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甜点、喝奶茶,真的是装进了另一个胃?
  一块刚出炉的披萨、一个慢火烧制的蓬松面饼……当你吃得饱得不能再饱时,有人问道:“要不要再来点甜品?”你可能眼睛顿时睁大,然后咧嘴一笑:“嗯,甜点的话,还是可以再吃一点的。”

  这就是我们常说的“甜点胃”,它似乎与我们吃正餐时装饭食的胃并不是同一个?最近有篇在医学杂志上发表的文章,还特别论证了这种“甜点胃”的存在。

  但是请注意,所谓的“甜点胃”其实并不存在。它只是科学家们的一种幽默说法。至于我们在吃撑了的情况下,还能“再来点甜点”,其实另有原因。

  有个专业名词叫“感官特异性饱腹感”

  你怎么知道自己吃饱了?这当然不是因为食物塞满了你的胃。这种产生“饱腹感”的身体机制其实存在于你的大脑中——大脑几乎控制着我们所有的身体功能。

  具体来说,这个能感知“饱腹感”的东西就位于大脑的下丘脑部分。它同时还充当着“饥饿感”的“控制中心”。

  当你狼吞虎咽吃披萨时,食物会通过你的嘴部沿着食道向下移动,最终落入你的胃里。随着你吃得越来越多,披萨开始填满你的胃,胃会膨胀,然后被周围的“牵张感受器”检测到,然后“牵张感受器”通过迷走神经向你的下丘脑发送信号。当信号到达下丘脑时,它们会触动“饱腹感计量器”:如果你继续进食,饱腹感就会不断上升,让你感觉自己“已装不下其他更多东西了”。当这种指令到达最高指数时,你就会停下吃东西。这是因为除了一般的“饱腹感”之外,你的大脑中还有一整套额外的“仪表”来测量“感官特异性饱腹感”。

  什么是感官特异性饱腹感?

  食物具有多种感官特性:甜、咸、脆、油、滑、辣、耐嚼、嫩、酸、热、冷、油腻、多汁、酥、脆,等等。对于每一个感官特性,你都有一个特定的饱腹感计量器。也就是说,你的大脑不仅会记录你的胃有多饱,还会测量你吃了多少油腻的食物、吃了多少咸的食物、吃了多少甜的食物等。当你吃饱了披萨时,通常不是因为你真的吃了很多东西,而是因为你大脑中特定的感官饱腹感计量器告诉你,你已经吃了足够多的油腻和咸味的食物。换句话说,就是你的大脑已经厌倦了具有披萨类似特性的食物。

  然而,此时当你看到另一种完全不同的食物,比如巧克力蛋糕,它的感官特性与比萨毫无关系,那么你的胃口就会突然恢复——因为你的甜度计量器仍然是“空的”,那么,你的肚子里自然也就还有空间可以装下甜点了。

  除了感官上的“饱腹感”之外,在刚刚吃完六片披萨,却还能吃下一块蛋糕的不可思议的行为背后,还有一个额外的原因:你的胃确实为更多食物腾出了空间。

  胃是由肌肉壁组成的,当你的大脑期待新的食物时,它就会向你的胃发出一个放松的命令。而你的胃在收到这个命令后,会像一条从深海浮出水面的大头鱼一样放松和膨胀,它确实会增加自身体积以容纳更多食物。

  所以,在你偷偷地松开自己的腰带的同时,你的胃也悄悄地做了同样的事情。

  这种特殊感觉是让你暴饮暴食的原因之一

  与熊猫不同,人类不只靠一种食物生存。人类是杂食动物,我们需要多样化的饮食来保持身体健康所需的所有营养素。因此,我们的祖先进化出了这种“感官特异性饱腹感”——那些只吃一种食物的穴居人可能会死于营养不良,而有着感官特异性饱腹感的人才能繁衍生息。

  所以说,感官特异性饱腹感对我们是如此重要,以至于它完全是潜意识的。即使在患有健忘症、可能不记得自己最后一餐是什么或是否真的吃过的人身上,它也是可以体现的。让健忘症患者尽可能地放开来吃三明治,然后等他们忘记刚才吃了什么之后,再为他们提供第二顿饭,他们如果再吃三明治,也仍会比其他东西吃得少很多,那是身体里的计量器在告诉他们的身体:“这种食物我们不想再吃了。”

