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闻法】
《妙法莲华经》经中云:“…佛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譬如长者、 有一大宅, 其宅久故, 而复顿敝,
  堂舍高危, 柱根摧朽, 梁栋倾斜, 基陛隤毁,
  墙壁圯坼, 泥涂褫落, 覆苫乱坠, 椽梠差脱,
  周障屈曲, 杂秽充遍。 有五百人, 止住其中。
  鸱枭雕鹫、 乌鹊鸠鸽、 蚖蛇蝮蝎, 蜈蚣蚰蜒,
  守宫百足, 狖狸鼷鼠, 诸恶虫辈, 交横驰走。
  屎尿臭处, 不净流溢, 蜣螂诸虫、 而集其上。
  狐狼野干, 咀嚼践蹋, □啮死尸、 骨肉狼藉。
  由是群狗、 竞来搏撮, 饥羸慞惶, 处处求食。
  斗诤□掣, 啀喍嗥吠, 其舍恐怖, 变状如是。
  处处皆有,  魑魅魍魉, 夜叉恶鬼, 食啖人肉,
  毒虫之属, 诸恶禽兽, 孚乳产生, 各自藏护。
  夜叉竞来, 争取食之, 食之既饱, 恶心转炽,
  斗诤之声, 甚可怖畏。 鸠槃荼鬼、 蹲踞土埵,
  或时离地, 一尺二尺, 往返游行, 纵逸嬉戏,
  捉狗两足, 扑令失声, 以脚加颈, 怖狗自乐。
  复有诸鬼, 其身长大, 裸形黑瘦, 常住其中,
  发大恶声, 叫呼求食。 复有诸鬼, 其咽如针。
  复有诸鬼, 首如牛头, 或食人肉, 或复啖狗,
  头发蓬乱, 残害凶险, 饥渴所逼, 叫唤驰走。
  夜叉饿鬼, 诸恶鸟兽, 饥急四向, 窥看窗牖,
  如是诸难, 恐畏无量。 是朽故宅, 属于一人。
  其人近出, 未久之间, 于后舍宅, 忽然火起,
  四面一时, 其炎俱炽。 栋梁椽柱、 爆声震裂,
  摧折堕落, 墙壁崩倒。 诸鬼神等、 扬声大叫。
  雕鹫诸鸟, 鸠槃荼等, 周章惶怖, 不能自出。
  恶兽毒虫, 藏窜孔穴, 毗舍阇鬼、 亦住其中,
  薄福德故, 为火所逼, 共相残害, 饮血啖肉。
  野干之属, 并已前死, 诸大恶兽、 竞来食啖,
  臭烟烽烰, 四面充塞。 蜈蚣蚰蜒, 毒蛇之类,
  为火所烧, 争走出穴, 鸠槃荼鬼、 随取而食。
  又诸饿鬼, 头上火燃, 饥渴热恼, 周章闷走。
  其宅如是、 甚可怖畏, 毒害火灾, 众难非一。
  是时宅主 在门外立, 闻有人言, 汝诸子等,
  先因游戏、 来入此宅, 稚小无知, 欢娱乐著。
  长者闻已, 惊入火宅, 方宜救济, 令无烧害。
  告喻诸子, 说众患难, 恶鬼毒虫, 灾火蔓延,
  众苦次第、 相续不绝。 毒蛇蚖蝮, 及诸夜叉、
  鸠槃荼鬼, 野干狐狗, 雕鹫鸱枭, 百足之属,
  饥渴恼急, 甚可怖畏, 此苦难处, 况复大火。
  诸子无知, 虽闻父诲, 犹故乐著, 嬉戏不已。
  是时长者, 而作是念, 诸子如此, 益我愁恼。
  今此舍宅, 无一可乐, 而诸子等、 耽湎嬉戏,
  不受我教, 将为火害。 即便思惟, 设诸方便、
  告诸子等, 我有种种,  珍玩之具, 妙宝好车,
  羊车鹿车、 大牛之车, 今在门外。 汝等出来,
  吾为汝等  造作此车, 随意所乐, 可以游戏。
  诸子闻说, 如此诸车, 即时奔竞、 驰走而出,
  到于空地, 离诸苦难。 长者见子, 得出火宅,
  住于四衢, 坐师子座、 而自庆言, 我今快乐。
  此诸子等, 生育甚难, 愚小无知, 而入险宅。
  多诸毒虫, 魑魅可畏, 大火猛炎、 四面俱起,
  而此诸子、 贪著嬉戏, 我已救之, 令得脱难。
