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狭路相逢》9

前文:https://t.cn/A6JgnDVf

图片来源:@陌上绿漪

张晢瀚回关龚焌那天晚上,一米八六大明星做了一个梦。

梦里他的前方一直有根鱼竿,上面是新鲜鱼饵,龚焌就一直追一直追,最后醒来他觉得离谱,点开手机莫名其妙进了张晢瀚的微博主页,见对方显示和他“互相关注”,又安心睡过去。

隔天大清早组里工作人员给张晢瀚打电话。

张晢瀚睁开眼见窗帘缝隙外阴沉沉的以为天还没亮,他睡眼惺忪说话也含糊不清,问:“怎么了,是要拍凌晨四五点的戏?”

对面的人讲:“张老师,已经八点半了,但今天天气太差,一直下暴雨,原本的外景要取消。”

张晢瀚从床上坐起来,拍了拍脑袋问:“那哪场戏要提上来?”

工作人员讲:“暂时不做变动,正好剧组要录几个采访,张老师再休息一会儿,九点半左右直接去酒店专门安排的化妆房化个妆,我们就在那儿采访。”

张晢瀚看眼时间倒头又呼呼大睡。

再醒来是自家助理来敲门。

助理比他小半个头,带顶渔夫帽加口罩站在走廊上鬼鬼祟祟的。

张晢瀚盯猫眼看很久才开门,问:“为什么穿得这么严实?”

助理讲:“老 板,这个是今天要用到的东西,我帮您拿去化妆室,一会儿中午我就要先走,公司要我去跟一个刚签来的艺人,下午会有新的助理过来。”

张晢瀚到化妆室的时候龚焌已经在那儿化妆。

龚焌闭了眼睛坐在镜子前,张晢瀚不做声拉了个椅子坐在边上。

张晢瀚的化妆师还在准备东西,他一个人发了会儿呆觉得没劲干脆扭头看龚焌化妆。

他从前没有认真看过龚焌,即便拍戏大部分注意力都在对手戏女演员身上,除去和人斗嘴他还真没细致地去观察这个人。

龚焌这人生得俊朗,五官张扬而立体,与张晢瀚的精致秀气截然不同。

这人如果安静下来,其实长得挺好。

张晢瀚心想。

可惜长了张嘴,爱讲些没用的话还说不利索,白长这么高个子了,是不是长身体的时候长太快脑子没跟上。

其实龚焌嘴不笨,平日里训工作室同事嘴皮子快得像是砧板上的刀,偏偏和张晢瀚吵架气势总不那么强硬,对方三两句俏皮话时常把他气得冒烟,好几回 回到酒店一个人在那儿复盘才开始懊悔白天哪哪儿没发挥好。

大概是察觉到边上有目光,龚焌忽然睁眼转头,就这样撞进张晢瀚的眼里。

张晢瀚:……



张晢瀚本能反应冷哼一声没开口,又若无其事扭头找自家化妆师。

龚焌看他一眼没讲话,重新闭了眼,大概五秒后开口:“说好的九点半,张老师可真会耍大牌,九点四十才到。”

张晢瀚翻个白眼:“差了十分钟就是耍大牌?那我就是耍大牌了,不过也是,像你这种小明星可不敢迟到。”

龚焌开口:“听说你助理离你而去了?你这明星大的,连个助理都没有,可真是大明星。”

张晢瀚笑眯眯讲:“没想到龚老师这么关心我,连我助理走了都知道。我也不过二十分钟前刚知道的。”

龚焌一时语塞。

身后化妆师笑一下讲:“刚才张老师助理来说了,讲下午才会有新的助理过来,希望大家这几个小时多多照顾您。龚老师比谁都着上心,和查户口似的问人家几点去,新助理几点来,为什么走,新助理靠不靠谱。”

龚焌脸一热开口:“我是怕他这种娇生惯养的人做什么都要别人动手,到时候拖累大家。“

张晢瀚挑眉没讲话。

龚焌等不到下文,睁眼去看,见张晢瀚依旧不动神色看他。

两人对视好长时间,张晢瀚这才开口:“谢谢龚老师关心。”

龚焌连同耳朵和脖子都热乎乎,好半天才小声讲:“谁关心你,王八蛋。”

余翔来的时候张晢瀚和龚焌刚录完一个采访。

他原本计算着到剧组大概下午两点,十几分钟的采访应该都已经录完,结果人到了才知道两位祖宗才录了一个采访。

余翔是张晢瀚发小,有钱人 大概都有不想继承家业的矫情,一个个都本着自己能打拼出一片天的宗旨做什么都不做大老 板。

张晢瀚不知道是他,起先还以为发小探班,结果对方一本正经讲以后就是你助理了,张晢瀚眼睛瞪得比桌上龙眼都圆。

龚焌不知道里面弯弯绕绕,只是单纯觉得两人认识,张晢瀚这么惊讶的表情大概不是简单的认识。

张晢瀚问:“你是有什么毛病放着大公司不要,来这种地方给我做助理?”

