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护好“舌尖安全” “蒙字号”更绿更优】#点赞内蒙古#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守牢“从田间到餐桌”安全防线,内蒙古以“最严谨的标准、最严格的监管、最严厉的处罚、最严肃的问责”的务实举措,全力保障“舌尖上的安全”。
  99.4%!这是2021年内蒙古主要农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合格率。这一令人欣喜的数据,证实了“产出来高品质、管出来安全感、带起来竞争力”联动效应显现,这让内蒙古建设国家重要农畜产品生产基地的底气更足。

  产出来的高品质

  扎赉特大米,一粒有身份的大米。

  兴安盟扎赉特旗是自治区、兴安盟重要的水稻生产基地。全旗水稻种植面积达到90万亩,扎赉特大米是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用标企业已经达到26家。

  走进扎赉特旗好力保镇,一排排嫩绿的秧苗为乡间稻田披上了一抹抹新绿,站在田边放眼望去,连片绿油油的稻浪焕发着勃勃生机。

  在水田村,扎赉特旗魏佳米业有限责任公司负责人魏建明正在田间观察秧苗。“你看,这是我们自有的水稻种植基地。为了保证大米的‘纯洁’,全部使用农家肥,并进行人工除草、物理杀虫。蟹稻、鸭稻共育的原生态种养结合田间管理模式,让我们种植的水稻品质更加绿色。我们严格按照有机生产的标准制定了生产流程,今年已经是有机农业转换期的第三年,有望很快获得有机认证。”魏建明说。

  产品“绿不绿”,源头是关键。2021年,农业农村部公布第一批100个全国种植业“三品一标”基地,好力保镇水稻成功入选,标志着该地在更高层次、更深领域推进农业绿色发展上取得了成效。

  正本清源,不只扎赉特旗在行动。内蒙古聚焦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和标准化生产,强化培育认证,建设国家重要农畜产品生产基地蹄疾步稳。

  ——成立9支农牧业重大协同推广团队,组建40余个科技小分队深入生产一线,推广玉米浅埋滴灌、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等绿色高效技术350多项;

  ——加强农药监管力度,严格落实限制使用农药定点经营,推进农药减量化,指导生产者落实安全生产间隔期,加强科学安全用药宣传;

  ——严格健康养殖管理,督促生产主体健全养殖档案,强化生鲜乳、生猪屠宰环节监管。保障动物性食品安全,加强用药管理。实施兽用抗菌药减量化行动,督促养殖主体严格落实休药期规定;

  ……

  产出来的高品质。各行业各部门各司其职、通力配合,全力推动我区农畜产品进入市场前的全程质量可控。

  成色增绿,质量提优。从吃得饱到吃得好,再到吃得健康、吃得安全,我区在促进农牧业转型升级的步伐中,展现出“内蒙古味道”的绿色基因。

  2021年,新认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地理标志农产品233个,新列入名特优新农产品155个,总数分别达到2046个和429个,占全国的14%和19%。名特优新农产品总数全国排名第一。绿色有机产量达599.65万吨,年增幅7.35%。

  管出来的安全感

  提取样品、加工、放入浸提剂、吸取提取液、依次加入酶液和显色剂、比色、读取抑制率、判定是否合格……对阿荣旗农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的工作人员来说,这样的速测流程不仅仅是一项司空见惯的日常工作,更是守护农畜产品质量安全的重要环节。

  “检测中心设有光谱室、色谱室、前处理室等18个检测室,配备气相色谱仪、液相色谱仪、原子吸收光度计等仪器80套,检测范围涵盖土壤、肥料、农产品农药残留三大类、39个项目,是2018年获得自治区双认证的检验检测机构,也是农业农村部耕地质量标准化实验室。”阿荣旗农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主任陈丽杰介绍说。

  科技说话,让农畜产品质量安全“晒”在阳光下。该中心开展农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监测及预警,迈出了农畜产品质量安全由单一过程控制管理向前端控制管理的步伐。

  “购买到优质、安全的农畜产品已经是当今消费者的普遍要求,群众尤其对农药残留、营养成分等方面更加关注,这就对农畜产品质量安全提出了更高要求,也鞭策农畜产品检验检测和质量安全管理进一步提高技术水平,严格执行食品安全标准,守好老百姓舌尖上的安全。”陈丽杰说。

