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说文艺】林森:“知青”原点与时间之书 ——论韩少功长篇小说《日夜书》(下篇)

“日”与“夜”之二:革命与日常

《日夜书》在革命与日常之间处理得最有意味、最为复杂的人物,显然是马涛。作为叙述者陶小布的妻子马楠的哥哥,在《日夜书》中,马涛占据了极大的篇幅,也是全书中韩少功刻画得最耗心力的一位人物。马涛是一位“革命者”,或者说自以为的“革命者”,他读书甚多,有自己的思想理论体系,体内涌动着革命者的坚韧,不少的知青都被他的魅力所倾倒,包括小说中的“我”——陶小布。除了有革命的理想,马涛也有胆量,在因密谋被揭发入狱之后,他仍然不改其志,他犹如永动机,一直喷涌出“革命”的力量。而且,他身上保持着这种状态数十年,直到多年后身处国外,仍是一副引领全世界思想革命的派头。在这个意义上,马涛是一个超脱之人,他几乎放弃了所有的世俗生活,为了某种“理想之光”便把一切都压了上去,从不后悔。我们可以不认可他的思想,可我们又很难不为他这种追索的毅力所震撼。马涛的让人难忘,当然不仅是因为这“伟光正”的一面,甚至可以说,韩少功刻画他、读者记住他,完全是因为他的另外一面。作为革命者的反面,马涛在日常生活当中,完全没有了那种面对历史、面对思想、面对时代的如鱼得水,他失去了那种“对自己入迷的书过目不忘,能一字不漏地背出某一段,甚至能准确锁定哪一页,讲一个小说或电影里的故事,也能风生水起和准确无误”的“超能力”。在日常生活当中,他“把姓王的喊成姓刘的,把杀猪的叫成弹棉花的,把人家的三大姨叫成四姑娘……”饭烧焦了,他路过几次也不熄火。马涛的这种“与生命相脱节的纯粹来自知识演绎的思想狂妄。他内心的自我膨胀和傲慢来自于知识给人带来的心理优越,他忽略了思想的奇葩只有落实到常识的现实才能开出真实的花”。马涛把一家人尤其是马楠伤害极深,陶小布作为旁观者,在讲述之时饱含愤恨。马涛对家人、朋友的伤害是持久性地,他甚至把自己的女儿笑月也丢给马楠,基本放弃了自己作为父亲的责任,这也酿成了小说结尾处笑月自杀的惨剧。而马涛本人,对那些被他伤害的人毫无知觉,只认为所有人都轻慢了他,他的“伟大”被所有人扼杀了——他认为马楠为保护他而在他下狱期间烧掉他的手稿,造成了他曾提出的某个伟大思想未被承认,这对他是摧毁性的。马涛的这些自以为是和思想狂妄,都身披一件“伟大”的外衣,他永远觉得身边人没有给他创造足够多的条件,让他一展身手,于是把“匕首”一次次刺向最亲的人。

革命的轰轰烈烈和日常的鸡毛蒜皮,在这里形成了某种刺眼的对比。一个个疑问也由此诞生:以牺牲身边最亲的人来完成的“革命”,是否具有合法性?连最亲的人都可以如此肆意践踏的理想,是否仍然值得尊敬?革命与日常的摩擦、冲突,是否就像“夜”未能融于“日”?

