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若吃这五种东西,那鬼就会天天接近你,和你接吻!(宣化上人)

恭录自《大佛顶首楞严经浅释》

一切众生,食甘故生,食毒故死,是诸众生,求三摩地,当断世间,五种辛菜,是五种辛,熟食发淫,生啖增恚。

如是世界,食辛之人,纵能宣说十二部经,十方天仙,嫌其臭秽,咸皆远离;诸饿鬼等,因彼食次,舐其唇吻,常与鬼住。福德日消,长无利益。

是食辛人,修三摩地,菩萨、天仙、十方善神,不来守护。

当断世间五种辛菜,应该首先除其助因,这个助因是什么呢?就断世间所有的这五种辛菜。五种辛菜,前边已经讲过了,就是葱、韭菜、薤、蒜、兴渠。

薤,就是一种很大的头,有野生的、有家里生的;好像在外国吃的洋葱,那很大一个头,都可以说是薤。蒜,就是garlic;葱,是(green)onion,洋葱大约也叫onion。兴渠,这大约在印度有,中国没有这种东西,所以也没有翻译;这种东西究竟是个什么样子呢?大概也都是辣的东西,又叫「兴宜」。

这是五种的辛菜;辛,就是辣。这是第一个渐次,除其助因;这五辛,就是助著造业的一个因,所以要先把它除去。

是五种辛,熟食发淫,生(口字旁敢或者啖)增恚「是五种辛,熟食发淫」:葱、韭、薤、蒜和兴渠这五种的辛菜,如果你把它煮熟了吃,它就增加你的淫欲心。

肉类也是,为什么修道的人不吃肉类?也就因为肉类帮助人的淫欲心,增加人的淫欲心。这五种辛的东西,也是增加人的欲念;它不是增加正当的欲念,就增加这种淫欲的邪念头。

吃五辛的东西若多了,这淫欲快发狂的,男的也离不了女人,女的也离不了男人,就特别的有一种忍受不了的性质发生。

「生(口字旁敢)增恚」:这个「恚」,你可也不要误解了它,这是「瞋恚」的「恚」,不是「智慧」的「慧」。

一样的音,「哦!是不是增加智慧呀?」不是的!增加你的愚痴。怎么叫增加你的愚痴呢?真的!增加你的脾气,就是增加你的愚痴。

有智慧的人,不会发脾气的;发脾气的人,多数自己对事理分别不清。看事看不透了,发生一种障碍,没有法子解决;没有法子解决,要发脾气了,结果对于事情也没有帮助。

所以为什么会发恚,会有脾气大?就因为吃这种种的肉类,会增加你这种无明烦恼;吃五辛也会增加你的脾气,增加你的无明烦恼,你吃得越多,脾气越大!

大力魔王得其方便「是食辛人修三摩地」:你看!你读这个文,就可以明白了!这个吃五辛的人,他想修行定力的话。是哪一个人?哪一个吃,就是哪一个;你吃就是你,我吃就是我,这没有指定哪一个人,就是说吃这种东西的人。

「菩萨,天仙,十方善神不来守护」:他因为吃五辛的关系,所以这所有一切的菩萨,所有一切的天仙,和十方这一切护法的善神都不来守护他。

为什么呢?太臭了嘛!护法善神都欢喜干净的,因为嫌乎他这个气味太臭了,所以就不来守护。为什么要护法善神守护你呢?就因为有正,则没有邪;没有正,也就有邪了。正,就是护法善神,就是守护修道人的。

现在天仙,菩萨,十方护法善神不来守护个修道的人了,你说怎么样了?

「大力魔王得其方便」:这大力魔王他就得便了,他就乘虚而入。怎么样呢?他一看,这个地方没有人接近这个修道的人,哦!好了!他来了;他来,就把你搞得成他的眷属。大力,就有大势力;这个魔王很有势力;你说他这个力量有多大?