余翔耸肩:“怎么都是赚钱,来照顾你也是赚钱,不都一样?”

张晢瀚叹气:“回头我都不知道怎么和你 爸解释。”

余翔一脸无所谓:“该怎么说怎么说,要不是苏苏搞互联网实时形象数据动态化传播,他说他也想来。”

龚焌终于没忍住,开口问:“你们认识?”

余翔看一眼龚焌没讲话。

他心里清楚这两人关系不太好,站在朋友的立场他也不怎么喜欢龚焌,从前余翔没少在张晢瀚那儿听过讲龚焌的坏话,没什么实质性缺点,但哪哪儿看不顺眼。

张晢瀚开口:“嗯。”

余翔还挺意外,本以为张晢瀚多少要说一句“我发小”,“我朋友”之类的话,结果等了很久都没下文,他也就没再开口。

一旁龚焌瞥了余翔好几眼,次数多到余翔本人打算开口自我介绍的时候,张晢瀚总算开口,说:“小雨,帮我那杯水,插个吸管,不然唇膏会吃掉。”

“小雨?”龚焌又看一眼余翔总算没忍住,问,“你俩什么关系?”

张晢瀚冷淡讲:“关你什么事。”

工作人员总算又喊他们采访。

两人回答问题磕磕绊绊,默契游戏零分,相互评价无聊透顶,聊剧本又一板一眼,前一个采访中断五次才勉强过关,一旁工作人员再三叮嘱,说两位老师多少互动一下,不要这么疏离,播出去不好看。

张晢瀚点点头表示知道了,龚焌依旧盯场外的余翔看,工作人员喊了好几声他才缓过来,说好的。

前半段还算顺利,主持人问到两人互关上热搜的事时龚焌冷哼一声,说:“名气不大派头十足,一个礼拜不关注我怕是被 逼无奈才关注的吧。”

张晢瀚瞪大眼睛一脸天真:“一个礼拜?我不知道哎龚老师,我上网比较少,你来和我说我就立刻回关注了呀。”

他又说:“你关注我怎么不和我说啊,和我说的话我肯定马上关注龚老师。怎么还眼巴巴等了一个礼拜才告诉我呀?”

龚焌一脸不可置信,抬高声音说:“谁眼巴巴等了一个礼拜!”

张晢瀚就笑:“没有没有,是我不好,下次龚老师别自己憋着不说,有什么想法直接告诉我就行,我又不会拒绝你。”

一旁主持人拐音怪调“哦”了一下,龚焌还没说话,张晢瀚又开口:“好啦,换个话题吧,龚老师都害羞了。”

余翔站在一旁心想,这助理没白来,感觉以后有好戏看。

采访结束,张晢瀚没留一分钟就起身朝余翔的方向走,走两步开口讲:“小雨,帮我拿下手机。”

余翔刚要说话,见龚焌从后面走上来。

对方看一眼张晢瀚,又看一眼余翔清了清嗓子。

“张老师——”

龚焌刚喊,张晢瀚笑脸盈盈转身说:“来,龚老师,给你介绍一下,这是我发小,余翔。”

.

..

【开局十四五 | 黑龙江:北国仓廪端稳“中国饭碗” 共和国工业摇篮拥抱数字浪潮】编者按:开局关系全局,起步决定后势。回望2021年,走进2022年,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中国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踏上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的赶考之路,“十四五”开局的首考,中国各地交出怎样的答卷?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保障有何亮点?在新时代新征程上有哪些结构性、局部性的问题需要关注?各地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有哪些新招硬招实招?央广网特推出“开局十四五”系列报道,观路径,看成效,多角度聚焦开局之年新气象、新思考。

央广网哈尔滨1月9日消息 这里,是北国仓廪,关乎天下乐安;这里,是共和国工业的摇篮,书写着新一轮振兴的光荣与梦想。

“十四五”开局之年,黑龙江贯彻新发展理念,抢抓机遇开好局起好步,走创新路,闯改革关,在疫情“大考”下书写东北振兴新答卷。

环境就是民生 蓝天也是幸福

2021年,全省优良天数比率达到94.7%,同比提高1.8个百分点;PM2.5浓度为26微克/立方米,同比降低2微克/立方米;重污染天数比率0.6%,重污染天数同比降幅为58.3%。

