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诗会#
【草木二记#原创#】

  桂花
  我从一座城市奔波到另一座城市,时令已是秋天,南方的风送来一阵又一阵的桂花香。江南的秋,因了暗香浮动的桂花,显出它独特的韵味。十二世纪,金国皇帝完颜亮读到“三秋桂子,十里荷花”,对江南的富足美丽怦然心动,以致铁骑南下。这倒真应了这句话——男人雄霸天下或者归于浮屠的动机有时就是这么简单,可以源于一首美妙的诗,可以因为一双妩媚的眼,也可以因为一朵花。
  秋分时节,桂花开得闹猛。走到哪里,都可以闻到桂花的香,我生活的城市,是座阳刚豪迈的城市,一到秋天,因了桂花,倒显出几分别样的柔情。
  江南之地,桂花遍地。写过“能不忆江南”的白居易,曾在杭州为官,对江南景物多有赞美,他喜欢“山寺月中寻桂子”。杭州是座被桂香浸润着的城市,秋分时节,满城桂香,简直香到人的五脏六腑里,好像中了迷魂香,让人迷迷瞪瞪的。你得承认,农历八月的花魁,就是桂花,难怪八月又叫桂月。这时节别的什么花,无论怎样的争奇斗艳,风头都被桂花抢了去。桂花有金桂、银桂、丹桂和四季桂,若论香味,以金桂最为浓郁,它的香,就像那种风头最健的女子,有饱满的青春垫底,任性起来,是不管不顾的那种。有人闻了桂香会发诗兴,有人闻到桂香便会怀人,还有人,闻到桂花的甜香,竟然起了性欲,郁达夫有一篇小说《迟桂花》,里面有一句意味深长的话:“因为开的迟,所以日子也经得久。”以致郁达夫结结巴巴地说,“我,我闻了,似乎要起性欲冲动的样子。”郁达夫是个情种,似乎还有点性欲亢进。
  赏桂也须当时,去年秋分时节,雨水特别多,几场秋雨下来,桂花像是受了情伤似的,香味减了几分。今年秋分,天气晴好,桂花的香味,较往年浓郁。桂子开时,我正好在天台出差,周末时,一帮文友找了一处桂花园。我们在桂花树下,清谈,说笑,秋风吹过,扑簌簌飘下桂花雨,落到发上、身上,也落在茶杯里,人闲桂花落,并非妄言。有桂花落下,这清茶成了桂花茶。真个是偷闲半日,抵去十年尘梦。
  桂花可酿成金黄的桂花酒,广寒宫里的吴刚捧出的就是桂花酒。还可以做成桂花露,那个风情万种的秦淮名妓董小宛就很会这一手:“酿饴为露,和以盐梅,凡有色香花蕊,皆于初放时采渍之,经年香味颜色不变,红鲜如摘,而花汁融液露中,入口喷鼻,奇香异艳,非复恒有。”平常日子里的风花雪月,最能打动人。
  每年秋天,我都会腌上几瓶糖桂花。记得第一次腌糖桂花还是少年时,以前老温岭中学有一棵很大很大的桂花树,花开时,整个校园都可以闻到它的香气,那时的我,年少,桂花开时,常一蹦一跳去桂花树下捡拾桂花,捡满一手帕回来,用温开水洗净,在吸水的纸上摊开,再放至阴凉处晾干,然后,一层白糖一层桂花腌渍起来。月余,即可食。煮银耳、莲子、八宝粥、汤圆时,撒上一小勺,别有风味——是实实在在的秋天味道。
  国庆长假,怕人多,没出远门,去爬家门口的白云山。从白云阁下来,绕到一家农家小院,院子里,有两棵粗大的桂花树,一人还抱不过来,想来有些年头。桂花树下有一大箩筐金黄金黄的桂花。老妇人说,是刚从树上打下来的。一冲动,我把这一箩筐的桂花全买下,足有二三十斤。回家后,腌了好几大瓶的糖桂花,把家里的瓶瓶罐罐全填满了,剩下的做了桂花枕。这桂花枕着实香,睡了几天,头发里满是桂花的香气。去食堂打菜,排在后面的美女问我,你是不是用了桂花味的洗发露,怎么那么香啊。
  开在城里的这些花树,不仅是一棵树,还依附着我们的记忆和感情,我很赞同阿来说的这句话:当这个城市没有很多古老建筑让我们的情感来依止,多一些与这个城市相伴始终的植物也是一个可靠的途径。
  桂花开时,秋光很美。春天容易相思,秋天容易怀人,所以文人们容易伤春悲秋,我是不会悲伤的,因为带着桂香的秋风,已经将弥漫在心间的一切轻愁吹散。有花如此,人生不应有恨。
  红蓼
  天已经蓝了快一个月。家乡的天空真是蓝,蓝天、白云时常可见,不像一些城市,一年到头阴着个脸,偶尔天蓝一下,乐得跟什么似的,朋友圈里都会刷了屏。天一蓝,便觉得阳光也通透温暖,心情也跟着亮堂,何况,秋天已经到了,是神清气爽的时节。
