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古维新# 【景海峰:从《孟子》看情感儒学的分疏问题】

  近代以来的哲学,都是在科学理性的大背景下建构起来的。而蒙培元先生的学说,学界一般将之归结为“情感儒学”,或者再延伸一点称之为“情感哲学”,以“情感”作为主题词来归纳他的思想或表达其学说的主旨,特色非常鲜明。科学理性的思考方式和绾结的系统与我们今天所讲的“情感”内容,实际上是有所剥离的,因为一般讲的哲学是理论思辨的、是逻辑推论的,而不是“自然”的流露,更不是所谓“本真”的状态。比如讲“情感”问题或者主张唯情主义,可能从美学、文学的方向上理解的比较多一些,而很少从哲学本体或者认识论的角度来切入。
  20世纪中国哲学体系的建构,一般也是基于“理性”的原则,而理性和情感往往就构成一种对反的态势;在这种情况下,“情感”何以能成为“本体”或者成为哲学理论的基础?由此,蒙先生的一些思考和说法,包括给“情感”以很高的定位,讲“人是情感的存在”。这样的命题,在今天重视本体、以理性为基础的哲学系统中,的确是比较特殊的、也可能是引人注目的。所以,“情感”作为哲学本体或在形而上的意义上何以可能?它的理论基础何以建立?而这方面的思考和孟子所开创的心性一系有很大的关联性。
  实际上,情感与理性的关系,在整个中国哲学史上是一个长久被思考的问题,也是不断在讨论的一个话题。譬如在孟子的思想当中,他要处理自然感知的问题,也要解释“亲亲”感觉的特殊性。既有口之于味同嗜、耳之于声同听、目之于色同美的“同然”之感,又有面对“亲亲”关系时的超自然感觉,它是本之于理、义的“心”,而不是感官。前者可以成为理性建构的基础和逻辑认知的前提,而后者只能从心性与情感的语境当中来理解。血气心知是属于功能性的,构成了同类之间相互交流与沟通的基础,所以它是一种同类相感;而“亲亲”之间的相怜相惜、手足之情是超感觉主义的,是一种唇齿相依的共通感,属于心有灵犀。从认知活动的普遍性来讲,同类相感可以作为建构本体的基础,那“亲亲”之感如何超越个体而成为共有的存在,或获得存在本体上的意义?孟子实际上就面对了这样的困境,在《孟子》文本中就包含了这样的两层分疏。如果我们拿蒙先生讲的“情可以上下其说”来看这个问题,可能会得到一些启发,对“情感”何以能够成为本体,也会多些新的理解。
  在《孟子·万章上》有一段师徒间的问答。万章问:“舜往于田,号泣于旻天,何为其号泣也?”孟子以“怨慕”答之。万章引了曾子的话“父母爱之,喜而不忘;父母恶之,劳而不怨”,说:那舜还“怨”什么呢?孟子没有直接回答这个问题,而是引了曾子的学生公明高与其弟子长息之间的一段对话来解释之。在这个理解和解释的语境中,“情感”就不是简单的自发状态,或者只是喜怒哀乐的自然发抒,而是关涉到了生命的存在本质。向天而泣之寓意,赋有深刻的本体论意义。通过诠释“舜号泣于旻天”的事件,孟子实际上是要给“亲亲”的原则找到一个超越的理据,为人的存在性做出一个目的论的说明,或者说为人伦关系的天然性与内在性确立一种形而上的意义。人的生命所自出,人的存在价值的根源性何在?确立人之为人的主体性又是什么?这些先验存在的追问,只能从“亲亲”原则来加以理会和说明。所以,孟子在讲这种“亲亲”之感的时候,尽管这也是一种“情感”,具有可以感知的特征和经验的体证性,但它已经不局限于生命个体的经验世界,更不是人之情欲的自然状态,而是把这种情感提升到了与天地同流、与天地共在的境地。