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困扰花坛社区多年的问题有眉目了】
将居民代表和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召集一起,开展民意恳谈会,现场解决问题——这是今年以来,咸安区政协开展“协商在一线”的独特风景。

温泉街道办事处花坛社区是一个老旧社区,市直机关幼儿园位于其中。道路破损、交通拥堵、党员群众没有活动地方等三大问题一直困扰居民。9月26日,区政协召集的“协商在一线”民意恳谈会在这里召开,老百姓“点题”,相关职能部门现场“作答”。

道路破损:承诺3个工作日安排

咸安区政协委员黄辉第一个发言:“10名委员进行实地调查,发现花坛社区的夹皮沟、政通巷和毕架山街有三大问题。”

一是香樟树枝繁叶茂,不仅采光难,发达的根系将水泥路面顶破,造成人行道坑洼不平,出行不便;二是各种通讯线路交织,许多电杆的拉力杆在路中间,这里老人小孩多,非常不安全;三是车辆多,停车位少,道路堵塞严重,特别是消防通道也被堵了。

市城管委园林办负责人表示,该办将对行道树一季度一巡察,一年清理一次。“只要天气晴好,3个工作日内,调集温泉办事处园林人员和高空作业车,全线修剪。”

“请放心!”区城管局负责人表示,这些街道已纳入今年背街小巷综合整治,道路破损问题会很快解决,路面综合整治需要通信部门等配合。停车难的问题,将会同交警实行“一街一策”。

拥堵问题:修建临时停车场

咸安区政协委员雷远志提出,每到上下学时,市直机关幼儿园周边道路拥堵不堪,究其原因,道路是断头路,进出口在一个地方,车辆进去后连掉头的地方都没有。周边还有实验小学和温泉中学,学校密集。

温泉街道办事处党委副书记王关建议,旁边有一块闲置土地,能否与业主协商后建临时停车场。

“可以,好意见。”市城发集团负责人和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的负责人均给予肯定回答。

区政协委员王大秋说,夹皮沟小区成立了党支部,但没有党员群众活动场所,建议将原中医门诊闲置旧房改造成党群活动中心。市机关事务服务管理局负责人表示,还可以将此闲置房与老干部活动室共享共建。

解决民生问题的一个好渠道

“十分接地气,很务实。”听完协商会,居民代表邓爱华有感而发。

花坛社区党委书记吕翠红介绍,该社区是开放式老旧小区,房龄大多在40年以上,居民中,老人、小孩占比非常大。“针对一些老大难问题,各部门到一线协商,避免层层汇报请示周转,困扰多年的问题有眉目了,十分高兴。”

咸宁市创文办负责人程正宇说,政协委员一线协商不仅是问题的发现者,还是问题的终结者,一个一个居民最关心的具体问题得到答复,顺乎民情民意。协商在一线的平台,将成为咸宁市创文工作收集民情民意、解决民生问题的一个好渠道。

协商会议半个月之后,10月11日,记者来到夹皮沟路等地看到,人行道已铺上了彩色的地砖,空地上安装了健身设施,路边还有崭新的长椅。两位老人正在聊天,她们说:“每天都有一点变化,现在环境好多了!”
https://t.cn/A6b0F0zc

#贵州# #紫云# #脱贫攻坚# 【《经济日报》关注贵州紫云:出实招用能人】今年以来,贵州省紫云县全力克服新冠肺炎疫情、水旱灾害等不利影响,尽锐出战,进一步补短板、强弱项,大力发展劳务经济、致富产业。截至目前,该县已达到脱贫摘帽条件,剩余未脱贫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已达到脱贫标准,未出列贫困村达到退出标准。