  作为潜意识,特定的饱腹感似乎应该保护我们免于吃太多同类型的食物。然而,情况却并非完全如此。因为我们的大脑真的很容易被“愚弄”。

  在另一项实验中,研究人员让测试人员吃颜色相同的聪明豆——比如说红色。然后,不久之后,又给他们更多的聪明豆,这些豆的味道、质地和气味都相同。奇怪的是,在吃第二份聪明豆时,测试者们吃其他颜色的豆会比红色的要多一些——他们的感官特异性饱腹感被人造食用色素“愚弄”了。我们的大脑可能会假设,如果某样东西有不同的颜色,它也将具有不同的营养价值。因此,当我们看到更多颜色的聪明豆、彩虹糖、甜甜圈和装满冰淇淋的盘子时,我们会比实际情况表现得更饿。因为我们的大脑看到眼前这一切时会说:“最好保持饥饿,这样我们才能从每种颜色中获取营养。”

  更糟糕的是,现代的工业垃圾食品经过专门设计后,具备了各种质地、口味和颜色,它们可以尽可能地刺激我们的味蕾,让我们吃下更多。

  怎么才能克服它,让自己少吃点?

  既然你能吃多少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你的大脑对你面前的食物厌倦的速度,那么,有没有办法确保你的大脑更快地感到无聊,这样你就不会吃得那么多?办法当然是有的。

  首先,避开自助餐。自助餐中提供的种类太多了,即使你的目标不是让餐馆老板破产,你也会比平时吃得更多;其次,不要使用酱汁和其他调味品。或者至少只坚持使用同一种调味品或酱汁。如果你先端上一盘加番茄酱的炸薯条,然后再端上一盘蘸蛋黄酱的炸薯条,你肯定会吃下更多;第三,小口吃。收起你的大勺子,用茶匙或筷子吃饭。有研究表明,一口大小和啜饮多少都会影响你的饱腹感,因为感官特异性的饱腹感并不能衡量有多少特定食物进入了你的胃,而是衡量你吃了多少口;最后,记得要慢慢吃,不要狼吞虎咽。这会延长你所吃食物的口腔暴露时间,你会因为厌倦而不会吃太多。此外,通过慢慢吃饭,你还可以让其他机制发挥作用,阻止进一步塞满你的胃,例如额外的肠道牵张感受器和大量来自肠道的化学信号等。

  至此,你应该能明白为什么你总是可以吃下甜点?这只是因为在吃饱主食之后,你的大脑已经厌倦了主食,但另外一种质地、颜色、味道和形状都不同的东西一旦摆在你面前,你的胃口仍会立刻恢复。 

#甘肃身边事# 【唤醒500万亩“休眠地”——甘肃撂荒地整治调查】

受农业比较效益偏低、耕种条件差、农民外出务工等因素影响,我国一些地方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耕地撂荒现象,各地都在因地制宜想办法破解难题。在甘肃,这也不是件小事。国土“三调”数据显示,甘肃具备整治条件的撂荒地面积约550万亩。这些“休眠”的土地该如何被唤醒?怎样挖掘耕地保供潜力?经济日报记者深入甘肃多地田间地头,走访了解整治复耕情况。

  近年来,耕地撂荒现象在我国一些地方不同程度出现,引发关注。2021年1月,农业农村部出台的《关于统筹利用撂荒地促进农业生产发展的指导意见》指出,要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要求,完善粮食安全省长责任制,推动将统筹利用撂荒地情况纳入考核指标,层层压实责任,有效遏制耕地撂荒。

  该指导意见实施一年多来,成效如何?经济日报记者日前深入甘肃采访了解到,根据国土“三调”数据显示,甘肃共有耕地7814.21万亩,其中具备整治条件的撂荒地面积约550万亩。2020年到2021年,全省已整治撂荒地350万亩,目前还有约200万亩需要整治。“我们把统筹利用好撂荒地作为保障粮食安全和重要农副产品有效供给的一项重要举措来抓,计划用两年时间将剩余200万亩撂荒地全部整治到位。”甘肃省委农办主任、省农业农村厅厅长李旺泽说。

  综合改造建高标准农田

  沿着一条平整的机耕道,开车盘旋而上到山顶,甘肃定西市安定区西巩驿镇百页村党支部书记陈明放眼望着周边层层梯田,感慨地说:“以前要是有这么好的地,咱也不会把地撂荒了。”

  陈明站的这块地方,以前只有“几处坨坨地”。即便是村里一些整修好的梯田,也因面积狭窄,被当地群众称为“皮条田”。在百页村7800多亩耕地中,由于基础条件不好,一度产生了2100亩撂荒地。陈明告诉记者,“以前田间道路不好走,大机器上不来,全靠人种人收,还要看天吃饭,没多少收益,很多人就出门打工了”。

