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启山西方言喜剧的新阶段——评太原莲花落轻喜剧《合浪浪许家》】

“七一”前夕,《合浪浪许家》这部优秀的话剧又要在青年宫剧场演出了,而且即将连演五场。我想,作为文艺工作者,用这样的作品迎接党的生日,实际上就是为党和人民奉献的最好的精神礼物。我还想,在全市人民迎接“二十大”召开的喜庆日子里,这部作品,肯定还会带给我们更大的快乐!

《合浪浪许家》是什么?它是“胡同巷子”的太原方言说法,是对改革开放后城市变迁史的一段提炼,是用“太原莲花落”串联的一台轻喜剧,是由本省笑星、歌星组合而成的精粹创作班底共同推出的话剧作品,当然,它更是本剧的三位核心人物——导演柴京云、主演柴京海与编剧兼主演王名乐的师徒友爱结晶,是山西太原、大同两大城市曲艺家们的凝聚和结合,是本土编创力量象征性的崛起,是对古城民俗的一次亲切的叩问,是对“非遗”文化元素的一次深度挖掘,是对地域题材蕴含的无尽宝藏的一次快乐的提醒,是对先辈名师的一次致敬巡礼,是对三晋风情的一次艺术再现,是对本乡本土过去时代的一次乡愁回顾——当然,方言话剧《合浪浪许家》出现的本身,就是一种由文化积淀所带来的艺术创作力的喷发:它的创作是自觉的,表演团队的合力是自觉的,呈现出的感人魅力是自觉且自然的。我认为,本剧至少在如下几个方面,都给予了我们一些深刻的启示:

一、巧妙的民俗切入以及方言的原生魅力体现。在本剧中,编导们展现出了特别珍贵的展示民俗文化的自觉性,将太原古城从改革开放初期到现在的一些生活景象——沉淀较长的生活景象自然地成为了当地的民俗——一一呈现。诸如:一号人物许有福靠修自行车为生的职业,既说明了这位主人公在太原“合浪浪”(胡同)的阶层角色,又将过去时代标志性手工业修理的职业给予了亮相,虽然这一职业目前已有所衰微;还有许家养的鹦鹉,也将那个时代流行于市民中的玩鸟——一种准风俗给予了展示。还有,大杂院内各个家庭的纷乱关系与纠葛,以及太原酒厂“高粱白”、“宁化府的陈醋”、“认一力的饺子馅”等等元素的渗入,特别是太原莲花落曲艺形式的贯彻串联,将地域特色一览无余地灌输给了观众。太原莲花落是已故的曹强先生在60年前发掘、整理、创立的一个独特的曲艺品种,它以纯正的(其实亦是按照汉语拼音发声)太原话为基调,融合了说、唱于快板中,亦说亦唱、快说慢唱,与表演中保存与发展了诸多的地方性语言,已成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在民族语言、地域方言迅速消失的时代,太原方言在这样一种形式的寄托之下生存繁衍,并且能够寄生于像王名乐这样的“90后一代”,堪称幸事一件。这也使我们想到:语言的承载与延续,其实就是民俗文化的承载与延续,而城市的记忆,既在固定的建筑中,也在流动的语汇里。珍惜每一种含有记忆的方言,不仅应该是“非遗保护工作者”的责任,也是曲艺家们特别是方言曲艺家们的责任。是的,本剧最重要的对太原民俗的展现,主要体现在了语言上——除了太原莲花落的曲艺元素之外,还包涵了太原话、五台话,同时也为了体现工业城市外地人多的特点,还加入了老师身份的标准普通话和调侃逗笑待业青年的山东话。舞台之上,语言的特别往往引发观众的笑点,但总体而言,我们看到了一台运用“晋方言”创作的好剧——强调一下,我们之所以对“晋方言”话剧给予如此的关注与重视,是因为,它是山西文化软实力的最重要的代表形式,是“晋商”先辈卧冰饮雪、艰难拓殖的文化沉淀,它也是晋剧、二人台、晋陕蒙黄河三角州民歌等艺术形式的最重要的语言基础。商路即戏路,商路即歌路,商路即艺路,这其中,太原方言,因了省城所在地的缘故,成为或应当成为“晋语区”的核心。事实上,细心人可以发现,内蒙古首府呼和浩特的方言,与太原的方言极为相似——也就是说,从太原北上,在跨越了忻州、雁北地区等地的方言鸿沟之后,太原方言与呼和浩特方言近乎神奇地重叠了——而这,实际上是晋中一带晋商,用几百年“走西口”的血汗经历所开发与渗透的历史结果。我们想说的是,通过对太原方言的溯源、挖掘、推广、研究与比较,以及通过对《合浪浪许家》这样的方言话剧的宣传和介绍,我们应该捡回山西与陕北、山西与内蒙古中西部、山西与张家口等区域的文化纽带,迎回飘泊在如上区域的晋商之魂,重新开通与这些区域的文化艺术交流,进而加强全面的经济贸易联系,找回历史的亲情与商情。