  是故诸人, 我今快乐。 尔时诸子、 知父安坐,
  皆诣父所、 而白父言, 愿赐我等, 三种宝车。
  如前所许, 诸子出来, 当以三车、 随汝所欲,
  今正是时, 惟垂给与。 长者大富, 库藏众多,
  金银琉璃、 砗磲玛瑙, 以众宝物、 造诸大车。
  庄校严饰, 周匝栏楯, 四面悬铃, 金绳交络。
  真珠罗网, 张施其上, 金华诸璎, 处处垂下,
  众彩杂饰, 周匝围绕, 柔软缯纩, 以为茵蓐。
  上妙细叠, 价值千亿, 鲜白净洁, 以覆其上。
  有大白牛, 肥壮多力, 形体姝好, 以驾宝车。
  多诸傧从, 而侍卫之。 以是妙车, 等赐诸子。
  诸子是时, 欢喜踊跃, 乘是宝车, 游于四方,
  嬉戏快乐, 自在无碍。 告舍利弗, 我亦如是,
  众圣中尊, 世间之父。 一切众生, 皆是吾子,
  深著世乐, 无有慧心。 三界无安, 犹如火宅,
  众苦充满, 甚可怖畏, 常有生老  病死忧患,
  如是等火, 炽燃不息。 如来已离, 三界火宅,
  寂然闲居, 安处林野。 今此三界, 皆是我有,
  其中众生, 悉是吾子。 而今此处, 多诸患难,
  唯我一人, 能为救护。 虽复教诏, 而不信受,
  于诸欲染, 贪著深故。 以是方便, 为说三乘,
  令诸众生, 知三界苦, 开示演说、 出世间道。
  是诸子等, 若心决定, 具足三明、 及六神通,
  有得缘觉、 不退菩萨。 汝舍利弗, 我为众生,
  以此譬喻、 说一佛乘, 汝等若能、  信受是语,
  一切皆当, 成得佛道。 是乘微妙、 清净第一,
  于诸世间、 为无有上, 佛所悦可, 一切众生、
  所应称赞、 供养礼拜。 无量亿千、  诸力解脱,
  禅定智慧, 及佛余法, 得如是乘。 令诸子等,
  日夜劫数、 常得游戏, 与诸菩萨、 及声闻众,
  乘此宝乘, 直至道场。 以是因缘, 十方谛求,
  更无余乘, 除佛方便。 告舍利弗, 汝诸人等,
  皆是吾子, 我则是父。 汝等累劫、 众苦所烧,
  我皆济拔, 令出三界。 我虽先说、 汝等灭度,
  但尽生死, 而实不灭, 今所应作, 唯佛智慧。
  若有菩萨, 于是众中, 能一心听、 诸佛实法,
  诸佛世尊、 虽以方便, 所化众生, 皆是菩萨。
  若人小智, 深著爱欲, 为此等故、 说于苦谛。
  众生心喜, 得未曾有, 佛说苦谛, 真实无异。
  若有众生, 不知苦本, 深著苦因, 不能暂舍,
  为是等故、 方便说道。 诸苦所因, 贪欲为本,
  若灭贪欲, 无所依止, 灭尽诸苦, 名第三谛。
  为灭谛故, 修行于道, 离诸苦缚, 名得解脱。
  是人于何  而得解脱, 但离虚妄, 名为解脱,
  其实未得、  一切解脱。 佛说是人、 未实灭度,
  斯人未得, 无上道故, 我意不欲、 令至灭度。
  我为法王, 于法自在, 安隐众生, 故现于世。
  汝舍利弗, 我此法印, 为欲利益,  世间故说,
  在所游方, 勿妄宣传。 若有闻者, 随喜顶受,
  当知是人、 阿鞞跋致。 若有信受, 此经法者,
  是人已曾,  见过去佛, 恭敬供养, 亦闻是法。
  若人有能, 信汝所说, 则为见我, 亦见于汝、
  及比丘僧、 并诸菩萨。 斯法华经, 为深智说,
  浅识闻之,  迷惑不解, 一切声闻、  及辟支佛,
  于此经中, 力所不及。  汝舍利弗,  尚于此经、
  以信得入,  况余声闻。 其余声闻, 信佛语故,
  随顺此经, 非己智分。 又舍利弗, 憍慢懈怠、
