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新逻辑学研究:“白马非马”论的五重根

“白马非马”论的五重根

  

  几乎我的全部著作都是我对自己的独白。我所说的种种事情都是我与我自己的密谈。

——维特根斯坦

图片

  战国名辩学者、名家代表人物、孔门弟子公孙龙是一位深刻的思想家,语言及逻辑学家,也是最早的符号哲学、语言哲学的研究者。他所提出的著名命题“白马非马”论具有深刻的语言逻辑学和本体论涵义,兹剖析其涵义并略述如下:

  1、指号白马不是生物的马

  2、指号白马不是马的类群

  3、指号白马不是个体的马

  4、马的类群不是马的个体

  5、白色马,即白色(指号)➕马(指号),作为复合的指号,不同于单一性指号的:白马

  总而言之:

  一、指号不同于真实对象。真实对象无法用指号表述,一切表述必然词不达意,强作表述即必然意味着曲解。

  二、所以人类没有工具可以表述和认知真实的世界。在认知、表述和本体及客体之间存在不可逾越的鸿沟,即现实与表述的鸿沟。

  以上命题和结论,与18世纪德国的伟大哲学家康德的理论基本可以说相同。天下百虑,殊途同归。

  所以,2千年前战国时期的赵国名辩哲人公孙龙的哲学,与约200年前德国哲人康德的哲学意义可以相通。

  故公孙龙可称就是中国的康德,早生两千年。

  20世纪的哲人维特根斯坦说:“我们正在与语言搏斗。……我们已卷入与语言的搏斗中。”又说:“语言分析的关键(问题)不在于通过我们的经验来解释一种语言游戏,而在于确认语言只是一种游戏。”因此“凡可言说的,言说”,“凡不可言说的,沉默。”

  ——他的困惑以及结论,与公孙龙哲学也具有相通的意义。

【附 录】

何新旧文:谈“玄”

  …………(上略)

  (二)哲学与宗教有一共同的根本性问题,即所谓“终极问题”,也就是关于人生意义究竟是什么的问题。这个问题之所以存在,根源在于人生本身作为过程的虚幻性。

  但是,对世俗之人来说,每一天活得有滋有味,这种虚幻性被认为是不可思议不可理解的。只有经历过大起大落的过来人,以至当人到面临死亡时,才会对万事皆空的人生虚幻性有所顿悟。

  一位禅师曾说:佛说法四十九年,所为何事?就是要为人类解决一个最大的根本问题,即所谓“了生死”的问题。

  人必有死。然而,死究竟是终结还是非终结?这是宗教问题,也是哲学问题。宗教以对神(无限者)的信念和意志皈依解脱掉这个问题。而哲学则无始无终地永久困扰在这个问题中。

  生死问题及人生虚幻抑或真实的问题;进一步也就是整个存在世界究竟是真实或虚幻的问题。康德称之为“现象”与“实体”的问题,在中国中古佛学中则被看作所谓“色”(现象界曰“色”)、“空”(虚幻界曰“空”),以及关于何为“真如”(即本体、实体、本源)的问题。①

  【①形上问题在中国学术中,自孔子以来的儒学都不看重。因为儒者主要关注的是民生、政治和伦理。但在中古(魏晋)玄学和佛哲学中,对形上问题则作过深刻的思辩。】

  再由此,即可以提出人的智慧和知识究竟是否可能认识“真如”的问题。

  因为人在肉体上对于客体的介入手段是有限的,即只能通过感受、感知、思维及语言[即:眼、耳、鼻、舌、身、意(识)、语(言)],从而感知以及介入于客体。

  认知问题,最终总是会归结到语言问题。为什么?

  因为思维是意识的间接活动。人类的思维必须借助工具。这个工具就是一个虚拟的符号系统(即语言)。

  语言既是人类的认知工具,也是人类传递和表述信息的工具。人类发明了语言符号系统,而语言的元素是词。“词”,古代名家及墨、荀谓之“名”。就语言学意义言,词是“辞”。就逻辑学意义言,词是“概念”。就功能论,词既是推理工具,也是传达(表述)信息的工具。

  比如我现在向读者传递信息,必须使用一系列作为“名”即“词”的符号。借用佛家语,这个传递问题,就包含了所谓“诠”(诠释)与“遮”(遮蔽)的问题。②

  (中国古代学术中所谓“训诂学”,就是阅读古典文献时破其“遮”的一种“诠”。禅宗之所以自居教外,单传心印,不立语言文字,也是为了破除“遮”、“诠”之障。)

