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捨眾生,總攝菩薩一切法



法王念誦繼續《解脫莊嚴寶論》第九章的內容:



■捨棄菩提心的過失



捨棄菩提心的過失(壞處)略說有三:

(一)因罪業故而墮惡趣,

(二)因罪業故破壞利他之事業,

(三)因罪業故長遠的耽誤了成佛的大業。



已經發了菩提心的誓願而不能實行,就等於是欺騙眾生,其罪報就可能墮入惡趣。《入菩薩行論》云:



“若發誓願心,不能實行之,

則為欺眾生,云何度有情?”

因為造罪的緣故,就不能成就利他之事。頌曰:

“若行如是業,必難利眾生。”



因此罪業就會耽誤成佛之大業,難以趨證菩薩之道地。頌曰:

“墮入惡趣之罪力,發菩提心之善力,

二者相雜相消長,能令行者長流轉,

倍用極長之時間,始得趨正諸道地。”



喪失菩提心的原因,一般說來是這樣的:願菩提心之淪喪是說,此心捨棄了眾生,同時又以四種黑業為伴。這樣的心意,違反了發菩提心之原理,所以稱之為“菩提心之淪喪”。行菩提心喪失之原因,《菩薩地論》云:



“同時依四種毀戒之法而行,則為上品業纏全部喪失菩提心,中品業纏則為粗罪,下品業纏則為過犯而已,(故知違反菩提心戒有上中下三種之不同也。)”



《菩薩戒二十頌》中並云:行菩提心若喪失,則願菩提心亦必同時喪失也。《抉擇戒攝論》中亦說四種喪失菩提心戒之因:此即上說之二因(心捨眾生,依四黑法)再加上壞菩薩學處及滋長邪見。寂天論師云:“凡生起與菩提心相違之念,亦屬違菩薩戒也。”



■總攝菩薩一切法之「一法」,即是「不捨棄眾生」



法王開示:因此,「菩薩」要若要以一法來具足一切法,此「一法」,就是「不捨眾生」。舉例而言,若行者將目標放在要獲得聲聞獨覺果位的話,就是一種不相應菩提心的動機



以大乘菩提心而言,最需要注重的是「動機」。因此我認為「發心」和「願菩提心」,也就等同於「利他的願心」與「成菩提之心」:若捨棄眾生的話,那此利他之心就壞失了;而若不求證覺菩提,而是僅求聲聞獨覺等果位的話,也是失去此成菩提之心。而若四黑法都做的話,則可以說這兩種願菩提心都失去了。



因此,由無著菩薩所記錄下來的彌勒菩薩教示中記載:如果失去願菩提心或行菩提心的其中一種,我們就失去了菩提心;對任何發起菩提心的菩薩,如果去詆毀的話,我們也會失去菩提心。



補充一點,如果對發起菩提心者生起怨恨心,而宣揚其短處的話,也算是失去菩提心。



■「願菩提心」包含「利他」及「求菩提」二心



首先講到,若我們失去願菩提心,則完全失去菩提心戒。此處的「願菩提心」包含有兩種:「利他」及「求菩提」。若我們捨棄眾生,就失去菩提心戒; 而不僅是捨棄眾生,若不去求正覺佛果,則也是失去菩提心。



另外四黑法部分,我要再說明一下:



好像當我們講到出家、別解脫戒時,會講到「四根本大」戒,而對梵行居士,「四法」就如同別解脫戒的「四大戒」的「殺、盜、淫、妄」一般,可說是持守菩提心的根本戒律,你若犯下「菩提心四法」的其中一樣,就犯了行菩提心戒,但其中有輕重差別,等等會解釋。



菩提心戒中重要的根本戒律,主要就是「欺誑」和「毀謗」,也就是「讚揚自己功德」及「毀謗他人」。自讚毀他,尤其是針對發菩提心者的毀謗,就是破壞菩提心戒。例如對於正在受苦受難的眾生,若可給法而不給,也可說是犯菩提心戒,而當他人有過失時,如果對方已經懺悔,你不但不原諒還苛責辱罵,也是犯菩提心戒。



