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佛陀涅槃是担不起黑业,简直荒谬!

面对南无始祖报身佛和佛母为众生担业而示现涅槃,一些不懂佛法真谛之人竟然猜度、揣测,说是“由于佛陀担不起众生黑业,所以才涅槃”,这真是荒谬至极!这样想、这样说的人已经在诽谤佛陀、侮辱佛法了。为何呢?笔者与大家一起来剖析。

首先,此类人士对佛陀的觉量认识不清,认知有限。

《了义经》言:“佛乃无上正等正觉耶。无上者为无有更上。圆满正等正觉彻底无偏。无再满之满。无上者之上。如是彻底无上正觉。以是佛陀。”

佛陀圆满无上正等正觉,没有再满也没有更上者。南无始祖报身佛在世界上创立了历史上无数个第一的纪录,是历史上第一个获得认证地位最高的古佛;是第一个拿出了显密圆通、妙谙五明最杰出完整的古佛;显佛陀智慧创立的韵雕,任何人都复制不了,是历史上第一个不能复制的艺术;是历史上第一个只利益他人而不收供养的古佛;是历史上第一个展显圣迹最多的古佛;是历史上唯一拥有两个小时之内就让弟子得到成就的佛法——现量大圆满,最快捷修成出入佛土世界。

南无始祖报身佛以佛境觉量,将传给阿弥陀佛等十方诸佛和大菩萨们在修行阶段的最高佛法《极圣解脱大手印》,示现给娑婆世界的所有众生,为人们指出了成就解脱的捷径,利益度化了无量无边的众生,成就解脱、生死自由者不计其数。其中因海圣尊、禄东赞法王、果章长老等大圣德的证境、证德、证量更是震惊世界。

南无始祖报身佛的圣体质圣体力举世无双。2021年12月23日,佛陀在圣迹寺,仅用四根手指就勾起了重达437.2磅重的镇殿金刚杵13秒多钟,上超72段。从古至今,无圣可及。

南无始祖报身佛的觉量无上圆满,圣迹数不胜数,难道担不起众生的黑业吗?那你能担吗?你有几斤几两,有何圣迹展显,能单手提得起多少磅的金刚杵,上超多少段?请在公众面前展示展示吧。

其次,此类人士不懂因果不昧的道理。

他们根本不懂“担业不能进入禅定境界,而是要实实在在迁意行持,代众生受苦”的佛法道理。

佛陀担业是运无缘慈,无缘大悲对众生的觉照,依无上功德力、威神力,在迁意行持中将众生的黑业转移到自己身上,这是佛陀无量悲心的体现。但是因果使然不昧之道,众生的因果业力要靠自己承担,最终要通过自己修行去转化,而不是仰仗佛陀担业。担业不是佛陀带你走向成就解脱的根本,踏实修行才是解脱之道。

据《法句譬喻经》记载,当年南无释迦世尊曾三次阻拦琉璃王去攻打迦毗罗卫国,但是第四次出兵时,世尊知道释迦族人的共业果报即将成熟,无可避免,因此就没再阻拦。而后,迦毗罗卫国惨遭灭国,释迦族生灵涂炭。可见众生的因果业力必须自己承担,而不是佛陀担不担得起的问题。

众生愚痴,但南无始祖报身佛大悲无量,发出了法界最大、最高的愿力:“众生的一切造业罪过由我承担,我种的一切善业功德全给你们。”

2012年10月18日,南无始祖报身佛为担众生黑业,于修法三月之后,现衰竭老人相。为恐行人见状,生了退失修行的心,无奈之下,佛陀在公众面前于十分钟左右返老回春,皱纹完全消失,皮肤变得光滑细嫩,有如脱胎换骨,成了一位相貌庄严无等伦的英俊青年。佛陀经常代众生担业,或一月,或两月,示现重病,但一旦结束担业,佛陀瞬间便精神抖擞,恢复正常。这已说明佛陀不是担不起众生黑业,而是众生因果业力缘故,必须要警醒,依法自修、自悟、自证了。

再次,此类人士学佛信念不坚定。

学佛修行必须树立坚信心、不动愿心,坚信佛陀伟大,坚信佛法真实不虚,如果连这个基本的道理都不懂,对佛陀、佛法没有坚定不变的心,根本就谈不上有受用。学佛受用是建立在信愿行的基础上落实于三业,才有成就解脱的契机。不懂佛陀为众生担业之人,才会信口雌黄,妄言“佛陀担不起众生黑业”。其实是他们信念不坚、不通经教、孤陋寡闻、见识浅薄,黑业缠身还不自知。