这是自黑龙江省开展空气质量自动监测以来空气质量最好的一年,也是老百姓看得到的民生答卷。

提到黑龙江,很多本地人会骄傲地向外地游客介绍“大”——大森林、大湿地、大界江、大湖泊。而生活在这里的人们更关心天蓝、水碧、土净。

眼下,北国风光白雪皑皑,冰天雪地美如国画。一进入春天,黑土地的画风变了——水墨黑白的色彩渐渐消失,山林江河涂抹出浓淡相宜的花样色彩。

“这里四季分明,每个季节都有惊喜!”在齐齐哈尔生活了大半辈子的吴先生总喜欢向他的朋友这样介绍自己的家乡,“四季景色不同,你们一定要常来。”

吴先生的邀约底气来自生态环境的持续改善。

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这是黑龙江省委、省政府的共识。

来自黑龙江省生态环境厅的消息,“十三五”以来,该省统筹推动蓝天、碧水、净土、美丽乡村、原生态五大保卫战,全省62个国考断面劣V类水体全部消除,125个县(市、区)全部完成耕地土壤环境质量类别划分,自然保护区“四类重点”问题整改完成率98.5%,退耕还湿面积2.3万公顷。

一项项久久为功的举措,让更多人关注生态黑龙江,也让更多的本地人幸福感满满。

“以前一到供暖季就能闻到呛鼻子的味道,家里老人孩子都要戴口罩出门。这几年不一样了,明显能感受到雾霾天每年都在减少,生活环境也越来越好了。”越来越多的市民发现,小锅炉“下岗”了,蓝天变多了,雾霾减少了,游客增多了。

美丽生态释放出巨大吸引力,以森林公园、湿地公园、地质公园、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示范区等生态旅游为载体,黑龙江旅游正在向生态体验和生态度假旅游转型,吸引越来越多游客到黑龙江探寻“夏季凉爽”“冬季冰爽”“四季清爽”的秘密。

好生态来自天赐,好环境来自守护。日前印发的《黑龙江省“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在肯定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同时,也清晰地指出当前面临的问题——作为老工业基地,生态环境问题的结构性、根源性、趋势性压力总体没有得到缓解,污染排放和生态环境保护的严峻形势没有根本改变,生态环境质量从量变到质变的拐点尚未到来。

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十四五”开局亮出暖心成绩单后,2022年,黑龙江将聚焦群众所急、所盼,打响重污染天气消除、臭氧污染防治、治理群众反映突出问题三场战役,全力减少污染天气,改善大气环境质量,增强人民群众的蓝天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为黑土加“油” 端牢“中国饭碗”

在黑龙江佳木斯市郊区长发镇正合村,村民崔巍在院子里的一张大案板上整整齐齐摆着切好的猪肉。“丰收了,大伙都高兴,杀头猪挨家送肉吃个喜儿。”岁末年初,谈起收成,崔巍合不拢嘴。

正合村是佳木斯市郊区第一个实现整村流转的村,有一定规模化经营基础。村里推荐崔巍作为带头人,成立了佳木斯兴家粮食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将村里的规模经营引上更科学、更高效的道路。

“说白了,土地托管就是村民拿钱,我们伺候地。”崔巍说,2021年合作社托管了村里25户农民的4500亩土地,今年还会扩大,预计托管面积将达到全村的90%。

土地“入托”,“明白人”种地,直接效益是增产。

“我们合作社通过土地托管规模经营土地1.04万亩。玉米亩产达到1500斤左右,实现了大丰收!”齐齐哈尔市拜泉县福顺现代农机合作社理事长、新生村党支部书记赵福德介绍,“这比农户自己种每亩增产200斤左右。我们粗略算了一下,光玉米就增收500吨。”

在桦川县玉成现代农机专业合作社,负责人赵德山也正盘算着今年的收益。2021年,合作社种植绿色水稻16000亩、有机水稻2000亩,让合作社进账了400余万元。

“现在种地可比过去轻松多了,我们合作社68台高速插秧机全部安装了北斗导航无人驾驶系统,比起传统插秧机,不仅节省了人工费还抢了农时,稻苗株距、行距更均匀,苗量更精准,让稻苗更粗壮、根系更发达。”赵德山用3年的时间把合作社的插秧机全部安装了北斗导航系统。尝到甜头的他说,下一步我们会将大马力拖拉机、收割机全部安装北斗导航系统。

如今,农民对现代化农业生产的接受程度越来越高,农业生产也变得越来越高产高效。田间地头“新玩意儿”“黑科技”大展身手。

“我种的这500亩地,只要不是十分严重的自然灾害,都能做到高产、稳产、丰收!”大兴农场科技示范户胡春光侃侃而谈。春天插秧,他用的卫星辅助直行的变量侧深施肥插秧机;夏天水肥管理,他应用的是“浅、湿、干”循环交替灌溉法,施肥应用的是前氮后移技术和无人植保飞机喷施生物肥。

目前,黑龙江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已达98%,建成40余个省级和国家级现代农业科技园区。“十四五”期间,黑龙江将打造千公里高标准科技示范带,推行全程“机械化”。

