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悟道法师学 净土集

【一切行者。但能依此经深信行者。必不误众生。佛所有言说。即是正教。正义。正行。正解。正业。正智。】
  我们先看这一段。这一段,『一切行者』,这个「一切」就是指修行的人,特别我们修念佛法门的人,不管你是什么人。『但能依此经深信行者,必不误众生』,这个「但」就是只要,《佛说阿弥陀经》,这个净土三经,「依此经深信行者」,深信前面有解释。这一段关键在深信,深信他必定去修行,这个行就是念佛。能够深信依教修行,这样的人必定能成就,所以「必不误众生」,绝对不会耽误众生。这个地方关键在深信这两个字。这个经,这个法门,修行的方法不难,我们一般讲易行道。特别念佛四种方法,第一个,实相念佛;第二个,观想念佛;第三,观像念佛;第四个是持名念佛,我们现在采用的就是持名念佛。持名念佛在四种念佛当中是最方便的,也最容易,其他三种都有它一定的难度。持名念佛这个方法,行住坐卧,大声念、小声念、金刚念、默念都可以,不管在什么地方,都不妨碍念佛。
  你看海贤老和尚,我们这次佛七也都有看海贤老和尚,中午我们放国语的,晚上我们放台语的。老和尚要求我们一天看三遍,看一年,每天看,看三遍,看一年,每天念一万声佛号,一年后你往生就有把握了。现在有很多人看很多遍,一天超过三遍的也大有人在。看最多的大概是东北哈尔滨刘素云居士,一天看七、八遍,她半年多就看一千多遍。我们净老和尚给我们讲的,一天看三遍,每一遍看的感受会不一样、体会不一样,看的遍数愈多,他的体会就愈深。就是一句佛号念到底。海贤老和尚他能成就,关键就在深信这两个字。他也不认识字,那个时代,我们可以想象,乡间,乡下经济不好,是没有办法念书的,就是做这些农业工作、做这些苦工。出家,他的师父也没有教他什么,就教他念一句南无阿弥陀佛,就跟那个锅漏匠一样,宁波锅漏匠一样,也是不认识字。他的师父就劝他,你这句佛号就一直念下去,老实念,念累了就休息,休息好了赶快再念。
  海贤老和尚也是这样的,他的师父就教他念一句佛号,什么经、什么咒都没有教他,就教他你一句佛号老老实实一直念下去,你就会开悟了。都摄六根,净念相继,不假方便,自得心开,就会开悟了。他真的深信不疑,老实念佛。所以他念了,根据我们净老和尚的分析判断,大概他念三年就功夫成片了,他真能老实念,深信不疑的念,三年;再三、五年,大概就可以提升到事一心不乱,功夫成片伏烦恼,事一心断见思烦恼;再过个三、五年就提升到理一心不乱,破无明,得到理一心不乱,明心见性,大彻大悟。但是他的师父交代,你知道了都不可以讲的,不能乱讲,不能随便讲。因为他的师父也不是一般人,也是得道高僧,明心见性的大德,所以有神通就知道,知道他在这个时代会遭遇到什么事情,事先都知道。在文化大革命,那是规定不可以念佛的,出家人都要被逼还俗,你要吃素也不能吃,你跟人家在人民公社,在那边吃大锅饭,那个都煮肉的,他去吃锅边菜。不准念佛,他心里默念,人家没有听到,没有念出声,那别人就不知道他在念佛,他还是念。不能拜佛,一大早起来,人家还没有起来,他先去偷偷的拜,拜完了,人家起来了,人家没看到。所以他经过了这么多的大风大浪,始终对念佛深信不疑。

  我们现在就是做不到深信这两个字,我们现在信有信了,不相信我们不会来念佛,也不会来打佛七。但是这个信,每一个人他信的深度不一样,这个信的浅深不一样。一般我们谈不到深信,浅信有,但是浅,深浅每一个人也都不太一样,总之要达到深信是很难的。所以佛在《弥陀经》、都给我们讲,这个法门叫难信之法。如果那么容易相信,佛就不会讲说这个法门是难信之法,佛讲难信,那肯定是有它相当的困难,很难生起真实的信心。关键在这两个字。这个法门,信是第一个。第一个如果达不到深信,那个愿也不会恳切;愿不恳切,念佛功夫也不得力,这都有相关的。我们不能深信,这个是绝大多数都是这样,绝大多数的念佛人都是不能深信,一般浅浅的信这个是有,深信还达不到,总是有怀疑,心里总是有怀疑。自己有怀疑,自己也不知道自己有疑,往往我们自己有疑自己不知道,以为自己都没有怀疑了,但是事实上自己有怀疑自己不知道。

