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德,他是西方近代古典哲学的最高峰,他偶然读到休谟的书,大受震动。他发现他讲了 20 年的知识,而所谓“知识“居 然本身就是一个漏洞,就是一个疑窦,就是 一个根本性的疑问,这才促使康德开始思考 “知识”究竟是什么,我们人类的认知是怎样建构的。

他当然得从休谟提出的基本疑点开始。那就是什么是“空间”,什么是“时间”。因为休谟曾经论证,在经验上对空间和时间的感知无法明晰化,它只不过是事物连续发生的一个背景表象。那么康德因此追问,什么叫“时间”和“空间”,什么叫“因果联系”,什么叫“全称判断”,它从哪里来,由此提出“先验论”。

要讲康德,我们必须先讲三组词汇或者三组概念。第一,经验。请注意哲学上的“经验”和我们日常生活中使用“经验”这个词不同,我们日常生活中所谓的“经验”是指我们在实物活动中的知识积累,“经验”原意不是这个意思,是指我们用感知获得对象,或者用感官获得对象要素,叫“经验”。比如视觉、听觉、嗅觉、味觉。第二个概念,先验。“先生”的“先”,“经验”的“验”。什么叫“先验”?经验以先就被规定的东西叫“先验”,也就是在你经验还没有发生以前,已经规定了你的经验模式和经验系统的那个东西叫“先验”。第三个词,叫超验,也就是超乎于经验之外的那些追究,我先把这三个概念说清楚。
 

那么休谟如果证明经验不能达成从特称判断到全称判断的导出,经验中没有因果联系的直接要素,归纳法不成立。那么康德当然就要讨论,那么我们的“经验”是什么?我们联系经验的后面的那个作用力来自何方?我们的全称判断,因果判断,所有这些东西也就是知识基础构架的东西,在经验以外的什么地方?他提出先验,在你经验以先就被主观规定给死了,它开始做系统推动。大家要注意,他当年没有我们今天的信息量。我们的视觉只不过是感光,我们把光感成明亮,是一种先验规定。我们把波长错觉为颜色,是一种在我们张开眼睛以前就被规定死了的视觉模型。 

其实我就在讲先验规定性,我只是没有用那个词而已,要知道当年的康德没有这个信息量,他居然推导出我们的感知是有先验规定性的。就是在你经验发生以前,一个规定经验的格律或者规定经验方式的平台早已塑成。然后他提出,他说时间和空间,只不过是先验直观形式。请注意“形式”这个词,我一旦用这个词,大家立即要回到古希腊运用这个词的那个概念上去。也就是说“时间”和“空间”是不是客观存在,我们无从讨论。康德说,我只知道我的经验如果要发生它必须有一个平台。这是我的语言,我不用康德本身的话,因为说起来太拗口,为了大家现在有助于理解我改成现代语言。 

那么我的感觉和经验本身要发生,必须有一个载体,有一个平台。这个平台就是时间和空间,时间和空间是我们的先验直观形式。他接着讲,他说所谓“因果联系”,所谓“全称判断”,它来自于先验的范畴规定。大家注意“范畴”这个词,“范畴”这个词在我们日常用语中跟“范围”没有区别,可是它在哲学上是一个专用词,最早探讨“范畴”亚里士多德就探讨,到康德进一步探讨。康德说,我们的“全称判断”和“因果联系”是在“先验范畴”上建构的。我举个例子,他分了四组 12 项范畴,我不一项项展开,我只举一个例子。比如我说小布什必然是美国总统,你听了一定觉得有问题。可是我如果说 2+2 必然等于 4,你听了没有问题。世界上没有“二”这个东西。“二”是一个纯抽象符号。可为什么我说 2+2等于4,2×2 等于 4,你没有疑问呢?这个纯逻辑的范畴,就是必然、偶然、或然,这个在你先天逻辑模型中建构的经验以先给定的规定带出来的结果。所以你一听小布什必然是美国总统,你就会觉得有问题。 