农业提质增效,少不了科技赋能。目前,农民种植优质水稻和大豆的积极性不断提高。

在农民增产增收的同时,黑龙江还不忘为黑土加“油”。

“捏把黑土冒油花,插双筷子也发芽”是黑龙江得天独厚的黑土资源的写照,但由于高强度利用、重用轻养、土壤侵蚀等原因,黑土地变得又“瘦”又“薄”,如何为黑土加“油”成为了黑龙江近年来亟待解决的问题。

佳木斯市桦川县玉成现代农机专业合作社自2015年起承担了黑土地保护利用试点项目。合作社负责人赵德山介绍,自黑土地保护利用试点项目开始,农民通过秸秆翻埋,秸秆堆沤腐熟、测深施肥,有机肥施用,测土配方,黄腐酸等多种方法不断增加土壤有机质,修复黑土地。

“黑土层变厚了,地就有劲了,粮食质量上去了,收入就高了。”赵德山看着脚下的黑土地感叹说,我做过对比,参与黑土保护的地块和没参与的,产量和品质都明显不一样。

近年来,黑龙江省出台了保护黑土地的一系列政策,通过各项补贴,将“真金白银”发到了农户手里。

2021年富裕县作为黑龙江省黑土地保护利用项目试点县,春季落实玉米免耕播种40余万亩,按照每亩补贴30元计算,就发放补贴资金1200余万元。

补贴到位了,老百姓保护黑土地的积极性更高了。但是在农业专家看来,土壤“病了”,就得治疗。“不能耽误也不能误诊,关键是要对症下药,还不能产生副作用。”黑龙江省农科院黑土保护团队负责人说。

来自黑龙江省农业农村厅的数据,目前,全省平均耕地质量等级3.46等;土壤有机质平均含量36.2克/千克。旱田耕层厚度均24厘米,其中,秸秆翻埋和深松整地均达到30厘米以上。

为确保“中国饭碗”装上更多绿色粮、优质粮,黑龙江深入实施“藏粮于地”战略,加强保护黑土地这个“耕地中的大熊猫”,全省累计落实黑土地保护示范区面积1000多万亩。

2021年,黑龙江粮食生产喜获“十八连丰”。数据显示,2021年黑龙江省粮食播种面积21826.95万亩,比2020年增加169.35万亩;粮食产量1573.54亿斤,比2020年增加65.34亿斤,占全国总产量的11.5%,连续十一年位居全国第一,国人每9碗饭就有1碗来自黑龙江。“中华大粮仓”黑龙江再次交上一份丰收的答卷,稳稳地扛起了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任。

经过多年的努力,黑龙江农业发展已经从“量的积累”迈向“质的飞跃”。

下一步,黑龙江省将向农业绿色高质量发展要效益,坚持良种良法配套、农机农艺结合,推广大马力高端智能农业机械,集成组装技术模式,不断提高单产,增加总产。同时,为优化种植结构,增强重要农产品供应保障能力,2022年将增加大豆种植面积1000万亩。

拥抱数字浪潮 激发振兴新动能

2021年12月6日,我国最东端高铁牡佳高铁正式“开跑”。线路全长372公里,设计时速250公里,网友直呼这才是“嗖嗖嗖”的高铁速度。

“能看得到我吧?看看这速度有多快!”牡佳高铁首批旅客黄雪松一边与女朋友视频,一边感慨着高铁速度。结束视频后,他又对车厢和窗外拍个不停,给家人发送了几条微信视频,分享此刻的心情。

牡佳高铁网络连接顺畅,让旅客彻底摆脱靠甩手机“摇信号”。与“不卡顿”的上网速度相匹配的是黑龙江5G建设的速度。截至2021年10月末,新建5G基站1.22万个,累计建成3.1万个。

2021年,“十四五”开新局,数字经济火了:出台《推动“数字龙江”建设加快经济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措施》(以下简称“数字经济20条”),切实拿出真金白银推动产业数字化和数字产业化;智慧矿山、数据金融、远程医疗、政务“一朵云”蓬勃兴起。

“发展数字经济,我省大有可为、必有可为、必须为之。”黑龙江省工信厅厅长张显丰说,黑龙江作为东北老工业基地,拥有大量的数据资源、丰富的应用场景和广阔的市场空间需求。

发展数字经济是黑龙江产业结构转型和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一招。张显丰介绍,黑龙江先后成立以省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的数字龙江建设领导小组和大数据产业领导小组。相继出台“数字龙江”建设指导意见、发展规划以及“数字经济20条”政策措施。这20条体现了省委、省政府推动发展数字经济的决心和力度,旨在推动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和中小企业数字化赋能,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

