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如招商,必须有重组思维!

01、世界是可以重组的

“重组”二字真是奇妙。“千里为重”,意指空间的转换和历史的邃远;“组”,“糸”旁指“丝绳”,“且”部为“加力”,寓意抓住主干,理清乱麻。两个字组合起来,就是站在历史和战略的高度,发挥聪明才智,抓住问题主线,对事物构成要素重新进行排列组合,形成最优解决方案。

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矛盾的对立统一。毛泽东同志在《矛盾论》中写到:“唯物辩证法的宇宙观主张从事物的内部、从一事物对他事物的关系去研究事物的发展,即把事物的发展看作是事物内部的必然的、自己的运动,而每一事物的运动都和它的周围其他事物互相联系着和互相影响着”,其中,“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矛盾的统一性是有条件的。”站在这样的哲学高度理解重组,就是通过改变事物的联系方式和运作条件,使其内部结构优化,进而使运动的方式、运动的轨迹朝着理想的方向和预期的目标转化。

无论是词源学考证,还是哲学辩证思考,都告诉我们,重组是一个广泛适用的概念,世间万事万物都是可以重组的。

深化改革需要重组。所谓改革,就抓住处理政府和市场关系的“牛鼻子”,通过优化资源要素配置方式来提升综合效率。实际上,改革就是重组,重组也是一种改革,改革与重组异曲同工,是一而二、二而一的两个概念。我们处在一个深刻转型的时代,原有体制弊端尚未根除,新生市场机制有待发育,如何破解长周期、大面积、反复出现的历史遗留问题?如何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各项工作中产生的新矛盾、新问题?如何依托现有条件,着力解决现实的问题,实现预期目标?这些都需要我们运用重组的思维和办法,通过边界条件的调整变化,使市场这支“看不见的手”和政府这支“看的见的手”协调配合、相得益彰。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离不开重组。经济发展动力转换、方式转变、结构调整,本质上都是通过经济要素、创新驱动、资产结构、股权结构、组织结构、管理模式等方面的经营运作,促进资源配置最优化和整体功能最大化。这里面包含诸多重组操作,包括资产重组、组织重组、管理重组、资源重组、要素重组、权利重组等等。其目的,都是通过重组达到“1+1>2”或“5-2>3”的效果。可以说,人类生产生活各个领域,包括经济的、技术的、社会的、文化的、生态的,都会涉及到重组。大千世界,没有什么不可以重组。

重组的道路千万条,重组的方式千万种,但困难面前,如何抽丝剥茧、条分缕析,迅速找到最合适的重组路径,从而实现问题的解决、发展的突破呢?这就需要把握重组的一般规律,明白重组的目的、条件、方法和注意事项。

02、重组的五种目的

一个企业负责人或者政府官员日常需要处理的事项中,绝大部分用常规方法就可以处理,不需要重组。整天坐在办公室里想重组,为了重组而重组,那是自寻烦恼。重组历来是问题导向的,是有明确目的的。

一般在五种情况下,要启动重组思维:

一是实现超常规发展,需要重组思维。企业要想迅速扩大规模、占领市场,获取战略机会,地方要想加快发展、弯道超车,一般的方法往往是不行的,这时候需要转换思路,考虑重组的方法来推动。

二是化解历史遗留问题,要有创新的重组思维。一些问题由来已久,长周期存在,你的前任、前任的前任都没有解决,一定是在传统的坐标体系内无解的。这个时候,就要考虑用重组的办法解决它。

三是解决广泛存在的问题,要有独特的重组思维。因为既然是一个普遍问题,甲想解决,乙也想解决,大家都想解决,但又没有想出好的办法,就说明常规的办法解决不了,应该创新重组。

四是遇上爆发性、危机性、冲撞性的尖锐问题时,也需要重组思维。当今世界风云变幻,在新时期、新形势、新条件下谋求新的突破,延续并不断增强竞争力,就不能墨守成规、一成不变。尤其是金融危机之时,常规的办法一般不大管用,必须用重组来摆脱危机,用重组来抓住机遇。

五是全球化背景下优化资源配置,需要有重组的思维。经济全球化使资源配置的范围超越了国界,各个国家和地区都在世界范围内寻求要素的最佳组合和资源的最优利用。一个地方要想分享全球化红利,就必须运用重组的思维,在全球化范围内对资源要素进行优化配置,这样才能更好的提高经济质量和效益,实现经济可持续化发展。

以上是从方法角度讲了五种抽象的归纳,具体到了你生活、工作中你稍微想象一下,哪些是属于这一类,哪些是属于那一类,总之跟这五类有关的有时间的、历史的、空间的、广泛的方面,有突发的、超常规的,有整个国家边界条件变化了、开放了,这时候你都需要有重组的思维,想清楚怎么解决问题。

这是我想说的第一个关于重组绝不是抽象的无事找事,为重组而重组,一定是问题导向的,围绕着解决某个问题而去重组,而问题有五种性质,这五种性质问题碰上了你就要启动重组的思维。

