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作恶殃及子孙,后代需要承负的期限到底要多久?

《阅微草堂笔记》里记载了这样一则故事:

甲看中乙的妻子,想纳为妾,便告诉了丙。丙看中了甲的财富,便找了一个同邑的浪荡子,用金钱买通了他,用阴谋帮甲达成了心愿。过了一年多,丙的阴谋败露,自己的女儿被杖而官卖,邑子的女儿则流落为娼。

初看这则故事,似乎是大家所喜闻乐见的善恶报应故事,行恶者得恶报,而且恶报的程度和行恶的程度刚好成正比。

但我们又会发现它和常见的善恶报应故事有一个很明显的区别:故事的过错方都是父辈,而承担责任者却是他们的子辈,也即父债子偿,这就是道教传统中非常重要的一个部分——承负报应。

承负是空想还是确有实据?

“承负说”系统阐述于《太平经》 :“承者为前,负者为后;承者,乃谓先人本承天心而行,小小失之,不自知,用日积久 ,相聚为多,今后生人反无辜蒙其过谪,连传被其灾 ,故前为承, 后为负也。负者,流灾亦不由一人之治,比连不平 ,前后更相负, 故名之为负。负者, 乃先人负于后生者也。”

也就是说,今人要承担先人行为善恶所带来的后果, 名为承;同样,今人的行为善恶也会对后人产生影响,名为负;代代相承相负 。

那么具体什么是承负?用古代一点的说法就是血脉传承者之间的气运会有所影响,同时这种影响反应在血脉往后传承最为明显。《皇极经世书》说,子时开天、丑时辟地、寅时生人。《太平经》所指的先人,是从黄帝时期以前上溯至寅时的人。这些先人在本质上是承天心而行的,但有小错失,且并不自知。这种不自知的小错失,通过血脉流传一辈辈积累下来了。这是人间世运下降的本质原因,也是承负产生的渊源之始。

如果用现代一点的话,可以这样来说,DNA最为相近的亲属中会出现气运相关联的现象,同时这种气运关联体现在父系往子系这个方向上最为明显,而同辈之间的影响则较小一些。

承负与阴宅风水的作用原理是有相通之处,首先,承负是讲气运往子孙的传递,风水是借环境造阵来进行趋吉避凶,而承负是通过功果福报来进行趋吉避凶。

正所谓善人居福地之说,大凡积德行善的之人,因有功果转化福报的支持,故而更容易得到更好的风水,这便是“福人居福地”说法的来历。

由于道教很看重人类自然的繁衍生息的自然性,所以从来不避忌传宗接代之事,并在修炼之中,也强调“欲修仙,先做人”,先尽人伦之责,方可言及大道。

前人行的善,如果没有及时转化,则它会积累为功果(也称为阴功),这个功果转化为气运后,会通过血脉传递到DNA角度来说最亲近的人身上,然后逐次向往传递。同样的,如果有行的恶没有及时消解掉,那么这个恶行同样会转化成不好的气运,传递到子孙身上,在发生转化后,就会体现出来。

天地万物皆受承负影响

《太平经》中认为,历史是一个时时包含着承负的循序渐进的过程,任何社会危机的造成均非仅仅由于当世的原因, 而是历史的长期积累造成的 , 因此不能让一人承担罪责 ,而是“人人有过于天地”, 但现实是“ 百姓适知责天, 不知深自责也”,并认为天地和一切自然事物跟人和社会事物一样也都有承负 。

一是人为天地“承负” : “天地生凡物 ,无德而伤之, 天下云乱, 家贫不足 , 老弱饥寒 ,县官无收, 仓库更空。此过乃本在地伤物 ,而人反承负之”。人承负天地, 是天地运行发生错乱 , 人承受其灾害 。

二是自然界事物间的“承负” : “夫南山有大木,广纵覆地数百步 ,其本茎一也。上有无訾之枝叶实, 其下根不坚持地 ,而为大风雨所伤, 其上亿亿枝叶实悉伤死亡, 此即万物草木之承负大过也。”这是山川草木受到的自然承负之灾, 唇亡齿寒,也是这个意思。

