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画德兴】话说德兴银山银矿遗址的价值#德兴# 话说德兴银山银矿遗址的价值

银山银矿遗址,位于德兴市银城街道天门山居委会南山坞至马脑坞一带。遗址总面积约2.14平方公里。采矿区有矿洞、巷道194处,另有大型露采坑、槽坑和大量废石堆积,地下开采深度达侵蚀基准面100米以下。国内外矿冶考古专家认为,银山采矿盛期为唐宋,它是目前中国开采时间最早、矿山规模最大、采冶技术最为先进的一处大型银矿遗址。采矿区保护范围:东至银城与苗圃山脊分水岭,南至南山坞正湾南面山脊,西至银山矿区北面山脚,北至马脑坞山脚。建设控制地带:遗址保护范围周围外延50米。2008年12月银山银矿遗址载入国家文物局编纂的文物普查专辑《2008年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重要新发现》。2013年5月3日,国务院公布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银山银矿遗址列入。

图片
银山银矿遗址点多面广,矿井形式丰富。有横井、竖井、斜井、盲井等,采矿区与冶炼区齐全,矿渣堆积丰富。保存的矿冶遗迹宏伟壮观,地形地貌原始古朴。银山银矿遗址对研究我国银矿的开采与冶炼技术发展史,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科学价值、社会价值。

01

历史价值

银山古银矿是唐宋时期的一座大型银矿山,是唐宋时期中国白银生产的重要基地。银山古银矿在此期间的白银产量史书记载颇多。《文献通考》卷十八记载:“贞观初,御史权万纪上言,宣、饶二州银大发,采之岁可得数百万缗。”《太平寰宇记》卷一○七记载:“总章二年(609),邑人邓远上列取银之利。上元二年(675)因置场监,令百姓任便采取,官司什二税之,其场即以邓公为名。”夏湘蓉、李仲钧、王根元编写的《中国古代矿业开发史》一书中评述:“岁产量就有十余万两之多。银山银矿的税率,有百分之七和百分之二十两种不同的记载。如按百分之七计算,元和初岁产银应为十七万两。又如包括德兴银山的十余万两在内,那么,饶州银山的年产量约占当时全国银产量的百分之五十九。”《太平广记》卷104《银山老人条》引《报应记》云:“采户逾万,并是草屋,延和中(712年)火发,万室皆尽。”据路甬祥主编的《中国古代金属矿和煤矿开采工程技术史》考证,《太平广记》中的“银山老人”乃饶州银山老人,即德兴一带。这里是唐代银产量最大的银矿区,民间的开采者竟达万户以上,足见当时民间采矿的兴盛和开采大势。《唐六典》卷20记:右藏署,“掌握邦国宝货之事”。列举唐产银地“饶、道、宜、永、安南、邕等州”,以饶州为首,则饶州首推银山。北宋至道三年(997),邓公场课银14.5万两。天禧五年(1021),以银山为主要产地的德兴县产银达88.3万两,为全国之首。北宋初期至天禧五年,银场有三监、三务、五十一场,饶州德兴邓公场位列诸矿之冠。正因为德兴采银业如此兴旺,到太平兴国元年特在德兴设市银院。综上所述,从唐代中期至北宋早期银山银矿一直是中国第一大银矿,引领风骚长达三百余年。

02

科学价值

唐宋时期的德兴银山银矿遗存表明,这是一座大型矿山,其规模和采矿冶炼技术均代表当时国内先进水平,在中国矿冶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银山银矿具有当时的先进采冶水平,矿山开拓规模大,地下开拓系统乃至矿山整体布局科学合理。所谓开拓范围大,包括矿山规模大、露采规模大、地下井深大三个方面。

矿山规模大:《太平广记》载:“饶州银山,采户逾万”,矿山规模之大由此可见一斑。《元和郡县图志》言,银山每岁出银十余万两,收税山银千两。据历史数据统计,银山矿产出的白银相当元和时全国银产量的59%,宣宗时总额的28%。由此可见,银山矿作为唐王朝第一大银矿,其经济和政治地位举足轻重。