「现作佛身来说为法」:他变作一尊佛来给你说法。所以我教你,将来你要是得了佛眼,有的时候会看见佛来了,菩萨来了,或者天仙来了,或者神来了。

真正的佛、菩萨、天仙、鬼神,都有光的,他这个光是清凉的,照到你身上,你觉得非常地自在,觉得再没有那么舒服了;要是魔呢?他光里头有一股热力。

不过这个分析,要很有智慧才能分析得出来,才能判断魔和佛的这种光;你若没有智慧,你也不觉得他那个热力是热——当然不像火那么热了,但是它里边有一种热的力量。

「非毁禁戒」:这个大力魔王说什么法呢?你怎么能知道他是魔?怎么能知道他是佛呢?他们所说的法不同,它就专门破坏禁戒,专门不叫你守戒的。

毁,是毁谤;非,就说:「不要持戒!持戒都是小乘人持的嘛!大乘人,杀即无杀,盗即无盗,淫即无淫:这没有关系的。你杀也是没有犯戒,盗也没有犯戒,淫也没有犯戒:根本就没有这些个东西!你不要拘止那个小节,不要这么守这个细行,你犯也没关系!」他这样讲。

可是这个犯,在你没受戒之前,你所做一切的事情,不算犯戒的;你若受了这条戒,譬如你受了不杀生的戒,你要再杀生,这算犯戒。为什么呢?你明知故犯。你受了不偷盗的戒,你又去偷了,这是犯戒;你若不盗,就不犯了。

你受邪淫的戒,以前你做邪淫的事情,那不管的,因为那是过去的,不知者不作罪;你若受过戒之后再犯,那就是犯戒。不妄语,你没受戒以前,那根本也就谈不到什么犯戒不犯戒,你随随便便乱讲可以;受过戒之后,就不可以乱讲的。

什么事情,你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不可以知道你说不知道,不知道你又说知道。你不可以转弯抹角讲话的,必须要直心是道场,有什么说什么;这是受过戒的,然后才算犯。

那么说,这么样子,我可以不受,就不犯了吧?因为你现在知道受戒好,如果你再不受,那你又是当面错过;你不受戒,你对你自己,对佛法上,也没有进步的。一定循序渐进,若知道这是好,就应该受戒;受戒之后,要好好的守著戒,不要犯了!

常与鬼住,福德日销「诸饿鬼等因彼食次,舐其唇吻」:你能讲十二部经,你斋戒不清净,那些个没有东西吃的饿鬼,因為讲经的这个人吃完了五辛,这鬼就来和你接吻了。

彼,就是那个人;食次,就吃完了。因为你吃完了,嘴唇都有这股五辛的气味;它欢喜这股气味,也想吃这种的气味,就来和你这吃五辛的人接吻,来舔你的嘴唇。

佛讲了,这鬼神是触食,所以你这儿有一股气味,它就到那儿猛触猛触的;左触、右触,你看不见它,但是它是要这样子来做的。

你看!你吃五辛的东西,吃肉类,那鬼天天天天接近你,和你接吻。

「常与鬼住,福德日销,长无利益」:这样子斋戒不清净,吃五辛的人,常常地和鬼住在一起,自己还不知道,还看不见;他的福德一天比一天就消没有了,什么利益也没有。

十方天仙嫌其臭秽,咸皆远离「如是世界食辛之人,纵能宣说十二部经」:像这个世界吃五辛或者饮酒食肉的这种人,纵然他能宣说十二部经,「十方天仙嫌其臭秽,咸皆远离」:这十方的天仙嫌乎这种的人不洁净,统统都远离这个人。

所有讲经说法的人,如果你斋戒清净,不吃五辛、不饮酒、不吃肉;这个时候,十方的天仙都会来拥护著你,来常常守护著你。

天仙看我们人间的人,本来就是臭秽不堪;为什么臭秽不堪?就因为吃五辛、酒、肉之类的,这身上就是有一股臭气,非常不洁净。

西方的人,自己或者有的人会觉得,有的人不会觉得。西方的人因为多数欢喜吃牛肉,欢喜吃洋葱;吃这些个东西,身上总有一股好像很羶的气味。

在中国人里边,有的时候也有,这叫一股狐臭;由两个胳肢窝底下生出那一股臭气,喔!离著四、五尺远,就可以闻得清清楚楚的。

但是在中国人里边,这是很少的,十个人里头,都不一定有一个;在西方人——这是我自己发觉到的,差不离人人都有,就因为牛肉吃得太多了、羊肉也吃得太多了、葱也吃太多了!所以养成有这种的气味。