日”与“夜”之三:身体与精神

《日夜书》里,韩少功极力回归传统长篇的表达,更多地以故事本身来讲述,作者的强行介入不多,但也还是有。韩少功在故事讲述的中间,插入一些章节,分析人物的身体和精神状况,有“泄点与醉点”“准精神病”“器官与身体”等几个章节。“泄点与醉点”先分析了这两者的不同,这两个描述生理高潮的概念,“泄点”相当于饮食当中的“吃饱”,“醉点”相当于饮食当中的“吃好”。之后则是分析N、安燕、姚大甲、吴天保、贺亦民等人的性经历,试图从这里头,挖掘性经历与他们的性格演变、命运走向之间的隐秘关系。“准精神病”则是以蔡海伦、马楠、万哥、马涛几人的某些几近精神病的性格表现作为分析对象:蔡海伦无论任何场合,都把女权挂在嘴边,把所有的话题都引向关于女权的争论;马楠任何时候都让陶小布表达对她的爱,以此来证明他没有变心;万哥是一个穷怕的人,到南方最早开放的城市见识一番之后,心态失衡,导致后来被骗,而这个经历颇多的人,最后变成了喋喋不休的“营养专家”;马涛永远活在他的伟大理想和现实庸常的摩擦当中。“器官与身体”则主要是关于贺亦民的奇人奇事,贺身材很矮,也不识几个字,要谈女朋友还得请别人介绍《红楼梦》等名著中的典故,以方便其“找话题”,就是这么一个人,竟极有偏才,发现了电表上的极大漏洞,长期用电而表不走动,他还有多项技术专利……这个奇人也是畸人,他的腿与腰、手、脑、舌、耳、心等器官被韩少功缓缓道来。

身体作用于精神,精神也支撑着身体。很显然,这相对、相反的概念,被插入完整、线性的叙事当中,不仅仅是一种技术上的花活儿,而是要在人物的命运向前发展的时候,稍微歇一歇,停下来思考那些被故事裹挟着往前的人物,除了社会的、时代的浪潮裹挟,还有没有一些不被注意的因素,潜在地影响着那群人的生命走向?作为个体,精神方面的追求、喜好甚至怪癖,其实也在左右着一个人——虽然这可能很难被我们所看见。除了精神,身体、样貌也跟一个人的成长息息相关,贺亦民就是一个例子。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关于“泄点”和“醉点”,这本是身体上的反应,可这种身体反应,又往往抵达精神层面。身体和精神,显然不是割裂的,而是相连一体、互相转化的,就像“日”与“夜”的永远相连,不可分割。

日”与“夜”之四:少年与老年

《日夜书》里,人物从知青时期的少年,变成活在当下,逐步退出职场的老年。针对少年时期,韩少功少见地在自己的长篇小说当中书写爱情了——而对情感的书写,往往被视为韩少功的一个“薄弱环节”。《日夜书》不仅仅写爱情,甚至也有了性描写,这更是韩少功作品中罕见的。马楠为救哥哥马涛,去找徐副主任,被夺了初夜。后来的第22章、23章里,陶小布和马楠两人进行着让人唏嘘心碎的“第一次”。所谓的性描写,当然不是为了描写性,而是在对话、动作当中,写出马楠和陶小布所受到的身体、心理伤害。陶小布失败的第一次,当然是因为介怀马楠被徐副主任夺取了初夜——虽然他极力否认;马楠后来没法生育,跟当初的徐副主任是不是也有着某些隐秘的关系?这些被时代抛到山沟沟里的少年人,其被时代给予的伤害,通过一次“失败”的性关系,被折射出来。他们下乡之前的那种冲天豪情,被现实雨打风吹去。可以看出,韩少功在书写知青这一段少年生活的时候,既对那个时代保持着警惕性的思考,“将与自己同时代并且命运交集在一起的人作为麻雀,加以刻薄地剖析”,也有对这一段少年经历保持着某种刻骨的痛惜。

老年这一段,韩少功还写了职场,写了办公室政治。比如说第28章突然出现的陆学文,这个在厅长陶小布手下任副厅长的活宝,和陶小布来了一场“宫斗”。韩少功也写到了家庭里的日常,马涛和妻子离婚后,把女儿笑月丢给了马楠,陶小布和马楠之间为笑月的教育,发生了诸多摩擦。而马涛作为一个“时代英雄”,自以为在国外能呼风唤雨,却不过落得一个被鄙夷、嘲笑的下场,他开启一场国内之旅时,已经身患绝症,仍再次把陶小布等人折磨得七零八落。陶小布只能把这当成一个绝症之人的最后任性,把所有委屈吞回肚子。

抛弃掉历史的浪潮,仅仅时间本身,仅仅是少年变成老年的过程,就让人如此触目惊心。这种时间不舍昼夜的流逝感,通过少年和老年的对比,更显清晰,这也是属于作者的感怀,如黄灯所言,“在史铁生无法克服生理的极限早已离世之后,在张承志已越来越远离主流并自动边缘化的形单影只中,韩少功是否感到了一代人被历史的风吹雨打之后的落寞和悲凉?”

