沃兴华 | 书法创作就是前识意图与形式理念的统一

书法归根到底是给人看的

书法是视觉艺术,归根到底是给人看的,说狂话有什么用?作品是硬道理。“百年之想”是虚幻的。百年后人会不会想你,不取决于你想不想,而取决于你的作品能不能进入他们所处时代的文化所造成的特定视阈,这种时代文化你无法预知,更无法掌握,因此所谓的“百年之想”只是一厢情愿而已。但是它有积极作用,可以让我们对当下创作怀抱一种敬畏的心情、认真的态度和勤勉的作风,我想一个真正的艺术家应当要有一点“百年之想”。

书法的形式构成

我在《形势衍》一书中说:“书法就是线条对空间的分割”,这个观点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是分割的结果,讲空间造型与关系,要求‘致广大’,追求宏观效果,使作品具有撼人的气势;二是分割的手段,讲线条本身的质量,要求‘尽精微’,追求微观细节,使作品具有耐人琢磨的韵味。空间与线条并重,片面追求一个方面而否定另一个方面都是错误的,都会损害书法艺术的魅力。因此,我在创作时力求广大与精微兼顾。然而在写文章时,强调形式构成,线质方面谈的比较少。原因是我觉得关于线质古人讲得很多,“卑之无甚高论”,充其量只能作系统化的整理,如我在《书法技法新论》的笔法章和点画章中所做的那样。关于形式构成古人极少论述,而它恰恰是当代书法发展所面临的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应当大谈特谈。

这种迫切性表现为两个方面,第一,古代书法是文本式的,注重阅读,因此强调点画和结体的表现。现代书法是图式的,注重观看,因此特别强调章法,强调形式构成。第二,书法艺术的发展是内因与外因合力作用的结果,外力的推动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书写工具和展示空间。受书写工具变化的推动,书法内部应变的次序为从点画到结体再到章法,点画因为与书写工具的关系最密切而变得最重要;受展示空间变化的推动,书法内部应变的次序为从章法到结体再到点画,章法因为与展示空间的关系最密切而变得最重要。

古代书法发展的外力影响主要来自书写工具,汉代蔡邕说:“唯笔软则奇怪生焉”,毛笔的改进促进了字体书风的变化发展,从秦汉到今天,两千多年来,毛笔的性能已被充分开发,各种表现都趋于极致,当代书法家要想精微很难超越神龙《兰亭》,要想浑厚很难超越邓石如,要想跌宕很难超越米芾,要想雅致很难超越董其昌……无论想要追求什么,都会有一座高峰矗立在前,这意味着借助书写工具来促进书法艺术发展的路已经走到头了。然而从展示空间来看,由于当代建筑式样和装潢风格的改变,今天书法的展示空间与以往任何一个时代都大不相同,书法作品如果不在幅式、章法、结体、点画乃至装裱上做一番改变,就很难进入现代的展示空间,与其协调,并且相映成辉。而作品要与展示空间相结合,最重要的就是章法,就是形式构成。

先讲形式。在艺术上,人们一般都将作品所表现的情感称为内容,而将表现情感的方法称为形式。具体说,书法艺术的表现形式,有点画结体和章法三个层次,再具体来说,就是点画的粗细方圆、轻重快慢;结体的正侧大小、收放开合;章法的疏密虚实、离合断续等等,它们都是以对比关系的方式出现的,点画结体和章法所包含的各种对比关系很多,远不止这些,如果加以归并的话,可以概括为形和势两大类型。形即空间的状态和位置,如粗细方圆、大小正侧、疏密虚实等等;势即时间的运动和速度,如轻重快慢、离合断续等等。因此汉代蔡邕在《九势》中说:“夫书肇自然,自然既出,阴阳生焉;阴阳既生,形势出焉”。他所说的自然,就是书法艺术所要表现的内容,包括我们所说的情感,他所说的阴阳就是各种各样的对比关系,所说的形势就是对比关系的高度概括,书法艺术是通过各种形和势的变化来表现情感内容的。