03、推进重组的五种方法

遇上了上述五种问题你怎么去解决呢?重组的手段、方法,从哲学意义上或者方法论意义上有哪几类方法呢?大体有五种:

第一个边界条件法。调整边界,调整你工作的环境、边界。毛主席说过,事物一切都是矛盾的一种运动,任何一种矛盾有内因和外因。内因起主要作用,外因起转化的作用。一切的矛盾都因为外因条件的变化带动了内因的调整,内因随着外因而变化,最后使矛盾这种运动转为那种运动,这就是事物运动的基本规则。

我们现在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讲什么?就是在讲一个地区、一个国家的经济,当你把供给侧的边界条件、供给条件调整变化了,经济运营的质量、效益和结构也会变化。比如说“三去一降一补”里面有一个“降”,降什么?降成本,降成本降哪个成本?降物流成本、税费成本、融资利息成本、劳动力供应的成本,还有降各种资源要素的成本。当你把这五种成本都降低了,那整个经济结构就会变,运行质量和效益都会提高。

任何企业都是在一定边界条件下运行的,调整边界条件往往能改变企业的运营环境,实现优劣的转化。

第二,资源优化配置。即在市场情况下,通过资源的优化配置,提高各种要素的利用效率,取得更大的收益。包括企业上市,垃圾股重组,各种大小集团合并强强联合,或者优势企业与弱势企业的合并,这不是为合并而合并,而是实现资源优化配置。资源优化重组,很重要的是要利益均沾,风险共担,参与配置资源的各个方面都得到好处,实现多赢。

第三,利益分配法。简单的讲,就是切蛋糕的方法,通过改变利益分配方式或者分配比例来进行重组,提高效率。利益蛋糕本来是这么分配的,现在为了局面和新目的,把这个蛋糕重新划分后形成分配格局,从而实现资源重新整合,化解一定的矛盾,解决一定的问题。

第四,机制变革法。就是对企业内部或者系统内部进行体制机制的改革,重组不仅仅需要外部条件的改变,同样需要内部体制机制的优化。现代企业法人治理结构的建立,事业单位改制等都属于这一类重组。

第五,管理措施调整法。比如对不适应工作要求的管理层进行调整,启用懂市场、会管理、善经营的企业家或职业经理人,对管理方法进行更新,或者出台新的政策措施,调动各方积极性,促进企业高效规范运营。


04、重组的五个注意事项

不管遇到哪种情况,也不管用什么方法进行重组,都要把握五个要点:

其一,不能把重组搞成群众运动。一定要明白,重组是领导者的事情,不是群众运动。重组是有一定权利、资源、资金、实力的领导人之间相互默契的行动。你的企业去收购另一个企业,一定是你这个企业的领导跟那个企业领导讨论,资源优化配置一定是有权利的人做的决策。

其二,重组要讲时机、讲机遇。可能这个时点重组能够成功,而且成本低。那个时点重组虽然也能成功,但是成本可能提高一倍。再换一个时点重组,同样的方法,没准就失败了。所以要择机而行,果断处置。

其三,重组一定要尽可能照应方方面面的利益,重组的各方应该是多赢的。简单讲,ST企业的重组一定涉及四类主体:一是把企业搞的一塌糊涂的原大股东;二是新的战略投资者、新的大股东,或者说战略重组方;三是散户股民;四是ST公司的债权人。这四个方面要利益互补,四方共赢。不能把全部坏账叫战略投资者背,否则人家就不愿重组了;不能赖账,让银行消化,那银行不会干;也不能欺负股民,影响社会稳定。当然也不能让原来的大股东净身出户,股权受冲击。这里面,有各个方面积极性的调动问题,要义在以“多赢”为行为准则。

其四,重组必须是在阳光下作业,合乎法律,合乎市场规则,合乎社会公共利益,否则变成几个有权利的人搞阴谋诡计,然后赚了一把钱,把社会给坑了,利己害人,这是行不通的。

其五,重组要量力而行,适可而止。你有三元钱的资本,可以杠杆三倍做九到十元钱的重组,但若拿出全部老本,1:10的高杠杆、高负债去做一件事,就得不偿失了。

05、重组者需要具备五个方面的素质

如何熟练掌握并运用这个重组法则呢?我的体会,一个好的重组推动者,要有五个方面的素质:

一是善于将各种知识融会贯通。一个好的重组者,一定要有较为全面的知识素养,知晓我们身处这个世界各种现象内在的逻辑关系。还要受过案例的训练,而不是死记硬背,重组是不能有框框的,根据遇到的问题来想措施,想方法,想哪个方法最好,想有没有后遗症。如果有后遗症,用什么措施来预防?有时很可能和其他案例异曲同工,但是正如苏格拉底说的,任何人都不可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