  有疑怎么办?听经闻法就很重要了。佛出现在世间给我们示现,他成道之后,他所表现给我们看的就是每一天讲经说法,讲经说法四十九年,一天都没有间断。现在我们净老和尚讲经六十几年了,比释迦牟尼佛时间还长,也是天天都在讲。为什么佛示现在世间天天讲经说法?而且讲了那么多的经,是不是佛想讲那么多的经?佛,实在讲他一句经也没有讲,佛在《金刚经》就讲了,他说如果有人说我有说法,那是谤佛,那不是真的,他一句也没有讲。一句没有讲,怎么讲那么多?现在我们看《大藏经》那么多,那不是佛要讲的,是众生疑惑太多了。众生有疑惑,佛要帮助众生断除疑惑,听经闻法,讲经说法,他的目的就是帮助众生断疑生信。你那个疑惑疑根断了,你的信心才生得起来。如果有疑根在,总是半信半疑,夹杂怀疑,往往自己有疑自己不知道,以为没有疑惑了。

  如果你深信不疑了,那你念佛念三年,肯定跟锅漏匠、跟海贤老和尚一样,成就了,往生就有把握了。如果我们念了还没有达到这个目标,甚至超过三年,甚至念了三十年、四十年、五十年了,好像还没有功夫成片,往生还没把握,这个我们自己就要知道,自己有疑惑在。这个疑你没有放下,没有看破放下,你有怀疑。疑的方面就很多了,所以佛讲那么多经,众生的疑惑太多,问题太多了。针对众生的疑问,佛来为他讲解,帮助众生断疑生信。如果不怀疑了,像海贤老和尚、锅漏匠,他一部经也没听过,一部经也没念过,一个咒也没念过,他就只会一句南无阿弥陀佛,你看他成佛就有余了。

  但是我们不是那种老实人,你要学学不来。现在我们净老和尚很慈悲,教我们看海贤老和尚,就是看他的行持,看他平常做人处事接物,就看这个。我们现在看的遍数都是很有限,因为我们佛七现在才开始。这次我也是下定决心,大家来看,过去我们佛七也都没有看,我想我们净宗学会都是接受净老和尚指导的,我们一定要听他的指导,如果不听他的指导,我们用个净宗学会那就没有意义了。所以我们也劝大家要听。至于有些人他不想听,我们也没办法去勉强,这个就各人的善根福德因缘不一样,我们无法勉强。但是我们自己听老和尚的话,总是有好处。从这个地方也证实说我们对净宗的深信程度,从这个地方我们也可以看出来,老和尚叫我们一天看三遍,我们就看三遍,这个就相信了,这个信就比较深了。像刘素云居士那是更深,那个信就更深了,她如果没有信心,她怎么会去看?她肯定不会去看。像现在我安排这个时间给大家看,还是很多人他不想看,他就跑掉了。跑掉了,他回到家里他会不会看?不知道,那就问他自己了。这个说明什么?他信心的问题。如果刘素云居士她自己一个人都一天看七、八遍,她的深信有相当深度的,不是一般的深信。所以这个信浅深,我们从这样的一个地方我们可以看出来。
  像老和尚给我们讲的,你一天看三遍,每天念一万声佛号,你一年往生就有把握。那你听了,你感觉怎么样?如果深信的反应是怎么样?深信的反应,他就没有怀疑了,就这样做,信,就这样修,一丝毫怀疑都没有。如果有怀疑,行吗?真的吗?他那个信心生不起来。信心生不起来,我们从哪里看?他就不听了,他就不看了,他就跑掉了,那就表示他没有信心,不要说深信,那一般的信心都没有。这样怎么能往生?因为没有信就没有愿,没有愿就没有行。所以这个法门叫难信之法。如果不看海贤老和尚的,那就要听老和尚讲《大经科注》了,这个要听。这个又不听,又不老实,这一生往生是很有问题。所以这个地方,关键的字眼我们要知道,关键在深信。如果你深信,必不误众生,那是不会耽误的。如果做不到深信,有疑,这样念佛就很难成就,就是这一生还是种善根、结法缘,跟阿弥陀佛结个法缘。这一生往生就没把握,要等来生后世,看哪一生哪一世,他真正深信了,再遇到这个法门,那个时候就能往生。
  下面再给我们解释,『佛所有言说,即是正教、正义、正行、正解、正业、正智』。佛所讲的,这个讲了六个正,正就是正确的,丝毫都没有偏差错误。「正教、正义」就是我们一般讲的教义,这个教义是正确无误的。「正行、正解」,行就是修行,我们生活上的行为;解就是我们的理解,就是理解。「正业、正智」。佛所说的都是正确,没有错误。