修菩提者,永断五辛阿难!修菩提者,永断五辛;是则名为第一增进修行渐次。

「阿难」哪!你听见我说了没有?「修菩提者,永断五辛」:修行菩提道的人,一定要不吃这葱、韭、薤、蒜和兴渠。

你若吃这些个东西,就会跑到魔王那里边去;不吃这些个东西,你就会到佛的眷属里边来。

「是则名为第一增进修行渐次」:这是对修道的第一种增进的修行渐次。修行要除助因,什么是魔王的助因呢?就是这五辛。

你不要把它看得简单了!你因为有五辛,就变成混浊了,你就不清净了;不清净,就和魔王眷属相合了。魔王的眷属,就是不清净的;它是越不清净,它越欢喜。

受魔福尽,堕无间狱吃五辛的这一种人,因为天仙护法、菩萨善神都不保护他,所以大力的魔王就得了方便了,就变现一个佛的身体来给他说魔的法,赞叹淫欲,赞叹瞋恚,赞叹愚痴。

于是乎,这种的人受魔王的迷惑,就没有正知正见,没有真正的智慧了;他有什么呢?就有了邪知邪见。

魔王说淫欲好,他也信了:「这佛告诉我的嘛!佛告诉我说淫欲是没有关系,不要紧的!」又说是:「烦恼也不要紧的,烦恼即菩提,这是佛告诉我的!」本来是魔王给他说的法,他说是佛说的;这就叫「认贼做子,认魔王作佛」了。

「命终自为魔王眷属」:命终,就死了。所以等他寿命尽了,在这世间上福享尽了,就乖乖地跑到魔王那边去,做魔王的眷属了。為什麼做魔王眷属?因為他在生就相信魔王所说的法,就是存一种邪知邪见。

「受魔福尽,堕无间狱」:魔王也有他的福报,等他受魔王的福报尽了,没有了,就要堕落到无间地狱里头去。所以因为他邪知邪见,做完了魔王眷属,魔福享尽了,又该堕落那个无间地狱里头去。什么时候出来?那没有人知道了!

阿难对因缘和自然的疑问【楞严经浅释】(宣化上人)

审除细惑 · 从根解结

◎一九六八年宣化上人讲述于

美国加州三藩市佛教讲堂

开经偈
无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 愿解如来真实义

I2兼示阿难(分二)

J1阿难蹑佛语而执因缘

J2如来拂深情而责执吝

今J1

【即时阿难在大众中,顶礼佛足,起立白佛:世尊!现说杀盗淫业,三缘断故,三因不生,心中达多,狂性自歇,歇即菩提,不从人得。斯则因缘,皎然明白。云何如来顿弃因缘?我从因缘,心得开悟。世尊!此义何独我等年少有学声闻?今此会中,大目犍连及舍利弗、须菩提等,从老梵志闻佛因缘,发心开悟,得成无漏。今说菩提不从因缘,则王舍城拘舍梨等,所说自然,成第一义。惟垂大悲,开发迷闷!】

即时阿难在大众中,顶礼佛足,起立白佛:在这个时候,阿难也在大众里边,向佛来顶礼,行这个接足礼。他站起来对佛说,世尊!现说杀盗淫业,三缘断故,三因不生:您现在说杀贪、盗贪、淫贪这三种的业,有世界、众生、业果相续这种的因缘。这三缘断故,三因就不生,那么心中达多,狂性自歇,歇即菩提,不从人得:在心里边这一种迷性,这狂性也休息了,歇即菩提,这不是从外边得来的。佛是这样讲。

斯则因缘,皎然明白:这个道理,就是一种因缘法嘛!这说得特别明白,明白之中又明白,说得非常详细。“皎然”,就是明白的样子,明白又明白。云何如来顿弃因缘:为什么世尊顿时舍弃因缘,而说不是因缘、不是自然、不是和合。现在这就是一种因缘法嘛!

我从因缘,心得开悟:这阿难说,我从“十二因缘”这个道理,心里得到开悟。世尊!此义何独我等年少有学声闻:这个因缘、这个义理,不单我们这些个年少的声闻、年少的比丘,这一些个有学。怎么叫“有学”呢?证到四果阿罗汉,叫“无学位”;在初果、二果、三果,这都叫“有学位”。那么这一些个有学的声闻,就是闻声音而悟道的这一类阿罗汉。今此会中,大目犍连及舍利弗、须菩提等:现在在这个会里边。有大目犍连(采菽氏),又有舍利弗(鹙子),还有须菩提(空生)等。从老梵志:在以前,这些个人都跟着老梵志去修外道法,外道讲的是一种自然的理论。闻佛因缘,发心开悟,得成无漏:听见佛所说的十二因缘这个道理,所以大家都发心开悟了,成了无漏阿罗汉。“无漏”,就是没有无明了。没有无明,这是“诸漏已尽,所作已办,不受后有。”什么毛病都没有了!证到四果阿罗汉得到漏尽通,这叫“无漏”。那么“诸漏已尽,所作已办,不受后有”,所应该做的事情,他已经做完了,再没有来生的果报身了!所以说“诸漏已尽”。

