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灯法师:净土法语】

修行法门,乃如来对病之良药也。药随病广,数逾恒沙。求其至捷径,最简要者,莫胜于念佛求生净土法门。可谓速出生死之玄关,疾成觉道之秘诀也。盖凡修行,求出离生死,须仗三种力。一自力,二他力,三本有功德之力。若惟务自修,悟明心地,裂无明网,出爱欲河,成佛作祖,谓之自力。是为没量好汉,真大丈夫。如佛在世,及正法中诸大菩萨声闻缘觉,及诸大祖师,是其人也。若像末之世,去古既远,根器谫劣。有虽修而不悟,悟而不精。内照似脱,对境仍迷。纵使不迷,犹然坯器。菩萨有隔阴之昏,初果有入胎之昧。方之博地,安免随流。此自力之无功,出尘之不效。一错百错,实可寒心。是以诸佛菩萨,曲垂方便,又有仗他之法门兴焉。此之法门,经论发明,其品亦伙。求其苦口叮咛,极言称叹。列祖弘通,人心崇奉。惟极乐世界念佛一门为究竟。可谓言言阐唯心净土之心宗,句句演本性弥陀之妙法。悟此者,达生心与佛心平等,心土与佛土无差。修此者,获妙观与妙境相符,自力与他力兼济。况本有功德之力,无始性具者,因此以全彰。旷劫积累者,藉之而顿发。故得娑婆报满,净土现前。莲华化生,不迷生阴。一入永入,更不退转。故曰众生生者,皆是阿鞞跋致,其数甚多。比夫在娑婆而入道,历尘境之粗强。险难恶道,无处不有,固不侔矣。然而说之匪难,行之为难。行之匪难,心要为难。此昔人之所诫,在我辈之当遵。若求其为吾真切教诫,莫要乎杨次公之两言,谓爱不重不生娑婆,念不一不生极乐。夫念佛以一其心,恳切持名,专志不乱,此吾所当尽心者。然或忘之而不能念,念之而不能一。无他,为情爱之所牵也。夫轻爱以杜其妄,斩断情根,脱离爱网,此吾所当尽心者。然或念之而不能忘,忘之而不能尽。此无他,为念心之不能一也。故念佛求生净土之人,寻常有娑婆一爱之不轻,则临终为此爱之所牵,而不得生,矧多爱乎。即极乐有一念之不一,则临终为此念之所转,而不得生,矧多念乎。盖爱之所以为爱者,有轻焉,重焉,厚焉,薄焉,正报焉,依报焉。历举其目,则父母妻子,昆弟朋友,功名富贵,文章诗赋,道术技艺,衣服饮食,屋室田园,林泉花卉,珍宝玩物。种种妙好,不可枚尽。大而重于泰山,小而轻于鸿毛。有一物之不忘,爱也。有一念之不遗,爱也。有一爱之存于怀,则念不一。有一念之不归于一,则不得生。呜呼,爱不重不生娑婆,念不一不生极乐。此两语,可谓刮翳眼之金铋,治膏肓之圣药。凡有志于求生极乐者,宜以此书之于屋壁,铭之于肌肤。时时庄诵,念念提撕。于娑婆之爱,日务求其轻。极乐之念,日务求其一。轻之又轻之,以渐阶乎无。一之又一之,以渐邻乎极。果能如此,则此人虽未脱娑婆,不是娑婆之久客。虽未生极乐,已是极乐之嘉宾。临终正念现前,往生极乐必矣。或问,轻爱有道乎。曰,轻爱莫要乎一念。又问,一念有道乎。曰,一念莫要乎轻爱。或者莞尔谓曰,师言首鼠两端,似无主正。俾学者乎何从。曰,非两端也。欲明一念之所以也。盖念之所不能一,由散心异缘之使然。散心异缘,又由逐境纷驰之使然。故娑婆有一境,则众生有一心。众生有一心,则娑婆有一境。故曰,心生故,种种法生。法生故,种种心生。聚缘内摇,趣外奔逸。心境交驰,尘沙莫尽。爱苟不忘,念能一乎。故欲一其念者,莫若轻其爱。欲轻其爱者,莫若一其心。一其心者,莫若杜其境。众境皆空,则万缘都寂。万缘都寂,则一念自成。一念若成,则爱缘俱尽。故曰,欲一其念,莫若轻爱。欲轻其爱,莫若一念。盖爱之与念,势不两立。若日月之代行,明暗之相背也。或曰,杜境有道乎。曰,余所谓杜境者,非屏除万有也。亦非闭目不观也。将即境以了其虚,会本以空其末也。正以万法本自不有,有之者情。故情在物在,情空物空。物空而本性现,本性现而万法空,万法空而情念息。自然而然,非加勉强。楞严所谓见与见缘,并所想相,如虚空花,本无所有。此见及缘,元是菩提妙净明体,云何于中有是非是。是以欲杜其境,莫若体物虚。体物虚,则情自绝。情自绝,则爱不生,而惟心现,念一成。故圆觉云,知幻即离,不作方便。离幻即觉,亦无渐次。一去一留,不容转侧。功效之速,有若桴鼓。学道之士,于此宜尽心焉。