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经典中的健康长寿之道
《黄帝内经》中开门见山的一段,即表达了人类追求长寿的理想,并回答了长寿或早衰的不同原因。
昔在黄帝,生而神灵,弱而能言,幼而徇齐,长而敦敏,成而登天。乃问于天师曰:余闻上古之人,春秋皆度百岁,而动作不衰;今时之人,年半百而动作皆衰者,时世异耶?人将失之耶?歧伯对曰: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今时之人不然也,以酒为浆,以妄为常,醉以入房,以欲竭其精,以耗散其真,不知持满,不时御神,务快其心,逆于生乐,起居无节,故半百而衰也。

这里所说的长寿之道,最重要的还是要合于道,合于阴阳。其中的食饮有节,起居有常,至今仍是我们的养生格言。

接着又进一步论述和发挥长寿的原因:

虚邪贼风,避之有时,恬惔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是以志闲而少欲,心安而不惧,形劳而不倦,气从以顺,各从其欲,皆得所愿。故美其食,任其服,乐其俗,高下不相慕,其民故曰朴。是以嗜欲不能劳其目,淫邪不能惑其心,愚智贤不肖不惧于物,故合于道。所以能年皆度百岁,而动作不衰者,以其德全不危也。

这一段对长寿原因的发挥中,更加强调了人的精神因素,如精神内守,志闲少欲,心安不惧。又如“高下不相慕”,用今天的话来说就是不和别人攀比,这样心理就会平和些吧。最终也归结为“合于道”。可见“道”这个概念,在中国古代文化中的确占有至关重要的地位。今日之西方现代学术亦十分重视心理学,耶鲁大学将心理学导论作为面向世界的一门公开课。红楼梦中所写秦可卿、贾瑞、林黛玉、王熙凤几个人物之死,亦无不与“心病”有关。

接着又分别论述真人、至人、圣人、贤人的长寿原因。基本是一致的,只是境界有高低而已。其中真人当属最高境界了。其最根本之处,也还在合于道。

黄帝曰:余闻上古有真人者,提挈天地,把握阴阳,呼吸精气,独立守神,肌肉若一,故能寿敝天地,无有终时,此其道生。中古之时,有至人者,淳德全道,和于阴阳,调于四时,去世离俗,积精全神,游行天地之间,视听八达之外,此盖益其寿命而强者也,亦归于真人。其次,有圣人者,处天地之和,从八风之理,适嗜欲于世俗之间,无恚嗔之心,行不欲离于世,被服章,举不欲观于俗,外不劳形于事,内无思想之患,以恬愉为务,以自得为功,形体不敝,精神不散,亦可以百数。其次,有贤人者,法则天地,象似日月,辩列星辰,逆从阴阳,分别四时,将从上古合同于道,亦可使益寿而有极时。

在“四气调神大论篇”中则特别强调了顺应阴阳,顺应春温、夏热、秋凉、冬寒的四时之气,调摄身心。能够顺应阴阳四时,也就是得道。此篇中还提出了“治未病”的重要思想。所谓“治未病”,也就是“防患于未然”。就是我们今天所强调的预防疾病积极思想。“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可见我们的祖先是十分高明的。岂止是治病,治国也是如此啊!

夫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所以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故与万物沉浮于生长之门。逆其根,则伐其本,坏其真矣。故阴阳四时者,万物之终始也,死生之本也。逆之则灾害生,从之则苛疾不起,是谓得道。道者,圣人行之,愚者背之。

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

清人李渔在《闲情偶寄》中亦进一步发挥了这一思想,并系统化为“病未至而防之,病将至而止之,病已至而退之。”

其“生气通天论篇”,顾名思义,是讲的天人相应,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环境的和谐。这里的生气,是人体的生命之气,人体的生命活动;天即自然界。生气通天,即人的生命活动与自然界是息息相通的。现代自然科学亦证明,人与自然之间无时无刻不在进行着物质、能量和信息交换。这种“通”如果是和谐的,你就健康、长寿,如果不和谐,你就会生病或早衰。