再说构成。书法作品中的点画结体和章法都具有两重性,一方面是整体,另一方面又是局部。点画既是起笔行笔和收笔的组合,是整体,同时又是结体的局部。结体既是各种点画的组合,是个整体,同时又是章法的局部。章法既是作品中所有造型元素的组合,是个整体,同时又是展示空间的局部。

点画结体和章法的双重性格决定了双重的表现要求。当它们作为相对独立的整体时,各种组合元素的处理要完整、平衡和统一,要表现出一定的审美价值,当它们作为局部时,各种组合元素的处理要不完整、不平衡和不统一,以开放的姿态与其他局部相组合,在组合中1+1>2,产生新的审美价值。

整体和局部各有各的审美价值,书法创作应当两者兼顾,但是由于种种原因,“目不能二视而明”,人们常常会在兼顾的基础上有所偏重,比较来说,传统书法偏重于将每个层次都当作相对独立的整体,强调它们本身的审美价值,结果使得宋代以后的形式研究越来越往精细方向发展,以楷书的点画形式来说,晋唐时代只有八种,欧阳询称为《八诀》,到元代陈绎曾的《翰林要诀》变为三十六种;就楷书的结体来说,唐代欧阳询有《三十六法》,明代李淳发展为《大字结构八十四法》,到清代黄自元又进一步细化为九十二法。所有这些研究都就事论事,就点画论点画,就结体论结体,只见树木,不见森林,使得书法创作在技法表现上,一方面越来越细腻,另一方面却因为忽视了局部与局部之间的关系,琐碎呆板,没有整体感,缺乏生气,走到极端,便堕落到馆阁体的魔障里去了。当代书法家看到这种毛病,认识到它的危险性,因此主张要在关注局部之美的基础上,进一步强调局部与局部之间的组合关系之美,这种局部与局部的组合,用一个现代的词来表示,那就是构成。构成就是组合,组合就是构成。 

总而言之,形式构成的创作注重两个方面,一是形式,任何情感都必须通过点画结体和章法中的各种对比关系来表现,因此特别强调对比关系,认为作品中对比关系越多,作品的内涵就越丰富,作品中对比关系的反差越大,作品的视觉效果就越强烈。二是构成,在兼顾点画结体和章法的局部之美的基础上,特别强调点画与点画、结体与结体、章法与展示空间之间的组合关系之美。努力把点画放到结体中去表现,把结体放到章法中去表现,把章法放在展示环境中去表现,让它们在更高层次更大范围的组合中通过变形,表现出更大的审美价值。

用笔和线质的两点体会

其实在创作上我是非常注重用笔和线质的,只是在表述时因为上面两个原因而讲得少了,以后我要注意,不要讲得太偏。说改就改,现在马上就纠正一下,讲讲我对用笔和线质的两点体会:第一,线质要好无非两个方面,一是粗细方圆,造型丰富,二是轻重快慢,节奏鲜明。而无论粗细方圆还是轻重快慢都是一种对比的存在,对比双方都不能单独产生意义,只有被纳入到一个系统之内,通过有机组合,建立起对立统一关系,才能相得益彰,显示出各自的美感,而这种系统的组合形式就是笔法。

笔法的要义是将点画的书写分成起笔、行笔和收笔三个部分,让运笔走出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通过提按顿挫,在造型上产生粗细方圆的变化,通过轻重快慢,在节奏上产生抑扬起伏的变化,最后通过造型与节奏的组合,使点画成为一个整体,具有相对独立的审美价值。点画有没有笔法意识,造型与节奏的表现是不是丰富而且细腻,这是写好点画的根本前提。第二,线质要好还必须避免偃卧,笔锋受压后打开,一进入行笔,就会偏向与运动方向相反的一边,使笔肚接触纸面。笔按得越重,笔肚接触纸面越多,笔锋的偏侧就越大,这种偏侧便是偃卧。它使书写的沉着之力因为笔锋的偏侧而转移为与纸面平行的力量,不能力透纸背,入木三分;而且,笔肚擦过纸面,墨色扁薄飘浮,没有注入感。因此为了在中段行笔时避免偃卧,董其昌说:“发笔处便要提得笔起,不使其自偃,乃是千古不传之语”。意思是尽量提起笔,让笔尖在纸上行走,以此保证中锋,这是帖学的中段行笔方法。包世臣《艺舟双楫》说:“盖笔向左迤后稍偃,是笔尖着纸即逆,而毫不得不平铺纸上矣。石工镌字,画右行者,其錞必向左,验而实之,则纸犹石也,笔犹钻也,指犹锤也。……锋既着纸,即宜转换,于画下行者,管转向上;画上行者,管转向下;画左行者,管转向右。”主张将笔管朝笔画运行的相反方向倾斜,抬起笔肚,让笔尖受压后强力反弹,紧紧咬住纸面逆行,保证写出苍茫浑厚的点画,这是碑学的中段行笔方法。