  计我见者, 莫说此经。 凡夫浅识, 深著五欲,
  闻不能解, 亦勿为说。 若人不信, 毁谤此经,
  则断一切,  世间佛种。 或复颦蹙, 而怀疑惑,
  汝当听说, 此人罪报。 若佛在世, 若灭度后,
  其有诽谤,  如斯经典, 见有读诵、 书持经者,
  轻贱憎嫉、 而怀结恨, 此人罪报, 汝今复听,
  其人命终, 入阿鼻狱, 具足一劫, 劫尽更生,
  如是展转, 至无数劫, 从地狱出, 当堕畜生,
  若狗野干, 其影□瘦, 黧黮疥癞, 人所触娆,
  又复为人, 之所恶贱, 常困饥渴, 骨肉枯竭,
  生受楚毒, 死被瓦石, 断佛种故, 受斯罪报。
  若作骆驼, 或生驴中, 身常负重, 加诸杖捶,
  但念水草, 余无所知, 谤斯经故, 获罪如是。
  有作野干, 来入聚落, 身体疥癞, 又无一目,
  为诸童子  之所打掷, 受诸苦痛, 或时致死。
  于此死已, 更受蟒身, 其形长大,  五百由旬,
  聋騃无足, 宛转腹行, 为诸小虫, 之所咂食,
  昼夜受苦, 无有休息, 谤斯经故, 获罪如是。
  若得为人, 诸根闇钝, 矬陋挛躄,  盲聋背伛,
  有所言说, 人不信受, 口气常臭, 鬼魅所著,
  贫穷下贱, 为人所使, 多病痟瘦, 无所依怙,
  虽亲附人, 人不在意, 若有所得, 寻复忘失。
  若修医道, 顺方治病, 更增他疾, 或复致死。
  若自有病, 无人救疗, 设服良药, 而复增剧。
  若他反逆、 抄劫窃盗, 如是等罪, 横罗其殃。
  如斯罪人, 永不见佛, 众圣之王, 说法教化,
  如斯罪人, 常生难处, 狂聋心乱, 永不闻法。
  于无数劫、 如恒河沙, 生辄聋哑, 诸根不具、
  常处地狱, 如游园观, 在余恶道, 如己舍宅,
  驼驴猪狗、 是其行处, 谤斯经故, 获罪如是。
  若得为人, 聋盲喑哑、 贫穷诸衰、 以自庄严,
  水肿干痟、 疥癞痈疽、 如是等病, 以为衣服,
  身常臭处, 垢秽不净, 深著我见, 增益嗔恚,
  淫欲炽盛, 不择禽兽, 谤斯经故, 获罪如是。
  告舍利弗, 谤斯经者, 若说其罪, 穷劫不尽。
  以是因缘, 我故语汝, 无智人中, 莫说此经。
  若有利根, 智慧明了, 多闻强识, 求佛道者,
  如是之人, 乃可为说。 若人曾见, 亿百千佛,
  植诸善本, 深心坚固, 如是之人, 乃可为说。
  若人精进, 常修慈心, 不惜身命, 乃可为说。
  若人恭敬, 无有异心, 离诸凡愚, 独处山泽,
  如是之人, 乃可为说。 又舍利弗, 若见有人,
  舍恶知识, 亲近善友, 如是之人, 乃可为说。
  若见佛子, 持戒清洁, 如净明珠, 求大乘经,
  如是之人, 乃可为说。 若人无嗔, 质直柔软,
  常愍一切, 恭敬诸佛, 如是之人, 乃可为说。
  复有佛子, 于大众中, 以清净心, 种种因缘、
  譬喻言辞、 说法无碍, 如是之人, 乃可为说。
  若有比丘, 为一切智, 四方求法, 合掌顶受,
  但乐受持,  大乘经典, 乃至不受, 余经一偈,
  如是之人, 乃可为说。 如人至心,  求佛舍利,
  如是求经, 得已顶受, 其人不复, 志求余经,
  亦未曾念,  外道典籍, 如是之人, 乃可为说。
  告舍利弗, 我说是相, 求佛道者、 穷劫不尽,