三是人为自然界事物“承负” : “南山有毒气 ,其山不善闭藏 ,春南风与风气俱行, 乃蔽日月, 天下彼其咎 , 伤死者积众多。”南山有毒气,因为风而传播到了其他地方,导致死伤众多,此为人承负了自然之过。

不过 , 对于自然事物的承负人们并不太关注, 对人自身的承负才是大家关心的;而人自身的善恶承负 , 人们最担忧的是对恶的承负所造成的灾病夭死,承负之善给人带来荫庇,但这种荫庇不是无限的 , 而是有限的 ;子孙放纵为恶 , 支付完先人荫庇,也难免夭死 。 

道教承负与佛教因果,有何不同

现在我们很多谈论罪福善恶的,都将道教之承负和佛教的因果联系起来,认为道教之承负就是佛教之因果,其实是错误的。佛教的因果是基于前世今生,业报轮回的角度;而道教的承负是基于现实世界,以整体论、系统论的观念来看待社会的。

1产生报应的原因不同

“业报轮回说”认为有情众生对世界万有的“无明” 是产生果报的根本原因。

认为报应的根源在于人的贪欲和无明,由过去的无明烦恼而造作诸业,播下生死的苦因 ,于是生起种种妄念 ,因此造成了生死的流转 ,堕于生生世世的六道轮回之中 。

道教“承负说”主张的施报者是“天”。这个“天”不仅有自然无为的元气的含义, 且在一定意义上是有赏罚大权的人格神。有人认为这是一种外力报应,其实不然。

各种人的承负都有善恶积累这个内因在起作用, 是对个体或家族的过去善恶的报应,今人的祸福是先人行为的结果,如果祖先有何过失,由子孙承担其责任。而且 , 善恶的记录、拘校、奖罚 (即报应的执行)大多是由众鬼神操作的。 

《有过死谪作河梁诫》说 , 记录承负的诸神包括山海陆地 、 诸祀丛社、 舍宅诸守、 司农祠官 (其他书中还提到三尸神、司命神等 ) , 还有大阴法曹每年岁末要拘校账簿 , 核算此人的善恶累积, “计所承负 , 除算减年 ”, 地阴神 、 土府神 “收取形骸 , 考其魂神” , 罪过多的至死 , 罪不至死的要 “谪作河梁山海 ”, 其他也 “各随法轻重, 各如其事, 勿有失脱 ”。众鬼神无时无处不在注视人的所作所为,对善恶的记录和对承负的执行毫厘不爽。

2受报主体不同

佛教之所以没有承负概念,是因为“业报轮回说”主张“自作自受”。个体所造业的果报,只能由造业者自己或其五蕴相续而生者承受, 众生现在所受的业报 ,必然是自己前世的宿业所感 ,不能由别人替代,即使象父母子女这样的至亲,也不能互相承受 。所以佛教的出家,讲究抛妻弃子与世俗切断联系,在这种情况下,直系亲属的好坏完全不在自己的考虑范围内。

“承负说”的受报主体不仅是自身, 有恶心恶迹,天就会夺其纪算 ,减少他的寿命 ,同时个人的行为还会影响到他的子孙 。“承负”简单来说就是祖先给后人留下的一笔“遗产”。如果前人做了很多好事,就给子孙留下一笔好遗产,让子孙能富贵、智慧;如果前人干了很多坏事,那就会给子孙留下一笔烂账,令子孙遭受身体、心灵、经济上的许多磨难。《太平经》里举例说,比如父母失了道德,有过错于乡里,后世的子孙必受乡里的过责,这是承负最简单的道理。

与《易经》中所说“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同出一理。并且,“承负”有“十世一周”的性质,即十代祖宗的行为,会对后代有一定影响,警戒人们要为后世儿孙考量。