  去年9月份,在地方政府支持下,百页村将撂荒地整治与高标准农田建设相结合,建成了4750亩高标准农田,2100亩撂荒地也全部得以整治。5月份,正是陇中旱作农业区种植荞麦、马铃薯的季节,在百页村新修的高标准农田里,农户操作农业机械正在抢抓农时种植。

  陈明告诉记者,在尊重群众意愿的基础上,他们打破原有村社界线、地埂界线,将原先的“皮条田”采取“二合一”“三合一”的办法进行合并,建成了田面宽度在11米以上的“大块田”。部分“大块田”最宽田面达到30米,最大面积达到30亩,并且鼓励实施高标准农田后群众就近兑换,基本实现了“一户一台地”的目标,让产业集约发展有了基础支撑。

  同时,百页村还通过开展耕地“宜机化”改造,配套5.5米宽的生产路9.4公里,在每块田间地头新修3.5米宽的机耕路18.6公里,将“畜力田”变成了“机耕田”,降低了农业生产成本,为机械化、规模化、标准化的现代农业生产提供了条件。

  从甘肃各地区撂荒地摸排情况及调研情况看,农业基础设施相对薄弱是撂荒重要原因之一,全省中低产田比例超过70%,受自然因素、资金等约束,设施不完善、资源利用率不高、机械化作业水平较低。此外,甘肃省耕地亩均水资源量约为全国平均水平的1/4,干旱缺水也造成一些耕地被动撂荒。

  为此,甘肃把具备条件的撂荒地优先纳入高标准农田建设范围,推动撂荒地开发利用。定西市安定区、白银市会宁县将撂荒地整治与高标准梯田建设、小流域综合治理、粮食基地建设结合,建成玉米、小麦、马铃薯三大粮食作物标准化基地。

  西巩驿镇干部马利民告诉记者,他们按照“田路渠统筹规划、梁沟坡综合治理”的原则,整流域、整山系、整乡镇推进,配套建设了砂化生产路、田间机耕路和排水边沟、涵管等设施,并在高标准农田流域栽植行道树10公里,通过挖反坡和鱼鳞坑等办法防治水土流失,既增强了农田生态防护能力,也提升了农田综合生产能力。

  会宁县河畔镇任半岔村属于典型的干旱山区,为改善农业生产条件,2021年当地引进了一家企业,对全村3.2万亩耕地一次性流转,并承揽建设上水工程,打造“旱变水”水肥一体化高标准梯田项目。

  “通过对现有山坡地进行平整改造,平均宽度达到30米以上,符合机械化耕作需要,并全部配套高效节水田间管网,采用滴灌方式。”河畔镇党委书记王卓见说,坡改梯、旱变水,玉米、马铃薯两类粮食作物亩均产量由原来的800斤、2000斤增长至2000斤、8000斤,原来的单户种植变为规模化、机械化种植,发展模式也由传统农业变为集约化的现代农业。

  真金白银鼓励复垦种粮

  农业生产比较效益低,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农民种地积极性,是造成土地撂荒的一个重要因素。据统计,甘肃省中东部旱作区农民每种1亩小麦,用于种子、化肥、耕地、收割等方面的成本约需265元,人工投入约需300元,一般仅能产出小麦500斤,亩均纯收益不到200元;种植1亩玉米,除去农资、人工成本,亩均收益也只有500多元。

  为此,甘肃省将撂荒地整治与建设粮食基地相结合,通过落实耕地地力保护补贴、实际种粮农民一次性奖补、农机具购置补贴、耕地轮作补贴、农业社会化服务补贴等一系列政策措施,扶持粮食生产,使撂荒地整治逐步成为拓展粮食生产空间的有效途径。

  5月中旬,在定西市安定区西巩驿镇肖川村,正在进行高标准农田马铃薯生产全程机械化操作,从土地平整、深松到覆膜、播种、施肥一气呵成。

  “如今,大多数撂荒地都分布在丘陵山地。这些机械都是适宜丘陵山区作业的机型,可以更好地解放劳动力,用机械种植马铃薯等粮食作物。”在耕种现场,甘肃省农机推广总站技术人员白利杰指着一台机器告诉记者,这是旋耕施肥起垄喷药铺管铺膜联合作业机,1个小时就能完成人工近两个月的工作。

  “我们制定出台了《关于确保粮食安全加快撂荒地整治工作方案》等系列文件,明确整治原则、整治措施和激励政策,对复耕后种植马铃薯100亩以上的,每亩补助100元;对新型经营主体和村集体兜底复耕的,每亩补助80元。目前,在安定区摸排出的4.71万亩撂荒地中,已完成整治3.6万亩。”安定区区长贾文举说。