又问曰,轻爱与一念,同乎异乎。对曰,能轻娑婆之爱,未必能一极乐之念。能一净土之念,必能轻于娑婆之爱。此约无志有志间说也。若去无志而独言有志,则爱非念一而不忘。念非忘爱而不一。两者功夫,初无间然。又问曰,轻爱既闻命矣。一念为之奈何。对曰,一念之道有三。曰信,曰行,曰愿。夫不疑谓之信。苟有疑焉,则心不得其一矣。是以求生极乐者,要以敦信为之始。必须遍读大乘,广学祖教。凡是发明净土之书,皆须一一参求。悟极乐原是我唯心之净土,不是他土。了弥陀原是我本性之弥陀,非是他佛。大要有二。一悟妙有遍周遍具,以为欣净之本。一悟真空圆离圆脱,以为舍秽之原。第二修行者。前敦信如目视。今修行如足行。信而不行,犹有目而无足。行而不信,犹有足而无目。是故信解既备,应当念佛修行。犹如目足兼备,然后能到凉池。故次信而说行也。行门有二。一正,二助。正行复二。一称名,二观想。称名如小本弥陀经,七日持名,一心不乱。有事一心,理一心。若口称佛名,系心在缘。声声相续,心心不乱。设心缘外境,摄之令还。此须生决定心,断后际念。拨弃世事,放下缘心,使此念心渐渐增长。从渐至久,自少至多。若一日二日,乃至七日。毕竟要成一心不乱而后已。此事一心也。苟得此已,则极乐之净因成就,而垂终之正念必然。身无病苦,不受恶缠。预知时至,身心欢喜。吉祥而逝,坐脱立亡。亲见弥陀,垂光接引。若理一心者,此无他法。但于事一心中,念念了达能念之心,所念之佛。三际平等,十方互融。非空非有,非自非他。无去无来,不生不灭。现前一念之心,便是未来净土之际。念而无念,无念而念。无生而生,生而无生。于无可念中,炽然而念。于无生中,炽然求生。是为事一心中明理一心也。二观想者。具如观无量寿佛经。境有十六,观佛最要。当观阿弥陀佛丈六之身,作紫磨黄金色像。立七宝华池之上,作垂手接引状。身有三十二种大人相,相有八十种随形好。作此想者,亦有事理。事则以心系佛,以佛系心。初观足下安平犹如奁底,次观具千辐轮相。如是次第,逆缘至于顶中肉髻。复从肉髻,顺缘至于足底。了了分明,无分散意。理一心者。经云,诸佛如来是法界身,入一切众生心想中。是故汝等心想佛时,是心即是三十二相,八十种好。是心作佛,是心是佛。诸佛如来正遍知海,从心想生。是故汝等应当系念彼佛多陀阿伽度,阿罗诃,三藐三佛陀。此义具明微妙三观,具如观经疏,妙宗钞中说。然此二种正行,要当相须而进。凡于行住睡卧时,则一心称名。凡于趺坐蒲团时,则心心作观。行倦则趺坐以观佛。坐出则经行以称名。苟于四威仪中,修之不间,往生西方必矣。二助行亦有二。一者世间之行。如孝顺父母,行世仁慈,慈心不杀,具诸戒律。凡是一切有利益之事,若能回向西方,无非助道之行。二者出世之行。如六度万行,种种功德,读诵大乘,修诸忏法。亦须以回向心而修之,无非净土助行。更有一种微妙助行,当于历缘对境,处处用心。如见眷属,当作西方法眷之想,以净土法门而开导之。令其轻爱以一其念,永作将来无生眷属。若生恩爱想时,当念净土眷属无有情爱。何当得生净土,远离此苦。若生嗔恚时,当念净土眷属无有触恼。何当往生净土,得离此苦。若受苦时,当念净土无有众苦,但受诸乐。若受乐时,当念净土之乐,其乐无央。凡是所历缘境,皆以此意而推广之。则于一切时处,无非净土之助行也。第三愿者。夫净土般若舟航,要以信为点头探水,行为篙橹风帆,愿为船柁拨正。无点头探水,则不知通塞浅深。无篙橹风帆,则不能至其所止。无船柁拨正,则无约束要制。故次行以明愿也。第所发之愿,有通,有别,有广,有狭,有遍,有局。通如长途修忏课诵,古德所立回向发愿之文。别则各随自己之意所立。广如四弘,上求下化。狭如自修自度,决志往生。局如课诵有时,随众同发。遍则时时发愿,处处标心。要须体合四弘,不得师心自立。大率所发之愿,宜别不宜通。通恐随人语转,而自无绳准。别则自己标心,克志进取。若能随通文而生决志,此则虽通而别。若于别文而久生滥漫,此则别亦成通。又宜广而不宜狭。广则所发之心大,而所克之果胜。狭则所发之心小,而所获之果劣。宜遍而不宜局。局则标心有限,数数间断于期心。遍则念念要心,刻刻圆成于乐土。如此三法,可谓生净土之弘纲,觐弥陀之宝筏。一切净土法门,举不外乎是矣。

