谛闲法师于大势至菩萨圣诞开示念佛法门:
  今日是大势至菩萨圣诞良辰。示大势至菩萨所修之念佛三昧法门。是谓应时应机之谈也。楞严第二十四圆通章云。尔时大势至法王子。与其同伦。五十二菩萨。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我忆往昔恒河沙劫。有佛出世。名无量光。十二如来。相继一劫。其最后佛。名超日月光。彼佛教我念佛三昧。譬如有人。一专为忆。一人专忘。如是二人。若逢不逢。或见非见。此以普通人喻佛念众生。众生不念佛也。一人专忆者。喻佛常念众生。一人专忘者。喻人常不念佛。故佛虽常在世间度生。故云若逢或见。众生虽生佛世。与佛同时。不肯念佛。故曰不逢非见。二人相忆。二忆念深。如是乃至从生至生。同于形影。不相乖异。此喻众生念佛也。佛念众生。众生念佛。故云二人相忆。如是佛度生。生念佛。乃至从生至生。喻如形影相随。无时或异也。次以母子喻。十方如来。怜念众生。如母忆子。此以喻合喻。合上佛念众生也。如儿子之往他乡也。其为母者。或倚门而长望。或兀坐而恒思。或废寝而忘餐。或停梭而罢织。其念子之情。可谓深且切矣。佛念众生之心。亦复如是。此喻众生不肯念佛。佛亦无可如何耳。若子逃逝。虽忆何为者。喻不孝之子一出其门。或为货殖之所绊。或为美妇之所系。无时念及母在家中。此喻众生不肯念佛。故云虽忆何为。言子若忆母。如母忆时者。此喻孝顺之子。身虽在外。无时不念母在家中。营事既毕。即便回家。承事老母。故云母子历生。不相违远。此喻众生念佛。要如母忆子一般。故云若众生心。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言现前见佛者。或于念佛定中见。或于夜间梦中见。俱名现前见也。言当来见者。或是临命终时。阿弥陀佛亲垂接引。或是往生七宝池中。华开见佛。皆名当来见也。言必定者。众生果能忆佛念佛。功不虚弃。必定能见佛也。即此念佛法门。便是胜妙方便。但得见弥陀。何愁不开悟。故云不假方便。自得心开。言如染香人。身有香气者。此喻众生念佛。即心即佛。譬如染香之人。其身自然而有香气故此念佛三昧。亦得名曰香光庄严也。势至菩萨自云。我本因地。以念佛心。入无生忍。今于此界摄念佛人。归于净土。此明以因趣果。果后度生。故我等现前大众。若肯忆佛念佛。必蒙势至菩萨摄受往生也。其最后结句云。佛问圆通。我无选择。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得三摩地。斯为第一。不比彼等诸圣。皆有选择也。
  且念佛三昧。有三种不同。各有下手工夫。现前大众。不可不知。
  一者念自佛法门。其下手工夫。祗有一重能所。皆以第六识相应之五别境中慧心所。为能观智。名为妙观察智相应品。以六根性为所观境。
  如阿那律单选眼根。名反见法门。初于见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明暗二相。了然不生。此得益之相也。
  观音选耳根。名反闻法门。初于闻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动静二相。了然不生。
  周利槃特迦选鼻根。名反嗅法门。初于嗅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通塞二相。了然不生。
憍梵钵提选舌根。名反尝法门。初于尝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甜淡二相。了然不生。
  毕陵伽婆蹉。选身根。名反触法门。初于触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离合二相。了然不生。
  须菩提选意根。名反知法门。初于知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生灭二相。了然不生。此一种法门。境智俱属于自。故云念自佛也。