露采规模大:民国27年,江西省地质调查所地质学者夏湘蓉、刘辉泗来德兴调查地质和矿产资源,并依据调查所得编撰《德兴县矿产志》(载《江西地质调查所地质汇刊第3号》)。该志载述:“银山山高约130-150公尺,峰岗错出。其间古时之废井,虽历千年仍有遗迹可考,而废石沿山坡堆积,延长约二里,高达百公尺,犹可藉以推想昔日工程之伟大。银井位于县城东约半里,井旁为古时冶银处(昔称邓公场),炼渣堆积如山,遥望之一片黑色,面积约计达一方里以上。”银山采掘之历史,亘四百余年,产量之丰,可以想见。矿产志介绍了古银山银矿的露天开采情况:“银山在西南里许山坝上,有一狭长深沟,沿山坡直上,走向约为东西,因无路可通,未至近前观察,但其为古人沿矿脉露头作露天开掘之遗迹。”夏、刘两位地质学者认为,“银山之银矿,就矿山遗迹及历史记载考之,其藏量丰富,殊无足疑,第因采掘历史悠久,地面易采部分,殊已告罄。”卢本珊在《中国古代金属矿和煤矿开采工程技术史》一书中述及上世纪70年代所见银山古银矿遗存:“江西德兴银山高约130-150米,矿床为低温热液,矿体多呈扁豆体,薄者2米,厚达20米,充填于千枚岩中并交代变质古火山岩,规模大,含银量特富,矿体上部出露地表,因而被古人充分进行露天开采。露采位于银山西南山坡上,沿矿脉由低向高向山坡直上,开凿一狭长的凹陷露天采场,走向为东西。”近年,市组织有关专家学者对银山古银矿遗存进行考察调查。考察调查所见,遗存在南山坞的1、2号塌陷区,其上部应是古代二大露采坑,其底部则是古代地下采场,由于地下被采空,故形成大塌陷坑。全封闭的露采坑大多呈椭圆形,长径约500米、短径约300米,这种露采坑矿体处于山脊中部。还有一种是矿体处于山坡,往往形成单壁壑沟式山坡露天矿。在仙人架板、十八脚均有这种垫堑沟式露采探槽,长120-100米,宽9-12米,深5-13米。

地下井深大:银山古银矿的地下开采距地表深达30-40米,采用竖井和平巷、斜巷联合开拓。井巷采场位于矿体内部,采掘方向沿矿体走向。当井巷开拓到纵深处时,往往形成地下主采场,高度一般都有3-8米,采场面积有的达50平方米以上。井巷和采场设计施工都在矿体内。采空区的布局方法采用宝塔形,即几个叠压的采空区,上面比下面大,在平面投影上,由西北往东南方向错位布置,避免完全重叠,形成下层采场的围岩成为上层采场的矿柱,其布局反映了唐宋工匠对于地下管理的认识处于一个很高水平。这样设计,有利于地下开拓规模进一步扩大,使地下回采工艺达到了新的水平。竖井有大中小型之别,大井筒直径达3米,深度达30-40米不等,井底两对壁有巷道延伸至地下深部采矿。

科学布局的地下开拓系统是古银山矿先进技术水平的体现。古银山矿的地下开拓方法灵活多样,适应了矿体地质构造,符合安全开采的要求。地下开拓系统主要是平巷、斜巷沿矿体走向开拓,常常在巷道的尽头开拓采场。为追踪富矿,往往根据矿脉走向,采用树枝状不规则矿洞挖取富矿,扩大采掘面。还有一种方法是当平巷或斜巷向前掘进一段后,开掘大的地下采场,采取留柱空场法,即房柱法采矿,以此最大限度地开采富矿带,并保证采空区的稳定性。

银山矿的布局及其设计思想在当时是先进的。矿山的平面布置结合了地形、地质条件和生产工艺要求,做到有利生产。古代矿山工业场地包括井架、井口棚、筛分场、选矿场、贮矿场、废石场以及工具制造场。当时矿工使用的瓷陶器有罐、壶、碗、灯等,主要是饮食器,大多在矿洞前废石堆内发现。同时还发现兽骨,竹火签头、木炭等,说明当时矿工大多数时间在作业区野外露餐。另外,从采集到的唐代青瓷器残件和宋代青白瓷残件的分布点判断,似乎可以看到唐宋时期矿区分布规律:唐代采区主要在银城洎水河沿的低山处,即南山坞一带;宋代矿区主要分布在路途更远的山腰中段以上。露采坑,唐代选择围岩含砂石土的封闭式椭圆形大坑。宋代则改为剥离比更少,含富矿的全裸露坚硬岩石矿,多采用长达百余米的探槽法。

银井

古代冶银场集中于矿山西北角的铁石山,冶炼场一带分布有水井群。宋太平兴国元年(976)设立的市银院即官府收购银矿石或银锭,核收银山税的专门机构也设于此。从《德兴县志》有关银城的古代城廓图看,旧时的官署机构,以及书院、寺庙、塔等城市地标性的建筑都在铁石山冶炼场一带。虽是明清建筑,但仍是历史传承地。后人为纪念邓公场创办者邓远而兴建的邓公祠在铁石山,北宋江南名楼聚远楼旧址亦在这一带。银山古银矿的开发,带来了城市的繁荣,德兴县城以银城为名就是最好的诠释。

03

社会价值

银山古银矿遗存是中国迄今所见保存矿山历史风貌和矿业遗迹最为丰富、规模最大、年代最为久远的银矿业遗存。银山古银矿规模不仅在国内首屈一指,在世界现存的银矿山中也是少见的。