  针对种粮比较效益低,以及今年化肥、柴油等农资大幅涨价等不利因素,甘肃各级部门加大了补贴力度。春播前,甘肃省农业农村厅会同省财政厅下拨耕地地力保护补贴、实际种粮农民一次性奖补、农机购置补贴等到户扶持粮食生产资金34.28亿元,比去年同期增加2.4%。近期又安排下达地膜回收利用、耕地轮作和小麦“一喷三防”等扶持粮食生产发展资金4亿元,比上年增加1.6亿元。

  记者还了解到,甘肃各市县也结合实际制定了鼓励粮食生产的激励办法,调动了农民和新型经营主体种粮积极性。其中,酒泉市财政拿出1500万元扶持小麦种植,白银市财政拿出750万元支持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会宁县、凉州区、环县、秦安县、成县等县区财政在中央和省级财政补贴的基础上安排资金对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进行累加补贴,确保每亩补贴资金达到300元以上……

  在政策补贴引导下,甘肃各地以新品种、新技术、新机具集成推广应用为突破口,推动形成一批整村整乡整流域推进的集中连片粮食产业带,让“荒地变良田、良田变粮田”。

  走进会宁县韩家集镇云台山村复耕后的撂荒地,在采用“两膜4行玉米+两膜6行大豆”种植模式的带状复合种植基地里,玉米和大豆已经冒出嫩芽。

  “我们按照村庄附近、土地上等的原则,对片区内规模养殖户和有种地需求农户未流转形成的插花地,通过置换调整集中连片,既保证了农户有地种、种好地,又使企业能连片、好发展。”韩家集镇党委书记南小强说,目前,已在云台山村推广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5000亩,玉米一穴双株,每亩约3500株;大豆一穴2粒至4粒,每亩约1万株,通过发挥边行效应,可以实现“玉米不减产、多收一茬豆”的目标。

  利益联结实现规模经营

  会宁县柴家门镇樊郭村有户籍人口1700多人,但常住在村里的只有500多人,由于缺少劳动力,多年来形成了8200亩撂荒地。

  “我们结合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完成了8200亩撂荒地的整治,新修建高标准农田1万亩。耕作条件显著改善,农业机械化率可以达到100%。”樊郭村党支部书记田旭东此前曾有顾虑,“如果不想办法找到种植主体,这些高标准农田虽然条件好,但是也会面临‘谁来种’的问题。”

  为彻底解决耕地撂荒问题,樊郭村成立了合作社流转复耕土地。今年春耕,1万亩高标准农田里种上了小麦、全膜玉米、大豆、马铃薯和荞麦各2000亩,全部由合作社负责种植。

  调查显示,当前甘肃省土地规模化经营的水平仍然较低,流转土地占农户承包地的20.6%,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这也折射出,小而散的经营模式已经远远不适应产业化、规模化、集约化发展的要求。为此,甘肃一些县区通过撂荒地整治,积极探索发展壮大新型经营主体和村集体经济的路径。

  在甘肃崇信县,通过“农户自主复耕、实施项目整治、公司大户流转、远程托管种植、村集体经济组织代种”等多种形式,当地唤醒了沉睡的耕地资源,推动了农业高效化、产业化发展。

  “我们村两委通过对全村土地撂荒情况全面摸排发现,全村共有398亩撂荒地。”崇信县新窑镇宰相村党支部书记赵孝魁说,“今年我们动员大家复垦撂荒地86亩,同时村合作社又以‘基本租金+收益分红’的方式租赁群众撂荒地312亩,种植了玉米、高丹草、万寿菊等经济作物,仅撂荒地治理一项,预计村集体经济收入可达15万元以上。”

  白银市平川区共和镇毛卜拉村则将撂荒地整治与发展村集体经济结合起来,将农户无力耕种的撂荒地,流转后由村集体统耕统种。“3000亩撂荒地,村集体就流转了2600亩,全程机械化作业,并创建了1500亩的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高标准示范基地。”毛卜拉村党支部书记许顺强说,村集体流转撂荒地每亩给农民100元,还有几十名村民到村集体务工,每人每天100多元。这样农民的收入增加了,村集体也壮大了。

  今年以来,甘肃各级农业农村部门联合自然资源部门对未耕种耕地边排查边整治,继续通过农户自种和亲友代种、高标准农田建设、土地流转、经营主体代耕代种等多种途径推进撂荒地整治。其中,村集体经济组织在撂荒地整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引导农户将撂荒地流转给龙头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和种植养殖大户等新型经营主体进行集中整治,盘活弃耕土地、实现荒地变良田,同时有效满足了经营主体生产用地需求。”会宁县委书记刘正祥认为,由村党支部牵头成立合作社对辖区内的撂荒地实施统一整治,规模化开发利用,不仅解决了撂荒地整治质量不高、效益不好等问题,还实现了壮大村集体经济的目标。