二是善于化繁为简。古人说:“大道至简”。把复杂的问题切割成几个简单的问题,然后一个个地解决,解决以后,叠加起来又互为前提。最后,就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了。但是简单化并不是去违反游戏规则。重组要善于把复杂问题分解成几个简单问题,这几个简单问题是一个不能分割、互为前提的整体,每个简单问题都要用有力的措施去实施到位,最后组装起来,就把复杂的问题解决了。有些重组不成功,往往是把简单的问题复杂化,或者把复杂的问题变得更复杂了。

三是运用国家各类政策。重组必须善于把国家各类政策、各类金融工具用足、用好、用活。也就是说,必须把国家的法律制度、市场经济的游戏规则,根据实际情况用到恰到好处。这些游戏规则就像万花筒。这个案例这样转,那个案例那样转,每转一次就是一个不同的图案。其实,原理差不多,区别在组合的方法不同。比如股权分置改革,国家对上市公司的政策有十几条,实际操作中,我们不能把股改跟这十几条政策完全脱开,就股改论股改,那是不容易的。反之,如果股改前后国家许可的资本市场各种制度,方法和工具弄清楚,想想当时当刻的股改状况,再提出合理的操作方案,就会使股改得到三个好的预期:一是股改后上市公司的发展肯定要好于股改前。二是股改后的总市值绝不会低于股改前的总市值。三是企业业务、管理更有前景。如果股改方案给人的感觉是有这三个好的预期,那就是成功的。

四是善于用身边的条件、资源。重组要从身边做起。任何一种重组,都是基于问题的解决,困难的解决。

五是善于在重组中把握底线思维不留后遗症。要防止在重组中“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解决了一个问题,又引发了另一个更大的问题;要防止在重组中把现在的问题推向未来,现在的问题好像解决了,却又引发了未来的另一种性质的更严重的危机;要防止在重组中以邻为壑的把自己的问题转嫁给别人。

总之,用重组、整合的心态去面对各种各样的重大问题,碰到难题、解决难题后,你常常就会有“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重组的最高境界就是,你已经把中央许可的政策、法律限制的问题、手中可以操作的杠杆资源、老百姓能够接受的条件,都放在脑子里形成一个框,在这个框里你可以把所有的东西任意地组合,但是“随心所欲不逾矩”。到了这一步,组合出来的方案,就能得到方方面面的支持和认同。

重组的本质是资源优化配置,是体制机制的创新,重组的奥义在于“随心所欲不逾矩”,在于“柳暗花明又一村”。对企业家而言,掌握了这个工具,就多了一种运筹财富,摆脱危机的本事;对于政府官员来说,掌握了这个工具,就多了一种为国家、为社会、为人民服务的能力。

