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州市图书馆“我与一本书的故事”系列活动 ‖(二)爱一本书好难

有没有这样一本书,打开您的视野,带您进入另一个世界;有没有一本书,改变您的命运和人生;有没有一本书,让您终生难忘,让您废寝忘食……
2022年第27个“世界读书日”期间,泰州市图书馆推出“我与一本书的故事”系列活动,以征文、短视频、音频等多种形式开展。
2022年5月25日,泰州市图书馆联合《泰州晚报》启动“我与一本书的故事”征文活动,从不同人群的阅读故事中,以《我与一本书的故事》为点,推广大众生命历程中最喜爱、最难忘的书目,让您来做大众阅读书目推广人,泰州市图书馆将陆续推出社会大众精彩的“我与一本书的故事”。

爱一本书好难——我与《中国古代名句辞典》

朱 莹

我的书橱里珍藏着两本书,一本是《中国古代名句辞典》,还有一本也是《中国古代名句辞典》。
与这两本书的结缘,已是36年前的事儿了。那时,我父亲在供销社工作,中午去学校的时候,我经常拐到供销社文具图书柜台前转悠一番,看看有些什么新书。我只是看看而已,没有钱,买不起,但求看一眼过过瘾。而且,怕营业员认出我,买不起书丢父亲的架子,每次我都离得远远的,假装不经意地路过那里,偷偷瞄上几眼,就悄悄离开。
高二暑期补课的一天,我瞄见柜台最底层的角落里,摆放着一本厚厚的书。趁着营业员不注意,我低下头,弯下腰,头伸向柜台,一不留神,额头砰地碰到玻璃上,我顾不着疼痛,看见书的封面顶端写着《中国古代名句辞典》,苍劲飘逸的书法,这正是我想拥有的一本书啊。我蹲在那里,目不转睛地盯着。可是我身无分文!万般无奈之下,我只得多看两眼,将书名记在心里,然后贼似的逃离。那个窘状,唉,不知道那位营业员有没有听见我撞击玻璃的声音,有没有看到我慌张逃离的背影。
我和哥哥上高中那会儿,家里负担很重。母亲除了种责任田外,还起早贪黑脱砖坯,忙得直不起腰来,一块砖坯才卖几厘钱。遇上暴雨天气,十几层的砖坯堆子往往一下子垮塌,母亲看着一堆泥巴,跌坐在风雨中号啕大哭。父亲虽然拿些工资,但只能管我们兄弟俩的学费和温饱,钱到手不过宿,就长翅膀飞走了。跟我们差不多大的小伙伴们都学了木匠瓦匠,父母能够让我们兄弟俩读高中,已经是格外开明了。我成绩又不算好,哪里还有底气、理由,向父母开口要买书的钱呢?
我多少次试图说服自己把这本书忘记掉,但这本书就像一匹野马一样,肆无忌惮地从我心中的草原奔腾而过,留给我缭乱的愁思和无尽的落寞。我好像得了相思病,隔三岔五就到那个柜台前远远地一瞥。每次去,心都提到嗓子眼,生怕书被别人买走了,直到瞄见她还在那个角落里,我才猫爪挠心似的离开。一次,我实在忍不住了,假装买圆珠笔芯,请营业员顺便将书拿给我看看。我小心翼翼打开书页,清新的油墨香扑面而来,一行行、一段段古诗名句珍珠般闪烁着迷人的光芒。书名题写者叫周谷城,不认识,管他是谁呢,我关注的是价格。我悄悄翻到最后一页,上海辞书出版社,1986年7月第1版,定价:8.45元。我的心咯噔一下,赶紧将书退给了营业员,拿着圆珠笔芯离开了柜台。这是我第一次与这本书亲密接触,也是一次无可奈何的别离。这本书的价格,如同一块巨石压在我的心头。转身的一刹那,仿佛初恋的情愫萌生,又仿佛失恋的痛楚降临,纠缠成一张无法逃脱的网……
父亲每个月为我买好供销社食堂的饭菜票,我与食堂师傅商量,能否用菜票换钱?食堂师傅说,开什么玩笑,你想让我丢饭碗?一个星期天,我在家撑船挑粪,一条大白鱼跳到粪舱里,家宝叔带到县城街上卖了6块钱,我以为他要分几块给我,偏偏他家急等用钱。有一次我与父亲说好,干农活换报酬。哪晓得刀砍了右手,到医院缝了九针,父亲倒贴了几十块,至今我还有三个手指不能弯曲,写字时像翘兰花指,老被同事取笑。
转眼已是10月份,一天,班主任徐老师将同学们订阅的报纸分发下来,我从同桌小忠的报纸上看到一则中学生作文竞赛启事,我想起高一写的一篇作文符合征文要求,当时心里就有了小九九:我要用稿费将这本书买回来!当天晚上,我找来方格纸誊写得工工整整到邮电所投寄了。从那以后,我就挑着一副相思的担子,一头是担心,生怕书被人捷足先登,一头是期望,盼着作文能够刊登出来。11月的一天,我终于看到我的作文变成了铅字,还配有一幅插图。等待稿费的日子,我同样充满了煎熬。这期间,我多少次逡巡到那个柜台前,还好,她在。终于,稿费汇款单冬日和着漫天的雪花飘然而至,天哪,10元,整整10元!
当我从营业员手里捧回这本《中国古代名句辞典》时,初冬的阳光那么温馨柔和。我在这本梦寐以求的书页上,认认真真地盖上印章,放在桌头,一有空就翻翻,我的枯燥贫寒的高三生涯因此多了一分欣喜,一分充实,一分向往。我惊讶地发现,这本书的书名和那份报纸的刊名竟然都是周谷城先生题写的。半年以后,我坐在高考考场,有一条语文考题是选出“梨花院落溶溶月”的下句,刚好前几天翻书查找景物描写时看到,我其他选项看都没看,就选择了“柳絮池塘淡淡风”,3分,小小的3分,于我来说却是救命的3分,这3分让我能带着这本书到扬州上学。不久,我辗转收到报社寄来的征文奖品,打开包裹,我惊呆了,真是无巧不成书,竟然还是一本《中国古代名句辞典》。这段美妙的书缘,让我经常回想、感恩那段囊中羞涩但至真至纯的青春岁月。我还记得那天我与同学大刘、小忠一起去买书,余下1.55元,全部买了水果糖,两个家伙拎着袋子,天女散花似的在教室里撒,前排几个女同学正在聊天,我抓一把糖远远地扔去,有个小女生嫣然一笑……