若捨棄大乘教導,或道貌岸然裝模作樣,明明沒有修證還裝為有等等的話,也是犯菩提心根本大戒,就如同我們犯別解脫戒的殺盜淫妄四根本戒一般。換句話說,基本上若我們犯這四種黑法,就算犯了四種菩提心的根本戒;而當生起很大煩惱心時,也可算是犯了根本戒。



在《菩薩戒品釋》 中,宗喀巴大師所造的〈菩提心儀軌〉提及「如何重受菩提心戒」。雖然有一些說法不同,但主要道理都是相同的。



犯菩提心戒有上、中、下種程度。首先,失卻菩提心的四具足條件為:



一、 做持四種黑法,

二、 對做四黑法,完全沒有任何慚愧懺悔之心、

三、 對於自己做的黑法不僅沒有慚愧心,還喜悅歡喜,

四、 不但沒有認識到不對,還認為是功德。



具備以上四條件時,就可以算是完全失卻了菩提心,必須要重受戒。



《菩薩地論》中講到,「四毀戒法」的定義與範圍:



一、 上品業纏完全喪失菩提心:犯下所有毀犯分支

二、 中品業纏喪失部分菩提心

三、 下品業纏僅為過犯



在「上品業纏導致全部喪失菩提心」部分,有人說是犯四種過患,有人說是三種,若從最多數量來講會比較好。而這「三」種和「四」種,是如何定義與區分呢?



此「四」種是:



一、「連續」。

二、「無慚愧」。

三、「慶幸」。

四、「歡喜」。



這樣分就有四種,但也有把「慶幸」與「歡喜」合二為一,變成僅有三種。



因此所謂「上品」、「中品」、「下品」的業纏分類,主要取決於所犯的「分支數量」:若犯下四或三分支,就屬於上品;若僅犯兩種,僅屬於中品粗罪;下品業纏就只是一種過犯。



將「菩薩戒四種黑法」和「別解脫戒根本戒」相比較時,換句話說,類比起「別解脫戒」的犯行時,依序是:



一、 如同「淫戒」者:自讚毀他,宣揚自己的優點功德長處,並毀謗宣揚他人過失過患,這種行為等同於別解脫戒中的淫戒重罪,這種等同重罪情況,是因為難以持守、難以做到守護。



二、 如同「殺戒」者:菩薩戒中不聽他人懺悔、不原諒他人、進行各種辱罵:就等於別解脫戒中的殺戒。



三、 如同「妄語」者:道貌岸然、裝模作樣,裝為有證量,對於大乘根器的行者,引導他修持其他小乘、別解脫戒等法門,也等同於犯下妄語大戒。



■於眾人前懺悔,來修復菩提心戒



法王唸誦課文:



違反了菩提心戒以後,如何才能復戒呢?如果是違反了願菩提心戒,就要重新再受一次戒就可以恢復了。違犯行菩提心則一定同時也違反願菩提心。因此,只要願菩提心戒能恢復,則行菩提心也會同時自然的恢復了。若因其他的原因而違反菩提心戒,也應該重新再受一次,以資恢復,至於中品及下品之犯戒,只要懺悔就可以復戒了。



《菩薩戒二十頌》云:

「若上品犯戒,應重新受之,

中品犯戒時,三人前懺悔,

(下品犯戒時),一人前懺悔,

懺者與受者,不應生煩惱,

自他心同故。」



此為《解脫莊嚴寶論》第九品〈菩提心〉。



此處說「若因其他原因而捨棄菩提心」的「其他原因」,則包括生起邪見或信他教等。以上是違犯「願菩提心」以及「行菩提心」時的復戒方式。



這裡也講到懺悔。「菩提心戒」與「別解脫戒」有所不同,因為當重大違犯別解脫戒時,不可能重新受戒,但菩提心戒若有很大毀犯,仍可復戒。



《聖菩提眷屬經》中也提及,要懺悔菩提心戒的毀犯時,若是重戒,要在十人前懺悔,輕罪五人前,也就是人數是可以遞減的,經典中有提及如何懺悔的方式。《虛空藏經》中,也有提到違犯菩薩戒根本戒時,向虛空藏菩薩頂禮或懺悔等,詳盡的懺悔方式