  会宁县会师镇金芋马铃薯专业合作社利用千头养猪场堆沤的粪肥,集中流转撂荒地种植马铃薯、小麦和小杂粮,在7个村完成撂荒地整治8326亩,探索形成了合作社与村集体、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

  “我们对全镇所有撂荒地集中翻耕整治,整治后农户自愿种植的每亩收取机耕费30元,不愿种植的全部由合作社流转种植。”金芋马铃薯专业合作社负责人李德明说,合作社流转后,第一年免费种植;第二年每亩付土地流转费40元,其中农户30元、村集体10元;第三年每亩付土地流转费50元,其中农户40元、村集体仍为10元,既完成了撂荒地的整治,又增加了农民、村集体和合作社收入,实现了多赢。

  “在工作实践中,甘肃探索出了以村级集体组织和农民专业合作社为载体,以新品种新技术新机具集成推广应用为突破口,将撂荒地整治与高标准农田建设及高标准粮食生产基地建设紧密结合,形成了一批整村整乡整流域推进的集中连片粮食产业带的做法,真正起到了壮大村集体经济、整治撂荒地、保粮食生产‘一石三鸟’的作用。”李旺泽说。

(来源:经济日报)

【唤醒500万亩“休眠地”——甘肃撂荒地整治调查】受农业比较效益偏低、耕种条件差、农民外出务工等因素影响,我国一些地方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耕地撂荒现象,各地都在因地制宜想办法破解难题。在甘肃,这也不是件小事。国土“三调”数据显示,甘肃具备整治条件的撂荒地面积约550万亩。这些“休眠”的土地该如何被唤醒?怎样挖掘耕地保供潜力?经济日报记者深入甘肃多地田间地头,走访了解整治复耕情况。

  近年来,耕地撂荒现象在我国一些地方不同程度出现,引发关注。2021年1月,农业农村部出台的《关于统筹利用撂荒地促进农业生产发展的指导意见》指出,要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要求,完善粮食安全省长责任制,推动将统筹利用撂荒地情况纳入考核指标,层层压实责任,有效遏制耕地撂荒。

  该指导意见实施一年多来,成效如何?经济日报记者日前深入甘肃采访了解到,根据国土“三调”数据显示,甘肃共有耕地7814.21万亩,其中具备整治条件的撂荒地面积约550万亩。2020年到2021年,全省已整治撂荒地350万亩,目前还有约200万亩需要整治。“我们把统筹利用好撂荒地作为保障粮食安全和重要农副产品有效供给的一项重要举措来抓,计划用两年时间将剩余200万亩撂荒地全部整治到位。”甘肃省委农办主任、省农业农村厅厅长李旺泽说。

  综合改造建高标准农田

  沿着一条平整的机耕道,开车盘旋而上到山顶,甘肃定西市安定区西巩驿镇百页村党支部书记陈明放眼望着周边层层梯田,感慨地说:“以前要是有这么好的地,咱也不会把地撂荒了。”

  陈明站的这块地方,以前只有“几处坨坨地”。即便是村里一些整修好的梯田,也因面积狭窄,被当地群众称为“皮条田”。在百页村7800多亩耕地中,由于基础条件不好,一度产生了2100亩撂荒地。陈明告诉记者,“以前田间道路不好走,大机器上不来,全靠人种人收,还要看天吃饭,没多少收益,很多人就出门打工了”。

  去年9月份,在地方政府支持下,百页村将撂荒地整治与高标准农田建设相结合,建成了4750亩高标准农田,2100亩撂荒地也全部得以整治。5月份,正是陇中旱作农业区种植荞麦、马铃薯的季节,在百页村新修的高标准农田里,农户操作农业机械正在抢抓农时种植。

  陈明告诉记者,在尊重群众意愿的基础上,他们打破原有村社界线、地埂界线,将原先的“皮条田”采取“二合一”“三合一”的办法进行合并,建成了田面宽度在11米以上的“大块田”。部分“大块田”最宽田面达到30米,最大面积达到30亩,并且鼓励实施高标准农田后群众就近兑换,基本实现了“一户一台地”的目标,让产业集约发展有了基础支撑。

  同时,百页村还通过开展耕地“宜机化”改造,配套5.5米宽的生产路9.4公里,在每块田间地头新修3.5米宽的机耕路18.6公里,将“畜力田”变成了“机耕田”,降低了农业生产成本,为机械化、规模化、标准化的现代农业生产提供了条件。