  如是等人, 则能信解, 汝当为说,  妙法华经⋯⋯”南无阿弥陀佛;人身难得,佛法难闻,我今闻法我等忏悔往昔所造诸恶业,皆由无始贪嗔痴;从身语意之所生,一切我今皆忏悔阿弥陀佛祈愿三世诸佛菩萨摩诃萨 宽恕原谅消我业障我等发愿积善修福弘佛传法阿弥陀佛伏祈三世诸佛菩萨保佑世间万物生灵离苦得乐回向世间法界有情众生吉祥安康阿弥陀佛我佛慈悲随喜赞叹!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蜡烛][鲜花][鲜花][蜡烛] 


《雪云洞》 之一念执着
1翻开尘封的轮回档案今天早上才刚刚打开雪云仙子轮回的档案,查了6世,记在小本本上。一集写两世吧,以免各位受虐。很多师兄读起来觉得想神幻小说,没有关系,就按小说读好了,反正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大觉师兄总不能天天就写六个字吧,楞严,楞严,楞严!那估计就没有人看觉品了。总得来点前奏,再说楞严的事儿吧。呵呵,反正你们也知道大觉师兄的style,最后都要回归到护持楞严,护持佛舍利,现实中福慧具足三要素。前奏呢。是你们永远猜不到的故事,因为我都猜不到,你们怎么能知道呢,大觉师兄也是现看现写。我也是和看电视剧一样,边看边感动。然后写给你们。2心动-轮回开雪云仙子常年不见世人,除了师父雪云真人之外,没有任何与外界接触的机会,所以,才有天人一样的光明,又有冰雪一样的通透,真的是一个艺术品。大觉师兄一般情况下,对于颜值高的顶多就是多看两眼,不会有任何念头。但是还是折在这雪云仙子这里了,同时也被雪云香茗独有的味道吸引住了,看来金刚经中佛告诉我们应无所住而生其心,真的是很重要的,因为一念心动,就脱离不了幻境与轮回。老子在道德经中说天下皆以美为美,斯不善矣。大觉师兄的理解就是,美的东西让人执着,就终不能与道合一。然而心动的还不止是大觉师兄一个,仙子心动更执着的。要么不动,要动就有够执着。大觉师兄那个时候说实话还没有找到人生的意义,整天就想着拜访各界的大咖能学点高级的法术,能秒杀个魔什么的,所以对于这些情爱什么的是零经验,也不懂。只是觉得雪云香茗味道一绝,雪云仙子冰清玉洁,所以雪云洞,成为了我的定点机构,只要有空就会去坐一下,品一杯香茗,看一看仙子。有点像私房菜的感觉,特别的满足,觉得整个忉利天也没有我这么自在开心。雪云洞的山顶是一个平台,名曰望仙台,每次我都是从望仙台上飞回天界。说是飞回,其实就是一刹那的事情。其实从雪云洞也可以直接回去的,但是为了让雪云仙子能小送一下,有2秒独处的时间,就要特意去望仙台摆个pose再走。3默默现在看那个时候的感觉其实和孩子们的感情没有什么区别,一个是天界的赤子,一个是冰清玉洁的仙子,都非常的纯粹,也都不知道如何表白,但是彼此心中都是有很明确的感觉。甚至我们从来都没有多说过什么话,仙子只是在身边默默的奉茶。喜欢,其实不需要过多的道理对吗,颜值够高就足够了对吗,何况仙子身上还有雪云香茗的味道,对于仙子而言,我是没有选择的选择对吧,垄断的感觉很不错是吧。不过呢,我还是一个比较有追求的人,不会因为一个仙子就常留在雪云洞,另外就是雪云洞也没有任何的私密空间啊。加上我那时候还有公职。也不能离开太久。顶多就是呆基本上就是相当于天界的一个下午的时间,傍晚的时候就要走,一下午的品茗,时间过得很轻松,也很快。就这样,重复了一次又一次的望仙台的相送,与凝望。慢慢的,每次再去雪云洞的时候,仙子的眼中慢慢的有了一丝的不淡定,或者说是开心,她开始慢慢的企盼我这个天外访客。所以到走的时候,也慢慢的有了些不舍,但是也没有任何言语。4仙子的泪是冰做的又是一个开心的下午茶过后,傍晚,我又要从望仙台回去了,仙子从后面突然紧紧的抱住了我,什么话也没有说,只有串珠一样的眼泪一滴滴的落在了我的背上,泪是冰一样的感觉,不是暖的,是冷的。