二、雄厚的创作班底以及集体创作组合的自发性。前面说了,《合浪浪许家》是太原、大同曲艺形式的融汇贯通,还是太原莲花落与大同数来宝创作经验的交流与碰撞。如果我们将太原莲花落与大同数来宝做一个比较,我们发现,二者的共同点颇多:一、二者都是本地艺术家创新的结果;二、二者皆用当地方言表演;三、最大的共同点,二者之所以在本地深入人心,是因为它们都有过硬的作品,而在过硬的作品背后,是因为太原莲花落的创始人曹强与大同数来宝的创始人柴京云,本身就是文化底蕴深厚的曲艺作家。当观众欣赏并且喜爱这两种快板形式的地方艺术时,常常因为看到他们本人的精彩表演而忽略了他们的创作实力,而当我们在仔细分析二者的成功因素时,也才透过表演研究文本时感叹:曹强与柴京云两人的创作功力之深厚、提炼生活现象之精准。很难想像,假如不是因为他们二人的创作,太原莲花落与大同数来宝能够有如此之大的影响力,有如此深远的吸引力。曹强创作的太原莲花落小段,如《卖花生》《看车祸》《立竿见影》等等,柴京云创作的大同数来宝《工钱》《隔辈亲》《望子成龙》等等,无论从取材的角度上看,还是从内容的鲜活度上看,更或从语言的精彩度上看,都比一般的曲艺作家水平要高。对普通市民阶层平凡生活的深切的观察,以及独具匠心、巧妙构思的提纯和提炼,使得曹强与柴京云为太原莲花落与大同数来宝创作的诸多作品,饱含着城市的烟火气,接续着世间的地息气,散发着乡土的草根气,也抒发着人生的七情六欲,表达着大千世界的变化多端,上得了厅堂,也下得了厨房,上能获奖,下有市场——实际上,是生活基础和创作的视角一直站在群众的角度使然,更是超功利创作的意外收获。令人惊喜的是,相当年轻的“90后”编剧王名乐,在师从了曹强与柴京云之后,真正站在了艺术大家的肩膀上,承继了太原莲花落与大同数来宝以上的优秀基因,用回顾的眼光,为我们送上了《合浪浪许家》这盘民俗大菜,将太原古城改革开放40年的过程,用喜剧的一角,给予了透视和表现。它的曲艺语言手法的运用,娴熟而轻巧;它的悲喜剧的揉合,贴切而无痕;它的人物身份的设置,照顾了各个层面;它的情节的回环、悬念的解扣,都表现出了较高的艺术创作的悟性。