  护航农畜产品质量安全,发力的不只是科学技术,还有保持持续高压态势的监管力度。

  2021年,内蒙古在99个旗县区的2739个种植养殖场、合作社、企业及农牧户中抽检样品4.1万批次,超计划1.2万多批次。还制定了“治违禁 控药残 促提升”三年行动方案,对问题比较突出的11个品种开展专项整治,出动执法监管人员1.2万人次,检查生产经营主体3889家次。

  以“智慧监管”确保“从田间到餐桌”的安全。内蒙古利用农畜产品质量安全大数据智慧监管与服务平台,首次将2.3万个生产主体在系统中备案登记,并对生产主体赋予追溯码,实现“一主体一追溯码”。同时,还将全区已落实承诺达标合格证的生产主体全部纳入系统实现线上管理,通过下载“生产主体生产过程管理信息系统APP”,推动落实“电子承诺达标合格证+追溯管理”,确保农畜产品来源可查、可追、可控,把“追溯”进行到底。

  带起来的竞争力

  在巴彦淖尔市五原县,农畜产品带着“健康码”上市已经不是新鲜事儿。

  “我们给带追溯码的承诺达标合格证起了个‘健康码’的别名。别看这只是一张薄薄的合格证,但作用可是大着呢,咱们卖东西更有底气了,消费者对我们的产品也更认可了。”聊起合格证,晏安和桥香蜜瓜农民专业合作社带头人张建军忍不住打开了话匣子。

  作为农畜产品质量安全县,2020年五原县加大了国家追溯平台和承诺达标合格证的推广力度,通过落实主体、统一样式、备案登记、加强监管等措施,实现了农畜产品品牌建设的提档升级。

  “我们通过微信、抖音、快手等平台给大家讲什么是承诺达标合格证、为什么能取得合格证,从而增加消费者对我们的信任度,产品销售量较去年增加了10%。”张建军介绍说,消费者从以前依据外观品相判断选购产品,变为了依据带追溯码的农产品达标合格证来选购产品,大大提高了消费者对购买产品相关信息的知晓范围,也提高了购买率。

  产得好还要卖得俏。一系列保障“舌尖安全”的举措让品牌影响力和市场竞争力大大提高,品牌带动力明显增强,农牧民的“金饭碗”端得更牢。

  内蒙古于2012年启动农畜产品质量安全旗县创建活动,目前共创建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9个、试点单位4个,创建自治区级农产品质量安全县35个。

  坚持“产”“管”并举,“检”“溯”并重,做好农畜产品质量安全“加减乘除”。内蒙古把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创建成果与绿色、有机和地理标志农产品培育认证同步推动,放大我区优势特色农畜产品优质优价效应,带动农牧民增产增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金字招牌作用充分显现。

  产品质量安全有保障,才有核心竞争力。内蒙古全力开展标准化乡镇站建设、网格化管理和承诺达标合格证试行等工作,不断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县的示范引领带动作用。2021年,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例行检测合格率达99.6%,比全区平均水平高0.2个百分点,质量安全水平平稳向好,让好产品产得出,卖得好。

  源头治理提高品质,全程监管严控风险。内蒙古在监管制度、模式上加速创新,农畜产品监管体系逐步完善,保障能力不断增强,农畜产品质量安全防线更加牢固。(内蒙古日报 记者 韩雪茹)