  紫薇、木槿,热热闹闹地开了一夏,终于落幕了。秋天里,出场的是桂花和葱兰。葱兰不甚起眼,容易被忽略,可我喜欢此花,纤巧的花朵,白的花黄的蕊,不管晨与暮,开得那么清新,轻尘不染的样子,让人心境跟着澄明。
  还有一种秋天的植物,是不能不提的,那就是蓼。《小雅》中写的“终朝采蓝”,就是蓼蓝,古人拿这种植物来染制衣服。到郊外漫步,很容易看到一丛丛的蓼。蓼有两种,南宋台州府志《嘉定赤城志》中云:“江岸者曰红蓼,遂旁者曰辣蓼。”辣蓼,台州人又称之为水辣蓼,成片地生长在水边潮湿之地,是乡间卑微的草本植物,跟车前草、半边莲、半夏一样,长在乡间野陌上,湿地近水的地方最多,这里一小丛,那里一大片,茫茫然然的样子,结着红色长条的穗子,开着淡红或白色的花,有点像倒挂的麦穗。秋愈深,其色愈浓。周瘦鹃先生很是抬举它,把它与芙蓉称之为“水边双艳”。
  秋天的红蓼,在风中摇摆着,似在偷听水与风的谈话,初一看,无甚出彩,细看,则觉出它的风情。红蓼清丽浓艳的花色,有一层古典的美色,是可以入诗的植物,红蓼跟岸边水洲、沙鸥翔集相连,分明有秋的意境。临海《巾子山志》有诗:“菊径香时来塞雁,蓼滩深处立沙鸥。”菊花开时,大雁南飞,长满红蓼的溪滩上,沙鸥独立寒秋,简直就是一幅国画。宋代台州才子黄庚亦有“十分秋色无人管,半属芦花半蓼花”句。我觉得这句诗特别有味道,比起他别的名句——“人无气节何足道,腹有诗书自不同”“溪深难受雪,山冻不流云”之类,少些耿介的文人气,多了几分田野质朴的气息。
  南宋道教全真南宗五祖白玉蟾是福建人,为了修道,长居天台山,秋日里坐船过黄岩,看到大雁从头顶飞过,岸上满是白蓼,蓼草开出白花,秋风一起,浪一般向一边倒伏,一时感怀,作诗一首:“星辰冷落碧潭水,鸿雁悲鸣白蓼风。一点渔灯依古岸,断桥垂露滴梧桐。”我觉得,这位老道的心中有一种说不出的“苦”味,就像周作人说的,“心思散漫,好像是出了气的烧酒,一点味道都没有。”
  又说到周作人了。周作人的《乌篷船》里写到秋之红蓼,《乌篷船》是周作人“苦雨斋尺牍”中的一篇,以书信体的形式展现了绍兴意味悠远的日常生活,周作人早就说过,他虽然生活在大革命前夕的动荡年代,内心深处却向往着雨天,喝口清茶,同友人谈闲话,以为“那是颇愉快的事”,《乌篷船》里描写秋天的景色,“岸旁的乌桕,河边的红蓼和白苹,鱼舍,各式各样的桥,困倦的时候睡在舱中拿出随笔来看,或者冲一碗清茶喝喝。”文字是那种素面朝天的明净、冲淡。
  红蓼入诗,也入画。《红蓼水禽图》是中国美术史上的花鸟画名作,传为宋徽宗赵佶所作,其所绘意境正如一首诗所咏:“西风红蓼香,水禽破苍茫。”白石老人也喜欢拿红蓼入画,《红蓼》《红蓼群虾图》《红蓼蝼蛄》都是他的小品,画面意境清旷,幽远辽阔。不过,话说回来,但凡只要国画中有三两笔红蓼的,意境没有不清旷的。
  浪漫能当饭吃吗?还是来点实在的吧。在风雅之士眼里,红蓼是入诗入画的植物。在乡人眼里,红蓼气息泼辣,可驱蚊、酿酒,是可以派上大用场的。夏天,乡人将红蓼割下晾干,用来驱蚊蝇,气味辛辣,蚊蝇被驱逐得远远的,红蓼的这种功用,像艾草。海边一些地方的人,烧望潮之前,会把望潮裹进辣蓼里,在石板上摔得个七荤八素,经此一摔,望潮的味道更加鲜脆。
  红蓼亦是酿酒的材料,《嘉定赤城志》就记载了它的这种功能。台州的乡村,至今还有人拿它当作酒引子。红蓼的别称就是酒药草、酒曲草、酒酿曲等,这些名字,多多少少透露出红蓼的底子。好像一个人被唤作酒鬼,总有不小的酒量打底吧。秋天时,乡人去水边采集红蓼的籽,揉在面粉里,搓成一个个丸子,置于阴湿地方,发霉出乌花,就成了“曲霉”,这“曲霉”,是酿酒中少不得的玩意儿。
  早些年,台州乡下集市里,就有卖红蓼做的酒药。至今,天台、仙居的一些乡村,做白药酒(甜酒酿)时,主妇也会用上红蓼酒药。
  每每看到红蓼,心中便生出浓浓的秋意,有时,还会生出微醺的感觉。

