尔时世尊告文殊等言。

彼诸如来告汝等言。我即是彼如来身耶。

文殊等言

如是。世尊。一切如来皆作是说。

尔时世尊告文殊等言。

彼诸如来世界云何。

文殊等言。

彼诸世界无诸沙砾平如澄水。柔软乐触犹如绵纩。如安乐国无诸五浊。亦无女人声闻缘觉。唯有一乘无有余乘。

佛告文殊等言。

若善男子善女人。称彼一切诸佛名号。若读若书若闻乃至戏笑言说。或顺他人或欲自显。若有一切恐怖事至悉皆消灭。一切诸天龙夜叉乾闼婆阿修罗迦楼罗紧那罗摩睺罗伽等。不能恼乱。闻则拥护闭四趣门。我说未发心者得菩提因。况清净心若读若诵若书若闻。

央掘魔罗。如来复有奇特大威德力方广揔持大修多罗说。八十亿佛皆是一佛即是我身。

如是广说。如是无量佛刹。如是无量如来 如是如来色身无量无边。

如来成就如是无量功德。云何当有 若无常 若疾病。

如来常住无边之身。

我今当复广说有根本。有因有缘。一切佛一切因。悉皆不乐生此世界。以此众生不可治故。

以是义故。我于此世界治不可治众生。数数舍身故 生不生身。

我于无量阿僧祇劫。为护法故舍恒河沙身。一一身若伤若打若坏故。生此不坏无为之身。

我于无量阿僧祇劫众多住处。精进舍身恒河沙数。一一身住无量劫精进苦行故。生不老身。

我于无量阿僧祇劫。生疾疫劫为作良药。一一身趣恒河沙劫故。生无病身。

我于无量阿僧祇。劫恒河沙生。为断无量众生饥饿之病。施大乘味故。生不死身。

我于无量阿僧祇劫恒河沙生。除无量众生烦恼垢污。为诸难事示如来藏故。生无染污身。

我于无量阿僧祇劫恒河沙生。为除无量饿鬼饥渴之病。以一乘味令其饱满故。生无漏身。

我于无量阿僧祇劫恒河沙生。于一切众生等心爱念。如父如母如子如兄如弟故。生无罪身。

我于无量阿僧祇劫恒河沙生。无量众生诸天及人不实语者。安立大乘谛故。生谛常身。

我于无量阿僧祇劫恒河沙生。无量众生诸天及人诸非法众。安立出世间法故。生此法身。

我于无量阿僧祇劫恒河沙生。无量众生诸天及人随邪见者。安立正见故。生此第一寂静之身。

我于无量阿僧祇劫恒河沙生。无量众生诸天及人有恐怖者。安立无畏故。生安隐身。

我于无量阿僧祇劫恒河沙生。无量众生诸天及人多忧恼者。安立无忧恼法故。生此无忧离忧之身。

我于无量阿僧祇劫恒河沙生。一切天人乐他淫者。安立大尸罗威仪故。生此无尘离尘之身。

我于无量阿僧祇劫恒河沙生。无量众生恶像类者。摄令清净安立正法故。生此无羸离羸离法身。

我于无量阿僧祇劫恒河沙生。无量众生诸天及人诸贫穷者。施财法二藏安立菩提故。生无灾法身。

我于无量阿僧祇劫恒河沙生。无量众生诸天及人随爱欲者。安立离欲故。生此无量无恼之身。

我于无量阿僧祇劫恒河沙生。拂除无量众生诸天及人一切烦恼。如除蛇毒故。生此无患离患法身。

我于无量阿僧祇劫恒河沙生。与无量众生诸天及人。结法亲属世间亲厚无过法亲故。生无作法明显妙身。

我于无量阿僧祇劫恒河沙生。为无量众生诸天及人。如法演说清净如来藏法故。生此无所有身。

我于无量阿僧祇劫恒河沙生。安立一切诸天世人。令住如来希有秘密故。生希有身。

我于无量阿僧祇劫恒河沙生。以佛成就无量众生诸天及人故。生无量无边尊胜之身。

我于无量阿僧祇劫恒河沙生。为度无量众生。于处处杂姓示现受生故。生此高身。

我于无量阿僧祇劫恒河沙生。令无量众生度一切有安立菩提故。生无上身。

我于无量阿僧。祇劫恒河沙生。现随世间支节不具。令无量众生安立菩提故。生无上法身。

我于无量阿僧祇劫恒河沙生。不隐恒性如来之藏。为一切众生安慰说故。生此恒身。

我于无量阿僧祇劫恒河沙生。护持净戒。见天女魔女及世间女不起染心故。生不危脆身。

我于无量阿僧祇劫恒河沙生。一切世间尊长女人所不起染心故。生不崩坠身。

