃穆,由此可以看出,他一开始的情绪,是平缓且安祥的。

紧接着,他描写了这次聚会欢快的场景,笔法这时是很轻快的。但忽然,他笔锋一转。说道,和茫茫宇宙相比,人的一生多么短暂!在这里,文章的后半段,开始出现停顿和涂改的痕迹。

在这中间,最让人触动的,就是个“痛”字,他把“哀”涂抹去,换成了让人情感更强烈的“痛”字,更表现出了他一生的官场不遂。

怎么样?意公子此等解释是不是让我们恍然大悟,不由心中发出一声“啊!原来如此"的感慨。原来字从心生,字能表达出书写者所要倾诉的情感。

本书中还有很多地方会让我们有这种释怀的感慨,因为本书处处有梗,作者意公子意公子,艺术自媒体“意外艺术”的创始人;畅销书《大话西方艺术史》的作者;《艺术很难吗》、《国宝很有戏》的主讲人。

意公子擅长用大白话,通俗易懂的语言解读艺术, 致力于让艺术从小众走向国民,消除艺术与大众的认知差。

这本《大话中国艺术史》,意公子用她独有的视角,通俗易懂的语言,以时间为写作脉络,通过150件艺术珍品,配上丰富精美的图片,为我们展现了古人的智慧,超凡的技艺,以及世界观乃至人生观,让我们体会中国艺术的精神内涵,与之产生情感共呜。

 

     

一艺术来源于生活,延伸于生活

本书的开头,作者就写到艺术的开始,是为了生存。换句话说,艺术来源于生活。的的确确如此。

比如我国陶器的出现,可能就是人们在一场大雨过后,人们在泥泞的土地上烧烤食物。忽然发现,黏土在烘烤后变得硬邦邦,人们就想到,我们是不是可以把土捏成各种样子,可以用来打水、喝酒、装粮食呢?

再比如文中说到的青铜器的诞生,人们制作石器,需要上山采石,由于山上的石头有得很大,必须用火把它烧裂成小块才能运下来。

石头在烧制过程中,里面含的铜矿熔化了,变成了液体,冷却后变成了青铜的饼块。人们发现青铜饼可以隨意加工成各种器具,而且可以回炉、熔化再利用。

青铜时代就这样到来了,人们用青铜做了食器和酒器,各种餐具。

酒足饭饱后,人们开始进行精神上的追求,追求美的享受。

于是,到了战国时期,一个叫作乙的诸侯王把青铜制作成了史上数量最多、音律最全、音域最广、音质最高的古乐器一一曾侯乙编钟,当千古绝响响彻天空的那一刻,我们会感到“真是此曲只能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

正是因为生活中的发现,人们把一些天然的材料打造成生活中的必需品,而后又把它延伸至别的领域,变成了一件件艺术品,成为美的享受。

二艺术有独特的生命,闪烁着人性的光辉,透露出世界观和人生观

每件艺术品放在陈列柜中,灵动的姿态,似有,似有千言万语要诉说。因为人们的思想注入其中,就赋予了它生命。它通身闪烁着人性的光辉。

也许在某个时候,看到它,会引起你跟创作者的灵魂共鸣,让思维、感情穿越时空,相互碰撞。

我的小姨是个艺术爱好者,从小就爱画画,现在老了,愈发显得生动活泼了。正好双休日,小姨来我家玩,我知道她的喜好,并拿出了我这本宝贝《大话中国艺术史》,小姨欣喜地接过去,津津有味地看起来。

