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联美食# 信阳地处河南省最南,淮河上游地区,是亚热带与温带的融合之地,也是中原文化极其发展之地。我生于斯,长于斯,深深地爱着这片土地。在这里,好山水伴随城市中的每一里路,好餐食也承包了当地人人生每一天的欢喜。石凉粉、热干面、南湾鱼、毛尖……有吃有喝,样样都是我的最爱。

石凉粉不是凉粉,出了信阳它有个洋气名字,叫冰粉。它其实是一种类似果冻的透明凉物。但它和果冻大有不同,果冻有形有状,石凉粉滑而形散;果冻里的汁液黏腻,石凉粉的汁液轻甜;果冻来自工业化带来的常态产品,石凉粉则是迎着节气的本草馈赠。

每年夏季风吹熟了假酸浆(中国本草,种子叫石花籽,用以制石凉粉)的花果,吹热青年男女的闲心,吹出石凉粉的登场。小贩们热情相迎推着小车候在河边桥头。少年少女与散步浉河北路,谈笑间隙,吸一口冰冰凉凉的石凉粉。

入口冰,含口凉,咽口爽,唇舌享受着它弱弱的触感。通常商家会在盛出一大杯后,像加冕一样舀上一勺白糖,或者放上切细了的山楂,或冰镇的薄荷、柠檬水……这最后一道工序的种类,也决定了石凉粉的风味,不过,是酸是甜,在石凉粉独特口感加持下都能绽放异彩。

信阳,三省咽喉,鄂豫皖革命摇篮,北国江南,茶香鱼米。不过,这些光环在一市连九省,雄踞江汉关的英雄城武汉面前黯然失色。

但,这不代表信阳热干面是武汉热干面的翻版或附庸。我觉得,它更像亚种,好比人尽皆知的黑白大熊猫和与世无争的棕白大熊猫秦岭亚种之间的关系。它也迷人,有自己的“shining point”。

热干面其实很像元气满满的青年。因为好的热干面都在早晨,像极了那些理想在上并努力奋斗的青年们。它简单快捷,熟练的店主大叔只用几秒钟的功夫,抄勺,下锅,起勺,装碗,配料,一气呵成。面条金黄,葱花翠亮,红油麻辣,芝麻酱厚重,这是标配了!

年轻胃口大,还没吃饱?没关系,还有呢!肉末,豆芽,榨菜,豆角,千张....迅速为早起的鸟儿们提供一日之计在于晨的能量,赶路的打工人,赶课的考学人,赶集的挣命人,吃完后便继续他们的来来往往,熙熙攘攘。

有必要提一下信阳热干面偏爱稍微加一点汤的,讲究的会用猪骨高汤,比如我妈闲时给我做的。热干面里有汤,这便是信阳亚种和武汉亚种的区别了,过犹不及,避免极端,只加一点点汤便让信阳热干面干而不旱,何乐而不为呢?

南湾鱼,顾名思义,南湾湖产的鱼。对,就是文章开头那个湖。水域面积达75平方公里,我爸爸年轻时便在其中穿梭拉网,用各色鱼种养活了我和我妈妈,外加一只肥大的中华狸花猫。

他最拿手的好菜之一,便是花鲢鱼头汤。花鲢即鳙,南湾人叫它胖头鱼。食在腹,味在头,大头砍下,少许白盐腌制15分钟,再裹一点面粉,八成热,下锅煎,微黄时盛起,洗锅后再加少许油,炸香葱姜八角,添水下鱼头,大火煮至比牛奶还白,白粉胡椒、白水豆腐和鱼丸是最后一步。它更适合献给老师,特别是中国任何一个小城市里高中早起晚睡的老师们,以更多原生态的营养和美味来慰劳他们的辛苦。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南湾一湖养百种鱼,如果说花鲢鱼头汤适合任劳任怨、绞尽脑汁的脑力工作者,那烤乌鱼就适合靠气力吃饭的汉子了。沿街排开的烧烤叔们,从放着氧气泵的大红盆里捞起一条生猛的乌鱼(黑鳢,南湾人称火头),现杀、去脏、刮鳞、洗净,铁夹子紧紧夹住,在大火上翻来,覆去,撒粉,刷酱。

