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对神通对吗?让我们看看佛经怎么说吧!

提到神通,佛教界马上就有人反对。有人说:“持神通者就是邪教”、“只有邪师才炫耀神通”、“佛讲法从不用神通”。甚至有人说神通谈都不能谈,“谈神通会成魔”等等。而初学佛者往往对“神通”二字,既充满好奇和探秘心理,又望而生畏,谈神通色变。

那么,佛教到底是否主张神通?佛弟子应如何看待神通?让我们看看佛经怎么说吧!

佛陀住世时亲说真谛妙理,佛陀灭度后,由弟子们集结,对佛陀的教言进行复述、整理、汇集而成佛经。佛经是佛教徒学佛的理论基础和修行指南,那么佛经中是否宣说过神通?又是怎么宣说神通的?

下面摘录几段佛经中有关神通的论述。

《地藏菩萨本愿经》里,就有释迦世尊赞叹地藏王菩萨的神通不可思议的记载。《嘱累人天品第十三》有“地藏!地藏!汝之神力不可思议”!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一:“尔时世尊正知正念。从等持王安庠而起。以净天眼观察十方殑伽沙等诸佛世界。举身怡悦。从两足下千辐轮相。各放六十百千俱胝那庾多光。”

《大波罗波罗蜜多经》初分缘起品第一之一:“皆阿罗汉,具足成就四无碍解,凡所演说辩才无碍,于五神通自在游戏。”而且明确有一句:“尔时,世尊现神通力。”

《胜天王般若波罗蜜经》:“一切佛法,无不修行、无不证见;以神通力,用一毛发能举阎浮提,乃至四天下、三千大千世界,乃至无量百千世界;能于空中取种种宝,施诸众生。

《文殊师利所说般若波罗蜜经》:“皆悉住于不退转地,久已供养无量诸佛,……以自在神通游诸佛世界,放无量光明,说无尽妙法。”

《大宝积经》卷二十九:“时有菩萨名无希望垢藏。与九万二千诸菩萨众。恭敬围绕从空而来。……尔时无垢藏菩萨。手持七宝千叶莲花。至如来所头面礼足。白佛言。世尊。……致问无量。少病少恼起居轻利安乐行不。作是语已。即升虚空结跏趺坐。”

《毗婆尸佛经》:“如是彼佛为彼二人现三种神通。令发精进趣向佛慧。

《佛说长阿含经卷第一》:“诸贤比丘,神通远达,威力弘大……”

《妙法莲花经》卷一:“尔时佛放眉间白毫相光。照东方万八千世界。靡不周遍。”

《修行本起经卷上现变品第一》赞叹到场的都是阿罗汉:“已从先佛。净修梵行。三神满具。六通已达……”

《杂阿含经》四九四经中更为直截了当说:“比丘当知,比丘禅思,神通境界,不可思议,是故比丘当勤禅思,学诸神通。”

……

以上摘录的内容只是佛经记载佛陀在度化众生过程中宣说神通、示现神通的沧海一粟。

几乎每一部佛经中都有神通与佛陀圣迹的记载,并明确要求弟子要“学诸神通”。经中明明记载了佛陀宣说神通、运用神通的诸多实例,又怎么可以说“佛讲法从不用神通?”如果谈神通、展现神通就是魔,那么,佛经三藏十二部岂不成了最大的教众生成魔的邪书了?佛教岂不是成为最大魔教和邪教了?娑婆世界佛教教主释迦牟尼佛,岂不是成为最大的魔头和邪教头目了?!

显然,以邪见说“神通不可持”“持神通者就是邪教”的人,已经在严重谤佛谤法,实则其自己就是邪魔妖人却不自知了。

诚然,佛陀为防止佛弟子执着神通境界,产生执相偏见,故告诫弟子不可执着神通。如《楞严经》中,针对五十阴魔出显,世尊告诫弟子:“不作圣心名善境界,若作圣解即受群邪”。这段经文是指行者在禅修过程,在快要证入空性真如阶段,对自然生发的各种境界,不可执着和贪恋,不可作为证得圣道之解,此时要“佛来佛斩,魔来魔斩”,否则,“若作圣解即受群邪”,就会给邪魔以可乘之机而妄失正道。《楞严经》中讲的正是对治“受群邪”,避免入魔的方法,并不是说没有幻化神通现象,更不是否定神通、反对神通。