当她翻到某一页时,一下子怔住了,眼神呆滞,仿佛看到触动她情感深处的东西。我吃惊地望过去,瞧见书的上面画着五幅牛,牛各显神态。

第一幅牛图,身体朝左,眼睛好像在看我们,迈开腿,闲庭信步的样子。

第二幅,一头黑白相间的牛,昂首挺胸,不慌不忙向前走,昂首阔步的样子。

第三幅,是唯一一头身体正向面对我们,眼直勾勾地看着我们,张囗鸣叫,从容不迫的样子。

第四幅,是最可爱的一头牛。只见它身体向左,头却向右转,大眼睛看着我们,伸出小红舌头,表情微笑,好像在对我们做鬼脸,饶有情趣的样子。

第五幅,是唯一一头戴了缰绳的牛,眉头紧锁,步伐沉重,好似背负着责任的沉重。

这是唐代著名画家、政治家韩滉创作的《五牛图》,是我国目前发现的最早纸质画作,代表唐代花鸟畜兽画的最高成就之一。

有人猜测《五牛图》可能是写照了他一生忠心为君的牛形象。

小姨看见《五牛图》,叹了一口气,这不正是画得她的一生吗,那天中午,小姨好似心情不太好,没吃饭就回去了。

我把事情说给妈听,并把五牛图给妈妈看,妈妈对照字,看了一遍,说这五牛图像极了小姨的一生。

原来,小姨排行老幺,从小就成绩优异,能歌善舞,爱画画,兴趣广泛,是学校出了名的,那时侯的她,每天朝气蓬勃,闲庭信步。

高考后,小姨响应国家号召,下放到农村,那时侯的她斗志昂扬、昂首阔步。

下放回来后,她调到了大庆油田上班,还参加了单位的文艺团,创作出了许多新颖好看的节目,在朋友眼里,她就是想法不断的人,那时的她看起来就像那头搞怪的牛。

后来,她拿起图纸,跟着钻井队跑遍全国各地甚至国外,成为单位的一名骨干,这一干就是二十年。

最后,她也累出了一身病,着实的一头老黄牛,休养了几年,才慢慢好起来。

由于长年聚少离多,和儿子关系不太融洽,一次两人争吵中,儿子竟吼出了:“整天就知道工作,工作,这么多年,你累死累活,得到了什么,你就像一头牛,整天为工作任劳任怨,把我丢一边,工作永远都比我重要!”

此刻我才明白,小姨看到这幅画的心境,原来穿越千年,一件艺术品是连接古今人思想的桥梁,能引起她们强烈的情感共鸣。

  

       三寄心于艺术,寻求心灵的慰藉

清明时期,中国大西北一处黄沙遍野的地方,一个叫王圆箓的道士像往常一样在莫高窟打扫时,发现了一个伟大奇迹,一面空心墙里,密密麻麻堆堆满了帛画、刺绣、经卷。

每一个洞窟的墙上画满了壁画一一敦煌壁画,数量之大,令人瞠舌。

古人是以何种毅力去做出如此重大工程的画。并且有研究发现,在墙上作画比在纸上作画更考验内功。那么是什么支撑他们在如此恶劣环境下做出这些巨作。

意公子给我们做了详解,她讲道:敦煌画中有很多都是佛像,人们之所以画这些佛像,是为了找到支撑他们对抗乱世的意志,而这些意志就是佛教的信仰。

佛教的传入和到来,佛像和佛经故事的生动演绎,带给那些在现实生活中找不到出路的百姓在心灵上的慰藉。

后来,人们把自己的生活经历、风俗民情画上去了,当人沉浸式的作画,把自己代入到画中,各种情感都宣泄到了画中。

有医学曾经研究表明,专注可以降低人的疼痛感,当古人专注于画,把喜怒哀乐寄托于画上,他们就感受不到了当时他们所处悲凉的处境了。

      

     四艺术是靠高超技艺展现出来的

书中为我们展现了一件精美的蛋壳黑陶高柄杯,让我们叹为观止,考古学家是这么描述它的:

“黑如漆,亮如镜,薄如纸,硬如瓷,声如磬”。

其通身黑亮,陶壁只有鸡蛋壳那么薄,平均不足0.5毫米,最薄的只有0.3毫米,比医院的针孔还细。重量只有40克,还没有一个鸡蛋重。

它的造型比现在红酒杯造型还美,喇叭状的口沿,细长的杯柄,柄的中部还有一个布满了镂孔的“小肚子”。在“肚子”里放一粒陶丸,就能稳定高柄杯的重心。而当我们晃动时,陶丸撞上笼壁,就发出了清脆的响声。

现代陶器专家经过多次实验,发现这个杯子涉及的工艺相当繁琐,需要16一一20道工序,难度也相当大。即使用今天的技术来仿制,也很难完全复原。

怎么样,我们是不是被古人高超的技艺所折服,有种想亲眼目睹,甚至想摸摸的冲动。

写在最后:

10000年的中华艺术史走过了最原始的陶器时期,走过了青铜时期,走过了诗画鼎盛的大唐盛世……,让我们不得不佩服古人的智慧,佩服他们高超的工艺水平,其中还有些艺术品能作为桥梁,引起我们心灵震憾,与古人在那一刻发生强烈的情感共鸣。