————明天台山幽溪沙门传灯述

孫復辟佛老之文——《儒辱》
禮曰四郊多壘,此卿大夫之辱也。地廣大荒而不治此,亦士之辱也。噫,卿大夫以四郊多壘爲辱,士以地廣大荒而不治爲辱,然則仁義不行禮樂不作,儒者之辱歟。夫仁義禮樂,治世之本也,王道之所由興,人倫之所由正,舍其本則何所爲哉。噫,儒者之辱始於戰國,楊朱墨翟亂之於前,申不害韓非雜之於後,漢魏而下,則又甚焉。佛老之徒橫乎中國,彼以死生禍福虛無報應爲事,千萬其端紿我生民,絶滅仁義以塞天下之耳;屏棄禮樂,以塗天下之目,天下之人愚衆賢寡懼其死生禍福報應人之若彼也,莫不爭舉而競趨之。觀其相與爲群,紛紛擾擾周乎天下,於是其教與儒齊驅並駕,峙而爲三,籲,可怪也。且夫君臣父子夫婦,人倫之大端也,彼則去君臣之禮,絶父子之戚,滅夫婦之義,以之爲國則亂矣,以之使人賊作矣。儒者不以仁義禮樂爲心則巳,若以爲心,則得不鳴鼓而攻之乎。凡今之人與人爭詈,小有所不勝,則尚以爲辱,矧彼以夷狄諸子之法亂我聖人之教耶,其爲辱也大哉。噫,聖人不生,怪亂不平,故楊墨起而孟子闢之,申韓出而揚雄距之,佛老盛而韓文公排之,微三子,則天下之人胥而爲夷狄矣。惜夫三子道有餘而志不克就,力足去而用不克施,若使其志克就其用克施,則芟夷蘊崇絶其根本矣。嗚呼!後之章甫其冠,縫掖其衣,不知其辱,而反從而尊之者,多矣。得不爲罪人乎。由漢魏而下迨於茲千餘歲,其源流既深,根本既固,不得其位,不剪其類,其將奈何,其將奈何。

奇门遁甲知识 | 奇门预测中“先天八卦为体、后天八卦为用”的妙用?