  二者念他佛。亦是一重能所。以六根为能念。诸佛果德为所念。能念属自。所念属他故云。念他佛也。念自佛。全仗自力以了生死。以生死之因。无量无边。若烦恼一丝不断。则生死便不能出。故古德云。少留一爱未全捐。便恐临终被此牵。先须持戒清净。由戒生定。由定发慧。定能伏烦恼。直至三界见思破尽。方能超出分段生死。此念自佛之了生死不易也。念他佛全仗佛力。烦恼不必断。业障不必除。只要愿力恳切。便能横超三界。带业往生。故念他佛。了生死之易也。
  第三自他俱念佛者。此一种法门。是上根利智所修。必先大开圆解。了知心佛众生。三无差别。自他本自不二。先须识得有两重能所。一者。以妙观察智相应品为能观。以六根性为所观。二者。以六根为能念。以诸佛果德为所念。从此下手念佛。先须缘想。诸佛圣境。然后都摄六根。一心蓦直念去。名为依他境立。唯心观成。俾眼所见者。无非佛相。耳所闻者。无非佛音。鼻所嗅者。无非佛香。舌所宣者。无非佛像。意所缘者。无非佛法。六根所对。无非佛境。此种法门。唯永明等诸大祖师。可以承当。
  所以永明祖师。昼夜十二时。弥陀十万。更须诵华严经一部。行百八事。此等行径。非泛泛人可以做得也。故莲池大师闻之。尚有疑虑。一日亲自勘验一番。从半夜起来。遂持珠计数。直至晚间。念满十万。中间一息不能昏散。若少有昏沉。即便间断。不能满十万数。可见此种法门。非吾辈所能企及。吾等自知钝根。只好学势至念佛法门。单念他佛最极稳当所谓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不假方便。自得心开。故永明祖师。尝以四料简开示学者。一云。有禅有净土。犹如戴角虎。现世为人师。将来作佛祖。此种禅净双修法门。如能做得。固然是好。如其不能。当念他佛。二云。无禅有净土。万修万人去。但得见弥陀。何愁不开悟。故经云。不假方便。自得心开。即此念佛。便是殊胜方便。何必再假余方便耶。三云。有禅无净土。十人九错路。阴境若现前。瞥尔随他去。此在永明大师时候。尚云十人九错。直至于今。又过千余年矣。当云十人十错。吾辈宁不寒心乎。四云。无禅无净土。铁床并铜柱。万劫与千生。没个人依怙。此指大概普通人物。一天到晚。黑地昏天。祗管埋头吃饭。逐利求名。不知修善。不肯念佛。以贪嗔痴。发身口意。造十恶业。三途苦报。只身应受。谁能相代。故曰铁床并铜柱也。今日现前大众。幸有此间诸大居士。建造居士林。提倡念佛法门。每逢初一十五宏开大会。云集大众。同声念佛。此即上体佛心。普渡慈航也。汝等现前大众。应当认真念佛。万勿当面错过。一寸时光。即一寸命光。失人身易。得人身难。此身不向今生度。更向何生度此身。此中念他佛一种法门。虽然是好。必须信愿持名。方为稳当。若无信愿。单念佛名。纵使每日弥陀十万。念到一心不乱。亦不能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何以故。以无信愿故也。譬如有船。设在门前河中。你无心上船。故不得去。弥陀之大愿慈航。亦复如是。阿弥陀佛以四十八愿普度众生。若众生无愿往生。亦不得度。念佛众生。其必信真愿切。方能受度。无愿者。不能往生。若信真愿切。虽散心念佛。亦得往生。因往生愿切故。弥陀要解云。得生与否。全由信愿之有无。品位高下。全由持名之深浅。此千古不易之谈也。汝等不可不知。普贤行愿品云。人到临命终时。一切业障。悉皆现前。一切眷属。悉皆远离。一切诸根。悉皆败坏。唯有愿王。一切时中。引导其前。一刹那中。即得往生极乐世界。故知愿。不可不发也。且道愿如何发。我有念佛仪规。其中有十六句发愿回向之文。当依此文做去。保管一生取办。汝等念佛。不可太快。快则佛号不清。心不至诚。亦不可太缓。缓则容易昏沉。心亦不诚敬。故须念佛要不缓不急。每日定数。至多三万。至少一万。一年三百六十日。日日做到。不可一日间断。正当念佛。要句句分明。字字清彻。从口中念出。耳里收来。名为口耳相传。圣凡不隔。依此念去。最极稳当。到得临命终时。自然感应道交。阿弥陀佛。与诸圣众。不来而来。亲垂接引。念佛行人。不往而往。往生西方。既得往生。便登不退。华开见佛。即闻佛乘。顿开佛慧。然后乘大愿船。回入娑婆苦海。广度有缘。宁不快哉。现前大众各各勉旃。