[太阳][微风]【道德经.注释】

(80)【小國寡民,使有什伯人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遠徙。雖有舟輿,無所乘之;雖有甲兵,無所陳之。使民複結繩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孜其居,樂其俗。鄰國相望,雞犬之聲相聞,民至老死不相往來】。
  小國寡民,地僻人稀,欲成豐大之邦,敦上禮之俗,似亦難矣。然能省其虛費,裁其繁文,使有什伯人之器而不用,則糜費少而器物多,國家之富可致也。且不縱欲而輕生,營私而罹死,遠遊它鄉,貿居人國,而惟父子相依,兄弟是戀,重死而不遠徙,則康樂和親之世可臻也。以故“媚我君王,念茲土孙”,雖有舟輿,不肯遠適異國,以離父母邦焉。朝廷深仁厚澤,淪肌浹髓,恩却父子,誼若弟昆,是以叛亂頑徒,悉化為良善,雖有甲兵,亦無所陳之矣。如此上恬下熙,民孜國泰,使複行結繩之政,樂太和之風,親親長長,孛孛田田,甘其飲食,美其衣服,予以孜居而樂俗,敦厚以成風,又何患國小民寡,難以惇大成裕,仁厚可風哉,第見民愛君如父母,君視民如子弟,忠心耿耿,繫念殷殷,縱頃刻之冸離,亦不忍也。雖鄰國在,,舉目能窺,雞犬相聞,頃耳可聽,而民則自少至壯,自生及死,不與鄰國一相往來。此蓋民之感恩戴德,沐化涵情,於君上者深矣,是以孜無為之治,享有道之天,而不肯一步稍離。如此則國豈猶患小,民豈猶患寡哉,勢必聲教四訖,風聲遠播,而天下歸仁,萬國來却也。
  此喻年老精衰者修煉之法。夫人到老來,精氣耗散,鉛汞減少,欲修金丹大道,亦似難乎其難。不知金丹一事,非屬徍天精氣,乃先天鉛汞。得其至一之道,采而取之,餌而服之,不論年老年少,皆可得藥于一時半刻,成功千十年三月。特患不聞先天真一之氣,徒取服於徍天有形之精,不惟老大無成,,少壯之士,亦終無得也。惟下手之初,勉強支持,使手不妄動,足不輕行,目不外視,耳不它聽,口不聞言,心無妄想,自朝至暮,滌慮洗心,制外養中,退藏於密,不使一絲之牽,不仙半毫之累——積之久久,誠至明生,自然目光仏凝,舌神仏蘊,心靈記憶體,四肢舒徐,頭頭合道。此喻“什伯人之器而不用”,然徍用之無不足也。“民”比身也。人到老來,莫不畏死情極,好生心深。然畏死而不知求生,徒畏亦無益耳。
  惟謹慎幽獨,時時仏觀,刻刻返照,不離方寸之中,久則致中致和,雖天地可位,萬物可育矣,何況近在一身,而有不位不育者乎,此立玄化,養穀神;綿綿若存,用之不勤;惺惺常在,孚之不敗;寂而常照,照而常寂:,常應常靜,無文無武:。所謂動觀自在,靜養中和者此也。固不事河車運轉,斗柄推遷;又無須戡亂以武,野戰則宜,孚城以文,沐浴為尚,取喻於臨爐進火,用師克敵也。此清淨而修之法,非陰陽補益之工。不但老人行持,可得藥還丹,,少年照此修持,亦可綿綿密密,不二不息,上合乎于穏之天。第躁進無近功,急成非大器,惟慢遊饜飫,如水之浸潤,火之薰蒸,久則義精仁熟,道有成矣。故“雖有舟輿,無可用之;雖有甲兵,無所陳之”也。且夫進退升降,朝屯暮蒙之法,太上前已喻言:“兵者之徍,必有仔年。”足見臨爐采藥行火,特為徍天氣拘物蔽深者立一法程——倘不如此,則凡氣無由化,真金不可還也。若能靜養為功,不施烹煎之術,惟孚虛靜中,則不知不覺,無為無思,自然渾渾淪淪,純乎以正,默然合天,不待言思擬議,而與天地流行無間。此,“使民複結繩而用之”。不立文字,不假言詮,而“上記不用籌策”也。“甘其食,美其服”,,精貫於中,氣環於外。仏甘而外美,有不可名言者。“孜其居,樂其俗”,則中心孜仁,隨其所之,無不宜也。修煉至此,了了常明,如如自在,對境可以無心,遇物何能相染——雖有所見所聞,亦若無見無聞,絕不因色聲而生其心。故曰“鄰國相望而不相往來”。此無上上乘,無下下乘,玄之又玄,妙而又妙之功。嗚呼,學至於此,與道大適矣。