惊蛰诶惊蛰诶惊蛰诶!

小时候学二十四节气歌,最感到新奇的节气就是惊蛰,一因它字面复杂,对小朋友初识来说完全看不懂所以要看几遍,二因它字音与形极美,虽不懂其意也忍不住多嚷几遍。

我对惊蛰时节有着天然的爱意,惊蛰前后一般会感受到春光迫近,气温回升,阳光逐渐明媚。临近惊蛰,会听见春日的第一声雷,轰隆隆闷响,也会突然炸一下。雨下的和冬日也不同,不似冬的阴冷,却带着春日的生机,充满希望。

到了惊蛰,九九就过尽了。“九尽桃花开”,惊蛰的到来,意味着离桃花盛开也就不远了。桃花上寄付的是我童年时期在乡下桃树下穿梭玩闹的记忆,带着几分童真和烂漫,亦是我爱春天的理由。沾了雨意的桃花,深深浅浅的粉透过莹莹的玉珠显露出来,阳光洒在玉珠上折射出又一重春光。当然也会引来蜜蜂,可我实在害怕昆虫,所以除了它的黄色身躯给胭脂桃花点缀了另一殊色,别的也不愿再多回忆什么。

惊蛰有三候,“一候桃始华,二候仓庚鸣,三侯鹰化为鸠。”桃花红,梨花白,黄莺鸣叫,燕子回巢。万物向生,很难不雀跃。

假使我对秋的爱,源自夏日尽后秋日舒爽的气温和其纷繁难以画尽的绚烂色彩;那我对春日的欢喜,则来自漫长的寒冬终于过尽后,在惊蛰前后那一声破空的雷后带来的勃勃的生意,“生”的力量令人欢喜。

三月到了,不要错过花开。挑个春光正好的时候,一起去踏踏青吧。

老子章三十八章上德不德
自三十八章開始,是《老子》下篇,又名“下經”,整個連起來,上經講“道”,勉強給它一個範圍,是講“道之體”,講“道”的根本。下經講“德”,“德”是講用,在古代文學上解釋“德”為“得”,好像一個東西得到手裡,所以是“德者得也”。現代的名詞是說其成果、效用。

下經開始講“德”,就是講“道”的用,以及它的現象。下面很多的話,看起來是一樣,仔細研究起來,有很大的差別。因為上經講“體”,下經講“用”。舊的觀念說,上經講“道”,下經講“德”。所以,同樣的字句,從“道”的角度看,與“德”的角度看是不同的。

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無德。上德無為而無以為;下德為之而有以為。上仁為之而無以為;上義為之而有以為。上礼為之而莫之應,則攘臂而扔之。故失道而後德,失德而後仁,失仁而後義,失義而後礼。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亂之首。前識者,道之華,而愚之始。是以大丈夫處其厚,不居其薄;處其實,不居其華。故去彼取此。
上德下德 上仁上義上礼
“上德不德,是以有德”,真正上品的道德,以現在觀念而言,就是說一個真正有道德的人,一個大善人,並不以為善是了不起的好事,他做善事,只是他的普通行為,表面看不出是在做善事。如果讓人看得出他是“善人”,是在做道德的事,這已經差太遠了。