三、省城文艺演出团体的内生动力及潜力挥发。《合浪浪许家》的出品单位是太原市歌舞杂技团,本身并不是常规性的演出话剧的剧团,但这个单位确实是根据自身条件和市场需求,在它的上级单位——太原广播电视台的支持下,大胆地进行了跨界的尝试,并且取得了成功。换言之,这个剧团没有因为主业是歌舞和杂技,而排斥作为“非遗”元素的太原莲花落。相反,该团的领导充分地重视和发挥了王名乐的作用,大胆起用这位在曲艺界崭露头角的“90后”人才,并且使金辉等名演员适当转型,在本剧中饰演了重要角色,辅助或配合王名乐的表演,同样取得了成功。而歌舞及杂技的元素在全剧收尾时给予了体现,也使我们看到了该团综合性的表演实力。实际上,歌舞及杂技在本剧中出现与否,其实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看到,这个艺术团体,对青年人才的重视和起用,这一点,我们应当给予相当高的评价!无论那一个行业,人才的竞争才是终极的竞争。用对一个人才,振兴一项事业,而这,也是我看《合浪浪许家》之后,最想发出的呼喊。

(作者:王 辉,为文旅部优秀专家,省政协委员,省文旅厅艺委会秘书长,省戏剧家协会副主席,省宣传文化名家工作室领衔人,一级编剧)

【开启山西方言喜剧的新阶段——评太原莲花落轻喜剧《合浪浪许家》】

“七一”前夕,《合浪浪许家》这部优秀的话剧又要在青年宫剧场演出了,而且即将连演五场。我想,作为文艺工作者,用这样的作品迎接党的生日,实际上就是为党和人民奉献的最好的精神礼物。我还想,在全市人民迎接“二十大”召开的喜庆日子里,这部作品,肯定还会带给我们更大的快乐!

《合浪浪许家》是什么?它是“胡同巷子”的太原方言说法,是对改革开放后城市变迁史的一段提炼,是用“太原莲花落”串联的一台轻喜剧,是由本省笑星、歌星组合而成的精粹创作班底共同推出的话剧作品,当然,它更是本剧的三位核心人物——导演柴京云、主演柴京海与编剧兼主演王名乐的师徒友爱结晶,是山西太原、大同两大城市曲艺家们的凝聚和结合,是本土编创力量象征性的崛起,是对古城民俗的一次亲切的叩问,是对“非遗”文化元素的一次深度挖掘,是对地域题材蕴含的无尽宝藏的一次快乐的提醒,是对先辈名师的一次致敬巡礼,是对三晋风情的一次艺术再现,是对本乡本土过去时代的一次乡愁回顾——当然,方言话剧《合浪浪许家》出现的本身,就是一种由文化积淀所带来的艺术创作力的喷发:它的创作是自觉的,表演团队的合力是自觉的,呈现出的感人魅力是自觉且自然的。我认为,本剧至少在如下几个方面,都给予了我们一些深刻的启示:

一、巧妙的民俗切入以及方言的原生魅力体现。在本剧中,编导们展现出了特别珍贵的展示民俗文化的自觉性,将太原古城从改革开放初期到现在的一些生活景象——沉淀较长的生活景象自然地成为了当地的民俗——一一呈现。诸如:一号人物许有福靠修自行车为生的职业,既说明了这位主人公在太原“合浪浪”(胡同)的阶层角色,又将过去时代标志性手工业修理的职业给予了亮相,虽然这一职业目前已有所衰微;还有许家养的鹦鹉,也将那个时代流行于市民中的玩鸟——一种准风俗给予了展示。还有,大杂院内各个家庭的纷乱关系与纠葛,以及太原酒厂“高粱白”、“宁化府的陈醋”、“认一力的饺子馅”等等元素的渗入,特别是太原莲花落曲艺形式的贯彻串联,将地域特色一览无余地灌输给了观众。太原莲花落是已故的曹强先生在60年前发掘、整理、创立的一个独特的曲艺品种,它以纯正的(其实亦是按照汉语拼音发声)太原话为基调,融合了说、唱于快板中,亦说亦唱、快说慢唱,与表演中保存与发展了诸多的地方性语言,已成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在民族语言、地域方言迅速消失的时代,太原方言在这样一种形式的寄托之下生存繁衍,并且能够寄生于像王名乐这样的“90后一代”,堪称幸事一件。这也使我们想到:语言的承载与延续,其实就是民俗文化的承载与延续,而城市的记忆,既在固定的建筑中,也在流动的语汇里。珍惜每一种含有记忆的方言,不仅应该是“非遗保护工作者”的责任,也是曲艺家们特别是方言曲艺家们的责任。是的,本剧最重要的对太原民俗的展现,主要体现在了语言上——除了太原莲花落的曲艺元素之外,还包涵了太原话、五台话,同时也为了体现工业城市外地人多的特点,还加入了老师身份的标准普通话和调侃逗笑待业青年的山东话。舞台之上,语言的特别往往引发观众的笑点,但总体而言,我们看到了一台运用“晋方言”创作的好剧——强调一下,我们之所以对“晋方言”话剧给予如此的关注与重视,是因为,它是山西文化软实力的最重要的代表形式,是“晋商”先辈卧冰饮雪、艰难拓殖的文化沉淀,它也是晋剧、二人台、晋陕蒙黄河三角州民歌等艺术形式的最重要的语言基础。商路即戏路,商路即歌路,商路即艺路,这其中,太原方言,因了省城所在地的缘故,成为或应当成为“晋语区”的核心。事实上,细心人可以发现,内蒙古首府呼和浩特的方言,与太原的方言极为相似——也就是说,从太原北上,在跨越了忻州、雁北地区等地的方言鸿沟之后,太原方言与呼和浩特方言近乎神奇地重叠了——而这,实际上是晋中一带晋商,用几百年“走西口”的血汗经历所开发与渗透的历史结果。我们想说的是,通过对太原方言的溯源、挖掘、推广、研究与比较,以及通过对《合浪浪许家》这样的方言话剧的宣传和介绍,我们应该捡回山西与陕北、山西与内蒙古中西部、山西与张家口等区域的文化纽带,迎回飘泊在如上区域的晋商之魂,重新开通与这些区域的文化艺术交流,进而加强全面的经济贸易联系,找回历史的亲情与商情。

二、雄厚的创作班底以及集体创作组合的自发性。前面说了,《合浪浪许家》是太原、大同曲艺形式的融汇贯通,还是太原莲花落与大同数来宝创作经验的交流与碰撞。如果我们将太原莲花落与大同数来宝做一个比较,我们发现,二者的共同点颇多:一、二者都是本地艺术家创新的结果;二、二者皆用当地方言表演;三、最大的共同点,二者之所以在本地深入人心,是因为它们都有过硬的作品,而在过硬的作品背后,是因为太原莲花落的创始人曹强与大同数来宝的创始人柴京云,本身就是文化底蕴深厚的曲艺作家。当观众欣赏并且喜爱这两种快板形式的地方艺术时,常常因为看到他们本人的精彩表演而忽略了他们的创作实力,而当我们在仔细分析二者的成功因素时,也才透过表演研究文本时感叹:曹强与柴京云两人的创作功力之深厚、提炼生活现象之精准。很难想像,假如不是因为他们二人的创作,太原莲花落与大同数来宝能够有如此之大的影响力,有如此深远的吸引力。曹强创作的太原莲花落小段,如《卖花生》《看车祸》《立竿见影》等等,柴京云创作的大同数来宝《工钱》《隔辈亲》《望子成龙》等等,无论从取材的角度上看,还是从内容的鲜活度上看,更或从语言的精彩度上看,都比一般的曲艺作家水平要高。对普通市民阶层平凡生活的深切的观察,以及独具匠心、巧妙构思的提纯和提炼,使得曹强与柴京云为太原莲花落与大同数来宝创作的诸多作品,饱含着城市的烟火气,接续着世间的地息气,散发着乡土的草根气,也抒发着人生的七情六欲,表达着大千世界的变化多端,上得了厅堂,也下得了厨房,上能获奖,下有市场——实际上,是生活基础和创作的视角一直站在群众的角度使然,更是超功利创作的意外收获。令人惊喜的是,相当年轻的“90后”编剧王名乐,在师从了曹强与柴京云之后,真正站在了艺术大家的肩膀上,承继了太原莲花落与大同数来宝以上的优秀基因,用回顾的眼光,为我们送上了《合浪浪许家》这盘民俗大菜,将太原古城改革开放40年的过程,用喜剧的一角,给予了透视和表现。它的曲艺语言手法的运用,娴熟而轻巧;它的悲喜剧的揉合,贴切而无痕;它的人物身份的设置,照顾了各个层面;它的情节的回环、悬念的解扣,都表现出了较高的艺术创作的悟性。