在此,我们不妨将古银山矿及其遗存与欧州、亚州的著名古银矿及其遗存作一比较,看看银山古银矿及其遗存在世界银采冶业中的历史地位和价值。银山矿的始采年代约公元616年,时值盛唐时代。以采矿、冶炼为主,采用民采官收,官方监管制度。矿冶技术为露采和地下开采相结合,灰吹法炼银。生产环境与城镇关联,人文传说丰富,传说有神鹿。银山古银矿为唐代至北宋前期中国最大的银矿。值得一提的是,银山银矿至今还在正常生产。银山银采冶遗址是当今国内历史风貌和采冶遗迹最为丰富完整,规模最大、年代最为久远的古银采业遗存。德国的格拉斯拉尔银矿,始采于德意志王公时代(约公元968年),为御用矿山。今银矿周边存有古城和古今采银遗迹,环境与古城关联,传说有神马。格拉斯拉尔银矿遗址已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亚州的日本石见银矿,始采于江户时代(约公元1564年),遗存有古城和开采冶炼遗迹。使用灰吹法炼银,矿山属海岛矿山。石见银矿遗址近年亦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国内其它古银矿遗址,大多为明代遗存,少数为宋代遗存,规模和历史风貌的丰富和完整等方面均不及银山古银矿遗址。综上所述,银山古银矿是目前国内,乃至世界上已知的开采历史最长,规模最大的银矿之一;银山古银矿遗址是国内外罕见的古银采业遗存,是人类不可多得的历史文化遗产。

女儿15岁叛逆出走,21岁怀孕回家求祝福遭拒,父亲:我没这种女儿
#如何解决货车司机困境#
对于子女和父母之间的关系,我们常说:父恩比山高,母恩比海深,父母给了子女生命,更是含辛茹苦将子女抚养成人,天底下所有的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子女能够过得幸福,也正因为此,所以才有了“可怜天下父母心”这句名言。

可是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父母无私的爱与奉献却并不一定能够得到子女的理解,子女和父母之间的亲情是一个非常复杂的变化过程,在年幼的时候,我们或许会表现出对父母粘人的姿态,而到了青春叛逆期,我们与父母之间的不解和冲突达到高峰,可是当我们踏入社会或者也为人父母时,养儿方知父母恩,我们对父母的感情又会产生另一种感恩和理解的状态,只是在这起起伏伏的过程中,子女与父母的亲情时常在接受残酷的考验,从而让这场缘分亲情处在摇摆之中。

21岁女儿怀孕回家索要户口簿,父母的决绝让她心寒

21岁的李梦洁(化名)现已怀孕4个半月,可是她却迟迟无法与自己心爱的男友何鹏(化名)领证结婚,父母不给自己户口簿,而且对两人的婚事闭口不谈,一副刻意刁难的样子,这样作为女儿的李梦洁感到非常焦虑。

李梦洁表示事情之所以闹到如今这个地步,源于父母一直揪着自己年少无知时犯下的错不放,李梦洁表示自己当时读书不好,也并不爱读书,自己在父母的安排下进入一所中专就读,可是李梦洁并不爱上学,对学校有天然的抵触心理。

女儿的这番举动激怒了父母,李母认为自己出钱让女儿读书,女儿却不上进,不愿读书,这让李母非常恼怒,强制逼着女儿必须要上学,而脾气暴躁的父亲李建华(化名)更是对女儿极尽恶毒之词的辱骂,尤其当李父李建华看到女儿放学晚归时会更加恶毒地辱骂女儿,甚至直接说出让女儿“滚出家门”等伤人的话。

母亲的逼迫,父亲的恶毒辱骂让李梦洁感到难以忍受,因此,李梦洁仅读了半个学期的中专即辍学离家,当时的李梦洁年仅15岁,她去了20岁男友何鹏那里,两人一直在一起居住生活至今,感情也逐渐稳定。

在这几年当中,李梦洁除了过年回家探望家中长辈以外,平日里基本上与男友在一起,她害怕面对自己的父母,只有和男友在一起能让她感到宽心和安慰,转眼间,李梦洁从15岁的少女变成了21岁的女青年。

尤其当她得知自己怀孕后,她想尽快与男友领证结婚,以便两人可以经营自己的小家庭,在今年大年初二,怀有身孕的李梦洁直接领着男友去自己家,直截了当告诉父母自己怀孕的事实,并要求父母拿出户口簿让自己和男友登记结婚。

李家父母却并没有和李梦洁及其男友谈论结婚事宜,表示自己不会拿出户口簿,更是扬言没有李梦洁这个女儿,当李梦洁死了,李梦洁和父母大吵一架,不欢而散,李父甚至对女儿表示有两次说服自己的机会,如果两次均没有说服自己,那么女儿李梦洁如果再回来索要户口簿,自己将直接打断她的双腿。

父母绝情的背后,其实依旧深藏着对女儿的关爱

李梦洁万般无奈之下,她自认为和父母无法沟通达成一致,于是求助于调解人员,即使面对调解人员,李父依旧表态强硬,表示没有商量的余地,既然李梦洁狠心离家出走这么多年,自己也就当没有这个女儿,女儿既然自称早已心死,那么作为父亲,自己也已心死,随便女儿怎么折腾,想要户口簿是绝无可能。