问题在哪?在你的先验范畴中不能接受。2+2 等于 4 世界上没有,可在你的先验范畴中它成立。康德接着推导,说你的逻辑形式和你的逻辑规定来自哪里,仍然来自先验规定。他把这个超经验层面的逻辑规定,另取一组概念,叫“先验逻辑形式”。我刚才讲“时间”、“空间”、“经验”,叫先验直观形式,你在逻辑上能够整理的所有的东西,包括因果联系等等,它是先验逻辑形式。换句话说,是在经验以先就给定的感知规定性。他说经验只提供现象信息,并不提供现象信息背后的联系,因此我们感知的“世界”永远是现象界,我们所说的“存在”永远是感知中的现象体系。他说那么客观的物体物本身在哪里,在彼岸。他取一个词叫“物自体”,也叫“自在之物”。他说那个我们感知够不着的客观世界本身不在我们的感知范围以内。这就是著名的“彼岸说”。现象、现象界和物自体被划分开来,不可知论的证明达成。我前面讲过,西方文化界的主流思想是不可知论,大家想想,康德的证明是不是对人类“知识是什么”的最有效证明? 

你的“知识”是什么?不是外部世界的反映,外部世界只给你提供了一些凌乱的信息,怎样整顿这个信息,却是你的主观规定性本身在你接受信息的经验之先,就被规定了。这就是我前面讲感知不是为求真而设定,而是为求存而设定。你的先验是被什么东西赋予的,是被生存进化过程中维护生存的适应性要求塑定的。是不是这样呢?这在今天看来是一个非常简单的常识。可是在古典哲学时期,它是需要用缜密的逻辑推导一层一层去证明的。而且康德接着提出了一个更麻烦的问题,他说我们人类总有一种把自己的智慧或者理性调动到极致的倾向。但是一旦你把自己的智慧或者理性调动到极致,你在思维倾向上就总是追求达成一个绝对的、不可分割的、无限的、永恒的理念。大家想想,康德这个说法是非常成立的我们一般人一定会认为这个世界的存在是绝对的。古希腊人认为,在这个世界假象后面,一定有一个稳定的不可分割的永恒存在的真存。比如我们今天科学时代,在牛顿时代人们不自觉的就会认为万有引力定律是绝对的,是无限的,是涵盖一切的。到今天相对论时代,我们会认为爱因斯坦的学说及其宇宙论是绝对的,是包容一切的。 

我们人们总是在把自己的理性和智慧调动到极致的时候,追求达成一个圆满的、绝对的、无限的理念。可康德讲,我们的经验永远是有限的,你的经验根本不在无限中展开,无限跟经验没有任何关系。请想想,你看到的都是具体的对象,你能看到无限的宇宙吗?你看到的是具体的人,具体的桌子,具体的星星,具体的太阳,你所看见的都是有限存在者。经验只在有限范围内展开,知性只在有限过程中运行,可调动理性达极致追求的却是无限和绝对。一切经验和感知只在相对系统中运行,却总是在最高理念和最高理性的调动上追求无限。这构成理性运用的重大弊端。他说人类因此一旦进入这种高度调动理性的状态,立即就会发生二律背反。所谓“二律背反”,就是不能兼容的矛盾结论一概成立,结果最终导致根本知识的混乱。可见康德在那个时代就已经意识到人类的感知、经验极其狭义逻辑都是有弊端或者有局限的。而且人类把自己的理性调动到越高的程度,这个弊端和局限就展现得越为明确。康德通过对休谟问题的反思,由此建立先验论认识系统,使人类第一次明确知道我们所说的“知识”究竟是什么。 