大家可以在《大话中国艺术史》一书中领略艺术之美,收获文化知识的同时,也能得到某种抚慰我们的心灵,让我们的心灵有所安放的情感依托。 https://t.cn/R2Wx8V1

#方志动态# 考索文献 汇成全史(三)——《金陵大报恩寺史料选辑》补寺史之缺

何孝荣

《金陵大报恩寺史料选辑》是笔者辑校的《折疑梵刹志》《金陵大报恩寺塔志》二部寺志以外的大报恩寺史料。

一、《金陵大报恩寺史料选辑》的辑校缘起

大报恩寺是南京以及中国古代佛教史上的一座重要寺院,一部大报恩寺史折射出南京史以及中国古代佛教史的兴衰荣辱光景。近年,随着大报恩寺遗址考古发掘工作的开展,尤其是大报恩寺遗址公园的建设开放,大报恩寺、琉璃塔逐渐引起更多人的兴趣和关注。南京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委托笔者在点校《折疑梵刹志》《金陵大报恩寺塔志》二部寺志以外,再辑录、点校二志未收录的,而能反映大报恩寺史上某个时代的基本面貌或跨时代的重要变革,或其对各个时代政治、宗教、社会、文化等的影响的史料,汇成《金陵大报恩寺史料选辑》,以补二志之遗漏,形成一套大报恩寺全史。

《金陵大报恩寺史料选辑》的编撰,始自2020年5月,笔者请博士生王顺以“报恩寺”对“中国基本古籍库”收录的1万种16万余卷的文献进行了全文检索。王顺利用南开大学图书馆中文数据库,不仅检索了“中国基本古籍库”,而且将检索范围扩展到“鼎秀古籍全文检索平台”“雕龙古籍全文数据库”等,共计辑录史料7万余字。11月,笔者再以“长干寺”“天禧寺”“报恩寺”为检索词,对“中国基本古籍库”、《文渊阁四库全书》、《四部丛刊》、中华电子佛典协会CBETA]《电子佛典集成》进行全文检索,辑录6万余字。后来,笔者发现还有“长干塔”“天禧塔”“报恩塔”可以检索,于是进行了第三轮辑录,再得2万余字。总计几轮检索、辑录,共得初步史料15万余字。应当说,中国史籍文献中大报恩寺史料基本上搜罗殆尽。

经过几轮全文检索、辑录的史料,其中不少重复,包括从不同数据库中辑录的相同史料(尽管我们辑录时已经尽力舍弃),及与《折疑梵刹志》《金陵大报恩寺塔志》收录的重复史料。2021年1月中旬,笔者尝试请博士生王顺、侯振龙、马季对辑录史料进行初步标点。月底,笔者开始全面系统的点校。在点校时,通过“查找”而删除重复。同时,由于各数据库收录文献多为今人文字录入,我们辑录后需由繁体字转换为简体字,导致不少文字错误。因此,笔者在点校时尽量保留重复史料中为《中国基本古籍库》收录者,因为这一数据库提供了“原据版本对照”,笔者得以利用各书原来版本对每条史料进行核校。另外一些史料,则利用了国家图书馆“中华古籍资源库”提供的原版本加以核校。还有一些史料,笔者手头收藏有其出处文献的影印本或点校本,也充分利用起来。因此,《金陵大报恩寺史料选辑》中的史籍文献史料,基本逐条(篇)核对了原书。而一些仅仅附带提及而实际与大报恩寺关涉不多的诗文等,则加以舍弃。另外,又辑录了大报恩寺的考古发掘史料和外国史料,终而集成这部《金陵大报恩寺史料选辑》。

二、《金陵大报恩寺史料选辑》的主要内容

《金陵大报恩寺史料选辑》体例基本借鉴《金陵大报恩寺塔志》,分为《寺院兴废》《高僧大德》《名家诗文》《逸闻杂记》《考古发掘史料》《外国史料》6个部分。各部分史料,大体按其所记述的事件、人物及诗文等产生或生活时间的先后排列。《寺院兴废》部分选取了佛教文献、地方文献、其他史部文献等的相关史料,展示自长干寺经天禧寺至大报恩寺的千余年兴衰史,其中如《涌幢小品》对嘉靖末大报恩寺火灾后状况、洪恩雪浪仪表和评论的记述,《嘉庆大清一统志》对清代大报恩寺修建及康熙帝和乾隆帝临幸的记述,以及各书对大报恩寺清末毁废的记述,均为《折疑梵刹志》《金陵大报恩寺塔志》未记或较少提及者,可补其缺失。