最后,佛陀涅槃表象是为众生担业,追根究底仍是众生因缘福报不够。

佛陀示现涅槃说明众生不能再继续恭闻佛陀更多的法音、跟随佛陀学更多大法,而不是佛陀不展显无上觉量为众生担业。因此,佛陀自然也就报化涅槃。

反过来说,难道佛陀涅槃是由于担不起众生黑业所致吗?难道南无释迦牟尼佛也因为担不起众生黑业而涅槃的吗?真是荒谬到了顶点!实际上这都是众生的因果业力,导致不能更多地享受佛陀住世的因缘。当今末法时期,众生业力越来越严重,南无始祖报身佛报化涅槃,正是众生因缘福报不够所致。

正如《妙法莲华经·如来寿量品第十六》记载:“若佛久住于世,薄德之人,不种善根,贫穷下贱,贪著五欲,入于忆想妄见网中,若见如来常在不灭,便起憍恣、而怀厌怠,不能生难遭之想、恭敬之心,是故如来以方便说:‘比丘当知,诸佛出世,难可值遇。’所以者何。诸薄德人,过无量百千万亿劫,或有见佛,或不见者,以此事故,我作是言:‘诸比丘,如来难可得见。’斯众生等、闻如是语,必当生于难遭之想,心怀恋慕,渴仰于佛,便种善根,是故如来虽不实灭,而言灭度。”

佛陀示现涅槃有若干种因缘,众生应以此鞭策自我,当珍法、惜法、重法。

总之,佛陀无论示现何种因缘,显佛陀觉量渡化众生也罢、担业也罢、涅槃也罢,都是慈悲智慧的体现,正是“佛陀为利益众生而来,为利益众生而去”,这不是普通人能够了解的。这正说明初地不知二地事,众生永远不知道佛陀的境界,也不要恶意揣度。不然,妄议佛陀、甚而怀疑佛陀觉量,必将染上黑业,走向堕落,而不得成就。

奉劝这些迷惑、愚痴之人,真诚忏悔罪业,认真恭闻南无始祖报身佛的法音,树立正知正见,明信因果真修行吧。迷途知返,为时不晚。

揭开中医的不传之秘[ok][ok][ok]
I导读:中药的剂量问题真是中医学里面一个永恒的话题,连本文的作者都说,“中药用量真是一门颇深的学问,恐以毕生精力都不能穷尽其奥秘,著名中药学家叶橘泉先生早年提出的关于药量问题‘希望有专人研究讨论之’,足见其用心良苦。”书友中的各路高人们若有话想说,可在文末留言,与大家分享。
不传之秘在用量
作者/朱炳林
朱炳林,江西鄱阳县人,主任中医师,从事中医40余年,系江西省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
学术代表专著有《困学斋中医随笔》《困学斋中医续笔》。
一、诸家之医案为何不留下药物用量?

中药剂量的问题,一直缺乏一致的标准,清代医案上即可见“用药轻巧”,各药不过一二钱,有的甚至别出心裁,一般药材用根,名医偏偏用花,为求轻巧之至,无所不用其极,若问“根”“花”有何不同,却说不上来。 

目前在台湾,“经方派”用药不过三钱,组方少则三味;而“恽派”动则过两,组方多则三四十味,却都有一定的疗效,此当中有何微言精义,外人单看处方不可而知,可待后世智者研究矣!

我读叶天士、徐灵胎诸名家医案,未尝不慨然叹其才秀也,但也有一事不得其解:诸家之医案为何都不曾留下药物用量?

连秦伯未先生辑《清代名医医案精华》时,为求一律,也将用药分量概行删除。

难道用量无关紧要,没有留传之价值?难道用量乃不传之秘,诸家著书立说尚有保守?

莫非如《吴医汇讲》所说,“不以分量明示后人者,盖欲令人活泼泼地临证权衡,毋胶柱而鼓瑟也”?