李梦洁隔空喊话希望父亲放下心中对自己过往的成见,能够理解自己,自己认识到年少无知放弃学业和离家出走伤了父母的心,自己也深刻意识到这是一个巨大的错误,希望父母能原谅自己,祝福自己,将户口簿拿出来让自己登记结婚。

可是面对女儿的隔空喊话,李父的口气并没有松动多少,只是这时李父强调了结婚乃人生大事,从恋爱到婚姻这涉及到相关的礼仪流程,女儿非常唐突告诉自己怀孕,直接带着男友回家要求自己拿出户口簿,这种做法让自己无法接受,女儿的这种做法非常不尊重父母,显得眼里目无父母长辈。

在调解人员的不断劝慰下,李父平静情绪后颇为感慨,他表示自己作为父亲,他非常疼爱女儿李梦洁,女儿李梦洁当时却编造理由从自己身上拿钱,钱到手后女儿就消失不见,颇有点认钱不认人的感觉。

即便如此,女儿当时向自己索要高档手机,自己毫不犹疑花了5000元给她买最新款手机,结果她却用离家出走这种方式报答自己,着实令自己心寒。

与此同时,他深知女儿冲动鲁莽的性格,他不确定女儿的男友能否容纳和接受女儿这种性格,之前看似决绝的李父其实内心依然在关心着女儿的幸福,只是双方互不愿低头,导致僵局一直无法得到解决,最终,李父李建华表示自己将回去和妻子商量过后再给女儿一个明确的答复,留给女儿李梦洁的依然是一个不确定的结果。

父母与子女是一场缘分的修行,割舍不断的亲情是我们永远的牵挂

这是一件女儿与父母之间情绪对抗的事件,我们常说可怜天下父母心,没有哪位父母不希望自己的子女不幸福,为了子女的幸福,父母甚至可以牺牲自己的利益,可是在这件事中,李梦洁的父母却在“刻意为难”女儿,看似不近人情,其实这里面反映了女儿与父母长达6年的宿怨。

年少叛逆是很多人都经历过的时期,但像李梦洁这般因为不愿上学与父母爆发矛盾后离家出走长达6年,这并不多见,女儿本身固然存在重大错误,她的出走行为深深地伤害了父母的心,让父母感觉自己多年的抚养付之东流,女儿成了“白眼狼”,这是女儿对家庭的背叛,因此,从父母的角度来看,相信很多人非常能理解李家父母那种心灰意冷的绝望。

但矛盾的产生并不是一个巴掌可以拍响,这6年宿怨的背后是女儿当年对父母激烈的反抗,女儿存在厌学情绪,不善因材施教的李母强逼女儿上学,甚至表示自己花了钱在女儿身上,女儿竟一点没有感恩之心,这种言论不仅无法让女儿自觉地认识自己的错误,无法让女儿感恩母亲的拳拳爱女之心,这种言论某种程度而言是一种“亲情绑架”,它让女儿李梦洁感到一种窒息感,反而更加对上学感到厌倦。

我们常说父爱如山,父亲不善言辞,但在李父身上,我们看到的却是暴躁和狠毒,女儿当时处于叛逆期,这时候的孩子确实不容易管教,教育需要讲究方法,而不是简单粗暴地辱骂,那些恶毒的辞令虽然不像物理的折磨在身体上留下创伤,但是这些恶毒的言语无疑像一把尖刀一次一次刺在女儿稚嫩的心上,最终女儿带着绝望离开了这个让她感到恐惧的家。

任何一个家庭的悲剧,尤其是父母和子女之间的对立矛盾,其背后深层次的原因多是教育失当引发的对抗,这在李梦洁的原生家庭中显现得尤为明显,只是事已发生,过去的事情无法以如果进行假设性后悔,李梦洁和父母之间的心结一直存在,只是当遇到李梦洁怀孕要求拿户口簿结婚登记时,心结在这件事上产生了放大效应,双方为此爆发了激烈冲突。

在我们中国民间,虽然现在倡导婚恋自由,但是婚丧嫁娶依旧有一套礼仪流程需要予以遵守,这套礼仪流程的作用其实就是为了得到父母对自己婚姻的肯定和祝福,我们常说:得不到父母祝福的婚姻很难走得远,这句话突显了一个道理:恋爱是两个人的结合,而婚姻则是两个人家庭的结合。

李梦洁作为21岁的成年女人,非常唐突地将男友带回家要求父母拿户口簿给自己,李梦洁的这种行为等于说是将自己的婚事对父母进行通知,而非与父母商量,父母的长辈尊严和多年的养育之恩在此显得荡然无存,这一点是引爆父母决绝态度的直接原因,加之女儿李梦洁多年与父母不联系,更加坚定了父母的狠心。