“真金白银、条条干货!”业内人士用这两个词来点评20条政策。“数字经济20条”提出的目标更让人对黑龙江未来充满希冀:力争到2025年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10%,关键业务环节全面数字化的大型制造企业比例达到60%左右、规模以上企业比例达到40%左右,数字经济发展达到全国平均水平。

最新数据显示,2020年,黑龙江数字经济规模约3831亿元,全国排名24位,占GDP比重28%。

如何实现新目标?张显丰在黑龙江省委十二届十一次全会暨省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新闻发布会如此表述:要以打造“质量龙江”为引领,以打造“数字龙江”为先导,聚焦做好“三篇大文章”、抓好“五头五尾”,大力推进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培育打造新的经济增长点和发展新引擎。

面对这数字经济新蓝海,下一步黑龙江将在思想思路破题上发力、在科学规划引领上发力、在配套政策跟进上发力、在聚焦优势扬长上发力、在激发活力补短上发力,全面推动“数字龙江”建设,让龙江的产业拥抱数字浪潮,全面智能升级。

昔日北大荒,今日中华大粮仓。走进新时代的黑龙江,不仅牢牢端稳“中国饭碗”,让中国人的饭碗更多装上“中国粮”,更用心、用情、用力保护脚下的黑土地、头顶的那片蓝天,以数字经济赋能高质量发展。

稳步开局“十四五”,龙江未来可期!

总策划:张军 于锋

总监制:伍刚 夏凌云

统筹:陶玉德

记者:杨海全 马俊玮 庞淼

编审:张伟 王文伟

视频:马俊玮

【开局十四五】黑龙江:北国仓廪端稳“中国饭碗” 共和国工业摇篮拥抱数字浪潮

编者按:开局关系全局,起步决定后势。回望2021年,走进2022年,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中国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踏上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的赶考之路,“十四五”开局的首考,中国各地交出怎样的答卷?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保障有何亮点?在新时代新征程上有哪些结构性、局部性的问题需要关注?各地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有哪些新招硬招实招?央广网特推出“开局十四五”系列报道,观路径,看成效,多角度聚焦开局之年新气象、新思考。

央广网哈尔滨1月9日消息 这里,是北国仓廪,关乎天下乐安;这里,是共和国工业的摇篮,书写着新一轮振兴的光荣与梦想。

“十四五”开局之年,黑龙江贯彻新发展理念,抢抓机遇开好局起好步,走创新路,闯改革关,在疫情“大考”下书写东北振兴新答卷。

环境就是民生 蓝天也是幸福

2021年,全省优良天数比率达到94.7%,同比提高1.8个百分点;PM2.5浓度为26微克/立方米,同比降低2微克/立方米;重污染天数比率0.6%,重污染天数同比降幅为58.3%。

黑龙江以大森林、大湿地、大界江、大湖泊著称(央广网发 于国军 摄)

这是自黑龙江省开展空气质量自动监测以来空气质量最好的一年,也是老百姓看得到的民生答卷。

提到黑龙江,很多本地人会骄傲地向外地游客介绍“大”——大森林、大湿地、大界江、大湖泊。而生活在这里的人们更关心天蓝、水碧、土净。

眼下,北国风光白雪皑皑,冰天雪地美如国画。一进入春天,黑土地的画风变了——水墨黑白的色彩渐渐消失,山林江河涂抹出浓淡相宜的花样色彩。

“这里四季分明,每个季节都有惊喜!”在齐齐哈尔生活了大半辈子的吴先生总喜欢向他的朋友这样介绍自己的家乡,“四季景色不同,你们一定要常来。”

吴先生的邀约底气来自生态环境的持续改善。

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这是黑龙江省委、省政府的共识。

来自黑龙江省生态环境厅的消息,“十三五”以来,该省统筹推动蓝天、碧水、净土、美丽乡村、原生态五大保卫战,全省62个国考断面劣V类水体全部消除,125个县(市、区)全部完成耕地土壤环境质量类别划分,自然保护区“四类重点”问题整改完成率98.5%,退耕还湿面积2.3万公顷。

一项项久久为功的举措,让更多人关注生态黑龙江,也让更多的本地人幸福感满满。

“以前一到供暖季就能闻到呛鼻子的味道,家里老人孩子都要戴口罩出门。这几年不一样了,明显能感受到雾霾天每年都在减少,生活环境也越来越好了。”越来越多的市民发现,小锅炉“下岗”了,蓝天变多了,雾霾减少了,游客增多了。

丹顶鹤恣意翱翔,引得游客纷纷拍照留念(央广网发 杨海全 摄)

美丽生态释放出巨大吸引力,以森林公园、湿地公园、地质公园、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示范区等生态旅游为载体,黑龙江旅游正在向生态体验和生态度假旅游转型,吸引越来越多游客到黑龙江探寻“夏季凉爽”“冬季冰爽”“四季清爽”的秘密。