作者简介
朱 莹 泰州姜堰人。1968年出生。当过教师,做过记者,干过宣传,搞过综合文字,现从事民政服务。

#复原史前长颈鹿总共分几步# 我将古生物科学艺术复原作为职业工作的主要方向,原因很简单——因为史前生命足够怪,却又怪得合情合理。将这些奇怪的推理相互连接、彼此关系就能窥到生命之网是如何生长、自然万物是怎样交互的。

无论是刷新自己对生命形态的认知,还是发自内心去享受进化力量所带来的颠覆震撼,抑或是单纯的猎奇心理、探索欲望,都能从古生物科研工作中获得极大的满足。

每一次,科学家把他们最新发现的化石骨骼摆在我面前,我都无法控制住自己在脑海里去勾勒它的形象。

最近一次,我花了近5个月的时间复原了一头“怪兽”。它最终的样子登上了《科学》杂志。

“它的头顶长着一个圆盘状的独角,很大,顶是平的,从角发育过程推测:怪兽活着的时候独角呈半球状,形似军用钢盔。独角前端两侧可能还各有一个小突起。”

“颈椎异常粗壮,比起正常动物关节面厚了许多,我们做了模拟碰撞力学研究,认为是适应激烈碰撞的特化结果。独角与颈椎的特性表明碰撞行为时常发生,可以判断它是一个善于碰撞的好斗角色。”

“估计该动物体重140千克左右,肩高120厘米以上。开始我们一直认为怪兽属于牛科,最近研究证明,怪兽是早期的长颈鹿,命名为獬豸盘角鹿。”

这是我从古脊椎所研究员王世骐老师那里得到的化石标本的核心信息,一起拿到的还有一份盘角鹿化石标本的三维扫描模型。

图1:盘角兽复原定稿
图2:数字模拟盘角兽碰撞姿态(左上)解剖姿态(右上)头颈肩角度

一个奇怪的颅顶、一串似乎比例失调的颈椎,外加似曾相识的脸部骨骼,构成了一个幽绿色的头颈骨。

最简单粗暴的复原方法是直接在眼眶里填上眼球,沿着骨骼外轮廓封闭出一个实体,用体面结构区别一下头颈口耳鼻,一个粗略的复原形象就有了。但是,那又有什么乐趣呢?