世尊您以前说这个因缘法,这些阿罗汉开悟证果。今说菩提不从因缘:现在世尊您又说这个真性菩提,不依照“因缘”的道理来说。则王舍城拘舍梨等:现在这个王舍城,也就是室罗筏城的“拘舍梨”,这是个外道的名字,译成中文叫“牛舍”,又叫“不见道”,就是见不着道。这个拘舍梨外道,他讲天、讲自然的,以“自然”为宗。那么没有因缘了,现在这个拘舍梨等,所说自然,成第一义:他们所说那个“自然”的道理,变成第一义谛了,没有再得比的了,为什么?佛以前用因缘,把这个自然给破了;现在佛不用因缘了,那么他这个自然的理论,大约成立了?所以惟垂大悲,开发迷闷:我希望佛您垂大慈大悲的心,开发我们这一些不认识真理的人,开发我们这一些妄想太多的人,解除我们的迷闷。

J2如来拂深情而责执吝(分六)

K1就喻拂情伸意

K2叠拂诸情令尽

K3直斥耽着戏论

K4现证戏论无功

K5正劝勤修无漏

K6更举劣机激责

今K1

【佛告阿难:即如城中演若达多,狂性因缘若得除灭,则不狂性自然而出,因缘自然,理穷如是。阿难!演若达多头本自然,本自其然,无然非自,何因缘故,怖头狂走?若自然头,因缘故狂,何不自然因缘故失?本头不失,狂怖妄出,曾无变易,何藉因缘?本狂自然,本有狂怖,未狂之际,狂何所潜?不狂自然,头本无妄,何为狂走?若悟本头,识知狂走,因缘自然,俱为戏论。是故我言:三缘断故,即菩提心。】

佛告阿难,说是即如城中演若达多:现在就好像我们城中这个演若达多,就拿他来讲。狂性因缘若得除灭:他这狂性有什么因缘呢?你能说出他这个“狂性”的因缘吗?他的狂性若没有了,则不狂性自然而出:那么这不狂的性,自自然然就现出来了。因缘自然,理穷如是:你说他这是什么因缘?他这又是什么自然?这个因缘和自然的道理,以我所穷尽的、我所研究的来告诉你,就像上边我所说的道理。

阿难!你知道吗?演若达多头本自然:如果演若达多头本是自然,本来没有丢也没有得,这是个自然的。本自其然:本来他自己就是这个样子,本来就有个头,并不是他没有头了。无然非自:既然是自然,他就应该时常自然有个头,可是他不是这样子说,“非自”,他说自己没有头了!这就不是自然。

何因缘故,怖头狂走:他本来既然是有头,这个头并没有丢,你说他是以什么因缘,就生出一种恐怖心,说他自己没有头了,恐怖他自己把头失掉了,而各处去跑?你说他这是什么因缘?是个什么自然?

若自然头,因缘故狂:若他这自然的头,有这种的因缘,他就发狂了。何不自然因缘故失:怎么他不自自然然就有一种因缘,把头就丢了?为什么他没有丢这个头呢?

本头不失:他自己这个头也没有失,狂怖妄出:他就生出那么一种癫狂性。对镜子一照,说镜子里这个头眉目清楚,我自己怎么看不着自己的眉、眼睛和面呢?自己看不着自己,啊,这种发狂和恐怖的心妄自生出来了!虽然他发狂,怖头狂走,可是他曾无变易:他的头并没有什么改变。何藉因缘:你说这里边有什么是他的因缘呢?有什么又是自然呢?

本狂自然,本有狂怖:你若说他这个狂本来就是自然的,本来也就是有这个狂怖的。未狂之际,狂何所潜:在他没有发狂的时候,那个“狂”藏到什么地方了?在什么地方收起来了?它潜伏在什么地方呢?你找这“狂”潜伏在什么地方?你找不出来的。

不狂自然:如果你说不狂是自然,头本无妄:这个头本来不是假的,没有一个妄头。何为狂走:那么为什么他就要发狂而走呢?