谛闲法师于大势至菩萨圣诞开示念佛法门:
  今日是大势至菩萨圣诞良辰。示大势至菩萨所修之念佛三昧法门。是谓应时应机之谈也。楞严第二十四圆通章云。尔时大势至法王子。与其同伦。五十二菩萨。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我忆往昔恒河沙劫。有佛出世。名无量光。十二如来。相继一劫。其最后佛。名超日月光。彼佛教我念佛三昧。譬如有人。一专为忆。一人专忘。如是二人。若逢不逢。或见非见。此以普通人喻佛念众生。众生不念佛也。一人专忆者。喻佛常念众生。一人专忘者。喻人常不念佛。故佛虽常在世间度生。故云若逢或见。众生虽生佛世。与佛同时。不肯念佛。故曰不逢非见。二人相忆。二忆念深。如是乃至从生至生。同于形影。不相乖异。此喻众生念佛也。佛念众生。众生念佛。故云二人相忆。如是佛度生。生念佛。乃至从生至生。喻如形影相随。无时或异也。次以母子喻。十方如来。怜念众生。如母忆子。此以喻合喻。合上佛念众生也。如儿子之往他乡也。其为母者。或倚门而长望。或兀坐而恒思。或废寝而忘餐。或停梭而罢织。其念子之情。可谓深且切矣。佛念众生之心。亦复如是。此喻众生不肯念佛。佛亦无可如何耳。若子逃逝。虽忆何为者。喻不孝之子一出其门。或为货殖之所绊。或为美妇之所系。无时念及母在家中。此喻众生不肯念佛。故云虽忆何为。言子若忆母。如母忆时者。此喻孝顺之子。身虽在外。无时不念母在家中。营事既毕。即便回家。承事老母。故云母子历生。不相违远。此喻众生念佛。要如母忆子一般。故云若众生心。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言现前见佛者。或于念佛定中见。或于夜间梦中见。俱名现前见也。言当来见者。或是临命终时。阿弥陀佛亲垂接引。或是往生七宝池中。华开见佛。皆名当来见也。言必定者。众生果能忆佛念佛。功不虚弃。必定能见佛也。即此念佛法门。便是胜妙方便。但得见弥陀。何愁不开悟。故云不假方便。自得心开。言如染香人。身有香气者。此喻众生念佛。即心即佛。譬如染香之人。其身自然而有香气故此念佛三昧。亦得名曰香光庄严也。势至菩萨自云。我本因地。以念佛心。入无生忍。今于此界摄念佛人。归于净土。此明以因趣果。果后度生。故我等现前大众。若肯忆佛念佛。必蒙势至菩萨摄受往生也。其最后结句云。佛问圆通。我无选择。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得三摩地。斯为第一。不比彼等诸圣。皆有选择也。
  且念佛三昧。有三种不同。各有下手工夫。现前大众。不可不知。
  一者念自佛法门。其下手工夫。祗有一重能所。皆以第六识相应之五别境中慧心所。为能观智。名为妙观察智相应品。以六根性为所观境。
  如阿那律单选眼根。名反见法门。初于见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明暗二相。了然不生。此得益之相也。
  观音选耳根。名反闻法门。初于闻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动静二相。了然不生。
  周利槃特迦选鼻根。名反嗅法门。初于嗅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通塞二相。了然不生。
憍梵钵提选舌根。名反尝法门。初于尝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甜淡二相。了然不生。
  毕陵伽婆蹉。选身根。名反触法门。初于触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离合二相。了然不生。
  须菩提选意根。名反知法门。初于知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生灭二相。了然不生。此一种法门。境智俱属于自。故云念自佛也。