三、省城文艺演出团体的内生动力及潜力挥发。《合浪浪许家》的出品单位是太原市歌舞杂技团,本身并不是常规性的演出话剧的剧团,但这个单位确实是根据自身条件和市场需求,在它的上级单位——太原广播电视台的支持下,大胆地进行了跨界的尝试,并且取得了成功。换言之,这个剧团没有因为主业是歌舞和杂技,而排斥作为“非遗”元素的太原莲花落。相反,该团的领导充分地重视和发挥了王名乐的作用,大胆起用这位在曲艺界崭露头角的“90后”人才,并且使金辉等名演员适当转型,在本剧中饰演了重要角色,辅助或配合王名乐的表演,同样取得了成功。而歌舞及杂技的元素在全剧收尾时给予了体现,也使我们看到了该团综合性的表演实力。实际上,歌舞及杂技在本剧中出现与否,其实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看到,这个艺术团体,对青年人才的重视和起用,这一点,我们应当给予相当高的评价!无论那一个行业,人才的竞争才是终极的竞争。用对一个人才,振兴一项事业,而这,也是我看《合浪浪许家》之后,最想发出的呼喊。

(作者:王 辉,为文旅部优秀专家,省政协委员,省文旅厅艺委会秘书长,省戏剧家协会副主席,省宣传文化名家工作室领衔人,一级编剧)

“陌上人如玉,公子世无双”用在刘亦菲和陈晓身上再合适不过。

总是有人说古装剧的标准一定是一降再降,要不然怎么会有那么多匪夷所思的“美男子”出现在观众视野中。他们让龙须发黯然失色,他们将明亮的大眼睛打上双引号。古偶剧与惊悚片貌似只有一步之遥。

观众没有苛刻,因为很多年前大家就知道何为古装剧中的风流倜傥,何为颜值。郑少秋是最好的代名词。他是《楚留香》中的香帅,他是《戏说乾隆》中的乾隆帝。无论哪个角色,无论什么形象,郑少秋一定会成为古装剧中赏心悦目的存在。

郑少秋之后,张智尧在《杨家将》中饰演的杨宗保,也一直停留在观众脑海中。张智尧诠释的帅,是一种坚定,一种男儿驰骋沙场的帅。他展现的是真正的阳刚之气。

可是,多年之后当古偶剧真正风靡,占据电视剧市场半壁江山之时,观众却发现一切都变了。不知是谁给予了美,一个新的标准。只要演员有人气,不管他适不适合古装剧,只要穿上古装出现在镜头面前,粉丝就会吹捧,太帅,心动了。

也许,粉丝的心是动了,可观众的心却碎了。

不过,再看到《梦华录》中的陈晓后,我可以肯定地说,古装剧的审美回来了。这次是真正的古装颜值天花板,这一次没有争议。

6月2日晚,由刘亦菲、陈晓主演的《梦华录》首播。据酷云实时数据显示,首播日《梦华录》希望网播剧热度第一名,真正的爆款预定。

该剧讲述在钱塘开茶铺的赵盼儿(刘亦菲 饰)得知未婚夫、新科探花欧阳旭(徐海乔 饰)要另娶当朝高官之女后,不甘命运的她誓要上京讨个公道的故事。

在这个过程中,赵盼儿遇到了同样经历磨难的宋引章(林允饰)、孙三娘(柳岩 饰)。三个有故事的女人结伴同行,最终在汴京站稳脚跟,重获新生。

欧阳旭对赵盼儿来说,代表着伤痛,同时也是她变得更强的动力。不过,一个普通民女要状告新科探花,这个难度可想而知。好在她遇到了皇城司指挥顾千帆(陈晓 饰)。每次当赵盼儿危难之时,顾千帆都能够护其左右。