《折疑梵刹志》卷五《历代高僧传》《高僧传》已佚,《金陵大报恩寺塔志》卷六《寺僧》收录历代高僧名僧53人(其中有一些实为建初寺僧),除少数人以外,多仅列其名或号、封号,且不乏错误。《高僧大德》部分搜罗了高僧传、寺志、其他佛教文献、僧人文集,和史部、集部文献,共辑得晋朝至清朝大报恩寺36位高僧大德史料。其中,有对《金陵大报恩寺塔志》收录的一些高僧大德传记加以辑补者,包含晋朝竺法旷、释慧达(刘萨),南朝佉吒、僧伽跋摩、释昙颖、释法颖、释玄畅(元畅),元朝释法嵩、释广演、释志德(“佛光”)、释师禄(“僧禄”),明朝释守愚(“无极”)、释雪梅、释洪恩、释钦义,清朝释寂光(“三昧”)、释松影,计17人。同时,新增了一些《金陵大报恩寺塔志》未收录者,包含晋朝释昙翼、释慧休,南朝三藏、东阇梨、释玄辩,五代释元寂,宋朝释宗永,明朝释守仁、释绍宗、释一如、释明河、释照印、释广礼,居士殷迈、唐时,清朝释原济(石涛)、释石溪(髡残)、释性统、释普见,计19人。又附录近代江苏僧师范学堂释月霞、释谛闲、释式海3位师僧,因该学堂设于寺内三藏殿。这样,本书合计收录39位大报恩寺(长干寺、天禧寺)高僧大德,进一步展示了该寺历代僧众形象和寺史。

《名家诗文》部分,文包括序疏记、游记等文共16篇,如元朝释大序介绍了高僧法嵩,明朝曹学佺、邹迪光、钟惺、清朝释道忞之疏、记反映了明清时期大报恩寺修建情况,游记各文则叙写出历史上大报恩寺的壮丽雄伟图景,都是了解和研究大报恩寺史、中国佛教史的重要史料。作为千年名刹,大报恩寺的历代吟咏诗词不可胜数。《折疑梵刹志》卷五《前明御制诗》《国朝御制诗文》《前明各名人诗》《国朝诗余》均佚,《金陵大报恩寺塔志》卷八《集诗》收录南唐至清末诗(词)近120首。本书《名家诗文》部分则又辑录了宋朝至清朝诗(词)230余首,基本汇集了《折疑梵刹志》《金陵大报恩寺塔志》以外的历代所有与该寺相关的名家诗文,从中可窥见大报恩寺寺史及其在官员士绅文中、心中的形象和记忆。《逸闻杂记》选取佛教文献、史部文献、集部文献等中有关大报恩寺的逸闻杂事记述四十余条,不少生动有趣。如《续高僧传》关于长干寺阿育王像、宋朝《默记》关于李后主手书金字《心经》的记述,都塑造了唐宋时期长干寺、天禧寺的神异;明朝唐寅记述的寺僧修竹,周晖记述的寺僧永宁、真让、德清,谢肇淛记述的寺僧悟空,清高士奇记述的寺僧德基等,或贪淫凶恶,或持戒弘法,或神异高邈,都补充和丰富了寺僧形象;明朝谢肇淛记述的大报恩寺塔猕猴、蜘蛛,清朝徐岳记述的大报恩寺塔鲤鱼,也各有神异,流传于民间;而清朝袁枚记述的侯嘉翻酒醉题诗罗汉顶、寺僧房赁为举子寓所,甘熙记述的报恩寺陈百戏、说稗官者甚夥,则反映了大报恩寺在清代衰微以及日益世俗化的面貌。总之,这些逸闻杂记多别出心裁、生动有趣,为深入了解、研究寺史提供出许多有价值的史料。