我拆开每一块骨骼,观察它们彼此的连接方式,模拟关节的运动范围,设想器官和组织复原的位置。我发现了一个问题:盘角鹿异常粗大的颈椎会侵占咽喉的空间,我试着加大颈椎与头骨的夹角,但并没有太多改善。

特化的碰撞结构显示,最佳的撞击姿势更接近于头部长轴与颈部呈直角时的状态,但在这个状态下容纳咽喉的空间会被颈椎侵占得更加彻底。这似乎不合理,出现了bug。这毕竟是一个曾经活生生存在过的真实生灵,而不是一个通过想象力赋予生命的幻想生物。

科学复原要求严格参考标本参数,骨骼化石的三维数据是古生物复原工作中最为重要甚至是唯一留存的结构蓝图,对于蓝图的主观变形是不可取的。模型数据中盘角鹿头颅和颈椎来自化石本体的等比例扫描,那矛盾只应该出现在后期拼接的脸上。假设面部结构可以前移,咽喉被侵占的空间似乎就可以得到释放。

带着疑问我来到王世骐老师办公室,他捧起盘角鹿化石,对照着相关现生动物的头骨标本,为我细细解说盘角鹿头颅的结构和相关的信息,并验证了我的假设。经过探讨比对,我们认为盘角鹿确实可能拥有一张更狭长的面孔。

盘角鹿头部的复原雏形在其骨骼的合理复原之后,又经过几次调整顺利完成了。与我熟悉的爬行动物的头部复原不同,哺乳动物头部的软组织轮廓和骨骼轮廓并不完全贴合,有些甚至差别很大,比如鲸、河马,需要借助一些关键骨点去明确复原结构;还有一些角质的构成无法形成化石,如盘角鹿半球形的独角,在化石上的留存其实是一个很平的骨质盘座,真正的角则发育在这个基座之上。

好在,可供参考的现生哺乳动物材料还是很丰富的,比如长颈鹿、霍加狓、羚羊以及其它的牛科动物,它们的影像和解剖学资料都比较容易获得。比较解剖学更是常被应用于古生物复原工作:相近的种类、相似的结构、相同的功能、类似的行为、近似的环境……自然界中有很多规律可循,很多原理共通,比如鲨鱼、海豚和鱼龙,比如飞鸟、蝙蝠和翼龙,身世虽不同宗,但身段却异曲同工,这便是功能和形态在自然选择下的趋同。

评价一件科学复原作品的合理性,其中一个有趣的方法就是通过客观的科学构架,去假设复原生物真实复活,它们所被设定的生物结构是否真的可以正常运作、维持生命,是否可以帮助它们应对所处的环境。也许听起来有些玄幻,但这种思维方式有助于同时打开多个维度去评价生命形态的可能性。

关于躯体的复原,经历了很多次的改版,大致我们尝试过两版的羚羊型,和一版西瓦兽型(一种粗壮型的古长颈鹿)。因为没有直接的化石证据,所以我们主要通过以下三个方面去做复原考虑:动物形体的协调性——头身比例协调;有助于碰撞行为的体形——健壮稳定;生存环境对体形的选择——林地活动短腿更灵便。

综合以上几点,西瓦兽型的形体被认为是更合理的可能。但初始120厘米的肩高推测,在复原上会形成很奇怪的头身比例。视觉上的协调,可能是人类与生俱来辨别“自然”和“非自然”、“真实”和“非真实”、“和谐”和“非和谐”的先天性审美。在没有确凿证据前我们更倾向于这种协调,最终我们估计盘角鹿的肩高在90~100厘米区间。

一个完整的科学复原过程一定是由内而外的,一件专业的科学复原作品也一定可以“由外见内”去鉴赏。

简单来说,古生物科学生态复原的逻辑思路即是骨骼—肌肉—皮肤—皮肤衍生物—动作—行为—环境交互。由于它们互为因果,所以顺序反过来也是一样的,任凭复原形象披毛戴羽,无论复原姿态静止或者灵动,都可以感受到内在的解剖结构与之呼应,外在的环境因素与之共鸣。

复原工作者在每个阶段的思考与体悟都会在作品上留下痕迹,这些细节的处理往往是最耐人寻味的,就像画家的笔触、雕塑家的刀痕。

关于体色和斑纹的设定,主要来自两个方面的考虑。其一,环境因素,干旱的疏林草原,背景色与今日的非洲稀树草原类似,动物的体色与花纹在视觉层面主要用于交流或保护。哺乳动物大多没有绚丽的色彩,生存于林地的种类往往发育有斑纹——这有助于它们在斑驳树影间隐匿身形。盘角鹿的底色选择了大地色系的保护色,腹浅背深,配有暗色的斑纹。