所谓解铃还须系铃人,婚姻是人生大事,作为女儿,既然想让父母认可和祝福自己的婚事,自己应该向父母对自己以往的过错做出交代和道歉,请求得到父母的原谅,并与父母共同协商自己结婚过程中可能涉及到的礼仪和细节问题,要知道天下没有不爱子女的父母,亲情中的某些成见可谓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想要解决横在父母和子女之间的心结,只有子女诚心而又大胆地向前迈出一步,血溶于水的亲情才会发挥粘结作用,彼此之间的心结才能有解封的可能,亲情的融解其实很简单,它差的不过是一个姿态而已。

https://weibo.com/u/3876373543
我欲隐罗浮——博物馆藏几种不同版本的《葛稚川移居图》赏析。
“葛稚川移居图”是中国传统绘画中一个长盛不衰的绘画母题,至少从宋代开始,便有画家将这一主题引入绘画中。葛洪(284-364)是晋代有名的道教学者和医药学家,字稚川,自号抱朴子,丹阳郡(今江苏句容)人。据《晋书》记载,他以儒学知名,“尤好神仙道养之法”,“博闻深洽,江左绝伦。著述篇章富于班马,又精辨玄迹,析理入微”,因立军功,被封以高官,但“以年老,欲炼丹以祈遐寿”为由辞去不就。后来听说交阯(今越南)盛产炼丹用的丹砂,遂要求派去做“句漏令”,得到首肯后,他便携妻儿千里迢迢赴任。到达广州时,因刺史邓岳极力挽留,就有到附近罗浮山隐居的想法,于是便有移居罗浮山之举。葛洪在罗浮山度过了人生的最后岁月,留下了代表名著《抱朴子》。在宋代院体画家中,就有不少人画过这一故事。现存的诸本《葛稚川移居图》中,以王蒙的《葛稚川移居图》年代最早,艺术水准最为精湛。在此之后的明清两代,这一主题的绘画创作都或多或少受其影响。
这便是元代画家王蒙在《葛稚川移居图》(北京故宫博物院藏)中刻划的情景,图中的高士就是葛洪,这座在绘画史上屡次被描绘的名山便是位于广东博罗县的罗浮山。

王蒙(1308-1385)是元代山水画家,字叔明,号黄鹤山樵,浙江湖州人,与黄公望、倪瓒、吴镇并称“元四家”,为书画家赵孟頫(1254-1322)外甥。这件《葛稚川移居图》被认为是王蒙的代表作之一。

在王蒙的艺术生涯中,他并没有到过罗浮山的记录。所以在画中,他是将传说中葛洪移居的故事加上意象山水相融合,表现岭南地区山水郁郁葱葱、枝繁叶茂的景象。图中作者将青绿、花青、红色、曙红以及浅绛、焦墨等交互使用,形成岭南地区特有的山水风貌。在王蒙传世的画作中,该图较为特出:错落的红叶绿树遍布于山间,山势蜿蜒,嶙峋起伏,将罗浮山幽深、险峻与宁静的氛围烘托出来,是乃因避乱而移居、远离尘嚣的出世者心仪之地。

王蒙在画中自题曰:“葛稚川移居图,蒙昔年与日章画此图,已数年矣。今重观之,始题其上,王叔明识”,钤朱文方印“叔明”,另一印则漫漶不清。题识虽并未注明年款,但从内容及画风看,当为王蒙早年所作,反映其早期画风。

王蒙的其他作品如《夏日山居图》、《夏山高隐图》(均藏故宫博物院)等代表作都旨在描写山水的雄伟与秀美,唯独《葛稚川移居图》是将人与自然的和谐交相融合,是道家思想所提倡的“天人合一”理念的折射。至于现代画家惠孝同(1902-1979)认为其“画中的人物和走兽,画的尚不够成熟,主次不分,形象也欠生动;款字也写得弱了一些,这是这幅作品美中不足之处”,显然是苛责了。作为一个以山水见长的画家,王蒙在画中表现出的艺术技巧实非寻常画家所能及。

作为王蒙作品中的精品佳构,《葛稚川移居图》历经元明清以来诸家鉴藏,流传有序,其印鉴与书画著录均清晰地再现其传播与鉴藏的历程。画中的鉴藏印有:朱文方印“怡亲王宝”、“孙煜峰”、“大王主人珍玩”、“虚斋秘玩”、“莱臣审藏真迹”、“弘一斋”、朱文圆印“安”、白文方印“子孙永保”、“子京所藏”、“仪周鉴赏”、“虚斋审定”、“孙煜峰印”、朱文长方印“虚斋之清品”、“潞河张翼藏书画记”、“明善堂珍藏书画印记”、白文长方印“项墨林鉴赏印”、朱文椭圆印“寄敖”,另有右下侧“圣”字上方一白文长方印模糊不可辨。据此可知,该画曾经明代项元汴(1525-1590)、清代安岐(1683-?)、怡亲王、晚清张翼(燕谋)、庞莱臣(1864-1949)及现代孙煜峰(1901-1967)等人递藏。

在明清以降的书画著录中,这件《葛稚川移居图》也多次被提及。明代书画鉴藏家安岐在《墨缘汇观》中著录:“纸本,中挂幅,着色,山水,为日章作”,另一书画鉴藏家郁逢庆的《郁氏书画题跋记》在著录王蒙的题识之后,描述其绘画云:“此图稚川执杖,左携一鹿,后老妻骑牛抱一小儿,二童随之,重山复岭,秀润之笔,非寻常恅草之比”,图中实为“右携一鹿”,当为误记。