这犹如我们煮饭。吃到香喷喷的米饭是我们的目的。但煮饭过程中会出现水开、冒泡,蒸汽从锅盖蒸腾而出,还伴随着米饭的香味。这些都是米粒变为熟饭过程必然要出现的现象。是否我们可以说,煮饭过程中这些水蒸气,锅里飘出的饭香味等现象是不能有的,否则所煮的饭就不能吃呢?估计只有那种“白马非马”论的愚人会如此说吧。

同理,神通现象是修行人由凡转圣过程中必然出现的中段现象,没什么可怕,也没什么好执着好奇和神秘兮兮的。执着神通会入魔犹如愚人煮饭只喜欢看蒸汽,闻香味而忘记自己目的是把饭煮熟,吃到饭,最终不仅饿肚子,还会将饭烧焦,锅烧坏一样。

佛弟子当知,不执着神通与不讲神通、不持神通、不显神通是绝然不同的概念,二者有本质上的区别,不可混为一谈。我们的目的是为了成就解脱,绝对不是为了神通变化,但是如果没有中间阶段的神通现象,我们是无法成就解脱的!犹如我们煮饭目的是为了吃到饭,而不是执着煮饭过程的蒸汽现象和飘出的饭香。是故,若一知半解,把不执着神通误认为是不讲神通、不显神通、没有神通,那就大错特错了。

佛弟子当知,现在是末法时期,名声大、地位高而实际上并未证圣的“高僧大德”太多太多,他们往往乱解经义却到处“讲经说法”、出书发碟,佛弟子千万不可轻易听而信之,随而从之,以讹传讹,人云亦云,以免无明造业,犯下谤佛、谤法之罪。

敬请关注下一篇《反对神通对吗?让我们看看古今高僧怎么做吧!》

撰稿:合立

责编:佛前灯

声明:此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涉及法义问题应依佛说法为印证,

八十八佛之三十五:南无日月珠光佛

日月,代表佛光普照,日夜不变。

珠光,指如意珠之光。

日月珠光,指本尊佛,度众生一切苦厄,乃至解脱至彼岸,恒常无休,并能随众生志愿而善巧方便指引也。
  
故行人皈依日月珠光佛,获诸佛三智,其光融合无碍。

注:三智:1一切智,声闻、缘觉之智也。知一切法之总相者。总相即空相也。2道种智,菩萨之智也。知一切种种差别之道法者。3一切种智,佛智也。

又南无日月珠光佛,能解除「盲聋、瘖哑、咽喉之厄」。

注:眼不见为盲,耳不闻为聋,口不能言为瘖哑,食难以吞为咽喉之厄。

《照见五蕴皆空》

智慧不产生作用时,菩萨和众生是一样的;智慧产生作用时,对菩萨自己来讲是断除一切烦恼,对众生来讲是菩萨普度一切众生。

智慧的产生分成四个层次:闻、思、修、证。首先要听闻佛法及修行的方法,以正知正见作为指导,确实修行才能证得五蕴皆空,产生智慧。

闻、思、修、证,也可以说成闻、修、思、证。思是修的一部分,思是指修观行,是思惟的意思。不是思想的思。修行有散心修与专心修,专心修才叫作思惟。有修才能证,《楞严经》上认为思辨可以产生智慧。在印度及西藏佛教有一派学者就是主张以辩论的方法产生智慧,不一定要修禅定。我是以禅修的观点来解释闻、思、修、证。是以藏传佛教的《菩提道次第广论》及南传佛教《清净道论》为依据。

菩萨是以闻、思、修而证得五蕴皆空的境界,一切智显现而得解脱;以根本智产生的力量,以无量法门帮助众生,使众生得解脱,这是道种智的功能;能尽知诸法自度度他,是一切种智。