这时鱼还没好,汤已经用高边铁盘在酒精炉上热着了,煨着千张,青菜,豆腐,粉丝,就等鱼下盘了。之后便是体力劳动的中年汉子们喝着啤酒,掰着蒜瓣儿向乌鱼的全身各处动筷去,浓油赤酱,是出力气的干活的人吃的饭,彼时我爸爸在摊位上带着我和妈妈,我们一家连带着动筷声成为路边人的背景。

当然绝味鱼肴不止这些,炸白鱼条,骨脆可食;南湾鱼块,咸而不齁;红烧鲫鱼,咸鲜适口;鱼头面饼,二重体验,霸王别姬(霸王即王八,也叫甲鱼,姬即鸡),嫩上加鲜。对于热爱烹饪,酷爱烹鱼的南湾人来说,各家的菜谱多种多样,腌腊炖烧甚至炸的,我都有幸见过,但灵魂是不变的,毕竟湖有好鱼。南湾湖产信阳城有最好的鱼,我也希望以最好的鱼献给那些养育了最好的我们的最好中年人们。

如果用一个恰当的比喻来形容信阳城,那他更像一位执鱼竿钓过两千年沧桑的老者。他并不出名,但长河作线岁月为杆,阅历极深,当你遇到他,听他讲过去的故事,那一定是极美妙的相逢。

比如说吧,苏东坡在曾来到浉水河畔,鉴水品茗,遂有“淮南茶,信阳第一”的结论。山水养茶,各有风骨,毛尖在信阳各地的茶园吸风饮露,能被苏东坡盛赞的确不假。

茶已经成为一种基因刻在了信阳人的染色体里。你瞧那,街头架着桌子打着长牌的老爷爷们,几个人在“兵荒马乱”之后轻呷一口毛尖清茶,仿佛一口尝过了自己几十年的岁月与智慧一样,接着又投入“战场”运筹帷幄。

它入口润,回口甘,而且亲民近人,任何人都喝得情愿舒坦。毛尖仿佛一位体验过人生百态的老者,对着形形色色的人物都有着一段话茬。一代代信阳人,带着它冲州撞府,从少年慢慢步入老年,它是时光的容器,也是家乡的容器。

每个人的故乡都是每个人心头的宝贝,前往另一个地方,另一个人的故乡,便是抚心慰肝的过程,我们很难在短时间了解一个人的灵魂,但却可以用美食这一最好的媒介,了解一座城池,一阙历史。期待各位三联食友在看完这篇文章后,对信阳能多一分了解。

《信阳美味,承包我每一天的欢喜》文 | Pasta

#三联美食# “四方食事,不过一碗人间烟火”。从高邮到昆明,从沙岭子再到北京,汪曾祺吃了、做了一辈子顺民菜;写食物,他笔下有风土,心里是乡愁。

1950年,汪曾祺从故宫右掖门搬到东单三条,即是今天的协和医院后身儿,豫王府地。暂别了筒子河边卖艺、修头的手艺人,一下子落入北京的平民市侩。住在这里的人,始终围绕着东单菜市场奔生活,那时候的东单,是一片低矮的灰色旧砖民房,其间是几栋1949年前留下的苏式建筑,显得宏伟,又突兀。

此前的汪曾祺对北京多少是有些不适应的,他说北京寻不见葵,贸然间兴起一种叶片尖小,且带紫色的木耳菜,让没见过“世面”的北京人趋之若鹜。北方人终究是不懂得吃的,甚至从未听闻“藠头”,食品商场偶尔从南方运来些新鲜的薤,排队抢购的南方人让拎着菜篮子的老太太产生出一种莫大的好奇,凡是品尝过藠头的北方同志,闭着眼睛咀嚼不久,便会皱着眉头说:“不好吃,这哪儿有糖蒜好哇。”这会让汪曾祺感到一种失落。

汪曾祺所写的北京菜,大多是用来下饭的家常菜,小菠菜、五香烂蚕豆、扁豆、炒疙瘩、羊蹄、麻豆腐、北豆腐、臭豆腐、鲤鱼,总能让他挑出点儿刺儿来。可唯独对豌豆,他好像情有独钟。