郁氏对此画的风格给予肯定,称其为“秀润之笔”。而与郁逢庆大致同时的汪珂玉(1587-?)在其《珊瑚网》中也著录该图的题识,连描述的语句也与郁氏近乎一致,仅“恅草”变为“潦草”,所以有论者经考订,认为汪珂玉《珊瑚网》有袭录郁逢庆《郁氏书画题跋记》的嫌疑,是很有道理的。但因汪氏《珊瑚网》的影响要比《郁氏书画题跋记》大得多,反而促进了《郁氏书画题跋记》中所著录书画的二次传播,《葛稚川移居图》即是其例。

画中以披麻皴画山石,间以解索皴和折带皴相补充,所写飞瀑流泉、崇山峻岭与满山树木相映成趣,使人物的颠沛流离与环境的清幽形成鲜明对比,相得益彰,其绘画主题得以凸显。

卞永誉(1645-1712)的《式古堂书画汇考》也著录《稚川移居图并识》,除实录王蒙题识外,并引用汪氏《珊瑚网》评语⑧,这算是对郁氏评述王蒙《葛稚川移居图》的再次传播了,可谓是书画鉴藏史上一件无奈又极富趣味的事。晚清时期,李葆恂(1859-1915)的《无益有益斋读画诗》也提及王蒙的《葛稚川移居图直幅》。其后的书画鉴藏家庞莱臣在其《虚斋名画续录》中也著录此画,除实录王蒙的题识外,他对画作本身也作了描述:“纸本,高四尺三寸七分,阔一尺八寸三分,设色山水人物,稚川手执羽扇携鹿度桥,前导有负筐篮者,有歇担山坡者,后一妇抱小孩骑牛,一仆牵之而行,其余男女僮仆负物随从,山上茅屋数间,位置井井,屋前及山半有童子作迎眺状,重山复岭,碧树丹柯,秀润缜密,实为希有之真迹。左下角楷书一圣字,系项子京编字记号,另草书小押,其文莫辨题款前六字篆书,这是现在所见此画入藏北京故宫博物院之前最晚的书画著录。

事实上,王蒙并非仅作过这一件《葛稚川移居图》,在顾文彬(1811-1889)的《过云楼书画记》中记载顾氏曾收藏一件《黄鹤山樵稚川移居图》,作者这样描绘:“通幅用焦墨,间设浅赭色。峰峦迥互,楼阁参差;一丫髻童立庭除,供汛扫之役,坡下苍头奴担胡卢书剑前导,一婢抱琴踵其后,一童负囊曳牛,稚川绛衣坐其上,手一卷读,妇与两儿,一草角儿,抱鸟圆并跨牯上,一仆左牵之,右又牵一羊;一婢肩竹竿提鸡笼,次第前行”。很显然,这是一幅以墨笔为主,间杂浅赭色的山水画,构图及画中人物造型与上述《葛稚川移居图》也大相径庭。

在这幅画中,画中主角葛洪坐于牛背之上,其他人物也各有不同,且画面中多出一只羊。上述《葛稚川移居图》中有十人,而该《黄鹤山樵稚川移居图》则至少有十一人。该画题识:“香光居士王蒙写”,上方尚有倪瓒、陆居仁、陈则、韩性、陶复初、钱岳及蒙城乐远题跋。在该书中,作者也提及郁逢庆《书画题跋记》中所著录之上述《葛稚川移居图》,并再引述《六研斋三笔》提及王蒙的第三件《葛稚川移居图》:“余于项氏见。阔幅悬轴,绢素沈厚,布置雄伟……翁媪骑乘一牸、一牯……婢仆四五人,蓬头赤脚,不施严饰,一力奋而前驱,意皆望莽苍进发,盖移居在途景”,据此可知这是描绘葛洪前往罗浮山途中的情形。画作为绢本,葛稚川和妇孺皆坐于牛背之上,画中有一雄一雌两牛,婢仆四五人,大致七八人左右。在该书中,顾氏称王蒙“作《稚川移居图》甚多,惜未能一一对勘耳”。

此外,在《佩文斋书画谱》中也著录一件王蒙的《葛仙翁移居图》:“钱塘王孝廉藏王叔明纸画《葛仙翁移居图》,长一丈二尺,阔几二尺,上有袁清容题,今在檇李项元汴”,这是一幅纸本山水画,但上有袁清容题跋,与上述三件作品均相异,故应是王蒙的第四件《葛稚川移居图》了。另在《佩文斋书画谱》中尚著录一件“葛稚川移居图”,文字极为简略,仅有“王叔明隶书图上”数字,故无法判定是否为以上四件之一,抑或另有他作,姑妄存此备考。