  “诠”与“遮”的问题,包涵着指号(词)与语义的内在矛盾,即“借指”与“所指”的矛盾。

  例如:当我说“哲学家”这个指号(词)时,它的语义是多重的:

  (1)指现实中的哲学家(一些人物),

  (2)或者仅指“哲学家”这个词。

  前者对语义是“所指”,后者的语义则是“借指”。这两者混而难分。某些悖论,往往就是由二者的混淆而发生的。

  “哲学家”这个指号的涵义(包括内涵及外延)并不等价于“哲学家”这个人群,更不等于某位哲学家。

  但在语言形式上,这就意味着“哲学家”(作为指号)并不是指“哲学家”(作为一些人)以及某哲学家。

  但是另一方面,我们又必须以“哲学家”(指号)去描述那些“哲学家”(那些人)以及那个哲学家。因此,所谓“哲学家”(人)既是“哲学家”(指号),又不是“哲学家”。

  令M是指号“哲学家”,N是作为“哲学家”的人;则N=M,当且仅当N=-M。(哲学家是“哲学家”,当且仅当哲学家不是“哲学家”。)因此这里构成悖论,这个悖论也就是战国时的公孙龙所意识到以及所提出的著名悖论:“白马非马”。

  (三)所以,一诠必生一遮。诠生遮生,随诠随遮。天下事,不说倒还明白,多说反而糊涂。

  佛学所谓“诠”,就是语言符号,指号。所谓“遮”,就是模糊和歧义,就是矛盾和悖论。凡有“诠”必有“遮”。因为语言符号工具本质就“遮”,因此中古佛学称语言指号为“假名。”

  “假名”不是实体,却被用以表征本体。并且,必须、也只能通过它而表述本体。人类的语言具有来自自身形式同时又是具有根本性的模糊不确定性。(古名家所谓“白马非马”的悖论,以及希腊的“说谎者悖论”,都是揭示了基于语言指号的这种模糊性。)

  因此,20世纪初的数理逻辑学界弗雷格、罗素、怀特海等试图设计和构造一种纯粹的形式工具语言,从而建立一种彻底无“遮”,即绝对定义清晰,不包涵任何歧义和模糊性的指号系统。

  然而哥德尔后来用哥德尔定律证明了这种工具的不可能存在。①其论证复杂而繁琐。

  其实,并不需要哥德尔那么繁琐的论证。孔子所著《易系辞》也讨论过“言”与“意”的关系。他说:“词不尽言,言不尽意”,故“立象尽意。”庄子则主张:“得鱼忘筌,得意忘言。”这些说法都与“指号”与“意义”的矛盾性有关。

  王弼解《易》也主张:“得意则忘言”,“得言则忘象。”②

  【①哥德尔的不完全定理与康德的二律背反论证有异曲同工之妙。康德证明在超离经验的基础上,纯形式的理性演绎只会导致对立争论的恶性循环(二律背反)。哥德尔则证明,一个形式公理系统自身的完全性(统一性),不能通过系统内的自我演绎实现。

  ②参看王弼《周易略例·明象》。】

  维特根斯坦根也意识到这个“诠”与“遮”的问题,所以他断言任何“诠”只是语言游戏。他主张摒弃对不可言说者的讨论,“对可言说者言说,对不可言说者沉默。”(但这句话本身就包涵了很复杂的歧义语义结构。)③

  【③这句话中的“者”至少有三重歧义:(1)指所言说对象,人。(2)指所言说内容,物。(3)兼指二者。】

  哥德尔定律证明了纯数理语言形式自身的自反(矛盾)性及所谓“不完全”(不统一)性。这意味着确认了人的理性认识工具(逻辑工具)和表述工具(语言),本身先天地是有问题的。

  因此,用任何语言和逻辑要作到完全透彻之无矛盾认知及表述,都是不可能的!——而这一点,正是19世纪康德哲学的结论。

  现代西方哲学家和中国哲学家都不知道,其实在中国中古佛哲学关于“遮”与“诠”以及“真如”与“般若”的讨论中,早已实质地蕴涵了现代哲学的上述这些理论。①

  【①南北朝时僧肇(373—414)言:“夫玄迹之兴,异途之所由生也。而言有所不言,迹有所不迹。是以善言言者求言所不能言,善迹迹者寻迹所不能迹。至理虚玄,拟心已差,况乃有言?恐所示转远,庶通心君子有以相其言于文外耳!”】