帖学和碑学的行笔方法不同,表现效果大相径庭,但是殊途同归,都避免了行笔过程中笔锋偃卧的毛病。帖学提笔运行的效果是清挺遒劲,适宜于写小字;碑学逆顶运行的效果是浑厚苍茫,适宜于写大字。理解和掌握这两种方法,创作时就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随时应变,点画的粗与细、快与慢,力度和速度的变化,轻松与沉郁的表现,全在于这两种方法的灵活使用。

这两种用笔方法太重要了,现在有许多人写字只求痛快,不讲笔法,起笔、行笔和收笔没有变化,点画苍白空洞,尤其是不知道如何避免偃卧,运笔像拖地板一样,点画扁薄轻浮,这些运笔都被董其昌斥之为“信笔”。

我的创作方法

我就谈谈自己的创作方法,它到底是出于脑还是出于心,你去分析分析看。我认为:书法创作就是前识意图与形式理念的统一。

所谓前识意图,顾名思义就是在创作之前,对作品的一种意象性预构,它是不明确的,如老子说的:“恍兮惚兮,其中有象;惚兮恍兮,其中有精”,因此称为“前识”。而且作为一种意象,它具有强烈的表现冲动,因此称为意图。前识意图反映了作者的思想感情、审美趣味和生活状态等等,是作者生命的表现。

所谓形式理念,是书法艺术的表现形式在高度概括以后,抽绎出来的最高原则。书法的表现形式是点画结体的造型及其对比组合,具体来说,就是用笔的轻重快慢,点画的粗细方圆,结体的大小正侧,章法的疏密虚实,用墨的枯湿浓淡等,这些对比组合变化无穷,其最高原则就是四个字“以他平他”,不断地以不同的造型元素与前面的造型元素相联接,让它们相反相成,相映成辉,组成和谐的整体关系并生生不息地展开下去,这是作品生命的表现。

前识意图是作者情绪在受到某种刺激之后引起的反应,不同刺激,不同反应,造成不同的前识意图。形式理念是“以他平他”,前面的点画写得粗了、细了,后面的点画就要写得细些、粗些......前面字写正了,后面字就写得斜些;右边字写大了,左边字就写得小些;前面一行右倾了,后面一行就往左斜一些。至于怎么粗怎么细,怎么正怎么斜,怎么大怎么小,会激发出作者在平时训练中所储备的各种技法规范,王羲之的,颜真卿的,苏黄米蔡的等等,全部变成各种具体情况下的具体运用。

二是轮换做主的原则。在创作过程中,落笔的时候,线条是粗是细?是长是短?结体是方是圆?上下字是连续的还是间断的……所有表现都以前识意图为主,由前识意图定下作品的风格基调。开了头以后,形式理念逐渐显现,影响越来越大,到一件作品快要完成的时候,怎么写已经完全被形式理念所规定了,前面疏了,后面必须要密一点;前面轻了,后面必须重一点……你别无选择,只能够跟着形式理念走。尤其是落款,写在什么地方,是穷款还是长款,你不要再顾及什么前识意图,必须老老实实地根据形式理念去“以他平他”,求得通篇关系的完整与和谐。这种轮换原则古人也讲过,但不明确。王铎说,一个字中,前面的笔画好写,最后一笔难写。为什么?就是因为前面几笔根据前识意图,你可以想怎么写就怎么写,最后一笔要调整关系,必须符合“以他平他”的形式理念,落在什么地方,粗一点还是细一点,干一些还是湿一些,实际上都是被规定的,你要发现这种规定,并且把它表现出来,所以难写。书法创作的过程,前面以前识意图为主,后面以形式理念为主,这个道理与写文章一样。刘熙载在《艺概·文概》中说:“未破题前,文章由我,既破题后,我由文章”。八股文讲起承转合,“起”就是破题,破题的时候,文章怎么写,以我为主,好比书法中的以前识意图为主。“起”了之后,破题了,观点亮出来了,后面怎么承,怎么转,怎么合,就由不得你了,你必须跟着文章本身的逻辑走,好比书法中跟着形式理念走。只有这样,书法创作才能将作者的生命与作品的生命融为一体,既表现作者的思想感情,又符合传统文化的精神。