那时的北京四九城,熏炒货摊子林立,堪比今天五步一现的咖啡馆。《异秉》里的王二,也是靠着熏烧生意发的家,炒豌豆和油炸豌豆,是老少咸宜的零嘴儿,二十文、几分钱,便可换来一小包,撒点盐花,边走边嚼,到了家门口,也就消灭干净了。

写了没几段,他便夸耀起南方的豆子来,云南的豌豆尖、四川的豌豆颠、厦门的荷兰甜豌豆是如何在汤中起到去腥提鲜的作用云云;接下来便是吴兴人与日本人画的豌豆,嫣然可爱,美不可言云云。

当然,汪曾祺对于北京豌豆的喜好,更多的是因为“宫廷豌豆黄”,豌豆熬烂,去皮,澄出细沙,加少量白糖,摊开压扁,切成长方形小块,再用刀割出四小方,装盘上桌。人们用牙签扎着吃它,仿佛老百姓也分到了这宫廷里的一杯羹一样。

上世纪80年代前后,汪家搬至甘家口,五口人挤在单元楼两间房里,睡觉要支折叠床。不爱逛街,偏爱菜市场的汪曾祺,在西四的菜市场里恢复了元气,也开始了一段长达十余年的写作高峰,数十篇关于食物的杂文,便是在那个时期创作的。

他若发现市面上没有爆肚可买,就干脆买回生牛肚自己做,手撕筋膜,洗去污物,在碱、醋里浸泡良久。不料,下锅后发现,仍然咬不烂,全家人放下筷子,唯有他自己吃得津津有味。

渐渐的,汪曾祺也迷上了北方的韭菜花。从前在科班里学戏,韭菜花、青椒糊、酱油,拿开水在大木桶里一沏,这就是菜。熬一锅虾米皮大白菜,佐以一碟韭菜花,或臭豆腐,或卤虾酱,就着窝头、贴饼子,在北京的小家户,就是一顿不错的饭食。90年代初,市面上散装的韭菜花几乎不见了,玻璃瓶装的韭菜花,要卖到一块多一瓶,即便如此,汪老认定那是吃涮羊肉必不可少的调料。

韭菜花进了玻璃瓶,便说明涮肉馆子多了起来,市面上的生肉自然也敞开供应了。在《肉食者不鄙》中,他逐一写到镇江肴蹄、淮安菜的狮子头、苏州松鹤楼的名菜腐乳肉、上海的腌笃鲜、苏杭的东坡肉,等等。

他还给《中国烹饪》投稿,自创油条塞肉:油条两股拆开,切成寸半长的小段,拌好猪肉馅,馅中加盐、葱花、姜末,如加少量榨菜末或酱瓜末、川东菜末,亦可;用手指将油条小段的窟窿捅通,将肉馅塞入,逐段下油锅炸至油条挺硬,肉馅已熟,捞出装盘。他形容这菜“嚼之酥脆,油条中有矾,略有涩味,比炸春卷味道好”,并称“这道菜是本人首创,为任何菜谱所不载。很多菜都是馋人瞎琢磨出来的”。

汪曾祺尤爱烤肉,将烤肉、烤鸭、烤白薯,聚称为“三烤”。他喜欢松木或果木的香气,又喜爱劈柴时的豪爽,当然,他也无法抵御肉的滋味,或许在烧烤之间,他更沉迷于那袅袅的烟火之气。

不出意外,他也喜欢观瞧烧烤的人。“老北京人吃烤肉都是自己动手,或焦或嫩,吃一斤还是两斤,全凭乐意。”因为炙子颇高,只能站着烤,或者一只脚踩在长凳上,若是火旺,男人就脱得只穿一件衬衫露怀,解衣盘礴,一边大口吃肉,一边大口喝酒,此情此景很是剽悍豪迈。可如今,“斯文”的烧烤店越开越多,汪曾祺笔下的“武吃者”几近灭绝,他的这一记录,可以刊登在“中国的红色美食名录”上。