好生态来自天赐,好环境来自守护。日前印发的《黑龙江省“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在肯定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同时,也清晰地指出当前面临的问题——作为老工业基地,生态环境问题的结构性、根源性、趋势性压力总体没有得到缓解,污染排放和生态环境保护的严峻形势没有根本改变,生态环境质量从量变到质变的拐点尚未到来。

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十四五”开局亮出暖心成绩单后,2022年,黑龙江将聚焦群众所急、所盼,打响重污染天气消除、臭氧污染防治、治理群众反映突出问题三场战役,全力减少污染天气,改善大气环境质量,增强人民群众的蓝天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为黑土加“油” 端牢“中国饭碗”

在黑龙江佳木斯市郊区长发镇正合村,村民崔巍在院子里的一张大案板上整整齐齐摆着切好的猪肉。“丰收了,大伙都高兴,杀头猪挨家送肉吃个喜儿。”岁末年初,谈起收成,崔巍合不拢嘴。

正合村是佳木斯市郊区第一个实现整村流转的村,有一定规模化经营基础。村里推荐崔巍作为带头人,成立了佳木斯兴家粮食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将村里的规模经营引上更科学、更高效的道路。

“说白了,土地托管就是村民拿钱,我们伺候地。”崔巍说,2021年合作社托管了村里25户农民的4500亩土地,今年还会扩大,预计托管面积将达到全村的90%。

近年来,黑龙江现代农业发展步伐不断加快,整体水平显著提高(央广网发 邵国良 摄)

土地“入托”,“明白人”种地,直接效益是增产。

“我们合作社通过土地托管规模经营土地1.04万亩。玉米亩产达到1500斤左右,实现了大丰收!”齐齐哈尔市拜泉县福顺现代农机合作社理事长、新生村党支部书记赵福德介绍,“这比农户自己种每亩增产200斤左右。我们粗略算了一下,光玉米就增收500吨。”

在桦川县玉成现代农机专业合作社,负责人赵德山也正盘算着今年的收益。2021年,合作社种植绿色水稻16000亩、有机水稻2000亩,让合作社进账了400余万元。

“现在种地可比过去轻松多了,我们合作社68台高速插秧机全部安装了北斗导航无人驾驶系统,比起传统插秧机,不仅节省了人工费还抢了农时,稻苗株距、行距更均匀,苗量更精准,让稻苗更粗壮、根系更发达。”赵德山用3年的时间把合作社的插秧机全部安装了北斗导航系统。尝到甜头的他说,下一步我们会将大马力拖拉机、收割机全部安装北斗导航系统。

如今,农民对现代化农业生产的接受程度越来越高,农业生产也变得越来越高产高效。田间地头“新玩意儿”“黑科技”大展身手。

田间“黑科技”越来越多,农民种地越来越省力(央广网发 邵国良 摄)

“我种的这500亩地,只要不是十分严重的自然灾害,都能做到高产、稳产、丰收!”大兴农场科技示范户胡春光侃侃而谈。春天插秧,他用的卫星辅助直行的变量侧深施肥插秧机;夏天水肥管理,他应用的是“浅、湿、干”循环交替灌溉法,施肥应用的是前氮后移技术和无人植保飞机喷施生物肥。

目前,黑龙江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已达98%,建成40余个省级和国家级现代农业科技园区。“十四五”期间,黑龙江将打造千公里高标准科技示范带,推行全程“机械化”。

农业提质增效,少不了科技赋能。目前,农民种植优质水稻和大豆的积极性不断提高。

在农民增产增收的同时,黑龙江还不忘为黑土加“油”。

“捏把黑土冒油花,插双筷子也发芽”是黑龙江得天独厚的黑土资源的写照,但由于高强度利用、重用轻养、土壤侵蚀等原因,黑土地变得又“瘦”又“薄”,如何为黑土加“油”成为了黑龙江近年来亟待解决的问题。

喜迎丰收(央广网发 崔伦震 摄)

佳木斯市桦川县玉成现代农机专业合作社自2015年起承担了黑土地保护利用试点项目。合作社负责人赵德山介绍,自黑土地保护利用试点项目开始,农民通过秸秆翻埋,秸秆堆沤腐熟、测深施肥,有机肥施用,测土配方,黄腐酸等多种方法不断增加土壤有机质,修复黑土地。

“黑土层变厚了,地就有劲了,粮食质量上去了,收入就高了。”赵德山看着脚下的黑土地感叹说,我做过对比,参与黑土保护的地块和没参与的,产量和品质都明显不一样。

近年来,黑龙江省出台了保护黑土地的一系列政策,通过各项补贴,将“真金白银”发到了农户手里。

2021年富裕县作为黑龙江省黑土地保护利用项目试点县,春季落实玉米免耕播种40余万亩,按照每亩补贴30元计算,就发放补贴资金1200余万元。

补贴到位了,老百姓保护黑土地的积极性更高了。但是在农业专家看来,土壤“病了”,就得治疗。“不能耽误也不能误诊,关键是要对症下药,还不能产生副作用。”黑龙江省农科院黑土保护团队负责人说。

