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说八大人觉经》——出家梵行觉(十八)

第七觉悟:五欲过患。虽为俗人,不染世乐,常念三衣,瓦钵法器,志愿出家,守道清白,梵行高远,慈悲一切。

这一觉悟,说明我们由于贪欲心的驱使,致使人生充满了痛苦,为了破除贪欲心,必须改变我们的观念。一般在家学佛的善友,不能舍俗出家,如果在内心能够时时想到出家人的生活,怀念出家梵行,这样欲念也会慢慢减少,逐渐淡下去,清心寡欲,不为俗尘所染。

五欲过患:

在第二觉知,曾经讲到“多欲为苦”,我们人生痛苦的来源,就是欲念太多,欲望太大。假如我们的心,常在五欲中打滚的话,那是地狱的五条根,会使我们堕落的。

五欲,从狭义方面讲是:财、色、名、食、睡;从广义方面讲是:色、声、香、味、触,是外在五尘的境界。

色:眼睛所看到的红、黄、蓝、白、黑等颜色,或大、小、方、圆的形色,都叫色;声:耳朵所听到的声音,梵音,温柔的、幽扬悦耳的音乐,噪音,骂人刺耳的声音等;香:鼻子所闻到的气味,有的是香的,有的是臭的,或是不香不臭的;味:舌头所尝到的酸、甜、苦、辣、咸等滋味;触:是身体方面所感受的,是热、冷,或是硬的、软的,都是一种触觉。

总而言之,色声香味触叫五尘,包括了外在一切的境界。《止观》(卷四)说:“五尘非欲,而其中有味,能生行人贪欲之心,故言五欲。”

色声香味触五尘,本身无所谓欲不欲。不过,当我们的五根对着外界的五尘,根尘接触的时候,往往引生了我们的欲望,而去追逐它,于是造业受罪,从这方面来说,五尘就叫五欲。

过患,过是过咎、过失;患是祸患、灾害。因为追求五欲的贪念,而引起种种的过咎、灾害。

《大智度论》(卷十七)说:“五欲烧人,如逆风执炬。五欲害人,如践恶蛇。五欲无实,如梦所得。五欲不久,如假借须臾。世人愚惑,贪着五欲,至死不舍,为之后世受无量苦。”

五欲对我们的害处,就好像我们拿着火把,逆风而行,火焰向着我们吹,我们会被它烧伤。五欲好像一团火似的,会伤害到我们的身体。五欲也好像一条毒蛇,假使我们踩到它,一定会被它咬伤,要是我们贪恋五欲,也会被它所伤害。

另外,五欲是虚假不实的,好像我们在梦中得到宝贝,是不真实的。人生在世,恰似做了一场梦,五欲之乐,是不能维持很久的,就好像是假借来用的东西,不能长期拥有它,到头来只是空忙一场。

五欲真是害人不浅,可是我们凡夫没有智慧,非常愚痴,沉溺在五欲之中,至死不悟,舍不得把它放下,就这样,不断地起惑造业,永远受苦。这就是五欲过患的道理。

我们既然知道五欲的许多过失、祸患,应该怎样做才不会为五欲所累呢?就是下面经文所说的:虽为俗人,不染世乐。

俗人,除了出家的而外,所有在家的都是俗人,不过,这里专指在家学佛的居士。不染,就是不要沾染到,正如《华严经》所说“犹如莲华不着水,亦如日月不住空“,所谓不染的意思,好像莲花生长在污泥里面,那是最肮脏的地方,但它不为污泥所染,本身是非常清净的。还有,太阳和月亮,每天在天空中运行循环,从来也没有停留在固定的地方,这也是形容不染。

关于世乐,《八大人觉经疏》中举出了十种,“世乐有十:女色、财宝、声名、饮食、睡眠、家宅、田园、衣服、眷属、官贵。”以上这十种是世间快乐的事情,但是本觉告诉我们,一个学佛的人,尤其是出家人,必须远离它,不然,对我们的道业有很大的障碍。正如,有首偈说:

智者应观身,不贪染世乐。
无累无所欲,是名真涅槃。

一个有智慧的人,应该时时刻刻观照自己本身,不可以沾上世间各种染污的欲乐。假使不去惹它,就不会受它所拖累,也就无所谓欲望,能够达到那种境界,就是清净涅槃的境界,心头上无挂无碍,非常自在。

佛说八大人觉经
后汉安息国三藏安世高 译

为佛弟子,常于昼夜,至心诵念八大人觉:

第一觉悟:世间无常,国土危脆,四大苦空,五阴无我。生灭变异,虚伪无主。心是恶源,形为罪薮。如是观察,渐离生死。

第二觉知:多欲为苦;生死疲劳,从贪欲起,少欲无为,身心自在。

第三觉知:心无厌足,唯得多求,增长罪恶;菩萨不尔,常念知足,安贫守道,唯慧是业。

第四觉知:懈怠坠落;常行精进,破烦恼恶;摧伏四魔,出阴界狱。

第五觉悟:愚痴生死,菩萨常念,广学多闻,增长智慧,成就辩才,教化一切,悉以大乐。

第六觉知:贫苦多怨,横结恶缘;菩萨布施,等念怨亲,不念旧恶,不憎恶人。

第七觉悟:五欲过患。虽为俗人,不染世乐,常念三衣,瓦钵法器,志愿出家,守道清白,梵行高远,慈悲一切。

第八觉知:生死炽然,苦恼无量;发大乘心,普济一切,愿代众生,受无量苦,令诸众生,毕竟大乐。

如此八事,乃是诸佛菩萨大人之所觉悟,精进行道,慈悲修慧,乘法身船,至涅槃岸。复还生死,度脱众生。以前八事,开导一切,令诸众生,觉生死苦,舍离五欲,修心圣道。

若佛弟子,诵此八事,于念念中,灭无量罪,进趣菩提,速登正觉,永断生死,常住快乐。

#佛法看世间##修行##佛学大智慧##佛教#

【知者乐水,孔子眼中的水】在《道德经》中,老子高度赞美水,说“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又说“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还说“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在老子看来,水利万物而不争,善于处下守弱,故能几道为王,以柔克刚,简直就是道的化身。#每天读国学#

那么,曾经向老子问道的孔子,又是怎样看待水的呢?孔子说“知者乐水”,《孟子·离娄下》也记载有人曾对孟子说:“仲尼亟称于水,曰:‘水哉,水哉!’”似乎孔子也很喜欢水,曾经赞美过水。今日让我们一起来探讨一下孔子眼中的水吧。

“知者乐水”乐的是什么?

说起孔子对于水的看法,相信大家都会想起“知者乐水”这句话。《论语·雍也》中记载孔子说:“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阐述了他对仁者、智者的独到体悟。对于乐水乐山之别,朱熹注释说:“知者达于事理而周流无滞,有似于水,故乐水;仁者安于义理而厚重不迁,有似于山,故乐山。”所说不无道理。

孔子固然是以仁者自期的,但生前似乎不敢以仁者自许。孔子曾经对学生说:“若圣与仁,则吾岂敢?”不过,倘若有人称许孔子为智者,或许他不会拒绝。《中庸》中记载孔子说:“好学近乎知。”而孔子对于自己的好学,似乎是充满自信的,他曾经说:“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又说:“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那么如此好学的孔子,自认为近乎“知者”,应该是顺理成章之事。那么孔子这位“知者”为何“乐水”呢?