  二者念他佛。亦是一重能所。以六根为能念。诸佛果德为所念。能念属自。所念属他故云。念他佛也。念自佛。全仗自力以了生死。以生死之因。无量无边。若烦恼一丝不断。则生死便不能出。故古德云。少留一爱未全捐。便恐临终被此牵。先须持戒清净。由戒生定。由定发慧。定能伏烦恼。直至三界见思破尽。方能超出分段生死。此念自佛之了生死不易也。念他佛全仗佛力。烦恼不必断。业障不必除。只要愿力恳切。便能横超三界。带业往生。故念他佛。了生死之易也。
  第三自他俱念佛者。此一种法门。是上根利智所修。必先大开圆解。了知心佛众生。三无差别。自他本自不二。先须识得有两重能所。一者。以妙观察智相应品为能观。以六根性为所观。二者。以六根为能念。以诸佛果德为所念。从此下手念佛。先须缘想。诸佛圣境。然后都摄六根。一心蓦直念去。名为依他境立。唯心观成。俾眼所见者。无非佛相。耳所闻者。无非佛音。鼻所嗅者。无非佛香。舌所宣者。无非佛像。意所缘者。无非佛法。六根所对。无非佛境。此种法门。唯永明等诸大祖师。可以承当。
  所以永明祖师。昼夜十二时。弥陀十万。更须诵华严经一部。行百八事。此等行径。非泛泛人可以做得也。故莲池大师闻之。尚有疑虑。一日亲自勘验一番。从半夜起来。遂持珠计数。直至晚间。念满十万。中间一息不能昏散。若少有昏沉。即便间断。不能满十万数。可见此种法门。非吾辈所能企及。吾等自知钝根。只好学势至念佛法门。单念他佛最极稳当所谓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不假方便。自得心开。故永明祖师。尝以四料简开示学者。一云。有禅有净土。犹如戴角虎。现世为人师。将来作佛祖。此种禅净双修法门。如能做得。固然是好。如其不能。当念他佛。二云。无禅有净土。万修万人去。但得见弥陀。何愁不开悟。故经云。不假方便。自得心开。即此念佛。便是殊胜方便。何必再假余方便耶。三云。有禅无净土。十人九错路。阴境若现前。瞥尔随他去。此在永明大师时候。尚云十人九错。直至于今。又过千余年矣。当云十人十错。吾辈宁不寒心乎。四云。无禅无净土。铁床并铜柱。万劫与千生。没个人依怙。此指大概普通人物。一天到晚。黑地昏天。祗管埋头吃饭。逐利求名。不知修善。不肯念佛。以贪嗔痴。发身口意。造十恶业。三途苦报。只身应受。谁能相代。故曰铁床并铜柱也。今日现前大众。幸有此间诸大居士。建造居士林。提倡念佛法门。每逢初一十五宏开大会。云集大众。同声念佛。此即上体佛心。普渡慈航也。汝等现前大众。应当认真念佛。万勿当面错过。一寸时光。即一寸命光。失人身易。得人身难。此身不向今生度。更向何生度此身。此中念他佛一种法门。虽然是好。必须信愿持名。方为稳当。若无信愿。单念佛名。纵使每日弥陀十万。念到一心不乱。亦不能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何以故。以无信愿故也。譬如有船。设在门前河中。你无心上船。故不得去。弥陀之大愿慈航。亦复如是。阿弥陀佛以四十八愿普度众生。若众生无愿往生。亦不得度。念佛众生。其必信真愿切。方能受度。无愿者。不能往生。若信真愿切。虽散心念佛。亦得往生。因往生愿切故。弥陀要解云。得生与否。全由信愿之有无。品位高下。全由持名之深浅。此千古不易之谈也。汝等不可不知。普贤行愿品云。人到临命终时。一切业障。悉皆现前。一切眷属。悉皆远离。一切诸根。悉皆败坏。唯有愿王。一切时中。引导其前。一刹那中。即得往生极乐世界。故知愿。不可不发也。且道愿如何发。我有念佛仪规。其中有十六句发愿回向之文。当依此文做去。保管一生取办。汝等念佛。不可太快。快则佛号不清。心不至诚。亦不可太缓。缓则容易昏沉。心亦不诚敬。故须念佛要不缓不急。每日定数。至多三万。至少一万。一年三百六十日。日日做到。不可一日间断。正当念佛。要句句分明。字字清彻。从口中念出。耳里收来。名为口耳相传。圣凡不隔。依此念去。最极稳当。到得临命终时。自然感应道交。阿弥陀佛。与诸圣众。不来而来。亲垂接引。念佛行人。不往而往。往生西方。既得往生。便登不退。华开见佛。即闻佛乘。顿开佛慧。然后乘大愿船。回入娑婆苦海。广度有缘。宁不快哉。现前大众各各勉旃。