《考古发掘史料》则择录20世纪40年代至“2007-2015年大报恩寺遗址考古发掘”的部分实物及其铭文。其中如1942年大报恩寺遗址三藏塔基发掘的宋代石函,其刻文印证了宋端拱元年(988)僧可政请来唐僧玄奘顶骨的史实;1960年镇江甘露寺铁塔塔基考古发掘得唐李德裕记及大石函盖题记,证明长干寺舍利曾移置建初寺及镇江甘露寺;2007-2015年大报恩寺遗址考古发掘石函、铁函、井栏等件,尤其是七宝阿育王塔,反映出北宋时期长干寺的状况,是中国出土的体积最大、工艺最复杂、制作最精美的阿育王塔,堪称世界阿育王塔之王;大报恩寺琉璃塔拱门则是根据1958年在南京中华门外窑岗村出土的大量琉璃构件复原而成,从复原件图片中仍可见大报恩寺的壮美和辉煌。

大报恩寺尤其是九级琉璃塔不仅为中国人称道,亦为外国人所惊叹。1655年出版的荷兰画家约翰·尼霍夫游记中描述了大报恩寺塔的雄伟壮观,约翰·尼霍夫并且赋诗赞誉“这骄傲的建筑堪比七大奇迹”,这或许是后人将大报恩寺传为“世界第八大奇迹”的出处。约翰·尼霍夫游记的出版引起欧洲人的注意和传述、引用,琉璃塔的故事传入西方,还被安徒生写进童话《天国花园》,琉璃塔样式在西方得到仿建。鸦片战争后,外国侵略军舰船至南京,侵略军官兵也往往会参观荒废的大报恩寺和寺塔,不少侵略军官兵还参与了对残存的大报恩寺塔的抢掠,这在一些他们的战记、报告、游记里留下了记载。20世纪初,一些日本研究者如内藤湖南、常盘大定等也先后来到南京,踏勘大报恩寺塔遗迹。《外国史料》部分选取了15世纪以来朝鲜、意大利、葡萄牙、荷兰、法国、德国、英国、丹麦、美国、日本等国人士有关大报恩寺、琉璃塔的记载,以见外国人眼中的大报恩寺、琉璃塔及其在国外的影响。

总之,《金陵大报恩寺史料选辑》辑录的是为《折疑梵刹志》《金陵大报恩寺塔志》二书未收录、而能反映南京大报恩寺史上某个时代的基本面貌或跨时代的重要变革,或其对各个时代政治、宗教、社会、文化等的影响的史料,时间上历经一千余年,空间上涉及亚洲、欧洲、美洲。它是对《折疑梵刹志》《金陵大报恩寺塔志》二书的补充,三者一起共同组成为一部大报恩寺全部史料书,成为一部南京大报恩寺全史。

“长干古寺矗浮图,庄严妙丽天下无”“塔上灯火终年点,塔下梵诵千人俱”(清代钱澄之《田间诗文集》诗集卷四《江上集·长干塔歌》,清康熙刻本)。大报恩寺塔虽然在清朝后期毁废成墟,但其作为南京历史上的千年名刹,以及“中国之大古董,永乐之大窑器”(明代张岱《陶庵梦忆》卷一《报恩塔》)的九级琉璃塔,雄丽壮观的景象早已刻在历史的书页中,印在人们的心底里。

(部分图片来自网络)

审稿:李唐海
编辑:朱 鹏
审核:王达云
   窦予然
发布:梁 刚

因为雪松隔挡,三号教学楼的阳光总照不进来。
我不喜欢上的就是“西安鼓乐”这门课,先生四十多点,口音重,名字也不好念,明卟剑,我们老叫他明儿不见。西安鼓乐,说白了就是敲锣打鼓,说得好听点,那就是唐代宫廷燕乐。
上学那会儿意气风发,总觉着练好自己的专业就行,其他选修课只要不挂,入都入不了眼,三年时光晃晃悠悠,我也从学妹摇成了学姐,最后一次去听“西安鼓乐”,本是为了那四个点的学分,却让我受益匪浅,一生难忘。
那日算不上烈日炎炎,却闷的紧,我闲散着上了二楼,要搁平时,一踏进楼道就能听到那死难听的《朝天子》,笙竽锣梆一应俱全,再配上那屮(che)厶(si)丿(yi)厶(si)的唱法,刚好能在班里睡个回笼觉,今儿却没听到那声。
奇了,先生还没来?
我进得挺早,班里没什么人,便挑了个靠窗的位置坐下,七月份的西安热得发慌,光是坐在窗边也不够,怕是得坐进水池里才凉快。
同学们陆陆续续都来得早,还有许多我一学期都没怎么见过的‘生面孔’,大家心思一样,就是那四个点。本是安静的午后略显得嘈杂,人都挤着往电风扇下坐,我是占了捷足先登的好,没人与我抢这自来风。
眼看着要到点了,明先生还是未来,人群窸窸窣窣,交头接耳,三号楼是苏联时期建的楼,东西都置办得陈旧,我趴在那老木头的桌面上,一双皮鞋就这么入了眼。
那人轻咳着进了教室,手里抱了本书,金丝边的眼眶松垮的搭在耳后,衬衣也有褶皱,三十出头却看着有些憔悴。
“抱歉同学们,来晚了。”
我本以为见着了明先生,却没想着来的是他学生,余正华。
那人气喘吁吁,像是刚跑过的样子,他摸索着开了CD机,里面终是放着不变的那首《朝天子》,酣畅淋漓的唢呐声一响,睡觉的几个人就都醒了,大家都听的呱噪,我却见着余老师抹了下眼泪。
一节课过的挺快,毕竟听听曲儿,打打拍子就能混去,到了时间,同学们又陆陆续续出了班,余老师却淡淡的说了声:“同学们,再见。”
我本未觉出什么,下楼却像是扯了腿,我忆起余老师的神情,停了步子,转身就往回跑。