其二,演化的伏笔,体现在斑纹形式的选择上:将长颈鹿典型的马赛克式几何斑纹以及霍加狓臀部的平行条带状花纹引为元素、疏弱化处理后再现于盘角鹿皮毛之上,这是一种人为的主观的导向手法,暗示着其中的演化联系。

最后复原的是运动形态。我盯着显示器,一帧一帧地反复观看牛科动物的碰撞视频。我分别得到了盘羊和麝牛碰撞行为的定格参考:它们的起势不同、蓄势不同,收势也不同。

盘角鹿,那些特化的骨骼注定是它天生的破门器,它会怎样碰撞,会如何开始、如何结束,是怎样的力道,我们也许永远都只能猜想。最终,我参考了盘羊和麝牛的姿势设定了两套不同碰撞形态的场景复原小品,不知在定格的静态复原中,是否也能让观者听到遥远世界那声声回响。https://t.cn/A6aqLOT8

#复原史前长颈鹿总共分几步# 我将古生物科学艺术复原作为职业工作的主要方向,原因很简单——因为史前生命足够怪,却又怪得合情合理。将这些奇怪的推理相互连接、彼此关系就能窥到生命之网是如何生长、自然万物是怎样交互的。

无论是刷新自己对生命形态的认知,还是发自内心去享受进化力量所带来的颠覆震撼,抑或是单纯的猎奇心理、探索欲望,都能从古生物科研工作中获得极大的满足。

每一次,科学家把他们最新发现的化石骨骼摆在我面前,我都无法控制住自己在脑海里去勾勒它的形象。

最近一次,我花了近5个月的时间复原了一头“怪兽”。它最终的样子登上了《科学》杂志。

“它的头顶长着一个圆盘状的独角,很大,顶是平的,从角发育过程推测:怪兽活着的时候独角呈半球状,形似军用钢盔。独角前端两侧可能还各有一个小突起。”

“颈椎异常粗壮,比起正常动物关节面厚了许多,我们做了模拟碰撞力学研究,认为是适应激烈碰撞的特化结果。独角与颈椎的特性表明碰撞行为时常发生,可以判断它是一个善于碰撞的好斗角色。”

“估计该动物体重140千克左右,肩高120厘米以上。开始我们一直认为怪兽属于牛科,最近研究证明,怪兽是早期的长颈鹿,命名为獬豸盘角鹿。”

这是我从古脊椎所研究员王世骐老师那里得到的化石标本的核心信息,一起拿到的还有一份盘角鹿化石标本的三维扫描模型。

图1:盘角兽复原定稿
图2:数字模拟盘角兽碰撞姿态(左上)解剖姿态(右上)头颈肩角度

一个奇怪的颅顶、一串似乎比例失调的颈椎,外加似曾相识的脸部骨骼,构成了一个幽绿色的头颈骨。

最简单粗暴的复原方法是直接在眼眶里填上眼球,沿着骨骼外轮廓封闭出一个实体,用体面结构区别一下头颈口耳鼻,一个粗略的复原形象就有了。但是,那又有什么乐趣呢?

我拆开每一块骨骼,观察它们彼此的连接方式,模拟关节的运动范围,设想器官和组织复原的位置。我发现了一个问题:盘角鹿异常粗大的颈椎会侵占咽喉的空间,我试着加大颈椎与头骨的夹角,但并没有太多改善。

特化的碰撞结构显示,最佳的撞击姿势更接近于头部长轴与颈部呈直角时的状态,但在这个状态下容纳咽喉的空间会被颈椎侵占得更加彻底。这似乎不合理,出现了bug。这毕竟是一个曾经活生生存在过的真实生灵,而不是一个通过想象力赋予生命的幻想生物。

科学复原要求严格参考标本参数,骨骼化石的三维数据是古生物复原工作中最为重要甚至是唯一留存的结构蓝图,对于蓝图的主观变形是不可取的。模型数据中盘角鹿头颅和颈椎来自化石本体的等比例扫描,那矛盾只应该出现在后期拼接的脸上。假设面部结构可以前移,咽喉被侵占的空间似乎就可以得到释放。

带着疑问我来到王世骐老师办公室,他捧起盘角鹿化石,对照着相关现生动物的头骨标本,为我细细解说盘角鹿头颅的结构和相关的信息,并验证了我的假设。经过探讨比对,我们认为盘角鹿确实可能拥有一张更狭长的面孔。

