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气兴则百业兴,油气旺则百业旺。任何时候,油气产量都是大庆油田最重的底色、最大的底气,也是安身立命之本。

大庆石油人的使命与担当,就是稳油增气。石油大会战时期,条件极其艰苦,老一辈石油人为国争光、为民族争气,发扬大庆精神铁人精神,把贫油帽子甩进太平洋,大长中国人的志气。60年来,大庆油田为国家经济建设和能源安全做出了重要贡献。

当前,面对后备优质资源接替不足、控制产量递减的压力持续增大等一些现实的矛盾和问题,大庆油田将以什么样的作为交上合格答卷,以什么样的姿态展现在世人面前?完成油气产量是最核心的检验标尺。

【经济学家李稻葵:建议给上海收入最低的10%家庭,发1万元现金补助】
5月14日,2022清华五道口首席经济学家论坛在线上举行,本次论坛的主题为“动荡中的2022——全球与中国经济及政策展望”。界论坛围绕世经济、金融与全球秩序展望,中国经济与政策展望,创新、金融与科技竞争、货币政策与经济增长等热点话题展开讨论。

清华五道口首席经济学家论坛每年春季在京举行,邀请国内外著名机构的首席经济学家,共同探讨中国与世界经济的发展趋势和政策走向。论坛创办于2019年,已经成功举办两届,是中国与世界宏观经济政策的研究与交流重镇。

清华大学弗里曼经济学讲席教授、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教授、清华大学中国经济思想与实践研究院院长、清华大学苏世民书院创始院长李稻葵在会上表示,“当前的国际形势极其复杂,国内的风险挑战也非常多,在这种情况下,应对好挑战最重要的是办好自己的事情、做好中国自己的事情。”

国内如何做好自己?李稻葵认为,坚决控制好疫情就是从根本上理解“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理念。相关数据显示,新中国成立以来,国民人均寿命大幅提升,而新冠疫情对中老年人和有基础病的人群无疑带来了更大的影响。

“而当前的重要任务也是为这类人群争取更多的时间,比如针对老年人的健康体系的完善以及研发生产更加有效的特效药和疫苗等。”

疫情当下,另一个重要的任务则是保经济,其中一个方面便是保产业链。保生产线、保产业链就是保未来经济增长的潜力。此外,保经济也意味着保消费。一般来说,人均消费是与经济增长保持同步的。

“收入的下降很大程度上会导致消费的下降,而消费下降往往具有一定的惯性,影响的时间也会较长。”李稻葵进一步指出,从这个意义上来看,稳住未来的消费也很重要。具体来看,保消费一方面要保持物流畅通,另一方面对受影响较大的居民给予一定的现金补助。李稻葵举例称,“上海市2500万居民,平均4口人住在一起有600万家庭,600万家庭里面收入最低的10%,选出60万家庭,每一个家庭给你一万块钱现金。”

以下为李稻葵发言全文:(部分口语化表达经观察者网编辑,未经作者审阅)

今天讨论会开的非常重要、高效,现在大家都处在特殊的状态,中国的经济目前碰到一个重要的挑战,就是疫情反复的挑战,所以在这么一个复杂的国际环境和疫情又出现反复的情况下,我们的经济学的学者心情非常复杂,这个时候开这个会打开了一扇窗,给我们引进了一束阳光,我们看到很多希望。

我想讲一个感想,当前的国际形势极其复杂,国内的风险挑战也非常多,在这种情况下,我仿佛回到几十年前我做学生时候的大家经常讲的一句话,应对好挑战最重要的是办好自己的事情、做好中国自己的事情、做好自己,做好自己是应对复杂国际形势和严峻挑战最好的方式。

所以我下面的话题讲国内,国内怎么做好自己?我认为当下就是要好好的控制疫情,结合我对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理解,我们做一点深入的分析。怎么理解人民为中心、生命至上,我们不谈GDP、经济发展、货币,我们就谈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我分享一下我的研究心得。

人民至上、生命至上,非常好的一个测度是我们的人均寿命,我们经济发展的根本目的之一是提高老百姓的平均寿命,我觉得每一个中国人非常骄傲,1949年35岁人均寿命提高到今天的77岁,过去 30 年我们每年寿命提高了 99 天,当我们每一个中国百姓过生日的时候要记住,过完这个生日,虽然按照一般来讲年长了一点,离最终的生命终点接近了,但实际上我们的经济发展让你延缓了99天,这个数据是绝对可靠的,国家统计局的数据、世界银行的数据都是这个数据。咱们把平均寿命拿来看看,以这个测度来看过去两年的抗疫是有成绩的,过去两年的抗疫帮助我们挽救了多少生命?