汪曾祺也把北京人最常吃的面,写到了点儿上。他在101路公共汽车站旁边,结识了一位闲人老头儿,这位大爷中午吃抻面,晚上吃“拨鱼儿”,他每天的佐料,就是炸酱——只要粮店还有白面卖,而且北京的粮价长期稳定——坐在门口马扎儿上看街。

再后来,随着《闹市闲人》的刊登,汪曾祺搬到了蒲黄榆,彻底远离了胡同生活,不过他仍旧喜欢下厨,做北京菜。由文章可见,他的京菜,也是带有一点儿南方口音的。

19岁离家,直到数十载后才回到家乡,仅凭着记忆和偶尔的探望,汪曾祺写下故乡的食物。高邮的咸鸭蛋是琐碎记忆中的一篇,也是关于故乡记忆中,最活灵活现的一文:孩子兴挂“鸭蛋络子”,端午一早,鸭蛋煮熟了,由孩子自己去挑,挑好了,装在络子里,挂在大襟的纽扣上。这有什么好看呢?然而它是孩子心爱的饰物。鸭蛋络子挂了多半天,什么时候孩子一高兴,就把络子里的鸭蛋掏出来,吃了。这是一种富足的象征,也是童年趣味,不似今天的咸鸭蛋,是偶尔想起的一道辅食而已。

“我走过不少地方,所食鸭蛋多矣,皆不能和高邮的相比。曾经沧海难为水,他乡咸鸭蛋,我实在瞧不上。”他又写道,“平常食用,一般都是敲破‘空头’用筷子挖着吃,筷子头一扎下去,吱——红油就冒出来了。高邮咸蛋的黄是通红的,苏北有一道名菜,叫做朱砂豆腐,就是用高邮鸭蛋黄炒的豆腐。我在北京吃的咸鸭蛋,蛋黄是浅黄色的,这叫什么咸鸭蛋呢?”

在汪曾祺的谈吃中,人们见识到了吃醋的山西人,爱吃甜食的广东人,无尽逐臭的长沙火宫殿,金华的竹叶腿,又读到了四川的叙府糟蛋,宁波的瓦楞明蚶,却远不比家乡的炒米、焦屑、咸鸭蛋、咸菜茨菇汤、河鲜、水鸟有滋味,有关马齿苋、蒌蒿、山野的菜,他试图用家乡话来表达一种有关眷恋的情愫。

从最早的科普式小品文,到最后的杂文,汪曾祺前后写了近50篇关于饮食的文章。有关面茶、豆汁的文字,大概是他人生中最后几篇关于吃的文章,刊登在《南方周末》上。所写的食物,也回归简朴。面茶、豆汁,大概是居住在北京有了些年月,才会尝试着与之和解的小吃吧。

每个时代都有它自己的味道,汪曾祺锅里的菜,不卑不亢,他笔下的菜,也毫无抱怨。在今天看来,那些有关滋味的文字,也不会过时,或许那些美文都是永恒的。

话到此处,也想用一个当下流行的词儿去形容一下汪老的文字,那就是“治愈”,那些句子治愈的不只是他的读者,或许也包括三起三落的他本人。

【 #10家必打卡的气象博物馆# 你都来过吗?[哇]】#20220518是第46个国际博物馆日#今年国际博物馆日的主题为“博物馆的力量”,在国际博物馆日到来之际,我们遴选了国内10家气象博物馆(陈列馆),它们大多见证了中国气象史的发展,展现了气象科技的最新进展,尽管因为疫情原因,部分展馆目前还在闭馆中,但我们可以通过线上的方式“云逛展”。等疫情过后,让我们一起来这些气象博物馆打卡吧! #博物馆奇妙漫游#

[发射爱心]中国北极阁气象博物馆——国内第一家气象专业性博物馆

北极阁位于江苏省南京市玄武区,是中国近代气象发祥地,在中国气象界和世界气象界都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自南朝刘宋始建司天台后,数度设有观象台,其中尤以明初钦天台规模最为壮观。1928年民国政府于古观象台遗址处兴建中央研究院气象研究所暨气象台,2010年3月建成中国北极阁气象博物馆。

