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经修行》——余秋雨

三,那些否定

空,是一个坐标。由它一比,世间很多重大的物态、心态、生态,都由重变轻,由大变小,甚至变得没有意义了。

因此,要阐释空,仰望空,逼近空,触及空,必须运用一系列减除之法,断灭之法,否定之法。

《心经》虽然短简短,却用了大量的否定词,例如“不”和“无”的整齐排列。确实,只有经过“不”和“无”的大扫除,才能真正开拓出的“空”空间,

先说“不”。

《心经》说,在空相中,“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我把这几个“不”都翻译成了“无所谓”,即“无所谓诞生和灭亡,无所谓污垢和洁净,无所谓增加和减少”。这里的“无所谓”不是没有,事实上,生活灭,垢和零,增和减还是存在的,但是没有绝对意义,也没有固定差异。

生是灭的开始,因此生中隐藏着灭。反之,灭中有包含着生,或启动着另一番生。因此,没有纯粹的生,也没有纯粹的灭。它们之间,并不是彻底对立。

垢和净也是一样。“水至清则无鱼”,净和垢历来并存,只是比例变动而已,而且,大净中很可能潜伏着大垢,“含剧毒而无迹”;大垢中也可能隐藏着大净,“出淤泥而不染”。

增和减更难判定。似增实减,似减实增的情形,比比皆是。结果,增也无所谓增,减也无所谓减,非增非减,不增不减,归之于空。

总之,空门,就是打通之门。把生和灭之间的门打通,把垢和净之间的门打通,把增和减之间的门打通,打通了,也就进入“空门”。空的最大、最常见障碍,是一座座关着的门,关着的门,就是强行切割之门,互相觊觎之门,自寻烦恼之门。因此,《心经》对这些关着的门,说了那么多“不”,要它们全部打通。

《心经》用的最多的否定字,是“无”。

在空的世界,各种障碍都要接受“无”的荡涤。大致以下几种——

第一种,荡涤感觉障碍。人们常常会相信“眼见为实”,“亲耳听到”,“亲口尝过”,而佛教则对人的感觉保持怀疑。直接感觉到的一切,极有可能是表象、暂相、假象。因此《心静》指出,从受,想,行,识、眼,耳,鼻,舌,身,意、色,声,香,味,触,法等等感觉系统所带来的不同心理感受,都不可完全信赖,都不要过于在乎,甚至都可以视之为无,这也说明。“看破”之“看”,与一般的视觉,并不相同。

第二种,荡涤界限障碍。人们走上感觉误区之后,又会设置很多界限,作为认识世界的栏杆和台阶。其实这些界限都是心造的,实际并不存在。《心经》里所说的“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也就是指从最初的视觉到最后的意识,人们划出很多界线,都应该撤除。世上很多学者和行政官员一直以“划界”作为自己的行为主轴,其实都是在做分化世界的事情。在佛教看来,所有的划界有时是需要的,但说到底还是在设置障碍。因此,也要视界为无。

第三种,荡涤生存障碍。很多智者和哲人,老是在研究人类生存的很多麻烦课题。例如,明白和愚黯、衰老和死亡、痛苦和灭亡、机智和收获等等。佛教认为,这些问题没有归向,无从解决,因此也就无法成立。《心经》所说的“无无明,亦无无明尽,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无苦集灭道,无智亦无得”,那么重要的一系列难题,答案都是“无”。历来都是人类生存的大课题。明黯老死,似乎更是有更事关及生存等级。《心经》认为没有这种等级,也不应期待这些问题的解决。自认的机智和收获,更没有着眼的必要。但这些人人都看重的思维山峦都归之于无,空的境界才能真正出现。

那么多“无”,概括起来也就是“无常”。“无常”二字,对世界种种固定性、规律性、必然性、周期性、逻辑性提出了根本的怀疑。因此,正是“无常”,可以排除一系列障碍。无常,初一听让人心神不定。但是,当它宣布,原来让人心神安定的那些“规律”和,“必然”都不可靠。人们的心神也就会搁置在“小安定”后获得的“大安定”。