盘角鹿头部的复原雏形在其骨骼的合理复原之后,又经过几次调整顺利完成了。与我熟悉的爬行动物的头部复原不同,哺乳动物头部的软组织轮廓和骨骼轮廓并不完全贴合,有些甚至差别很大,比如鲸、河马,需要借助一些关键骨点去明确复原结构;还有一些角质的构成无法形成化石,如盘角鹿半球形的独角,在化石上的留存其实是一个很平的骨质盘座,真正的角则发育在这个基座之上。

好在,可供参考的现生哺乳动物材料还是很丰富的,比如长颈鹿、霍加狓、羚羊以及其它的牛科动物,它们的影像和解剖学资料都比较容易获得。比较解剖学更是常被应用于古生物复原工作:相近的种类、相似的结构、相同的功能、类似的行为、近似的环境……自然界中有很多规律可循,很多原理共通,比如鲨鱼、海豚和鱼龙,比如飞鸟、蝙蝠和翼龙,身世虽不同宗,但身段却异曲同工,这便是功能和形态在自然选择下的趋同。

评价一件科学复原作品的合理性,其中一个有趣的方法就是通过客观的科学构架,去假设复原生物真实复活,它们所被设定的生物结构是否真的可以正常运作、维持生命,是否可以帮助它们应对所处的环境。也许听起来有些玄幻,但这种思维方式有助于同时打开多个维度去评价生命形态的可能性。

关于躯体的复原,经历了很多次的改版,大致我们尝试过两版的羚羊型,和一版西瓦兽型(一种粗壮型的古长颈鹿)。因为没有直接的化石证据,所以我们主要通过以下三个方面去做复原考虑:动物形体的协调性——头身比例协调;有助于碰撞行为的体形——健壮稳定;生存环境对体形的选择——林地活动短腿更灵便。

综合以上几点,西瓦兽型的形体被认为是更合理的可能。但初始120厘米的肩高推测,在复原上会形成很奇怪的头身比例。视觉上的协调,可能是人类与生俱来辨别“自然”和“非自然”、“真实”和“非真实”、“和谐”和“非和谐”的先天性审美。在没有确凿证据前我们更倾向于这种协调,最终我们估计盘角鹿的肩高在90~100厘米区间。

一个完整的科学复原过程一定是由内而外的,一件专业的科学复原作品也一定可以“由外见内”去鉴赏。

简单来说,古生物科学生态复原的逻辑思路即是骨骼—肌肉—皮肤—皮肤衍生物—动作—行为—环境交互。由于它们互为因果,所以顺序反过来也是一样的,任凭复原形象披毛戴羽,无论复原姿态静止或者灵动,都可以感受到内在的解剖结构与之呼应,外在的环境因素与之共鸣。

复原工作者在每个阶段的思考与体悟都会在作品上留下痕迹,这些细节的处理往往是最耐人寻味的,就像画家的笔触、雕塑家的刀痕。

关于体色和斑纹的设定,主要来自两个方面的考虑。其一,环境因素,干旱的疏林草原,背景色与今日的非洲稀树草原类似,动物的体色与花纹在视觉层面主要用于交流或保护。哺乳动物大多没有绚丽的色彩,生存于林地的种类往往发育有斑纹——这有助于它们在斑驳树影间隐匿身形。盘角鹿的底色选择了大地色系的保护色,腹浅背深,配有暗色的斑纹。

其二,演化的伏笔,体现在斑纹形式的选择上:将长颈鹿典型的马赛克式几何斑纹以及霍加狓臀部的平行条带状花纹引为元素、疏弱化处理后再现于盘角鹿皮毛之上,这是一种人为的主观的导向手法,暗示着其中的演化联系。