#安定# 【荒山绿了 百姓富了——福州·定西东西部扶贫协作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生态林)项目建设纪实】位于六盘山区的定西市,水土流失严重,脆弱的生态环境是当地深度贫困的主要历史原因。近年来,在东西部扶贫协作中,福州与定西两地精准对接“所能”和“所需”,引进福建省长汀县植树造林保持水土的成功经验,坚持科学造林,建起超2万亩水土保持生态林,林下经济风生水起,实现了生态美和百姓富的齐头并进。
东西携手 旱塬披“绿装”
夏日清晨,站在定西城区南山,眼前梯田层层叠叠,阡陌交错,漫山遍野的侧柏,郁郁葱葱的紫槐,勾勒出一幅高原夏季的美丽生态画卷。
很难想象,这里曾是一片光秃秃的荒山。“年年植树年年荒,年年种在老地方。”安定区李家岔村村民杨武明发出这样的感慨,“记忆中,这片荒山植被稀少,每逢暴雨频发的季节,雨水就会冲走山上层层土壤,导致水土流失严重,土壤十分贫瘠,农民种庄稼一年的亩收入只有200元左右,遇到干旱的年份甚至颗粒无收”。
如今,有了眼前这片绿意盎然的森林,山绿了,景美了。这一切的改变,都得益于福州·定西东西部扶贫协作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生态林)项目。该项目位于定西市安定区凤翔镇中川村和李家岔村,是东西部扶贫协作中福州市帮扶定西市的生态扶贫工程。
2016年,中共中央、国务院确定由福州市对口帮扶定西市。通过扶贫调研,福州方面分析:生态环境脆弱,是导致定西市深度贫困的主要原因之一,这个问题不解决,势必影响其长远发展。为此,福州与定西两地精准对接“所能”和“所需”,从2017年至2020年,福州市在这片黄土地上总投资4679万多元,累计完成生态林10894亩,栽植各类苗木163.33万株,让昔日的旱塬披上了“绿装”。
昔日旱塬披上了“绿装”
科学造林 唱响绿之歌
水土流失严重,加之干旱缺水,使得在安定区南山种活一棵树相当不易。“年年种树,年年不见树”是这里一代又一代人漫漫生态修复之路的真实写照。
定西市安定区林业和草原局党组成员、车道岭林场场长陈正斌介绍,为解决土地贫瘠、干旱缺水两大难题,在生态林项目建设中,定西市借鉴福建省长汀县植树造林保持水土的成功经验,创新造林技术,运用“挖大坑、栽大苗、施大肥、浇大水”技术经验,采取机械施工,建设滴灌工程,加强森林防火和鼠害防治工作。
陈正斌说:“这种技术关键在于对土壤成分进行化验、对比,有针对性地制作肥料。为每一种苗木配置好有机肥、过磷酸钙、生根粉、保水剂等‘营养餐’,并在附近建设100立方米的高位水池,保障树木的水源。”
据了解,一棵树的“营养餐”包含有机肥2.5公斤、过磷酸钙100克,其中生根粉能有效帮助苗木快速扒住土、长出根,保水剂让水变得黏稠而不易流失,三、四期项目还要往树坑上覆盖枯叶、草根,减缓水分蒸发。这一创新造林技术,打破了当地曾经“只种不管”的简单造林模式。
在这里,传统的栽树模式就是挖个坑、埋点土,而福州专家要求树苗根系土球直径至少25厘米,要选择达标苗木,树坑必须挖到50厘米深,施肥浇水要定量定时。采取标准化的新方法、新技术栽下的树,间隔均匀、整齐划一,长势越来越好。每当造林时,福州、定西两市工程技术人员都驻扎在山上,严把整地、施肥、种苗、栽植、浇水、覆土等六道关口。3年前种下的针叶林、阔叶林的成活率能达到80%多。一片片郁郁葱葱的树苗,为当地带来了绿色的希望。
福州·定西生态扶贫纪念碑
生态发力 青山变“金”山
目前,随着生态环境的有效改善,南山已成为定西的天然氧吧,是定西人民休闲纳凉、健身跑步、采风写生的打卡地。南山脚下,当地村民开办的特色农家乐,也成为游客休憩的好去处。南山生态林的生态效益、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渐渐释放。
“这个生态林已经成为定西市造林标准最高、质量最好、面积最大的人工林。”安定区林业和草原局局长董俊盛说,“树种活了只是第一步,造林还讲究三分种、七分管。按照‘三季有花、四季有绿’的思路,安定区采用乔灌混交、针阔混交、阔阔混交、草灌混交等不同模式,让林间景观错落有致。”
生态林项目的实施,不仅使生态环境得到极大改善,也为当地群众脱贫致富提供了新途径。
每天上午、下午分别巡护一趟林区,是李家岔村村民李锋的日常工作。李锋一家五口,曾是李家岔村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家中虽有40亩地,但山地贫瘠,一家日子过得很艰难。“现在,我家40亩地全部退耕还林了,一亩地补偿1200元,5年内分3次结清。加上一年护林工钱8000元,日子比之前宽裕多了。”李锋说。
在李家岔村,还有很多群众和李峰一样在生态林项目中受益。据介绍,项目建设中有331户贫困户参与务工,发放工资61万多元,户均收入1848元。项目实施过程中将工程区域中的6名建档立卡贫困户人员选聘为生态护林员,户均增收8000元。同时,项目区涉及退耕还林7438亩,其中贫困户退耕还林2306亩,获得现金补助276.67万元,惠及233户贫困户,户均增收11874元;项目建设还带动贫困户育苗21亩,9户贫困户受益,每亩增收1655元,户均增收3861元。
福州·定西东西部扶贫协作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生态林)项目的实施,不仅打造了集生态保护、科研科普和旅游观光于一体的生态景观,同时也增加了当地群众的收入,实现了脱贫与生态建设的“双赢”,为定西市生态建设探索出一整套可复制、可推广的成功经验和生态扶贫模式。2019年,福州·定西生态林建设成功入选联合国全球最佳减贫案例。
“造一片林,给子孙后代留下一片蓝天。今后,定西市将继续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大力发展林下养蜂、养鸡等生态循环经济,真正实现增绿与增收相辅相成。”董俊盛满怀憧憬地说。(记者 祁玉洁 文/图)