这个话题各有各的说法,(按照中美人口比例)咱们暂且把美国死于新冠疫情的人数乘以4,我们都知道新冠疫情主要影响的是中老年人和有基础病的人群,我们做一个大家都可以接受的假设:假如没有做好我们的工作,过去两年就会有400万生命的损失。假设因为新冠去世的人平均寿命是60-65岁,与我们的人均寿命相比,就意味着每个人丧失了10年的寿命,那平均到14亿人,相当于每人丧失10天寿命。

复旦大学在自然子刊上面说如果抗疫做不好,不坚持严格的抗疫可能会丧失155万的生命,还是按照我刚才的算法,155万生命大部分可能是中老年人,把这个算下来摊到每一个人平均寿命减少了4天。不谈经济账,完全以人民至上、生命至上,这都是客观的数据。

下面有一个问题,我们这么多年是说我们做到了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我们有提高公共卫生的投入,有科技进步,我们有提高教育水平、宣传健康的生活方式,早睡早起、不抽烟、少喝酒,开车系安全带都非常正确,根本的一条还是经济发展、生活水平提高。生活水平提高是提升我们的健康水平,增加人均寿命最重要的因素之一。

生活水平提高包括什么?包括有时间健身,包括家里按了空调、夏天可以休息好、冬天有暖气。过去的30年或者20年平均人均消费如果上升或者下降一个百分点,带来多少天的人均寿命的上升或者下降,答案是10天。一切都是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我们不谈庸俗的物质消费。提高老百姓生活水平就是延长平均寿命,1%的人均消费增长能给我们提高每年10天的生命,10天相当于通过抗疫挽救了400万的生命。

我把经济学的道理跟大家讲了一下,我们聚焦于今天。中央和国家要求全社会做到的是严格抗疫,实际是两个战场,一个是一定要保住疫情不要扩散,它的第一个直接的目标就是减少生命的损失。保证疫情不扩散是争取时间、买时间。我们的社会最危险的、容易感染的是中老年人和有基础病的人,北京要求不能去学校,我们遵守命令,因为我们明显是争取时间控制疫情的发展,争取时间给我们爷爷奶奶、年长的父亲、母亲,给他们创造条件,劝他们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打疫苗,或者建立相应的针对老年人医疗体系,同时等待特效药,等待更好的疫苗。时间很宝贵,像当年红军撤退打湘江保卫战一样,是用很多人的时间、生命累积起来的,这是我们当前的重要任务,目的是搞时间,我呼吁相关的医疗部门把老年人,把有身体基础病的人放在首位,我们争取时间给他们筑牢他们的防护线。

第二个是保经济。第一个例子,产业链,此时此刻我们很多的工厂不能完全复工,复工不能完全复产,现在美国把东南亚的领导请到白宫,把中国的生产线吸引到他们的国家,我们不能自毁长城,只忙着减少感染,产业链忘记了,所以保护产业链就是保我们未来经济增长的潜力。如果能够保住生产线,保住产业链,假如把未来我们潜在的GDP增长速度保住0.1%,相当于对未来每一年的增长能够多增加0.1%,由于消费跟整个经济基本同步的,我们人均消费每年增加0.1%,折算成寿命是能够增加6天的。

所以,保生产线、保产业链是不是如此重要,不能只盯今天也要看明天,明天的收入也很重要,人民健康为中心、生命为中心,是国家的精神,所以不能看到今天保住的生命,还要保住未来的健康、生命,所以产业链一定要保住,怎么保?各地有各地的办法,一线工人能不能暂时集中起来建板房,不要居家隔离,在工厂旁边隔离,一边生产一边隔离。

怎么通过保经济保生命,保护老百姓的消费。疫情来了以后很多消费是下降的,不仅因为网购做不了,而且还因为很多百姓收入下降,不能去打工了,收入下降之后消费下降,这种消费下降有历史的惯性。

我们做了个数据研究发现,今天消费下降1%,未来七八年都会下降,会有心理的阴影,我们的兄弟姐妹比我们年长或者父母经历过三年自然灾害发现他们同样的收入水平他们的消费比我们低多了,经历过三年自然灾害不敢消费,生活水平怎么提高?怎么办?为了保居民的消费,物流一定要畅通,更重要的是要对受影响的百姓直接给予现金补助。

