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边缘问题的无尽思考

哲学是什么?“哲学”这个词在希腊文中的原意是“爱智慧”。通常都是说,哲学是“总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对理性本身进行批判”等等。张祥龙老师给哲学一个非常独到的定义,哲学是“对边缘问题的各种合理探讨”。

所谓的“边缘问题”,指的是那些会对我们产生困扰,但是,常规手段又解决不了的问题。比如著名的“门卫三问”,你是谁?你从哪儿来?你到哪儿去?

强调“合理的探讨”,就是说哲学工作的特点是讲道理,从而与同样探索“边缘问题”的宗教区分开来,因为宗教更多强调的是“信仰”而不是“道理”。

张老师借用了“酷”这个词来形容哲学的魅力。“酷”这个词的本意是酒味醇厚、香气浓郁,衍生出来的意思有严酷、惨烈、达到极致、绝妙甚至帅气,把这几个意思加在一起,正好可以描绘哲学带给人的那种丰富的感受。

“终极实在”指的就是最真实的东西,在各种变化过程中保持不变的东西。不同的哲学传统都要寻找这个终极实在,因为在面对人生和世界时,人们总是不可避免地产生虚幻感。

在面对虚幻感的时候,西方哲学的应对方式是“正面硬刚”。在西方哲人看来,虚幻感之所以产生就在于这个世界是流动变化的,那好,我就去找到一些不流动、不变化的东西来对抗虚幻。

毕达哥拉斯认为这个流动变化的世界上,真正的基础是“数字”,因为他发现其他东西都变化莫测,只有数字关系是最确定的。世界上的任何东西都蕴含着数字和比例关系,而且这些关系非常和谐。

西方哲学一定要找到变化中的不变,而中国哲学认可变化不可避免,变化本身就是那个终极的实在,所以中国哲学从来没有尝试去寻找一个绝对确定的始点。

在中国哲人看来,我们之所以会产生虚幻感,是因为我们不理解各种变化里面精微的结构。如果我们可以洞悉这些变化背后的规律,顺势而为就可以消除虚幻感。

《周易》最能代表中国传统哲学这种顺势而为的精神气质。张祥龙老师利用汉代儒家的解读,区分了“易”这个字的三重含义,一个是“变易”,一个是“不易”,一个是“简易”。

在印度传统思想中,宗教与哲学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几乎无法分开。印度哲人采取了一种反求诸己的方式来应对虚幻感。

婆罗门教里面最高的境界,就是“梵我一如”,也就是突破了外部世界和内在世界的界线,放弃了各种名相,让自我、大我和梵达到合一的状态。

佛教追求“涅槃”的最高境界,就是彻底消除一切对行为目标和规则的执着,获得最终的解脱。

了解了西方、中国、印度在存在论上的差别之后,理解它们在认识论和美学上的差别就容易多了,因为这两个方面都跟它们的存在论有着直接的联系。

人是一种天生就充满好奇心,渴望认识世界的动物,这个特点也给人制造了重要的边缘问题,比如,我们如何获得认识?我们如何确定自己的认识是正确的?

西方的存在论强调不变的本原,那么,认识论自然也就是要努力去认识那个不变的本原。人作为认识主体要去努力把握客观对象之中的真理,也就是坚持主客二分的基本思维模式去认识世界,主客观一致就是正确,主客观不一致就是错误。

中国哲学的认识论,也和突出阴阳变化的存在论密切相关,会淡化或者模糊主客二分。主体与客体共同参与一个生成和认识的过程,可以相互融合。

到了印度哲学这边,就是要彻底否定主客二分了。在印度哲学传统里,终极的存在不是通过感性或者理性“认识”到的,而是我们通过瑜伽修行用一种直观的方式体验到的,是主体与整全的完全同一。

西方主客二分的认识论,虽然带来了现代科学的繁荣,但同时也会经常显得过于强势,想要去消除其他与自己不同的,被判定为“错误”的文化,从而会威胁到人类的生存。而中国和印度的认识论则更有利于保持多样性,滋养人类的生存。