这在《论语》中似乎不易找到答案。前面提到《孟子·离娄下》中有人对孟子说孔子曾极力赞美水,并问孔子为何这样赞美水,孟子回答说:“原泉混混,不舍昼夜,盈科而后进,放乎四海。有本者如是,是之取尔。苟为无本,七八月之间雨集,沟浍皆盈,其涸也,可立而待也。故声闻过情,君子耻之。”意思是说,真正的君子之学,就像有源之水,日积月累,循序渐进,而不能像夏天的暴雨,声势巨大,但来得快去得也快。所以,“声闻过情,君子耻之”,盛名之下,其实难副,君子认为是耻辱之事。这是孟子对孔子“乐水”的解释。

而在《荀子》之中,我们看到一段更为直接地解释孔子“乐水”的材料。《荀子·宥坐》中记载:“孔子观于东流之水。子贡问于孔子曰:‘君子之所以见大水必观焉者是何?’孔子曰:‘夫水,大遍与诸生而无为也,似德。其流也埤下,裾拘必循其理,似义。其洸洸乎不淈尽,似道。若有决行之,其应佚若声响,其赴百仞之谷不惧,似勇。主量必平,似法。盈不求概,似正。淖约微达,似察。以出以入,以就鲜洁,似善化。其万折也必东,似志。是故君子见大水必观焉。’”

大意是说,有一次子贡问孔子,为什么君子见到大水要观赏一番,孔子说:“水遍生万物而无所作为,像德。水总是流向卑下之处,曲曲折折也必定遵循这个道理,像义。水浩浩荡荡而永不停息,像道。如果决口让水流走,水立即奔泻而出,如响应声,涌向百仞深渊也毫不惧怕,就像勇敢。注入量器,水面总是很平,像法度。水装满器皿就会溢出,不必用概去刮,像公正无私。水柔弱而能渗入细微之地,像是明察秋毫。什么东西放进水中一洗,出来就干干净净,好像善于教化。就算经历百转千回,也必定向东流去,好像意志坚定。所以君子见了大水一定要观赏一番。”孔子在水中发现了如此之多的美德,怎么能不“乐水”呢?

有趣的是,与《荀子·宥坐》的记载类似,《说苑·杂言》中也有一段孔子论水的记载。发问的也是子贡,孔子的回答则略有不同。孔子说:“夫水者,君子比德焉:遍予而无私,似德;所及者生,似仁;其流卑下,句倨皆循其理,似义;浅者流行,深者不测,似智;其赴百仞之谷不疑,似勇;绰弱而微达,似察;受恶不让,似贞;包蒙不清以入,鲜洁以出,似善化;主量必平,似正;盈不求概,似度;其万折必东,似意。是以君子见大水必观焉尔也。”与《荀子·宥坐》的记载相比,水的德性特征更为明显,增加了“仁”“智”“贞”,而去掉了偏于道家色彩的“道”,整体更具儒家色彩,显示了西汉“独尊儒术”之后的思想印迹。

我们不禁想,《孟子》书中那人所提到 “仲尼亟称于水”,或许正是指《荀子·宥坐》所记载的这段孔子赞美水的话。而孔子之所以“乐水”,乐的正是水的德性之美。

“子在川上”感悟的是什么?

不过,孔子面对水,并不仅仅是理智地思考水的德性之美,而且曾发出过深沉的人生感喟。《论语·子罕》中记载:“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尽管朱熹注释说:“天地之化,往者过,来者续,无一息之停,乃道体之本然也。然其可指而易见者,莫如川流,故于此发以示人,欲学者时时省察而无毫发之间断也。”认为这里是一种哲理的领悟与表达,但正如编纂《论语集释》的程树德所说,“宋儒解经,每有过深之弊”,这里朱熹的注释就未免求之过深了。

宋儒之前,人们对这段感慨的理解没有什么歧义,认为就是指对时光流逝的感慨。正如皇侃《论语义疏》中说:“孔子在川水之上,见川流迅迈,未尝停止,故叹人年往去,亦复如此。向我非今我,故云‘逝者如斯夫’也。……日月不居,有如流水,故云‘不舍昼夜’也。”皇侃又引孙绰说:“川流不舍,年逝不停,时已晏矣,而道犹不兴,所以忧叹也。”认为这是孔子感慨时光飞逝,眼看自己年老,而“道犹不兴,所以忧叹”。孙绰的解读是不无道理的,孔子晚年确多有衰老之叹。如《论语·述而》中记载孔子感慨说:“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又如《论语·子罕》中孔子也感慨说:“凤鸟不至,河不出图,吾已矣夫!”