  其实,中古中国佛学的“般若学”就是近代哲学所谓“认识论”。万法皆本一源,万法皆归一源。康德哲学的最终结论是限制理性而回归于信仰,在这一点上与中古佛哲学的辨智论恰亦相通。

  因此,可以说哲学与佛学的最高境界并不是“别”(分别),而是“通”(汇通)。②

  【②孔子曰:“圣者,通也”。《尚书大传》郑玄注:“心明曰圣,圣者,通也。”通者,大智也。所谓内圣外王,王者,威也,敬也。所谓内圣外王的真义,即:内通,外敬,内智,外威。】

  佛说中有所谓“金刚九喻”。其中之七、八、九等喻曰:“观过去如梦”,“观现在如电”,“观未来如云”。其实所谓梦、电、云,无非都是“空”的喻象。最高的“般若”境界,实归结于空。③

  【③吕澂先生说:般若的基本原理“性空”,与道家言“无”相印合。般若学说的“无相”、“无生”,相似于道家的“无名”、“无为。”】

  黑格尔说:“古代哲学家曾把空虚理解为原动者。他们诚然已经知道推动者是否定的东西,但还没有了解它就是自身(SeIbst)。

  必须悟得般若及真如之本体是“空”,才能得大智慧,也才会有大勇敢。

  大智慧,就是看得破。大勇敢,就是“菩萨行。”所谓“以出世精神,作入世事业。”所谓“我不下地狱,谁下地狱?”所谓“地狱不空,誓不成佛!”大乘的真境界实在于此!惟能入世,才会有智;惟能出世,才会有勇。(谭嗣同所著融合儒佛的《仁学》,精义亦在于此。)

  所以《西游记》中全智全勇的猴子名叫“悟空”。整个《西游记》本身,其实正是以佛理调侃人生诸色而设喻的一个象征主义的大寓言。

  悟得人生皆虚空,可以少却多少闲气和争论。须知一诠就是一错(因为必有“遮”)。所以只能随“诠”随“扫”,随遮随破;哪里求得到什么“绝对”?须知,汉语中的“绝对”一词本身也是来自佛语。④

  【④中古佛学在语言上对当代的影响举不胜举。甚至“阶级”一词,本初也是佛语。谢灵运“辨宗论”:“寂静微妙,不容阶级。积学无限,何为自绝?”…………(下略)】

  【以上文字摘录于何新著作《谈“玄”》一文,原文曾经收入于何新著《哲学思考》(下卷)#生活碎片# https://t.cn/A6qKtegq

金刚经:著相布施,就没有功德

实执是修行中要断除的大障。《入行论·智慧品》云:“见闻与觉知,于此不遮除。此处所遮者,苦因执谛实。”由此可见,我们必须要断除的,并不是一切法,而是对一切法的执著,这才是众生痛苦之因。当你执着自己修行善法的时候,就没有功德了。

当你对万法都不执着的时候,就会心生欢喜而得自在,甚至是解脱。凡夫却庸俗的认为拥有的越多得到的越多,但事实真的是如此吗?