  从甘肃各地区撂荒地摸排情况及调研情况看,农业基础设施相对薄弱是撂荒重要原因之一,全省中低产田比例超过70%,受自然因素、资金等约束,设施不完善、资源利用率不高、机械化作业水平较低。此外,甘肃省耕地亩均水资源量约为全国平均水平的1/4,干旱缺水也造成一些耕地被动撂荒。

  为此,甘肃把具备条件的撂荒地优先纳入高标准农田建设范围,推动撂荒地开发利用。定西市安定区、白银市会宁县将撂荒地整治与高标准梯田建设、小流域综合治理、粮食基地建设结合,建成玉米、小麦、马铃薯三大粮食作物标准化基地。

  西巩驿镇干部马利民告诉记者,他们按照“田路渠统筹规划、梁沟坡综合治理”的原则,整流域、整山系、整乡镇推进,配套建设了砂化生产路、田间机耕路和排水边沟、涵管等设施,并在高标准农田流域栽植行道树10公里,通过挖反坡和鱼鳞坑等办法防治水土流失,既增强了农田生态防护能力,也提升了农田综合生产能力。

  会宁县河畔镇任半岔村属于典型的干旱山区,为改善农业生产条件,2021年当地引进了一家企业,对全村3.2万亩耕地一次性流转,并承揽建设上水工程,打造“旱变水”水肥一体化高标准梯田项目。

  “通过对现有山坡地进行平整改造,平均宽度达到30米以上,符合机械化耕作需要,并全部配套高效节水田间管网,采用滴灌方式。”河畔镇党委书记王卓见说,坡改梯、旱变水,玉米、马铃薯两类粮食作物亩均产量由原来的800斤、2000斤增长至2000斤、8000斤,原来的单户种植变为规模化、机械化种植,发展模式也由传统农业变为集约化的现代农业。

  真金白银鼓励复垦种粮

  农业生产比较效益低,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农民种地积极性,是造成土地撂荒的一个重要因素。据统计,甘肃省中东部旱作区农民每种1亩小麦,用于种子、化肥、耕地、收割等方面的成本约需265元,人工投入约需300元,一般仅能产出小麦500斤,亩均纯收益不到200元;种植1亩玉米,除去农资、人工成本,亩均收益也只有500多元。

  为此,甘肃省将撂荒地整治与建设粮食基地相结合,通过落实耕地地力保护补贴、实际种粮农民一次性奖补、农机具购置补贴、耕地轮作补贴、农业社会化服务补贴等一系列政策措施,扶持粮食生产,使撂荒地整治逐步成为拓展粮食生产空间的有效途径。

  5月中旬,在定西市安定区西巩驿镇肖川村,正在进行高标准农田马铃薯生产全程机械化操作,从土地平整、深松到覆膜、播种、施肥一气呵成。

  “如今,大多数撂荒地都分布在丘陵山地。这些机械都是适宜丘陵山区作业的机型,可以更好地解放劳动力,用机械种植马铃薯等粮食作物。”在耕种现场,甘肃省农机推广总站技术人员白利杰指着一台机器告诉记者,这是旋耕施肥起垄喷药铺管铺膜联合作业机,1个小时就能完成人工近两个月的工作。

  “我们制定出台了《关于确保粮食安全加快撂荒地整治工作方案》等系列文件,明确整治原则、整治措施和激励政策,对复耕后种植马铃薯100亩以上的,每亩补助100元;对新型经营主体和村集体兜底复耕的,每亩补助80元。目前,在安定区摸排出的4.71万亩撂荒地中,已完成整治3.6万亩。”安定区区长贾文举说。

  针对种粮比较效益低,以及今年化肥、柴油等农资大幅涨价等不利因素,甘肃各级部门加大了补贴力度。春播前,甘肃省农业农村厅会同省财政厅下拨耕地地力保护补贴、实际种粮农民一次性奖补、农机购置补贴等到户扶持粮食生产资金34.28亿元,比去年同期增加2.4%。近期又安排下达地膜回收利用、耕地轮作和小麦“一喷三防”等扶持粮食生产发展资金4亿元,比上年增加1.6亿元。

  记者还了解到,甘肃各市县也结合实际制定了鼓励粮食生产的激励办法,调动了农民和新型经营主体种粮积极性。其中,酒泉市财政拿出1500万元扶持小麦种植,白银市财政拿出750万元支持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会宁县、凉州区、环县、秦安县、成县等县区财政在中央和省级财政补贴的基础上安排资金对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进行累加补贴,确保每亩补贴资金达到300元以上……