孟子讲这件事情,是从人的来由、人之存在的价值根源,来思考和解答之的,因而是一个形而上的追问。所以他说:“不得乎亲,不可以为人;不顺乎亲,不可以为子。”其竭尽全力所打造的舜的道德典范意义,其根本要义便在于“大孝”。故谓“仁之实,事亲是也;义之实,从兄是也”,智是知二者之根本,礼是调节而顺处之,仁义礼智“四心”皆是以“亲亲”作为根基和前提的。在这个意义上,“亲亲”之感就不是一般的感知,也不是从普通的情感状况来申述人的自然状态,而是包含了很强的超越性和神圣性,是对人的存在的根源性之思,这就为基于人伦理解的道德情感奠定了一个形而上的基础。
  和道德情感的形而上建构不同,同类相感是源于人的自然性能,是“血气心知”的必然导出,它服从于一个类推的原理。“口之于味也,有同嗜焉;耳之于声也,有同听焉;目之于色也,有同美焉。”人人都具有这种感知能力,在相似的经验活动和认知过程中,人人都可以得到相同的体会和认识,所以是心有同然、物有同理焉。这种“感知”的类推逻辑,可以达成某种共识,建立起知识的普遍有效性,从而形成我们对外部世界所共有的看法。这实际上就是一种知识形态建构的过程,是通过“知识心”的理解来说明人的客观境遇,展示人所具有的类本质。同类相感为个体生命之间的连接提供了可能,通过这种认知方式,不同的生命个体得以联系在一起,从而形成一个社会共同体。
  《孟子》中的这两层分疏,提示我们对“情感”可以做不同的理解,除了一般感知功能的同类相感之外,在“情感”的深处,实际上也包含了某种对存有意义的追问和形而上的超越之思,这就是对“亲亲”原则的特殊理解。通过对此“亲亲”之感的诠释,我们可以把“情感”放在一个本体的高度来解释,可以由存在论的根本义理来说明。这也许便是蒙先生所讲的“人是情感的存在”命题的要义所在。这一形而上色彩颇浓的命题,表明了“情感”作为哲学本体的可能性,也揭示了“情感”所含具的更为深刻的本质意义。关于这些思考,我们可以从《孟子》文本已经包含的两层分疏当中,得到一些印证和体会。
  情感儒学显然不是从同类相感的认知意义上来立论的,而是强调了人的道德主体性和超越精神,是对人的道德情感的一种展开和说明。道德理性构成了以儒家思想为基础的中国文化的一个根本内容,也可以说是整个儒学的核心部分,所以将儒家的学说归结为“情感儒学”,可能并不为过。在一定程度上,蒙先生讲的“情感的转向”是有明确所指的,是一个标志性的提法,即在20世纪理性主义占绝对上风的大背景下,怎么来容纳非理性的东西,重树“情感”的价值主体性。这样一种哲学思考,和回到中国传统文化,从历史上的一些资源、从儒家思想的特点入手,来重构当代哲学的问题、对中国哲学的未来发展做出新的阐释,无疑是有价值的。这也确实是我们今天所面临的一个大问题,因为人不只是理性的动物,也是情感的动物,尽管我们今天讲哲学,基本是从理性的原则和意义来着手的,但人的存在的多层性、复杂性,生命活动的一些特殊之处,包括它的本始意义——这些可能都是我们今天讲哲学需要去思考和面对的问题。所以如何从道德情感出发,来构建当代中国哲学的体系,蒙先生是开了先河的,他的思考需要我们进一步去探索,他所开辟的方向在未来中国哲学发展的途程中,一定会有更加辉煌的接续。
【来源:《光明日报》;作者:景海峰 深圳大学国学院教授】