阿难哪!若悟本头,识知狂走:你若知道自己的头没有失,知道自己为什么发狂要走。因缘自然,俱为戏论:那你明白了,你如果还说这是因缘和自然,这都是讲“戏论”,就是说笑话。是故我言:三缘断故,即菩提心:因为这个,所以我对你这样讲,没有杀的贪、没有盗的贪、没有淫的贪,这三种的因缘断了,这就是菩提心。

K2叠拂诸情令尽

【菩提心生,生灭心灭,此但生灭。灭生俱尽,无功用道。若有自然,如是则明自然心生,生灭心灭,此亦生灭。无生灭者,名为自然。犹如世间诸相杂和,成一体者,名和合性;非和合者,称本然性。本然非然,和合非合。合然俱离,离合俱非,此句方名无戏论法。】

菩提心生,生灭心灭,此但生灭:这菩提心生出来了,你那生灭心也就没有了。但真正的菩提心是没有生灭的,所以“此”,就是这个菩提心生和生灭心灭;这还是生灭法,实际上没有真实的体性。

灭生俱尽,无功用道:这个生灭的心,灭生、生灭,都没有了!这个时候,是无功用道现前。无功用道,就是楞严大定。若有自然,如是则明自然心生,生灭心灭,此亦生灭:假设你还说有一个自然,你就应该明白:这个自然的心生,和生灭的心灭,这也都是一个生灭心。

无生灭者,名为自然:你若说是没有生灭的,这个才叫一个自然。犹如世间诸相杂和,成一体者,名和合性:好像世间上,一切一切的相互相混合到一起,成为一个的,这个就叫“和合性”。非和合者,称本然性:如果不合到一起的,这叫一个自然的本然性。

本然非然:“本然”,也就是自然。这个自然“非然”,不是真的自然。和合非合:“和合”,就是因缘。那么这个“本然”──这个“自然”也不是自然,这个“和合”又不是一种和合的因缘。

合然俱离:“合”,这和合,这因缘。“然”,这个自然。这两种的道理都离开了。离合俱非:离开因缘和自然,也不是因缘,也不是自然,这两种的法都离开了。此句方名无戏论法:也没有因缘,也没有自然,这样的讲法才不是戏论法。

K3直斥耽着戏论

【菩提涅槃,尚在遥远,非汝历劫辛勤修证。虽复忆持,十方如来十二部经,清净妙理,如恒河沙,只益戏论。】

菩提涅槃,尚在遥远:菩提涅槃的这种果,在你阿难来讲,还相距离非常的遥远哪!非汝历劫辛勤修证:这不是你经过很多的劫很辛苦、很勤劳地去修行,就能证得这菩提涅槃。

虽复忆持:你虽然能记得住,“忆持”,记得清清楚楚的,也不忘失。不忘失什么呢?十方如来十二部经:十方如来所说的这十二部经典。十二部经典,在以前,在一开始讲经的时候,我就讲过。可是现在不知道有没有人记得这十二部经?清净妙理,如恒河沙:十二部经里边,这一种清净的、不可思议的这种道理,好像恒河沙那么多。只益戏论:你虽然记得住这么多的经典,可是这只可以帮助你这个戏论法,并不是真实的。

这“十二部经”,我已经出过题目,大家都考过,现在我不知道会不会有一个人能记得清楚。我们人学东西,一定要把它记清楚了,不要忘记。你若是记不清楚,说是到讲的时候,我现看注解,那未免太麻烦了!经典扼要的部份,一定要把它用脑记住。这十二部经是三藏十二部,在皈依的时候就说“皈依如来所说三藏十二部一切经典”。这十二部,我今天再告诉你们一下。

“长行、重颂、授记,孤起、无问自说”这是五部了,“因缘、譬喻、本事”这又是三部,“本生、方广、未曾有”这又是三部,五部加六部是十一部,还加上一个“论议”,所以说:

长行重颂并授记 孤起无问而自说

因缘譬喻及本事 本生方广未曾有

论议共成十二部 广如大论三十三

我这个记得,并不是在本子上先看来,才讲给你们听。所以各位跟我学经典,也应该记一点东西。好像头先讲那个“拘舍梨”,我以前也问过一次了,再问一次,还是没有人知道。哈哈,这真是妙得不可言!