“日”与“夜”之五:畸人与英雄

《日夜书》里,韩少功一反《暗示》当中人物和故事只提供例证的方式,开始用心刻画一个个活灵活现的人物。关于这一点,韩少功自己也说:“《日夜书》讲的是一些‘50后’国人的故事……他们是畸人,也是英雄。说畸人,是他们困于社会和时代的局限,有怯懦,有幻想,有自负,有盲目,有粗鄙……说英雄,是他们抗打击,能折腾,用于反抗,富于激情,相当于一片蓬蓬勃勃的野草,有顽强的生命力度和底层根系。”韩少功本人特别清楚这一代人身上的两面性,他看到了那些同龄人,在这数十年里的人生轨迹和恩怨纠葛,在这里,有人性暗淡的一面,也有人性光辉的一面;有时代不堪的一面,也有时代动人心魄的一面。很显然,真正有价值的思想、真正感人的人物,都绝非仅有所谓“正面”“正能量”的那一面,一定是两面甚至多面的混杂交织,其丰富性才足以让人从不同的入口进入,其丰富性才经得起推敲和细品,畸人和英雄同为一体两面,也是“日”与“夜”混杂交织的一种。

可以看出,韩少功在《日夜书》里,通过一组组相对概念的对照、彼此映射,来构建他心中的“50后”一代人的生命历程。它们有时是界限分明的,黑就是黑白就是白、日就是日夜就是夜;可更多时候,它们又是混合交织、互相转化的,黑可以逐步过度到白、日可以慢慢变成夜。所谓《日夜书》,有日、有夜,也得有“书”,有记录的冲动、有书写中的沉思和犹豫,才能组成这一代人、这一个时代的故事。

感性的“回归”

《日夜书》有着结构方面上的考量,比如说,大量的插叙、倒叙,使得过去的时空和后来的时空,得以穿插、映照。这种手法的运用,对于大体上知晓中国历史发展脉络的读者,阅读障碍不算太大,可对于境外的读者,其进入难度肯定是存在的,以至于《日夜书》的台湾繁体字版、韩文版,不得不“将这部小说里的情节布局稍作调整”。除了跳跃和闪回的大量运用,还在一些章节中间插入“泄点与醉点”“准精神病”“器官与身体”等几个章节,隔断完整的阅读,让读者有放慢脚步、略作沉思的时间。

《日夜书》的首版简介上写着“知青一代的精神史,具有社会广角与人性深度的心灵书写,灵动的言表与深刻的思辨自然融合,当代文学独步标高之作。”“当代文学独步标高之作”这话我们可以当广告词来理解,前面的话则是对这部小说的概括。相对国内其他作家的作品,这句话是没有问题的,但相对韩少功自己的作品,其“思辨”其实是在“后撤”的,因为韩少功最擅长的思想,在这部小说里,得到了最大的“压制”。《马桥词典》和《暗示》中,韩少功本人经常会跑出来,和作为叙事者的“我”混为一体,而且,因为这两部小说中,那个叙事者“我”都是没有姓名的,这就让作者韩少功和叙事者“我”的串场特别厉害。而在《日夜书》中,这一做法基本绝迹,韩少功本人隐遁了,只有作为叙事者的陶小布存在。从这一个小切片便可发现,韩少功在努力压制着思考的冲动,让故事本身去阐释,让故事自然生发意义,也就是说,在《日夜书》里,感性在大面积“回归”。