我于无量阿僧祇劫恒河沙生。为无量众生诸天及人。除诸病患故。生此无边无比之身。

我于无量阿僧祇劫恒河沙生。令无量众生乃至畜生安立深法故。生深远身。

我于无量阿僧祇劫恒河沙生。为一切天人说如来藏如虚空鸟迹。令佛性显现故。生不可见身。

我于无量阿僧祇劫恒河沙生。转无量众生诸天及人执无我见。示以难见如来藏故。生一切众生难见之身。

我于无量阿僧祇劫恒河沙生。令一切天人不害众生安立正法故。生微细身。

我于无量阿僧祇劫恒河沙生。令一切天人生法乐故。生圆满身。

我于无量阿僧祇劫恒河沙生。普示天人如来之藏。如今所见文殊师利故。生不难见身。

我于无量阿僧祇劫恒河沙生。解一切众生缚安立解脱故。生极难见身。

我于无量阿僧祇劫恒河沙生。天人恶趣一切诸有。普于中住。悉令安立真实解脱故。生无分身。

我于无量阿僧祇劫恒河沙生。令一切天人净持五戒故。生无筋骨身。

我于无量阿僧祇劫恒河沙生。善发大愿度一切众生故。生一切处解脱之身。

我于无量阿僧祇劫恒河沙生。拔一切众生诸恶见箭安立真实法故。生此寂静不变易身。

我于无量阿僧祇劫恒河沙生。等视一切众生如罗睺罗。亦令他等故。生寂止身。

我于无量阿僧祇劫恒河沙生。自修知足令他知足故。生上止身。

我于无量阿僧祇劫恒河沙生。为诸声闻说离食知足故。生断一切求波罗蜜身。

我于无量阿僧祇劫恒河沙生。舍离一切鱼肉美食。亦教众生令舍离故。生美妙身。

我于无量阿僧祇劫恒河沙生。令无量众生诸天及人吐一切烦恼故。生离虚伪身。

我于无量阿僧祇劫恒河沙生。无量众生恶像类者。坏其住处驱出人众。犹如火雹故。生破宅身。

我于无量阿僧祇劫恒河沙生。无量众生迷惑四倒。饮以法味故。生离慢梵身。

我于无量阿僧祇劫恒河沙生。无量众生如来之藏。寂静恒道离乱过恶极令正真故。生寂静舍身。

我于无量阿僧祇劫恒河沙生。无量众生无我佛语者。建立有我如指指月故。生舍离身。

我于无量阿僧祇劫恒河沙生。无量般涅槃般涅槃。而不般涅槃般涅槃故。生如法法身。

我于无量阿僧祇劫恒河沙生。尽无量众生际。极方便求如来藏垢。不可得故。生此界身。一切众生悉有此界。

我于无量阿僧祇劫恒河沙生。演说大乘无碍智无我我所真实门故。生无入处身。

我于无量阿僧祇劫恒河沙生。成就无量众生令畏烦恼故。生善出世间上上之身。

我于无量阿僧祇劫恒河沙生。为一切众生而作归趣。无依作依无亲作亲故。生如万流趣大海身。

我于无量阿僧祇劫恒河沙生。以无畏心说如来藏经故。生安住身。

我于无量阿僧祇劫恒河沙生。舍上宫殿转轮王位无量快乐入山学道故。生宫殿身安乐不动。

我于无量阿僧祇劫恒河沙生。离慢绥众如避栴陀罗。于净戒者乃至不同水器故。生不悔身。

我于无量阿僧祇劫恒河沙生。轻无量众生烦恼重担故。生休息身照然明显。

我于无量阿僧祇劫恒河沙生。毁呰在家如处牢狱故。生一切众生所求之身。

我于无量阿僧祇劫恒河沙生。令无量众生断贪恚痴故。生无病无畏无我所身。

我于无量阿僧祇劫恒河沙生。令无量众生诸天及人毁呰女人娱乐烦恼犹如毒蛇故。生此灭身。

我于无量阿僧祇劫恒河沙生。于灯光如来所修菩萨行闻自受记。随顺于如不谤经故。生舍宅身。

我于无量阿僧祇劫恒河沙生。闻如来藏一切众生断诸烦恼便得成佛。因其信乐覆护众生故。生覆护身。

我为菩萨时。无量阿僧祇劫恒河沙生。作忍辱仙人行四无量故。生一切众生依怙之身。

我于无量阿僧祇劫恒河沙生。常为无量诸天世人。演说大乘一乘无上乘无碍之智极大照明一切众生所趣向乘。彼闻说已。以是大乘破阿僧祇恶故。生趣向身。

我于无量阿僧祇劫恒河沙生。赞叹界安隐界一切众生第一界无垢如来藏。无合会故。生无合会身。

我于无量阿僧祇劫恒河沙生。令无量众生诸天及人入白净解脱天舍宅故。生虚旷无限容受胜身。