《阮刻孟子注疏解经》(裸背装),限量100套盖藏书章编号,全四册,四部要籍丛刊·经部 浙大出版社 https://t.cn/A6Xl14gR

转自https://t.cn/A6aifIIP

【转】人活的就是心境。

人生的许多变数,取决于天、地、人三才的运转变化,天时地利人和三者俱佳,则凡事自顺。

人的一生,小事无数,你能计较多少?

人生的大事也只能尽人事以听天命,常人岂能奈何?

为小事而常介怀,不值;为大事而常悲戚,不该。

所以,对于小事要开心;对于大事要宽心。 https://t.cn/A6itu3E9

真正的强者:低处渡己,高处渡人

莎士比亚曾说:

“黑夜无论怎样悠长,白昼总会到来。”

人生短短数十载,往往是顺境与逆境同在,幸福与苦难同行。

糊涂的人,在顺境中享乐,逆境中消磨,幸福中放纵,苦难中沉沦;

却少有明白人,懂得在顺遂时修心,落魄时蓄能。

真正的强者,并非是有出神入化、颠倒乾坤的本领,而是能守住自己的心,低处渡己,高处渡人

低处渡己

主持人马丁说过一句话:

“每一个强大的人,都曾咬着牙度过一段没人帮忙、没人支持、没人嘘寒问暖的日子。”

人这一生,难免有孤独落魄时,身后无山可靠,周围无人可依,只能独自挣扎,艰难前行。

“竹林七贤”阮籍,在他三岁时,父亲便去世,留下他和母亲两人相依为命。

不过幸得曹丕照顾,母子俩才不至于流落街头。

因此,他非常感激曹丕的帮助。

他为曹丕最终能够接替汉室政权而高兴,但又因曹丕胁迫汉献帝禅让帝位而痛苦。

他从小便立志,要做项羽、刘邦那样的济世英雄,却因官场上那些道貌岸然、不守规则之人而气愤。

他哭过,骂过,醉酒过,但心中的苦闷与绝望并没有因此宣泄,反而越发痛苦。

最后别无他法,他开始潜心写诗,将自己沉浸于诗词创作中,以此来治愈心灵的伤痛。

阮籍这一生一共写了八十二首咏怀诗,而他也在此过程中不断洗涤内心,最终走出阴霾。

然而生活中,并不是所有人都能像阮籍一样,能在磨难中坚强,苦难中自渡。

生活艰难,世事艰辛,我们无法逃避,也无从回避。

但若任由自己深陷其中,向下沉沦,难免会身心交瘁、精疲力尽,从而失去继续攀登的勇气和前进的动力。

要知道,身在低谷,无人可靠是常态,懂得自我救赎,才是破局之道。

正如《送你一匹马》中写到:

“心之何如,有似万丈迷津,遥亘千里,其中并无舟子可以渡人,除了自渡,他人爱莫能助。”

身处黑夜,与其等待他人相助,不如独自摸索前进,待到时机成熟,便可重获新生。

真正厉害的人,都明白,有了低处时的默默蓄力,才能有来日的出类拔萃。

高处渡人

《旷怡亭口占》中有一句诗:

“已识乾坤大,犹怜草木青。”

这世间最好的修行,莫过于见识了生活的大风大浪,还能不忘释放善意,向他人施以援手;

历经了生活的磨难困顿,仍有一颗悲悯之心,帮扶他人。

东晋书法大家王羲之,虽名扬天下,但却极少为人写字。

一次,他散步路过山阴城桥,遇见了一位贫苦的老婆婆,提着一篮子六角形的竹扇在桥上叫卖。

竹扇很简陋,没什么装饰,也少有人问津,老妇人十分着急。

王羲之看到这情形,很同情那老妇人,就上前说:

“您这竹扇上没画没字,当然卖不出去,可否让我题上字,试试?”

于是王羲之自顾提起笔来,在每把扇面上龙飞凤舞地写下五个大字。

老妇人见此,满脸怒气,责怪王羲之把她的扇子弄脏了,这下更没人买了。

王羲之却告诉她说:

“您只说这是王右军的书法,每把扇子可要价一百钱。”

说完便离开了。

老妇人无奈,只好按照他的话去卖,不想众人知道后竞相购买,一篮子竹扇很快被抢购一空。

老妇人这才明白王羲之的用意,对他感激不尽。

在旁人看来,这或许只是王羲之的举手之劳,但对于老妇人来说,却是帮她解决了一时的困境。

在生活中,谁都免不了有山穷水尽、落魄潦倒之时。

面对他人的困顿无助,我们不妨伸手扶一把,既是为他人解决了难题,也是为自己赢得了美誉。

看过一句话:

“谁都有雨天没伞的时候,你为别人撑的伞,都会化作来日躲雨的屋檐。”

有时候,我们的一个小小善举,便能为他人排忧解难,渡过难关。

俗话说:“爱出者爱返,福往者福来。”

在顺遂无虞之时助人,在力所能及之处渡人,来日定会化作我们成长的养分,增添我们生命的厚度。

真正的强者,把人生当修炼场

有人说:

“我们所遇的每个人、每件事,都是来渡我们的。”

人生在世,酸与甜,苦与乐,都是上天赐予我们的宝贵财富。

顺时坦然,逆时淡然,才是我们对待人生的最好方式。

河东先生柳宗元,年轻时仕途一帆风顺,才三十二岁便做了礼部员外郎。

但本该节节攀升的他,却因一篇《六逆论》,被刚即位的宪宗贬去永州。

本是一心为国,却落得如此下场。

永州十年,柳宗元不仅经历了母亲病逝,女儿夭折,家中失火,自己还记忆衰退,浑身是病。

但他并没有因此而埋怨,反而是不断反省自己、为人着想。

世界吻之以痛,他却报之以歌。

十年后,柳宗元被诏回京,但刚满一月,又因好友刘禹锡被贬柳州。

可即便如此,他也没有怨恨好友,反而是凭一己之力,将柳州从地狱变成了天堂。

他在柳州释放奴婢、兴办学堂,开荒种地、治病救人……

短短四年时间,使柳州那些外出避难的百姓纷纷回乡。

柳宗元这一生,可谓是坎坷相伴,苦难相随。

但他从未妥协,反而将人生当作修炼场,在逆境中修行,在苦难中开花。

反观我们这一生,又何尝不是如此。

人生在世,便没有所谓的一帆风顺,但风再大、雨再急,也有风停雨歇之时。

那些让我们伤感的、不适的、介怀的,都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淡却。

而当我们历经了红尘苦难,也会渐渐发现:

所谓人生,不过是一块磨刀石,逆境时修身,苦痛自消散;顺境时修心,烦恼也随风。

有人说:

“苦,是生活的原味;累,是人生的本质。

但苦过累过之后,便是更强大的自己。”