在王蒙之后,尚有明代画家尤求、丁云鹏、郑重及清初胡慥、萧晨等人的《葛稚川移居图》行世,使这一绘画主题传承有序,经久不衰。
明 尤求 《葛洪移居图》卷局部
尤求的《葛稚川移居图》(大英博物馆藏)为一画卷,写葛洪骑于毛驴之上,扬鞭抖缰,后有一壮汉挑筐行于桥上,筐中有宝剑、葫芦、茶壶、锅碗、斗笠等,另有一书童肩背古琴紧随驴后,前有两书童作先导,一人背着八仙桌,一人挑着葫芦、书籍、铜壶等什物。

所写山水为近景,用白描之法,与王蒙画中所用的高远和深远之法大为迥异。作者款识曰:“长洲尤求制”,钤朱文方印“凤丘”和白文方印“长洲尤求”。其题笺为:“明尤子求游旅图逸品。千卷楼主人了酓氏藏”,鉴藏印有:朱文方印“一贯轩长物”、“君子乃乐”、“了酓藏过”和朱文币形印“金匮宝藏陈氏仁涛”。拖尾有近人吴湖帆(1894-1968)题跋:“《葛稚川移居图》出自宋人院本,元钱玉潭、王叔明俱有之,此卷盖马钦山本也。笔精墨意,不在宋人下。余近得子求画《相如属赋图》,与此彷佛,皆子求得意笔也。庚午十月,访镜波兄于月波楼,翦灯夜话,出此共赏,同观者陈君子清。吴湖帆题”,概述《葛稚川移居图》的源流,并言钱玉潭(钱选)、王叔明(王蒙),称此卷乃仿马钦山本。“马钦山”即南宋画家马远。此画与王蒙之作最大的不同在于,描绘的只是截取葛洪等一行五人匆忙赶路的情景,对罗浮山的风貌则较少渲染。

丁云鹏的《葛洪移居图》(台北故宫博物院藏)描写的是崇山峻岭中,葛洪骑牛行于桥上,后有一羊及挑着古琴、经卷的书童紧随,前方右侧一妇人怀抱小孩骑牛,一人牵着缰绳回顾中,左侧则有一书童跟随其后,画中共六人。该画与王蒙之作较为接近,尤其是桥的造型与王蒙之笔如出一辙,应当是有所本。所写远景为飞瀑和茅屋,山石陡峭,有小斧劈皴痕迹。作者并无款识,仅钤白文方印“丁云鹏印”和朱文方印“南羽”。此图曾经《石渠宝笈三编·延春阁》著录,有嘉庆、宣统等鉴藏印多枚。此画是明清时期所见《葛稚川移居图》中与王蒙之作最为接近者。

郑重《仿王蒙葛洪移居图》(台北故宫博物院藏)中自题曰:“葛仙翁移居图,壬子初夏仿黄鹤山樵笔,郑重”,“黄鹤山樵”即王蒙。画中在山脚溪流左侧,一妇人怀抱小孩与葛洪各骑一牛,前面各有一书童执引,一书童担着家具物什,一书童手捧一鹅,肩背葫芦,画中另有一羊与二犬随行。山上茂林修竹,亭台楼阁,在纵深处山路蜿蜒,飞流直下,峭壁林立,云雾缭绕,一派远离尘嚣的仙境之象。从画面构图看,与上述王蒙的《葛稚川移居图》并不接近,但极有可能源自目前已失传的、《佩文斋书画谱》中著录的王蒙《葛仙翁移居图》。此图著录于《石渠宝笈续编·乾清宫》,有乾隆、嘉庆、宣统等三朝帝王藏印。此画也和丁云鹏《葛洪移居图》一样,与王蒙画风最为接近。清 胡慥 《葛洪移居图》 扇面

胡慥《葛洪移居图》扇页(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描绘的是葛洪骑于牛背上在前方引导,不时回顾四盼,后有一人拉车跟随,车上各种杂货累积,妻儿坐于山石后的另一辆车上,一人在后推行,另有一脚夫挑担随侍车侧。因扇面乃咫尺之属,故作者描写的场景乃截取其中一段,并无崇山峻岭,但从溪山行旅中,可以想见路遥山深。作者题识曰:“葛仙翁移居图,癸巳秋七月画为大宗老社长,胡慥”,钤朱文长方印“胡慥”。“癸巳”乃清顺治十年(1653年)。