重新认识质量管理原则

通过重新认识管理原则,洞察了质量管理原则的内在逻辑,精炼了质量管理原则的逻辑模型,重新认识到质量管理原则的价值与意义。帮助企业管理者进行管理哲学的视角升维,实现了管理哲学与管理科学的融合。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企业面临管理危机的困扰,管理者对质量管理原则的理解与认知较为肤浅,仅仅停留在概念层面,并未系统性梳理质量管理原则的内在逻辑关系,造成了管理者对质量管理原则的认知障碍,导致管理体系的低效运行。

如何破解这种尴尬局面呢?我们有必要从不同的视角重新认识质量管理原则,洞察其内在逻辑,以及重新认识质量管理原则的意义。

洞察质量管理原则的逻辑

根据“ISO9000:2015质量管理体系基础和术语”标准的界定,有七大质量管理原则:①以顾客为关注焦点;②领导作用;③全员参与;④过程方法;⑤改进;⑥循证决策;⑦关系管理。

如何正确地认识这些质量管理原则呢?我们不妨从以下视角切入:

1. 基于过程的视角


七大质量管理原则实质上为管理的每一过程提供原则性指导,即:“以顾客为关注焦点或聚焦顾客”原则,也可称之为“顾客原则”,指出企业存在的唯一目的就是为顾客创造价值,该原则可指导管理者识别顾客、明确需求、找到目标等;

“领导作用”原则,又称“领导力原则”,它可指导管理者探索航向、清晰愿景、提炼共同的价值观、倡导诚信的行为模式等;

“全员参与”原则,又称为“员工原则”,指导管理者以人为本、尊重员工、充分授权,组织全员参与到共同的为客户创造价值的活动中来;

“过程方法”原则为管理者指明了方法论基础,通过企业价值创造的各个过程的有效关联,整合出符合企业生存与发展所需的管理体系;

“改进”原则(升级为“高效精进”原则),指出企业管理体系运作过程中难免出现诸多问题,这就时刻需要全员进行改进或高效精进;

“循证决策”原则可以指导管理者进行理性决策,即基于创造价值活动中积累的数据,进行绩效测量与分析,制定出吻合顾客期望价值的决策,并与“聚焦顾客”原则形成呼应;

“关系管理”原则,实质上就是“合作者原则”,指导管理者在经营与众多利益相关者(顾客、供应商、员工、政府部门、社会大众等)的关系时进行合理的定位,确保企业伦理符合社会整体价值的要求。


依据上述七大质量管理原则,我们可以洞察管理的整体过程,即:企业管理者通过“聚焦顾客”识别出顾客、明确出需求、确定出目标,积极发挥“领导作用”,探索出航向、清晰出愿景、提炼出价值观,并以人为本、尊重员工、充分授权,组织“全员参与”顾客价值创造。

在此过程中,管理者始终要坚持伦理底线,维护利益相关者的关系,使用“过程方法”整合管理体系,“高效精进”,不断基于数据进行“循证决策”,达成绩效,交付顾客价值,达成顾客满意。

2. 基于层次的视角


七大质量管理原则贯穿企业为顾客创造价值的整个过程中,具体呈现为三个层次,即:领导、管理、伦理。

第一层为“领导”层, “领导”跟“人”相关,它关注目的,侧重于管理哲学的层面,包括“聚焦顾客”“领导作用”“全员参与”等三原则,在最高层。

第二层为“管理”层,它关注成果,侧重于管理科学层面,包括“过程方法”“高效精进”“循证决策”等三原则,跟“物”相关,属于“管理”层次,在最底层;