我于无量阿僧祇劫恒河沙生。无量众生若男若女。作父母兄弟姊妹想故。生一切处无上父身。

我于无量阿僧祇劫恒河沙生。于饥馑劫以无量身施彼食故。生一切处离饥渴病身。

我于无量阿僧祇劫恒河沙生。为无量众生。毁呰一阐提恶令生怖畏故。生此舍离一切有身。

我于无量阿僧祇劫恒河沙生。示现无量方便身 法身 胜药树身。不增不善因故。生一切无行寂止之身。

我于无量阿僧祇劫恒河沙生。度无量众生令灭烦恼。示其自性。如于掌中视庵罗果故。生断道身。

我于无量阿僧祇劫恒河沙生。为无量众生毁呰一切有 如四毒蛇 如空瓶故。生离津溜筋脉之身。

我于无量阿僧祇劫恒河沙生。为无量众生。灭一切有无量烦恼。离欲灭尽涅槃故。生涅槃不动快乐之身。

央掘魔罗。我于无量阿僧祇劫。一切无际处住 而复住此。

央掘魔罗。涅槃即是解脱。解脱即是如来。

就印度源流而言,也包括了止与观二者。

印度的定学实际上也包括前后两个阶段或两个方面的内容。

止,偏于静心的技术,教人如何排除杂念;

观,在内心澄明不动不扰的情况下思索考虑体会释迦牟尼教导讲说的内容,

以及佛教的一切观念与道理。

三学的第三方面是慧学,

其实指的是佛祖的言教以及对此言教的思考与体会。

慧学因此也就是义理之学,

相当于后来中国佛教宗派形成以后,

人们或坚持主张或批评与指责的

“ 经教之学 ”、“ 教下 ” 学问,与 “ 宗学 ” 相对,

在禅宗形成以后,“ 宗 ”,指的就是教外别传心授的宗教体验;

“ 教 ”,指的是义理与学问。

从中国化的佛教禅宗的形成过程来看,

印度佛教所传的三学名目虽然未变,

但其内容已经有了很大的改变。

实现这种改变的固然主要是惠能,

但这种改变的开端其实在达摩以下的几位祖师那里就潜移默化地展开了的。

我们在上文中已经涉及了这方面的内容。

当然,惠能也不例外,他不会仅仅保守列祖列宗的意旨,他有他自己的改变与扬弃前学的工夫。

若非惠能对传统的戒、定、慧三学所作的革命性的举措,也就不存在后来的中国化的禅宗了。

但这个话题已经不在早期禅宗的讨论范围之内,笔者在此只能打住。

[ 1 ]《禅源诸诠集都序)卷上之二:

“ 达摩以壁观教人安心云,外止诸缘,内心无喘,心如墙壁,可以人道,岂不正是坐禅之法 ? ”

[ 2 ]  房璃的《僧璨碑文),记僧璨请慧可为他忏悔。

慧可说:“ 将汝罪来,与汝忏悔。”

僧璨觅罪不得。

慧可就说:我已经为你忏悔了。

禅宗有一则掌故,

其称:慧可曾对达摩说:

“ 我心未宁,乞师与安。”

达摩说:“ 将心来,与汝安。”

慧可沉吟良久,说:“ 觅心了不可得。”

达摩便说:“ 我与汝安心竟。”

以 “ 了不可得 ” 为 “ 安心 ” 之法,

是达摩 “ 祖师禅 ” 的本色。

不过早期禅宗还是保留了印度传统的小乘禅风,因为达摩毕竟还传授了

—— 种 “ 壁观 ” 的安心法,

叫做:“ 外止诸缘,内心无喘,心如墙壁,可以人道。”

[ 3 ]  头山法融禅师者,润州延陵人也。

姓韦氏。

年十九,学通经史。

寻阅大部般若,晓达真空。

忽一日叹曰:“ 儒道世典,非究竟法。

般若正观,出世舟航。”

遂隐茅山,投师落发。

后人牛头山幽栖寺北岩之石室,有百鸟御花之异。

唐贞观中,四祖遥观气象,知彼山有奇异之人,乃躬自寻访。

…… 入山,见师 ( 法融 ) 端坐白若,曾无所顾。

祖问曰:“ 在此作什么 ? ”

师曰:“ 观心。”

祖曰:“ 观是何人 ?

心是何物 ? ”

师无对,便起作礼曰:“ 大德高栖何所 ? ”

祖曰:“ 贫道不决所止,或东或西。”

…… 师曰:“ 心既具足,何者是佛?