 擦亮“金字招牌”
  白露时分,正值紫云县白石岩乡的红芯红薯进入采收旺季。只要天气条件允许,农民就会到地里挖红薯。
  2011年,“紫云红芯红薯”被认定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作为“紫云红芯红薯”核心产区,白石岩乡的红芯红薯今年刚上市就销售了100万斤。
  白石岩乡党委书记班祖刚告诉记者,如果下雨时间稍长一些,存货就会断档,“受限于地理条件,把能种的土地全利用上,今年也只种了1.5万亩”。
  近年来,白石岩乡紧紧握住“国家地理标志产品”这块“金字招牌”,采用“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模式,统一供苗、统一技术、统一保底回收,打造“紫云红芯红薯”种植核心区和发展示范区,让群众发了“薯”财。
  负责“紫云红芯红薯”销售的白石岩乡农村经济发展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王应江告诉记者,“紫云红芯红薯”预计今年可为该乡贫困群众人均增收5000元以上。
  没有产业支撑,就难以稳定脱贫。紫云山平地非常有限,全县500亩以上的坝子仅15个,总面积只有2.2万亩。
  坝子虽小,只要用好就能起到不小的示范带动作用。紫云将坝区作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示范点,在完善水、电、路等配套设施基础上,采用“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模式,发展红辣椒、红芯红薯和菜心,极大提升了土地价值。
  在坝区示范带动下,紫云县与贵州秀辣天下、南山婆等龙头企业合作,统筹12个乡镇的农村经济发展公司、162个村合作社,稳步推进特色优势产业发展。据了解,该县今年共种植红芯红薯3万亩、辣椒3.2万亩、蔬菜4.7万亩,此外中药材、薏仁米、牧草的种植面积也不小。
  产业规模上去了,如何保障农民收入?紫云县一方面积极销售农产品,将农产品打包后由龙头企业统购统销,对外搭建销售平台,确保农产品“优质优价”;另一方面,构建“721”利益联结分配模式,即产业收益70%用于贫困户分红,20%用于发展村集体经济,10%用于二次分配,这样既能保障群众收益,又能激发贫困户内生发展动力。
  为最大限度降低自然灾害对群众增收的影响,紫云县今年为主导产业购置农业保险,让农业企业、合作社、农户不受或少受损失,降低群众因自然灾害致贫、返贫风险,进一步巩固脱贫成果。

拓展“就业地图”
走进紫云县松山街道城南社区送雁劳务有限公司办公区域,一块两米长的电子大屏幕首先映入眼帘,上面滚动播放着企业招聘信息,服务窗口不时有群众前来咨询。送雁劳务有限公司总经理陈江告诉记者,该公司是紫云县外出务工人员服务平台,为群众提供就业培训、招聘信息以及劳动争议处理、政策法规咨询等多项服务,“群众有就业方面的问题,都可以来找我们”。
为了积极拓展“就业地图”,紫云县于今年4月成立送雁劳务有限公司,下辖13个劳务分公司,10个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劳务合作社和168个村级劳务合作社,170多名劳务经纪人为群众提供就业服务。
  今年初,为促进就业,紫云县主动与省内外人社部门、用工企业对接,合作开通劳务输出绿色通道,形成从“家门口”到“厂门口”的一站式输送,让输出人员及时就业。据了解,紫云县先后免费输送1.1万人外出务工就业,其中贫困劳动力4000余人。据了解,紫云县目前有近9万名青壮年在外务工。
  对于不能外出务工的贫困群众,紫云县引进一批劳动密集型企业到当地开办扶贫车间,吸纳群众就地就近就业。紫云县火花镇九岭村是个偏远小山村。2019年,该村成立布依古寨种植养殖村社合一农民专业合作社,购买23台绣花机成立扶贫车间,从事工艺品加工。扶贫车间让家有孩子不能外出务工的罗金凤重新上岗,“按件计酬,每月收入2000多元,关键能照顾孩子”。罗金凤说。紫云县人社部门数据显示,该县目前认定的扶贫车间有68家,累计吸纳就业近2200人。
  除了扶贫车间,紫云县还以公司为载体,整合涉农扶贫资金,大力发展林下食用菌、林下鸡和林下蜂等农业产业,吸纳群众务工。
  据紫云县林业局局长金家顺介绍,该县目前共在林下种植紫松茸3500亩,养殖林下鸡100万羽、林下蜂2.5万群,为务工群众发放劳务报酬250余万元,发放分红270余万元。
  此外,紫云县还统筹资金开发护林员、护路员、保洁员、救助巡护员、管水员、就业扶贫特派员等“公益十岗”,为家庭负担重、学历低、技能差、就业能力弱的贫困群众提供就业岗位。截至目前,该县通过“公益十岗”托底安置1.44万人。