受持这部经中四句偈颂的福德太大了(宣化上人)

恭录自《金刚经浅释》

须菩提。于意云何。若人满三千大千世界七宝。以用布施。是人所得福德。宁为多不。须菩提言。甚多。世尊。何以故。是福德。即非福德性。是故如来说福德多。若复有人。于此经中。受持乃至四句偈等。为他人说。其福胜彼。何以故。须菩提。一切诸佛。及诸佛阿耨多罗多三藐三菩提法。皆从此经出。须菩提。所谓佛法者。即非佛法。

这一段文是说的一切的佛和一切的佛法都从这一部经生出来。“须菩提”:释迦牟尼佛又叫一声,须菩提。“于意云何”:说,在你的意思里怎么样?我现在说一个例子。

什么例子呢?就是假设有一个人,用满三千大千世界这样多的七宝,来作布施,“以用布施”。这个福德多不多呢?这个人所得到的这种福德呀,是多,是不多呢?这是一个探问的口气,询问的口气,问须菩提。

什么叫“满三千大千世界”呢?这一个须弥山、一个四大部洲。四大部洲就是东胜神洲、南赡部洲、西牛贺洲、北俱卢洲:这叫四大部洲。这四大部洲,就一个日月,这叫一个世界。这一个世界集成一千个世界;一千个一个世界叫一个小千世界。再集成一千个小千世界,这叫一个中千世界。再集成一千个中千世界,这叫一个大千世界。(1000000000个世界:十亿)

怎么叫三千大千世界呢?因为一个小千、中千、大千,这三次说这个千,所以叫三千大千世界。这三千大千世界就是三千多个日月、三千多个须弥山,不止三千!

这一个小千世界就是一千个日月;再加这一千个小千世界,这是一个中千世界;那么再加一千个中千世界,这叫一个大千世界。这三千大千世界就有无量诸佛国土啊,都在这里包含着了。所以,这三千大千世界就是,所有这个法界都在内了。

那么这不过总起来,说是三千大千世界。那么其实或者多一点或者少一点,这没有一定的。所以,这个日月也就或者多过三千,或者稍为少一点这么多。因为法无定法,你不要执着一定是三千个。不过这总而言之,是三千大千世界,这个世界。

这么三千大千世界,里边所有的七宝,你说有多少?这七宝是什么呢?就是金、银、琉璃、玻璃、砗渠、赤珠、玛瑙。这么多的七宝满三千大千世界。这个“满”字,就是充满的意思。那么充满这三千大千世界,这个七宝有多少?这个数量,是太多了。

“以用布施”,用它来,作布施。这布施不是布施一点点,不是舍出来一点点,是把这整个三千大千世界所有的七宝都舍出来了,都作布施了。

“是人所得福德。宁为多不。”这个人,你说,他做了这么大的布施、这么大的功德,他所得这个福德,你说多不多呢?“宁为多不”,可是你觉得他所得的福德是多不多呢?这问须菩提。

“须菩提言”:须菩提听见释迦牟尼佛这样来询问他,向他来问,随着就说了,说:“甚多。”说这个福德呀,甚多。可是,虽然说甚多,“世尊。何以故。”说,“是福德。即非福德性。是故如来说福德多。”什么缘故说这个福德多呢?“是福德”,说这个福德呀,是个福德相,是个有形有相的,还不是福德性。

这个性,福德性是无相的,是没有形相的。虽然这个福德多,也只是福德相,这是个皮毛,而不是真正的福德性。“是故如来说福德多”:因为这个,所以如来说,这是福德多。其实这个是个相而不是个性!

“若复有人”:释迦牟尼佛又说了,说,假设“若复有人。于此经中”:在这个《金刚经》,这一部《金刚经》的里边,怎么样呢?“受持”:“受”,怎么叫受呢?“受”就是领受于心,谓之受;“持”,就是执持于身,谓之持。受就是心里的受用;持就是由身体来力行,来实实在在地去行持去,去做去,依照这个经典去做去。

“乃至四句偈等”,受持《金刚经》,不要说全部的《金刚经》,要是,你能诵乃至四句偈等。这“四句偈等”,有的说是“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以这个色,有形有色的,来见我,你以这个色相来见我。“以音声求我”,或者你,以有这个声音的这种声尘来求我。“是人行邪道”,这个人哪,他是行一种邪魔外道的法,不是真正佛法。

为什么呢?真正佛法是无形无相的,是空的,是真空妙有的,并不是在相上来用功夫的。所以你要在你这个假相上用功夫,那简直就是,邪魔外道。这四句偈,有的说这四句。

有的说是,“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这也是四句偈。有的说,是“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这也是四句偈。有的人,又说,“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这都是四句偈颂。

总而言之,这四句偈颂,无论哪四句,你只要觉得这四句与你相应,你能常常记得它,并且给人讲说,这都叫四句偈。不必一定死板板的拘定,一定是哪四句。因为,是无有定法。你要一定哪四句,那就变成有定法了。