在这里,孔子更像是一位面对流水的抒情诗人,站在人生乃至历史的长河边发出浩叹。而这似乎也成为后世中国诗人的一个心结,我们在六朝时谢朓的“大江流日夜,客心悲未央”,在盛唐时李白的“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在北宋时苏东坡的“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等名句之中,仍然可以听到这种感慨的回响。

如果将老子与孔子对水的观察对照起来看,我们发现,老子对于水的领悟是“以物观物”式的,领悟的是哲理;孔子对于水的领悟则是“以我观物”式的,既有道德的寄托,也有人生的感慨。当然,这只是老子与孔子思维异同的一端,要想更深入地老子、孔子乃至道家、儒家的思想异同,就需要更深入地研读《道德经》《论语》等经典,温故而知新。

【佛教的见地与修道】业力

宗萨钦哲仁波切 

  你可能会想,不明白“自我是幻觉”有什么害处?明白“自我是幻觉”又会有什么好处呢?如果“自我”不存在,任何人都不存在,那么去做任何事又有什么意义呢?换句话说,没有开始的人,那又是谁开始修行呢?

  觉察“自我”和“不知自我乃幻相”的坏处,非常重要。因为这种觉察几乎就是让你从轮回的痛苦中解脱的起点。佛陀开了三乘共计八万四千方便法门,这一切教法都是以直接或间接的方法粉碎、转化、揭露、训练或攻击“自我的幻觉”。“自我的幻觉”是佛法要解决的根本问题,也是所有业力的起源。

  因为很多地方都谈到了“业”,因此在这里只讨论几个常被误解的重点。业力并不是宿命论,并不是一旦你造了什么业就被困在其中,一定会得到相当的处罚或奖赏;业也不仅是“这是我的业”的结果而已,它既是因,也是缘和果。字面上来说,业是指行动——任何的行动。“相信业”的意思,就是对你的行动和生活负起完全的责任。

  可能大部分对于业的困惑都来自误解了这段话:业不会自己消失,因缘成熟时,它即刻会现行。就好比是蛰伏多年的种子,一旦土壤、水、阳光等正确的因缘聚在一起,它就会发芽。

  业经过再长的时间,也不会失去它成熟的力量,这一点与种子不同。然而,就如同我们可以压碎种子或限制因缘让它无法生长一样,我们也可以制造障碍以阻挠业的成熟,并利用方法对抗业的影响,这样便能改变或摧毁业的作用。

  业是“自我”的能量与行动。任何期望得到某种结果所启动的行为,也就是任何因贪、瞋、痴所造成的行为,都会产生业。

  刚开始,“自我”执着自己的存在,投射出自己和他人,然后有了互动而创造了业。由自己和他人互动中流出的业力,稳定了原先二元对立的幻觉,更加入了“自我”在其中表演的各种贪、瞋、痴的电影,电影中交织了复杂的情节、插曲、发展等,足以使“自我”陷在里面。在这个时候,业开始创造出“自我”,“自我”也创造出业力——这种周而复始、反覆滋养它本身,而让自己一直受苦的现象,就叫做“轮回”。

  以最简单的字眼来说,业就是因、缘、果报的过程,正如你吃了东西就会想上厕所一样,除非有障碍或对治,否则永远有结果。

  业力是一种很理性、很科学的过程,它和宗教或神秘主义没有关系。如果把花种丢入空中,就永远得不到花——适当的因缘是必要的。如果具足因缘,又没有鸟吃掉种子或干旱等干扰,那朵花就无可选择地茁壮起来,即使你不想要它,它也会长下去。如果出现了一些干扰,例如水分不够或被马匹践踏到,那么花虽然还会长,却受到阻碍或是变形;如果出现非常强烈的障碍,例如被火烧到,那么花便永远长不起来了。

  根据佛法,没有一件事是偶然发生的。主客的一切现象都有它们的因缘,要摧毁某件事物,只有摧毁它特别的因缘才行。果报是特定的现象,能生成或毁灭某种事物的因缘,对于其他事物并不具有同样的效用。例如,水可以灭火,但却能让鸭子快乐。