不管怎么说,辨证论治,环环相扣,一环都不可疏忽。即使辨证准确、论治周全、选方独到、用药精纯,而用量不达,亦差之毫厘则失之千里,也断无佳效。

二、古今两则医案看用量对祛病之影响

《吴鞠通医案》

清朝陈颂幕先生治一肿胀病人,予金匮麻黄附子甘草汤,麻黄八分,附子一钱,甘草一钱二分,无效。邀吴鞠通先生治之。

吴认为陈氏辨证不误,此病确属阳虚水停,选方用药也精纯不杂,取麻黄发表,附子扶阳,甘草和中。之所以无效,是用量不够。

吴氏改麻黄为二两,熟附子一两六钱,炙甘草一两二钱,才取得较好疗效。

《名老中医之路》

重庆陈源生之母患巅顶剧痛,手足逆冷,胸口冷痛,时欲作呕,陈予吴茱萸汤治之,不料药后病增而吐剧,为此求教于其叔祖父陈济普。

陈济普先生认为辨证无误,方亦对路,药后无效,在于吴茱萸的用量过重,减其半,并加黄连五分以制之,便一剂而安。

从这一古一今两则医案看,用量过与不及,都不足以祛病。古今名医,在精通药性、药物归经、四气五味的同时,没有不在用量上细加摸索的。

三、张锡纯之药物用量经验

1984 年冬,全国不少专家学者聚会沧州,探讨张锡纯学术思想,对于张氏敢于实践验证,毫不保留地将药效体验的独得之秘公诸于世之精神,无不交口称赞。

甘遂

例如,甘遂专于行水,攻决为用,乃泄水之圣药,但其气寒而有毒,要发挥它的作用,必须掌握好用量。那么,甘遂的用量多少才合适呢?

张氏决定试试,曾一次嚼服 3 克,未曾瞑眩,只是连续泻下十多次,最后所食水谷尽出,但无其他异常现象,始悟甘遂的通利降痰之力,数倍于芒硝、大黄,一般用量可由 1.5 克增至3 克,并无危险。

石膏

又如石膏,张氏谓“治外感有实热者,直同金丹”,其用量,轻证必用至两许,若实热炽盛,又恒用至三、四两。

麻黄

再如用麻黄发表,张氏在沧州时,至多不过四钱,后南游至汉皋,才用二钱;迨北至奉天,有用至六钱始能出汗者。

“此宜分其地点之寒热,视其身体之强弱;尤宜论其人或在风尘劳苦,或在屋内营生,随地随人斟酌定其所用之多寡,临证自无差谬也。”——《医学衷中参西录》

四、方剂用量有精巧及名方举例

毋怪乎喻嘉言在《医门法律》中申明:“凡治暴寒病,胸中茫无真见,虽用辛热,或以渐投,或行临制,时不待人,倏然而逝,医之罪也。”是有深意的。 

岳美中先生说过:“不理解组方的原意,不掌握药物的配伍和用量上的精巧之处,就是原则不明。失去了原则性,则谈不上灵活性。”——《岳美中医话》

方剂用量上有精巧处,这真是见道之言。试想,如弃用量不管,那么,同是大黄、枳实、厚朴三味药物组成的方子,何以区别其为小承气汤、厚朴三物汤、抑或厚朴大黄汤?

一旦掌握了各自的用量,其攻下、除满或开胸泄饮之主治就不会张冠李戴。

桂枝汤中的桂枝、白芍是等量的,如白芍用量重于桂枝,就变为桂枝加芍药汤;而桂枝重于芍药,就是桂枝加桂汤了,方不同,主治不同。

小青龙汤中的干姜、细辛、五味子应等量使用,桂枝、芍药于疾病初起时可等量,病久渐虚,应芍药倍于桂枝,取小建中汤意。 

完带汤是治白带的要方,其药物用量甚巧,白朮、山药各一两,白芍五钱,人参、车前子、苍朮各三钱,甘草一钱,而陈皮、荆芥、柴胡只用五、六分。

这种重达一两,轻不及钱,用量悬殊,正是傅青主寓补于散,寄消于升,动静配合,相反相成的组方经验,用此方如不按此方用量,则难收利湿止带之效。

类似完带汤这种用量奇特的例子,《石室秘录》中也有一方,药为白芍三两,当归三两,萝卜子一两,枳壳、槟榔、甘草、车前子各三钱。

裘沛然先生治一赤白痢患者,在一系列治痢正规方失效情况下取用此方,没想到仅两剂便使日夜登厕近百次已臻危殆之患者得以病除。——《壶天散墨》

张仲景芍药甘草汤的芍药和甘草是等量的,刘渡舟先生的经验是芍药甘草用量2:1方有好疗效。

据报道,加味生化汤可治子宫肥大,但当归、川芎、桃仁、炮姜、炙甘草、益母草、荆芥七味药中,如不知重用炮姜与炙甘草,便无明显疗效。

中药用量真是一门颇深的学问,恐以毕生精力都不能穷尽其奥秘,著名中药学家叶橘泉先生早年提出的关于药量问题“希望有专人研究讨论之”,(《名老中医之路》)足见其用心良苦。