#我们的歌##人人都是朗读者##正能量[超话]#(来源:检察日报 王寒)

《春水集》,李军著

此书为李军先生所赠。我与李先生相识于苏州黄丕烈故居之内,得知他供职于苏州市博物馆。以往我读到他的文章,均是严谨的学术论文,李先生赠我此书时称,这是他的随笔集,因为主要发表在相应媒体上,故篇幅都不大,然而当我细读此书时,闪现在面前的,还是他那严肃认真的神态。

本书中其中一篇为《灵岩山寺〈普宁藏〉检点偶记》,此文讲述的是灵岩寺所藏元刻《普宁藏》来源问题,其首先引用了苏州图书馆原古籍部主任叶瑞宝在《古代苏州寺院藏书概述》中的所言,该书首先转引用了毛春翔在《古籍版本常谈》中“康有为藏此经一千二百余册,后售于王绶珊,今不知何处”,而叶瑞宝在文中说:“其实,此《普宁藏》被王绶珊售于灵岩寺妙真法师,藏于深山,毛先生不知也。”

然而,李军仔细翻阅了灵岩寺所藏《普宁藏》,经过目验,他发现该藏中并没有康有为和王绶珊的题记和藏印,反而在书中翻阅到了几条墨书题记,其中有“大德七年,喜长老住寿峰禅寺时分置藏经,永远流通”,及“大德七年九月内藏经到本寺,收付了当岁役平此年号为记”。李军根据这几条题记,一路查下去,由此得知寿峰禅寺在北京附近,而喜长老则是北京附近金城山白瀑寿峰禅寺住持崇喜禅师,而后他又经过一系列推论,来探求这套原藏于北京白瀑寿峰禅寺的《普宁藏》,是如何转入了苏州的灵岩山寺。其文中引用了安上法师的追忆:“灵岩山妙真和尚于解放初期在上海成立‘法宝馆’时向旧书摊和个人收购的。”接下来他在文中又引用了黄永年先生所写《五十年代前期沪苏市上的宋元本书》中所言,因为黄永年在那个时段看到了30多册《碛砂藏》,李军猜测,《碛砂藏》的面目与《普宁藏》相似,有可能“或许黄永年先生误把它当作《碛砂藏》买下”,但李军又接着说“现在还不能最后肯定”。整篇文章谈到了多处疑点,李军各种推论,但最终也未定下灵岩山寺所藏的《普宁藏》究竟是不是康有为、王绶珊旧藏之物,其结论只能靠读者自己去品味,而这也正是李军的谨严之处。

本书中还有一篇《“棱伽山民”是谁》,这篇文章我较为关注,因为我的文章中曾有一篇搞错了这个问题,后经苏州马骥先生指出,后来在修订时我将其改了过来。而李军的这篇文章则详细分析了此人的来由,该文首先从启功先生在《明拓〈曹全碑〉跋》中的所言讲起:

近世所见石墨,有棱伽山民题识者,罔非善本。而其身世翳知,人多未详,但知其姓顾氏,为刘彦仲弟子。余曾见吴缶翁《石交录》稿本,云山民姓顾氏,名曾寿,字鞟翁,吴人。性孤介,能诗,工画。又每见其钤“子长”一印,殆即曾寿之字。然此册中甲子夏日一跋云:曾儿从上海买归,则山民又似为曾寿之父。顾氏藏帖中又常有“顾亮基”、“芸台”诸印,岂即山民之名与字耶,抑此地望之别号,父子俱曾用之,如宋眉山苏氏“老泉山人”者耶。疑莫能明,且待叩之吴中耆献。