这《金刚经》,是降心离相,扫一切法,离一切相;“离一切诸相。是名诸佛。”所以,就不要执着是哪四句偈颂,要把它活起来。把它活得像什么呢?像那个生龙活虎似的。我常说,你讲经要讲活经,把那个经讲得直蹦直跳;跳起来,飞起来,不要讲得死板板的,那个经讲得,越讲越死板,把人讲得都睡着了。他还以为这人睡着了是入了定了。

哦!我现在讲经把人都讲得入了定了。这样,以为自己讲得真是妙了。其实太死板了,把人讲得听着也不愿意听了,哎!莫如我睡觉去,比听经还比较妙一点。所以,这个讲经啊,要把它活动起来。这四句偈,没有一定的。哪四句,你觉得它这个道理对你相应,就是那四句偈等。

“为他人说”:你以这四句偈的道理为他人说,给他讲说。你能受持,这就是,自修;你能为他人说,这就是化他。你自修就是自利,也就是自觉;你为他人说,这就是利他,也就是觉他。

你自己明白了这个佛法,你再能,把你所明白这个佛法讲给一切的人听,这叫觉他。“其福德胜彼”:你能以这个四句偈,来自己受持,而又能为他人说法,这个福德就胜过前边那个以三千大千世界来布施,比他那个功德都大得多!他那个功德虽然大呀,可是没有你用四句偈,为他人说这种功德大。

为什么呢?前边那个满三千大千世界,那只不过是一个财施,用财来布施。那么你现在用这四句偈,这是最少了。在这一部经里边,四句偈是最少了!那么你能为他人说这个道理,演说这个道理。

为什么这个福超过那个财施?因为这是法施。法施是一切施中的最为高尚的。“何以故”呢?

什么缘故呢?“须菩提”,你要明白,“一切诸佛”,所有十方三世一切诸佛。十方就是东南西北,这四方;再加东南、西南、西北、东北,这又是四方:这是八方了。再加上上方、下方,这是十方。这十方的诸佛还没有完全包括在内,还要有过去诸佛,过去世的诸佛、现在世的诸佛、未来世的诸佛,都包括在内。

这所以啊,叫十方三世一切诸佛。“及诸佛阿耨多罗多三藐三菩提法”:和这个佛,所证得的无上正等正觉这个法,“皆从此经出。”这些佛和法,都是从这一部无相的实相般若流出来的,从那个般若里头生出来的,从这个实相般若生出来的。

“须菩提”:须菩提啊,你要知道,“所谓佛法者”:所谓佛和这个法,你也不要着住到这个佛和佛法上,你也要把它空了。“即非佛法”:你又要把它空起来,你也不要着到人的相上,也不要着到法的相上,又不要着到空的相上。

你要是执着有佛又着到人相上了;你要执着有法又着到法相上了;你要执着一个有空又着到空相上了。所以人空,法空,空也空,这叫,扫一切法,离一切相。

你能离一切相即一切法,就是一切法;你要不能离一切相,有所执着,那本来的面目、本地的风光、本有的家珍,你自己这个自性的般若,就不会现前的。

那么不会现前,是不是丢了呢?也没有丢,不过你没有会用;你好像在梦中不知道。本来你明白的时候,家里有很多财宝;你做梦的时候,把你所有的财宝都忘了,所以不会用。你要是把梦醒了,连一个大千世界都空了,又有什么执着呢?!

有的人就说,这个佛法既然没有一定的,那么为什么又说六度万行?为什么又说要持戒修福?那么也不需要持戒,也不需要修福啦!这是一种邪见--邪知邪见。

为什么呢?你不着一切相,但是你要依法去修行。你不要存着有一种执着心,就是你虽然持戒,也不要有一种执着相;虽然你做功德,也不要有一种执着相。你有所执着就是没有功德;你要无所执着,你的功德是尽虚空遍法界的。

所以你说,如果不持戒;你就说是连戒也不持了。杀盗淫妄酒,佛法呀,是没有定法的,我杀了就是没杀;我盗了也就是没盗;我打妄语也就是没打妄语。这就是大邪知邪见,将来一定堕地狱的。

所以切记不要落这种,“豁达空”。这叫豁达空,拨无因果,没有因也没有果。豁达空,把什么都空了;罪也空,福也空,一切什么都空。这将来是堕地狱的。所以我们人哪,不要落于这一种的毛病上。