美是全人类共同的追求。但是,如果我们再多追问两句:美的含义是什么?美的体验是如何产生的?这些问题恐怕就变成难以回答的“边缘问题”了。

西方哲学里有丰富的对美的讨论,但是,美学始终不是西方哲学的主流。在讨论美的来源时,大多数西方哲学家都坚持客观主义美学,也就是认为“美”来自对象的某些客观性质。

印度哲学里有更丰富的美学意味和美感体验。不管是婆罗门教,还是佛教,都很强调把哲理的美感,通过佛塔、佛像、绘画、音乐、舞蹈、戏剧和吟诵综合地呈现出来。

中国的美学思想更是极大丰富,中国美学的基本取向是在纯粹的客观认识与纯粹的主观体验之间,在变动中寻求一种“中庸之道”,在天地人的交互作用中直接感受到美。

汉字是一种表意文字,从字形、字体就可以直接表现和领会出字义。汉字有很多阴阳成对、讲求平衡的结构,横对竖、撇对捺、点对提,等等,字的结构也是成对出现的,左右、上下、内外。

而中国的书法更是全世界独一无二的艺术。在书法中,笔是阳,纸是阴,毛笔沾满墨汁后趁势而行,“势来不可止,势去不可遏”。书法艺术里面这种在实与虚之间、在动与静之间、在有形与无形之间的平衡,就是中国美学精神的直接体现。

虽然如今西方哲学看起来最强盛,但是,我们没有必要认为西方哲学就是哲学的全部,不必在压倒性的西方哲学面前自惭形秽。

不管是中国的、印度的,还是任何其他的哲学传统,都能给“哲学”这种对于边缘问题的无尽思考提供不同的视角,作出独特的贡献。#哲学#

君子反求诸己,小人苛求于人。

经常作自我反省的人,日常接触的事物,都成了修身戒恶的良药;经常怨天尤人者,只要思想观念一动,就像是戈矛一样总指向别人。

王安石在《礼乐论》中说:“不迁怒者,求诸己。”

一味的发泄,迁怒无辜,只会伤人害己,不仅败人品,也败运气。

学会妥善地安放自己的怒气,不去一味责备别人。内向看自己,才拥有自我超越的勇气。

放下无谓的情绪,才会让心中的智慧浮现,才有可能不在关键事情上失控,驾驭自己的人生轨迹。

老子作为道家鼻祖,他所著的《道德经》被誉为“万经之王”,他的思想以及言论在世界各国广受推崇。

孔子见老子后赞叹道:“老子其犹龙邪!”

鲁迅说:“不读《道德经》一书,就不知中国文化,不知人生真谛。”

魏源说:“老子之书,上之可以明道,中之可以治身,推之可以治人。”

尼采将道德经奉为至宝,评论说:“老子思想的集大成——《道德经》,像一个永不枯竭的井泉,满载宝藏,放下汲桶,唾手可得。”

老子的思想影响着中国人几千年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2500年来陪伴无数人走出了困局。

01

无为思维

"道常无为,而无不为。"

太平盛世,从来不靠严刑峻法,都出于无为而治,人亦如是。

无为,不是无所作为,而是遵循自然的规律,不轻举妄动,不胡作非为。

就好像拔苗助长的人,本意是想让庄稼长势更好,结果却让禾苗全部枯萎。

有人说,人定胜天,但仔细想想,能胜天的不是人定,而是人在自然的规律里顺水推舟。如果真的逆天而为,只会惹祸上身。

世上万事万物都有着自己的发展规律,人生福祸得失,皆因违背或顺应规律而起,那些立于不败之地的人,往往都是顺应了天道的人。

最符合天道的,就是顺其自然,无为而为。

02

不争思维

“唯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只有那不与人相争的人,世界上没有人能和他相争。在老子看来,一个人一旦不争,就等于立于不败之地了。