第三层,是介于“领导”层和“管理”层之间的“关系管理”,属于“伦理”层,它关注各种关系的管理,在中间层,兼顾管理哲学与管理科学的层面。

3. “易”的思维视角


成中英在总结“易”的思维时提到了四种创造性力量,分别是:外观的能力、内省的能力、超越的能力、切入的能力。我们发现,质量管理原则可以指导管理者构建这四种能力。


第一种力量是外观的能力,即对外观察的能力,通过识别“组织环境”“聚焦顾客”,并充分考虑“利益相关者”的需求和期望,管理者时刻洞察顾客与市场的变化,并对企业的目标、战略、执行力系统做出阶段性的调整,以动态适应变化。

由此可见,在构建对外观察能力的过程中,可以坚持聚焦顾客、领导力、全员参与这三项原则。


第二种力量是内省的能力,即对内反省的能力。首先是对“管理”整体效果的反省,是对整体绩效达成情况的反省,也是对顾客价值创造活动整体效果的反省;其次是对“管理过程”效果的反省,反省过程方法是否高效应用于管理体系的运行,反省是否坚持高效精进的原则不断地对管理过程进行改进;最后是反省企业是否突破伦理的底线,破坏利益相关者的合作关系。

由此可见,在构建对内反省能力的过程中,可以坚持循证决策、高效精进、过程方法、关系管理这四项原则。


第三种力量是向上超越的能力。首先是“层级”的超越,管理者要从“管理”上升到“领导”的层面,实现从管理科学向管理哲学的超越。

其次是“管理”层所代表的管理能力的超越,分别表现为循证决策能力、高效精进能力、过程方法能力的超越,进而整体提升管理能力。

再次是“领导”层所代表的领导能力的超越,分别表现为对聚焦顾客能力、领导力、全员参与能力的超越,使领导能力得以超越。

最后是“关系管理”层所代表的伦理的超越,使合作者之间的关系更好地为创造顾客价值服务。


第四种是向下切入的能力。“领导”的环节(聚焦顾客、领导力、全员参与)所界定的目标、航向、愿景、战略等本身无法自行落地,需向下切入到“管理”的环节(过程方法、高效精进、循证决策),持续将执行贯彻到底,方能彰显出顾客价值。

也就是说,这种从“领导”到“管理”向下切入的能力,帮助管理者实现了企业目的到管理绩效的落地。

4. 基于“天、地、人”的视角


对企业而言,“天”就是顾客,是企业的目的所在,企业管理的一切活动都围绕着顾客价值展开,是为“顶天”的功夫,在创造价值的过程中,要效法天道(自然法则)。跟企业之“天”相关的三个原则为:聚焦顾客、领导力、全员参与。

“地”就是企业的绩效输出,与此相关的三个原则为:过程方法、高效精进、循证决策等;通过管理绩效的达成,顾客价值的交付,来说明管理各项活动的成效,称之为“接地气”,是为“立地”的功夫。

中间则为基本的企业之“人”,与关系管理对应,是对企业利益相关者的经营,是为企业的“伦理”。

如此,企业之“天、人、地”可与“领导、管理、伦理”对应,企业管理者可构建起“顶天立地”的能力。

5. 基于系统的视角


从上述视角可知,质量管理原则本身可自成系统,七个原则为该系统的组成部分,通过“领导”“管理”“伦理”三个层面的共同运作达成为顾客创造价值的目的。

七个管理原则贯穿企业价值创造的整个过程,从上到下形成了一个严密的系统,凸显了系统的整体性与完整性,每一原则之间形成了互动与依赖。


综合上述五种视角对管理原则的解析,梳理质量管理原则的逻辑:

①基于过程的视角,从上到下将七大原则所代表的七个连贯的过程顺序逐次展开;

②基于层次的视角,将七个原则分为三层次,即:领导、管理、伦理等,“聚焦顾客、领导力、全员参与”三原则是“领导”层次,对应着管理哲学;“过程方法、高效精进、循证决策”三原则是“管理”层次,对应着管理科学;“关系管理”是“伦理”层次。