#每日一道# 【道教法物的文化内涵】

所谓道教法物,简而言之即道教持道、护道、做法所用之物也。道教法物历史久远,形式多样,品种繁多,可谓丰富多彩。有的做工十分精细,堪称上品。道教法物来自原始宗教以及早期礼乐祭天敬祖活动,早在南北朝刘宋时陆修静就已对道教法物做了严格的规定,《道藏·天皇至道太清玉册》卷四中的《奉圣仪制章》中就有关于“圣像宝座”、“龙牌”、“龟鹤炉”、“幡”、“盖”等道教法物规范制作的详细记载。道教法物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道教神仙信仰、灵魂永在、祈求大同、和平、普济度物等思想观念,它的形成是研究道教宫观建筑、教制、戒律等多方面历史的有力佐证。道教法物文化又同传统的绘画、书法等艺术相结合,体现了道教独特的审美及世界观。道教法物是道教文化重要的一部分。我们试以分类介绍之。

一、道场用物

道教斋醮来自古代的祷神祭祀。宋玉《高唐赋》说:“醮诸神,礼太一”。道教斋醮正式形成可以追根到祖天师的“三官手书”和寇谦之的“云中音诵新科之诫”,到了南朝刘宋时陆修静演成大型分类斋仪,陶弘景又因斋设醮,制定出醮仪。从此道教法事绵延不断,斋醮日臻繁多,道教法物也日渐丰富多彩了。

(一)、法器

道教将用的打击乐器称作“法器”,即做法用之乐器。道教迄今用的法器一般为铛子、钗子(当击铰子)、铃子、木鱼、引磬、翁子、磬、鼓、钟、铙钹等。属纯粹的中国古“钟鼓之乐”。钟鼓文化我们在《道教钟鼓文化内涵》中谈过,此处不再介绍。

1、磬

道场所用的磬有大磬、单磬及引磬。大磬置大殿的左上方。一般除监院、方丈叩首时用,平时很少用。单磬是放在经单上的小磬,一般用于交板连接及诵“天尊”处击一响。单磬及大磬口上方边多有图案,称为“万不断”。有的磬同忏钟一样,均铸有铭文或经文,以示庄重。引磬是上单主经者或殿主上供时引道、引叩所用之物。大一点的引磬称为“翁子”,一般只有方丈或监院的使者持用。

2、木鱼

是道教重要法器之一,古时称其为木鱼鼓、鱼鼓、或者木鱼板。显然是古人敲击空木所发现的打击乐器。道教刻之鱼形,相传鱼类目不合睛,昼夜常醒,所以玄门用木雕刻成鱼形,以便敲响时警惕大家不要昏沉懈怠。木鱼作为敲击乐器何时出现在道教,已无可考。

3、铙、钹

辞源说:铙,中乐器也。周礼以金铙止鼓。有称小钲,浮屠氏所用,出西域。钹,即铜盔,本西域南蛮之器。

辞源记载说:铙钹,乐器,本名铜钹,南齐穆士素所造,其园数寸,大者出扶南、南昌、疏勤等国。其圆数尺,隆起如浮区,以韦贯之,相击以和乐者,今通称铙钹。按《道藏·天皇至道大清玉册》卷五中言:“铙钹,蚩尤驱虎豹与黄帝战,黄帝作铙钹以破之……唐武后时……令道门亦有建阴阳醮者皆用之。”说明铙钹用于道教斋醮历史颇早。