故智者之养生也,必顺四时而适寒署,和喜怒而安居处,节阴阳而调刚柔,如是则避邪不至,长生久视。

中国古代文化,气象恢弘,博大精深,其从天、地这两个最大的自然物象中得到启迪,从阴阳和四季的变化中得到启迪,由此而应用到治国理政、农事、军事乃至养生等各个领域。

关于养生和长寿之道的扩展阅读还有《庄子》中的“养生主”。《庄子》中的“齐物论”总体上说的是本体论。万物为一。但万物的运动背后自有其自然规律,即“道”。由“齐物论”而至“养生主”,即由自然而至人生,由谈天道而至谈人道,人生也要循道而行。庖丁解牛,“依乎天理”,“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由此而升华为养生之道。

《中庸》中的一些论述,若能悉心体会,亦包含了养生长寿之道。大德必得其寿。天地之道,博也,厚也,高也,明也,悠也,久也。

《吕氏春秋》中所言养生长寿之道和《黄帝内经》亦是相通的。

曾国藩所言“慎独”亦关乎养生之道。“慎独则心安,心安则身强。”所言是也。可见,曾国藩是把心安当作最重要的养生之道的。

但愿世上无疾苦,所念之人都幸福

心灵湾港 今天

在或长或短的一生里,没有真正的坦途,也没有绝对的欢喜。

我们毕生,都在寻求幸福的路上。

原野《人生》里写道:人生,从自己的哭声开始,在别人的泪水里结束,这中间的时光,就叫做幸福。

从开始到结束,这一路,走下去尤为不易。过程中收获的点点滴滴,才真正灿烂了我们的生命。



世上最安心的,不过“平安”二字;

我们中国人常说,出入平安,一路平安,平安是福。简简单单两个字,却包含了无尽的祝福和牵挂。

平即平淡,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宠辱不惊;安即安定,安于道,心有所安。

平安,简简单单二字,却是最深的挂念。在人生路上,你安好,我无恙,岁月就会花开。

最深情的爱,不过“平安”二字。

世上最难得的,不过“懂得”二字;

在我们的一生中,遇到爱,遇到情,都不稀罕,也很正常,难得的是遇到懂得。

世间最好的感情,莫过于你知我的喜怒哀乐,我懂你的悲欢离合。

人都说,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但,懂是比爱情更为难得的存在。

若有人爱你,但不懂你,无异于同床异梦,是遗憾。但是若有人懂你,即便没有爱,也会觉得心安。



世上最重要的,不过“健康”二字;

白居易说,此生三愿:世清平、身强健、数与君相见。

而我平生所愿,不过是平安康健。

枸尔顿说:“最穷苦的人也不会为了金钱而放弃健康,但是最富有的人为了健康甘心情愿放弃所有的金钱。”

什么荣华富贵,都是过眼云烟。但愿你在清浅的岁月里,兀自安暖,一世平安!

世上最通透的,不过“释怀”而字;

有人说:人字有两笔,一笔写前半生,一笔写后半生。

前半生写执着,后半生写放下。对过去的事,不再怀念;对离开的人,不再纠缠;对做不到的,不再自责;对得不到的,不再留恋。

要知道,生命给予我们的,不是那些艰难,而是成长,是学会举重若轻,是将曾经无法释怀的那些过往,统统放下。



世上最温暖的,不过“家人”二字;

有人说,这世上最温暖的,不过是有家、有爱、有所期待。一个家庭给予我们的温暖,是任何事物都替代不了的。

莫言曾在一档节目中说过:

人,来到这世上,总会有许多的不如意,也会有许多的不公平;会有许多的失落,也会有许多的羡慕。

你羡慕我的自由,我羡慕你的约束;你羡慕我的车,我羡慕你的房;你羡慕我的工作,我羡慕你每天总有休息时间。

外面的世界再美,也敌不过一屋两人三餐四季的温馨。



世上最长情的,不过“陪伴”二字;