上海市2500万居民,平均4口人住在一起有600万家庭,我们政府能力这么强,600万家庭里面收入最低的10%,选出60万家庭,每一个家庭给你一万块钱现金,60万的家庭60亿,特斯拉一年交给上海市政府,按照原来的预测明年是20个亿,上汽比这个多,上汽一年交的税在150个亿以上,拿出上汽集团交税的60个亿给最穷的10%家庭补助,同时给被集中起来需要隔离的人现金补助,通过这个方式稳住未来的消费,不要产生心理的阴影,稳住未来的消费就是稳住健康,生命至上、人民至上。

我的观点是在复杂的国际形势下最重要的是自己的事,当前就是办好自己的事,大家关注不够的是保经济就是保生命,稳经济就是保生命,所以这方面的工作需要进一步做到位。

#你害怕看牙医吗# 《洗牙之后,我对看牙医产生了PTSD》 文 | 读者:乔七阳

生活中有很多明知对自己有益,却依然难以坚持、甚至偶尔抗拒的事,譬如运动、读书、不点外卖等等。于我而言,这份长名单上还要再加一项,就是看牙医。

在我小时候,看牙医和体检一样,还不是大众认知里需要定期做的事。对我爸妈这样的老一辈来说,只有牙疼得实在忍不了才会想到要找牙医。因此,成年前我只跟牙医打过一次交道。

那会儿我读小学二年级,不知道为什么蛀了几颗乳牙,隔三岔五就对我妈喊牙疼。我妈想等它们换牙时自然掉落,奈何这几颗牙极其倔强,任凭时间流逝、蛀得千疮百孔也自岿然不动。就这么僵持了几个月,在我又一次半夜因牙疼哭闹后,我妈终于决定给它们也给我一个痛快,在某天放学后把我带到了社区医院。

尽管已经过去了许多年,我却仍能清楚地记起当时的情景:在一个简单的白色房间里,牙医阿姨拿棉签往我的牙龈上抹了些许麻药,等了一会儿就抓起钳子,探进我嘴里,麻利地开始了动作。许是这几颗乳牙已被蛀得根基不稳,居然只一眨眼的功夫就被一颗颗连根拔起。全程我都没什么感觉,唯有拔到最后一颗时略有些疼,想来是麻药开始失效的缘故。

我还没从“拔牙原来这么快”的震惊中回过神来,牙医阿姨已经叫我从躺椅上下来了,指着身边放蛀牙的铁盘,让我看看自己的牙蛀得有多厉害,还告诉我以后一定要认真刷牙。回家路上,我一路好奇地舔着曾经蛀牙的地方留下的空洞,一边天真地想,拔牙还挺好玩的,也没有听上去那么可怕嘛。

那次拔牙后的十几年里,我幸运地再未受到蛀牙的困扰,也就没再去看过牙医。直到工作以后,因为公司提供的牙科保险里包含一年两次的免费洗牙,本着“不洗白不洗”的心态,我兴冲冲地预约了人生中的第一次洗牙。

牙医在美国是公认的高薪职业,大部分牙医受雇于小型的私人诊所,一些忙碌的诊所甚至需要有熟人介绍才会接收新客户。我预约的这家私人诊所就是同事介绍的,坐镇的牙医是一位韩国大叔,同事说他认真、可靠,适合像我这样初次洗牙的人。而彼时的我还在为薅到了羊毛沾沾自喜,浑然不知自己接下来要面对的是什么。

到了预约的那天,我在护士的引导下拍了X光,很快就被领到了躺椅上。戴着口罩的牙医大叔登场了,简单寒暄了两句就叫我张嘴。因为角度的关系,我看不见他拿了什么,只感觉像是一根细针,从上排牙开始由口腔一侧向另一侧移动,在每颗牙之间的牙龈上不轻不重地戳了一下。大叔边戳边麻利地报出了一连串数字,我还在好奇这些数字是什么意思,他已经完成了动作,也没多废话,对刚刚在记录数字的护士招招手,直奔主题开始洗牙。

如果说之前戳在牙龈上的工具感觉像细针,那洗牙的工具就像一把磨钝了的钩子,在牙医大叔的操作下围着每颗牙打转,变换着角度掏来捣去,虽然不至于疼得无法忍受,但深深浅浅、延绵不绝的刺痛感也足以叫人抓心挠肺。有时不知刮到了哪个敏感点,一股钻心的酸痛沿着神经直蹿头顶,生理性的泪水根本控制不住,“哗”的一下就顺着眼角流了下来。