这也就是为什么有的人力行善事,却没有得到好的福报,就是因为承负了祖先之过错;为什么有的人做了坏事,但是却得了好的结果,是因为承负了先人之遗泽。

所以道教里讲行善,只是说行善可以有种种功德,但是却很少宣讲靠单纯的积善可以获得富贵的。

3解脱方式不同

“业报轮回说”提倡“业由心造、 回转有道”,主张通过因果法则以减少恶报,甚至消除业力的影响 。

大家都知道,道教是修现世的,而对于当前的现实利益,道教不会通过消耗福报来实现,而是创造了道家五术,以五术来济世利民,不但能解决现世问题,还能不断积累功行。

《太平经·解承负诀》说: “能行大功万万倍之先人 ,虽有余殃 , 不能及此身也 。”行大功德, 就是以忠孝等伦理道德规范为标准 , 为善去恶,得行此道者, 就能消除“承负”所带来的灾厄。

4作用范围不同

佛教的功行主要是在于普度众生,并且这个众生指的是有情众生,而无情众生是成不了佛的,所以佛教关注对象围绕的是人,其理论从人心下手,所言所论所行,皆是围绕人的觉悟成佛来进行。

道教则大不同,万物皆有灵性,度的是万物成道,所以道教关注的对象则是在天地万物及天地万物之外的一切,而人只是天地万物中最灵者,故域中有四大,人居其一,非是人为独尊。

所以道教中没有至尊的概念,即使是玉皇大帝这样地位极高的神明,一样是要听从元始符命的,但玉皇大帝本身又是元始的一个化身,元始本身是一切的源头,但却不是一切的主宰。

正因为如此,道教并不像佛教那样认为只有有情众生才能成就,而是万物皆可修行,皆可成就,在层次格局上比佛教要更大得多。只是世人多不察此,反认为佛教普度是大善,不可不谓之颠倒了。

承负的期限

那么先人的善恶行为是否能无限期的对后代产生影响呢?《太平经》中记载,承负是有期限的,过了这个时间限制,就不受承负之苦。

《太平经》说:“因复过去,流其后世,成承五祖。一小周十世,而一反初。或有小行善不能厌,囹圄其先人流恶承负之灾,中世灭绝无后,诚冤哉。承负者,天有三部,帝王三万岁相流,臣承负三千岁,民三百岁。皆承负相及,一伏一起,随人政衰盛不绝。” 

可见承负的大至期限是五代十世。如果只是后人无条件的承负先人的善恶行为,道教的善恶报应论就成为了绝对的命定论了,所以经中也告诉我们,只要个人能做大善事,虽先人有过失,也可以免于承负之灾。

【問禪寮】净慧长老:回归当下

净慧长老 赵州茶馆 2022-07-04 20:03 发表于湖北

修行的根本诀窍、根本宗旨,就是回归到生命的当下。三心不可得,当下这一念也不可得,要在不可得中找到安身立命的地方。就在不可得的这个地方来安身立命,这就是生命的解脱之道。

——净慧长老

◉本文选自净慧长老全集《双峰禅话(下)》

各位善知识:
第一个七已经进行了四天。总的情况来看,大家都很安静,很自觉,每个人都有要求。因此,一百多人在此共修,基本上是一种无为而治,各位都自己来管理自己,常住不需要花很多的精力来管理,大家都自觉地遵守一些简单的作息制度。而且,这边打七,规矩很简单,一切讲求实际,一些流于形式的仪式都尽量地简化了,剩下的就是行香坐香,很专一,很容易进入禅的境界,没有什么多余的事情来干扰我们禅修的心态。
午板香的时候我讲到,禅是一种身心高度放松的修为活动,但是也不要误解,不要把放松和放逸画等号。放松是一种身心在寂静的状态下,恰到好处的表现。它没有放纵的意思,它没有只顾自己、不顾别人的意思。放松一定是在管理好自己的前提下,一种身心的愉悦,一种不妨碍他人修行活动的精神境界,也是一种生活艺术化的表达方式。
如何在精进的前提下,在管理好自己的前提下,恰如其分地做到放松,应该说这是一种生活的艺术。并不是想放松就放松得了,也不是说放松就和放逸毫无关系——往往一放松了,接下来就是放逸,那是放松的一种过度,走到放松的反面去了。
修行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往往总是过犹不及。在一般的情况下,修行人容易陷入到一种自责过度的精神状态。内心在反省的时候,往往充满着罪恶感,对自己的修行失去了信心,觉得自己在找到修行这条路以前,好像一无是处,内心充满了自责与罪恶感。适当的反省是必要的,适当地解剖自己也是必要的,但是不能过分地自责,更不能够让罪恶感每天耿耿于怀,放不下。这实际上是修行的一种障碍。在修次第禅时有二十五种方便,其中有“弃五盖”的要求,放弃五种盖覆智慧的不健康的心理因素。其中的“掉悔盖”,就是指过分地责备自己;这种责备自己的心挥之不去,它就成了一种障碍,成了开发智慧的拦路虎。