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一个人是孤岛,失去了陪伴,也失去了生存的意义。

有了陪伴,生活就是溪畔阳光下盛开的野花,迎着微风用生命抒写着一首首缠绵隽永的诗。

那些出现在我们生命里的人,或长或短,都曾付与我们时光。

感谢这些简单的陪伴,感谢生命里平凡的温暖。



世上最明媚的,不过“希望”二字;

日升月落,花谢花开,我们所拥有的,也不过短短几十年。

在这茫茫天地间,我最想拥有,就是一束清晨的光,和永远不绝的希望。

每一个清晨都值得珍惜,每一个日出都值得记忆,每一缕照进心灵的光,都值得珍惜。

我们在春风中醒来,沐浴着清晨的阳光。一切是那么温暖,一切都充满了希望。但愿我们都可以给自己点亮一个闪光的日子,让我们都能笑意盈盈,元气满满。



世上最达观的,不过“随缘”二字;

有人说:

”无论是什么样的感情,能够遇见,就是一种缘分,即使最后没有达成你心里想要的结果,也不要过于自责。

因为在这个过程中,或多或少都曾有过快乐在你身边围绕,感情中没有太多的对错之分,能够彼此理解,彼此懂得就是莫大的幸运。“

世间万物皆因缘而生,缘聚则物在;缘散则物灭。所有得到的,失去的,都不如随缘。



但愿世上无疾苦,所念之人都幸福。

我们常常扪心自问:“幸福是什么?”这个答案说不准。

幸福是等待一场姹紫嫣红的花开;幸福是和喜欢的人漫步在阳光下;幸福是在岁月中慢慢变老……幸福,更是一种内心的感觉。

你若留心,便会懂得;你若笑过,便是幸福。

但愿每个人都有一个灿烂的前程,愿天下有情人终成眷属,愿所有人在尘世获得幸福,暖风过处,春暖花开 https://t.cn/RsLRKln

净界法师:【19】不能够由分别心所现,这个就是性境!

  再看第四,识所缘境。

  四、识所缘境

  前面的量是约着能缘的心来说,这个地方是约着所缘的境界也安立了三种,第一个是性境,第二个是带质境,第三个独影境。先看性境。

  谓实根尘四大,及实定果色等相分境,唯依实种生,不随能缘见分种生,名为性境。

  这个性,什么叫性呢?这个性就是真实的意思,真实,真实的境界。什么叫真实的境界呢?这以下说明,谓实根尘四大。这个实就是一种真实的作用,这种作用是由种子变现的,不是我们分别心所变现的。

  比如说这是一个桌子,这个桌子是有真实的作用,它能够放书本,能够有很多的作用。那么你说这个桌子很大,这个大、小这个法是分别心安立的,这是一种对待的,这个大跟小没有真实作用。

  所以这个地方这个性境是这样,真实作用的五根——这个是讲正报的色身,以及六尘——依报的六尘,这种根尘四大都是有真实作用的。

  及实定果色,有真实作用的定果色,就是我们在禅定当中所现的色声香味触法,这个定果色,或者定自在所生色,这种相分境都是依止实种生,都是依止我们善恶的业种生,不是随顺能缘的见分——就是这个分别心所生起的,叫作性境。

  这个性境就是说,这个境界的显现,它是由业力所显现的,因缘变的,不是我们的分别心把他现出来的。比如说我们在吃饭的时候,眼前真实有一碗饭,这晚饭是如实的现前在我们眼前,这个时候这个饭我们取到了,叫作性境。假设我们在打坐的时候,我们思惟,哦,现在放蒙山呢,这个地方有一碗饭,但是我们在内心当中也会现出一个饭的影像,但这个饭的影像不叫性境,它是由分别心所创造的,但是它也是一种影像,但是这个影像没有真实作用,因为你观想这碗饭你不能饱,它没有真实作用。它也不是由实种生,它是由分别心所生。

  所以这个性境就是它必须有真实作用,由实种——实种就是阿赖耶识的善恶种子所变现,不能够由分别心所现,这个就是性境。

  【20】谓心缘境时,夹带本质,变起影像,名带质境!