壁立千仞,无欲则刚。一个人不在乎得失,内心也就“也无风雨也无晴”。自然立于不败之地。但这带来的并非是消极影响。

一个人正是因为不在乎得失,能忍、能隐、能退、能柔。反而可以不必出风头,不必分心,专心把事情本身做好,反而可以做出一番成绩。

一如汉高祖刘邦,把“不争”当做兵家的韬略来看,不争无用之争,乃至以弱胜强。

历史上,刘邦第一个攻破咸阳,却不自称王。

刘邦与项羽争雄,在实力悬殊下,刘邦承认项羽霸主的地位,选择了臣服,让出了关中,却保住了性命,保住了实力。

随后刘邦在分封的蜀地积极备战,等待时机,最终消灭了西楚霸王,建立了大汉四百年的基业。

现实生活中,很多人事事都要争先,一定要和别人争个高下。殊不知,“不争”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跟小人争是非,即便赢了,也影响了心情,浪费了时间;

跟爱人争输赢,无论谁赢谁输,都会伤及感情;

跟父母争对错,不管结果如何,都会疏远亲情;

跟朋友争风光,无论结局怎样,感情都会渐行渐远。

所以,生活中与其去跟别人争强好胜,与其整天与别人争来争去,不如完善自己。

03

战胜自己的思维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

这句可以跟我们常说的一句老话联系起来,“人贵有自知之明”。一个人,如果可以深入的了解别人,就能称得上聪明,但是还不能算做是有智慧。

真正有智慧的人,不但可以洞悉别人,还能了解自己,只有知己知彼,才能算得上是有大智慧的人。

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在老子看来,单纯的使用武力来达到对方是并不能称之为强者的,真正的强者,是战胜自我的人,也就是实现心灵上的征服。

相对于别人,我们更难了解自己。相对于战胜别人,我们更要战胜自己。

行有不得,反求诸己。

凡是在自己身上找原因,找问题,发现自己,战胜自己。一个人才能真正有所成就。

04

利他思维

"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水之所以备受推崇,是因为水包含着无私利他的品质。水能滋润万物,却从不居功,一直处在低处。

人最难放下的是“我执”,最常做的是自私。以“我”为中心,“我”需要帮助,“我”最金贵,“我”的事最重要。

其实,人都有自私的一面,你这样想,别人亦然。但结果,只会是一场恶性循环。

智慧的人,能在人生里,发现自我之外的意义。

学会给予,越分享越富有;学会帮助,别人也会帮你;学会利他,利他是更高级的利己。

儒家说,仁者无敌。

只有利他的人,才会有精神上的大格局,有灵魂上的高度。

所以,上善才像水,利万物而不争!

05

守柔思维

"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故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是以兵强则灭,木强则折。强大处下,柔弱处上。"

人活着的时候身体是柔软的,死了以后身体就变得僵硬。草木生长时是柔软脆弱的,死了以后就变得干硬枯槁了。

有人问老子,刚和柔哪个更强?

老子指了指自己的嘴巴,反问:“我的舌头还在吗?”

那人答:“在。”

老子又问:“我的牙齿还在吗?”

那人答:“您年事已高,牙齿已经不在了。”

老子:“如你所见,舌头柔软,而牙齿坚硬。刚则易折,柔者长存,再明显不过了。”