既然整体是无常,那就不要那么多预测、判断、分析了。来什么就是什么,当下面对,即时处理。也就是说,从“失去依靠”走向了“不必依靠”。

因无常而不必依靠,那就叫“自在”。

如果这一系列障碍都得以排除,那么,由这些障碍带来的精神恶果也可以避免了。也就是《心经》所说的“心无挂碍”,“无有恐怖”。正是这两个“无”,可以使人“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槃”。

只可惜,以上一系列被“无”所否定的东西,世人常常不舍得丢弃,那么,随之也就无法丢弃那些挂碍、恐怖、颠倒梦想了。

一连串的否定,组成了一场“空们大扫除”。为的是挣脱种种现状,达到没有障碍的“如来”境界。

四,度化众生

《心经》认为,以“无”入“空”,排除障碍是人生真正的大智慧。同是一个“智”,小机智徒增障碍,被佛经称为“漏智”,属于排除之列。排除了小机智,就能开启大智慧,那就是“般若”。般若智慧的核心是度化,因此又称“般若波罗蜜多”,即“大智慧度化”,简称“智度”。佛典中,有《大智度论》。

度,是脱离苦海到彼岸。小乘佛教,重在个人解脱,大乘佛教,重在众生度化。个人解脱的理由和程序都已经说得很清楚。那么,从逻辑上,为什么还要拓展成众生度化呢?

有人说,这是佛教随从了普世道德,不在乎自身逻辑。对此,我不能同意,我认为佛教由“度己”而导致“度人”的逻辑,很清晰,下面,且让我略加梳理。

如前所述,佛教在阐明“空”的学说时,着力排除种种界定,拆卸道道门槛。很快就碰到了最重要的一个界定,那就是“他我”之间的界定。遇到了最后一道门槛,那就是“人己”之间的门槛。

“我”是什么?显然,不管在生理意义、伦理意义还是社会意义上,都是“性空”。生理意义上的“我”,是速朽的皮囊,伦理意义上的“我”,是随着亲情关系必然陨灭而不知自己是谁的孤鸟,社会意义上的“我”,是被一堆人造身份所堆垒而成的空洞名号。正如前面已经说到,一切“拥有”,都是“假有”,那么,接下来,一切“拥有者”本人,也是空相,富人的钱财是空,高官的权位是空,而重要的是富人和高官本身,也是空。那么,不是高官和富人的普通人呢?也一样,都是空相。

现代西方思维中,“我”是一切的出发点。我的存在,我的权利,我的成败,我的性格……这便是欲望的渊藪,冲突的本体,烦恼的根源。

佛教以很大的力度,对“我”提出了质疑。不是质疑我个人的优缺点,而是质疑“我”这个概念本身的存在基点。质疑的结果,是主张放弃对“我”的执着,即破除“我执”。

我前面说到,《心经》里包涵了那么多“无”,都可以概括为“无常”,其实,在“无常”后面还隐藏着一个最根本的“无”,那就是“无我”。

历代不少佛教学者把“缘起性空,无常无我”八个字当作佛教的精髓,我很赞成。

在世界各大宗教派别和哲学派别中,佛教明确地提出了对自我个体放弃、消融和超越,显示出非同一般的成熟等级。

佛教当然可以与那些主张个体圆满、个体成功的学说共存于世,但它又不能不指出,一切“完满”和“成功”都不可能真实。因此所谓“完满的个体”、“成功的个体”必然承载着多重虚假。扩而大之,一个世界如果真的存在很多“完满的个体”和“成功的个体”,或者企图“完满”或“成功”的个体,那他们一定会与周边的世界天天产生区隔和争斗,因此这个世界必定是一个喧闹和恐怖的天地。而这些以“完满”,“成功”自许者的下场也一定是苦,而且是难言之苦。

佛教正是因为破除“我执”,主张“无我”,才让那些自许“完满”,自许“成功”的欲望和追求真正断灭。简言之,因“无我”,才“灭苦”。

需要说明的是,后来禅宗中有“我即是佛”的说法,此“我”与“无我”并不矛盾。此“我”无欲,此“我”无名,只是作为一个精神宅体的例证,说明“人人皆有佛性”,可由可由切身做起。恰恰是佛性,能够有力抵挡“我”的“自性”。