所谓放下,所谓放松,就要运用《金刚经》上面所讲的方法:过去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现在心同样不可得。既然三心不可得,一切回归到当下这一念。所以对自己的过去想得太多,责之过度,完全没有必要。世俗都讲,一切向前看。在一般的情况下,总认为前面的路是光明的,前面的路没有障碍,前面的路我们可以去开拓进取。
要照佛教的思想来说,特别是在修行上来说,一切开始于现在,一切开始于当下这一念。过分地相信未来会出现奇迹,这种想法也是一种痛苦。因为你陷入到一种不切实际、盲目幻想的追求当中。有求皆苦,只有着眼于当下的努力,这才是实实在在的有作有为。
修行的起点在当下,事业的起点同样是在当下,成佛作祖的起点还是在当下。这个当下,是我们生命处于一定时空环境下的一个点,这个点也是不住的。只要我们有生命,只要我们的生命还存在,这个点一直是迁流不息,一直是在向前。所以当下不是固定的。如果把当下看成是固定的,一个当下之后就有断层,那是一种断灭见。当下是永恒的,当下是念念相续、刹那生灭的。作为个体生命来说,当下就是我们生命存在的一种形式,生命的存在就是由无数的当下组成的一个过程。
修行的根本诀窍、根本宗旨,就是回归到生命的当下。三心不可得,当下这一念也不可得,要在不可得中找到安身立命的地方。就在不可得的这个地方来安身立命,这就是生命的解脱之道。一个不修禅的人,说到三心不可得的时候,立马就茫然了,不知所措,不知道三心不可得就是一切事物的本质。这不是哪一个人臆想出来的概念,这是一个真理。因为一切事物,时间也好,空间也好,在时空中一切有为有作的万法,没有一件事是恒常不变的,所谓“瞬息万变”。在无常的状态下,我们在什么地方安身立命?所谓“一切法以无住为本”,一切法的本际、一切法的本质就是无住。

六祖大师的法门:“我此法门,从上以来,先立无念为宗,无相为体,无住为本。”这些话,我讲了无数遍,但是这三个“无”,概括了佛法修证上的全部要领。
所谓无念,是“于念而离念”。在念上,在瞬息万变的心理活动上,是念而无念。我们的心体是清净的,所谓“心体离念”。心体离念就是清净,就是自在;心体离念就是一种大解脱的状态。
所谓无相,是“于相而离相”。我们凡夫看一切事物,都是在相上计较分别。《金刚经》讲有四相: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金刚经》又说:“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那就是“于相而离相”的最好的诠释。在一切事物上能离于相,平等平等地看一切事物,我们就真正具有救人救世的大慈悲。
所谓无住,一切法的本质都是迁流不住的。无住就是我们认识万事万物无常无我的大智慧。
六祖这“三无”的思想,无念者大解脱,无相者大慈悲,无住者大智慧。这些修行的境界、修行的悟境,从哪里来呢?都是从回归当下这一念,在当下这一念上安身立命所产生的一种证量。这种证量的获得,不是在罪恶感当中产生的,也不是放逸、放纵所能够获得的一种生命的悟境。必须是在放松、放下、自由、自在,这样一种轻松的环境下,才能够对一切诸法的实相有所悟入,才能使自己内心中的莲花舒展开来,发出芬芳的香味。
我们有的同修只参加一个七,一个七只剩下三天,我们要在这未来的三天当中好好地用功夫。外息诸缘,内心无喘,心如墙壁,一切回归到生命的当下,在当下找到一个安身立命之处。