#鹤壁新闻# 让“中国碗”盛上更多“鹤壁优质粮”

农业是安天下、稳民生的战略产业,必须把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上。如何让“中国碗”盛上更多“鹤壁优质粮”,我市始终在探索——

近年来,我市坚持把“三农”工作摆在重中之重的位置,聚力打赢脱贫攻坚战,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水平、农村全面小康社会建设综合评比全省第一;

农业高质量发展水平、乡村振兴现实基础综合排名全省第二;

累计创下25项全国粮食高产纪录;

先后荣获全国农业综合标准化示范市等10多张农业国字号名片;

农业人均产粮、人均肉蛋奶产量等指标连续多年居全省首位……

取得如此成绩,我市有何秘诀?近日,记者就此进行了采访。

从种到收,一个人掌管200多亩高标准粮田

人勤春来早。随着气温回升,小麦已进入拔节阶段,也是小麦田间管理的关键时期。3月18日,市农业农村局组织农业技术人员深入田间地头,指导农户开展春季麦田管理,有效解决春季小麦生产中的实际问题,为夏粮丰产丰收提供保障。

一望无际的麦田里,近500米的游走式喷灌机,犹如钢铁雄鹰,在希望的田野上“翱翔”;几十架植保无人飞机嗡嗡作响,唱出了一首首欣欣向荣的“田园牧歌”。

“游走式喷灌机1天可浇灌农田1200亩,植保飞机打农药1天能打200多亩地,收割机5分钟能收1亩地,省时省工还省力。种地需要的人工越来越少,高科技玩意儿用得越来越多。”家在浚县卫溪街道傅庄村的傅太华说,种地变得简单了。以前几十口人忙活三四天的活儿,现在一个人一天就能干完。

今年59岁的傅太华从过去全家总动员拿着镰刀、背着锄头下地干活儿,到现在一个人轻松掌管200多亩高标准粮田。他的故事映射着鹤壁农业种植方式的发展变化。

近年来,我市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以开展绿色高产高效示范创建行动为抓手,打造整市建制粮食高产创建升级版,持续加大高标准粮田建设力度。

截至2020年底,全市建成“田地平整肥沃、田间道路通畅、林网建设适宜、灌排设施完善、农机装备齐全、技术集成到位、优质高产高效、绿色生态安全”的高标准农田88.14万亩,占我市常用耕地面积的61.1%。通过高标准粮田建设,我市探索建立了人工、能源、种子、农药高效利用的“鹤壁模式”,做到了用药用水用肥有减无增。

市农业农村局农田建设科科长杨洁表示,我市高标准农田建设坚持统一投资标准、统一技术路线、统一建设模式、统一项目实施、统一建设规范“五统一”的建设模式,实行田、土、水、路、林、电、技、管综合配套,基础设施的改善,大大提高了农业生产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平均每亩可实现年稳产增产100公斤。