正因为“人人皆有佛性”,度化众人也就有了可能。如果人人都以“佛”自认,那就不再存在一般意义上的“我”,这恰恰是到达了更高意义上的“与我”境界。

“人人皆有佛性”,但人人又不能单独完满,因此任何一个人都不应该企求单独解脱。如果单独解脱了,而周围的众人还困于重重障碍之中,那么,这个自以为的“解脱”了个人还会寸步难行。如果别人没有解脱,那么,为了防护自己解脱必须划出人我之界。这么一划界,空境便顿时消失,解脱也无从说起。

诚如谚语所说,一滴清水无救于一缸污水,而一滴污水却能把一缸清水毁坏。一个修行者即使把自己修炼成的一滴最纯净的清水,却没有与周边污水分割的“薄膜”,那么,这滴清水怎么存在?同样,如果大家都成了纯净的清水,却还有一滴仍然污浊,那么,大家的纯净还能保持吗?因此,佛教必然指向整体关怀,普世行善,无界救助。要解脱,也要大家一起解脱。

更重要的是,佛教既然“无我”,也就无所谓“度己”。“度己”之说,不符合“无我”的宏旨。“无我”的空境,必把大千世界作为唯一主体,达到前面所说的“四海之内皆兄弟”的境界,发誓引渡每一个“兄弟”。

由此可知,佛教从“度己”跃升为“度人”思维十分清晰,并不是随意地从众悦众。

也正因为如此,我们看到。《心经》最后那个咒语,呼唤得那么恳切:“接谛,接谛,波罗揭谛,波罗僧揭谛,菩提萨婆珂。”我的翻译是:“去吧,去,到彼岸去,赶快觉悟!”对于这几句咒语,《心经》自己还反复推崇“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无上咒,是无等等咒”,而且“能除一切苦,真实不虚”。可见,在佛教看来,头等重要的大事是“度人”。

于是,作为佛教修行最高、最后目标的“涅槃”,也与“到彼岸去”连在一起了。《大智度论》在阐释“波罗蜜”时说:“涅槃为彼岸”。度人到彼岸的修行者称为“菩萨”,他们的“大誓愿”就是“度一切众生”。

在中国民间,菩萨常常被当作偶像,其实,他们只是修行者,因觉悟而大慈大悲,救苦救难,反对伤害。菩萨把佛教本义和民间企盼融成一体,组成了“无缘大慈,同体大悲”的高尚信仰。

#每日一善[超话]#
无论心情怎样,不要让自己颓废,每天从头到脚都要干净得体,做一个化不化妆都活得精致的女子,要随时带着微笑。以清净心看世界,以欢喜心过生活,以平常心生情味,以柔软心除挂碍。没有心宽似海,哪有风平浪静,做人,尽本分,做事,凭良心,穷时,要把自己当人,没人扶的时候自己要站直,富时,要把别人当人,不嘲笑任何不如你的人,不卑不亢,生而为人,问心无愧就好,心安就是最真实的幸福! ​