③基于“易”的思维视角,将四种创造性力量(对外观察、对内反省、向上超越、向下切入)分别在四周围绕着七大原则展开。

④基于“天地人”的视角,从领导、管理、伦理三个层次进行对应。

⑤基于系统的视角,将上述整合为一个前后连贯、层次分明、上下互通、左右互动的质量管理原则的逻辑模型(如图所示)。

为了方便记忆,我们在模型的外围加上一个大写的“Q”,并将七大原则囊括其中。

重新认识管理原则的意义

通过对质量管理原则的重新认识,提炼了质量管理原则的逻辑模型,其意义在于:

1.梳理出了更清晰的逻辑链

经过重新认识质量管理原则,梳理出更清楚的逻辑链,解决了企业全员对质量管理原则认知模糊不清的问题,帮助企业管理人员从容驾驭管理原则,并用于指导企业管理的各项活动,确保企业管理体系高效落地。
  
2.充分展现了企业价值创造过程的连贯性

七个管理原则自成一体,逻辑紧密,环环相扣,显示出价值创造路径的连贯性。

3.有效区分了管理和领导的概念

一些企业管理者常常将“领导”与“管理”的概念混淆。

通过重新认识质量管理原则,使管理者认识到:“管理”是针对“物”及“事”而言的,重点在于控制,集中表现在对过程方法的控制、对高效精进的控制、对循证决策的控制等,通过“管理”可以出成果;而“领导”是对“人”而言的,对外是客户,对内是企业全员及合作伙伴,通过“领导”可以激发员工创造成果的意愿。
  
4.实现了管理哲学与管理科学的融合

很多企业管理者认为管理哲学是很虚无缥缈的东西,他们更多时候对直接显示价值创造成果的管理科学更有兴趣。

殊不知,将管理科学正确地发挥功效,正是管理哲学所要解决的问题。管理哲学关注了人内在的价值与良知,是企业管理科学充分发挥的原动力。
  
5.赋予了质量管理原则新的生命

通过管理原则中“对外观察”“对内反省”“向下投入”“向上超越”的循环互动,赋予了管理原则一种新的生命力。

这种生命力让企业价值创造的过程变成一种自主性、自发性的创造活动,并根据管理的不同情境进行调适;同时,上下互通、左右互动的沟通系统,让整个企业的管理与领导活动充满了激情与活力,并回归到企业本源的“人”之根本,达到“止于至善”的价值创造的目的。
  
6.创新了质量管理原则的模型

无论从学术角度,还是从实践角度,质量管理原则的逻辑模型都有着现实意义。

其对质量管理体系进行了充分展示和诠释,不仅实现了管理原则的整合与意义升华,更明确了价值创造活动的有效落地,即从“知”到“行”的效果落地,从管理原则视角诠释了“知行合一”的现实意义;同时,对当下企业实现高质量发展、打造工匠精神、实现卓越绩效均具有指导意义。

去年十月德约的一番发言掀起澳网参赛疑云之后,这个悬念犹如获得密钥延期的悬疑大片一般,已经整整上映了两个多月(点击阅读:德约:我不想透露自己有没有打疫苗,也不确定是否参加明年澳网)。经过短暂休赛期的沉寂后,昨天,世界第一德约科维奇终于解开了澳网之行的谜团——获得了“豁免准许”资格的澳网九冠王,将前往墨尔本参赛。

德约在个人社交媒体上写道:“大家新年快乐!愿你在当下每一刻都健康、快乐、幸福。并在这个美好的星球上感受到爱与尊重。我和我爱的人在假期里度过了一段美好的时光,今天我将带着豁免许可前往澳洲。2022赛季加油!”