上古的文化,對於道德的行為,始終注重四個字,就是“陰功積德”。主張做好事要“陰”的一面,不是“陽”的一面,要使人看不見;為別人做了好事,別人並不知道,幫助了別人,受幫助的人也不知道。這就是陰德,這也就是“上德不德,是以有德”。

“下德不失德,是以無德”,以老子的觀念來看,所謂 “下德”,是不上品的道德。“不失德”就是已經被人看出來 的德行,那是著了相,所以是“下德”。依佛家來講,“著 相”就不高明了,《金剛經》也是叫我們不著相。

“上德無為而無以為”,這句話是解釋上品的道德行為,是說做了善事,看不出來他在做善事。“上德無為”是說上 德的作用,是合於形而上的道體;“而無以為”是說他在作 用的時候,是自然的,不會給人看出來,沒有一個目標,也是很輕松地把一件事做了。

“下德為之而有以為”,等而下的“下德”,就差一點了,是有所作而有所為的,看起來孜孜為善,人人知道他是好人,又做好事。這是劃分“上德”與“下德”的原則標準。

下面解釋“德”字的無為,繼續說到“仁”。“上仁為之而無以為”,這個“仁”字的說法,與“德”字一樣,如果重複起來,亦有四句,這就不重複了。“仁”字之後就是“義”,“上義為之,而有以為”,解釋這句話,與前面相同:上品的仁義,是看不出仁義,看得出來所做是仁義的事,已經差得多了,所以那是假貨,伪造的假藥。

“上礼為之,而莫之應,則攘臂而扔之。”“仁”、“義”過了就是“礼”,真正的“礼”並不是代表礼貌,礼貌是中國文化“礼”的一種,“礼”字是我們國家民族文化的根本之一。中華民族被稱為“礼義之邦”,並不是說中國人看到人就作揖叩頭才叫作礼,那只是礼仪、礼貌。真正的“礼”是高度的文化,以現在的觀念而言,文化包括一切精神文明、物質文明、歷史文化,乃至個人做人做事的原則規律等等,所謂政治、軍事、教育、經濟、社會等等一切都包括在內,這都是“礼”。

老子說,“上礼為之”,真正的“大礼”,所注重的文化究竟是什麼?那是形而上的基礎,那個最高處“而莫之應”,那是看不出形態的。所以,我們中國自己認為文化衰微的時候,會給自己粉飾門面,去把老子這句話解釋成我們的文化沒有衰微,“莫之應”,只是你們看不出來而已!

其實,真正的“礼”,看不出“礼”的作用,普通的人更是不懂,所以“攘臂而扔之”,膀子一舉就把它丟掉了。大礼看起來好像是礼一樣,其實真正的礼貌,在鄉下偏僻的地方可以看到,人們表示歡迎的方法,不懂得叩頭作揖,更不懂得握手鞠躬,只要一看到人就叫:“哦!客人來了!”這就是礼。可是我們都市中講究礼貌的人,看到這種礼“攘臂而扔之”,揮手丟之,認為鄉下人沒有受過教育,不懂礼貌。其實,那才是對的,那是至誠自然的礼。甚至他只說一聲:“嘿!你來了!”真不曉得有多麼親切!那是真正的礼。只不過我們在都市社會搞慣了,看到這個情境“攘臂而扔之”,覺得自己倒霉,碰到這個沒有教養的人。這都是因為我們不真正懂得礼的原故。

這一篇文字雖然很淺,意義卻頗深,因為老子講到了道、德、仁、義、礼等五個階段。上經已經講過了“道”,這裡不再講了。這一篇他究竟說些什麼呢?這與《易經》的《係傳》一樣,就是一篇人類文化進化史的描述,也可以說是對人類文化進化史的感叹。嚴格地說,他是感叹人類文化的退步。站在東方道德文化的立場來看,乃至以西方宗教文化的道德角度來看,人類沒有進步,只有退步;也就是,物質文明是越來越進步,精神道德的文明越來越退步,越衰弱。假使我們不仔細留意去讀,會覺得老子這些文章沒有什麼道理,何必啰唆!實際上,這裡《老子》所說的,等於《礼運·大同篇》孔子感叹人類文明的退化一樣。