#每日一善[超话]#[微风]#阳光信用#
无论心情怎样,不要让自己颓废,每天从头到脚都要干净得体,做一个化不化妆都活得精致的女子,要随时带着微笑。以清净心看世界,以欢喜心过生活,以平常心生情味,以柔软心除挂碍。没有心宽似海,哪有风平浪静,做人,尽本分,做事,凭良心,穷时,要把自己当人,没人扶的时候自己要站直,富时,要把别人当人,不嘲笑任何不如你的人,不卑不亢,生而为人,问心无愧就好,心安就是最真实的幸福! ​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当然还是小狗最重要,步行带了三只小狗走路去了三公里外的大草坪,时隔一个月小狗第一次可以出小区,真的太委屈了。其中三只蓝色眼睛原型源自格拉蒂斯本人,另外三只棕色眼
  • !!
  • 拒绝一次性杯子,从我做起⚠️平仑见,一键三连,揪个宝宝得同款,优先群里的宝宝[来]#种草花花万物##周五优选日##春游季# @微博众测 #哈里王子找到新工作#
  • “他从晨雾未散的田野里走来” 每次看到这一段我心脏都要停止了,从未想过一个长满胸毛的男人可以这么温柔[苦涩][苦涩]知道老师们今晚都陷入了被过去和别人伤害的em
  • 孩子,如果你总是让最“亮”最“靓”的话湮没在大的段落中,哪里有理由给你高分呢?你能保证别人随便看你的作文的哪一段都能看到你的亮点、实力、精心的设计吗?
  • ·导航定位:巍山宾馆停车麻烦,建议步行前往#带着绿洲去旅行##春游季##窗外风景打卡##带着微博去旅行[超话]# #珠宝[超话]##钻戒##钻戒定制##婚戒##
  • 我自己有时都不知道自己在怀念什么,是怀念一起受罚,还是下课去看自己懵然心动的人,或者是一起跑过的操场、一起淋过的雨、一起欺负过的人。今天再一次被诡计多端的穷男人
  • 但是最近,韩国网友扒出,宋智雅的珠宝服装和正品尺寸不一样,疑似假货,这算是翻车了吗?毕竟她之前籍籍无名,如今短时间内一下爆红,这其中的玄机,很值得关注。
  • 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我和我落实勤俭节约美德的闺蜜》#格林威治[超话]#家人们,我找到了自己三月初在上海外滩夜里的装备:长羽绒服+毛绒围巾+冬季帽子,那天陪我一
  • #蔡依林# Jolin cai 真的太优秀了,她不管做什么事,都很有毅力,坚持到底,她就算这辈子没有入行当歌手,她去做其他工作,也会很成功的,她的认真与专心,
  • 微笑是一种度他,沉默是一种自度。 微笑是一种度他,沉默是一种自度。
  • #迹痕点点# #临安正能量#这个阳光沙滩的背景还挺配艾丝黛尔的[兔子]作为我萌新期唯一的群卫,小公主还是帮了我很多,尤其被动的回血,这也太方便了!语音也可爱,立
  • 乔乔李唐这对果然入股不亏,投篮机那里周姐说“只要是你,异国我也认了”李孝谦兴奋地说“乔乔和李唐终于在一起了”我真的流泪,爱情里坚定选择的安全感疯狂戳我[单身狗]
  • 19.把实干作为深耕人生“责任田”的“锄头”与“犁铧”以“披星戴月”的勤奋与“咬定青山不放松”的毅力,干在实处,走在前列。45.有股子争劲,在经济建设的主战场争
  • 被永远照顾情绪真的是太心动了 他可能不会说很多的甜言蜜语也不会讨你开心,但他会时刻照顾你的情绪,从不开过分的玩笑 他也会注意好多生活上的细节,比如雨天行车
  • #工作动态# [昌平区植保植检站圆满完成草莓生产服务保障和田间技术指导工作]昌平区2021-2022年草莓种植季已接近尾声,按照昌平区农业服务中心“关于开展20
  • 两者的磨合此时INTJ对ENFP来说最重要的是沟通,真诚的沟通,每次吵架都要沟通未解决的问题,并且要向ENFP强调INTJ需要独处的空间,ENFP可能不太懂,因
  • 其实这样是不行的,团队有团队的规则,负责人必须维护整个系统,允诺某些人员的“特权”是对其他成员的不公平,让员工觉得你是一个没有原则的人,久而久之会造成无人遵循规
  • 看完感觉女生好傻白甜,本来还以为她是很有事业心的,男朋友安排了中央公园附近酒店、汉密尔顿的票、博物馆这种文艺路线,好好谈个恋爱不是挺好吗,结果跟着几个老男人跑来
  • #成都租房[超话]#找室友合租 2室1厅 我现在住次卧 出租的是主卧 主卧有超大衣柜和阳台 再多东西都够放哦 隔壁小姐姐工作调动 不住啦 我已经住了一年了 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