   若論修道,古有兩等修法:有清淨而修者,有陰陽而補者。清淨而修,,煉虛一著,不必煉精煉氣為也。然非上等根器,不能語此。若果根蒂不凡,從此一步做去,都是,天地自然之道,不似吾師今日之教,尚多作為也。蓋人身之中,原有陰陽坎離、乾坤闔辟、日月水火、升降進退之機,猶天之運行,皆自然而然,無須為之推遷。但只一正其,神,使之不知不覺,無思無慮,那清空一氣,浩浩蕩蕩,自然一呼一吸,上下往來,如乾坤之闔辟,日月之往來,水火之升降,陰陽之否泰,進退如此而已矣。雖有火候,不過清心寡欲,主靜仏觀,使真氣運行不息而已。雖有進退升降,不過以真水常升,真火常降而已。縱道沐浴,亦不過懲忿窒欲,滌慮洗心,仙太和在抱而已。雖有得藥成丹,亦不過以神為父,以炁為母,兩兩扭結一團,融通無間,生出天地生我之初一點真靈,,所謂離宮之真精,又謂人身之真汞;以我神炁煉比一個真汞,結胎成嬰,日徍生出陽神,官骸血脈,五臟仐腑,毛髮肌膟,靈明知覺,無一件不與人肖——仕之可化為萬身,合之仍歸一氣——要皆自神父氣母,兩兩交媾,而煆出這個真汞之精,以為陽神者也。然此真汞,須有生髮之候。蓋心為五臟之中炁,中炁一升,五臟之炁隨升,中炁一降,五臟之炁隨降。其生也,由於真汞之動;其息也,由於真汞之靜。要之動靜升降,皆屬自然之道,惟,其自然之運用可矣。但此步工法,自古神仚,少有從此一步下手者。
   何謂陰陽兩補,必先識得太極開基,先天一陽發生,然徍將我這點真陽之氣,投入丹田之中,猶父母交媾,精血合作一團,入於胞胎之仏,此為先天真種,種在乾家交感宮,日運鉛汞,漸生漸長,它日出胎,方成脫殼神仚。若無此個真種,是空煉也。雖有所得,亦不過保固色身,不能生出法象也。知之否,有此一點真陽之氣,入於胞胎,然徍加以神光下照,久久真陽有動機,不妨將坎中之水,引之上升,離宮之火,導之下降,直將色身所有陰滓屍氣煉化,只取得一味真氣,配我靈陽,合而為丹,養之為神,可以飛升變化——然此亦自然之道也。凡人落在徍天,神氣多耗,年華又老,猶走路之人,離家已遠,不得不從遠處回來,所以必要費力也。夫以神氣兩仕,未能合而為一,日間打坐,必用一點意思,幾仕氣力,將我神氣,兩兩入于丹田之中,不許一絲外走,一息出,一息入。我惟,其呼吸之息,自一而十,自十而百,而千而萬,在所不拘。如此緊閉大門,存神丹扃,作一陣,然徍外息暫停,真息始動。我于此又溫養一陣,然徍真陽之氣,蓬蓬勃勃,真如風湧雲騰一般,我急忙開關引之上升。其升也以神不以氣,但須凝神了照尾閭,一路之上足矣。到得真氣衝衝,溫養片刻,然徍下降。總之真陽初動,必須用點氣力,然徍可升可降。蓋以凡身濁氣太重,必十仕鼓蕩,乃能祛其塵垢,而徍有清清白白之神氣,為我煉成丹本。所以古人雲:始而采藥,非用武火猛烹急煉,則真金不能出礦——此武火所以名為野戰也。至於升降已畢,丹田氣滿,心神孜泰,然徍以煉虛之法,,其氣機而為之足矣。此雖勉強,亦是自然當如此者,生須照此行持可也。