博物馆分室外、室内两大展区。其中,室外展区通过典型古代观象仪器、大型气象浮雕以及著名气象历史人物群雕凝练数千年灿烂的中华气象文明史。室内展馆则分为古代气象、近代气象、当代气象,以及现代气象科技展厅四部分,系统展示了气象重大历史事件、气象仪器沿革、气象机构变迁以及气象科技发展蓝图。

地址:江苏省南京市玄武区鸡鸣寺路1号

[发射爱心]徐家汇气象博物馆——中国大陆第一个百年观象台

上海气象博物馆即徐家汇观象台旧址。徐家汇观象台是中国大陆第一个百年观象台,从1872年至今开展持续气象观测,见证了上海近现代气象科学发展历程。作为国际知名的观测台,19世纪末,其联络网络已经北及西伯利亚,南至马尼拉,东到日本,西至印度半岛,并向中国沿海各地气象台及航海船舶发布气象消息,是当时报告航海船舶气象的中心,被誉为“远东第一气象台”。

博物馆室内展陈面积约3000余平方米,包括徐家汇观象台科技史、新中国气象事业成就、气象科技互动体验、气象历史资料仪器展示、科学讲堂等,室外设有气象观测科普站。

地址:上海市徐汇区蒲西路166号

[发射爱心]中国南通气象博物馆——中国近代第一个测候机构

中国南通气象博物馆于2015年3月正式建成。一个多世纪前,民族企业家张謇作为“开眼看世界”的先锋之一,出资在南通军山之巅建造气象台,成为“国人自办的第一家气象台”,并建立了中国近代第一个测候机构——南通博物苑测候室。1917年便正式开始制作和发布天气预报。

目前,南通气象博物馆总展示面积约1000平方米,共设古代气象、近代气象、当代气象、小球大世界、气象地理、3D科普等展厅,通过模型场景、实物史料、文字图片等展现形式,全面系统地展示中国悠久的气象文化、丰富的现代气象科学知识以及南通近代气象事业发展的影响与现状。该馆是继中国北极阁气象博物馆之后,全国第二家气象行业博物馆。

地址:江苏省南通市园林路323号

[发射爱心]营口百年气象陈列馆——世界首个以百年气象站为主题的气象陈列馆

营口百年气象陈列馆是世界气象组织认证百年气象站以来世界上第一个以百年气象站为主题的气象陈列馆,也是东北首家气象陈列馆。营口气象站旧址始建于1907年,1909年底建成使用。1945年8月15日,日本无条件投降。撤离营口前,日本相关人员焚烧销毁大量气象资料。1949年3月,新成立的东北气象台派专员来到营口,筹建营口气象台,恢复了中断5年的气象记录。

陈列馆以“百年风云,万千气象”为主题,展馆面积315.8平方米,其中设有营口百年气象展、气象仪器专题展以及多媒体互动展三大展区。整个展馆通过历史图片、实物展品、史料书籍、场景复原、多媒体演示、体感互动等多种形式,展示了营口开埠商贸文化、营口百年气象文化和现代气象科技文化。

地址:辽宁省营口市站前区园林里32号

[发射爱心]绍兴气象博物馆——国内最大的气象博物馆

2020年12月,在中国近代气象学奠基人竺可桢的家乡绍兴建成,绍兴气象博物馆是目前国内展陈面积最大的气象博物馆。建筑面积1.2万平方米,展陈面积8136平方米,由3幢楼组成,分别为南馆、北馆和科普馆。

馆内现有藏品3500件,形成了门类齐全、精品荟萃的气象类藏品体系。依托丰富的藏品资源,馆内现有古代气象、近代气象、当代气象、竺可桢纪念、群英荟萃和浙江气象等六项基本陈列,并有气象科技互动体验区和4D球幕影院两个科普互动版块,多层次、多角度地展示了气象科技和气象事业的发展历程,传承弘扬了气象优秀文化和气象人精神。

地址:浙江绍兴越城区胜利西路163号

[发射爱心]云南气象博物馆——中国自然科学家陈一得创办

云南气象博物馆位于昆明西山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太华山美人峰之巅。始建于1927年,于1937年迁至现址,由云南气象、天文、地震科学先驱者、中国自然科学家陈一得创办,其气象业务延续。1993年列为省级文物,后相继被授予“全国科普教育基地”“云南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称号,2008年成立云南气象博物馆。全馆包括一得楼和一得夫妇墓,以展示陈一得在自然、人文科学领域所作出的杰出贡献为主线,并结合现代气象探测业务平台,全面反映云南气象发展历程。