《楞严经》行阴十种外道(四)

(第二百二十二段)#行阴第八至第九种外道#
【又三摩中,诸善男子,坚凝正心,魔不得便,穷生类本,观彼幽清,常扰动元,于行存中,兼受想灭,双计有无,自体相破,是人坠入,死后俱非,起颠倒论。色受想中,见有非有,行迁流内,观无不无。如是循环,穷尽阴界,八俱非相,随得一缘,皆言死后,有相无相。又计诸行,性迁讹故,心发通悟,有无俱非,虚实失措。由此计度,死后俱非,后际昏瞢,无可道故,多落外道,惑菩提性。是则名为,第八外道:立五阴中,死后俱非,心颠倒论。
又三摩中,诸善男子,坚凝正心,魔不得便。穷生类本,观彼幽清,常扰动元,于后后无,生计度者,是人坠入,七断灭论。或计生灭、或欲尽灭、或苦尽灭、或极乐灭、或极舍灭。如是循环,穷尽七际,现前销灭,灭已无复。由此计度,死后断灭,堕落外道,惑菩提性,是则名为,第九外道:立五阴中,死后断灭,心颠倒论。】
8、佛说:又于三摩地中,持戒修善的诸多善男子,已修至禅定坚固,凝结于正心行处,天魔失去方便,没有机会入侵。于是行者穷尽智慧,研究各类众生生灭的根本缘由,这对开悟自性,解脱生死是有好处的。
但行者如果在定中观察幽静清明的自性行阴中,常有杂念扰动的根元,这个根元就是分别心,行者用分别心见行阴里兼有“受、想”双灭的现象,在受和想中去推论其是有、还是无的道理,使心体和心体之相混杂不清,如此混杂,既失去了心之体、也失去了心生之相,本自清净的心体和本具妙用的相都被破了,结果就是自体相破,自体相破后,行者将坠入死后一切俱非的颠倒论中。
行者受一切俱非的颠倒论影响,于“色、受、想”三阴中见到有的一面,同时又用非有来否定有,这种见有非有的观念,被行者用在定中观察念念相续,迁流不息的行阴,在行阴内,见到所有念头和一切现象,看似有来有去,但仔细观察,却又无来无去,成了观无不无。如此周而复始的循环,行者穷尽“色、受、想、行”这四阴界的推理,认为共有八种有无俱非相,有无俱非的意思是:有也不是、无也不是,有无都不是。这八种有无俱非相,即:
一、非有色;二、非无色;三、非有受;四、非无受;五、非有想;六、非无想;七、非有行;八、非无行。行者认为这八俱非相中的任何一种,在死后都处于有相无相的状态。再计度分析诸法在行阴中,其性质是不断地在迁流变化,迁流时的相在变化后就成了非相,这种迁流和变化在循环中是没有定性的,由此认为自己悟到了诸法说有而不有、说无而不无;说实而不实、说虚而不虚,如此说有说无、说实说虚都是不对的。行者由此推理,得出死后俱非的结论。
佛说:行者认为的死后俱非,就是一种不可知,这种不可知的结论混乱不清,前面颠倒、后面昏瞢,不仅自己一塌糊涂,别人更是一头雾水,本来有头有绪的事,被搞成了一锅粥,因为这”有“也不是,”无“也不是的观念,说不出一个真实道理来。这没有一个真实道理可言的观念,使多数行者因此而堕入外道,迷惑而失了自己本有的菩提真性,是则名为第八外道:立五阴中死后俱非的心颠倒论。
9、佛说:又于三摩地中,持戒修善的诸多善男子,已修至禅定坚固,凝结于正心行处,天魔失去方便,没有机会入侵。于是行者穷尽智慧,研究各类众生生灭的根本缘由,这对开悟自性,解脱生死是有好处的。但如果行者在定中观察幽静清明的自性行阴中,见到常有杂念扰动的根元,这个根元就是分别心。
行者用分别心于“后后无”中进行推理,“后后无”指行阴念念灭处,念念灭在念念生后,故名后后无。行者在后后无即念念灭处生分析计度心,动了妄念,就会坠入七断灭论,于是就凭想当然地推论人类众生和天界众生死后皆入断灭。前面的断灭是在以三阴灭后行阴必灭的思想指导下,这里说的断灭是观见行阴灭处,认为行阴灭处的断灭有如下七种,即:
一、死后色身断灭:外道认为人死如灯灭,于是认定一切断灭,却不知人死后是另一个新生生命的开始。二、人死身灭和一切外相灭:外道只知色身灭、妄相灭,不知自性空寂,本无生灭。三、“财、色、名、食、睡”这五欲已灭:行者生前修行至五欲灭,死后生初禅天,外道不知,以为五欲尽灭就是断灭。
四、修行至苦尽灭:苦尽灭者死后生二禅天,外道不知,认为是苦尽断灭。五、修行至离喜妙乐:行者至离喜妙乐地,死后生三禅天,外道不知,认为是妙乐断灭。六、修行至舍念清净:行者并舍一切觉观喜乐,苦乐不受,死后生四禅天,但外道不知,认为是舍念断灭。七、行者空色身和世间质碍:死后生于无色界四空天,外道不知,认为是一切俱灭。
佛说:行者依以上七种断灭论,来回不断地循环推理,穷尽以上七际的认识,认为人在死时现前的一切皆已消灭,灭后不复再生,由此分析计度,认定死后一切断灭,由此而堕落于外道,迷惑而失去了自己本有的菩提真性,是则名为第九外道:立五阴中死后断灭、心颠倒论。