“兵支书”敢打硬仗
“真有两下子,不到半年就把产业搞得红红火火!”说起猫营镇黄鹤营村党支部书记黄恒礼,群众无不伸出大拇指。
  今年4月,黄恒礼回村任党支部书记的消息在黄鹤营村传开了。黄恒礼一直是乡亲们眼中的佼佼者——名校毕业;参军后多次立功受奖,成长为正团职干部,被授予上校军衔;2018年退役后,成立了电商公司。
  黄恒礼的父亲生前曾担任黄鹤营村党支部书记多年,带领乡亲们与贫困斗争了一辈子。在脱贫攻坚的关键时刻,黄恒礼接过父亲的接力棒,带领乡亲们脱贫致富。
  在黄恒礼带领下,村里成立产业发展党小组,带领群众走致富新路。今年,村里种植辣椒150亩,养殖高山小黄牛200多头,林下养蜂收获蜂蜜600多斤。在电商帮助下,农产品走出了大山,乡亲们的日子日渐红火。
  脱贫攻坚战是一场硬仗,“啃硬骨头”得选好带头人。决战时刻,紫云县吸纳了一批退役军人担任村干部。在当地,退役军人村干部被称为“兵支书”。据紫云县退役军人事务局局长胡清忠说,该县现有“兵支书”99人,“他们始终保持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打仗的作风,积极发展产业,加快了全村的脱贫步伐”。据统计,紫云县有“兵支书”的村,累计发展产业200余项,吸纳农村劳动力就业万余人,年人均收入超过3万元。
  决战收官之年,紫云无一人做旁观者。紫云县县长黄浩洋介绍,该县先后从县直属部门和乡(镇、街道)选派6000余名干部到村开展脱贫攻坚结对帮扶工作,帮助贫困群众脱贫致富。
  今年,紫云县又增派1300余名干部下沉到村,组建脱贫攻坚前沿作战队,全脱产到村(组)开展网格化驻点包保工作,千方百计补齐短板,为按时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打下坚实基础。

#邯郸新闻网# #新邯郸# 【村集体收入何以“破零”——对馆陶县农村集体土地清收暨重新发包工作的调查】农村集体收入薄弱是广大农村长期以来存在的难题,严重影响农村经济社会正常发展。面对难题,作为全国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第二批试点之一的馆陶县,经过去年几个月的积极筹备,今年6月2日起,全面启动农村集体土地清收暨重新发包工作,一场终结部分村集体“零”收入的历史变革正式拉开帷幕。这一做法破解了全国性集体土地不合理占用难题,拉近了干群关系,让全县焕发出新的生机。截至目前,该县有集体土地的253个村全部完成清收发包,农村集体收入达到3488.4万元,比原来增加3133.42万元;集体土地达到19882.48亩,比原来增加11047.72亩,一大批“关系”地、“失联”地重新回归村集体。至此,馆陶县农村集体收入基本实现可持续化。

一场变革带来真金白银

“农村集体收入的问题,首先要靠农村土地解决。从长远发展和维护群众利益出发,农村集体土地清收暨重新发包工作箭在弦上、不得不发,而且要一矢中的。”馆陶县农业农村局农经局局长闫银瑞说,这是全县对农村集体土地清收暨重新发包工作的统一认识。

长期以来,农村集体土地是块“唐僧肉”,总被一些人强吃强占。这些人大部分是村里“有头有脸”的人物,他们或长期侵占,不交租金;或一亩地只交几十元,一包就是二、三十年;或是口头约定、半张纸证明,没有法律约束;或是约定到期后拒不退还,现任干部要不回来……诸多强吃强占导致很多村集体没有收入来源,村民意见很大。

集体土地被不合理占用问题在农村带有普遍性,也是全国性难题。经过慎重研究,馆陶县决定从王桥乡先行“试水”。

2019年10月,王桥乡书记高玉青接到这项没有经验可借鉴、没有先例可遵循的任务后,把自己关在屋里,苦思冥想了三天,五步工作流程法在他脑中渐渐清晰。

随即,9000份王桥乡农村集体土地清收暨重新发包宣传单发放到全乡每个农户手里,村里的大喇叭每天广播政策法规。高玉青和乡长拉着音箱,逐村召开群众大会,宣讲集体土地清收暨重新发包政策。

在查家底时,村“两委”干部经过充分摸排,把掌握的所有集体土地张榜公布,让全村老百姓看榜比对、检举遗漏。通过摸排,全乡掌握的集体土地从1421.7亩增长到3331.76亩,翻了近1.5倍。