何者是心 ? ”

祖曰:“ 非心不问佛,问佛非不心。”

师曰:“ 既不许作观行,于境起时,心如何对治 ? ”

祖曰:“ 境缘无好丑,好丑起于心。

心若不强名,妄情从何起 ?

妄情既不起,真心任遍知。

汝但随心自在,无复对治,即名常住法身,无有变异。

吾受璨大师顿教法门,今付于汝。

…… ” 祖付法讫,遂返双峰终老。

师自尔法席大盛。

[ 4 ]  五门禅,亦即小乘的 “ 五停心观 ”:

指不净观、
慈悲观、
因缘观、
界分别观、
数息观。

《五门禅经要法》为刘宋时昙摩蜜多译。

其亦说到数息等五种之观门。

但其中以念佛观取代界分别观,称为五门禅。

另外,( 维摩经 ) 中言及了以无常、苦、空、无我、寂灭为对象和禅之受用。

[ 5 ]  法融和禅宗四祖道信的关系,《续高僧传》并无记载。

明确的记述法融受道信印可为牛头禅初祖的事实,

据宗密说,牛头宗是从道信下傍出的一派。

初祖慧融 ( 即法融 ) 禅师曾多年精研般若空宗,后遇道信而得印证。

道信告诉法融说,他的禅法只能委付一人,弘忍已经得到了。

他让法融自己别立宗派。

法融果然便在牛头山创宗,成为初祖,其下传了六代。

有一种说法是法融在牛头山得自然智,

但他得道信过江所作的印证。

当时道信住蕲州 ( 湖北蕲春 ) 双峰山的三十余年,名噪南北,法融也极可能到过双峰山问法。

[ 6 ]  基于《续高僧传》的《景德传灯录·法融传》

传达出了达摩禅的法要,

法融向道信请说法要,

祖 ( 道信 ) 曰:“ 夫百千法门同归方寸,河沙妙德总在心源。

一切戒门、定门、慧门、神通变化悉自具足,不离汝心。

一切烦恼业障本来空寂,一切因果皆如梦幻,无三界可出,无菩提可求,人与非人性相平等。

大道虚旷,绝思绝虑,如是之法汝今已得,更无缺少,与佛何殊,更无别法。

汝但任心自在,莫作观行,亦莫澄心,莫起贪嗔,莫怀愁虑,荡荡无碍,任意纵横。

不作诸善,不作诸恶,行住坐卧,触目遇缘,总是佛之妙用,快乐无忧,故名为佛。”

法融问 “ 既不许作观行,于境起时如何对治 ? ”

道信以偈语回答:

“ 境缘无好丑,
好丑起于心,
心若不强名,
妄情从何起 ?
妄情既不起,
真心任遍知。

汝但随心自在,无复对治,即名常住法身,无有变异。”

这与《宗镜录》引法融《绝观论》,

和宗密评述牛头禅为 “ 本无事而忘情 ”,

以无事为所悟理,以忘情为修行的精神完全一致。

[ 7 ]  据印公,前三行

( 报怨行、随缘行、无所求及 )

所引的经文,都出于《阿含经》及《法句》。

“ 称法行 “ 所引的 “ 经云 “,来自《维摩诘经》。

见:印顺《中国禅宗史》第一章《菩提达摩之禅》。

[ 8 ]  因此后世所传达摩临终对在侧弟子们分别印可得皮、肉、骨、髓的说法时,竟然没有提及林法师 ? !

昙林本人活动于北魏永平元年至东魏武定元年

( 508 — 543 ) 间,

他的成就主要在义学方面,他参与过洛阳和邺都译经事业,

为菩提流支、佛陀扇多、瞿昙般若流支、毗目智仙等译场担任笔受。

据说又善于讲经说法,在邺都时还常讲《胜鬘经》。

周武灭法期间,他与慧可共同护持经典,

被砍掉一臂,人称 “ 无臂林 ”

—— 也被砍掉一臂,同慧可一样,这就有点奇特了!

但昙林似乎只是早年才从学于达摩。

[ 9 ]  汤先生说的六种史证:

1 .三论师摄山慧布亦重禅法。

他在邺城遇慧可,向后者说到自己的悟解。

慧可表示赞同:

法师所述,可谓破我除见。

2 .三论师兴皇法朗教人的宗旨在于 “ 无得 ”。

达摩所授《楞伽》亦讲 “ 忘言忘念无得正观 ”。

3 .道信教人念般若经。

4 .禅宗人认法融为牛头宗初祖。

5 .着《大品义章》的慧命与楞伽师之僧璨,义理上原少异致。

6 .楞伽师法冲初学于三论宗,后从学于慧可受《楞伽经》义。

[ 10 ]  慧可有偈颂讨论生佛无别的道理:

“ 说此真法皆如实,
与真幽理竟不殊。
本迷摩尼谓瓦砾,
豁然自觉是真珠。
无明智慧等无异,
当知万法即皆如。
愍此二见之徒辈,
申词措笔作斯书。
观身与佛不差别,
何须更觅彼无余。”

《六祖壇經‧行由品》
釋義( 一 )
惟覺老和尚
( 中台禪寺開山方丈 )

次日,祖潛至碓坊,見能腰石舂米。

語曰:「 求道之人,為法忘軀,當如是乎!」

乃問曰:「 米熟也未?」

惠能曰:「 米熟久矣!猶欠篩在。」

祖以杖擊碓三下而去。

惠能即會祖意,三鼓入室,祖以袈裟遮圍,不令人見。

為說《金剛經》,

至「 應無所住而生其心 」,

惠能言下大悟:

一切萬法不離自性。

遂啟祖言:

「 何期自性本自清淨,

何期自性本不生滅,

何期自性本自具足,

何期自性本無動搖,

何期自性能生萬法。」

次日,第二天。

祖潛至碓坊。

五祖悄悄地來到碓坊。

碓坊是指舂米的磨坊。

見能腰石舂米,看到惠能在腰上綁著石頭來增加重量,辛勤地舂米。

語曰:「 求道之人,為法忘軀。」

五祖告訴惠能,求道之人的確應當如此為法忘軀。

惠能為了求法,拚了命不顧自己的身體,實實在在是做到了這一點。

人最重視自己的身體,假使現在有一個人,喊他到碓坊去舂米,發現自己踏不動,那他絕對會因此退卻,為什麼?

為了保重自己的身體。

認為踏這個碓很重,身體可能會累出病來!

可是,惠能不這麼想。

即使踏不動,也要想辦法克服,

所以「 為法忘軀 」,綁石頭在身上。

這不是一般人可能想得出來的,

只有上求佛道,下化眾生,不惜捨棄自己的生命來求法,來愛護常住,供養大眾,才做得到。

五祖大師肯定地說:「 當如是乎!」

真正應當像你這樣啊!

藉事顯理
當在問處

乃問曰:「 米熟也未?」

於是問:「 米熟了沒有?」

惠能曰:「 米熟久矣!猶欠篩在。」

惠能回答:
「 米早已成熟,就是還沒有人為我印證。」

舂米,要把米穀表皮舂掉,在這過程中會產生許多細微的米灰、碎糠,

必須經過篩子,把所有的米灰、碎糠統統從篩孔刷下來,才成為白米。

此處是用舂米的過程來譬喻開悟。

「 米熟了沒有?」

五祖大師不是問這個米有沒有熟,而是問惠能開悟了沒有?

見道了沒有?

心性在哪裡?

功夫保任好沒有?

還有沒有妄想?

心當中還有沒有煩惱?

如果這念心還沒有達到爐火純青的境界,

還有煩惱、妄想,

還有貪、瞋、癡,

這個米就還沒有熟!

這是用米來譬喻心性。

「 米熟了沒有?」

這句問話,沒有開悟的人就不懂,還以為真是在問米。

譬如說,開悟的人來參訪,

問他:「 這位上座從什麼地方來啊?」

開悟的人絕對不會講:「 我是從台中來。」

「 我是從外雙溪來。」

而沒有開悟的人不知道從理上回應,

必然從事上來回答:「 我是從台北來。」

「 我是從某個道場來。」

這種回答就表示沒有開悟。

所以問在答處、答在問處,這就是禪機。

惠能曰:「 米熟久矣!猶欠篩在。」

米已經熟了,指這念心已契悟了無為法,契悟了心性,沒有貪、瞋、癡了。

可是熟也好、沒有熟也好,只有自己知道。

「猶欠篩在」,只是還沒有人來證明。

聽了這樣的回答,五祖明白惠能已經悟了道,真正契悟了本心,而且保任程度也達到了爐火純青的境界。

以杖擊碓
明祖師意

祖以杖擊碓三下而去,惠能即會祖意,三鼓入室,祖以袈裟遮圍,不令人見,

為說《金剛經》,

至「 應無所住而生其心 」,惠能言下大悟。

惠能悟了什麼呢?

「 一切萬法不離自性。」

五祖知道惠能是初步地悟了,就再測試他一下,再激勵他,希望惠能大徹大悟。

所以進一步,祖以杖擊碓三下而去,五祖大師用禪杖「 擊碓三下 」。

擊,就是敲打。

碓,就是舂米的碓窩。

碓窩中間有一個洞,米就是倒到這個洞裡面,然後用木棒或是石頭去舂,這種器具稱為碓。

五祖以杖擊碓,打了三下就離開了。

這是什麼意思?