命是注定的,运是可以改变的,多行善,多积阴德。有缘人看见希望改变命运这里开始一、立命之学
第一篇立命之学主要讲述作者自己的故事。袁了凡自幼丧父,母亲命他学医。后来,他在慈云寺遇到一老者,自称孔先生(根据云南县志,此人是著名易学家杨向春,化名孔先生,曾著《皇极经世心易发微》一书),精通皇极数预测未来,说他有当官的命,孔先生告诉袁了凡他某年应当考第几名,某年当廪生,某年当贡生,贡后某年当选为县长,在任三年半就应该告退回乡,在五十三岁八月十四巳丑时,寿终在家里。把他什么时候考取功名,能考第几名,什么时候当官,什么时候寿尽,有没有孩子等都作了预测。一开始袁了凡不太相信,巧合的是,此后的二十年,袁了凡的人生真的按照这位老者所算定的模式进行着,连考第几名等每一次都十分精确地应验了,这让他笃信了宿命论,认为“荣辱生死,皆有定数”,从此没有了上进之心。直到他遇到云谷禅师,二人“对坐一室”,彻夜而谈,终使了凡醒悟,懂得了“命由我作,福自己求”的道理,知道了如何可以改变命运,他说:“吾于是而知,凡称祸福自己求之者,乃圣贤之言;若谓祸福惟天所命,则世俗之论矣。”也就是说,道德仁义自己可以力求,功名富贵也可以自己求得,要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相信人的命运掌握在自己的手中,而不是听命于天,听命于他人。从此,袁了凡的人生信念发生了根本改变,从笃信宿命论转到信仰命由我造、福善祸淫的人生观。他以自己的人生经历告诫我们,人的命运是可以改变的,其关键在于多做善事积累福报,在于自身的修为,要多做善事,消除恶念。这就是《立命篇》的主要内容。于是袁了凡开始积极改过向善,积累善业,许愿做三千件善事改命,次年礼部考科举,孔先生预算的应该得第三,忽然考中第一,预测开始不应验。但袁了凡仍觉自己有很多做得不足的地方,经过十余年,这三千善行才算完成。袁了凡一直没有子女,就继续发起求子的愿,也许愿行三千善事,辛巳年就生下了儿子天启。再发求中进士的愿,许行善事一万条。于丙戌年再次遂愿,中了进士,授宝砥县长。原本孔先生所算定的一生,在努力行善改命后,完全改变了,连寿命也延长至七十四岁而终。
许下做一万件善事的时候,袁了凡的妻子见到袁了凡所做的善事不多,就皱着眉头说:“以前我在家里帮助做善事,所以三千之数得以完成。现在许下了一万善,可是衙门里无事可做,到什么时候才能完成呢?”夜间就做了一个梦,梦见一个神人。袁了凡告诉他善事难以完成的缘故。神人说:“只减粮一节,一万善事都已经圆满了。”事情是这样的:原来宝砥的田,每亩应纳粮二分三厘七毫,袁了凡把它减至一分四厘七毫,使上万的人民减轻了负担。虽然神人这样告诉我,但我自己的心里还有此疑惑。恰遇幻余弹师从五台山来,我便把这梦告诉他,并问这个梦可以相信吗? 禅师说:“只要发心真切,那么,一件事就可以抵得上一万件的善事,何况全县减粮,万民受惠呢?”二、改过之法