因此,若遇苦难,不妨将它看做人生道路上的垫脚石。

每走一步,都会成为我们逐渐强大的基石,每走过一步,都是增加了我们生命的韧度。

若身在低处,那便将它看作一口大锅,虽然处在锅底,但无论我们去往哪个方向,都是上升。

若是身居高处,那便心怀慈悲,用我们的力所能及,去帮助他人。

也许在将来的某一天,它便会化作坚硬的铠甲,在风雨中为我们保驾护航。

将人生当修行,把红尘当道场,做自己修炼之路上的苦行僧,才是真正的强者。

人生这段旅程,有风雨坎坷之时,也会有鲜花掌声之日。

弱者往往沉坠在了黎明的前夜,而强者却撑到了天明。

其实,无论是喜是悲,是苦是乐,都是上天赐予我们的最好养分。

试着从中汲取营养,笑对一切,是幸福人生的最佳答案。

往后余生,愿我们都能在生活这场苦旅中,一边感受,一边完善;一边磨砺,一边成长。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商品】【养生优品】家用隔热防烫无烟随身艾灸盒原价10.8元【券后5.8元】包邮【下单】:【推荐】【爆款返场】全网独创升级隔热套装艾灸盒,单联悬灸款布套1个 艾
  • 我已经劈枝剪叉将我自身修剪的简单至极,一直向上的是自己所希望的,所以其他毫不在意。代理传奇今生和阳光怡然纯粹是因为内心的强烈热爱而去分享,如果你有需要请记得我一
  • 水星为用怕落四土度。壬申日出生,月干比肩透出天干,年月日三支皆在申宫,壬水在申为长生,整个八字金水成局,壬水强旺,而且处于“太旺”的状态。
  • 重建后,这里仍会是业主父亲的长居住所,同时也将是业主一家闲暇时的第二居所。无奈我的花园地砖可能要重新找师傅,原本计划别太累要么包给户外专业院子设计,但收费800
  • 自私,虚伪,冷漠,心机,跟你接触也不过是图你能给他带来的利益……!三度先生罗志渊:理解,是最好的包容心境,就是你的世界,也是你的生活。
  • 拿着一小碗豆子,滤水过后就没有再看过,只记得那天的绿豆汤蛮好喝,父亲也说沁人心脾,吹着微凉的晚风,好不惬意。有一年夏日的傍晚,那时我们都年轻,婆婆在院子里摘了一
  • 第三件事,是知行合一的开始,控制水温、注水的力量、浸泡/焖泡的时间、根据器皿大小的投茶量...温器、冲泡、出汤,很多时候,第一泡茶开汤已经决定成败。第二件事,才
  • 很多网友搞不懂怎样用无形的“土”封住涌泉穴,它的决窍就是:走路时脚跟走路,这样走路时,为了维持平衡,人的脚趾会暗暗的翘起来,这样就能拉紧的肌肉,无形中起到一个封
  • 年少的爱情是信仰,或者是沿途的光你眼里的星辰大海,是我从未见过的皓月明空我喜欢夏天的雨,雨后的光,和任何时候的你螃蟹在剥我的壳,笔记本在写我,漫天的我落在枫叶雪
  • 5.您好~ 不好意思,当时仓库同事把有货的先给你发出,欠发的没货了,你换另一款式,我们再给你免费补寄上,你不想要也可以申请退款,谢谢~以上就是一些客服要掌握的基
  • ”对天地来说,这句话是说天道内刚外健,而地道则内阴外柔;没有内在的强大刚健,哪有天道外在的自强不息、运行不已;没有内在的阴顺宽厚,又哪有地道外在的柔美和谐、滋养
  • 年少时的喜欢,总会冠以地久天长之名永远不要觉得你爱谁爱到用完了所有力气 不要低估自己爱人的能力 你喜欢的人永远层出不穷 走了一个还会来三个 这个世界 永远都有惊
  • 宋书玉表示,2021年是“十四五”的开局之年,也是中国白酒产业变革的关键之年,其中优质产能提升、品质提升、科技创新能力提升、文化提升、消费提升、服务提升已经成为
  • 在像1893年作的《The Chosen One/天选之子》这样的画作中,一组一组的人物以令人联想到仪式或舞蹈姿势的对称排列。【西方美术6/9】几个月后,费迪南
  • #婧妍的plog# 碎片生活 很想你们 1-2.今日份OOTD去换发型啦 这是换发型之前拍的 一年至少四五个发型 最能折腾的果然年纪大了就喜欢这样的亮色 要知
  • 小可以后想知道他哪一天的样子都找得到……可可爱爱一天又一天的长大了。小可:我不要,以后我看到女孩子就不理,我喜欢的女孩子只有妈妈一个。
  • 刚开始做生意的他,觉得自己对玻璃加工工艺并不是很满意,特从四川成都请专业师傅来教,在当时经济条件并不是很好的情况下,每月要支付师傅一千元左右的工资来教授玻璃加工
  • 我知道我也曾是红玫瑰和白月光,我也会努力的守护好落在我心口上的朱砂痣,无忧亦无怖……我一定会好好的过好这一生的,纵然思念的荆棘一直不停的刺痛着我,纵然我的心一直
  • 刘夏被母亲抛弃留下,被父亲强行留下,最后又为了成全秦岚选择留下,真的让人心疼,哪个孩子想要那么懂事,想要懂那么多不是,谁不想当一个单纯的孩子… 冒冒和郭郭演的
  • 梦想就是特别特别想做的事儿吧,那么今年我的梦想已经实现了,然后,便再也没有梦想了,是不是有人说过,没有梦想,和咸鱼有什么区别。他哈哈大笑,我说,我从来没有过一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