此前,澳洲网协规定,参加2022年澳网(及热身系列赛)的所有球员及其随行人士必须接种新冠疫苗,这也是巡回赛首度下令要求球员接种疫苗。鉴于小德在疫苗问题上不愿过多透露接种信息,并且缺席了上周六开赛的ATP杯,塞尔维亚人的卫冕之行一直蒙着一层迷雾。

不过在上周末,澳网总监克雷格·泰利表示,有极小部分球员可以申请“豁免准许”资格,即在未接种疫苗的情况下也能参加澳网:“所有参加澳网的球员、工作人员和球迷,要么必须接种过疫苗,要么得通过澳洲免疫部门的豁免审核登记,满足两个条件其一的球员无需进行14天隔离。”

那么,要怎样才能拿到所谓的“豁免准许”绿卡呢?根据澳网的官方声明,首先,一支由免疫学和传染病学专家组成的团队,将对申请球员的资料进行审查;然后,另一支当地政府任命的医疗团队会进行复查。两轮审核均为独立的盲审,即不会透露申请人的身份,这样就可以保证审核的公平性。

而审查的依据只有一个——由“澳大利亚免疫技术建议小组(Australian Technical Advisory Group on Immunization,ATAGI)”制定的标准,这个小组也是由澳洲政府健康部任命的,并且这套标准不仅适用于参加澳网的球员,还用于澳洲本土居民和其他访澳人士。

尽管豁免成功的球员不会对外公布通过原因(涉及个人隐私),不过ATAGI官方公布了豁免条例和依据,所以我们可以一窥大致的审核判断标准。

(1)遭遇急性重大医疗事故(例如接受大手术或因严重疾病入院)。
(2)此前接种新冠疫苗后出现过严重不良反应,未发现其他诱因,也没有可接种的替代疫苗。比如,年纪小于60岁、不建议接种辉瑞疫苗、且接种阿斯利康疫苗弊大于利的人,可以获得临时豁免资格。
(3)对于最近新冠病毒检测呈阳性的人,疫苗接种可以推迟至感染后的六个月。
(4)如果接种者在接种疫苗过程中,对自己或他人构成潜在风险,则可以获得临时豁免,包括患有精神心理疾病的个体。

以上四点适用于所有类型疫苗,即满足其一便可豁免接种所有疫苗;而对于mRNA疫苗(非灭活疫苗),如果过去3个月内出现过炎症性心脏病、急性风湿热或急性风湿性心脏疾病,也可以得到豁免接种资格。

值得一提的是,这些豁免条例规定的标准可以用“严苛”来形容,在没有满足上述任何标准的情况下,怀孕也不能成为豁免接种疫苗的有效理由。而此前因患过新冠而留下的诸多后遗症,也不能算作豁免接种的“禁忌症状”。

而这种“临时豁免”的资格也是有时效的,官方建议不超过六个月,因为“这段时间已经足够个体从重大疾病中恢复过来”。时效的设置,可以保证民众及时接种疫苗以得到保护。

对于德约科维奇的“豁免消息”,球员同行们也有不同反应。“如果我没有接种疫苗的话,我拿不到豁免权,”杰米·穆雷在ATP杯上说。“但是他能来澳大利亚参加比赛是个好消息。”ATP杯英国队队长布劳迪则表示:“你要相信,他确实有一个合理的豁免理由。”