看来,博雅如启功先生者,原来也不知道此人是谁。而李军在文中又分别谈到了徐邦达、王靖宪等对这个问题的分析,之后他根据苏州博物馆所藏刘氏《操缦堂诗》稿本后面的题记给出了答案,因为该题记的落款为“门人棱伽山民顾大昌谨记”。接下来李军在文中叙述了顾大昌的一些情况,之后得出结论:

棱伽山民应是顾大昌别号,他原名镒,字子长,又号芸台、鞟翁,江苏元和(今苏州)人。室名有万卷楼、惟德堂、铁石山房等。顾曾寿为大昌之子,顾亮基、顾樑基为大昌之孙。

从以上的这些考证文章,都可看出李军的严谨,而他在书中还有一篇《与苏坡同日生》,这篇文章谈到了贵州人唐益公有一方“与苏坡同日生”的印,因为此人也出生于十二月十九日,之后李军讲述了唐益公乃是唐炯第七子,他又根据这个线索讲到了与唐炯有关的稿本,而其文中同样分析了这部稿本的初稿与誊清稿。因为我在自己的书跋中曾谈及这个问题,而李军的这篇文章既纠正了我的判断,同时也指出了拙藏的妙处:

唐益公藏书,知见者无多。韦力芷兰斋所藏王闿运、谭宗浚、史念祖跋稿本《成山庐稿》七卷,有“景苏堂藏”白文方印(又用于泰和嘉成所拍张惠言篆书轴),应是唐益公箧中故物。同时,韦力称美国哈佛燕京图书馆藏有《成山庐稿》稿本两册,且认为自藏“乃该书之草稿本”,哈佛本“为誊清稿”(见《芷兰斋书跋初集》)。其实,哈佛藏有稿本两种,一为《成山庐稿》七卷二册,一为《成山草堂稿》四卷一册,所用稿纸与芷兰斋本同。哈佛七卷本卷端第二、三行上方曾经挖补,第二行下方添写“遵义唐炯鄂老著”一行,书中有夹签而无题跋。窃以为两家藏本应都是誊清稿,但以芷兰斋有批跋及唐益公印记为胜。以上三种,与北京大学图书馆所藏抄本《成山庐稿》八卷及《成山堂公牍》《成山庐主人自撰年谱》稿本,可能都是唐七旧藏先人遗稿。

出谷喻(辨别是非 谨慎取舍)
  演莲法师《竹窗随笔白话》

  诗咏鸟,谓“出自幽谷,迁于乔木”,盖别是非、慎取舍之论也。昔德山①作青龙钞,初以为三祇②炼修乃得成佛,而南方魔子谓一悟了毕,吾当往灭其种以报佛恩。当是时,是一片真实好心,耿耿于怀,特不自知其所见之谬耳。及夫受指教于婆子,亲见龙潭,而积岁所宝所重,弃之如腐草,故能终成大器,震耀末法也。向使封滞臆见,我慢自贤,喻如窭人③,珍秘燕石④,反谤贾胡⑤,谓嫉己宝,虽有百婆子、千龙潭,其将若之何?

  【注释】

  ①德山:唐朝德山院宣鉴禅师。俗姓周,剑南(今四川成都)人。幼年出家,于大小乘诸经贯通旨趣,因常讲金刚般若经,时人称为周金刚。尝闻南方禅法有顿悟之道,与所学不相类,遂欲往破灭。乃携青龙寺道氤禅师所作《金刚经疏》出蜀。至澧阳,路见一婆子卖饼,因息肩买饼点心。婆指其担问:“这个是甚么?”师答:“《青龙疏》”。婆问:“讲何经?”师答:“《金刚经》”。婆言:“我有一问,你若答得,施与点心,若答不得,且别处去。《金刚经》道: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未审上座点那个心?”师无语。婆遂指使师去参龙潭和尚,问答之间,豁然顿悟。

  ②三祇:即三大阿僧祇劫。菩萨成佛之年时也。梵语阿僧祇劫,华言译为无数长时。菩萨之阶位有五十位。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之四十位,为第一阿僧祇劫,十地之中,自初地至第七地,为第二阿僧祇劫,自八地至十地为第三阿僧祇劫。第十地满,即佛果也。