总之,假如诸法实有,从中就不可能产生功德。正因为一切都是缘起空性、如幻如梦,因缘具足的时候,功德才可以显现。

学佛要懂得用一颗真心供养三宝和行善,而不是一颗交易的心。否则永远不会得到真正的功德和加持,否则如影随形,差之毫厘,失之千里。

「自在觀水月,行深般若時」
水中月乃月之影像,非月之实体,在佛教正典中视为「隐喻化」的象征,意指诸法无自性、无实体,犹如水中月、镜中花。
「声闻之身,犹如虚空,焰火响化,如水中月。众生之性,如梦所见。」
勘破世间诸相后,方得大自在,自而「法喜」充盈。
·
该水月观音像的周身笼罩一层似有若如的天衣,霓裳魅影,衣袂飘飘,如梦似幻。
纱上缀六棱花,与所佩珠饰相得益彰,似有羽化而登仙之感。
设色以青、绿为主,辅以朱砂、藤黄、赭石以及「沥粉堆金」,繁美华丽。
笔法妙丽圆转,形象端严自在,是以为神品。
·
法海禅寺壁画——《水月观音图》
#历代名画记#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讲个笑话 背景:私企小员工一个 我们原本是九点上班五点半下班 某天,总经理嫌我们卡点上班人多[揣手] 不积极[摊手] 硬生生整出个夏令时5-10月[费解] 早上
  • 2016年,她通过一个战友找到军创园高英老师,并得到她的热心帮助,成立了财务代理公司,再次实现了创业梦。很多人不知道,36年的时间,从最初的600包爆米花开始,
  • 如今已不是晚香玉的时节了,陋巷中的夕颜花却开得娇艳。也曾拒绝过几次,却依然无法抵抗长久以来心中的寂寞,满怀对恋情的向往,委身于此人……那些炙热的诗句,枕畔的温存
  • 白羊座男生性格白羊座男生永远都是阳光灿烂的,因为粗心大意经常会出现危机的状况,但是大多时候又能够凭借着自己非凡的勇气和无可比拟的好运成功的渡过难关,转危为安。恋
  • 他看着她,这一年多来的火气突然就没了,连那丝孩子气的任性,都在这句简单的话里老去了。漠的像块冰,可是眼角已然带了一丝纹路,仔细看去,眼神也有一些疲倦的辛苦了。
  • 今年品牌新推出的缤纷田园系列(LePotager),原以为会是讨喜的花果香调,没想到阿蒂仙之香这次竟然剑走偏锋,做了一个独特的蔬菜主题香水系列!调香师昆廷·比施
  • 车已入库却未曾下车听着车里的音乐此时正播放着陈奕迅的富士山下这本是已婚男性做的事情我为何会有这种举动回想起来我曾未想到我会在一个异地的城市生活这么久一年多之前陌
  • 长款的阔肩西装外套搭配高领毛衣就多了几分中性的率性气质 本以为《当家主母》会是《玉楼春》的升级版,口碑会很不错,但是万万没想到,《当家主母》刚开播就被一星刷
  • 第3集剧情介绍:在小鸟(西岛秀俊饰)和海斗(坂东龙汰饰)的欢迎会上,须崎(杉野遥亮饰)喝醉了,第二天早上,依稀记得和谁接吻的记忆,这让他很郁闷。在这样的情况下,
  • 置顶情绪文案 原图在主页置顶❤️❤️ .和你相似的人很多 但都不是你 .我看着喜欢的人为别人掉眼泪 .再讲一万遍 我也喜欢真诚的人 .雨太大 思念的声音都听
  • ” 小系统弱弱举手:“我们可以看一看这位不起眼的最佳女配吗?”系统点头同意,大屏幕投放度假世界实景:“我的宿主正在休假,但按照她的性格,就算在度假世界也会低调内
  • 如果你能够把你的能量贯通,重新把经络疏通,然后你肉体的病不用去治,它自然也就好了,这样才是最正确的,而且没有副作用的健康之道。知道了如何贯通人与天地能量的秘密,
  •  请关注《图说宝鸡》#易拍全球# #拍卖资讯# 日本搜挖会第六届网络拍卖会(实时拍)将于6月29日、30日陆续举槌,届时为广大藏家及艺术爱好者奉上「古董」和「书
  • 注:我们这个世界的树是五行之一,属木类,是用来固土、防风、乘凉、取暖、燃火等用处,而极乐世界的树木那是棵棵菩提树,是成就菩提的树,树叶没有衰落现象,那的确是金枝
  • 先敬呈给他的,是我写的几首民兵生活的自由诗——那个时候我对自由诗的理解很可笑,以为只要有激情,字里行间多几个''冲''、''杀''之类的,就行了——李老师看了良
  • 如是诸法由予善说之……如是,已断三结之彼等一切比丘,成为预流者,不堕于恶趣者,决定趣向正觉。”世尊曰:“诸比丘!如是非属于汝等者,应舍之,汝等若舍此者,即永久饶
  • 】@中国铁塔 :【#致敬高温下的劳动者# 他们头顶烈日挥汗如雨】 信号有我请放心 炎炎夏日,一个队伍四个人,一天安装两座塔! 【这群电网“汗”子,正为你而
  • 当我们得‮己自到‬所想要‮爱的到得‬时我们也‮幸会就‬福,但‮爱们我当是‬情不能‮也时愿如‬会痛苦,我相‮每信‬个人‮己自望希都‬的爱情️️️️能‮甜够‬蜜美满
  • 照你的要求写的是出道一周年的,但是我们的孩子们已经出道七周年了,在这七年里EXO经历了很多在别人眼里看来不那么好的事,但是因为这些小小的不顺利,让孩子们一次次蜕
  • 厝”在方言中意为房子,人们亲切地称那些有历史、有故事的房子为“古厝”。肌理這個詞,紫砂界只是極少數在正式表達,我在大學主修裝飾,其中三個大類一個是大型壁畫,還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