五蕴

五蕴中的色,是物质的;受、想、行、识,是精神的。五蕴是构成我们世间每一个人的必要因素。

色──就是地、水、火、风,总称四大。包括我们物质的身体及身体所处的环境。

受──感受的意思。

想──判断。

行──判断后如何处理。

由于受、想、行这三个心理活动,能推动我们的身体行为及言语行为。

识──以「受」、「想」、「行」的心理活动,操作物质的「色」身,以物质的「色」身和「受」、「想」、「行」的心理作用合一,就产生了第五蕴的「识」。

如果没有识蕴只有前面四个蕴,就成了唯物论,识蕴是生命的主体,从过去生到这一生,从这一生到来生,都是靠它。而前四蕴的活动所产生的业力的结果就是识蕴。它是「去后来先做主翁」,投生时它先来,死亡时它最后走,然后到另外一生去投生,也是它先到。现代的植物人的色蕴及识蕴还在,只是丧失了受、想、行三蕴的功能。

大乘的菩萨、小乘的阿罗汉、一般的凡夫,各以不同的层次看五蕴。

大乘的菩萨:以如实空的立场看五蕴。对五蕴构成的我,不起执著,对个别的五蕴现象也不执著,所以可以不恋生死,也不怕活在生死中。既然不贪著五蕴也不厌恶五蕴,所以在生死中继续度众生,不必逃离生死。

小乘的阿罗汉:以分析空的立场看五蕴,由五蕴构成的我是空的,五蕴本身是法,其个别的五蕴并不空。所以也难从五蕴组合成的自我得到解脱,但是个别的五蕴法还在,我执消除而法执仍在,故非究竟。

一般的凡夫:不论知不知道有五蕴,但是五蕴构成的我是在运作,而且事实上处处在对五蕴生起我的执著,所以不知五蕴皆空。

多数的凡夫,根本不知道五蕴组成的我是空的,即使在观念上知道是空,事实上烦恼及执著还在,一般人在世界上,每日在贪、瞋、痴、慢、疑中生活,对身外的事物有要追求的、放弃的、喜爱的、厌恶的感觉。对自身也有骄傲、自卑、没有安全感,这都是不知五蕴皆空,五蕴组合的自我也是空。如果能以小乘的慧眼来离我执,菩萨的法眼来离我法二执,便是般若的功能,菩萨的法眼便是般若。

凡夫也可以用五停心观中的十八界分别观及因缘观,在《楞严经》中称为二十五圆通法门,即是二十五种观法,也都以五蕴的身心为基础。若以五蕴配十八界,则色蕴中有四大,包括身体的六根、外在环境的六尘、心理现象的六识,加起来便是十八界。

因此,不论是《楞严经》二十五种圆通法门的菩萨禅观,或是五停心的基础禅观,都不会与五蕴无我、五蕴皆空的禅修方法相违。



「空」的梵文śūnyatā是对「有」的否定,但又不同于虚无论的断灭见。

空的意思,在原始佛教,便是从生灭现象的观照而发明的。所谓此生故彼生:烦恼起,生老病死生;此灭故彼灭:烦恼灭,生老病死灭。有生有灭,生灭无常,便是空。

大乘中观的空义,是依龙树菩萨《中观论》所持的见解为准,该论〈观四谛品〉有二偈,相当重要。「以有空义故,一切法得成;若无空义者,一切则不成。」

这明言空义,能成就一切法,若无空义,一切法都不得成就。空是无碍无阻义,如果遇到任何阻力,便表示自心中尚未能实证空义,也未能以般若智慧来照见诸法似有而实空。什么原因呢?则另有一偈云 :「众因缘生法,我说即是无;亦为是假名,亦是中道义。」

此与原始佛教所说「此生故彼生,此灭故彼灭」的道理相同,凡是因缘合成的现象,自性皆是空的,不仅自性空,此空也是空。说诸法是有,是有的假名;离开有无二边,即是中道,即是《般若经》所说的空义。