牙医大叔忙得起劲,一旁的护士也没闲着,拿了根管子在我嘴里边挪动边吸血水。机器的嗡鸣声中,我努力张大嘴,紧紧闭上眼,想象此刻自己的血盆大口就像cult片里的喷泉,噗哧噗哧地往外喷着可疑的液体……生无可恋之余,又有几分诡异的好笑。

也许是见我面目狰狞,牙医大叔中途还停了停,叫我放松点,太疼的话就举手告诉他。我勉强回了他一个含糊的“ok”,暗暗把手紧攥着拳,只盼着这场酷刑早点结束。

不知过了多久,当牙医大叔终于停止了动作后,我眼冒金星地从躺椅上慢慢坐起来,满嘴的铁锈味儿混着奇特的薄荷牙膏味,随着口水的吞咽从喉咙蔓延到鼻腔,脑海里只剩下八个金光闪闪的大字:“人为刀俎,我为鱼肉。”

牙医大叔也摘下了口罩,盯着我问:“你有多久没洗牙了?”

我犹豫了几秒钟,实在不好意思说这是有生之年的第一次,于是含糊其辞道:“挺久了。”

他露出洞悉一切的笑容,随即告诉我虽然我预约的是常规洗牙,但基于我牙齿的糟糕状况,他刚刚给我做的已经算是深度洗牙。洗牙前他报的那些数字,代表的就是每颗牙齿的健康程度,数字越大越糟糕。而且,因为我的牙龈发炎得厉害,接下来需要每天早晚用一种处方消炎药漱口,两周后来做一次复查,他会在复查后再给我补四颗牙……

牙医大叔说得云淡风轻,我却听得毛骨悚然,只觉得自己的牙俨然已处在朝不保夕的危难时刻。在此之前,我以为自己的牙齿整齐又健康,吃冷吃热都毫无顾忌。谁曾想在平日看不见的地方,早有数不清的牙石和牙菌斑悄悄堆积,就像埋在口腔深处的炸弹。

怀着忐忑的心情,我去前台拿了处方,顺带一张两百多美金的账单,说是深度洗牙的自付费用,不能报保险。我在懵懂中付了钱,约了下一次的复诊时间。大叔送我到门口,又给我苦口婆心地科普了一番定期看牙医的重要性,顺带附送一碗抚慰心灵的鸡汤,说他现在做的一切就是为了让我能在七十岁时,还拥有可以跟现在一样吃嘛嘛香的好牙口。

不得不说,这第一次的洗牙经历给我留下了不小的心灵创伤。之后一段时间里,只要想起工具在牙缝里使劲儿鼓捣的感觉和机器的嗡嗡声,我都会不由自主地打个冷战,到了临近复诊的日子更是焦虑得坐立难安,甚至几度想取消预约。

虽然听上去有点夸张,但事实上我发现,身边有不少像我一样因洗牙而对看牙医产生了PTSD的人。某次和朋友聊天时得知,她第一次洗牙洗到一半就直接落跑,原因是过程中牙龈出血得太厉害,她受不了了想漱漱口,坐起来接连吐了几口颜色惊人的血水,吓得一旁作陪的她妈直接求牙医:别洗了吧,你看孩子都吐血了……

而据牙医说,洗牙时之所以会疼痛和流血,是因为牙齿本身有炎症,健康的牙齿就不会有这些问题。所以,放弃洗牙只会形成恶性循环,唯有痛下决心、从头根治,才是真正的解决之道。我在坚持认真刷牙、使用牙线一段时间后,洗牙时“血沫横飞”的恐怖画面确实减少了许多,从R18渐渐降级到了PG13,也算是身体力行地印证了这一说法。

不过,洗牙其实还并非是我在看牙医的路上最大的心病:如果说洗牙给我带来的焦虑是三分的话,那智齿带来的焦虑大概就有七分了。

从X光片上看,我的智齿其实还挺规整的,没有横向生长、也没有挤占其他牙齿的位置,就和普通的大牙差不多。成长过程中虽偶有发炎,但都在一两天后自行消退,并不影响日常生活,因此,我从没想过要拔掉它们。

开始看牙医以后,几乎每一任牙医都会在第一次就诊时注意到我的智齿,然后告诉我,尽管这些智齿长得没什么问题,但因为它们的位置太靠里面,平时刷牙很难刷到,容易造成牙菌斑堆积,建议我还是找个合适的时间移除。