#三联美食# #你心中的最佳消暑饮品# 在没有空调、电扇的旧时,绿豆汤和酸梅汤成了我家乡两大消暑饮品。父亲回忆起他小时候,一到夏天,手里攥着向祖母要来的零钱,跑到百年老店采芝斋,“零拷”浓缩的酸梅膏。回到家,按浓缩汁和水的比例 1:6冲兑,灌入大瓶,捏紧盖子,然后吊放下井,用凉井水“冰镇”。等取上来,开盖畅饮,那叫一个“透心凉”。

我小时候,一放暑假,隔壁邻家退休的“老北京”回家乡探望孙女,每隔一段时间就会给宝贝孙女熬酸梅汤喝,此刻,我也能沾点光,分到一杯羹尝尝。“北京爷爷”用古法熬制的酸梅汤和店里买的口感不大一样,有一股淡淡的中草药味。做完暑假作业,一得空闲,我就围着“北京爷爷”,饶有兴致看他熬酸梅汤。

首先,乌梅是酸梅汤的灵魂,《神农本草经》介绍乌梅“味酸”、“除热烦满”,是一味生津止渴、除烦安神的药剂。《三国演义》第二十一回《曹操煮酒论英雄》中,曹操邀刘皇叔去自己后园小酌时,说:“适见枝头梅子青青,忽感去年征张绣时,道上缺水,将士皆渴,吾心生一计,以鞭虚指曰:‘前有梅林’,军士闻之口皆生唾,由是不渴。今见此梅,不可不赏。”此中之“梅”指的便是制作乌梅的原材料。到了五月,梅子黄时,用百草烟来将之熏黑,即《本草纲目》:“梅实采半黄者,以烟熏之为乌梅。”

洛神花自古以来就是一味去火清热的上好夏日饮品。加上几颗冰糖,还能增加甜味。

乌梅、洛神花、冰糖三样打底,其余则根据个人口味不同随意添减,所谓章法之内,名正言顺,章法之外,各显神通。老爷爷在自家的秘制酸梅汤中添加了山楂、陈皮、甘草、桂花、蜂蜜。先把乌梅、山楂等食材用清水泡开,用白纱布将其包裹起来,在大锅里注满“熟水”,这个水必须是开水,而非生水,故称之为“熟水梅汤”。

然后放入纱布包,大火烧开,煮沸加适量冰糖,再用小火熬煮半天,试想,在熬煮过程中,乌梅、山楂、陈皮、洛神花,各种不同的酸味相互浸染、各占其味,那该是怎样一种扎实丰满的酸甜味啊。当一锅乌汁水开始“咕嘟咕嘟”沸气泡,空气中弥漫起一股泛着淡淡中药味的酸甜,就可以关火熄灶了,在浓得发亮的汤面淋撒上一层桂花,就大功告成了。一碗上好的酸梅汁稠水少、浓酽似醇醪,回味爽口甘酸,绝对是酷暑时节的续命饮品。

甘草是一味略带苦味的中草药,放冰块可减轻涩味。旧时将酸梅汤倒入瓷罐,封口,用冰块镇在容器外面,谓之“冰镇酸梅汤”。这样的酸梅汤冰得极透,一碗下肚,“热以凉克之,燥以清驱之”,比棒冰、雪糕更消暑解渴,老幼皆宜。

徐凌霄的《旧都百话》记载:“暑天之冰,以冰梅汤为最流行,大街小巷,干鲜果铺的门口,都可以看见“冰镇梅汤”四字的木檐横额。有的黄底黑字,甚为工致,迎风招展,好似酒家的帘子一样,使过往的热人,望梅止渴,富于吸引力。”