按《道藏·天皇至道太清玉册》中记载,道教上等乐为“三清天乐”,为“黄帝祀三清之乐也”。其法器达十九种,其中有包括吹弹乐器十四种。其为:震天集灵之鼓(丰鼓)、碧霄震空之钟(洪钟)、万金铮从之钟(架上十六应候之钟)、群玉琳琅之磬(架上十六应候之磬)、瑶池灵明之鼓(扛鼓也)、达悃通真之磬(手磬)、玉霄紫金之钟(金钟)、玉清天球之磬(玉磬)、太昊咸和之琴、琅霄遏云之管、湘灵空清之瑟、太虚仙音之簌(似箜候而奏弦)、瑶台夜月之阮、檄龙命鸦之愫、青华瑶天之笙、玄洲洞灵之箫、啸风凌云之笛、灵龟啸风之鼓(即札)、枸台碧玉之板、震空册霄之璈、叶和众音之埙、保合太和之箎、五音翕和之祝、八音九成之敔。并说:“凡升坛朝真谒帝则用之,其行道诵经只用常日之仙乐”。

(二)、法物

法事中高功做法祈请神将、召将、敕鬼等用物也称之为法物。试举例几种。

1、笏板

古时没有纸张,人们要简单地记点事情,最方便的方法就是写在竹木削成的竹片和木片上,狭长的叫简,宽厚的叫牍。古人把随身携带的竹、木牍专称为笏。大概从春秋战国开始广泛使用。一直到唐宋,不过六朝以后,笏也称手板。唐代,官吏都要持笏,这已成制度,公卿也不例外。一方面是为了议事时记事,一方面是为了遮面以防惊了圣驾。这种文化一直留传到道教传统中。古时笏分为“简”、“圭”、二种。

道教在祭祀五岳时要“投龙玉简”,简上有符。有《救苦简符》、《九幽玉简符》、《神霄玉简符》等,其书符皆有咒,如《神霄金简》书符咒曰:

明梵玄景,开度穷魂。阴阳交象,火炼成人。大帝阳堂,号人灵君。魂生摄炁,九转成仙。元炁归身,混合百神。九门禄道,胎炁上玄。得澄无为。身腾紫云。

其简文皆有告文,如《九幽玉简》中《告文》曰:

太上玉简,九幽符命告下。罗丰九垒,五岳重幽。据吏考官,冥司典吏。牛头狱卒,监牢大神。拔度某神魂,永离长夜。出离九幽,得睹慈光。心神明了,证品仙阶。冤仇和释,上生大有之天,一如诰命。年岁次某月某日告下。

一般用玉或金做成的简称为圭。圭的档次要高贵些,一般多为天神用物。《道藏·灵宝玉鉴》卷十九第四有《圭上朝真符》,为高功朝真谒帝时专用之圭。这样的圭符一直流传到现在。全真、正一二教在《玉皇大表科仪》中高功变身谒帝时则用此种圭符。

2、香炉

香炉的种类很多,《天皇至道太清玉册》中有“龟鹤炉”的记载:“丹陛上两旁宜用,铜铁铸成,龟鹤二对为炉,凡建醮事焚香于内可以通仙灵,香气可达上苍。”

3、灯

《天皇至道太清玉册》有“日月灯”,言:“凡殿两楹之间必用鱼鲀为灯,以云霞覆之,高耸于楣枋之间,左用红以象日,右用白以象月。”

4、神尺

按《道藏·道法会元》卷之一百五十七之《上清天蓬伏魔大法》中有《神尺秘旨》言:“造尺之法,用福地桃木或雷震枣木为之,择甲子日造。准尺长一尺二寸,厚八分,阔一寸二分。正面三台七星罡,星指下书元帅……背上刊七星隐讳,三台北斗,星下元帅有令……左侧太乙力士,右侧二十四神,雕造毕,写天蓬咒,用水调朱填篆,以降纱囊盛。”

5、铁鏆

道教《全真青玄济炼铁鏆施食全集》中有《铁鏆图式》,相传为铁师传北宋道士萨守坚,萨守坚传流至今。道教施食中以铁鏆装米,通过高功作用,将铁鏆内的米祭成琼浆,进而饱食幽魂众。其鏆上还须帖上封鏆符,据说怕众饥饿之鬼来抢食。

6、印篆

道教印篆有佩带及章表传神二种功用。《道藏·道法会元》称《雷霆都司符玺》:“元始上帝付授三洞飞仙五岳丈人,其符玺皆玉为之。黄帝得之佩印登天,雷公风后二君得之相继仙去”。在《魁台宝玺式》中言:“斯印在处,将吏护持,久久行持,鬼神不敢正视,凡所遇山川社稷神庙,城隍社令悉来迎拜,宜佩受之,以求灵焉”。道教印篆,乃五天真文,篆而成印,非世间印也。可除身中秽毒、令人聪明、保命护身、诸患无侵、名系仙籍、神异无比。