萧晨《葛洪移居图》(广东省博物馆藏)描写在深山古松下,葛洪右手执杖,头略望后倾,站立于山石旁,其妻手执纨扇立于后侧,一白发老妇(或为葛洪之母)双手合十,面朝葛洪夫妇;前方两书童整理包裹行囊,另有两童抬着桶(或为其他什物)拾阶而上,一牛歇息于坡脚。很明显,这是葛洪在移居途中稍事休整的场景,与其他同类主题的构思略有不同。作者题识曰:“丹砂勾漏得还无,女伴追随有鲍姑。更欲移家向何处,夜深门闲独看炉。癸亥春日写图为道翁并题博正,兰陵醉客萧晨”,其中“丹砂”和“勾漏”(句漏)都是和葛洪有关的用典。
清 萧晨《葛洪移居图》 广东省博物馆藏
当然,在行世的所有作品中,应该还有不少《葛稚川移居图》画作。从这些作品不难看出,在元代王蒙之后,葛稚川移居的故事最为文人雅士所喜爱。在这个故事里,既寄托了避世而遁入罗浮的出世之想,罗浮山因而也就成为文人向往的精神家园,同时,以此为母题的艺术创作,是对王蒙以来绘画技法的一脉相承,是传统山水画嬗变与演进的重要表现形式。因此,我们探讨以王蒙为代表的《葛稚川移居图》,其意义显然已超越其绘画本身。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阳光信用[超话]# [送花花]#每日一善# [春游家族]#阳光信用# [哇]☞极好7️⃣3️⃣6️⃣⛓️快 ☜❤️坚持坚持❗❗❗ 转蹭大家一起涨涨涨=͟͟͞
  • 为了向别人、向世界证明自己而努力拼搏,这是多么不值得,时刻记住你是为了自己活着。为了向别人、向世界证明自己而努力拼搏,这是多么不值得,时刻记住你是为了自己活着。
  • 在上一场大胜骑士36分后,利拉德表示:“我们在正确的时间打出了最好的篮球,我们的状态起伏不定,但是现在的感觉好多了。我在莱切斯特城提前夺冠后,在下一场比赛中遇到
  • 因此心确实有在与不在啊!”我说:“此是六识,而不是心。老夫告诉你一句,陛下和皇后自打知道了子晟要成亲,喜悦不能自抑,只要您诚恳为人,温顺守礼,就没人能为难你。
  • 可以说是功能性比较全面的耳机了,唯一需要注意的就是,耳机标配包装中的耳机便携充电盒不能够蓄电,能够蓄电的充电舱需要另外购买,不过咱们一般人基本上不需要购买因为充
  • 这样的股票盘中成交往往不是连续的,而是间隔或跳跃性的,有时从日分时走势图上来看甚至会出现类似于基金走势的特征,股价盘中不断的小幅的上下穿梭,似乎上下方都有强烈的
  • 忙久了就进入第二个阶段,眼睛看不到了,所有自己的本分事忘了,只知道赚钱;等走到中年以后,奇怪,太太怎么跟我连话都说不上,孩子也跟我不能沟通,我这么拼命不都是为了
  • ”如果人想修道,但是缺少阴德,一修就会有群魔阻道,而有阴德深厚,就金丹有望。”阴德深厚,子孙才能昌盛,而积累阴德的方法,有不殄天物,不肆盗淫,不毁正教,救死扶伤
  • 我不需要所有人都喜欢我,我要努力做自我啊!去尼玛的人还鬼,我就是我啊!
  • 大部分人都懒吧,懒的后果就是导致,牙齿泛huang,牙龈脆弱不堪,笑也是局促的笑,人家都说爱笑的女孩运气不会差,那是因为不爱笑的女孩牙齿泛huang,还好我现在
  • 预定3到4天发货原味)甘尼克宝贝BabyGanics 免洗洗手液便携50ml 家有宝宝的必备呀[勾引]Babyganics (甘尼克)孩子卫生没做好很容易生病
  • 如果交战各方的精英和民众都相信战争对他们有利,那他们就不会施加太大压力去结束战争。法国激进派认为本国最近发生的革命会很快蔓延至其它国家,而对立的君主国却认为革命
  • #刘扬扬[超话]# #扬扬的那年今日# 羊羊的那年今日 20210505 恐龙ABC 2020505 APEntertainment采访 20190505
  • !!
  • 最终,岑某报警并通过物业公司才联系上颜某的女儿,但其女儿称自家并未漏水,建议岑某找物业检查楼房公共管道,并且房子已经对外出租,让岑某直接找租户解决。本人于201
  • 我们看到,伊秉绶的行书笔道细利,笔锋罄露,与他的隶书笔画形成强烈的反差。其特点是中宫紧收,四面辐射;点画轻重对比明显,形成块面元素;而用笔特点,则圭角尽露,
  • 她问这个,就是想知道她在你心里胖不胖,无非就是想让你夸她几句....你别不识抬举,关键时刻你要敢停顿,那么接下来你说什么好听的,她都会觉得你故意的,所以一定要脱
  • 整个办公室都在讨论中午吃啥的时候,有安馨轻卡餐的小伙伴太幸福,由营养师设计‮来出‬的方‮轻便‬卡餐能保100%健康。首先,轻卡餐‮用采‬最先‮的进‬冻干技术(最
  • 还有很多农产品土特产可以买我们去太晚啦很快就天黑建议早早去爬山踏秋摘柿子玩个一整天~#旅行心愿清单##秋游季##青岛旅行# 下课打的车师傅像开船一样 我晕车的直
  • 有段时间爸爸下班回家就兴奋,那是必须立刻就要爸爸抱抱,洗手的功夫都等不及,委屈得哇一声泪就出来了,好像是爸爸不要他了似的。吃着奶听见爸爸进门都可以先喊两声爸,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