德仁義礼失後該若何
“故失道而後德”,上古的人個個有道,只要講到道,大家都是有道之士。時代嚮前,“道”漸行消失,才產生了“德”,用“德”作為行為的標準。“失德而後仁”,時代更嚮前走,到孔子的階段,拼命提倡“仁”。到了孟子戰國時代,“仁”又靠不住了,又提倡“義”。每個時代產生的思想主張,所表達、號召的都不同,所以說,“失仁而後義,失義而後礼”。到了“礼”這個階段,包括有了法制,“礼”與“法”是連在一起的,因為社會人心壞了,所以在文化教養方面,希望個個有“礼”。

“礼”是屬於教化方面的,教育亦難成功,人長大後進入社會,競爭使彼此相互傷害。所以,只好構成法律,就是“礼”而後有“法”,“法”沒有效用之後而有“刑”,不守法的人,只好把他抓來用刑了。若連刑都不起警嚇作用時,那就無法講了。所以說,老子這裡是一種感叹。

“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亂之首”,在老子的時代,社會已經退步到提倡“礼”的階段。我們要如何讀老子的書呢?我們看人類社會,整個世界科學文明的發展,在工商業發達的國家,教育跟著也普及了。照說,教育越普及,人應該越好啊!可是,事實上天下思想反而越亂,社會的犯罪行為越多。反轉來看鄉野的地方,鄉野之人沒有受過教育,他卻不敢犯罪,行為比較朴實。所以說,人類缺乏忠信才需要“礼”,“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亂之首”就是這個道理。

我們一生從事教育的,深深感覺到所謂教育,不知究竟是過還是功,教育的確是一個值得探討的問題。人讀書是為了多得知識,不過,是有知識好呢?還是沒有知識好?在我個人來說,現在深深感到,當年如果不讀書,現在不曉得多舒服!很後悔自己年少的時候,為什麼要讀書,為什麼不去學耕田?春天種田多舒服啊!知識越多痛苦越深,學問越渊博煩恼越大。所以很多人對道德學問的觀念極為擔忧,不但忧國忧民,學了佛的人,還要擔忧眾生。你說,這個知識對我們有好處嗎?

“前識者,道之華而愚之始”,“前識”就是預知,等於西方宗教說的“先知”,東方稱之謂“神通”,也就是未卜先知。一個人坐在那裡打坐,希望能曉得明天的事,曉得前世的事,可是老子說:“前識者,道之華而愚之始”,有了神通的人,最後家也丟了,都變成了精神病。不要以為有神通就有好處,其實有了神通,智慧越大,痛苦越大;沒有智慧的人,還只是擔忧明天怎麼吃飯;有了智慧的人,要擔忧未來的世界怎麼變,又要忧愁社會怎麼變,也就是擔心這芸芸眾生要怎麼變。自己肚子都度不了,還要度眾生,這就是“前識者,道之華而愚之始”。