地址:云南昆明西山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内

[发射爱心]中国台风博物馆——可以体验台风的博物馆

中国台风博物馆是我国首家以“台风”为主题的气象灾害体验博物馆,坐落于岱山县本岛北部被誉为“浙江抗台第一大坝”的拷门大坝坝区。馆内展示灾害和抗台成果,模拟台风生成及行动过程,提供台风实地观赏台,观台厅内设波浪观测试验站。

一期建成的展馆里陈列有650余幅图片资料和57件实物,配置有一套先进的全自动海洋环境远程观测传输系统,为浙江省有效指挥防台抗台工作提供可靠数据。二期4D动感影院项目,整合各种高科技手段,艺术化地打造4D动感影院和仿真模拟系统,以参与性、互动性手法,让游客身临其境地感受、体验台风的凶、险、奇,同时推出观浪游项目。

地址:浙江省舟山市岱山岛拷门大坝坝区

[发射爱心]中国气象科技展馆——你来了就会喜欢的科技展馆

中国气象科技展馆是中国气象局对外开展气象科学普及和展示气象科技创新的宣传窗口。展馆由7个展厅组成,以壁画纱幕秀、沉浸式场景复原、时光长廊、综合立体沙盘秀、幻影成像、AR增强互动、弧幕影院等现代化方式,展示新中国成立以来气象现代化建设的成就、气象事业的发展理念和前景及气象人的科学精神、奉献精神。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南大街46号中国气象局园区

[发射爱心]叶笃正气象科普馆——纪念著名气象学家叶笃正的展馆

依托叶氏宗祠(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修建而成,是国内首家纪念著名气象学家叶笃正的展馆。科普馆由气象科普一条街、叶笃正生平陈列馆、叶笃正气象科普展等展馆组成。叶笃正生平陈列馆以“根深叶茂、学笃风正”为主线,以时间为经线,以空间为纬线,全面深刻展示了叶笃正的成长经历和事业成就。

叶笃正气象科普展在设计理念和形式上强化了现代感与科技感,突出了趣味性、互动性与体验性,运用全息投影技术,通过逼真立体的虚拟人交互影像,展示了叶笃正先生的事迹、著作和为国内、国际气象事业作出的贡献,并通过局部天气现象展示讲解全球变暖成因和危害。

地址:安徽省安庆市宜秀区大桥街道叶祠社区叶氏宗祠内

[发射爱心]涂长望陈列馆——纪念中国近代气象科学的奠基人涂长望

涂长望陈列馆坐落在湖北省武汉市新洲区问津新城核心区,陈列馆第一、二层共分为序厅、长江之子、海外求索、叱咤风云、典范长存和尾声等六个部分,通过收录的中国近代气象科学的奠基人之一涂长望先生生前各类图书、证书、奖章、会议笔记、手迹、衣物及照片等100多件物品,全面展示了涂长望从出生、求学、报国、奋斗到辞世的光辉一生。

第三层为气象陈列室,展示了从古至今的气象发展变迁。陈列馆外设有面积约为80平方米的气象影院,安装弧型影幕,配有专业音箱、功放、调音台、无线话筒、投影仪等音响视频系统,可同时容纳50余人观看影片。

地址:武汉市新洲区气象局(新址)