集体土地面积掌握了,竞拍发包正式开始。报名、缴纳押金,王桥乡各村集体土地竞拍陆续拉开帷幕。

第一个组织竞拍发包的是东芦村。时间定在10月15日,地点是村委会。

500元、530元、600元……980元!竞拍现场气氛出乎意料地热烈。最终,62.02亩集体土地花落各家,共拍出13.5054万元!首战告捷,从多年零收入到集体收入十几万元,东芦村的干部兴奋无比。

“这是一项既能当前见效,又能打基础、利长远的工作。”县委书记陈新对王桥乡的做法给予了充分肯定,五步工作流程法也成为全县土地清收暨重新发包工作的标准模式。

五步工作破解全国难题

充分宣传、动员群众。直面群众答疑解惑,将问题摆在桌面上,把权力置于阳光下,做到全程公开透明;摸清家底、公开公示。乡村两级干部到田间地头进行实地丈量,丈量结果在村委会公开公示,确保底数清晰无纠纷;自愿报名、缴纳押金。有承包意向的农户在规定时间内报名参加竞拍,并缴纳一万元押金,防止无效报名影响进程;公开竞拍、重新发包。重新发包一律采取竞拍方式,竞拍现场全程拍照录像;签订合同、规范运行。竞拍成功后,签订三年承包合同并缴纳承包金,所有地上附属物经专业评估与原农户进行兑现。

王桥乡独创的五步工作流程法,为全乡31个有集体土地的村提供了经验,其他村的竞拍也相继顺利开展。

徐万仓村东临卫运河,土地肥沃,是远近闻名的大蒜种植村。但是对于支部书记徐振江来说,日子并不好过。因为没有集体收入,村级事务寸步难行。2019年11月10日,徐振江一辈子也忘不了这一天,他们村经过竞拍,其中一个标段竟然拍到每亩每年2800元的“天价”。

短短70天时间,王桥乡通过集体土地公开竞拍,共增加集体收入550余万元。因从始而终坚持一套政策、一个声音,程序严密、阳光操作,全乡没有发生一起纠纷事件。

“抓住农村集体土地清收暨重新发包这一契机,能从根本上解决集体土地所引发的不公平、不稳定问题,村集体经济匮乏和无钱办事的难题也将大大缓解。”分管此项工作的县委常委、组织部部长郭勇在王桥乡部署土地清收暨重新发包工作时这样说。

废弃坑塘变身增收宝盆

集体土地清收彻底打破了个别人长期侵占的怪象,在让村集体增收的同时,也让乡村振兴有了新方向。

柴堡镇位于馆陶县城西北7.5公里处,面积74.4平方公里,辖49个行政村。此次,该镇完成集体土地清收和重新发包土地4072.92亩,村集体增收553.69万元。集体收入达到5万元以上的村有39个,其中20万元以上的4个,10万元以上的14个。

“柴堡镇人发展经济的劲头十足,5.2万总人口开办了29家工业企业,培育了肉鸭、蛋鸡养殖和艾草、黑小麦、樱桃等多种特色种植产业。”柴堡镇书记袁云霄介绍说,集体土地清收和重新发包,不仅增加了村收入,也为乡村振兴带来新动力。

东孙堡村有耕地1100亩,长年没有集体收入。2019年底,东孙堡村开展土地清收工作,经过摸底,村里一下有了52亩集体土地,村支书宋德刚高兴得一夜没睡着。他说,10个大棚顺利落地并成功发包,加上香椿套种金银花等项目,一年可增加收入近10万元,这对于过去没有收入的村子来说,能办很多事,欠村民20余年的债可以还了,为留守老人、儿童办些实事的想法可以谋划了,村道硬化可以着手实施了……

在馆陶县,每个村都有废弃坑塘,有的成为垃圾坑,有的用来排污水,还有的被个人无偿占用。在这次土地清收工作中,柴堡镇按照“一村一策”原则,通过重新发包,让这些废弃坑塘成为增收宝盆,也让一些没有土地收入的村有了经济来源。

后胡堡村利用坑底和坡地开展林下种植秋葵产业,引入永济河水发展养殖业,每年收入都在四、五万元左右。此外,一些村庄开展人居环境整治,把闲置坑塘修建成小广场、小游园,让村民有了休闲好去处。

集体土地清收和重新发包工作正在改变馆陶人的生活。目前,该县正在开展“回头看”工作,对没有集体土地、集体土地较少的村,该县研究“一村一策”,多渠道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力争年底前,使所有村集体收入超过5万元。