  在政策补贴引导下,甘肃各地以新品种、新技术、新机具集成推广应用为突破口,推动形成一批整村整乡整流域推进的集中连片粮食产业带,让“荒地变良田、良田变粮田”。

  走进会宁县韩家集镇云台山村复耕后的撂荒地,在采用“两膜4行玉米+两膜6行大豆”种植模式的带状复合种植基地里,玉米和大豆已经冒出嫩芽。

  “我们按照村庄附近、土地上等的原则,对片区内规模养殖户和有种地需求农户未流转形成的插花地,通过置换调整集中连片,既保证了农户有地种、种好地,又使企业能连片、好发展。”韩家集镇党委书记南小强说,目前,已在云台山村推广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5000亩,玉米一穴双株,每亩约3500株;大豆一穴2粒至4粒,每亩约1万株,通过发挥边行效应,可以实现“玉米不减产、多收一茬豆”的目标。

  利益联结实现规模经营

  会宁县柴家门镇樊郭村有户籍人口1700多人,但常住在村里的只有500多人,由于缺少劳动力,多年来形成了8200亩撂荒地。

  “我们结合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完成了8200亩撂荒地的整治,新修建高标准农田1万亩。耕作条件显著改善,农业机械化率可以达到100%。”樊郭村党支部书记田旭东此前曾有顾虑,“如果不想办法找到种植主体,这些高标准农田虽然条件好,但是也会面临‘谁来种’的问题。”

  为彻底解决耕地撂荒问题,樊郭村成立了合作社流转复耕土地。今年春耕,1万亩高标准农田里种上了小麦、全膜玉米、大豆、马铃薯和荞麦各2000亩,全部由合作社负责种植。

  调查显示,当前甘肃省土地规模化经营的水平仍然较低,流转土地占农户承包地的20.6%,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这也折射出,小而散的经营模式已经远远不适应产业化、规模化、集约化发展的要求。为此,甘肃一些县区通过撂荒地整治,积极探索发展壮大新型经营主体和村集体经济的路径。

  在甘肃崇信县,通过“农户自主复耕、实施项目整治、公司大户流转、远程托管种植、村集体经济组织代种”等多种形式,当地唤醒了沉睡的耕地资源,推动了农业高效化、产业化发展。

  “我们村两委通过对全村土地撂荒情况全面摸排发现,全村共有398亩撂荒地。”崇信县新窑镇宰相村党支部书记赵孝魁说,“今年我们动员大家复垦撂荒地86亩,同时村合作社又以‘基本租金+收益分红’的方式租赁群众撂荒地312亩,种植了玉米、高丹草、万寿菊等经济作物,仅撂荒地治理一项,预计村集体经济收入可达15万元以上。”

  白银市平川区共和镇毛卜拉村则将撂荒地整治与发展村集体经济结合起来,将农户无力耕种的撂荒地,流转后由村集体统耕统种。“3000亩撂荒地,村集体就流转了2600亩,全程机械化作业,并创建了1500亩的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高标准示范基地。”毛卜拉村党支部书记许顺强说,村集体流转撂荒地每亩给农民100元,还有几十名村民到村集体务工,每人每天100多元。这样农民的收入增加了,村集体也壮大了。

  今年以来,甘肃各级农业农村部门联合自然资源部门对未耕种耕地边排查边整治,继续通过农户自种和亲友代种、高标准农田建设、土地流转、经营主体代耕代种等多种途径推进撂荒地整治。其中,村集体经济组织在撂荒地整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引导农户将撂荒地流转给龙头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和种植养殖大户等新型经营主体进行集中整治,盘活弃耕土地、实现荒地变良田,同时有效满足了经营主体生产用地需求。”会宁县委书记刘正祥认为,由村党支部牵头成立合作社对辖区内的撂荒地实施统一整治,规模化开发利用,不仅解决了撂荒地整治质量不高、效益不好等问题,还实现了壮大村集体经济的目标。

  会宁县会师镇金芋马铃薯专业合作社利用千头养猪场堆沤的粪肥,集中流转撂荒地种植马铃薯、小麦和小杂粮,在7个村完成撂荒地整治8326亩,探索形成了合作社与村集体、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

  “我们对全镇所有撂荒地集中翻耕整治,整治后农户自愿种植的每亩收取机耕费30元,不愿种植的全部由合作社流转种植。”金芋马铃薯专业合作社负责人李德明说,合作社流转后,第一年免费种植;第二年每亩付土地流转费40元,其中农户30元、村集体10元;第三年每亩付土地流转费50元,其中农户40元、村集体仍为10元,既完成了撂荒地的整治,又增加了农民、村集体和合作社收入,实现了多赢。