早在魏晋南北朝时,山中宰相陶弘景的《本草经集注》记载:“伤寒烦热,乌梅水渍饮汁”,这种水渍乌梅便是酸梅汤的前身。之后,其配方、口味不断衍变,唐朝药王孙思邈的《千金翼方》中记载了一款用豆豉和乌梅煎成的咸饮料;宋《大业拾遗记》记载中:“先有筹禅师,仁寿间常在内供养,造五色饮,以扶芳叶为青饮,楥禊根为赤饮,酪浆为白饮,乌梅浆为玄饮,江桂为黄饮。”

其中的乌梅浆即酸梅汤;到了清朝,历史上最长寿活到八十九岁的帝王乾隆,茶前饭后都要喝一盏酸梅汤,在这位“资深梅粉”的授意下,御膳房改进了酸梅汤配方,之后, “源于皇家而兴于市井”,这款御饮配方流入民间,北平酸梅汤开始驰名中外,那就不难理解“北京爷爷”有一手酸梅汤绝活了。

上起皇室贵胄,《红楼梦》中,出身贵族的贾宝玉挨了父亲一顿毒打后,“只嚷干渴,要吃酸梅汤”;下至普通百姓,炎炎夏日,街道边、大树下,装着酸梅汤的大铁壶湃在井水里,旁边木桌上摆几个小碗,过往客人,落座即可喝上冰镇酸梅汤,试想一下,大太阳底下,咕咚咕咚灌上一碗,酸、甜、凉、香直沁心脾、凉透肺腑,要多舒坦就有多舒坦,肚量大的年轻人,一口气能喝下五、六碗。可见,“夏天喝酸梅汤,是不分阶级人人都能享受的事.……”

我上中学时,有一年暑假中午,家里传来一阵急促的电话铃声,电话那头是一位中年男子,他火急火燎告诉我,父亲在单位中暑了,现已送到医院,神志已经恢复。几年前“北京爷爷”做酸梅汤的方子,我仍默记于心。于是,我去干货店买了乌梅、洛神花、甘草、山楂等,着手做起了酸梅汤。每天清晨,父亲去上班,临行前,我灌满一大瓶自制的酸梅汤放在他自行车前兜里,嘱咐他一有空就当喝两口消消暑。

我上大学后,在大一那年暑假,心血来潮又熬了一锅酸梅汤,冰镇后取出,倒在海碗里,一咂嘴,透心沁齿,含在嘴里,像品红酒一样细细品味,能体味道乌梅、山楂之酸甜,桂花混合着蜂蜜的香甜,氤氲在唇齿喉舌间,久久不散。

一个人喝不完,我灵机一动,推开大门,在弄堂口支了一个小摊位,我坐在藤椅上,一边摇蒲扇看书,一边兜售酸梅汤。江南溽热,停下来买酸梅汤的路人还挺多,第一天生意就火爆得出奇。夜间收摊,我在台灯下数钱数到手抽筋,很有“自食其力”的成就感,一想到这,就笑得见牙不见眼。整整一个暑假,我是在买原料——熬酸梅汤——冰镇——兜售——数钱中循环度过。

邻居阿姨夸我勤快能干又有经商头脑。我用古法熬制的酸梅汤不添加任何防腐剂,绿色、环保、纯天然,且不齁甜,除了外乡游客,连本地居民也来买了给自家小孩当饮料喝,他们亲昵地叫我“酸梅汤妹妹”。

今年夏天,满街流行起了古风,我和父亲闲逛小巷,看到一家铺面很小,只有两间小小门面,临街的旧式玻璃门窗,拂拭得一尘不染,门楣上一块黑漆金字匾额,铺内清洁简单的酸梅汤铺,忽感口渴,进去拣了个座头,一人要了一碗,慢慢喝,我问父亲滋味如何,老父若有感慨地说:“没有我闺女亲手熬的好喝!”