来自黑龙江省农业农村厅的数据,目前,全省平均耕地质量等级3.46等;土壤有机质平均含量36.2克/千克。旱田耕层厚度均24厘米,其中,秸秆翻埋和深松整地均达到30厘米以上。

为确保“中国饭碗”装上更多绿色粮、优质粮,黑龙江深入实施“藏粮于地”战略,加强保护黑土地这个“耕地中的大熊猫”,全省累计落实黑土地保护示范区面积1000多万亩。

2021年,黑龙江粮食生产喜获“十八连丰”。数据显示,2021年黑龙江省粮食播种面积21826.95万亩,比2020年增加169.35万亩;粮食产量1573.54亿斤,比2020年增加65.34亿斤,占全国总产量的11.5%,连续十一年位居全国第一,国人每9碗饭就有1碗来自黑龙江。“中华大粮仓”黑龙江再次交上一份丰收的答卷,稳稳地扛起了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任。

经过多年的努力,黑龙江农业发展已经从“量的积累”迈向“质的飞跃”。

下一步,黑龙江省将向农业绿色高质量发展要效益,坚持良种良法配套、农机农艺结合,推广大马力高端智能农业机械,集成组装技术模式,不断提高单产,增加总产。同时,为优化种植结构,增强重要农产品供应保障能力,2022年将增加大豆种植面积1000万亩。

拥抱数字浪潮 激发振兴新动能

2021年12月6日,我国最东端高铁牡佳高铁正式“开跑”。线路全长372公里,设计时速250公里,网友直呼这才是“嗖嗖嗖”的高铁速度。

牡佳高铁开通运营,首批乘客用手机记录下难忘瞬间(央广网发 原勇 摄)

“能看得到我吧?看看这速度有多快!”牡佳高铁首批旅客黄雪松一边与女朋友视频,一边感慨着高铁速度。结束视频后,他又对车厢和窗外拍个不停,给家人发送了几条微信视频,分享此刻的心情。

牡佳高铁网络连接顺畅,让旅客彻底摆脱靠甩手机“摇信号”。与“不卡顿”的上网速度相匹配的是黑龙江5G建设的速度。截至2021年10月末,新建5G基站1.22万个,累计建成3.1万个。

2021年,“十四五”开新局,数字经济火了:出台《推动“数字龙江”建设加快经济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措施》(以下简称“数字经济20条”),切实拿出真金白银推动产业数字化和数字产业化;智慧矿山、数据金融、远程医疗、政务“一朵云”蓬勃兴起。

“发展数字经济,我省大有可为、必有可为、必须为之。”黑龙江省工信厅厅长张显丰说,黑龙江作为东北老工业基地,拥有大量的数据资源、丰富的应用场景和广阔的市场空间需求。

发展数字经济是黑龙江产业结构转型和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一招。张显丰介绍,黑龙江先后成立以省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的数字龙江建设领导小组和大数据产业领导小组。相继出台“数字龙江”建设指导意见、发展规划以及“数字经济20条”政策措施。这20条体现了省委、省政府推动发展数字经济的决心和力度,旨在推动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和中小企业数字化赋能,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

哈尔滨新区智慧城市大数据中心(央广网发 资料图)

“真金白银、条条干货!”业内人士用这两个词来点评20条政策。“数字经济20条”提出的目标更让人对黑龙江未来充满希冀:力争到2025年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10%,关键业务环节全面数字化的大型制造企业比例达到60%左右、规模以上企业比例达到40%左右,数字经济发展达到全国平均水平。

最新数据显示,2020年,黑龙江数字经济规模约3831亿元,全国排名24位,占GDP比重28%。

如何实现新目标?张显丰在黑龙江省委十二届十一次全会暨省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新闻发布会如此表述:要以打造“质量龙江”为引领,以打造“数字龙江”为先导,聚焦做好“三篇大文章”、抓好“五头五尾”,大力推进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培育打造新的经济增长点和发展新引擎。

面对这数字经济新蓝海,下一步黑龙江将在思想思路破题上发力、在科学规划引领上发力、在配套政策跟进上发力、在聚焦优势扬长上发力、在激发活力补短上发力,全面推动“数字龙江”建设,让龙江的产业拥抱数字浪潮,全面智能升级。

昔日北大荒,今日中华大粮仓。走进新时代的黑龙江,不仅牢牢端稳“中国饭碗”,让中国人的饭碗更多装上“中国粮”,更用心、用情、用力保护脚下的黑土地、头顶的那片蓝天,以数字经济赋能高质量发展。