1、何为“先天八卦为体、后天八卦为用”?
“先天为体、后天为用”,就是指在奇门遁甲实践中以“先天卦”为参考点,看“阴阳平衡与不平衡”作用到“后天卦位”所在“卦”所包含的人或事上的吉凶祸福,这个关系就是“先天为体、后天为用”。

2、何谓“先天”?何谓“后天”?
“先天”,就是宇宙还没有形成以前或是一切事物还未形成以前,尚在酝酿的起始阶段,也就是地理改变前的原始状态、混沌状态,这个时期就是“先天”的状态。
“先天八卦”的主旨讲的是宇宙之本及其功能。先天是“体”,体是源,体是前,体是道,体是大原则。

“先天八卦”,其主要内容已在《易·说卦传》中有表述:“天地定位,山泽通气,雷风相薄,水火不相射。八卦相错,数往者顺,知来者逆,是故易逆数也。”其图序相当简单,但其图藏有天地间造化的玄窍,能通达数理之根源,可谓是,字字真切,声声肺腑!

“后天”,就是宇宙开始形成以后或是世间的万物已经处于产生、运动、变化、发展的阶段,也就是地理改变后的不断循环、变化的状态,这个时期就是“后天”的状态。

《易经》中的系辞说:万物出乎震,齐乎巽,相见乎离,至役乎坤,说言乎兑战乎乾,劳乎坎,成言乎艮。这是“后天八卦”之基本内容。

“后天八卦”是根据“先天”的另行组合,其主旨在说明宇宙万有的运行及其作用,描述了地球及其物质世界的生成、变化、发展的法则,揭示了宇宙天体运转对人类的作用规律。

例如,对于我们人类来说,在母亲孕育的怀胎阶段,也就是我们尚未脱离母体以前,即是我们生命体的“先天”时期。我们脱离母体出生以后的发展阶段,就是我们生命体的“后天”阶段。


所以,我们的每一个生命体,一半是先天,一半是后天。


“先天”阶段,是男或是女,我们的父母亲、兄弟、姐妹,自己是无法选择的“后天”阶段,我们可以选择个人的精神理想、选择妻子、儿女,选择个人的工作环境等等。

换言之,“先天”讲“对待”,讨论的是“对待”原理(如,天对地、水对火等);“后天”演绎的是“流行”原理的运用。

中国传统的易学文化的核心体系中,其所有的理论涵盖与应用,全部包含在以下五个方面当中:“先天八卦、后天八卦、河图、洛书、干支”。


在五个方面的核心体系中,又可分为先天与后天两个理论框架。“先天八卦、河图”为先天部分,“后天八卦、洛书、干支”为后天部分。

3、何谓“体”?何谓“用”?
“先天八卦为体、后天八卦为用”。
所谓“体”,就是不变的“根本”,先天是“体”,体是源,体是前,体是道,体是大原则。
所谓“用”,就是因之以为“用”的“原则”,即人伦因以遵循的“法则”。
先天八卦讲“天道”,后天八卦论“人道”。
所谓“天道”,就是不可违逆的“自然规律”。
所谓“人道”,就是人伦因以遵循的“法则”。

“先天”是“根本”,“后天”是“应用”;
先天八卦代表的是“本体”,而后天八卦代表的是“事用”。所以在运用时,主要是应用“后天八卦”。在应用方面,“先天八卦”主要是用它的“数”。
“数以先天为主、后天应用以后天八卦为主”。

伏羲是按照天地的顺序排的,所以最能反应自然的物象(所以,“数字”是“先天”的);后天八卦是按照“应用”的原则对“先天八卦”进行改进而来,是按照地理的位置排的(比如说东方太阳升起,西方太阳落下,东方震卦,震为木,树木象征生命,生机勃勃;西方为兑,兑为金,为秋,有肃杀之气;南方为离,离为火,为南方,南方地理是暖和,是热,同理北方为水)。

先天八卦的“数”是揭示规律的根本,就象是公式定理一样.后天八卦的“象”都是在变化的,就象无数复杂的计算题一样。只有了解了先天的定理公式,才有可能将后来的卦计算出来。

“先天”为“静止的”,“后天”为“变化的”;
“先天”是地理改变前的状态,“后天”就是地理改变后的状态。因此,先天“没五行”(即天地定位,确立了“序数”),后天“有五行”。
比如,在地球诞生之前为“先天”,之后为“后天”;云形成之前为先天,之后为后天。就看自己怎么理解了,算卦不用看先天(没有五行),得看后天五行生克化制为准。
比如,你还没出生之前(在母亲肚子)为“先天”,出生之后为“后天”;