我提醒大家听懂我这一段话,你仔细想想你的“知识”是什么,你所谓的“知识”绝不是外物的单纯反映。请想想休谟的那些论证,你所说的知识是外部信息和你主观给定的感知规定性,或叫先验规定格律组合出来的一个系统。是不是这样呢?这个问题直到康德先验论证明完毕,人类才第一次知道人类的“知识”是什么,“知识架构”是什么。我讲到这里,请大家听明白,如果你没有感知系统、思想系统、逻辑系统的调动和训练,你接受的不叫“知识”,只叫“信息”。如果你拿一个有漏洞的先验感知系统或逻辑系统整理信息,它会出现什么局面可想而知。而人类的高端感知部分不在人类显性感知的表层,它只是一种潜能,需要后天调动其储备能力加以训练,由此构成信息处理系统达成的先验整理模型,谓之“知识”。因此大家在这里一定要把“信息”和“知识”分开。我顺便纠正一个大家经常说错的话,人们说知识是无穷尽的,而我们只是知识海洋中的一粟。庄子有一个表述,他说“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他的意思是说我的人生是有限的,而知识是无限的,以有限的人生去追求无限的知识,危险。听起来这个话是大家都能接受的,错了。请记住,知识是有限的,它是随着你的先验感知能度而建构的。而感知能力是一个逐步发生的东西,感知结构和感知能力发展到哪一个程度,知识才到哪一个程度。请千万不要把信息的“无涯”和知识的“无涯”搞混,而且信息是不是“无涯”,是不是无限,也是需要追溯的。什么叫“信息”?信息是存在,是一,万物分化产生的边缘依存效应,也就是如果万物不分化就没有信息,宇宙的弱化展开过程就是分化过程,分化过程就是信息生发过程。

如果宇宙的演化是在一个有限区间内实现,那么信息总量也一定是有限的。在这个有限的信息海洋中,任何一个人或者一个物种处理这个信息,即使他不能处理这个有限信息量的全部,他处理的知识量一定是被他的感知能力或信息能力所给定的。因此不但知识是有限的,信息也是有限的。因此说知识的海洋是无限的,我们的知识只是知识海洋中的一粟,这说法不对。庄子说“以有涯随无涯”也不对。理解“知识”是什么,理解“知识”和“信息”的关系,理解“现象界”和“物自体”的分离,理解“客体”和“对象”的概念区别。在逻辑上是我们建立知识的基础问题。

康德;把亲眼见过和理性分析结合起来就可以做判断。佛陀;你们都是妄想分别,只有知道了亲眼见过是错觉,知道了理性分析是戏论,才有可能做出有意义的“判断”。

我该感谢杨先生什么呢,感谢他肆无忌惮的陪伴与不顾一切的听从
我觉得他跟沈宴好像,都是现在背后开导我,你看啊,幸福的人适不适合写诗的,那些沉痛的字词都太让人难过,有了现实的温暖也不再去寄情于荒漠于海洋,达慕大会与转动的经幡所承载的期望都不如今日的晚饭,民谣的苦楚也挂在了现实的长袖善舞,让人沉沦其中