稳步开局“十四五”,龙江未来可期!
https://t.cn/A6JUDTUQ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我笑,那就看是选择做只会爱上爱情的浪子,还是爱人。喜欢这段关于爱的描写“你并非爱的目的,而是让我去爱的动力。
  • 其实当时我去新疆的时候,在最后一站去往和田时,因为包了一个司机,就我和我奶奶两个人坐车是属于相对自由的行程的,在去往各大景点中途我们路过了很多村落,可惜我当时没
  • 后面开始有人给我介绍对象了,都说那个男生家庭好,父母都有养老金,自己本身很上进很努力,工作稳定,还是91年的……说了太多次,终究妥协了,于是我试着与他单独吃饭、
  • 何承熹只是一个普通人,她没有出众的才华···再加上评委对这种整容成明星的选手不感冒···很快就被淘汰了![可怜]何承熹,出生于深圳,她从小对自己的长相不满意,再
  • 武先生越看越觉得这是早有预谋,但为了40元报警又有些小题大做,便将监控录像发到了同行的微信群里,提醒大家注意。7月21日凌晨2时许,武先生依旧在守店,此时一名青
  • 这名何同学目前正在重庆江北区从事送外卖工作,在他看来,“硕士”只是一个名称,不觉得有什么特殊含义,“目前找不到更好工作,倒不如先自己养活自己”。我们尊重不同人的
  • 在隐如尘烟里马有铁的老实真的是那种风平浪静的,他用一个朴素的思想,任尔东西南北风,只管埋头照顾好自己的一亩三分田,任凭别人无情的嘲讽,只管把大衣披在女人身上默默
  • 作为具有百年历史的日本度假村及酒店管理公司,#星野集团#从未停下脚步,2022年将新开10家酒店·温泉旅馆,改造1家温泉旅馆,以满足客人多样化的旅行需求和目标。
  • 虽然特效创意能看出受到《阴阳师》的影响,演员的武打动作也还有进步空间,但做到这样真的真的可以了。网络大电影淘到宝,全剧叫得出名字的演员只有吕颂贤范湉湉,谁能想到
  • 因为惯用脑的不同,所以适合的方式不一样~尤其在家人,伴侣之间放下改变对方的执念,充分理解,放过对方放过自己,相亲相爱一家人[doge]#改变从整理开始##重启生
  • “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投射在荧幕中的影像也许正如画在墙上的对红,使得本互不纠缠的你我见之所见,感之所感。[笑cry][笑cry][笑cry]我
  • 给处女座的小告诫:你是那种一旦坠入爱河,对读书等其它事情也会燃起斗志的人,因此不妨找个谈恋爱很专心的工作服人吧。给天蝎座的小告诫:感情纤细的你,受到很多男生(女
  • 花花公子,给你不一样的感觉【专柜1099元同款】正品保证,优质牛皮鞋面,外表时尚优雅,柔软舒适,简约百搭,轻松应付各种场合,专为商务人士量身定做【花花公子】真皮
  • [冲刺]更多全国优秀靠谱的医院医生查询,臻选口碑好的机构专家,避免踩坑黑医院,[冲刺]大数据实时更新查询,[爱你][爱你]请点击不用等到双十一,双十我们就来狂欢
  • 【实时好物[打call]】免爬楼合集来啦,如果有刚需商品也可自助搜券: 【16】Rozo 小金钻眉笔*3支 【89】Ryo吕 紫吕洗发水400ml*3瓶
  • 问石五首 《一》 华彩盛妆各不同 天设地造无人工 留得彩石续新釉 似比长虹胜浓云 《二》 千石千面藏千魂 万人万景万巷浓 含风似秸逼真态 问江哪得刻石工 《三
  • 当初和我一起修炼却已经得道成仙的老道和我说,你这不行,你得长出九条尾巴来才能成仙。哟呵,这小道士的话我真爱听,我把掉落的尾巴一扫,扫到了小道士脚下:“不客气,诺
  • 没得办法,时间太快,推着我们往前走,谁都来不及放慢脚步,偶尔回头看看来时的路,也只能是在边边的某个角落苦苦的寻踪觅迹…《老街.记忆》组照第一部分——来自中国平江
  • 生活中,我们难免遇到不如意的事有人忧思百结,不断内耗自伤有人脾气暴躁,冲动酿成祸事说到底,所有的坏情绪最终都是由自己来承受后果的愿我们都能及时从情绪中抽身旁观自
  • 愿你所想,如你所愿#肖战正能量艺人# ❤️#肖战平安喜乐#不要羡慕任何人的生活,其实谁家的锅底都有灰,不是别人风光无限,而是他们的一地鸡毛没有给别人看而已。黄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