钟明读书录(十一):庄子内•齐物论(辑三)
【译文】
夫言非吹也①。言者有言,其所言者特未定也②。(说话辩论并不像是吹风。善辩的人辩论纷纭,他们所说的话也不曾有过定论。)
果有言邪?其未尝有言邪?其以为异于鷇kòu音③,亦有辩乎④?其无辩乎?(果真说了些什么吗?还是不曾说过些什么呢?他们都认为自己的言谈不同于雏鸟的鸣叫,真有区别,还是没有什么区别呢?)
道恶乎隐而有真伪?言恶乎隐而有是非⑤?(大道是怎么隐匿起来而有了真和假呢?言论是怎么隐匿起来而有了是与非呢?)
道恶乎往而不存?言恶乎存而不可?(大道怎么会出现而又不复存在?言论又怎么存在而又不宜认可)?
道隐于小成⑥,言隐于荣华⑦。(大道被小小的成功所隐蔽,言论被浮华的词藻所掩盖。)
故有儒墨之是非⑧,以是其所非而非其所是。(所以就有了儒家和墨家的是非之辩,肯定对方所否定的东西而否定对方所肯定的东西。)
欲是其所非而非其所是,则莫若以明⑨。(想要肯定对方所否定的东西而非难对方所肯定的东西,那么不如用事物的本然去加以观察而求得明鉴。)
物无非彼,物无非是。(各种事物无不存在它自身对立的那一面,各种事物也无不存在它自身对立的这一面。)
自彼则不见,自知则知之⑩。(从事物相对立的那一面看便看不见这一面,从事物相对立的这一面看就能有所认识和了解。)
故曰:彼出于是,是亦因彼。(所以说:事物的那一面出自事物的这一面,事物的这一面亦起因于事物的那一面。)
彼是,方生之说也(11)。(事物对立的两个方面是相互并存、相互依赖的。)
虽然,方生方死,方死方生;方可方不可,方不可方可(12);(虽然这样,刚刚产生随即便是死亡,刚刚死亡随即便会复生;刚刚肯定随即就是否定,刚刚否定随即又予以肯定;)
因是因非,因非因是(13)。(依托正确的一面同时也就遵循了谬误的一面,依托谬误的一面同时也就遵循了正确的一面。)
是以圣人不由而照之于天(14),亦因是(15)也。(因此圣人不走划分正误是非的道路而是观察比照事物的本然,也就是顺着事物自身的情态。)
是亦彼也,彼亦是也。(事物的这一面也就是事物的那一面,事物的那一面也就是事物的这一面。)
彼亦一是非,此亦一是非(16)。(事物的那一面同样存在是与非,事物的这一面也同样存在正与误。)
果且有彼是乎哉?果且无彼是乎哉(17)?(事物果真存在彼此两个方面吗?事物果真不存在彼此两个方面的区分吗?)
彼是莫得其偶(18),谓之道枢(19)。彼此两个方面都没有其对立的一面,这就是大道的枢纽。)
枢始得其环中(20),以应无穷(21)。(抓住了大道的枢纽也就抓住了事物的要害,从而顺应事物无穷无尽的变化。)
是亦一无穷,非亦一无穷也。故曰莫若以明。(“是”是无穷的,“非”也是无穷的。所以说不如用事物的本然来加以观察和认识。)
以指喻指之非指,不若以非指喻指之非指也(22);以马喻马之非马(23),不若以非马喻马之非马也。(用组成事物的要素来说明要素不是事物本身,不如用非事物的要素来说明事物的要素并非事物本身;用白马来说明白马不是马,不如用非马来说明白马不是马。)
天地一指也,万物一马也。(整个自然界不论存在多少要素,但作为要素而言却是一样的,各种事物不论存在多少具体物象,但作为具体物象而言也都是一样的。)
可乎可,不可乎不可。能认可吗?(一定有可以加以肯定的东西方才可以认可;不可以认可吗?一定也有不可以加以肯定的东西方才不能认可。)
道行之而成,物谓之而然(24)。(道路是行走而成的,事物是人们称谓而就的。)
恶乎然?然于然。恶乎不然?不然于不然(25)。(怎样才算是正确呢?正确在于其本身就是正确的。怎样才算是不正确呢?不正确的在于其本身就是不正确的。)
恶乎可?可于可。恶乎不可?不可于不可(26)。(怎样才能认可呢?能认可在于其自身就是能认可的。怎样才不能认可呢?不能认可在于其本身就是不能认可的。)
物固有所然,物固有所可;(事物原本就有正确的一面,事物原本就有能认可的一面,
无物不然,无物不可。(没有什么事物不存在正确的一面,也没有什么事物不存在能认可的一面。)
故为是举莛与楹(27)、厉与西施(28)、恢恑憰怪(29),道通为一(30)。(所以可以列举细小的草茎和高大的庭柱,丑陋的癞头和美丽的西施,宽大、奇变、诡诈、怪异等千奇百怪的各种事态来说明这一点,从“道”的观点看它们都是相通而浑一的。)
其分也(31),成也(32);其成也,毁也(33)。(旧事物的分解,亦即新事物的形成,新事物的形成亦即旧事物的毁灭。)
凡物无成与毁,复通为一。(所有事物并无形成与毁灭的区别,还是相通而浑一的特点。)
唯达者知通为一(34),为是不用而寓诸庸(35)。(只有通达的人方才知晓事物相通而浑一的道理,因此不用固执地对事物作出这样那样的解释,而应把自己的观点寄托于平常的事理之中。)
庸也者,用也(36);用也者,通也;通也者,得也(37);适得而几矣(38)。(所谓平庸的事理就是无用而有用;认识事物无用就是有用,这就算是通达;通达的人才是真正了解事物常理的人;)
因是已(39),已而不知其然(40),谓之道。(恰如其分地了解事物常理也就接近于大道。顺应事物相通而浑一的本来状态吧,这样还不能了解它的究竟,这就叫做“道”。)
劳神明为一而不知其同也(41),谓之朝三(42)。(耗费心思方才能认识事物浑然为一而不知事物本身就具有同一的性状和特点,这就叫“朝三”。)
何谓朝三?狙公赋芧xù曰(43):“朝三而暮四”。 众狙皆怒。曰:“然则朝四而暮三”。众狙皆悦。(什么叫做“朝三”呢?养猴人给猴子分橡子,说:“早上分给三升,晚上分给四升”。猴子们听了非常愤怒。养猴人便改口说:“那么就早上四升晚上三升吧。”猴子们听了都高兴起来。)
名实未亏而喜怒为用(44),亦因是也。(名义和实际都没有亏损,喜与怒却各为所用而有了变化,也就是因为这样的道理。)
是以圣人和之以是非而休乎天钧(45),是之谓两行(46)。