第二篇讲改过自己的办法,袁了凡认为改过自己要发三心:即惭愧心、畏惧心、勇猛心。惭愧心、畏惧心可以使自己认识到错误,有充足的动力进行改正。勇猛心是指虽然很多人知道道理,但是得过且过,或严重拖延,没有真正实行,而勇猛心正是改过、改命的关键,只有知道道理后勇猛实干才能真正获得益处。并且讲了改过的道理,有从事上改的,有从理上改的,更有从起心动念处除净的。如果没有从理、从心,只是从事的表面强戒不好的事情,但病根还在,东灭西生。故袁了凡认为改过更应该从理、从心。从事改过只是治标不治本,但是急需治标的时候仍可使用。
三、积善之方
第三篇讲积善的办法,讲述了十余个因为积善而获得好报的故事,有讲述其实善恶并非我们想象的那么简单,善事要分为“端曲、阴阳、是非、偏正、半满、大小、难易”这七个方面,里面有引用几个经典故事。如引用了孔子的故事,子路救人拿了赏赐,孔子说子路做得对;而子贡赎人,没有要赏赐,孔子说做得不对,因为现行虽善,而其流风足以害入,那是似善而实非善。现在所做的虽似不善,而其流风足以济人,则其实却是善的。里面亦列举了十条可以行善的门类并作了相应解释:第一、与人为善。第二、爱敬存心。第三、成人之美。第四、劝人为善;第五、救人危急。第六、兴建大利。第七、舍财作福。第八、护持佛法。第九、敬重师长。第十、爱惜物命。
四、谦德之效
第四篇谦德之效主要讲谦虚这项美德的效用,正所谓“满招损,谦受益”,讲述了“天道亏盈而益谦”的道理。并解释道如果一个人有福气,将要成功,就会自然而然有一股谦和吉祥之气外露,里面讲述了数个故事来证明。最后总结了整本书的内容,说明了改命要立志而行,命自我立,有了志向而努力,自然可以改变命运。书中名句:“有志于功名者,必得功名;有志于富贵者,必得富贵。人之有志,如树之有根,立定此志,须念念谦虚,尘尘方便,自然感动天地,而造福由我。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洛笙跟张嘉文没有多待,在她们离开后,餐桌上施念开口说:“洛笙这女孩我是真喜欢,要是好好打磨打磨下她,说不定真能够成为我的接班人。”施念是个自我的人,一旦决定的事
  • #读书读心皆是缘[超话]# 《被读心后,她被迫带全家吃瓜》季筠言秦晋尧《苏妩陆衍》 《男神的白月光归国后,我自动滚远了》苏星蕴迟为简 《李未央裴珩礼》《萧雨
  • 4️⃣《笨蛋美人和他的忠犬alpha》 by 槐花味橘猫 短打5️⃣《半夜在雪地里给你踩个❤️》 07by Z大 连载中/我们何少是有七本证的人了6️⃣《我先
  • 三个椰子一锅椰子鸡汤,三亚真的没来错!忘了忘了作词:@唐酱酱酱 作曲:Ewen贰文编曲:吴泊玮演唱:@冽冽大王 和声:陈忠耀吉他:吴泊玮分轨:小吴太太混音:沙栩
  • 当年哈佛去世,无儿无女,颇为冷清(哪像今天脚都被摸成黄金色)遗言把个人积蓄一半给保姆,一半给对岸那所取名“New College”宗旨明确超越剑桥,名字却没有想
  • 这首歌,给过我很多力量,“我会拼命飞过,天地的尽头,看人间更辽阔……”没想到的是,我对还珠格格竟也有那么深刻的记忆~~大学时期的出租房,地铺,李阿增床头那个硕大