  因为事物无法自行生起或消失,如果桌上有一滴水,只要让水继续存在的因缘具足——没有阳光、风、热、更多的水或时空的干扰,水滴就会一直维持下去。就像这样,业也是一种无法自己消耗掉的能量。这并不表示业是永远的、不可变动的,业是能量的延续——从行动所开始的一连串过程,经过时间,遇到某些因缘会发生反应而改变,直到成熟。行动与过程很自然地和无常有关,这表示事物会改变,不会永远保持同一个状态。

  了解无常和变易性的特质,使我们能有意识地创造善业,减弱或摧毁恶业,不会成为我们所盲目制造的事件的受害者。

  佛陀并不是武断地把行为分成善行和恶行而后报偿善业、处罚恶业的神祇,他所教导的是,善、恶来自于你自己对于动机的判断。

  例如,通常我们认为揍人是很痛苦的业,因为我们知道如果被人揍的话会很痛苦。当你打人的时候,你很清楚自己在做什么,并且期望这个动作伤害到对方,然后从对方的痛苦中感到满足。由于你的动机是制造痛苦,所以你的行动就是痛苦的行为或恶行。如果另一个星球的居民认为打人是一种迎接的方式,在那里,打人就不会造成恶业,因为动机不同了。

  如果你所创造的特定业因、业缘,不论它是善、是恶,只要没有另一个相反性质的业力去抵消它,它就必然会出现相符的果报。举例而言,愤怒的痛苦带来地狱的经历,嫉妒的痛苦产生阿修罗的经历,行善积德则带来净土的经历。

  所谓六道中的某道并不一定指身躯死后投生的某个地方,而是此时、此地某个业力状况中止、另一种业力状况生起的心境。

  你非常生气的时候,就尝到一点地狱的滋味了;如果那种愤怒坚固持续下来,并且生长茁壮,你就会发现,虽然在实质上你并没有移动到任何地方,但是自己的存在却已经成为地狱了。生气的时候,无论走到哪里或做什么事,都不会遇到真正和蔼友善的人;你会觉得每个人都让你生气,或者都向你挑衅,整个环境都充满威胁、让人激愤,没有一件事对劲。

  业果依动机而定,如果你的动机是嫉妒,结果就是投生到阿修罗道。阿修罗道就是由于嫉妒别人的土地、财产和所有物等,而持续争斗的状况。

  如果你的动机是贪婪,就会投生到饿鬼道。饿鬼是饥饿的众生,咽喉非常细小,无法吞下足够的食物以满足他们巨大的胃口。饿鬼具有匮乏的心态,不论得到多少,永远都不满足,希望得到更多。

