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交通建设投资增长加快  稳经济“压舱石”作用凸显】

今年以来,按照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省交通运输厅深入贯彻中央财经委第十一次会议、全国稳住经济大盘电视电话会议、全省稳定经济增长视频会议精神,高效统筹疫情防控与经济社会发展,在全力做好物流保通保畅促进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的同时,采取一切有效措施,加快重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取得了积极成效。

根据省统计局数据,今年1—5月,全省铁路、公路、水运、航空运输业投资同比增长约15% ,其中铁路、公路、水运同比分别增长27.1%、16.1%、50.1%,一举扭转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投资1-4月的负增长态势,明显高于1-5月全省固定资产投资同比3%和全省基础设施投资同比–3.4%的增速,为全省固定资产投资保持稳定增长发挥了重要作用。

【完善机制,抓牢抓实重大交通项目前期工作】

今年上半年, G4221沪武高速公路太仓至常州段扩建工程初步设计比计划提前一个月获得交通运输部批复,正式转入施工图设计和开工建设的快车道,力争年内先导段开工建设。

为充分发挥交通重点工程稳投资、稳增长的“压舱石”作用,省交通运输厅将今年确定为“重大项目建设攻坚年”,自2月起建立重大交通项目协调推进制度,聚焦省委、省政府关注的新开工项目,强化每周调度、月度会商、月度汇报、考核督办等“四项机制”,针对前期工作推进中存在的项目审批、要素保障等问题,以事项联系单、专题协调、现场督办等形式与设区市、省属交通集团加强对接、推动解决。省交通运输厅和各设区市累计召开70多次调度会,累计解决各类重大问题54个,重大项目前期工作推进取得明显成效。

高速公路、过江通道等重大项目前期工作推进上,省交通工程建设局实行专人专班、挂图作战,设立负责工可、初步设计及环评、洪评等专题的设计管理团队、负责过江通道前期工作的团队以及负责用地用林报批的团队,制定详细的前期工作规范流程图、用地预审流程图、用地报批流程图等,所有项目均根据流程图实行挂图作战、交叉作业、统筹推进。为避免因后期方案调整导致前期已完成的专题、程序发生反复,该局会同设计单位超前开展工程方案研究,保障了土地、环评、洪评等专题的有效开展,避免工作周期延长。

交通工程的顺利推进,离不开相关行业主管部门的支持。省交通运输厅与省自然资源厅、省生态环境厅联合开展“绿源通”活动,通过党建共建促进重大项目推进;与省发改委、省自然资源厅、省生态环境厅等提前沟通,积极争取将多个重点项目列入省自然资源厅报批专班年度用地保障清单,与省林业局联合成立用林报批专班;积极协调行业主管部门实行容缺审查,缩短审查、审批周期。

截至目前,全省累计有8个交通重大项目超序时进度。宁盐高速提前1个多月取得先行用地批复,6月底先导段开工建设;江阴靖江长江隧道北接线初步设计提前2个月获省发展改革委批复;海太过江通道争取10月底前开工建设先导段,比原计划提前半年。

【高效统筹,全力以赴推进交通重点项目复工复产】

6月8日,国内在建最长干线公路湖底隧道——竺山湖隧道首块底板浇筑开始;10日,连宿高速公路沭阳至宿豫段工程1标现浇箱梁施工任务全部完成;15日,淮安涟水国际机场三期改扩建工程正式开工,同日,江阴靖江长江隧道左线隧道“聚力一号”盾构机完成第100环正环管片拼装,标志着隧道左线始发试掘进阶段工作顺利完成……

随着气温的节节升高,全省交通重点项目建设热度递增、捷报频传。

为用最小的代价实现最大的防控效果,最大限度减少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江苏交通运输部门督促指导各项目细化强化应急预案,严格落实闭环管理、场所通风换气、进出工地登记等各项防疫规定。加快推进交通建设项目复工复产,建立日报告、周调度机制强化项目复工复产跟踪,协调有关部门通过电子标、直播开标现场等措施,保障疫情期间项目的开标、评标活动。对重点项目急需的建材物资保障供应开通绿色通道,协调解决苏州等地建设项目物资保障难题。本轮疫情期间,省管重大交通工程项目没有一个因疫情因素停工。