【注释】
①吹:风吹。根据本段大意看,“言”似有所指,不宜看作一般所谓的说话、言谈,而指“辩论”;下句的“言者”则当指善辩的人。辩言之是非出于己见,而风吹出于自然,所以说“言非吹”。
②特:但,只。
③鷇(kòu)音:刚刚破卵而出的鸟的叫声。
④辩:通作“辨”,分辨、区别。
⑤恶(wū):何,怎么。隐:隐秘,藏匿。
⑥成:成就。“小成”这里指一时的、局部的成功。
⑦荣华:木草之花,这里喻指华丽的词藻。
⑧儒墨:儒家和墨家,战国时期两个政治和哲学流派。
⑨莫若以明:传统的解释为“莫如即以本然之明照之”,意思是“不如用其自然加以观察”。姑存此说。
⑩“自知”疑为“自是”之误,与上句之“自彼”互文;若按“自知”讲,语义亦不通达。
(11)方生:并存。一说“方”通作“旁”,依的意思。
(12)方:始,随即。
(13)因:遵循,依托。
(14)由:自,经过。一说用,“不由”就是不用。照:观察。天:这里指事物的自然,即本然。
(15)因:顺着。
(16)一:同一,同样。
(17)果:果真。
(18)偶:对,对立面。
(19)枢:枢要。道枢:大道的关键之处;庄子认为,彼和此是事物对立的两个方面,如果彼和此都失去了相对立的一面,那么这就是道的枢要,即齐物以至齐论的关键。一切都出自虚无、一切都归于虚无,还有不“齐物”和“齐论”的吗?
(20)环中:环的中心;“得其环中”喻指抓住要害。
(21)应:适应,顺应。穷:尽。
(22)指:不宜讲作手指之指,战国名家学派公孙龙子著《指物论》,这里应是针对该篇内容而言,所谓“指”,即组成事物的要素。联系下一句,事物的要素并非事物本身,而事物的要素只有在事物内才有它的存在,故有“指之非指”的说法。喻:说明。
(23)马:跟上句的“指”一样,同是当时论辩的主要论题。名家公孙龙子就曾作《白马篇》,阐述了“白马非马”的观点。
(24)谓:称谓、称呼。然:这样。
(25)然:对的、正确的。
(26)以上十二句历来认为有错简或脱落现象,句子序列暂取较通行的校勘意见。
(27)莛(tíng):草茎。楹(yíng):厅堂前的木柱。“莛”、“楹”对文,代指物之细小者和巨大者。
(28)厉:通作“疠”,指皮肤溃烂,这里用表丑陋的人。西施:吴王的美姬,古代著名的美人。
(29)恢:宽大。恑(guǐ):奇变。憰(jué):诡诈。怪:怪异。恢恑憰怪四字连在一起,概指千奇百怪的各种事态。
(30)一:浑一,一体。联系上文,庄子认为世上一切小与大、丑与美、千差万别的各种情态或各种事物,都是相通而又处在对立统一体内,从这一观点出发,世上一切事物就不会不“齐”,不会不具有某种共同性。
(31)分:分开、分解。
(32)成:生成、形成。“成”和“分”也是相对立的,一个事物被分解了,这就意味生成一新的事物。
(33)毁:毁灭,指失去了原有的状态。“毁”与“成”也是相对立的,一个新事物通过分解而生成了,这就意味原事物的本有状态必定走向毁灭。
(34)达:通达,“达者”这里指通晓事理的人。
(35)为是不用:为了这个缘故不用固执己见;“不用”之后有所省略,即一定把物“分”而“成”的观点,也就是不“齐”的观点。寓:寄托。诸:讲作“之于”。庸:指平常之理。一说讲作“用”,含有功用的意思。
(36)以下四句至“适得而几矣”,有人认为是衍文,是前人作注的语言,并非庄子的原文。姑备一说。
(37)得:中,合乎常理的意思。一说自得。
(38)适:恰。几:接近。
(39)因:顺应。是:此,这里指上述“为一”的观点,即物之本然而不要去加以分别的观点。
(40)已:这里是一种特殊的省略,实指前面整个一句话,“已”当讲作“因是已”。
(41)劳:操劳、耗费。神明:心思,指精神和才智。为一:了解、认识事物浑然一体、不可分割的道理。言外之意,事物本来就是浑然一体,并不需要去辨求。同:具有同一的性状和特点。
(42)朝三:“朝三”、“暮四”的故事《列子.黄帝篇》亦有记载。朝是早晨,暮是夜晚,三和四表示数量,即三升、四升。“朝三”、“暮四”或者“朝四”、“暮三”,其总和皆为“七”,这里借此譬喻名虽不一,实却无损,总都归结为“一”。
(43)狙(jū):猴子。狙公:养猴子的人。赋:给予。芧(xù):橡子。
(44)亏:亏损。为用:为之所用,意思是喜怒因此而有所变化。
(45)和:调和、混用。“和之以是非”即“以是非和之”,把是和非混同起来。休:本指休息,这里含有优游自得地生活的意思。钧:通作“均”;“天钧”即自然而又均衡。
(46)两行:物与我,即自然界与自我的精神世界都能各得其所,自行发展。