据了解,2020年全市夏粮总产量67.95万吨,较上年增长4.07%;秋粮总产量69.71万吨,较上年增长6.9%。

“在高标准粮田建设的基础上,我市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进优质强筋小麦新品种、绿色防控新技术、农机农艺融合新成果的示范应用,通过绿色高产高效技术集成模式和标准化生产,促进了种植业提质增效和转型升级,推进了我市农业和粮食生产高质量发展。”市农业农村局局长张波说,这就是我市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连续多年获得全省第一的原因所在。

全市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达到98%以上,形成“买种子到鹤壁”的品牌效应

周位起是位于浚县的河南省伟一种业的负责人,已经从事小麦种子繁育18年。今年主要繁育了优质专用小麦新品种新麦26、周麦33等,并开始选育自己公司的小麦新品种。

窥一斑而知全豹,伟一种业的发展折射出鹤壁种业极不平凡的前进历程。

被中宣部、中国科协等六部门评为2020年“最美科技工作者”的市农科院名誉院长、首席玉米育种专家程相文,50多年来,带领团队苦心钻研、奋力攻关,一棵棵选配,一株株鉴定,一代代繁育,先后培育出了国审浚单18,国审浚单20,浚单29,浚单0898、3136等39个优质玉米品种,其中国审玉米新品种浚单20荣获2010年河南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2011年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被农业农村部列为国家重点示范推广玉米新品种和全国玉米优势产区主推品种,累计种植3亿多亩,10年来先后成为河南第一,全国第二、第三大玉米种植品种。

程相文、周位起等一代代鹤壁育种人,将毕生精力投入到鹤壁种业的事业发展中。

我市以良种选育为重点,把种业作为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基础和“芯片”,立足自主创新,着力培育了以“永优”浚单系列、丰黎系列玉米品种为代表的主要粮食作物良种,逐步形成了以政府为引导,以企业为主体,以科技为支撑,以服务为依托,产学研相结合、育繁推一体化的现代种业体系,全市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达到98%以上。

“我市的良种选育工作,瞄准市场和农民需求,主要粮食作物良种不仅声誉好,而且卖得好。”市农业农村局种植业科科长刘斌说,截至目前,我市共有农作物种业企业22家,在全国、全省及周边地区叫响了主要粮食作物良种品牌,形成了“买种子到鹤壁”的品牌效应。

深耕种业不仅要巩固现有优势,还要深入挖掘潜在优势。市农科院经市政府批准,建立了分子育种实验室,建有生理生化分析、基因操作、DNA分子检测等10个工作室,配备有分子生物学研究和遗传育种各种先进仪器设备。

分子育种实验室是我市玉米遗传育种辅助技术支撑平台,近年来主持完成的“碱煮法DNA提取与简化PCR技术研究及应用”项目被确认为河南省科学技术成果,获鹤壁市科技进步奖二等奖。主持和完成国家级、省部级科研项目6项,包括国家新增千亿斤粮食项目、河南省超级产粮大省奖励资金项目、河南省院企合作项目、河南省科技攻关项目等。

我市已经成为区域性主要粮食作物制种基地,创造了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发挥了积极作用。

星陆双基监测平台, 为农业生产装上“千里眼” “顺风耳”

钜桥镇刘寨村万亩高标准粮田示范方,一组被白色栅栏围起的仪器特别引人注目。

聚喜来合作社负责人唐全合说,这就是农田信息监视系统。这套系统的360度旋转摄像头,对农作物生长进行24小时监测,并利用星陆双基监测平台,对大田里的土壤水分、温度、湿度和风速等要素进行数据传输和分析。

“俺农民说不上这套气象卫星系统的高科技原理,大家就管它叫‘千里眼’‘顺风耳’。”唐全合说,以前种地随大溜、凭感觉,现在啥时浇水、如何防病,全听这套系统“招呼”,操作起来更精准、更科学了,手机里安装着星陆双基物联系统App,点开实景监测,田间农作物长势一览无遗。

“农作物科学种植、精细化管理,农药化肥用量下去了,产量却上来了,用卫星种地能让每亩地平均多挣100元。”唐全合说。

国家数据显示,星陆双基遥感农田信息协同反演系统在我市实施,实现了四个“最”:最早,项目实施属全国第一家;最新,部分技术最新,特别是田间作物的叶面积指数实现了自动化观测,为国内首次运用;最多,设备监测参数数量最多;最大,建立100平方公里的外场示范试验区,为国际上同类试验区最大。