道教章函用印来自上古书简用泥封以为信的传统。如《道藏·道法会元》卷五十七中称:紫光丹天之文……可奏上帝……可印符箓牒状。其有投江河中,起龙发雨,印牒请风,能使舟航快急、发雷电,请晴雨雪、照千百殃出,感动天地神明,役风使雨,驱除神怪,诛斩妖魅。凡一切疾病以印印之立愈。《道藏》中关于印的记载很多,如《九天上章灵官印》、《飞玄三炁玉章印》、《三天内讳印》、《三天太上印》等。现通行正一教的印有《灵宝大法师印》、《正一大法师印》等,全真教多用《混元宗坛印》、《道经师宝印》、《雷霆都司印》等。

7、令尺

令尺也称令牌,《道藏·道书援神契》中言:“周礼,牙璋以起军旅。汉,铜虎符,上圆下方,刻五牙,文若垂露状,背文作一坐虎形,铭其旁曰,如古牙璋作虎符,今召将用令牌,此法也”。《道教全真秘旨》中对令尺作法有严格规定,其一是选料,不可用槐木,枣木、柏木、松木、黄阳木均可,古人选雷击木。一般长四寸,厚七分。

8、规、钵

道教全真派传戒时传衣钵,衣即戒衣及规,钵即饭钵。

三坛大戒的戒衣各不一样,即初真戒衣、中极戒衣及天仙戒衣。规是规范道人行为的尺度,戒规是戒子礼神、礼师时跪拜之物。一般用黄色或红色,四周用黑边,长方形,四角中一角内有红色或黄色三角者为规头。

9、戒尺

《道藏·天皇至道太清玉册》中有《清规戒尺式》:“用木造阔一寸四分,厚四分,长三尺。”戒尺上有铭文曰:“法非此不行、礼非此不齐、德非此不修,人非此不耻。”

二、教事用物

道教在大型教事活动中用仙仗,如方丈、监院升座,传戒授箓等活动。按《天皇至道太清玉册》中有十七种,其为肃清黄道之旆一对、昭告万灵之幡一对、震摄百魔之幢一对、九皇万龄之缕一对、三清神霓之旌一对、太微命灵之麾一对、太清极玄之幢一对(一面画龙,一面画虎)、五灵绛霄之节一对、九天伏魔如意一对、九霄云翰之扇一对、玉罗庆云之扇一对、神飚飞霞之盖一对、破暗烛明之灯一对、丹霄神焰之灯一对、天衢玉霄之灯一对、丹凤呈祥之辇(香亭是也)、神龙捧圣之辂。并说:“以上仙仗用硃竿宝盖珠绸绵帛缕彩为之,务在装尽整肃列于外坛,四面每朝步虚旋行之际,则道童各执仙仗和华夏吟,随班旋绕皇坛之上。”如幡,道教的用法及式样就很多。《天皇至道太清玉册》言:“道教所用之幡以表天地人三才之象”。并说:“幡顶用桐梓之木为之上,用日月星辰云霞内,画天尊像于二,以表天也,腹书天帝之名,脚具用龙凤,雨边带取象于手,皆以云龙飞凤为副之,取象于人也。脚亦用桐梓之木,画山河大地,五岳四渎,取象于地也。

道人日常所持之物,也称法物,如云游用的棕薄团、便铲、缘瓢、引磬等,道人所戴的冠如黄冠、五岳冠、星冠、莲花冠、五老冠皆为道教法物范围。

现在国外学术界很看重道教法物,道教法物往往体现了某段历史时期的道教文化现象。王宜娥老师的《让美国民众步入道教艺术的殿堂》一文中就详尽地介绍了道教法物在美国成功举办艺术展的盛况。道教法物的文化内涵还有待学者们进一步深入研究。