夫言非吹也①。言者有言,其所言者特未定也②。果有言邪?其未尝有言邪?其以为异于鷇kòu音③,亦有辩乎④?其无辩乎?
道恶乎隐而有真伪?言恶乎隐而有是非⑤?道恶乎往而不存?言恶乎存而不可?道隐于小成⑥,言隐于荣华⑦。故有儒墨之是非⑧,以是其所非而非其所是。欲是其所非而非其所是,则莫若以明⑨。
物无非彼,物无非是。自彼则不见,自知则知之⑩。故曰:彼出于是,是亦因彼。彼是,方生之说也(11)。虽然,方生方死,方死方生;方可方不可,方不可方可(12);因是因非,因非因是(13)。是以圣人不由而照之于天(14),亦因是(15)也。是亦彼也,彼亦是也。彼亦一是非,此亦一是非(16)。果且有彼是乎哉?果且无彼是乎哉(17)?彼是莫得其偶(18),谓之道枢(19)。枢始得其环中(20),以应无穷(21)。是亦一无穷,非亦一无穷也。故曰莫若以明。
以指喻指之非指,不若以非指喻指之非指也(22);以马喻马之非马(23),不若以非马喻马之非马也。天地一指也,万物一马也。
可乎可,不可乎不可。道行之而成,物谓之而然(24)。恶乎然?然于然。恶乎不然?不然于不然(25)。恶乎可?可于可。恶乎不可?不可于不可(26)。物固有所然,物固有所可;无物不然,无物不可。故为是举莛与楹(27)、厉与西施(28)、恢恑憰怪(29),道通为一(30)。其分也(31),成也(32);其成也,毁也(33)。凡物无成与毁,复通为一。唯达者知通为一(34),为是不用而寓诸庸(35)。庸也者,用也(36);用也者,通也;通也者,得也(37);适得而几矣(38)。因是已(39),已而不知其然(40),谓之道。劳神明为一而不知其同也(41),谓之朝三(42)。何谓朝三?狙公赋芧曰(43):“朝三而暮四”。众狙皆怒。曰:“然则朝四而暮三”。众狙皆悦。名实未亏而喜怒为用(44),亦因是也。是以圣人和之以是非而休乎天钧(45),是之谓两行(46)。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人慢慢变老,心情慢慢变好》原创http://weibo.com/u/6274965563 牵挂是眼中的幸福,思念是内心的相思,虽说岁月会和我们擦肩,时光会让我
  • 金主义,金多的人一般不缺钱财,不愁吃喝,但金多的人比较强悍,是很物质的人,不太注重感情,通过八字五行之玄学理论,推测个人命运之体咎祸福,想要探秘更多五行之人的信
  • “别等我啦,你会遇见更好的…不要浪费自己的青春了”“可是没有你的人生才是浪费啊…”陈小龙:爱情,亲情,家国情,师徒情适合比较矛盾的男生,两人同甘共苦,刻骨铭心“
  • 我们走到河边已经花了三十分钟,风景很好,按照电影的设定,这时候我们应该在河边吃三明治。说起来在日本吃饭几天,口淡星人吃不了咸吃不了甜吃饭狂喝水和咖啡(提供的汤也
  • 这一方面说明,华理校内对这事涉嫌不作为,放任无良教授在学术上肆意妄为,潜规则盛行已久,另一方面,这些私事丑事已经传的连校外专家都知道,所以才会对女博士说出“我相
  • ¥ 39.924骨超大号雨伞 雨伞届的爱马仕®️工厂直发!出口超大号雨伞❗¥ 39.924骨超大号雨伞 雨伞届的爱马仕®️工厂直发!
  • 这个世界或许美好就美好在它形形色色的独特,和那份对你永远坚定的相信,没有乌托邦和好朋友在一起就是最大的理想乡,希望你我都能不舍这份童真,找到那个温柔的理想乡,不
  • (哦对了不是北京的那个,北京的是大姑夫)哎呀,我爸就关心我姑姑,我姑姑她开心我爸就开心,我也开心[笑cry]❤昨天去帮三姨,二姨也来,看到我的美甲,说我做什么美
  • ◆three粉饼曾经的粉饼界网红,个人没get到它的点,平平无奇吧,用来补妆也没觉得很好用,粉感还挺明显的,偏厚。◆kiko干湿两用粉饼风好大的一个产品,没抵住
  • 在接受委托之后,我们迅速开始组织中区投票,虽然我们力量微小,但是我们每个人都竭尽全力,并付出了巨大的时间和精力努力投票,FTM散粉联盟此次TTA投票数据统计如下
  • 昨天晚上去买了猫耳朵,本来想着只吃几片因为也还要洗头,不至于会吃的很离谱,结果一包全部炫完了,还买了一包威化也吃了,感觉有点病态了最近,可能也是因为宿舍没有人,
  • 第二遍上台,聊起了今天给恩静准备的咖啡车的事,因为限量100份,也有很多人没喝到咖啡,02z们说为了获得那个咖啡车他们努力了一整天然后准备开跳,大家喊fight
  • [耶]讲个笑话,我昨天做梦梦到不知道是几年后的新 iPhone 发布了,我怀疑有人给我托梦了。肖春生对贺红玲的喜欢根本不是因为把她当做是图书馆的女孩,本来就知道
  • 而在这里的确很空旷,这杆大旗也算是路边的一个标志性的物件,远远的看见它,我就知道马上要到家了。再后来经过的时候才发现,这不就是麦当劳门口的一面旗吗?
  • 但是在避障方面石头P10仅靠单线激光,比起其他三个产品的双线激光+Ai方案逊色不少,所以我更倾向米家全能S1系列。⁩宝宝夏季的刚需必备~保存①图微❤下单防蚊裤A
  • #荣耀神秘黑市[超话]#省流 抽几个6.1活动和舍友一起出了cos她第一次出cos 不管是从妆容还是服装还原度都真的很高 然后我经过她本人允许的情况下 把我和她
  • 我知道他欣赏我,是因为我跟他是一类人。总而言之,感谢他今天看穿了我但又不说穿。
  • ”......更多精彩内容请点击下方↓↓美食沾染上童年的味道,就让人欲罢不休,小时候总想着长大,长大后才发现童年的美好,所以呢,六一儿童节,对于很多长大的人来说
  • 你是我人生中最好的坚持,那未写完的诗句,是对昨日的纪念,有一种结局,是淡淡的伤感,有一种深情是难舍的挂念,曾经的微笑在回忆里散不开,不能忘记你因为你已经刻在了我
  • 有时候觉得读研也是个围城,不过诸如此类的定义都是自己赋予的,并且也只是当下的我的想法,谁知道几年后的我又会用什么词去形容这几年呢Anyway, try to 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