为什么在思考一代人命运的作品当中,韩少功放弃了自己最擅长的思辨,而“臣服”于故事本身?我觉得最大的原因在于,韩少功或许认为,他本人的思辨与历史的“真实”相比,他更愿意诚实地记录,而不是交出个人的思考——又或许,年满耳顺之年的韩少功,内心萦绕着当年知青生活里遇到的念念不忘的人,他的记录冲动远远大于他的思考冲动。“岁月流逝,数十年一晃就过去了。弹指之间,千年变局。天地之间,唯心是归。当熠熠闪光的那么多人和物正变得模糊,相伴相守的日子渐次凋零,受惠者的一眼回望岂是多余?……放下技法,放下风格,放下创新野心,放下禁忌掐算和风险规避,一切从内心开始,便成了一件轻松的事。”把这些既畸人又英雄的旧日故交记录下来,以免他们被遗忘在历史的烟尘处,是韩少功写《日夜书》最大的缘由。把这些后来成为了官员、工人、民营企业家、艺术家、流亡者的知青一代如实呈现,让后人从活生生的人物和生活中,感受当时的历史现场,便是《日夜书》最大的价值。

也正是出于这最质朴的记录、“书”的初心,“感性”在《日夜书》里得到了“回归”,《日夜书》也成为韩少功笔下最像传统长篇小说的作品。韩少功的中短篇小说,完全符合我们对经典中短篇的理解,很少在作品当中直接以思辨性的语言进行介入,而多以故事来自然呈现。可长篇小说里,他的探索性太强,于是老老实实地讲故事,成为了一种“奢侈”,《日夜书》的出现,算是一个意外的特例。


——原发《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2020年5月
----------------------------------------------------
林森,作家,《天涯》杂志副主编。主要著作有小说集《小镇》《捧一个冰椰子度过漫长夏日》《海风今岁寒》《小镇及其他》,长篇小说《关关雎鸠》《暖若春风》《岛》,诗集《海岛的忧郁》《月落星归》、随笔集《乡野之神》等。曾获茅盾文学新人奖、人民文学奖、百花文学奖、华语青年作家奖、北京文学奖、长江文艺双年奖、中国作家鄂尔多斯文学奖、海南文学双年奖等,作品入选收获文学排行榜、中国小说排行榜、《扬子江评论》文学排行榜等。

#《夺冠》#原名《中国女排》。从影片改名大抵就可以猜到,由于各种外部因素的存在,故事做了大量妥协和平衡。除了郎平,第一二代女排和教练的真实姓名都被隐去了,女排低潮和郎平回归任教的那段,也隐去了体育总局时任头头脑脑的真实身份,倒也能理解.....只有新一代女排队员在片中得以真实完整呈现,队员们得心应手的饰演自己,姑娘们在线的演技还挺令人意外的,尤其主攻手朱婷张常宁,二传丁霞。也许是虚虚实实的故事选择,或者从70年代讲到三十年后的巨大时间跨度,让影片的流畅和完整性都受到不小的挑战,难有清晰的结构。女排精神确实值得铭记传承和发扬,这样的励志题材尤其适合前奥运,及国际风云吊诡的后疫情时代激励国人提振国威。有些遗憾的是影片情绪有些过于饱和,音乐也铺陈的无处不在,少了些自我审视的深度和时空回荡的余味。照目前的业态,估计较难成就出一部《决战慕尼黑》来。自打电影归属宣传口,鸡血越打越浓了。[嘻嘻]

#夺冠# 看过一些评论说前面历史介绍得太长,但那恰恰是我最喜欢的部分。后期剪辑很零乱。中美大战是个非常好的冲突点,可惜并没有戳到痛点,对白也有些云里雾里。口型对不上是一大败笔。结束得也非常突然。