可是现在这些苦。都是我一个人吃了

约翰·昆西·亚当斯总统,在最高法院的庭审现场发表的那段永载史册的辩护词,这是对美国精神最精辟的阐释。
在斯皮尔伯格的电影《阿姆斯达》中,让人不禁由衷赞叹美国那些开国之父们,正是他们崇高的社会理想,把人类社会从暴力与强权的野蛮社会,推向人人自由、平等的文明社会。美国之所以伟大,就在于这些开国之父们为美国建立起了一个明确的价值观体系,以及为民权政府建立起了一整套合理的制度架构。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经朋友介绍 2/11 在上海闵行区宠乐游网点进行托运 在此之前【询问过是否需要宠物的检疫证明 对方回应会帮忙办理】 因为相信朋友所以还是选择了宠乐游 12日到后
  • 看着优雅的你们,管你是网红,是所谓成功人士,是留下来的一份子,你我皆是这片天地的蜉蝣。等我赶上她的脚步才发现撑伞的那只手同时还握着一瓶醋和一袋餐巾纸,顿生感悟,
  • “刷新”“跑赢”“突破”这些频繁用到的词汇说明,山东开放型经济在2021年这个全球疫情反复、海运费暴涨等不确定性因素增加的特殊年份,取得了不同寻常的成绩。■本报
  • 你要知道:先好起来的永远是我们自己,然后才是生活。心情若好,生活中再多的不如意也有精力去面对,轻松化解;心情不好,再小的挫折都能成为洪水猛兽,人便会不堪重负。
  • 前一星期有位老同学叙旧,聊了很多读书时候的美好和遗憾,我好想告诉他,我也珍惜那些一起过往的美好,但我已经不记得好多事情了,那些激烈的情绪变化,甜蜜的美好瞬间,被
  • 李某某(女,45岁)在网上看到宝山某单位仓库发生火灾的图片后,造谣此商户可能存在倒卖蔬菜物资且货账不符的情况,虚构了“一不做二不休,直接放火烧仓库”等不实信息进
  • 爱国是基于个人对自己祖国依赖关系的深厚情感,也是调节个人与祖国关系的行为准则。爱国是基于个人对自己祖国依赖关系的深厚情感,也是调节个人与祖国关系的行为准则。
  • 这是一首讲述校园生活的歌曲,生动的歌词,将我的思绪拉扯到那三年的时光,那是我们最好的年华。突然回想到我们毕业典礼上的誓言,永不相忘,永不停止追逐梦想的脚步,所有
  • 这些书的作者都是欧美人,在涉及俄罗斯内容时,似乎有着意识形态方面的偏见,但总体而言,应该都是事实与真相,毕竟与政客们不同,“吾更爱真理”是知识分子的座右铭。因为
  • -----高仿手表哪里可以出售,高仿手表哪里可以搞到,高仿手表哪里可以典当,高仿手表哪里可以鉴定出来-----同学A在空间转发了一个《小爸爸》中关于齐大胜与于果
  • 不添加水印是为了最大程度地呈现画面的美感,也因为相信爱他的人都有一定的自觉自律,现在看来还是我盲目乐观了……#遇见美好# 韶华……这组片子是昨天下午创作的,美其
  • Day8⃣️☪️ ☪️ ☪️ ☪️ ☪️ ☪️⭕️起始体重:108(身高160⭕️今日体重:忘秤了✅目标体重:90斤(希望6月之前达成目标早上7点半:黑咖 如
  • (来源:天眼新闻)#贵阳#【#碱性水养生死灰复燃#追踪:违法宣传产品召回,企业被罚款30万元】在315前夕披露云南知名水企“石林天外天”在市场推广宣传中暗示,饮
  • 02 露台上“姐,你说,我会不会很快也去天堂,感觉,他们都在召唤我。可能,这就是我的命,牵挂不多,或许,是他们冥冥之中,对我的牵挂更多,反而,一肚子的心事,带着
  • [污][爱你][笑cry]今天辛苦干妈了,前半程一直是干妈把敢儿背着,后面妈妈才分担了一些。除了动物园去吃点都德,给敢儿吃了一点猪血和牛肉球,小家伙现在喜欢守嘴
  • 4、八字食神生财则财源永不断食伤星为财星的元神,就好像河流的源头一样,这样的八字总是会细水长流,稳稳当当的做事情,机会一到很会把握,很容易获得财富。但有个条件那
  • 26.有什么好难过的,不是所有的喜欢都能得偿所愿,爱而不得的又不止你一个。27.原来星星真的和你一样,都是遥不可及的。
  • 千万不可以卑下低劣自居,认为我业障深重,恐怕不能往生,如果作这样的想法念佛,就决定不能生了。万不可卑劣自居,谓我业重,恐不能生,若作此想念,则决定不能生矣。
  • 想和你再去吹吹风,虽然已是不同时空,还是可以迎着风,随意说说心里的梦,感情浮浮沈沈,世事颠颠倒倒,一颗心硬硬冷冷,感动愈来愈少。想和你再去吹吹风虽然已是不同时空
  • 黄嫩嫩的小花,迎霜傲雪,百花之先,蜡梅花开得比梅花还要早,芳香浓郁,久放不凋。是桃李风吹尽了疫情,是莺莺燕燕叫醒了睡海棠,也是“花朝月夕动春心”是“天气更醺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