《达摩祖师无心论》

(此书是敦煌经卷之一,原本为斯坦因第5619号)

夫至理无言,要假言而显理。大道无相,为接粗而见形。今且假立二人,共谈无心之论矣。

◆弟子问和尚曰:有心?无心?

◆答曰:无心。

◆问曰:既云无心,谁能见觉知?谁知无心?

◆答曰:还是无心,既见闻觉知还是无心,能知无心。

◆问曰:既若无心,即合无有见闻觉知,云何得有见闻觉知?

◆答曰:我虽无心,能见能闻能觉能知。

◆问曰:既能见闻觉知,即是有心。哪得称无?

◆答曰:只是见闻觉知,即是无心。何处更离见闻觉知,别有无心?我今恐汝不解,一一为汝解说,令汝得悟真理。假如见终日见,由为无见,见亦无心。闻终日闻,由为无闻,闻亦无心。觉终日觉,由为无觉,觉亦无心。知终日知,由为无知,知亦无心。终日造作,作亦无作,作亦无心。故云:“见闻觉知,总是无心”。

◆问曰:若为能弥?是无心?

◆答曰:汝但仔细推求,看心作何相貌?其心复可得是心不是心?为复在内?为复在外?为复在中间?如是三处推求觅心,了不可得,乃至于一切处求觅,亦不可得,当知即是无心。

◆问曰:和尚既云“一切处总是无心。”即合无有罪福,何故众生轮回六趣,生死不断?

◆答曰:众生迷妄,于无心中而妄生心,造种种业,妄执为有。足可致使轮回六趣,生死不断。譬有人于暗中见杌为鬼,见绳为蛇,便生恐怖,众生妄执亦复如是。于无心中,妄执有心,造种种业,而实无不轮回六趣。如是众生,若遇大善知识,教令坐禅,觉悟无心,一切业障尽皆消灭,生死即断。譬如暗中日光一照,而暗皆尽。若悟无心,一切罪灭亦复如是。

◆问曰:弟子愚昧,心犹未了审。一切处六根所用者,应答曰语,种种施为,烦恼菩提,生死涅盘,定无心否?

◆答曰:定是无心,只为众生,妄执有心,即有一切烦恼生死,菩提涅盘。若觉无心,即无一切烦恼生死涅盘。是故如来为有心者说有生死。菩提对烦恼得名,涅盘对生死得名,此皆对治之法。若无心可得,即烦恼菩提亦不可得,乃至生死涅盘亦不可得。

◆问曰:菩提涅般既不可得到,过去诸佛皆得菩提,此谓可乎?

◆答曰:但以世谛文字之言得,于真谛实无可得,故“维摩经”云:“菩提者不可以身得,不可以心得。”又“金刚经”云:“无有少法可得,诸佛如来但以不可得而得。”当知有心,即一切有,无心一切无。

◆问曰:和尚既云,于一切处尽皆无心,木石亦无心,岂不同于木石乎?

◆答曰:而我无心,心不同木石。何以故?譬如天鼓,虽复无心,自然出种种妙法教化众生。又如如意珠,虽复无心,自然能作种种变现,而我无心,亦复如是,虽复无心,善能觉了诸法实相,具真般若,三身自在应用无妨,故宝积经云:“以无心意而现行。”岂同石木乎?夫无心者即真心也,真心者即无心也。

◆问曰:今于心中作,若为修行?

◆答曰:但于一切事上觉了,无心即是修行,更不别有修行。故知无心即一切,寂灭即无心也。

弟子于是忽然大悟,始知心外无物,物外无心,举止动用皆得自在,断诸疑网,更无挂碍,即起作礼,而铭无心,乃为颂曰:

心神向寂,无色无形;

睹之不见,听之无声;

似暗非暗,如明不明。

舍之不灭,取之无生。

大即廓周法界,小即毛竭不停。

烦恼混之浊,涅盘澄之不清。

真如本无分别,能辩有情无情。

收之一切不立,散之普遍含灵。

妙神非知所测,正觅绝于修行。

灭则不见其坏,生则不见其成。

大道寂号无相,万像窈号无名。

如斯运用自在,总是无心之精。

和尚又告曰:“诸般若中,以无心般若,而为最上。故《维摩经》云:‘以无心意无受行,而悉拙伏外道。’又《法鼓经》:‘若知无心可得,法即不可得,罪福亦不可得,生死涅盘,亦不可得,乃至一切尽不可得,不可得,亦不可得。’”

乃为颂曰:

昔日迷时为有心,尔时悟罢了无心

虽复无心能照用,照用常寂即如如。

重曰:

无心无照亦无用,无照无用即无为

此是如来真法界,不同菩萨为辟支

言无心者,即无妄相心也。

◆又问:“何名为太上?”