  净土也像这样,如果你以善念或菩提心做事,那么日常的经历都能成为净土。你可以坐在你目前的位置上读这本书经历到净土。

  一天之中,一个小时之中,甚至于一分钟内,我们都能够体会六道——因为不同的道只是不同的心态而已。

嗡嘛呢叭咪吽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➃♡ ʜᵅᵖᵖᵞʙⁱʳᵗᑋᵈᵃᵞ愿每一岁都奔走在自己的热爱里按时长大~➄✨成長不期而遇 生日如期而至 祝自己生日快樂 不煽情 沒語錄➅❤️ʜᵅᵖᵖᵞ
  • 换成我们命理术语,官杀型人才就是喜欢迎接挑战,目标设定好了就要完成,从队友B爱考证的生活细节可以看出,她走的极有可能是官杀生印星的结构,官杀压力太大了,通过考证
  • 下午打开电脑本想整材料,发现实在是太多太多,三天三夜不吃饭不睡觉也整不完,于是看起了《隐入尘烟》怎么形容感受呢,深深的无力感,全程一直在刻意压着不掉眼泪,到最后
  • :《吊桥效应》作者:法拉栗字数:16w+标签:轻松治愈 熟男熟女简介:钟熙承认,在她沉迷偶像剧的时候有幻想过和心上人被困荒岛,然后酱酱酿酿。写一段燃烧在夜色里的
  • 有剧播前天天在剧超话给自己的群引流 花了3年时间致力于把cp群粉丝转化提纯 开端播的时候带着一帮已经被提纯的cp粉冲开端的[揣手]还有装都懒得装了 顶着我女头像
  • 前路,虽有迷茫走了很远,会发现自己的初心不再清晰停下脚步,拍拍肩上的尘土明日朝阳又会有怎样的万丈光芒那一定是乐观天使的那抹金粉让未来也有了希望辽阔坦途前的泥泞小
  • 目前,4人均已送定点医院救治,其所在小区均已实行封闭管理和环境消杀,全力流调追踪4位的密接者和次密接者,迅速采取相应管控措施。在隔离点管控上,加强集中隔离规范化
  • 从最初的糖精钠到目前的各种糖醇,由于消费者对甜味剂初始原料的偏好,甜味剂的选择越发地倾向于接近天然单、双糖的成分,比如麦芽糖醇等,但实际上,只要是严格按照国
  • 佩奇最喜欢做的事情是玩游戏,打扮的漂漂亮亮,渡假,以及在小泥坑里快乐的跳上跳下和与苏西羊(她最好的朋友)乔治(她的弟弟)一起玩儿,拜访她的猪爷爷,猪奶奶。 --
  • 反正原po主发布的文章已经摆在这里了那些捂着耳朵的人爱信不信,来攻击我呀! “别看啦~” 盯(º﹃º ) “吃饭、吃饭,你不要看我了”害羞的地下了头[许愿星]#
  • [求关注]此次活动不仅锻炼了小朋友们的表达能力,更重要的是考验了小朋友们的勇气和增加了舞台经验,让我们为参赛的小朋友们点赞吧[好棒]还有更多精彩的活动,新华里等
  • 我当时很惊讶,当然相信了,大家应该都是信的吧,小伙伴说她不信,感觉两个人就是搭伙过日子,那种互相喜欢的感觉是电视剧里才有的。关:我承认我欺骗了你,我跟飞鹰门一直
  • 当然,我知道这是一件很难的事情,但我的世界有很多年轻人在为这个目标奋斗,不试试怎么知道结果呢?”#被刘宇写给王珮瑜的信戳到了#“我喜欢传统文化,也喜欢流行文化。
  • 先日、神奈川県三浦市三崎にある動物病院と保護犬さん保護猫さんの施設「みさきアニマルスマイル」さんをお訪ねしてきました皆さんとのクラファンで造られたこの施設は海の
  • 巨蟹座巨蟹座的人可以说是相当之感性了,他们很容易就会多愁善感,为一些有的没的的事情影响到自己的心情。天秤座天秤座的人是出了名的老好人,他们也有着比较犹豫的性格,
  • 【凤凰山】位于杭州主城区中心地带南边,曾经是南宋皇城的宅地,目前所留下的遗址并不多,山间的小路修得很齐整,山顶上还新建了一个二层的亭楼,叫凤凰亭。景区有好几个出
  • 购入理由:知名度广,认可率高,回头率高,时尚奢侈品,第一潮鞋,明星同款,舒服轻便,容易搭配衣服,给人第一感觉就是贵!提到“阿迪爆米花”这个名词立刻就会联想到:时
  • 初心不忘 我们还在 i n 55!W !这个故事看了好多年 情怀这东西就像 志明与春娇这首歌 说不上哪里好听 却也听了那么多年 两个人终于有了结局 爱玩的志明
  • 强者无需证明,弱者都是借口罢了~尊重每一位(包括我自己哈哈)想摆烂躺平的“弱鸡”毕竟他强任他强嘛~但鄙视一系列自我感觉良好明强实弱的小辣鸡,图文无关[喵喵] 要
  • 南怀瑾先生:大多数人并不聪明,却自以为聪明 南懷瑾先生 南師如是說 这一段“朝三暮四,朝四暮三”的故事,很有名的,在《庄子》里也讲到过。   “宋有狙公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