你不做功德,你就有罪业。但是你做功德不要执着你有功德,这是就对了。你不能不做功德,你也不能不持戒;你要不持戒就会堕地狱的。所以这一点,我们每一个人要清楚的。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也有想过那一年的美好与自己相关就好了,但是我费了老大劲回忆起来只有去吃大阪烧的那天,是烧普上新的周六?我有点搞不清现实和幻觉了,在爱情方面把蓝色项链记成黑色手串
  • 有些人,有些事物,当你不知珍惜时,他们会紧紧相随,就好似永远不会舍你而去,可是当某天,你回过头来想班服设计要好好珍惜,却发现,已了无痕迹,仿佛从未出现在你的世界
  • 那些少女的小情绪也被刘涛的表演了出来,简爱与刘涛,角色与演员,两个人的适配度真的很高,不得不说彼此遇到真得是双方的幸运啊!什么年龄就该演什么样的人,中年女星尬演
  • 看到这个爆料,很多网友表示,即使犯了错误或有其他东西,也不能拿自己的生命来证明。这位网友说,王力宏最清楚的是,刘美根本没有介入自己微不足道的婚姻。
  • [诵经保平安,消灾添福寿] [蜡烛]《心经》[蜡烛]全文 guān zì zài pú sà 。 观 自 在 菩 萨 。 xíng shēn bō rě
  • 阴历的初一十五,是古人根据月亮对潮汐的影响,对人的心情、女性月事影响而定的。 然后我们部门引导大家正确认识经,拒绝月经羞耻,要知道女孩子的每一次月经都是月亮和
  • #奋力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福建篇章##茶神刘丽##云南##视听里的中国# (刘丽:lili656389092 )#科普# 半夜了我还在品控,试几款即将
  • 俺挖到妙可蓝多-200大券[打call]折才6.6/包!俺挖到妙可蓝多-200大券[打call]折才6.6/包!
  • #崔雪莉[超话]##致美丽的崔雪莉# 整理一下真理的书单160522 《淑女的心情》 朴相秀 (手上拿着的书) p1161025 《维罗妮卡决定去死》 保罗·柯
  • 但愿今年我的财运跟旺仔这个昵称一样:旺旺旺然后今天晚上刚刚我又再次布局了一个短期的风水局,嘿嘿希望未来9天:财源广进本命年化风水转运  风水转运  可能有很多朋
  • 秀恩爱的情侣,没干过撕X的夫妻。
  • JAS-39战斗机是瑞典一型战斗机,在世代上属于第四代战斗机。JAS-39在续航距离的妥协、汰换运用上的容易性与高效能低价位的实现使得其成为当今世界最具关注度、
  • #ak刘彰出道一周年快乐# [哇]#刘彰朝花夕拾回忆录# DAY4.《反路》天知道我有多爱反路呜呜[苦涩][苦涩]我爸爸是个嘴笨的从来不表达他的爱意,但是我知道
  • 《新蝙蝠侠》配乐真的好顶 甚至因为音效想再去杜比影院刷一遍~镜头语言也是真的绝美 有些镜头现在回想起来还是觉得挺震撼 不过(以下均为个人观点)因为宣传主题说是
  • ——卜伽丘 塔罗[围观]牌占卜找你看过好多次,从高中跟随到大学了,看牌的方式很独特,对牌的解答也很独到,反正每次都是找你看的,次次详细次次准。只要我愿意,我能捉
  • 佛教历史上非常著名的一位大成就者寂天菩萨曾说:我们无始以来都在为自己打算,而我们至今仍在轮回里受苦;那位一心为别人着想的人,他早已成佛,获得了永久的安乐。修行者
  • 预计4月上旬新茶大上市 价格将会更加亲民据了解,现在上市的主要是明前茶,价格要比雨前茶贵,部分市民购买是为了尝鲜,也有人是买来送亲朋好友的。高丽经营的店主要销售
  • 万里归来年愈少,微笑,笑时犹带岭梅香。万里归来年愈少,微笑,笑时犹带岭梅香。
  • 一卷黃诗书,一卷往事踪,潇潇袅袅间又何尝不是另一番滋味……不知何时起,孤独就成了我的如影随行,孤独中听曲,孤独中饮茶,孤独中聆听万事万物。不知何时起,孤独就成了
  • 不同的圈子有各自不同的信念和思想 人的本质都是部落动物排异反应是再正常不过的现象 不要再大肆宣扬谁像谁之类的让人很反感的话 作者在塑造的时候一定是倾注了很多心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