余老师正收拾着桌上的笔记,看着去而复返的我,问道:“怎么了同学?”
他可能也记不住我的名字,我粗喘着气,看着余老师,倏然说道:“老师,能与我讲讲明先生的事吗?”那阳光带着慵懒洒向地面,余正华的鞋子却踏着泥泞,教室里的风扇一下一下的转着,时光似是戛然而止。
余老师先是未说话,随后却满是柔情。
“先生他…内子他,以后都不来了。”他说完扔了粉笔到盒子里,又说道:“不过你们这届大三也修完了。”
我先是一惊,后又觉着这应是个很长的故事,便坐到了讲桌前的桌子上,余老师手撑着桌沿,笑着说道:“先生他,人挺好。”
他翻着那本《西安鼓乐》,暖阳照过书页,好似又回到那个初识的日子,他意气风发,他正值风华,他27,他18。
余正华是民乐系二胡专业的学生,进校时因为技艺高超,被系主任点了做学生,一节专业课上的他头痛欲裂,正想着中午吃什么,金庭就开了口:“正华,这本书你给明老师送去。”
“明老师?”
“明卟剑。”金庭收了二胡,说道。
余正华应是没听清,说了句:“明不见?”
金庭年纪不小,却是个老来宝,一点也无系主任的架子,他朝着余正华笑了笑,道:“差不多吧。”
余正华当头一棒,苦瘪了脸,他接过书本一看,《西安鼓乐》,这门课他们还没开,这先生他也不识得。
“家属院一栋一单元一楼东户,好记吧?”金老笑笑,拍了拍这小子的肩膀。
余正华最怕这笑面虎,虽是关系好,却也杵得很,他再怎么技艺高超,却也听话的去了。
好在是家属院离着教学楼不远,一条梧桐大道走到头,就是家属院的老门,余正华跨着步子往前走,门卫大爷扬声道:“找谁?”
余正华本就没好气,听了这老陕腔调,更是火冒三丈,“送东西!”余正华喊道。
“哪栋哪户哪单元?”
余正华咬了咬牙,翻了白眼道:“一栋一楼一单元,明不见!”
他连老师都未叫,真是熊心豹子胆。
那门卫还未反应过来,就听着不远处传来一声:“哎!在这儿呢!”
两人闻声转了过去,就见一中山装的男人,撩了两支袖子,灰头土脸的小跑了过来。
“谁找我?”
余正华的眼镜跌了一半,他张着嘴,有种被人揪了小辫儿的感觉,门卫这才放行,余正华未免尴尬,轻声说道:“明,明老师,这是您的书。”
明卟剑这才笑道,“方才你唤我来着?”
余正华红了脸,推了推眼镜,谁想这明先生是个好脾气,拉着人就往前院里去,“我这儿正挖荠菜呢,来帮忙。”
他说着递给了余正华一个小铲子,细心的帮人撸了袖子。
“来吧!”
就这样,余正华不仅帮着金主任送了书,还帮着明先生挖了菜。
“先生,我还未吃饭呢。”
“唤我名字的时候,可这样胆怯?”余正华不占理,就这么扯着塑料袋。
烈日当空,却是清风徐来,明卟剑干完了也没放余正华走,这小子耐心有点告罄了,站在那儿直抖腿。
“男抖贫,女抖欠,人抖穷,树抖死。”明卟剑捆了塑料袋,路过余正华说了一句。
“我不信这。”
余正华斜眼打量着这人,文质彬彬的书呆子,就是形容这样的人,他解了中山装的一个扣,擦了擦汗,道:“想吃什么?”
余正华没料到这人与他说话,便说道:“先生,我来之前吃过饭了。”
说完肚子就叫了。
两人无言,明卟剑笑了笑,进了厨房,这楼也老,屋子里都是些宣纸毛笔,因着在一楼,总也见不到光,虽是夏天却也有些冻手,余正华就这么站在门口,没过一会先生便端来了一份“鸡蛋羹”。
“你来送了书,又来挖了菜,本是该感谢你,我却在厨艺上没什么本事。”这人比他高个半头,缩起来却小得很,余正华别过脸接了羹,轻声说道:“总不能站着让人吃吧。”
明卟剑忙用胳膊扫开了宣纸,这才腾出了一点地方。