假使不解祖師意,打三下也與自己沒關係,而惠能完全知道其中大意。

即會祖意,當下契會五祖意旨,也知道三下是什麼意思。

三下,是要惠能三鼓時分,即三更,到方丈室來。

所以當夜惠能大師「 三鼓入室 」。

祖以袈裟圍遮,惠能到了五祖的丈室,紙窗裡點著油燈,

五祖大師恐怕外面的人看見室內的動靜,對惠能會有所猜忌,

就用袈裟把窗戶圍起來,遮住燈光。

為說《金剛經》,為惠能講授《金剛經》,

直到講解「 應無所住而生其心 」的義理,惠能就真正大徹大悟了。

惠能是因「 應無所住而生其心 」而大悟。

有些人誦《金剛經》,看到這句話時,卻充滿疑問,

說:「 我們這念心既是本具的,

為什麼《金剛經》上還要無住、還要生心?

那生出來的就不是本具的了?」

什麼是「 住 」?

有想有念就是住。

佛法的道理,一是小乘,一是大乘,要能圓融會通。

住,看是住到什麼地方?

假使安住在實相上,就是最實在的!

如果是修四念處等觀行,則不是安住在實相上,而是一種方便的法門。

我們這念心若沒有依靠在觀行上,就容易打妄想,想東想西、患得患失,

或者感覺無聊,乃至於造惡業。

所以,第一步先要有所住。

念佛、誦經、持咒

...... 這些都是有所住。

念佛,把心依靠在佛號上;

誦經、持咒,把心依靠在經文、咒語上。

有所住,是從方便到究竟的第一步。

這個地方講「 無所住 」,並不是住在四念處上,而是已經超越了。

一般眾生都有我執和法執。

一個人有我執,就會打妄想,佛慈悲為了使眾生超越我執的煩惱,

所以先開立種種法,四念處就是其中的一種法門。

藉著法讓心安住下來,與法相應之後,慢慢地,能破除我執、我相,進一步可以了生死;

但是,如果執著所修的法,有了法執,就無法見到本心。

「 無所住 」是連法都不執著。

為什麼不要執著法?

法由心生,心生萬法,心才是根本。

大乘所講的就是「 無所住 」。

心不染著
超越時空

「 住 」:

心有所依靠、有所想,就是住,和我們身體的住是不一樣的。

「 無住 」,不想過去、不想現在、不想未來。

我們這個世間,一個是時間,一個是空間,

你想到過去、想到現在、想到未來,就住在時間上。

東、西、南、北,內、外、中間都不住,也不住在空間上。

如果想到東方,那就住在方位的概念上了,但是哪個是東?

哪個是西?

哪個是南?

哪個是北?

這都是相對待的,在變化當中,都不是正確的。

所以這裡告訴我們「 無住 」,

東西南北不住、內外中間不住,

善惡美醜也不住,

生也不住、

熟也不住,

是這個道理。

不住大小方圓、動靜閒忙、東西南北。

不住就是不要想念,而不是身體離開這個地方。

離就是心要能離開,而不是身體的離開!

我們心不染著,心不攀緣,就離開有所住。

眾生心都是想過去、想現在、想未來,所以就有煩惱、有妄想;

有煩惱、妄想,因此沒辦法離開生死。

不住,就是不想過去、不想現在、不想未來。

不想過去,過去的善業、惡業就超越了。

不想未來的事情,心不住在未來。

而現在也不住,哪裡是現在?

悟了這念心,就是現在;

沒有悟,就是生滅。

師父在這裡說法,諸位聽法的這念心是現在嗎?

講第一句能聽到,馬上再講第二句,

這時聽到第一句的那念心又滅了,哪一個是現在?

現在心也是在念念遷滅,

念念不斷地在生滅當中,

眾生的心就是這樣子不斷地處在生滅中。

想到過去,是生;

想到現在,過去又滅掉了。

想到現在如何用功,想到未來要成道、要證果,未來要得個名、得個利

...... 這樣子想,就是想到未來的事情了,這一些都是念頭。

想到過去,是念頭在活動;

想到未來,念頭還是在活動;

想現在,現在這個心還是在攀緣。

這就告訴我們,不但是過去、現在、未來三際不可住,十方世界也不可住

—— 想到東方,是念頭在活動;

想到西方,還是念頭在活動。

所以時間也不可住,空間也不可住。

清明無住
真心即現

「 住 」就是想念,就是攀緣。

「 應無所住而生其心。」

無住,這念心不攀緣,是什麼境界?

是個定境。

然而假使我們不想過去、不想現在,也不想未來,不想東西南北,也不想美醜,

可是這時候心卻在無聊、昏沉當中,這是不是道?

這還不是的。

所以不但要不攀緣、不顛倒,不住空間、不住時間,

當下這念心還要清清楚楚、了了分明,這才是「 生心 」。

心不是生出來的,而是本具的,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的心,就是本具的!