  • 用自己奇妙的小世界来治愈大家的不开心[抱一抱]我们的鼠标公主也要陪着我们亚轩爸比好久好久哟[彩虹屁]还是那句话“宋亚轩一直会是宋亚轩”我坚信未来我们一定会见面滴
  • 辛芷蕾:“那是大人才想的事,跟我们没有关系。#焦安溥[超话]# 为了能赶上明天我喜欢上的那门课 看完演唱会连夜赶回学校,结果因为凌晨到寝室喊宿管阿姨开门打扰了她
  • 只见新人笑,哪闻旧人哭你个烂货叠纸[微笑]我老公是全世界最好的,唯一的痛点就是生在你家,爹不疼妈不爱,我恨死你了,比之前卡面被抄袭你无作为,男主被嘴你缩头乌龟,
  • 建设一下杨博文狼塑▪️狼の攻击性杨博文天生的下三百攻击性太足了 眼神坚定的时跟狼在暗中狩猎的感觉如出一辙(图一、图二、图三)更多侵略性眼神请看▪️狼の腹黑一开始
  • #sky光遇黑市[超话]# 【3.1~3.2】☆—————✨代—————☆❶:ios金人+献祭(除试炼破晓)✓❷:ios金人(除试炼破晓)✓❸:ios任务*2✓
  • 对于机芯也是采用了海鸥的2892机芯,甲板上的鱼鳞纹抛光和自动锤上的冲压工艺可以最大限度的还原真品设计,2892机芯可靠,走时准确是为数不多的配备海鸥2892机
  • #你的男孩tt[超话]##初三##深圳学生# 我的Diary1​​嗯分享个我自己的一个真实发生故事 这是一个我第一次听说唱认识说唱的故事 这个小作文语言不优美文
  • 体感温度已经零下19度了水都结冰了 我还在滑 我真的是(扶额苦笑)但是夜滑好爽啊 手机支架也被冻上了 固定器也冻住了 南方人没见过这种场面真的很兴奋 第一个雪季
  • 19.我想在秋天储存浪漫 好在冬天馈赠于你20.一想到能把脸埋进柔软宽大的毛衣里,捧着一本书在金黄的叶子下转圈,在下雨后转凉的清晨去上课,我就实在不能太期待秋天
  • #刘宇宁帝林# | #刘宇宁紫川# | #摩登兄弟[超话]# 一生所爱,宇宁同在 ,往后余生,唯爱摩登。@摩登兄弟刘宇宁 刘宇宁燕子京[比耶]刘宇宁珠帘玉幕刘宇
  • “(老陈)当初脱下制服,是奔着钱去的,现在想浪子回头,拿什么金子来换……”2月28日,老陈告诉记者,这名评论员有将近1000万粉丝,看完视频后,都来骂他,评论的
  • “心为主,法为客”主客不能颠倒,然世间修士,大多数都是主客颠倒,反客为主,这一点,很多传法的师父自己都不甚明了。炼心者,仙家彻始彻终之要道也,心地茅塞,虽得丹道
  • 木匠说:那是无用的“散”木,它做船则沉,做棺材则很快腐朽,反正是一无用处,所以才没有被人砍掉而长寿。木匠说:那是无用的“散”木,它做船则沉,做棺材则很快腐朽,反
  • ”@时代少年团-张真源 #张真源应援色二代唯一all绿##青年演员张真源##张真源这是我的岛##张真源王者荣耀品牌代言人##张真源 高光缔造者##张真源 顶级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