從老子這個論點看來,他好像是一個笨人,而且越來越笨。但是,不必驟下斷語,再看他下面的說法。

“是以大丈夫處其厚,不居其薄,處其實,不居其華,故去彼取此。”老子說真正的大丈夫,走實在的路子,只有修道。道是什麼?無為。依照佛家來講,就是“萬缘放下”,大丈夫不走微末的路子,要走實在的路子。“道”就是把所有的知識,一切統統丟開了,聪明智慧都丟掉,回歸到朴實無華。“去彼取此”,去掉那些外表的華丽知識,找回自己生命本來的朴實。老子的榜樣是什麼呢?就是“專氣致柔能嬰兒乎”!回歸到在媽媽懷抱時期那個狀態,什麼都不知道。你罵他時是笑笑,那多好啊!罵與贊揚都差不多,沒有分別。牛奶與剩菜混在一起,他也不分別,那都是“朴”,回到那個朴實的身心。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景观的设计和布局上,颇有日本枯山水庭院意味,小巧静谧,有让人内心平静的力量;2、值得特别一说的是,酒店空间的任何细节,一草一木,苔藓蕨植,茶道插花等等,都是青朴
  • 昨天晚上和朋友们打游戏的时候,接到了一个同事的电话,她在长沙上班,周五去了杭州,问我周日要不要来杭州玩一天,于是有了今天的这些故事。中午去吃了福源居,她们说有点
  • 就像有一句话说:“若我得快乐,愿此快乐遍满虚空;若我受痛苦,愿我承担一切,愿痛苦大海得以干枯。是一首会让人感觉到不安定、混乱、解体的歌曲,但是三味线是贯穿全曲
  • #杭州领养##杭州猫咪领养#今天hin开心 刚刚帮偶有趣的姐姐洗完碗[鼓掌][鼓掌] 和阳阳呆呆萌萌的合影拍照[喵喵][喵喵][喵喵]不过还是感觉身上的短袖版
  • 一周后复诊,已不心跳,精神好转,仍有头昏,继服前方,辅以天麻蜜环菌片,3剂后睡眠转佳,头昏亦除。以舒颈汤继服,并配合天麻蜜环菌片服用,每服5片,每日3次,治疗1
  • 准备万全的库洛洛觉得和西索这一战不值得他认真起来特意梳个头发,但方便凹造型且穿脱方便的经典款皮大衣还是安排上,毕竟论气势(sao)不能低西索一头。其实有点能理解
  • 他每日诵念普门品,曾有会看相的人说,渊生命短促,勉励他受持。(高僧传三集)【故事五】●宋朝淳熙元年的时候,吴江长桥旁边居民,有位姓郑的姥姥,年已八十余岁,每日到
  • 对于这种行为,刘信达直言他是在浪费警力,如果真的被诽谤了,应该去法院起诉而不是报警,警察叔叔不是法官,报警有点虚张声势,综上五宗罪来看,所犯错误有大有小,有些事
  • 上饶市开展2020年“十大上饶旅游精品线路”推选活动,上饶旅游集团推出玉帘观瀑、田园牧歌、踏青春游等7款个性化旅游产品,吸引游客旅游、刺激文旅消费,带动行业加速
  • 13、日本10月消费者物价指数现40年来最大增幅:食品涨价5.6% 家电涨价11.8%14、俄军继续打击乌克兰军事和能源设施,泽连斯基:目前有超过1000万乌克
  • ”何碧玉的这段话中,不知包含了多少赌气的成分,但这也从侧面反应出,很多高校学子在海外留学后,并没有回来,究其原因,或许与学术环境有关。  命中带财的出生时辰  
  • 通过改变,你则有了复联的信心,此时复联的技巧可以主动找他说话,又或者是让他帮你个小忙,也可以是普通的问题,但请记住,不要提及感情的事情,就当个普通朋友一样相处。
  • Vans 首家店铺估计刚开始的Vans也想不到,自己的魅力会如此大:Vans总有一种魔力,即使穿得很旧了,也舍不得扔,哪怕放在鞋柜里很久,只是偶尔穿一次,这就是
  • 5、享受断舍离 不要的东西就扔掉,离开的人就忘掉 不要执着于过去的美好回忆,它除了能拖累现在的你,没有丝毫作用。 6、享受寂寞 田馥甄有首歌叫《寂寞
  • 18.夏日里的遗憾一定会被温柔秋风化解19.我的眼泪也曾掷地有声,你何尝唤过我姓名20.我会攒一些关于浪漫的碎片,然后拼起来送给你21.心简单,世界就简单,幸福
  • 爱也从来不会消失,从你爱上一个人的那一刻开始,即便是分手了,这份爱不会随着分手而消亡,相反,这份爱会被深刻地记住,因为在“前任定律”中明确的表示:人对未完成或者
  • 下半场,第五局,丁俊晖照样长台不准没状态,对手拼搏依旧,单杆57分,以73:51获胜,丁俊晖1:4落后,被对手拿到一大把赛点,十万火急!第三局,墨菲抓住机会,7
  • 13. 人这一生,匆匆而过,无论顺流或是逆风,用心生活,微笑前行,就是对生活最好的回馈。12. 并不可否认,生活磨掉了我们一部分的勇气和温柔,但我也相信,所以失
  • 你永远都不知道下一个转角会遇见什么,最漆黑的那段路终究要独自走完克洛凯憎恨现实,但发现只有在现实中才能吃到一块好牛排。每个人都会有一段异常艰难的时光,生活的压力
  • 4月23日上午未外出,下午13:00分左右人民医院;14:00分锦江山,然后回父母家;19:04分左右可美滋便利店,而后院内花园;20:00分左右回家。4月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