  第二个,带质境。什么叫带质境呢?

  谓心缘境时,夹带本质,变起影像,名带质境。

  我们八识的心王跟境界接触的时候,它夹带物体的本质,但是,这个本质是现前,但是它跟境界接触的时候,它自己又生起自己的影像,这个影像跟原来的本质已经不一样了,这是带质境。它夹带物体的本质,变起影像,而这个影像跟原来的本质不一样。

  举一个例子,我们还是取这个第七意识,第七意识这个心王,他的了别功能,它去攀缘第八识的明了性的见分的时候,它也夹带第八识的本质,就是第八识的心王也现前。它夹带第八识的心王本质现前的时候,它去接触第八识的时候,第七意识的心王本身它在它的心中现出一个第八识的影像,而这个影像是个我的影像。而这个我的影像跟原来第八识的明了性已经不一样了,第八识的明了性是刹那生灭的,但是第七识去观察它的时候,内心生起一个恒常住、不变异的我的相貌,这个就是带质境。这个境界已经跟原来的境界不一样了,但是它还夹带原来的本质,有一点是本质的情况,但是已经不安全一样了,这叫带质境。

  【21】谓第六独头意识,不仗本质,自生影像,名独影境!

  第三个,独影境。

  谓第六独头意识,不仗本质,自生影像,名独影境。

  前面的带质境是本质现前,所以它现的影像虽然跟本质不一样,但是跟本质有几分的相似。但这个独影境不是,它是独头意识,不仗本质,这个本质根本就没有现前。没有现前,你自己打妄想,把这个本质给现出来。

  比如说我们放蒙山的时候,饭菜都没现前,饭菜都没现前怎么能够有饭菜的影像呢?自生影像,自己的分别心,自己的名言活动把这个饭菜给创造出来,而这个境界正是独影境,不仗本质,自生影像。

  【22】性境不随心,独影唯从见,带质通情本。

  这个是讲到八识心王,约着所缘境来说有三种境界。

  古德有一个偈颂在形容这三个境界,我们把这个偈讲一下。古德说:

  性境不随心。

  性境不随顺我们的分别心,性境不随心,因为性境的出现完全是业力的显现,他没有个人的分别心,性境不随心。

  独影唯从见。

  这个独影境唯独是从见分,这个见分就是分别心。独影境根本就不仗本质,所以独影境怎么出现呢?唯从见,从这个见分所生。

  带质通情本。

  这个带质境通于情跟本,这个本就是本质。带质境的出现通于情,就是通于我们的分别的情见,但是它又有一部分是物体的本质,带质通情本。

  所以说这个古德讲,性境不随心,独影唯从见,带质通情本。我们这八识当中,去取境界的时候会有三种境界出现,不过这三种境界它只是在说明它跟真实情况的一种比较,它不论好坏,不像前面的现量、比量、非量,它是有错误跟正确。这个性境、带质境、独影境都有好的一面,也有不好的一面。

  比如说我们这个念佛法门,念佛法门我们跟阿弥陀佛感应道交有三种情况。

  第一个是持名念佛,这个时候我们所缘的境界是名号,事实上名号就是声音的意思,一句弥陀念诵听,念从心起,声从口出,音从耳入,这个时候我们内心所取到名号的境界是属于性境,不带名言。我们念佛的时候只知道有四个声音:阿、弥、陀、佛,取到这四个声音。这个时候我们内心当中真实在修行的时候,行起解绝,没有名言,不过内心有皈依的心,知道他是万德洪名。但知道是一回事,那个时候没有万德洪名这句话出现,没有,这个时候是性境。