◆答曰:“太者大也,上者高也。穷高之妙理,故云太上也。又太者,通泰位也。三界之天,虽有延康之寿福尽。是故,终轮回六趣,未足为太。十住菩萨,虽出离生死,而妙理未极,亦未为太。十住修心,妄有入无。又无其无有双遣,不妄中道,亦未为太。又忘中道,三处都尽,位皆妙觉。菩萨虽遣三处,不能无其所妙,亦未为太。又忘其妙,则佛道至极,则无所存。无存思,则无思虑,兼妄心智永息,觉照俱尽,寂然无为,此名为太也。太是理极之义,上是无等色,故云太上。即之,佛如来之别名也。”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欢·素(金鹰世界店)应天大街888号金鹰世界9楼-菜品推荐✔️赤焰山河(麻辣榆耳)采用东北的高蛋白低脂肪野生菌榆耳,配上麻辣秘制红汤,毛血旺的做法,菌菇脆劲十
  • 原来这就叫:空船理论(此文无价) 儒风大家 读文摘精选  生活中的10%是由发生在你身上的事情组成,而另外的90%则是由你对所发生的事情如何反应所决定。
  • 我也在找公司附近的房子,什么时候搬都可以,看你需求,商量着来工作比较忙,看房私信我。两个人住怕是都妥妥大空间。
  • 我说小姑娘她在艺术上有很高的的天赋,尤其是音乐,如果能往这边发展也许能很有成就。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长,都有自己做得好和做不好的事。
  • 10、大肠、小肠区:有斑和“沉色”的红点位肝功能不好。7、脾胃区:颜色异样(或红鼻头)多为脾胃不和。
  • 我知道你泪水与焦虑的混合物,我倾慕你的危险与失败、悲伤的笑容。我知道你泪水与焦虑的混合物,我倾慕你的危险与失败、悲伤的笑容。
  • 谷神先生想告诉大家,人,在走坏运的时候,啥都不顺,事事不如意,你认为是好的东西,其实正好相反,是坏的东西。你认为是坏的东西,恰恰是好东西。人道是,就下一个雨点,
  • 后来子路的父母过世,他被楚王赏识当了大官,享受了优厚的待遇,却感叹父母早逝,享受不到这样的生活,想要再孝顺他们,却已经是不可能的事情了5⃣黄香扇枕:黄香九岁的时
  • #谭咏麟[超话]##晒出你关于谭咏麟的第一条微博#第一条微博是17年,17年的某天(记不清具体日子)忘了什么机缘偶然在b站搜校长,然后当年的第一条推荐就是94大
  • 光这一点就能把所有眼罩秒开一条街。在湿度比较低的季节会更明显,可能一个午睡下来,嘴皮子都被烘蜕皮。
  • 一个亿“小目标”对我这个阶段来说,明显是泰山压顶,但十多年写书坐冷板凳的经验告诉我,这是对我的一番考验,山海英雄联盟系列既然想登顶、山海经行影业既然想睥睨群雄,
  • 《予你35条令人惊艳的诗词佳句。值得收藏。》[心] 1、君子如兰,思之可追。 2、三生有幸,韶华流光里,俯仰皆是你。 3、醒时风拂衣,情动忽提笔。 4、
  • 健健康康的生活是我们每个人都想要的,先从换内裤开始[嘿哈] 内裤是我们生活中的必需品买几块钱的也能穿为什么要穿大卫博士呢?健健康康的生活是我们每个人都想要的,先
  • ❤️ #拖拖读书笔记# [春游家族]#成为波伏瓦-[英]凯特·柯克帕特里克[图书]#书架上的《第二性》还没拆封,倒是先把Kindle里面的这本波伏娃传记给看完了
  • 3、新风与空气净化器的适用场景看看我们的环境地图,我国华北大部分地区,新装修的房子都是建议考虑新风系统的,即便不做新风,也建议买一个高档的强力空气净化器,非常有
  • #第42届青龙电影奖#最佳作品:《摩加迪沙》最佳导演:柳昇完《摩加迪沙》最佳男主角:薛景求《兹山鱼谱》最佳女主角:文素丽《三姐妹》最佳男配角:许峻豪《摩加迪沙》
  • 《向往的生活6》原班人马回归登上当天微博热搜,在一众“综N代”中,这档节目确实称得上口碑稳定。芒果季风方面,本周芒果TV举办的招商会上一口气发布了16部待播剧,
  • 我最最最最最最最可爱的邓伦灯灯宝北@邓伦 生日快乐@邓伦 希望宝北可以在新的年岁健康快乐,保持美丽,万事顺意,宝北的每一份努力都可以得到最好的回报@邓伦 @邓伦
  • #优米分享# 今天跟大家分享的是沙漠中的沉船,其实这不是沙漠,这是纳米比亚的#骨架海岸# ,它的西北海岸的沙滩上散落着野生动物和遇难船只的骨骼,这也是#骨架海岸
  • -整体环境也超棒,随便一拍就能出片,这么好玩又出片的地方,难怪他们都喜欢去这里玩~-在这里嗨玩一整晚都没问题!-整体氛围确实不错,国潮风格很受欢迎,音乐也超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