作为全国农业信息化、智能化应用的典型,2020年9月,全省数字乡村暨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推进会在我市召开,兄弟市纷纷前来借鉴取经。

市农业农村局总农艺师朱志清说,近年来,我市紧紧抓住数字乡村建设机遇,积极探索、先行先试,加快现代信息技术与农业生产、农村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农村产业、治理体系等深度融合,探索走出了一条“农田数字化、园区数字化、村庄数字化、政务数字化、数字产业化”的数字乡村新模式。

种啥赚钱,买谁的农资 实惠?智慧农业为“三农”发展指点迷津

今年种啥赚钱,买谁的农资最实惠,哪里的粮食收购价格高……长期困扰农民的老难题,如今在全国唯一的农业高科技产业基地——中国(鹤壁)农业硅谷产业园得到了很好的回答。

“通过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移动互联网等技术手段,公司成立了益农信息社,通过这种线上线下相结合的网络和平台,为农民在农业生产、农技推广、农资买卖等方面提供了科学、精准、及时的信息服务。”农信通集团负责人李勇说,在这个平台上,农技专家可以根据视频和农作物生产参数,远程指挥农业生产,进一步打破了时间和距离上的局限。

依托中国(鹤壁)农业硅谷产业园的强大智力支持,2013年我市被农业部确定为全国首批整体推进型农业农村信息化示范基地。

家在淇滨区钜桥镇岗坡村的于田田,每天找他办事的村里人有很多。农产品信息咨询、在线联系农技专家、交话费、快递收发、农产品出村、健康水站充值、共享打印等……这些原来要村民自己跑腿的事,到了于田田的益农信息社,只要一台“益农管家”电脑就能完成。

截至目前,像于田田这样的益农信息社全市共有794家,在全省率先实现信息进村入户全覆盖。

益农信息社作为信息进村入户的重要渠道,已经形成了信息获取+农产品交易+农情咨询+远程诊断+基础服务+物流配送的服务模式,开通了买、卖、推广、缴费、业务代办、物流配送六大核心业务,将农业信息资源服务延伸到乡村和农户,有效解决农业生产各个阶段遇到的问题,促进了我市现代农业的高质量发展。

“奋进‘十四五’,逐梦新征程,下一步,我市将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紧紧围绕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做好‘三农’工作上走在全省前列、为全省探索路径,总体实现农民收入增速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农业结构调整持续优化、农村环境更加优美、城乡协调发展更具优势,在粮油绿色高质高效创建、畜牧业绿色发展、农业农村信息化、农产品精深加工等方面保持全国领先水平,在全省率先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目标。”市农业农村局局长张波说。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恒丰银行董事长蔡国华正接受调查
  • 成都将建中国第一高楼,然而他才是今年真正的拿地赢家
  • 抗癌日记女孩去世
  • 吃火锅被烧伤? 都是液体酒精的“锅”
  • 小孩地铁抢夺蛋卷 竟是屡次“作案”的“惯犯”
  • 排雷!中越边境广西段新一轮扫雷活动启动,现在官兵是这么作业的……
  • 黄子韬高调改名,她却默默无闻
  • 真炸了!“网红气球”炸伤四人!它很危险,宝宝们千万别再买了...
  • 最新中国“堵城”排行榜出炉!最堵的城市竟然是这里…
  • 创新姓落户被拒,有人说是千年传承,有人说时代在变化
  • 申花夺足协杯冠军并进军亚冠正赛
  • 新闻速读|哈里王子明年春天将与美国女友完婚, 欧洲各银行因为脱欧已从英国撤出3500亿欧元,英国皇家卫队换岗仪式现海军
  • 宁波爆炸官方通报:2人死亡4人重伤15人轻伤 2人失联
  • 网友偶遇奚梦瑶何猷君约会笑容满面 网友:要嫁入豪门吗
  • 山东一儿媳伪造墙塌砸死婆婆!两人积怨多年全是因为这……
  • 男子获刑472年 被称为世上判定坐牢时间最久的人
  • 重庆神级停车库!要下5层楼 转N个360度圈圈
  • 手机扣费乱象惊人
  • 【社会焦点】创新姓落户被拒
  • 周冬雨探班马思纯结果又被吐槽了!她俩真是不互黑就难受的"塑料姐妹情"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