  “在工作实践中,甘肃探索出了以村级集体组织和农民专业合作社为载体,以新品种新技术新机具集成推广应用为突破口,将撂荒地整治与高标准农田建设及高标准粮食生产基地建设紧密结合,形成了一批整村整乡整流域推进的集中连片粮食产业带的做法,真正起到了壮大村集体经济、整治撂荒地、保粮食生产‘一石三鸟’的作用。”李旺泽说。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LPL夏季赛有一天,你会站在最明亮的地方,像你曾经渴望的那样生活。生时,不管你多么的富有,暮年,离去终究荒丘土一封,荣华富贵带不走;带走的只有阅尽浮世所修得的那
  • “我带着那四万朵的玫瑰走了 所有的人都说 我是为了那四万朵的玫瑰而来的 我默默不说话静静等着他的反应 我带着那四万朵的玫瑰 悄悄去了香格拉
  • 其实黄皮星人还可以更惊艳一点,带紫调的梅子色、复古砖红色,涂上都特别有东方面孔的韵味。魅惑暗黑的姨妈色和浆果色也非常推荐,高级的复古气质,特别大气。
  • 受付期間6月6日(土)20:00~6月21日(日)23:59商品ラインナップ图1ロンT Pileちゃん2020 Ver.M / L / XL全9種各4,000
  • 真正占有出马的仙缘,是很少见的,身上带有仙骨的人更是少之又少,具有这样资质的人,都是和常人不一样的,从小对自身的磨练就是与众不同的,因此当自己遇到说你有仙缘的时
  • 涉世之初,天真幼稚,看不清人,看不懂事,对自己好就好,用感情驾驭理智;第二重,黑白分明。涉世之初,天真幼稚,看不清人,看不懂事,对自己好就好,用感情驾驭理智;第
  • #The8徐明浩[超话]#xmh#徐明浩那幕# 【2020年SEVENTEEN回归徐明浩吧_The8Bar&TheMagician|徐明浩8号魔法站联合
  • 我本来打算先试几个颜色,没想到质地很轻薄也容易卸,所以我①天涂了八支!!
  • 当时我想世间的科学都束手无策了,试试看是否佛教能帮助我。你可不要像一般人讲:佛——世出世间最高贵的人,我们要尊敬他。
  • 图三:1973年9月17日,周总理在上海虹桥机场送别法国总统蓬皮杜,他左侧站立着刚当选为副主席的王洪文,这是王洪文第一次参加重大的外交活动。想到了宋冬野《安河桥
  • #陆军炮兵防空兵学院[超话]#从未想过一个人可以这样的喜欢我 可以为了我做出牺牲(真正美好的爱情是不需要任何人做出牺牲的 但是小朱这样说还是让我很感动) 全宇宙
  • 18号到20号全屋整理(本来是学员,因为一个人精力确实有限,专业的事交给专业的人做,所以变成了客户[捂脸])。在入户诊断阶段一定要先搞清楚客户精神上的禁忌,在服
  • 無論順境逆境,當記念造你的主!凡求告耶和華的,就是誠心求告他的,耶和華便與他們相近。我的口要說出讚美耶和華的話,唯願凡有血氣的都永永遠遠稱頌他的聖名!
  • 所以你该做的就是理性思考,觉得哪个更值得。所以这个问题的关键是他不是很爱你,现在你要做的就是让他再爱你一回。
  • 泰森直言:“我真的很希望和梅威瑟打一场,希望他和我一样重。”#拳击格斗笼中王##贺峻霖[超话]##贺峻霖0615生日快乐#“为什么乌鸦会像写字台,因为我会做稀奇
  • 本期节目,我们邀请到了一位把咖啡店开进每个人生活日常的咖啡奇人——@韦寒夜 。这次他跟主播@张功长 @饼中馕 一起,聊聊关于咖啡的干货知识和那些不可思议的街头咖
  • 每次回到这个自小生活的大院,都是百味杂陈。图八是我们学校门口小店的报摊,未曾料到几十年过去了,这报摊依旧还在,报摊旁一群大爷围坐着下棋,时光在这里是停滞的。
  • 【天下義工禹呈分享】謙言萬語 自私與自利? 有一種人是即自私又無恥,可從來不掩飾這種卑鄙下流。這種跳在桌面上的「壞人」還算「真誠」,相對來說在明處好應對
  • #真野惠里菜[超话]# 20200610 ig更新@erinamano_official: Twitterで毎日投稿していた#1日1わんこ のツイートが#今日で
  • 四句因元旦,而有去日苦多来日少之感,语似说尽,而意仍不尽。此诗三四句,将第二句何事凄然之意说尽,而亦耐人寻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