  ③窭人:浅薄鄙陋的人。

  ④燕石:燕山所出一种似玉的石。后用以比喻不足珍贵的假古董。

  ⑤贾胡:指古代西域的商人。

  【译文】

  《诗经》中有歌咏鸟类的辞句,谓“出自幽谷,迁于乔木。”意思是劝谕人应辨别是非,谨慎取舍。从前德山宣鉴禅师作《青龙疏钞》,认为“修行必须经三大阿僧祇劫才能成佛。而南方魔子居然宣称‘一悟即至佛地’(出《坛经》语)。我应当到南方破灭其魔种以报佛恩。”在当时,他确实存一片真实好心,因而对南方顿悟禅法耿耿于怀。独没有认识到他自己的见解竟是错误的。及至受婆子指教,亲见龙潭和尚,大悟之后,便把多年以来所宝所重的《青龙疏钞》弃之如腐草。正因为他具有这种操持胸襟,所以他能成大器,震耀末法。假使他当时只是一味地固执己见,我慢自贤,就像浅薄鄙陋的愚人,把燕石视若奇珍,秘而藏之,反怪西域的商人不识货,以为他们是嫉妒他的宝物。若是这种人,就算有一百个婆子、一千个龙潭和尚,对他也是无可奈何。

  出谷喻(二)

  三迦叶①、目犍连②诸阿罗汉,先师外道已有成验,自负不浅浅矣。而一闻佛、一见佛,幡然改图,积岁所尊所崇弃之如鸿毛,故能续佛慧命,师表万世也。向使先入之言牢主于中,硬竖刹竿,坚壁自固,喻如病者死守旧医,纵有新方,掉首不顾,虽千佛出世,其将若之何?

  【注释】

  ①三迦叶:指佛弟子优楼频螺迦叶、那提迦叶、伽耶迦叶三兄弟。三人原系事火外道,佛成道后不久,三迦叶闻佛说法,遂与千名弟子改宗佛教,后皆证得阿罗汉果。

  ②目犍连:为佛陀十大弟子之一。自幼即与舍利弗交情甚笃,同为删阇耶外道之弟子,各领徒众二百五十人。曾与舍利弗互约,先得解脱者必以相告,遂共竞精进修行。后舍利弗因逢佛陀弟子阿说示,而悟诸法无我之理,并告目犍连,目犍连遂率弟子一同拜谒佛陀,蒙其教化,证得阿罗汉果。被誉为神通第一。

  【译文】

  佛在世时,三迦叶、目犍连等诸大阿罗汉,原先师事外道已有相当的成就效验了,其自负之心可说不浅。然而一听到佛的言教,一见到佛的仪容,便迅速彻底地改邪归正,把多年以来所尊所崇的外道弃之如鸿毛。因而他们能够续佛慧命,作万世的师表。假使他们当时将先前接受的外道教义牢牢地记在心中,硬竖刹竿,坚壁自固,如同病人死守原来的药方,即使有新的特效处方,也绝不肯尝试。若是这种人,纵然是千佛出世,对他们又能如何呢。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新入职工作人员操作失误 东京误发“恐袭警报
  • 张家界天门吐雾奇观 时而袅袅生烟时而翻滚喷涌如瀑...
  • 张继科报名公开赛
  • 世行增资130亿美元:中国投票权上升,但…
  • 突发!重庆一小客车与大货车相撞致7人死亡 高速行驶注意安全!
  • 杨子女儿 哈佛预科生,基因果然强大!
  • 朱莉教9岁儿子开飞机,贝克汉姆6岁的女儿开汽车
  • 2018年4月23日【今日最有价值的信息】
  • 西藏那曲地区双湖县发生3.6级地震
  • 舒淇北影节红毯罕见编发 不到一小时换两个造型
  • 今日凌晨吉林松原发生3.4级地震,您感觉到了吗?
  • 羽生结弦仙台巡游10万粉丝围观 4年前9.2万人前来
  • 1月1日当天宝鸡一餐馆发生煤气泄漏爆炸 幸无人员伤亡
  • 谢娜产后复工首度露面,刚坐完月子的她裹得也太严实了
  • 手术做一半无肿瘤
  • 琼瑶御用导演刘立立过世,三人行爱情故事成绝响
  • 新闻早读(10月9日 周五)
  • 女跑者心脏骤停 去年我国马拉松比赛猝死事件多达6起
  • 地下室 1050万,主要是为了孩子上学!
  • 毛晓彤加盟《跨界歌王》 大跳可爱性感海草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