舍离有无二边,也不执持中间,才是真正的中道实相的空义,空中无有相,也无无相,所以空义能成一切法,也能破一切执著相。

照见

「照」是观察,「见」是体验,以甚深的般若智慧,观照体验五蕴等一切诸法的自性皆空。以般若的角度来看世间现象,空与有是相反相成的,看似矛盾而实际统一,且又是超越的。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大家应该明白了,定数归定数,但不影响我们去精彩应对的过程,这就是我们常说的趋吉避凶,吉凶都不可怕,怎么玩转吉凶,才有意义!既然已经知道无可避免,我们也没消极等死
  • 如果说,一个月前说分手的是我,分手了20多天的是我们,来找我的是你,我觉着,我可能会改变想法,但是她没有。分手再问缘分 因为你有你的人生,我有我的旅程,前方还
  • 谈起下一步打算,兄妹俩准备发展本地各类特色农作物种植,打造一个以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为一体的综合性合作社,让更多的村民参与进来,在实现自己创业梦想的同时,带领更多
  • 守护苍生(报告文学) ——记战“疫”中的钟南山 作者:熊育群(广东文学院院长) 仁心乃本心 的确,作为医生,钟南山最牵挂的还是病人。死亡人数一天天上升,
  • ✔ 只要‮贝宝‬你爱唱歌、只‮你要‬想成‮舞为‬台最闪耀的那‮星颗‬星!9章,大卫是知恩图报,主动寻找扫罗,约拿单的后裔,1米非波设,扫罗的儿子,约拿单的孩子掉
  • 最后杀朝阳父亲以及王瑶,他也是愧疚的,但他也没有办法,本已经没想要活下来了,一念之间,他还是想努力回归正常……他也很关心孩子,他对孩子的好,我觉得也是发自内心的
  • #外烟种草[超话]# 今天推荐一款口味奇特还便宜的烟!#外烟交流品鉴[超话]# 今天推荐一款口味奇特还便宜的烟!
  • 这一年童装做的并不好,有的时候是在迎合市场,有的时候又要迁就工艺,完全没有坚持住自己,风格也总在变化,大多数时候我自己并不满意,我都不清楚我的店到底是什么风格。
  • 本次会议活动介绍:课程日期: 2020-07-29 到 2020-07-31 地区:朝阳【课程特点】注重实用,把握基础,避免常见的枯燥无味的灌输型讲课,取代了一
  • 砸破狭隘的锁,开启心与心的信赖与共鸣,既善待自己,也善待他人,用善意的微笑和言语来温暖彼此。砸破狭隘的锁,开启心与心的信赖与共鸣,既善待自己,也善待他人,用善意
  • ”的服务理念,至今已在杭州地区开设7家门店,以连锁经营的管理模式提供安全、经济、便捷的公共存储服务。迷你仓行业现已成为中国城市生活服务的新兴行业,被地产界称为“
  • [兔子][给你小心心]关注小美不迷路@SUNMI_宣美 #宣美紫光夜MV# ️ #宣美新歌紫光夜# ⚠️show champion事前投票教程⚠️P1-P7 投
  • ?狼狗变奶狗的男主设定太爱了!
  • #善缘结善果[超话]#佛言佛语第六册 (13)修心要:寂然明静心不动,观察一切法如梦。不种菩提因,怎闻天上法。修心性,修成佛性;寂灭一切自性,就是高境界。
  • 除雾化治疗外,过敏性咳嗽也可以通过口服止咳类的药物来缓解咳嗽的症状。但这种过敏性咳嗽如果不规律治疗、不脱离过敏原,则可能会发展成支气管哮喘或咳嗽变异性哮喘,则需
  • 此次获得影响力因子的MRE,从创刊初期就定位为“创办一本极端条件下物质与辐射这一领域的国际一流综合科技期刊”并为此组建了由国际一流专家组成的编委会,制定了严格的
  • 【肯尼亚蝗灾持续肆虐 | Plaga de langostas sigue afectando terriblemente a Kenia】En Kenia,
  • 这个叫做多曲方弓(MEAW)。相较于我们平常所见的弓丝而言,它由多个“L”形曲形成弓形,对于治疗开颌、反颌、等难度较大的错颌有良好的效果。
  • #律师称李子柒维权难度较大# 近日,有网友曝光越南博主抄袭李子柒的视频创意,无论是拍摄内容、镜头语言、叙事节奏,还是发型、穿着、厨房摆设等,几乎都是“复制粘贴”
  • [雷神][月亮]#历史科普#【冰岛水怪之谜】上周,有人在冰 岛冰川河拍到一只好似巨蛇的水怪并将视频上传到互联网,短短一周后便成为网上的一大热门[胖红微笑]。上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