4、在占断研判实践(应用)中的不同表述:
具体到“应用”方面,主要是以“后天八卦”为主去占断“人事”,并适当参考“先天八卦”会更为准确,也就是说以“后天八卦”的具体卦象为主并结合“先天八卦”的同一卦序去做研判。
如,南怀堇的《易经杂说》说:在应用方面,现在用的一般是两者的结合-,用先天八卦的“数”配合后天八卦的“象”而使用。
至于如何使用,这主要是看你用来干什么用?
1)奇门遁甲:“先天、后天”两者都要用;
2)六爻:用“先天”多,“后天”看风水用;
3)梅花易数:均用“先天八卦”的“数”;
4)八字:基本不用“先天”。
5)风水:“先天、后天”两者都要用(“先天”主要用其“数”);

先天是“体”,体是源,体是前,体是道,体是大原则。所以,我们在进行阴阳宅宜居环境的布局时,大原则是不能违背的,这个大原则就是法乎自然的先天的“体”。

如,“天地定位”。在阳宅风水的具体应用,我们的阳宅都是上有天下有地,承天之气,载地之德。天之气是刚健,地之德是柔顺。法天象地,我们的阳宅就应像大地一样厚重平稳,向着生生不息的生旺之方,所以古书有云:“贵屋从来方正局。”

大家都知道,一间屋最好是正方形。假如不幸你所住的屋有缺角,代表你对某种五行或运气有所欠缺。有欠缺的方位要想方设法进行补救。假如你家中的正东方缺了角,你想添一个男丁便很困难。补救的方法,你在正东方种花,或者摆兔,或写一“震”字。摆放“兔子”最有效,这是风水不传之秘。

“万物出乎震,齐乎巽,相见乎离”。在阳宅布局中的具体应用---“震、巽离、坎”是同一家,名为“东四宅”,因为坎水生震巽木,木生离火,是一组以木火气为主的一家。坐北向南,即坐坎向离,门开震、巽都是吉祥门,震门催官贵,巽门催财丁与文昌,见离卦之丙午丁三峰拔秀,是为天下文明之象,是催旺文昌之秀局,大利于考试与功名。若见巽、丙、丁水来潮,城市街道以来方向的车流、人流为“水”,名为“三阳催官水”,大利功名官贵与发达事业。

“先天为体、后天为用”---“体”是大原则,我们必须法天象地,法乎自然顺乎自然,而不能违背自然法则。“用”是百姓日常应用,百姓日常重于“用”而少言乎“体”,只有“用”才能显“体”,“体用”是不可分离。


如,先天八卦之“水火不相射”是体、是大原则,而后天八卦之“水火既济”是应用。具体应用而言,一栋阳宅坐北向南,北为坎为水,南为离为火,坐之水不克向之火?大原则就是不使之“相射”,应用技术要求就是形成“水火既济”之秀局。门开巽方,巽为木,坐之水与向之火,经木的中间调济,水生木木又火,“坐、门、向”三者连环相生,形成了“水火既济”之局矣。

“先天为体、后天为用”或者说“先天来龙后天向”,并不是诸如“离龙乾向、坤龙巽向”之类那么简单。

“玄空风水”从哲学的角度来说,其实就是一种客观唯心主义,就是说在我们所见的“龙砂穴水”等地理事物之外有一种东西主宰着,是以才产生种种吉凶效应,而这种东西就是我们所说的“气”,得“气”之生则生,得“气”之衰则衰。在“玄空风水”中,“先天”只论“气”不论“方”,它是根本,是“后天立向”的基础。

易学文化博大精深,曲成万物而不遗,其理论体系涵容量大。本文寻讨本原,说透天理,发河洛之精蕴,开先后天之玄关,河出马图,洛出龟书,河图洛书是天地之大文章,惟通“河洛”,明悟“体用”,方得万法之权舆。

我们既要尊重传统,也要创造未来。
自河洛二书出现后,中国易理思维中便有了“体用思维”。
河为体,洛为用,便是源头。


体用二字是中国古代哲学中重要的两个基本范畴。
体,其本来涵义一般指本原、本体或实体;用,指作用、功用、显现或用处;
又认为:隐微的理与显著的象,二者统一,没有间隙。无形的理,当以物象来显示其意义和功能,而有形之物,本于无形之理。所谓一源,即源于一理,理为根本。