  假设我们是观像念佛——观像念佛要有个佛像在前面——眼睛打开取这个佛像的相状,然后取到你看清楚了,然后眼睛闭起来,闭起来以后你第六意识再现出影像,这个是带质境了。因为你有本质现前,但是你心中的佛像跟原来的佛像一定有距离的,在没有成就念佛三昧之前,你心中的佛像跟原来的佛像一定不一样,夹带本质,变起影像。所以这个观像念佛叫带质境,观像念佛,他夹带佛像的本质,但是心中所现的影像已经不完全一样。

  如果是观想念佛,那是不仗本质了。我们思惟:从是西方过十万亿佛土,有世界名曰极乐,其土有佛,号阿弥陀,今现在说法。极乐世界有七宝池、八功德水,依报庄严。极乐世界还有阿弥陀佛,一些阿罗汉、菩萨,诸上善人俱会一处,在那个地方说法,神通自在,正报庄严。这种境界我们完全都没有现前,但是我们说《阿弥陀经》,从语言文字里面,不仗本质,自生影像,也可以把这个影像现出来,这就是独影境。观想,观想念佛。

  其实这三种境界,性境、带质境、独影境。所以我们看这个意思,持名念佛是比较不耗神,因为性境不随心,性境它没有动分别。这个观想、观像一定要带你的名言,你不动名言是不可能有境界现前,不可能。你一动名言就表示有分别,有分别心就会耗神,而且有分别的时候,我们的分别,前一刹那的分别和后一刹那分别还不太一样,就是所缘境会有变化。持名念佛,你前一念的佛号跟后一念的佛号应该是完全一样的,因为前一念是性境,下一念也性境,这个时候不带名言,所以持名念佛的确是比较不耗神。这个是讲到八识所缘的境界。

  【23】转八识成四智,由这个四智成就三身!

  再看第五,八识的转依。

  五,八识的转依。

  前五识——成所作智--化身。

  第六识——妙观察--化身。

  第七识——平等性--报身。

  第八识——大圆镜--法身。

  这个转,就是转舍,转舍八识。依就是依止,依止清净的四智。前五识转成成所作智,第六意识转成妙观察智。这两个是成就化身,教化这些凡夫、菩萨,权教菩萨还有阿罗汉,没有入法身的都叫应化身。

  不过成所作智,它所成就的是属于应化身的身土——正报的色身,依报的国土,这种身土的庄严属于色法。这个妙观察智所成就是属于心法,他能够摄持无量无边法门,也能够观察众生的根机而为众生说法,是妙观察智。这个成所作智所成就的是身相庄严、国土庄严。这两个都是成就化身。

  第七意识转成平等性智。这个时候第七意识跟二空真如理相应,是平等法性相应,他所成就的是一个功德报身,无量光明、无量相好的报身。

  第八识转成大圆镜智,那是成就清净法身,圆满无缺,没有缺欠的大圆镜智。这个是成就法身。

  转八识成四智,由这个四智成就三身。所以我们讲,由凡夫到圣人的转变,是一种内心的转变,就是从我们这个有我法二执的八识,转成跟二空真如理相应的四智菩提。

  这时候我们讲,怎么能够成就圣人呢?就是破我法二执,就是破除内心的我法二执,那这是成就圣人了,这主要的是一种内心的转变。

  好,我们有没有问题?