屋里老电视机放着《霸王别姬》,收音机里却响着时事新闻,余正华不解的问道:“老师,您多大了?”
“看着小?”
“不,看着老。”余正华是个嘴不把门的,就这么戳了出来。
明卟剑:“……”
“年方二七,臭小子。”明卟剑没好气的挖了勺鸡蛋羹,忿忿说道。
“年纪不大啊,怎么就听些这老不溜秋的东西呢?”余正华说着,那电视里就响起了程蝶衣的唱曲儿。
明卟剑有些听入迷,跟着哼了两句,道:“这都是好东西啊,你还小,不懂。”
午饭过后,明卟剑送走了余正华,他出了门,却久久忘不了明卟剑那句:“假霸王碰上了真虞姬。”,也忘不了程蝶衣那句:“不疯魔不成活。”
许是戏听腻了,一碗鸡蛋羹便饱了肚。
此后再见,便是每节的‘西安鼓乐’课,那人满腹经纶却洒向了教室瞌睡人,但他总是孜孜不倦,即使看到那一个个瞌睡的面孔,依旧是意气风发,余正华觉得心疼,他不知是心疼鼓乐还是心疼这人。
那节课后,他老老实实的端了书,走了过去,沉声道:“先生,可否与我再说一遍?”
“上课没仔细听?”
余正华笑笑,明卟剑也笑笑。
“那日顶好的天,先生笑的格外开心,我只记得我问他‘为何如此不知疲倦?’,他只说,‘这东西总得有人传承’。那一刻我才明白,原来很多东西是有人拉着扯着,才得以保存。”
我本想问,为何明先生不来了,余老师似是看出我的疑惑,轻声道:“先生他患了再生不良性贫血,于上周四13时26分,逝世了。”
我不言其他,只咽了咽喉。

那天我从教室走出,不知怎的,心里就十分难受,也是在那时,我定下了自己论文的题目:
《传承》
我用了一年的时间将它完成,却如何也敲不下结尾,连日辗转反侧,左右斟酌,我才写下:传承是一份呕心沥血,生活是,生命是,爱也是。