朱熹进一步发挥了程颐的这一思想。他说:“盖自理而言,则即体而用在其中所谓‘一源’也;自象而言,则即显而微不能外,所谓‘无间’也”。指出体在用中,用不离体;理在物中,而物不外于理。朱熹把体用显微的关系,更严密地建立在以理为本的基础上,更系统地解说了体用相涵的统一关系。

明代王守仁则以心来讲“体用一源”,他认为体是心,用是心之用,心之体即是理,心之用便是物,能得其体,用即在其中,以强调心就是一切的本原。明末王夫之改造了程朱的体用说,提出“道以为用,一阴一阳以为体”的思想,把体用统一在气的基础上。他所谓体即实体,用即体的功用或属性。他也以体为世界的本原,强调“由用以得体”,即从具体事物中认识世界的本原。

可见,体用思维,是在中国哲学长期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一种有体有用、体用一如的思维模式。


后来,体用范畴也被赋予了复杂多样的涵义,但主要有两种:①指实体及其作用、功能、属性的关系;②指本质与现象或根据与表现的关系。此外,还用来表示一和多、全和偏、必然和偶然、原因和结果,主要和次要等多种关系含义。

“凡天地万物,皆有形质,就形质之中,有体有用。体者,即形质也;用者,即形质上之妙用也。言有妙理之用以扶其体,则是道也。其体比用,若器之于物,则是体为形之下,谓之为器也”(《周易探玄》)以上这些,是抄来的,要看得懂,要有一定的“唯心”功夫。

体为本质、为根本、为原本,为本性;用为张显、表现、使用。
实质上,体用也是一种太极阴阳关系——体为阴,用为阳。
在各种思维中,有许多本末倒置的现象,就是因为体用没有分得清,看得明,弄得懂。

社会中,生命为本,人为本,孝为本、义为本,德为本,幸福为本,其它都是用。保本为要,有用为乐。那些财富、官贵、名牌、好酒、好烟、荡女倩妞能有则有,有了也好,实在没有,也不用急。因为都不是体即不是必备。



在易界,易理为体,五术为用;阴阳五行为体,神煞为用;但凡千技万法,都离不开理这个本,脱离易理之技法,有如无神之尸体;所以,摆弄山人五术,必明易理之道;基础为体,远高为用。

八字命理,阴阳五行为体,八字四柱为体,大运为体,日柱为体,生克为体,顺济为体;神煞为用,运流为用,流年为用,他柱为用,冲刑合害为用;

风水勘舆:易理为体,峦头为体,气能为体,龙水砂穴为体,气口为体;技巧为用,理气为用,技法为用,朝向为用;幸福为体,财官为用;吉凶为体,万不可说风水能造命,因为这不是风水的体及用。
择日选吉:命、坐、山为体,课之各种五行、星天、神煞贵人为用。
卦爻以本卦为体,内卦为体,用神为体,卦理为体;变卦为用,化爻为用,卦象为用,卦技为用;
相术:以骨神气为体,形象肉质为用;面相为体,手相为用;体相为体,手面为用;
命运:以天命为体,风水修为福分为用;个体命运为体,国运、地运为用;
搞学术、弄技术,学悟为体,张显为用。勤奋为体,聪明为用。
论医道,以调理为本,治疾为用,缓急为本,猛药为用。