人和草木一样,有生命力时,柔软强韧,枯萎后,就会变得僵硬挺直。

老子一贯主张以柔克刚的弱德之美。柔弱的东西,更能随时间、环境而发生变化。因此不容易夭折、毁灭。

不懂得变动,一味硬刚,只能加速灭亡。

相比于表面上的强硬,柔弱则是另一种强大。

坚强的东西易损,柔弱的东西长存,懂得示弱的人,才能笑到最后。

每个人的思维都有一堵障碍墙,就是我们的惯性思维。同一件事,有人把它当作向上的踏脚石,而有人把它当作无法翻越的高山。

因此,很多时候你过得不好,不是因为不够努力,而是你的思维模式需要转变创新了。

老子的这五种顶级思维,惊醒无数梦中人,理解透了万事皆顺。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大运方面:人十年换运一次,该格局1岁起运,年份每逢4换运, 1974年,1984年,1994年, 2004年,2014年,2024年,2034年,2044年都是
  • 海外站的粉丝也是十分热情,超越妹妹所到国家,他们都会自费准备精美的礼物,并在接机时组织的井井有条,保护超越机场接送的安全,维护好机场非常良好的秩序,给超越留下了
  • Taylor Swift/Bon Iver的《evermore (feat. Bon Iver)》:  我希望我们是忘年之交给我异父异母的亲兄弟:我弟弟是一个刀
  • 【古诗词之最】 1、最深沉的暗恋: 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悦君兮君不知。 2、春天最想做的事: 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 3、最悠然自得的心境: 春有百花秋有月
  • 容祖儿自己则说,她真没什么事,她打打游戏就可以调节好自己的情绪。[黑线]容祖儿自己则说,她真没什么事,她打打游戏就可以调节好自己的情绪。
  • 刘德华助朱丽倩成为了天王嫂,朱丽倩给了刘德华一个安稳可靠的家。他的过去不用言说,自然是家喻户晓的传奇,出演的作品,是无数人的青春回忆。
  • #宣美#表示:“非常感謝14年來一直支持我的粉絲們,因為有你們所以才有今天的宣美。(Wow!NEWS)在我一生中,我常必须在特定时间点做出关键决定、常在即将崩溃
  • 我们为大家做出以下分析!三川·玖龍台和三川·金融街售房处人头攒动,购买人群都是哪些圈层的人士?
  • 01儒家的生死观:道德超越,天人合一,苦在德业之未能竟“天人合一”的境界是人生的“不朽”儒家生死观的基本观点是“死生由命,富贵在天”因此,它重视的是生前,而非死
  • 如果你也有类似的口腔问题都可以去问@正畸界的小仙女 哦~ #北京大学口腔马春敏/杭州市口腔曹闪闪/杭州口腔医院齐炜峰/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口腔陈学鹏/北大口
  • 《迦克墩信經》我們跟隨聖教父,同心合意教人認識同一位子,我們的主耶稣基督,是神性完全、人性亦完全者; 他真是上帝,也真是人,具有理性的靈魂,也具有身體;按神性說
  • 关注老大微博不是某家粉丝@春日日猫铃铛_ (详情见此账号置顶)评论数量没到相应礼物私吞不符合上述要求重抽[泪]抽到重复的崽重抽[羞嗒嗒][羞嗒嗒]这份幸运会是你
  • #SEVENTEEN[超话]##DINO李灿[超话]#‖210216  inho.0123更新‖v V ✌️✌️ 拍摄中间的暂时 休息时间~^^v At br
  • 所以,想对18岁的何洛洛说一句谢谢,谢谢你总是努力让我们看到最好的你,谢谢你坚持走完注定不好走的18岁的路。其实蛮遗憾的,错过了那么多应该爱你的时光。
  • jess发推对丽芙·乌曼进行致敬:“There will only ever be one Marianne. Liv Ullmann is a goddess
  • 。休息了这么长时间也像是充满了电一样,浑身都是力气[加油][加油]。
  • 某中文字体完整渲染成 12px 点阵之后有 400 KB,对于只有 520 KB SRAM、无外接 PSRAM 的 ESP32-PICO-D4 来说是不现实的;
  • 每天中午十二点锁定CCTV8,一起看斗罗大陆!#肖战哭戏##肖战斗罗大陆# “告诉你真相,不是让你寻仇,我希望你心中不要仇恨”“你有你的使命和要走的路,千万不要
  • [兔子]主要是想扩一波李夫人,其他家的也可[嘻嘻]qq:941512336,是有问题的,随便填一下就行,我都会同意的,主要让我知道是咱们的人就行。00年,女大学
  • [失望]刘德华曾说:“最为理想的情人,应该是关之琳、王祖贤、林青霞和钟楚红四人的混合体。[失望]刘德华和吴倩莲合作过5部电影,吴倩莲说刘德华是她第一个男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