这篇论最终获了奖,刊登在校园报上。

庆幸的是,西安鼓乐被申请了非物质文化遗产,而这门课也一直延续至今,我不说谁是假霸王,谁是真虞姬,单说这余老师对先生的追随,那便是不疯魔不成活。
我已毕业十年,每年余老师生日,我都会再去那小院看望他,他总是抱着那本《西安鼓乐》,迎着余晖向我走来,真正的风华正茂,我惝恍之中好像瞧见了明先生的影子,他带着笑,说那一句“臭小子!”
又过十年,余老师的眼睛不行了,金边变成了老花,课也上不动,我最终抛下自己的工作,回到了母校,‘传承’了他们的信念,直到任职那天我才知道,西安鼓乐这门课,从始至终,都是没有工资没有补助。我站在讲台上,乐此不疲的对着坐下学生,鸡同鸭讲一般,我却没有半丝气馁,因为总有人在砥砺前行。
那日课后,余老扶着墙走到教室,看了看那些认真记笔记的后生仔,突然笑了笑,念叨:
“老来多健忘,唯不忘相思。”
#长佩求文##随笔##纯爱小说# https://t.cn/R2WxdDX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我写完了哦,我要发了哈哈哈”真的会笑死,但每次看到她的小作文还是会忍不住流泪的程度,文笔真好,甚至想要抄下来全文背诵哈哈哈,她明天早上看到肯定会说我又疯了,
  • #点燃我温暖你# 我的评分:[星星][星星][星星][星星][星星]亮点推荐:我有我的国王,我是他的不二之臣;我愿为他摇旗呐喊,也愿为他战死沙场 ​我从不需要爬
  • 深圳品牌设计公司:张小泉品牌焕新,以匠心铸造美好生活新消费时代下,消费升级作为目前社会发展的一大趋势,随着人们消费理念的转变,对生活的品质感也提出了进一步的需求
  • 我以前也尝试过写长篇小说,但每次都在一万字左右,就写不下去了,我分析了原因,发现我是受意识流作家的影响太深了,写作时都是以第一人称叙述,一眼看去,都是人物的内心
  • #基金[超话]# 做饺子的面团该用多少水,皮筋道不好,下锅特别容易烂,到底怎么做才能解决,注意好以下几点能够大大改善成品效果。首先面粉得用对,最低配是中筋面粉,
  • 人重在善良,贵在德行,美在心灵,做一个勇敢善良的人,记得感恩,懂得珍惜,善待他人,亦善待自己; 淡看花开花落,漫观云卷云舒,心似水明净,人生也就如此简单,知我者
  • ” 男生着急赶飞机,飞机十二点半,他们早上7点多起床的,其实男生已经尽量多陪女生了,男生路上也是暗暗自责,特别回想起女生询问抱抱的委屈申请,飞机起飞前给女生发
  • 雖然海內外數以千計的歌迷無法親眼看到他的現場表演,但他們還是在社交媒體上給他發了溫暖的信息:“歡迎回到劇院!” “我們永遠愛你!
  • #秋叶原冥途战争# 10话是王(老)道(土)剧情,但有女仆皮就是新鲜好看[允悲]还整个熊猫蹦枪画面非常喜感,整话到ED前都是很普通的那种王道,但是一到ED后正片
  • 05、付出,不问成就该做的事情做了,甭管结果如何,我们甭管是自己做事,还是和人相处,首先要做的就是做好自己,足够自律的生活,用好人品去交际,真诚的付出,大方的看
  • 明天12.8号去做☯️ 2023年·23健康符 千年祖师——清水佑民清水祖师生前祗雨禳旱,施医济药,修桥造路,为民众所景仰。抽3个宝贝送出无料(再加上上一次山宝
  • 再说了,那砖头大家都说了,得有90%的人感染,所以呢,彻底彻底的放开,让90%的人赶紧感染完了,也都通过“指导用药”治疗好了,那不就春暖花开了么! 昨日3:30
  • 生日快乐,其实我更希望健康,平安。我少年中国,与天不老!
  • #岁月沧桑##一生别离##顺其自然##随心# 设想那神奇又充满故事的情节,一定有散淡和天高云阔,那些放飞自己的日子,一定辛劳,却充满幸福,尽管有无数不确定的遭遇
  • 试想一个画面,你供奉的花花绿绿,您家的仙人板板看到,哇,是香蜡纸烛呢,然后对着香猛吸一口。在重温vlog中醒来呜呜呜[泪]完全能脑补小猫赖床撒娇的亚子“不要啦~
  • 其次,吃着不会甜腻,真的入口了才知道什么叫软糯。想减肥的也别怕,0添加,没有任何负担,没有任何科技与狠活,没有负-罪-感红薯软软糯糯,这种手工制作的红薯干,就是
  • Fire&Rain[下雨]내 몸에도 두 스타일의 극단적인 성격이 숨어 있어.그래서 가끔.."네가 할 말 같지 않은데..이게 너답지
  • 十二钗褪去钗环和华服,她们不再是谁的女儿,谁的妻子,她们只是她们自己,在自己的碑前舞蹈,摔落在白花中,好像在控诉和嘶吼,“为什么我的命运会是这样?”各位主演都好
  • 图片,点击识别内容4、生活,都是自己选择的,过得好就感恩,过得不好,就努力。24、曾以为的永远,只是一瞬间。
  • 于是迅速掏出之前交给他拍花絮用的相机,超近距离连续拍摄毫无防备的睡颜被太多的快门声吓醒的藤原さん和道枝さん一起咯咯ヾ(*´∀`*)ノ地笑了起来☺️在等待时间里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