大多数顶尖球员都早早来到墨尔本参加首站澳网热身赛,有些人甚至在圣诞节前就已经抵达,而德约在退出本周的ATP杯后,仍留在西班牙马尔贝拉的训练基地。此番确认出席卫冕之旅,对德约而言也是一个至关重要的机会,他很有希望超越费德勒和纳达尔单独拿到大满贯21冠。只不过在他落地之后,一定会有关于“医疗豁免”的诸多提问如潮水般向他涌来。机遇与风险并存,想要拿到澳网十冠,德约需要做好十足的准备。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幽魅:「咳咳咳,你早先让堂里去查的事情已经有眉目了,咳咳,那人是...急于夺得权位的【箫悠言】..」帝少钦颠颠倒倒的走至窗前,举手让幽魅停止说下去,幽魅着急地喊
  • 以前大S曾多次在大陆的综艺节目中说过自己是山东人,也得到了不少网友们的支持。林心如在拍摄某杂志画报的时候接受了媒体的采访,当记者让她推荐一个台湾的旅游景点或者小
  • 它被推倒了,待了那么久的地方,也不知道是后知后觉还是真的太累太忙,半月过去我才回过头来怀念,说起来我太久没有自己的时间了,甚至来不及反应,生活发生巨大变化,经常
  • (而且嘉嘉背后的那个电子图像人形,既像光量子态的使徒又像莉莉丝(夜之魔女))看完舞台之后查询了一下推上的粉絲發現嘉嘉cos的游戏角色似乎是这个探险家Ezreal
  • 喜欢最近的天气 人也开心很多最近我那两排的人都变得更卷了 我很开心 有大伙一起卷着总感觉有种同甘苦的味道 熟悉的面孔越来越多了 看到的时候也有种莫名的惺惺相
  • [偷笑][偷笑]路上的风景也好好的呀:将头伸出汽车窗外吹风的哈士奇、一对儿开卡丁车的双胞胎姐妹、湖里排成队伍游泳的黑小鸭~~太多大多了,只恨带着小孩无法腾出手随
  • 你跟一个人有没有未来,一开始你就清楚,你看那些想要嫁的好的姑娘,多数生活都还不错,因为她知道要什么,要配上什么,你得有拿得出手的什么,反而那些一味追求爱情的姑娘
  • ■ 制作流程:⓵ 猪里脊切成一指宽的条状,加入适量的洋葱条腌制二十分钟以上,最好是俩小时起步;平时咱们做炸物都会比较在意给肉去腥,但是有时候加得料多了的话就会有
  • 今天开盘跌停一字板就是最好的证明,目前有60亿资金等着跑路。#财经##股票# 这只股就是$*ST辅仁 sh600781$ 2020年亏了12.93亿;2021年
  • 【#文件传输助手成职场人私密树洞#】“你可以的,再忍耐一下”“有点不顺利,没关系”“今天也要元气满满,加油”。 ​ #896快讯# 【#文件传输助手成职场人私密
  • 真的好幸福看到了新鲜吴世勋听到了他的声音明天地租宝宝也有舞台了看到了孩子们撒娇亲密的像朋友一样和粉丝来往大家都是很真诚的人平和solo追星真的好幸福好快乐逃离不
  • 你的滑稽你的独特你的直率你的活力出现在我灰暗的世界,曾经我也是正常人,但后来我失去了健康,变成了残疾人,把自己反锁封闭等死在最后的6个月,这里的男主特别颓废,特
  • 走过路过不要错过,优惠大大滴有[阴险][耶]晒图带话题#TourBox限定色# 有机会赢限定色的T[色][来]还没买的也可以趁现在的优惠活动入手~还记得我之前搓
  • 目前媒体报道中,2023年夏天有望与梅西签约的其他俱乐部,就是仍在全力尝试与他续约的巴黎,以及旧主巴萨。#足球##梅西#梅西与巴黎圣日耳曼的合同明夏到期,竞技网
  • 不吃控,且带奶[彩虹屁]一队:伽华五保一①桃星季123号位阵容摆放前提:星季初怒10+。这次在寻路中我心爱的好几个不起眼的名士都发挥了很大的作用,我真的好爱他们
  • 除了血红蛋白,红细胞里面还有两项需要关注的点:红细胞体积、浓度,比如红细胞体积小,浓度低的,我们叫做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多见于缺铁或者慢性失血的病人,通过这些指
  • 转发评论本VB,分享下你最喜欢的一款甜系胶带吧~~[心]活动内容关注@撒米 #撒米[超话]# 带话题#今日撒米推荐# 转发+评论此微博,并艾特1个好友5月31
  • DAY 3981. 昨晚睡觉前想着早点睡,毕竟第二天早上九点要开会,结果还是到了两点多[顶]一睁眼发现八点二十了,我发现现在我可能已经形成了生物钟,就算闹钟没响
  • 住在金鱼的鱼缸里,那些不爱你的人,都可以肆虐追踪你;一面是掌声,一面是谩骂,你只把伤痛和寂寞往肚子里咽,用灿烂笑容回应爱你的人。王一博的四柱是极强的,硬实力在内
  • ⌚️29号16点,抽3位送柠季创作小本本~#多元互融##共创美好##柠檬茶##自媒体##创作##创意# 四部委联合行动|开启2022年度医保基金飞行检查[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