  回答问题:

  自性分别我们待会儿,后面会讲到,自性分别。你先知道自性分别是没有名言的。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6.我会回归我内容大主编的位置,拎起来全公司的内容输出供应链和定标准,需要我的各个渠道的主编们配合我7.刀法是有品牌的渠道,内容是我们的关键介质,我们渠道链接营
  • 有一天在回酒店的出租车上,我在前排忙着和广告商协商脚本,爸爸忽然在后排说:“女儿,你每天都那么忙,但我们最希望的不是你们能赚多少钱,而是在外面开开心心的”
  • 欢 迎 转 载南 无 阿 弥 陀 佛一部大经374净土大经科注500一句佛号374求生极乐657一部大经 · 目录上一篇极乐世界才真正是我们的故乡,我们到极乐
  • #每日一善[超话]##阳光信用# #每日一善#一个人总要去一个陌生的地方,走上陌生的路,见到陌生的人,或者度过一段一个人的日子,孤独,失落,这是我们生命的一部
  • 公司在B站上发布了这款人形机器人的视频,起身、旋转、砸核桃、开瓶盖等动作都得到展示;( 盛通股份、丰立智能、星宸科技、鸣志电器、昊志机电等) 美丽从指尖开始 很
  • 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
  • #不吃主食减肥难以持久#有很多的减肥方法都是不能持久的,最后不得不“复食”大白话就是不健康的,不安全的,很伤身体。它也不是我原创大发现,就是健康的本义,营养的本
  • 因为你在经历这些挫折之后,你会发现人生不是常人眼里的那样顺利风光,也只有经历这些,你潜在的能力才会在刚难中被激发出来。当两个灵魂紧贴在一起时,再小的付出都仿佛承
  • 世界上没有不带伤的人,无论生活怎样,你都要相信,真正能够治愈自己的,也只有自己。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那碎银几两,因为成年人的尊严和底气,都与金钱沾边。
  • 你说如鱼饮水冷暖自知,我便现了这春花雪月,乃至冬花夏雪、此灾彼疫给你看;你说念佛往生他力加持必生净土,你说六度万行诸般精进能得解脱,我便现出法华楞严涅槃唯一佛乘
  • 一起搜集种子,分享一锅菜汤,研究第一批生长在陆地上的植物(苔藓)怀想第一批欧洲大陆的火车……(8.3/10)#电影评荐##小世界#巴萨再次看上基米希❗弗利克非常
  • 生活,平淡最真,简单最美,来日并不方长,珍惜当下,即是最好,人生没有最好的年龄,只有最好的心态,我们争不过岁月,也跑不过时间,唯有认真对待每一个日出日落,用心感
  • #生活手记#【华夏天文】每日播报—————————————【甲辰】岁四月二十一日【小满】节气—————————————【星象】斗指巳位建斗于巳中,天令至此,阳热
  • [看书]李时珍出生于江苏南京的李时珍,自幼酷爱医学,对草木花药有着异乎常人的独特感悟,每一个草药背后都隐藏着他的医学智慧,在一个没有先进科技支持的年代,李时珍以
  • 今天的上海细节越来越赞,City Walk遍布老街与新弄,家门口的小马路用灯光打出了诗句;今天的上海温度越来越暖,“熊爪咖啡”从墙洞里递出咖啡,社区食堂飘着老人
  • 你是我今生最美的遇见, 无论经过多少年, 我都愿继续守护着你,初心不变。生活不可能像你想象的那么美好,也不会像你想的那么糟糕。
  • #RED组合[超话]##RED组合##与RED组合一起正向共频#3️⃣ to周洛汐 我在百分百出品的第一期一眼就看见了你,就像冥冥之间有人指导让我对你非常感
  • 当然,组装也只是赛车落地前的一个环节,后续我们会马不停蹄开始试车,找出合适的调校以及车辆相关问题,为马上到来的第一场比赛,做好万全准备。一汽红旗H6赛车改装全纪
  • #TFBO##王俊凯##王源##易烊千玺# 别掐了 也别吵了 这次的事情和自家没关系 别吵了 我是在快手上面看到的 最后图片来自最后一张快手账号上面 别吵了 歇
  • 感恩是一种善行,我们要感恩一切善待自己的人,感恩世间万物,并且要知恩图报,感恩是一种生活态度,是一种品德,更是一种大智慧,一个人只有心怀感恩,才会懂得珍惜,懂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