《论消暑,还得是这碗酸梅汤》文 | 申功晶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疫情等各方面的因素对它们造成了很大的影响,如果从投资的反向逻辑来看,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在它最坏的时候、没人要的时候去投资,但这也是有风险的,有可能你投资了以后,它
  • 调性 1 到调性 7 ,从设定一个波符 13 天的目标,到让我们的心智意识与宇宙协调共振;到了调性 8 ,让我们清楚知道我们要如何使用意识的力量,成就一个波符的
  • 同志们(同人们)在给别人安利~觉醒~的时候,有些人总说一些有的没得的话,忘了自己是中国人,对此,我无话可说。(看完《觉醒》我觉得我与这个世界格格不入)之前我说我
  • ”看上头大大的《1992》听着《白鸽》今天早上眼睛果不其然肿了……这篇文我愿称之为封神之作[跪了] ,我最近觉得自己泪点高了的,没想到光是看关于人物的描写片段我
  • 另一边的肖战也是由凝重转为了放松,不过他的表情可以外露些。但内心表达的情感都是一样的,凝重的过去,珍贵的相聚。
  • 请求阎王爷带走所有的武汉骗子,全部打入十八层地狱!今天要替被武汉骗子诈骗了一生全部血汗钱,而含恨离世的百姓主持公道伸张正义,向整个世界上人类和冥界控诉武汉骗子,
  • 美俄较量升级之际,拜登突然把“枪口”对准中国!美国这一招真狠
  • 结构化的金融产品为用户提供了更多的品种,以适应不同的风险偏好,而无需在金融产品设计方面有很多专业知识。以全新的面貌和用户见面,更多新玩法、新操作、新体验,让用户
  • 她年少的梦想是当一名教师,教书育人也符合她的气质,记得小学有次值日扫除 耽搁太晚了她就来班级找我 好多同学都以为她是老师,纷纷向她问好 把她乐得,不过因环境早早
  • 如果你的讨好和纠缠都没用了,挽回时做到这几点他会回来损失厌恶哪怕你是他真的已经不爱了的人,但突然让他觉得自己失去了一个本来爱自己的人,他也会沮丧和痛苦,从而激发
  • 25、当你生活不顺心的时候,不要慌,看看你的钱包和存款,哭出来就好了。16、实不相瞒,我是个隐形的富豪,至今还没有找到自己的钱。
  • 到了2014年,陶虹在接受采访时被问到出轨的问题,她大气的说到:肉体上的事情都不是事儿,那是健康的问题,其实说忠诚真的很矫情。但是更多的时候,陶虹在兼顾家庭的同
  • #angelicpretty#angelic pretty twinkle sky 星座op repo[爱你]无论单反还是手机照出来都是纯色,其实烫金很美哒而且
  • 作为当代青年大学生、作为团员青年的我们应当担起责任,接过旗帜,珍惜一餐一食;天一青年,将化悲痛为力量,传承和发扬袁隆平院士的崇高精神和高尚品格,做永远的奋斗
  • 和手机一样,我们都希望可以拥有更大的内存,有更丰富的软件,尤其是对年轻的消费者而言,车载APP的丰富度,决定了使用的便利性。号称“黄金组合”的1.4T+7DSG
  • ️ 我凯酱 旅探负责人 抚仙湖回传 邀请我的时候抽不出时间 现在看回传照片 真的拍大腿 旅探简单来说 就是旅游达人➕探店达人 是一场免费美食美宿的探店旅行 以
  • 7.等风来 等雨来 等你胳膊肘往我这拐8.我的喜欢很认真 绝不和差点意思的人周旋9.陪你看日落的人比日落浪漫10.我现在有点生气 让我缓缓 等一下去哄你11.在
  • 一套上‮毫身‬不费力的时髦,做了卫‮短衣‬袖+短裤这样不‮人挑‬的组合,舒服实穿‮好又‬搭,做‮考工‬究,加上‮母字‬印花,显得不那‮单么‬调,营‮出造‬随性休
  • 因为是妹妹呀怎么能在妹妹遇到困难的时候走呢,第一时间想到了的肯定是安慰自己的宝贝,一直以来带给我们元气与快乐的人,需要我们替他擦干泪水呀追星从来都不是单方向的输
  • 就像他们说的“捂得住嘴,捂不住爱”“只有阿絮能找到我们,你们别猜”“承庄主之志,天地之大,从此四季皆可满天飞絮”...可能最开始大家也只是缺德,但最后莫名燃了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