凡做事,大格局大眼光大胸怀大见识大容气为体,小肚鸡肠、精打细算、技巧过关为用。凡此种种体和用的辨明,虽然仅二个字,实际却相当重要。常见有人往往走火入魔,狂燥不容,丧心病狂,无所不用其极者,皆体用不明,自陷精神分裂境地也。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你看像我这样,要为女儿操不完的心哪~(妈味儿好重[允悲])于是回来的路上就一直在想这个问题。我很多时候都在拿我的生活对标宁哥的未来,是因为我坚信他将来会有女友,
  • 德佑湿厕纸实惠装80抽*4包(30) 与她一起去的朋友在银行门口等她,她在柜台前填了单子,银行小姐叫她输密码时伺想起自己忘了问男友,她隐约记得密码是与生日有关
  • 后来听其他社员说,才知道原来王大伯是个苦命人,8岁他大就因为过黄河给人送皮子,掉进了黄河死了,跟瞎眼的母亲相依为命,后来母亲也死了,就剩他一个光棍了,一辈子也没
  • 有些话不是不想说,而是不知跟谁说,这也许就是成长的烦恼吧,歌曲都有得唱,越长大越孤单生长于山里的子民若渴望海,是因为山藏起了一切而海毫无保留地展示于眼前,因此对
  • 因有哑姑那轻轻一吻,不知何时,果树下的她,忽如间水袖甩将开来,衣袖舞动似有无数花瓣飘飘荡荡的凌空而下,飘摇曳曳,一瓣瓣牵着一缕缕的沉香,她的身姿亦舞动的越来
  • サム・パーニアは著書『科学は臨死体験をどこまで説明できるか』で、臨死体験の解釈を「脳内現象説」「心理的逃避説」「スピリチュアル説」の3つに区分している。臨死体験
  • |立鼎太奇无锡MBA/MPA培训为什么在职人士选择管理类联考?|立鼎太奇无锡MBA/MPA培训为什么在职人士选择管理类联考?
  • 所以我们常常幻想逃脱于轨道之外的经历,并对那些脱离主流价值观谜一样的东西产生深深的向往……-“在总是硬邦邦的生活中,在时常湿漉漉的情绪里,那些日常里能使人脱离常
  • 彻底疯狂!彻底疯狂!
  • 现在,网上有很多关于某个复刻表厂家的传说,说这是一个地下工厂,暗自关起门来做复刻。胜地不常,盛筵难再;兰亭已矣,梓泽丘墟趁着今日阳光明媚,我就跟爱表人士一起来聊
  • 零食很忙夏日雪糕推荐(三)夏天馋了[馋嘴],还有比雪糕更好的选择吗?[比耶]关注@零食很忙 ,转发评论分享给你们的雪糕控搭子,5月28日揪1个宝送出【随机零食盲
  • 虽然这么说很暴言,但我会觉得小苏在说我居然让你这双手跟我战斗,那明明应该是承载真理的双手的时候,会隐隐有阴暗的心理(另一个不受控,被放大的的自我)摇曳自己的心,
  • 可眼下,傅云泠是不得不去赴这个约,就在她要出门的时候,芍药突然开口:“乔公子既如此对公主恋恋不舍,不如一同跟着去吧。可眼下,傅云泠是不得不去赴这个约,就在她要出
  • 曾经的拥有,要记得感恩;错过的美丽,要懂得放手;精神的高压,要学会承受;直白的生活,要倾心去聆听,当你领略了失去之善,避开了钟情之苦,快乐方至。曾经的拥有,要记
  • 你才‮能有‬力感受和领‮到悟‬师父笑语‮谈言‬中无‮的尽‬悲心怜爱与‮生人‬智慧,你才能体会师父‮道弘‬利生‮苦的‬难与‮酸辛‬,你才能懂师父的‮中思‬惠、杯中
  • 触动众生三善道的缘—-杨宁老师 “ 一个人感受到爱会慢慢得到净化,虽然这不是度化,他还在六道转悠,但可以让他的心保持在人道或者天人道,不受下三道的苦。 如果你
  • 鞋子的泡棉和板材硬度都调低了,有好处,更适应低配速的lsd了,但是之前强风se的反馈迅速的表现就弱化了,然后泡棉溃缩的比较明显的话,中足足弓支撑没有se的表现好
  • 雅漾恒润肌活保湿精华露30ml [赢牛奶] 189 [烟花] [太开心] 2024/5/16 17:32:12    下着雨的夜空,因为想你,显得更
  • ”顾允廷苦笑了一声,“如果陶雪没有回来,又或者我和她之间没有孩子,我想还有点机会。”顾允廷沉默了几秒,接着说,“前段时间我和桑妤妤有过联系,她还没有彻底接受你丈
  • 三场研讨&对谈围绕晚近以来书学与传统学问日趋剥离的现状展开,学者从书学发展脉络中的三个重要议题切入,进行主题发言,并就书学传统在当下所面临的重重危机,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