在一次搬家换了新牙医后,对方似乎对我的智齿格外在意,三番两次地催我尽快手术,却也没有给出明确的理由。我心有疑问,又不敢质疑医生的专业性,无形的压力下,只好磨磨蹭蹭地预约了几周后的手术时间。

等待手术的那几周,我差不多每天都会在网上查阅各种可能的后遗症,从开口障碍到面瘫,每一样都看得我心惊胆战。我也时不时地想起身边朋友们拔智齿的悲惨故事,譬如好友S之前一口气拔了四颗智齿,菱形脸直接肿成了方块,两颊都是淤青,一周里掉了五斤;还有闺蜜L,因为找不到可以在手术后来接她的朋友,只能选择不用麻醉、吸着笑气拔智齿,据她的回忆,血光飞溅中,她几度觉得“看到了真正的地狱”……

人的意念有种奇特的重量,原本平常的一件事,思前想后得多了,就会显得愈发沉重起来。预约的前一周,我对手术的忧虑终于累积到了难以承受的顶峰,连上班都难以集中精神,最后干脆一咬牙、一狠心,直接打电话取消了手术。

自那之后,我出于心虚,再也没去过那位牙医的诊所。我说不清自己为什么会有这种“做错了事”的感觉,或许是因为在我的潜意识里,专业的牙医代表着一种不该被违抗的权威;又或许是因为我也知道,拔智齿从理性上来说是正确的选择,可我还是做了逃兵,像一个对自己的健康不负责任的胆小鬼。

挣扎了一段时间,我终于又鼓起勇气找了一位新的牙医。这一次,面对这位和蔼的亚裔阿姨,我没有再一个人默默纠结,而是直接向她说明了我对智齿手术的顾虑。她耐心地听完了我的倾诉,看了看X光片,然后笑着告诉我,既然智齿长得没有问题,那么只要我没有不适的感觉,就可以先以观察为主,不着急做手术。

我长长地松了一口气,在愉快的交谈氛围中也第一次意识到,原来和牙医的沟通理应是双向的。曾经我总以为自己在牙齿问题上没有决定权,每次面对牙医时都像犯人等待判决一样;这样的想法直接将我放在了和牙医不平等的位置上,也变相放大了我对牙医的负面情绪。但其实,牙医并不是高高在上、掌握生杀大权的审判者,而是在保护牙齿的路上陪伴我、给我建议的引路人。

当生活中出现种种不如意时,有效的应对行为通常有两种,一是接受与之共存,二是行动将其改进。面对牙齿的问题也是如此,但我想无论是选择接受还是改进,都应该抱着开放的心态和牙医积极沟通,而不是仅凭想象闭门造车,给自己制造焦虑和恐惧。

如果能抱着一颗平常心、将牙医当作一位良师益友来看待,那么或许,看牙医就会逐渐变得不再那么难。我也希望自己能在定期看牙医的路上坚持下去,做到如第一任牙医大叔所祝愿的那样,在七十岁时还吃嘛嘛香,拥有一口健康坚挺的好牙口。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热点|男子骑车闯红灯险遭货车碾压 电动车“断头”
  • 王俊凯社交账号曝光!晒照低头看窗外
  • 子承父业!杨威儿子杨阳洋参加体操比赛获奖
  • 尼康关闭无锡工厂:非智能之罪
  • 【头条】这是发生了什么?! 日本银行业将迎“瘦身”潮!
  • 缅怀,金柱赫车祸身亡
  • 双宋婚礼阵容强大现场好浪漫,六大看点抢先看
  • 特朗普将公开肯尼迪遇刺机密文件,或揭穿史上最大阴谋案|铁血时评2017.10.25(周三)
  • 网曝郎永淳酒驾被拘 他会面临怎样的处罚?附最新酒驾处罚标准
  • 上海无人面馆被叫停
  • 老年人已成KTV主力军!被他们“拯救”的行业还有这些
  • 麦当劳改名金拱门了?纪梵希第一个表示不服!
  • 载入龙胜史册|见证桂三高速全线通车!从此拉近你我的距离!
  • 倒车几次不入坑?昆明出现“女性专用车位”! 你怎么看?
  • 女孩遭萨摩耶袭击!爷爷寻错仇,二哈主人无辜被打委屈哭了
  • 中国留学生在澳洲被群殴,伤势严重,中国大使馆发文介入调查!
  • 儿媳送婆婆到法院告自己 到底孝还是不孝?
  • 清理僵尸粉被转账 清粉工具其实就是一个骗局
  • 尼泊尔一大客车坠河造成47人死亡
  • 麦当劳改名金拱门后,保险公司纷纷改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