(来源:中国气象局公共气象服务中心)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3.我们都说过刻薄的话,也喜欢过不合适的人,更走过奇奇怪怪的路,可庆幸的是我们最后都渐渐变得完整。3.我们都说过刻薄的话,也喜欢过不合适的人,更走过奇奇怪怪的路
  • 可以去同学聚个会,和朋友约出去吃个饭,都可以[抓狂][抓狂]是谁昨晚,前晚,跟我心心念念计划放假怎么过,]有人玩就把我甩开了。在这宁静无求的时空里,每件小事物都
  • 检察官梳理显然是极具引导性的,但不得不说社会的主流价值观就是这样,亲人去世怎么能不感到难过最后吐槽一下:主角确实杀了个人啊!但回想一下文章内的描写,主角Meur
  • 法官们认为,允许妇女在怀孕24至28周之前进行堕胎的罗伊诉韦德案裁决是错误的,因为美国宪法没有具体提及堕胎权。————驴党的主要票仓自由派是绝不会善罢甘休的,要
  • p78零晃嗑死我了嗑死我了[泪]一直给我一一种把汪口驯服的感觉好喜欢好喜欢好喜欢女士的法则 我的评分: 女士的法则江疏影和彭昱畅这一对cp真的好打脸啊 ,一开始
  • #王嘉尔海外个人成绩#♥️#王嘉尔同款vivo S12# ◤甜虾分享211217 @王嘉尔 快拍、hypebeast更新◢恭喜@王嘉尔 作为唯一的中国籍艺人入选
  •   “我们是2020年开始在水寨村种植羊肚菌的,也是听了姚书记的建议和意见后开展的,他经常为我们争取政府扶持资金和政策,非常感谢姚书记的大力帮扶。  脱贫攻坚,
  • 路过你家时被你家的酒香给吸引住,平时我也好两口,于是就偷喝了你的酒,真是不好意思啊。可她的父亲是城中王员外的帐房先生孔老歪,看我脸长人穷,不同意我与小云来往。
  • Q3. 在综艺拍摄时,如果有印象深刻的小故事,请给THE B们分享一下。① star theboyz D.D.D☑️② HELLO THE B③自助角色解读④
  • ”其实,我们看到的很多“美国美好”只不过是他们精心营造的“假象”罢了,偏偏有些人却深信不疑,结果“被卖了还帮着别人数钱”真是“哀其不幸,怒其不争”。他的死在北美
  • 本平台不承担由于文图转载所带来的一切连带责任,如被报道单位觉得转载文章有出入,可先联系原创平台交涉,理解万岁! 此事立即引起社会各界的重视,通过网络查询和群众提
  • 4. 目前冰川徒步、冰河湖游船等行程将正常出行,若运营商取消发团,会第一时间与每位客人通知,请记得及时查看你的邮箱。【冰岛旅行提醒 - 极端天气】正在冰岛的旅行
  • 【浙江:首个妇女儿童权益保护工作办公室设立】维护妇女儿童合法权益有了更为坚强的阵地和温暖的家了!受疫情影响,我市以直播的方式在网上陪伴大家度过“三八”国际妇女节
  • 愿用笔端敬余生,一词一句一行间,落墨,一枚温婉,在字里行间悠远,左手烟火,右手繁花 ……与汝看一场姹紫嫣红的春光,喝一杯赏心悦目的清茶,做一个洗尽铅华女子,淡然
  • #中国女排战胜多米尼加女排#中国女排零封手握两局,加上整体实力占优,中国队已经完全掌握了场上的局面,第三局8-3强势开局,比赛的结果已经没有多少悬念了,中国队的
  • 不得不深思,为什么领着国家的工资,失职渎职,不作为,假作为,懒作为,慢作为,走形式呢?我多次在网上反应到国家信访局,一到济宁就石沉大海,以各种理由推卸自己的行政
  • #资阳播报#【资阳沱五桥现状 | 正开展两河口沱江特大桥及董家坝沱江特大桥墩柱及承台浇筑等方面工程建设工作 】 截至2022年4月17日,蜀都大道东延线资简段建
  • 我是因为爱而活着我想书中的主人公“福贵”亦是如此如果没有爱,在面对亲人的离去、世事的变迁、生活的击打,他怎会倒下又站起,绝望又充满希望呢?从翻开书的第一页起,我
  • 这不是悲伤也不是喜欢,那是一种无比的宁静的舒服,身体每一部分都自然打开了,心里的痛苦、烦恼什么都没有了。其实这个阶段对你的挽回是一件好事,因为这个时候男生是非常
  • ​​​一场大雨即将来到我的城市,洗刷掉所有的污点,共享一份洁净和安宁吧,晚安#微博贴纸##走出抑郁症[超话]# 客厅中的财位:财位通常位于进门对角线的方位。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