6月18日上午,随着一榀长32.6米、重134.3吨的铁路简支T梁稳稳落至西港池特大桥第一跨桥墩处,南通洋吕铁路成功完成全线首片T梁架设。这标志着洋吕铁路先行段吕四港站至东灶港站段正式进入架梁阶段,通州湾新出海口江、铁、海联运体系建设按下了“快进键”。为确保桥梁架设施工如期展开,项目坚持防疫、生产两手抓,严格按照地方疫情防控要求,有序开展施工,保障架梁施工全过程安全、质量可控。

高效统筹为项目复工复产提供了充分保障。至4月15日,受疫情影响停工的交通重点项目复工率达95%,达产率(标段复工率)超90%;至4月底,基本实现全面复工复产。1-5月,省管交通重大项目实物工作量全面达计划进度。

近期,省交通运输厅将充分利用扩大投资的政策窗口期和项目施工黄金期,进一步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加快项目推进节奏,确保6月底前列入省重大项目清单的交通项目开工率达75%,确保交通建设投资进一步提速。同时,对照交通项目三年滚动计划,超前谋划2023年交通重大项目建设投资计划,全力推进一批符合重大战略规划、符合“十四五”规划方向、资金落实的新开工项目,力争明年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再有提升,为稳住全省宏观经济大盘多作贡献。#高质量建设江苏交通运输现代化示范区# #交通线上看江苏#

济郑高铁濮阳至郑州段正式通车运营

6月20日9时50分,随着省委书记楼阳生宣布发车,濮阳东站首发列车G9205次和郑州航空港站首发列车G9206次双向同时发车。这标志着,河南“米字型”高铁网最后一“撇”完美收官,濮阳彻底告别不通高铁的历史,正式迈入“高铁时代”!

当天9时10分,济郑高铁濮阳至郑州段开通仪式濮阳分会场仪式举行。省发改委二级巡视员石新宽、中国铁路郑州局集团公司副总经理陈杰、河南城际公司副总经理兼工会主席宋文朝,市领导杨青玖、万正峰、余广庆、邵景良、徐慧前、赵建玲、张锦印、惠康、李向前、孙起鹏、张连才、李建林、刘冰等和中原油田领导张庆生等在濮阳分会场参加开通仪式。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赵建玲主持。

在省主会场开通仪式上,市委书记杨青玖通过视频连线方式,代表济郑高铁濮郑段沿线地市讲话。他首先向省委、省政府和所有关心支持济郑高铁濮郑段建设的各单位与广大建设者们表示衷心感谢。他表示,济郑高铁濮郑段开通运营,进一步加强了濮阳豫东北门户枢纽地位,是濮阳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事、喜事。濮阳将抢抓机遇,发挥对接京津冀、山东半岛城市群的前锋作用,以高铁开通为引领,补齐交通短板,高效连接郑州航空港,联通空中丝绸之路,以路为媒、沿路兴业,着力提升城市能级和发展实力,以大交通构建大枢纽、引领大发展,着力打造中部地区创新开放高地、豫鲁冀省际区域中心,为河南省实现“两个确保”、实施“十大战略”作出积极贡献。

市长万正峰在致辞中表示,济郑高铁濮郑段的通车,既是圆梦的实现也是追梦的开始。我们要强化高铁的引领作用,进一步完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深度融入中原城市群,发挥对接京津冀、山东半岛城市群的桥头堡作用,密切与长三角、珠三角、粤港澳大湾区的联系,全面提升濮阳城市能级和综合实力。我们要发挥高铁的集聚优势,推动人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等要素向濮阳汇集,高位嫁接传统产业、抢滩占先新兴产业、前瞻布局未来产业。我们要放大高铁的综合效应,充分释放高铁经济红利,跑出“濮阳加速度”,激活“发展新动能”,加快建设“四个濮阳、一个高地、一个中心”,在全面转型高质量发展中走在前列、勇立潮头。
石新宽、陈杰先后发言。他们对济郑高铁濮郑段正式开通表示热烈祝贺,并表示要立足自身实际、发挥自身优势,贯彻落实好区域发展战略,服务好河南高质量转型发展,努力促进高铁沿线各地市经济社会发展,助力乡村振兴,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大动力。