巩俐没有期待中那般好。但白浪和新一代的女排姑娘(特别表扬朱婷)是最大的惊喜!另外,80年代的队员们应该拥有姓名。

《夺冠》的意义其实在于正能量。很好哭,也很燃。在大银幕上看排球比赛真是爽到爆。但如果想作为一部完整的电影来看,差了那么一点意思。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近日,记者从省发改委获悉,1月至8月,全省新能源汽车产量超30万辆,占全国的8.33%,实现产销两旺,保持快速增长。各油燃料使用增长比如下:由于降低柴油消费税的
  • 上周预约了博物馆昨天突然发现约错了,好在听见潇湘还有票,跟博物院应该是一起的,昨天看字超级累,只能趴上去看,家里眼镜镜架有点生锈了还很重,主要是也忘记带了,昨晚
  • #江山729[超话]#感觉今天宝宝就是一整个跟我累的时候特别像…就是很累但是又不想直接休息,想说道说道念叨念叨的状态。会一直喜欢你,好好休息好好放松,然后继续加
  • #阿志送票##青推荐# 秋天是属于猫猫的季节,如果你是重度猫咪爱好者,那么你一定不要错过本次展览!关注我们并在评论区分享你和猫猫的故事/图片,阿志将在下周二晚(
  • 开心开心太开心了5.本来列了个清单618要购物一波,经过我这两天深思熟虑决定最近不需要的不迫切的还有存货的都不买了,搬家太累并且我深深的体会了囤货的不开心☹️等
  • milani这牌子真的太良心了 从高中用到现在没有半点槽点[赢牛奶] 第一次去美国drugstore买化妆品就入了腮红 用了几年凸的地方都没能凹下去成为了每年夏
  • 这几天给孩子吃了烧烤,我就担心干不干净肉是不是合成的,然后要吃纸杯蛋糕,就安排了,外卖买了八个,就两口下面是面包边角料,谁让孩子喜欢呢,然后好久没吃牛肉汤了,给
  • 伦敦大学学院的科研团队首次证明了基因治疗可恢复全色盲儿童的部分视锥细胞功能;华东师范大学披露了新型非病毒载体定点整合 #CAR-T技术# ,基于该技术生产的 C
  • 迪丽热巴她目前还没有定下来的戏,还在休假中呢,跟二字顶流的戏是假的,她现在不想跟男流量搭,因为俩流量在一个组粉丝之间的是非太多了,今年开的组是真的非常少,不过对
  • 送给即将中考,高考✍的宝宝们,高考只是一个经历并不等于未来,但我们也要认真的对待每一段经历,全力以赴尽力而为才是对未来负责,程程回忆自己的高考早已不是考试,而是
  • 就![憧憬][憧憬][憧憬]感谢鱼鱼老师,谢谢meme的拉尔夫(脑补小火柴人哈哈)真的太爱坚持原创的ta了[哆啦A梦害怕]大半夜让我兴奋的睡不着觉[嘻嘻]真的很
  • 美是协调的、整体的,如果到今天,你的爱美之心还停留在衣着、长相的阶段,那么你已经离“美”相去甚远了。要做向日葵,种在阳光的掌心里。
  • 每天只想你一次,可是一次要想一天才行第一眼看到就心动的人,多看几眼会更喜欢呀,想来想去,都是想你第一站叫两小无猜 第二站叫相濡以沫 下一站的名字 我想听你说螃蟹
  • #汪铎[超话]#[泪]首先和大家道个歉吧 因为对追星很多方面不了解 不小心去评论了那条微博 以为是官方或是什么渠道发布了消息 之前也没有参加过粉丝线下活动(很想
  • ……若人种善根,疑则花不开,信心清净者,花开则见佛。龙树菩萨《毗婆沙论》:“若人愿作佛,心念阿弥陀,应时为现身,是故我归命。
  • 但是真的好好看哦~ 外滩还是那个熟悉的外滩,陪我去外滩散步的人还是最熟悉的人,很开心见到了我可爱的室友们,大家还是那么的爱我,大家还是那么的熟络! 4. 总有
  • #聚焦海口疫情防控##西双版纳封控日记#day 7 刚刚下了一场雨昨天下午接到了这边公A局的电话, 说是对我们滞留的情况做一个跟进和了解,主要就是酒店和餐食方面
  • 可爱的是有时候配了好几年的剧突然被炸出来发布,cv自己也会吓一跳,过去太久太久的剧cv自己也会主动要求返音。妈妈必须是那个总能带给她温暖的人…很开心,我做到了…
  • 周四,下学以后在小院看到一辆小自行车,东问问西问问,没找到主人就骑上去了,过一会儿小车的主人急驰火燎的来了,来了就推小九,把小九吓到了,有点儿委屈,后来亮亮来了
  • 随便笑一下都俘获我心要是认真笑起来岂不是更帅[awsl]艾玛giegie真的超级超级帅刘宇宁做自己的光 | 刘宇宁蒋俊豪刘宇宁一念关山 | 刘宇宁宁远舟摩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