最后复原的是运动形态。我盯着显示器,一帧一帧地反复观看牛科动物的碰撞视频。我分别得到了盘羊和麝牛碰撞行为的定格参考:它们的起势不同、蓄势不同,收势也不同。

盘角鹿,那些特化的骨骼注定是它天生的破门器,它会怎样碰撞,会如何开始、如何结束,是怎样的力道,我们也许永远都只能猜想。最终,我参考了盘羊和麝牛的姿势设定了两套不同碰撞形态的场景复原小品,不知在定格的静态复原中,是否也能让观者听到遥远世界那声声回响。https://t.cn/A6aqLOT8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张迁碑】 又名《张迁表颂》, 全称《汉故谷城长荡阴令张君表颂》,是东汉晚期佚名书法家书丹,东汉碑刻家孙兴刻石而成的一件隶书书法作品。此碑于东汉中平三年(18
  • #天门市浩宸电子商务有限公司怎么样 # 我也是开店的过来人,知道现在网上的公司机构什么的都很多,楼楼你要小心一些,有的公司跟你说的很好听,天天给你发学员销量截
  • 有时候不小心知道了一些事,才发现那些自己在乎的事情,在别人眼里是那么可笑;有时候,要等到看透了一些事物,才懂得世事变迁人心冷暖,没有什么东西是永恒的。如果有一天
  • 2、再说出行据媒体粗略估计,此次参加阿里巴巴年会的阿里人,大约在4万左右(阿里巴巴有6万员工的说,与会的有4万人);6万人在同一天从全球各地赶往杭州,交通真的是
  • 既然主力都没有,依然还有博弈空间 ,可以关注,择机进场分一杯羹昨天带会员建仓的另一支股票000668今日午盘强势拉升获利出局,风险总在人声鼎沸处,机会则在无人问
  • 很多人说你就是没有红的命,因为你损失了最好的三年,但如果不是那三年,你也不会成为现在更好的你。遇到是非好处,要让出去,这个就没有灾难。
  • ✅A:如果完全不需要提供语言成绩的 ,只有公立大学开设了中文班且不需要语言的项目,这类项目需要学生具备良好的学校背景或非常丰富的工作经验/领导层经验。#新加坡留
  • 虽说不断有人吐槽,号称要抵制预售,只买现货,但数据显示,许多预售期超长的服装其实很受欢迎。2021年双11淘宝女装总榜单上排名前列的淘品牌,如“钱夫人家 雪梨定
  • ”人在四十岁以后,不管是事业还是生活,会占据你的时间和精力,使人忘记爱自己。生活很现实也很残酷,岁月从来不等人,所以请不要一味的透支自己,要学会富养自己。
  • 代理65包邮4月1号.活动了限时跑量,只做销量,降10块,底!价格享到底,优惠乐翻天,细心、精心、用心,品质永保称心,顾客留住不会跑4月1号拍下的订单可送精美礼
  • 相信下一次看到林志颖的时候,他又恢复了那令人怦然心动的不老神颜。 相信下一次看到林志颖的时候,他又恢复了那令人怦然心动的不老神颜。
  • 我也知道你经历了许多坎坷与黑暗,我也对于这段往事十分气愤与难过,也对这些事对我的伤害久久不能释怀,但当看到你真的努力的做着自己喜欢的事情,你会悄悄练歌排舞到很晚
  • ” 没人回应你,你以为李泽言又在跟你玩什么笨蛋游戏,直接推门走了进去。” 李泽言摇摇头,走过来把你搂到怀里,轻笑着说:“舍不得,我们俩的小朋友我还能亏待了?
  • 信仰,或许是信誓旦旦,坚持不懈,追寻梦想,锐意向前的决心;亦或许是超脱化外,不忮不求,甚至是赖吃等死,浑浑噩噩的状态。因此,科学的信仰是力量的源泉,无论何时,它
  • 2、苦也是一辈子,乐也是一辈子,若是天天在这愁苦当中,日日怨怼,那可真要困在这愁苦里了,不如挣扎向前。如今常存的有信,有望,有爱!
  • 这本是一个严肃的科学问题,硬是让这些“神仙”们,给演绎成了一部幽默的搞笑剧,真是服了!这本是一个严肃的科学问题,硬是让这些“神仙”们,给演绎成了一部幽默的搞笑剧
  • 用僵蚕者,徐灵胎谓邪之中人,有气无形,穿经入络,愈久愈深,以气类相反之药投之则拒而不入,必得与之同类者和入诸药使为向导,则药至病所,而邪与药相从,药性渐发,邪或
  • #WINNER_REMEMBER##WINNER[超话]# 【推特】#姜昇润[超话]#更新#宋旻浩[超话]#相关:MINO初放顺利完成 (翻译:辣辣) 【《
  • 17、我和各种人度过浪费时间的夜晚,我努力听他们说话,但就算再怎么努力,我也不在现场也不在其他地方,搞不好我这两个小时不是活着吧。26岁-35岁走的是己卯大运,
  • 所以给大家准备个【618一句话榜单】仪器类:1,雅萌ACE,市面上能买到的个人认为功能结合的最“恰到好处”的抗衰,紧致,提拉型仪器。 1. soul (社交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