以至于这记忆这么多年,这么多世的轮回还是那么清晰,仿佛落到了我的心里。其实没有任何言语,我的心中也听到了一句话:“可不可以留下!”5虐心看了六世,看的自己也很虐心,果然,翻开前世的记忆其实没有什么好处,本来只是想写写雪云洞的仙道往事,一不小,有拐到了雪云仙子身上,关键是雪云真人还是老样子,实在没有什么可写的。我也不能天天写一个整天不与外界接触的老神仙吧,而且我其实也不羡慕他的style,我就是要观世音菩萨同行大愿,大觉师兄都不追求什么大隐于市的,有什么可隐的,大乘佛法要的就是要深入群众,才能利益众生是不是。这集就写到仙子的眼泪,大家很想知道下文吧,写到这里,我作为第一人称去体会,是愧疚,作为第三人称去看是心酸,作为仙子的角度去体会是心痛。所以呢,诸位有情执的师兄甘心受虐的话,就明天继续看吧。今天先收了。剧透最痛苦的相逢莫过于,我能看到你,你却看不到我,我在这一界,而你在那一界。很多重逢都太让人酸楚,酸楚到不想看下去,如同很多虐心的剧情,大觉师兄都直接跳过,因为为了一次重逢可能要很多很多世的执着与安排。看过这么多别人的故事,自己的轮回。真的是无聊与厌倦之后淡定,娑婆世界呢,若不做到无情就很难不生爱或者恨,若不做到暖呢,就不会升起对众生的平等大慈悲心,所以呢,做个无情暖男才是正道。持诵楞严,想要相应的话,首先要有一颗利益十方众生的心,至少要有利益整个娑婆的心,最low也要有一颗利益中国的心吧,再小的心,就自己洗洗睡吧,所以楞严的首要仪轨就是要有一颗大的发心,你要整天儿女情长的,那就先轮回几圈,看透了再说吧。

修行与幻梦

诸位也许有体验过,我们每次看电影或电视剧的前后心境,当影片结束时,离开电影院,站在影院门口。
虽然电影中剧情依旧在脑海萦绕,虽然被剧情带动的情绪依旧荡漾。
但是此刻你知道,电影已经播放完了,现实生活才是真实的。
站在影院门前的你,与进入影院之前的你,对电影心态是一样的。
那就是,现实是现实,电影是电影,电影并非真实。
电影看完了,你就回到了现实。

这种感受,与修行人圆满时的感受,何其相似。
当修行人走完整个修证过程后,觉悟的瞬间。
就好像你从电影的场景中,回到了现实一样。
修行人的现实,就是身心幻灭,时空消失。
梦境中苏醒了原始,原始中却无梦境。
过去即是未来,未来就是过去,过去未来即当下。
当下,却脱落了对“当下”的分辨。
原本你未曾生过,原来也未曾死过。
这种体验与我们平时睡醒觉的感受一模一样。
睡醒觉时,你睁开眼睛后,梦中的一切,都是幻想梦境。
所不同的是:我们睡醒后,梦境世界中,所发生的一切都会烟消云散,你片刻就会遗忘。
而禅定中,本性圆满复苏的瞬间,今生“你”所经历的一切,都历历在目。
经历的每一天,每一刻,每一念,每一丝情绪,每一个心思,每一种感受。
都清清楚楚历历在目,犹如你眼前正在发生的事情。
无生清寂是你,于无生中,你曾经的“自己”,生生世世的自己,三界六道的轮回。
生死轮转的每一天,每一刻,每一个念头,每一丝感受,每一种体会,每一丝情绪。
都尽在眼前,清清楚楚,历历在目,无所遗漏,无所隐藏。
就如同此刻你,看自己的掌纹一样清晰。
此刻,脱落了“此刻”的分别,头顶,脚下,四面八方,十方三世,圆满无漏呈现。
犹如海面升起太阳,海面上充满了浓雾。
每一滴构成的浓雾的水滴中,每一滴构成沧海的水滴中,都有太阳光的折射。
每一滴水珠中,都有一个太阳,而构成大海与浓雾的水滴中,无限水滴所折射的太阳。