仪式举行期间,与会人员还观看了专题片《濮阳,高铁来了》。仪式结束后,与会人员到濮阳东站候车大厅观看了快闪节目《高铁来了》,并参观了濮阳东站站房。

据介绍,济郑高铁是我国高速铁路网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河南省“米”字型高铁网的动脉干线,全长405.5公里,设计时速350公里。其中濮阳至郑州段197.3公里,濮阳境内长度30.3公里。濮阳东站是新建一等站,站房面积2.6万平方米,总投资4.7亿元,可实现“全互通、不对流、零换乘”。济郑高铁濮郑段的开通运营,填补了豫东北地区的高铁空白,将濮阳等地市融入了郑州1小时经济圈。开通运营初期,濮阳东站单日最高开行高铁列车24对,其中日常车次20对,每天早、中、晚运营高峰时间段十几分钟一班车,从郑州东至濮阳东最快52分钟即可到达。此外,濮阳东站每日还开行濮阳至上海虹桥、濮阳至广州南各1对,向东南7小时可直达长三角地区、8小时可达珠三角地区;增开节假日高峰期临客列车4对,为我市群众节假日外出旅游、探亲带来极大方便。

连日来,鱼龙镇的田间地头一片繁忙景象,挖掘机、拖拉机、旋耕机等机械在田间作业,伴随着机器的阵阵轰鸣声,一块块撂荒地变成良田。今年以来,鱼龙镇坚决贯彻落实省、市、区关于整治撂荒土地的要求,以严的要求、高的标准、实的举措,快行动、狠发力,调动各方力量,扎实推进撂荒地整治工作,激活“沉睡”土地,力促荒地变良田。
1、精准摸排“清底数”
由包片领导牵头,全镇200余名镇村干部迅速进村入户,深入田间地头,逐图斑、逐地块“地毯式”“拉网式”实地踏勘,核查甄别,仔细核对位置、数量、面积、撂荒原因、撂荒年限、土地现状等情况,切实做到排查全覆盖、无遗漏、无死角,同时使用水印相机精确定位图斑经纬度拍照,逐一建立图斑台账,留存退耕还林、实际在种等佐证影像资料,全面精准掌握反馈图斑实际情况,确保底数清、情况明、数据准。
2、广泛宣传“齐参与”
通过微信群、村喇叭、流动宣传车、走访入户、深入田间地头和召开群众会等方式,持续广泛宣传《土地管理法》《农村土地承包法》等法律和国家粮食安全、土地承包经营责任以及撂荒地整治的有关政策要求,做到“复耕工作推进到哪里、政策宣传就跟进到哪里”,营造舆论氛围,在全镇树起坚决整治撂荒地问题的“风向标”,提高群众对耕种土地责任义务的认识,充分调动群众自主复耕复种的积极性。
3、分类施策“抓成效”
坚持“一户一策、一地一策”原则,因地制宜,对症下药,精准施策,引导有种植能力的群众主动履行承包经营责任,积极开展复耕复种,督促常年外出群众委托亲朋好友代耕代种,发动村支部书记、村文书、退役军人、党员能人大户,按照“党支部+合作社+农户”的模式,流转撂荒地复耕复种,完成整治后的撂荒地要求群众优先种植马铃薯、小麦、油菜籽、荞麦等粮食作物,积极对接康神苦荞酒公司,订单种植苦荞,防止耕地“非粮化”。
4、督导检查“促成效”
采取“日统计、周通报、月考核”的工作机制,横向对比、正向激励,在全镇范围内营造比学赶超的工作氛围。镇纪委与农业农村综合服务中心联合,对各村撂荒地核查情况和整治进度、质量进行常态化督查检查,对发现的问题现场通报,立行立改,对工作开展不力、进度缓慢、消极应付和质量不高的村和责任人由镇纪委约谈督促,以严明的纪律、过硬的作风高质量推进撂荒地整治工作。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请找一个你爱的,也爱你的人结婚
  • 台湾美女作家因“诱奸”患抑郁症,26岁的她选择了……
  • 做微商,如何让别人主动来加我?
  • 大反击!微信支付正式宣布!苹果或要急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