這個地方講「 生心 」,是隨順眾生方便而說。

「 生心 」—清淨心現前了!

生出來了就是指「 現前 」了,不是另外有一個「 生滅 」的「 生 」。

清清楚楚、明明白白這個心就是佛心,這念心就是慧;

不想過去、不想現在、不想未來,超越時空,不想時間、不想空間這個心就是定。

這念心達到定慧不二,一下就契悟菩提心了。

菩提心,就是定慧不二的心。

漸次修證,是先要修定,有了定,而後啟發智慧。

而契悟到「 無住生心 」的這念心,

即戒、即定、即慧,

戒當中有慧,慧當中有定,定慧不二,

就是本具的清淨心。

所以,五祖大師講到

「 應無所住而生其心」,

惠能大師馬上相應,就契悟了本具的覺性。

安住實相
法中之王

「 應無所住而生其心 」就是實相。

開悟的人時時刻刻都是「 無住生心 」,行住坐臥都「 無住生心 」,這就要靠功夫了。

順境、逆境都一樣,穿衣、吃飯都是這個。

所以祖師講

「 挑柴運米,都是神通妙用 」,

就是如此。

因為挑柴運米,這個心都是無住心,無住心就是神通妙用。

起心動念也是神通妙用,不起心動念還是神通妙用。

所以,惠能先前的開悟和這個地方的開悟又不一樣了。

這裡惠能言下大悟,是契悟了實相,實相是無住,不著空、不著有,不著兩邊。

悟到這念心,就知道一切萬法不離自性。

有為法、無為法都是由這念心生出來的,都不離開這念心。

這念心是什麼呢?

就是法王,法中之王。

佛悟到了這念心,所以稱為法王。

每個人只要悟到這念心,都可稱為法王。

宇宙萬法,都是從這念心生出來的,都不能離開這念心。

所以,悟到心外無法,法外無心,心法一如,心法不二,

就是實相,就是「 無住生心 」。

我們再從般若來認識這個道理,如果認為般若是空,什麼都沒有,就錯誤了。

般若分為文字般若、觀照般若,由文字般若深入,達到觀照般若,啟發空慧。

由空慧再進一步契悟,不著文字,不著空,

這時候就真正契悟到實相般若,

實相般若即「 應無所住而生其心 」。

惠能大師就悟到這個道理,一切萬法不離自心。

所以禪宗是最究竟的法門,是傳佛心印的法門。

何期自性
本自清淨

遂啟祖言,馬上就啟告、啟稟五祖大師,

下面就是惠能聽了《金剛經》

「 應無所住而生其心 」開悟的境界。

「 何期自性本自清淨 」是說我們的自性是本來清淨的。

「 何期自性 」,我們講自性、講本心,但哪裡去找自性呢?

何,就是哪裡。

期,就是期望。

在哪裡找自性呢?

一切都是本自清淨!

一般人希望見一個清淨心、得一個清淨心,希望要證一個清淨心;

清淨心如果是可得有證,就不是本來的。

「 本自清淨 」,本來就清淨,

不需要去澄念,

不需要去息妄想,

不需要去斷煩惱,

本來就清淨。

有的人聽了又想:「 既然是本來清淨,

那我們為什麼還要修,還要斷煩惱?

這又講不通了啊!」

沒有講不通,因為如果本來不是清淨的,再怎麼去修,也沒有辦法見到清淨的這念心,

譬如鐵裡面本來就有鋼,假使鐵裡面沒有鋼,而要把鐵煉成鋼,是不可能的事;