邯报融媒体记者 黄涛 杨旭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放手去做,即使你认为结果可能是糟糕的,但你至少在向前。放手去做,即使你认为结果可能是糟糕的,但你至少在向前。
  • 你想不明白为什么,其实原因很简单,就是你在他那里,已经没有了信任感了,简单说,就是他对你有感情,心里有你的位置,但是在过去的感情里。你想不明白为什么,其实原因很
  • #棉花美娃娃[超话]#【收】今时不可拆耳+尾巴绝不h转,退坑也坚持原价出(可以po号)因为睡了个大觉于是错过了,后面也一直抢不到[苦涩]先提前感谢原价出的姐妹(
  • !那一天我二十一岁,在我一生的黄金时代,我有好多奢望,我想爱,想吃,还想在一瞬间变成天上半明半暗的云,后来我才知道,生活就是个缓慢受锤的过程,人一天天老下去,奢
  • 但是骄傲也是wei商给予的 因为wei商就是自己创业 公司是批发商 我可以这么去理解! 但是不同的是实体店的批发商只认钱 没有灵魂 感情 我的公司有感情 会扶
  • ‬切随缘,运气‮你是‬自己的‮感,‬情财运好与‮,坏‬也是你‮己自‬的。朋友说我终日魂不守舍,我想这倒也没什么要紧,遂暗想,便以今年为限,未过此期我便竭力努力工
  • 最好的福相:丰满 古语云:“相由心生,吉人自有天相。” 一个人有没有福相,从脸上一窥便知。 在传统的命相学中,有着“天庭饱满,地阁方圆”的说法,这种面相说
  • 1:生活就是这样,难过又难说2:五颜六色的生活,不能乱七八糟的过3:千万不要对还未发生的事情,过分期待4:来去都是自由,相逢的人会再相逢5:藏好软弱,这世界大雨
  • #iapm× Neo Blythe 20周年冬日舞会# 深受好莱坞明星青睐及国际时尚icon Lady Gaga喜用的时装设计师们为Blythe 打造全新「 2
  • 李湘其实在最开始的时候也一起去和何炅主持了《快乐大本营》虽然如今没有了他的身影,但是曾经他也算得上是当家主女主持,如果没有他的时候,可能也就没有何炅的今天了,所
  • 虽然她的事业没有好的改善,但她有一个幸福的家庭,她的女儿现在已经成为一个标致的美人,而且还有她自己的事业和工作,也可以说是人生赢家。不过,都说花无百日红,很多东
  • 他没有失约,只不过以另一种方式相见,在很多城市都可以看到他那熟悉的脸,分别不代表遗忘,传奇意味着经典!他没有失约,只不过以另一种方式相见,在很多城市都可以看到他
  • 我们的世界有自己的蜘蛛侠、钢铁侠、卡卡罗特,TA们自己也一清二楚。我们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真实身份。
  • 永远爱你的女儿光光!我家的坐标是(108.543026,34.475021)嗷呜,如果能选到我的话,在此先谢谢光光!(配图是上次回家拍的我家门口[爱你])今天宝
  • 周星驰的许多电影都塑造出了经典的女性角色,出演这些角色的女演员们大多数因为精湛的演技,在电影播放后得到了相应的角色红利。相信看过电影的朋友们都知道,”秋香”这个
  • 我会一直对她好,即便她不知道我对她好的原因。所以,我很感恩她出现在了我的生命里,在那个关键的时间点。
  • 北京动物园里的动物很抑郁,不是躺着就是趴着丝毫没有活力,让我想起了牛汉写的《华南虎》“哦,老虎,笼中的老虎,你是梦见了苍苍莽莽的山林吗?这是我见过最面无表情却最
  • 李小龙原名李炫金,和爷爷的名字一样,有扬名旧金山的意思。当然,有可能是为了契合原作,毕竟这个写的时候是以李小龙为背景的,而那个时候的移民,大部分的确是如此的,咱
  • 希希2岁那年,他的爸爸吴先生确诊尿毒症,由于父母离异,年幼的希希一个人在家中无人照看,从那时起,每次去医院就诊,爸爸都会带着他一起。一旁的医护人员介绍,住院期间
  • 文案:罗希美工:嘻嘻#哈登[超话]# 到底是什么样的人会在大多数人喜欢库里和老詹的时代 唯独对哈登着迷呢 是我啊 所以我怎么会因为别人的质疑就放弃我喜欢了五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