在沧海与雾气中,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
每一滴水珠就是一个三界,三界中的太阳就是觉性普照。
普照是遍际的,普照是无碍的,普照是不动的,普照是不可分割。
水滴中的太阳,普照三界中亿万万世界,圆觉世界中亿万万众生。
明晰任一生命刹那间心念,觉知任何一众生瞬息间思虑。
失去了远近距离的差异。
在亿万兆光年时间旅程的尽头,与眼前世界的具体细节。
在普照明澈中,尽头与眼前是同样清晰,同时无碍呈现。
失去了方向与空间差异。
头顶脚下,东南西北,四面八方,十方三世,微尘宇宙,浩渺苍穹。
同时尽知遍照,前后左右上下十方,同时圆满呈现。
十方无尽世界中,无际众生的每一心念思维。
同时遍照同时尽知,尽收眼底如亲眼所见。
不仅仅是你“自己”的生生世世,整个三界六道无尽众生世界,每一个生命的每一念,每一丝情绪心愿。
都历历在目清晰可见,是同时展现,同时知道,同时遍照的,无所遗漏无所隐藏。
你失去了你自己,不被自我所梦魇的。
是无生,是无灭,是离相,是不动,是寂静,是极乐,是充满。
遍观众生与自我,普照世界与苍穹,都在梦境中。
无限多的银河星系,如沙漠瀚海般无限广袤,无尽无量的苍穹世界,如云雾水滴般充满时空。
星河宇宙,众生世界,只在时空中。
而时空却在一念中,未来过去循环往复。
这一念,犹如漂浮在太空中的尘埃,而你,却是太空无法束缚的“本来”。
太空,这无形无相,无体无边的太空,倒映着“本来”,存在却无法禁锢祂。
三界,这充满苍穹,层层叠叠的世界,描述着“本来”,因描述而迷失了祂。
你原本就是“祂”。
就好像,离开电影剧情的你,就是那个未曾看电影的你。
你从来没有改变,所改变的,只是沉迷剧情中,你的感受体验。
你从来没有离开,所离开的,只是随电影情节,你的思虑分别。
脱掉了头脑心愿,脱掉了感受体验,你就是那个,看完电影后,离开剧情的你。
凡夫离开影院后就回归了现实,行者脱落了身心就苏醒了本性。
你原本就是“祂”,你只是祂在梦境中,寻找着祂的回忆。
“祂”原本就是你,祂是你身心自我中,无生无灭的当下。
离幻即觉,非幻不动。
就是这里,太熟悉太熟悉了。
祂是你所见到的一切,一切都在祂之中,祂也在一切之内。
一切都在祂其中发生,祂伴随缘起,却无生无灭。
故而说祂,其大无外,其小无内。
祂,是烦恼中,烦恼无浸的大乐。
祂,是生死中,欲望无得之清净。
祂,是轮回中,无挂身心的安然。
祂,是时空中,熄灭分辨的当下。
祂就是你啊,你却,执迷于“自己”,而遗忘了祂。
祂伴随着你,在你之内,觉察自我身心的,那是祂在苏醒。
这里,失去了时间与空间,因此祂自在圆满。
这里,失去了生死与轮回,因此祂安宁妙乐。
这里,失去了烦恼与恐惧,因此祂极乐狂喜。
这里,失去了黑暗与疑虑,因此祂智慧周遍。
这里,失去了头脑与分别,因此祂不可言说。
这里,失去了感知与束缚,因此祂言语道短。
这里,失去了“能失去”,故而,也没有“所失去”。
因此,祂一无无缺,所以,祂未曾生灭。
无所从来亦无所去,如如不动庄严圆满。
一切未曾发生,所发生一切中,祂未曾移动。
————双槐佛音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虹猫蓝兔七侠传上热搜了!OMG(惊呆状)我的童年[色]是时候暴露一波年龄了[笑cry]心中想的就是他任凭梦里三千落花走遍天涯心随你起落看惯了长风吹动你英勇的头发
  • #公益一直在路上#敬老助老,赈灾助学,助力乡村经济振兴,只有真诚回报社会、切实履行社会责任的企业家,才能真正得到社会各界的认可,才能带领企业在市场环境中实现质量