作者:任宗权
文章来源:北京白云观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学者想了好一会儿,全场寂静无声,听众也很同意农村妇人的推理,连学者也惊叹好单纯的逻辑,他低声回答:“女士,我想你一点儿损失也没有。他便左顾右盼地向听众说:“你
  • #一条plog告别十月#在家躺的这段时间是人生中第二黑暗的时候第一黑暗就不提了(都过去了)每天喝中药和汤我都快喝自闭了有家人的陪伴真好我姐每次来都给我买好吃了的
  • ​添加糖对孩子的危害中国居民膳食指南中对添加糖的定义:指人工加入 到食品中的糖类,具有甜味特征,包括单糖和双糖,常见的有蔗糖、果糖、葡萄糖、果葡糖浆等。常见的无
  • 婆婆每次和我视频就一个主题,不能太娇气。他的风格跟我很相似,都是属于那种做短期票:要么不干,要干就干猛的。
  • #喜欢与适合哪个更重要# 【10.31—11.6 最塔罗白羊座一周运势】✨ 转评赞,领取一周好运!#纪梵希美妆大使刘宇宁#[微风]#刘宇宁谁都知道我爱你片尾曲#
  • 3月7日,湖北省仙桃市人社局推翻了之前不予认定工伤的决定,重新作出如下决定:刘文雄为在防疫备勤过程中突发疾病经抢救无效死亡,予以认定为工伤。刘文雄1月12日至2
  • 神楽:え…でも、箱代とか…早希:そこはお気になさらず。神楽:うーん、早希さんと同じ姓が残るのもいいかな~って。
  • 目前沈阳祝家供热有限公司和沈阳华顺供热有限公司,总计近850万平方米的供暖面积已经开始进入热运行状态,惠及95个小区。本周末前,全市30家大型供热公司将热运行,
  • 但是说到最爱,作为一个贪心的女孩纸,怎么可能只选一个。做自己,喜欢的自己那种无所谓,爱咋滴咋滴的自己那种笑起来咯吱咯吱的,只会因为感动而流泪的自己那种永远不会自
  • [haha][音乐][憧憬]#汕潮揭半小时通勤圈来了#说实话,如果真的想吃潮汕美食,建议到潮汕当地去吃,其他城市的潮汕菜简直就是垃圾中的垃圾!我身为一个潮汕人我
  • ”海口立交月底具备通行条件 “这是针对武汉临空港经开区的地形地貌,最为‘顶配’的设计。不远处,五环体育中心、国家网络安全人才与创新基地项目矗立在两旁,这里是改造
  • #洛阳24小时# 【洛阳下发通知进一步加强生活必需品市场保供】洛报融媒记者27日从洛阳市商务局获悉,洛阳市近日下发《关于持续做好生活必需品市场保供工作的通知》要
  • 第三十三章 明宠暗奖赵云澜莫名讨了没趣,但不甚在意。第三十三章 明宠暗奖赵云澜莫名讨了没趣,但不甚在意。
  • 并且高温简单损害正常的肌体安排,一旦正常肌体安排被损害,很或许会被没有去除的病毒再次感染,不能到达完全去除的意图;    2、冷冻医治    运用液态氮的低温,
  • “现在回看我早年拍摄的影片时,我认识到,虽然当时我自觉身处荒野之中,徜徉于一个原始的自然世界,但那其实是我的幻觉。因为遥远,绝大多数人并不能真切地感知到自然世界
  • 无非是想开心的时候有人一起分享喜悦,难过的时候一起排解忧愁,生病的时候能够互相照应,一起谋划接下来的未来,一起养儿育女,即使一地鸡毛,身边还是我爱的那个人~ 可
  • 霍普金森史密斯又出了巴赫大无的鲁特琴版,他当年那个鲁特琴版的小无应该是开创性的,NOTH他们的版本都是后来的事了,都说大无单调,其实一号组曲第五首就相当优美,尤
  • 苦于无果,也只能扔掉,我知道有收废品的可能会拿去,但总是感觉进垃圾桶以后的渠道就是以货币价值处理环保的流程……在我看来,这也不是资源多寡的问题,而是我想人的生活
  • 30、ᴰᵒⁿ'ᵗ ᵇᵒᵗʰᵉʳ, ⁱᵗ'ˢ ᵐʸ ᵗᵉⁿᵈᵉʳⁿᵉˢˢ.不打扰,是我的温柔。10、ᴵ ʰᵒᵖᵉ ʸᵒᵘ'ʳᵉ ʰᵉʳᵉ ᶠᵒʳ ᵐᵉ.我希望你为
  • 关键词:迅速集结,快速布设抬桌子、拉横幅、贴起间隔一米线的标识……3月24日上午,林堰桥58号住户的门旁,上马墩社区工作人员在临时核酸检测采样点上忙活,半小时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