裡面如果本來沒這個性,怎樣去造作也造不出來的。

心雖然本來是清淨的,卻被妄想、煩惱染著了,夾雜妄想、惡念,

正如鐵裡面雖有鋼性的存在,還有其他的雜質,

只要經千錘百鍊以後,鐵就變成鋼了。

這個心雖有無明、有煩惱,無明、煩惱裡面仍有清淨心,

現在只要不起無明、不生煩惱,當下這念心就是清淨的。

惠能大師經過五祖最後給與的一番啟示、一番磨鍊,六根寂然,六根不動了。

這念心和他過去沒有悟以前,天天為了油、鹽、柴、米、醬、醋、茶,上山打柴,賣了柴以後買米盡孝道,還是同一念心。

只是在過去,心生分別、心生執著,而現在通身放下了。

過去,是妄想分別,現在是無住生心,

過去也不想,現在也不想,未來也不想,

一切就超脫了,超脫了攀緣的心、執著的心。

佛法當中有漸修的法門,有頓悟的法門,現前所說的這個法門就是頓悟法門。

當下契悟了清淨心,契悟了無為心,契悟了菩提心,立刻就能超脫。

《中台山月刊》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刚在群里跟小伙伴们说这个图2, 转头就看到了有人截的这个图 图115年了 不管金在中唯粉还是很个别的理智的说过多少次 说得我现在都懒得说了还是那句话,【金在中一
  • 爸现在连你在哪里我都好像忘了不对是完全不记得了事实证明我很少回来看你你不在的10年里接受爸你的离世是我穷极一生都无法完成的必修课和他也同样如此因为他的离开没有任
  • #滕泽文[超话]##滕泽文# #滕泽文0608生日快乐# #乌龙孕事# #八零喜事之肥妻大翻身# “再多的甜言蜜语也比不上你的一句 我喜欢你”
  • 饮品小合集来辣1.爷爷不泡茶•白兰玉露少冰三分甜原价20外卖叠券14我很喜欢白兰的味道,在冰感还有的时候喝起来就是春天的气息,冰块融化了三分糖被稀释之后味道逊于
  • 季羡林认为,尽管泰戈尔也受到西方哲学思潮的影响,但他的思想的基调,还是印度古代从《梨俱吠陀》一直到奥义书和吠檀多的类似泛神论的思想。季羡林先生认为,原因有以下三
  • VIP买家/行业用户·终端用户:电子、汽车、机械制造、能源电力、食品饮料、奢饰品、日化、鞋服、快消品、餐饮/酒店等;·物流业:物流园区、货运代理、仓储地产与服务
  • 最近非常火的一段话:“等你到了中年,没有稳定的工作,没有存款,亲人遇到事情你拿不出钱,你就会明白,什么脸不脸,情啊爱啊,原来都是浮云。你说“欢迎来到小鬼的音乐世
  • 暂时我已经打游戏超越他了他碎了几件装备名望不到49719名望每天请几个代练在帮他24小时上装备呢目前我名望53423那个马来西亚留学富二代53454差他31名望
  • 透过美方对我方经济发展的评价可窥见一二,一边说我们的地产不行了,拖累全球经济复苏,下调我们的评级;一边又抱怨我们的新兴产业产能过剩,补贴太多了。我盯着手机,看到
  • ————原来我擅长的是散文…这种高考0分作文[笑cry](感觉我欠世界一笔咨询费 真心的)我说我怎么可以通过微博文字本身不小心吸引注意… 但我写了啥我自己可能也
  •   相传释迦牟尼诞生时就会走路,在走到七步的地方,一手指天,一手指地的说:“天上天下,唯我独尊”正当佛祖讲话时,突然天雨花香、九龙吐水,因此在这天有些寺庙的僧侣
  • 很喜欢张小娴说过的一段话:原来人可以度过最无望的日子,抖落身上的灰雨,重披一身星光#安静公主[超话]# 宝,我真的会一直在,我身上的灰全靠你的星光来照亮我~Mo
  • 市场最牛货,一直坚持高端精品出击,手快者赚,下手晚了????别说没提醒哦,实体店最佳货源??颜色:咖啡格,尺寸-21-6型号33230, P¥420【独家实拍
  • 回忆录/最近在剧里看到小付了,想起来小时候追 寻/前 剧和漫画的时光了,俺快穿文启蒙读物了……(虽然后来吃了很多他和某的,但看剧的时候,有几个时空俺还是挺心水的
  • 结婚的意义是:万家灯火有一盏灯为你而留,而不是鸡飞狗跳有你一个,伴侣真的很重要,晚一点没关系,但一定得是对的人,因为 Ta 是你后辈子里的光。有烦心事都会和cc
  •   这几个人出没出钱他是知道的,全都用的是公司里的钱,还有他请+ 即可取全文复旦大学陈果教授的一段话太治愈了:“余生不要和任何人争辩,哪怕别人说一加一等于七,
  • 《杭州天猫代运营|杭州淘宝代运营|淘宝托管|杭州天猫托管|淘宝代运营|天猫代运营|淘宝代运营公司|天猫代运营公司|代运营公司|店铺代运营|杭州铸淘网络科技有限公
  • 最佳购买渠道 一旦您确定了供应商的标准,以下是购买欧米茄复刻表的最佳渠道: 1.授权经销商:虽然授权经销商不销售复刻表,但他们可以提供真品的建议和指南。
  • #程女神语录##程女神爱情秘籍#“我们两个非常爱彼此,可最终没法在一起”新粉听好了,不存在这样的现象,一定是导致你们离开的理由比你们之间的感情更值钱,起码比你的
  • #鞠婧祎[超话]#jjy#鞠婧祎地铁随拍# jjy#鞠婧祎粉墨江湖# 你是始料不及的心动,是我唯恐不及的惊鸿 , .#鞠婧祎[超话]#jjy#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