  • 随后,调整好状态的师生们又开启了返程之旅,12点30分,全体学生安全返回学校,户外远足活动圆满结束(王威)遇见了一件很难过的事情在和燕子买完泡芙回家的路上,看见
  • 【行香子 * 荷韵】 绿萼娇柔,玉瓣清芬。 凌波起、舞动芳裙。 风舒粉面,雨洗纤尘。 赏花连茎,茎连叶,叶连根。   蜻蜓吻蕊,鸳鸯戏水。 秀姿妍
  • 夙兴夜寐,无忝尔所生。夙兴夜寐,无忝尔所生。
  • 2. 顶薪磨磨唧唧已经使得艾顿不满:其实在之前休赛期的时候,艾顿便已经向太阳提出顶薪续约球队,那个时候艾顿是有强烈欲望继续呆在太阳队的,毕竟上个赛季确实是保罗的
  • 其实我们有恩一点也不介意他的身份和收入呀,不要再自寻烦恼了,赶快和好吧我的小情侣556.3日午端‬节‎ ͏ 瓦隆塔‬寺端节午‬捐佛功德法会 开运佛捐佛德功‬大法
  • #肖战[超话]##肖战1005生日快乐# xz #肖战1005生日乐园# 你的笑抵过世事风霜,是我见过最美的太阳,我以为我看够了阳光,它泛滥而寻常,直到生命中
  • 5、桑葚红枣羹红枣50克,桑葚30克,将红枣、桑葚同置锅内,加水适量,文炎炖烂,妈在,去枣核、皮,加糖调味,一次吃,此方具有补益肝肾,健脑益智之功效,适宜于神
  • 因此,那些恋爱时特别偏重外貌的人,随着时间的推移可能会变得失落;而颜值不高的人也不一定就不能得到美好的爱情。但是,在亲密关系上的失败,其实也许并不是因为你不够优
  • 防止视网膜黄斑退化❗防止青光眼和白内障❗眼睛正常健康保养❗近视、远视、老花眼、视网膜退化、夜盲症、黄斑退化、青光眼、老年白内障、糖尿病所引发的视网膜病变与白内障
  • 忙得不甘愿的人,必然是他没有从忙中得到快乐,没有体会到身心寄托的地方就是忙——不忙做什么呢?一个人拥有再多,如果内心不知满足,那种精神上的贫穷更加可怜!所以,人
  • 寨子的神奇之处,是有一地山崖,时至今日,仍在源源不断的“产蛋”。#带着黑卡去旅行# 深度游姑鲁产蛋崖~当年从《走遍中国》中,了解到贵州三都水族自治县南部,有一个
  • #时代少年团[超话]##时代少年团# #时代少年团 星芒初现# 时代少年团同款《玲珑塔》绕口令 高高山上一老僧,身穿衲头几千层。 若问老僧年高迈,曾记得黄河
  • 这两首歌也许知道的人不多,不过由此可窥探伍佰创作歌曲时的另一种想法,感觉上是要用歌纪录某个时刻瞬间的情绪,跟其他情歌的表现方式有很大的差别。如果是别人唱,就变成
  • 作为羊倌食量的代言人的一川和小楠,来店的第一个问题是必会被问到“刚刚吃的什么”他俩的回答永远不会让人失望,绝对的食量压制,令人羡慕的消化速度,还有最遭妒忌的光
  • ”他气若游丝,仍喃喃道:“大师,我是被冤枉的,如何释怀,那个人把我的人生都毁了。”很多时候,我们内心不清净,旁人的一句话、一个动作,都搅得我们不得安宁。
  • 6、“我会躲过新鲜感,死循环的去爱你。6、“我会躲过新鲜感,死循环的去爱你。
  • 当我们看懂了大话西游这部影片,我们也就懂得了什么事爱情,什么是责任、担当和选择;当我们听懂了一生所爱这首曲子,也就明白了爱情其中的哀伤和无奈。Riccardo从
  • [干杯][干杯]曾几何时,是否忘记了站在操场和三五好友的豪言壮语,其实,我们不是被时间和岁月所蹉跎,而是忘记了年少时最初的我们。但我偶尔还是会做一场关于道义江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