《梦华录》首播之后,口碑爆棚。观众对剧情的肯定是原因之一。赵盼儿拿的是观众最喜欢看的草根逆袭剧本,她的人生发展轨迹充满正能量。

古偶剧中的“傻白甜”女主,已经成为过去式。只有像赵盼儿这样的角色才能引起观众的兴趣。不在爱情中暗自神伤,有改变命运的想法与能力。这样的女子人设非常讨喜。

而男主虽然出身权贵,但却正直坦荡,一身正义凛然。这样的角色同样会非常圈粉。

剧情过关,拍摄手法也受到肯定。《梦华录》是古装剧,只要是古装剧就脱离不了打戏。而打戏也经常被吐槽。

备受期待的《雪中悍刀行》开播后,被网友吐槽最多的就是剧中的打戏。慢到极致的武打动作,完全毁了“武侠”两个字。《梦华录》中,陈晓的打戏非常在线,而且没用替身,这一点值得肯定。

电视剧拍出了电影的质感,也是网友给予《梦华录》最正面的评价。钱塘江边的茶铺,是很美的一处场景。在这样美的环境中,主角也带着光环出现。

角色之美,与景色之美融为一体,相互映衬。绿幕中的假山、假水完全不能与之媲美。如此自然的画面,色彩运用得非常好。这是导演对极致美学的追求。观众感受到了电视剧的美,自然而然会给出最精准的评价。

而当观众听到演员的原声台词时,《梦华录》已经在心中有了位置。近年来,大量流量演员涌入古偶剧市场。在他们眼中拍摄这类题材的作品非常容易。因此最考验演员的台词能力,完全可以被后期配音替代。于是,流量演员的弱点,反而成了“优势”。

可当无论什么角色,都只会是一种声音时,观众才发现听觉也能疲惫。很多时候,出戏成了最直观的感受。此时,大家才意识到演员原声台词,应该是影视剧作品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对演员情绪的表达,对观众接受剧情都很重要,不应该被替代。

而且,这也是演员自己应该有的对作品,对观众的态度。《梦华录》中原声台词的使用,是作品口碑的基础,没有让人失望,更多的是惊喜。

除了剧情有看点,服化道、原声台词给力等因素外,观众追捧《梦华录》更多的还是因为两位主演多年以后回归古装剧市场。刘亦菲、陈晓的出现代表着古装审美又回来了。

刘亦菲,多少人心中的“神仙姐姐”。二十多年来,这个称呼只属于她一个人。美女演员有很多,但像刘亦菲这样总是给人一尘不染感觉的却没有。所以,她成了最特别的存在。

但,专注电影拍摄的她,已经很久没有古装电视剧和观众见面。大家期待《梦华录》,期待刘亦菲。看到赵盼儿,观众放心了。声音、动作,扮相每个环节都很好,“斩男”终于来了。

同样,“斩女”也来了,看过陈晓的顾千帆,还有谁能拒绝呢?

上面提到,观众已经被古装丑男荼毒了很久,大家一直在期待有个人能改变这种现状,而陈晓版本的顾千帆,不就是古偶剧的颜值天花板吗?仅用一个眼神,他就为“剑眉星目”做出了解释。

顾千帆早期的角色特点,是霸气、盛气凌人。陈晓凌厉的眼神,不用夸张的动作,就能将观众代入到情绪中。导演在评价陈晓的表演时,说他是最会用眼睛演戏的演员。

陈晓成名于古偶剧,但却用最快的时间,脱离了古偶剧的限制。这是他最清醒的地方。陈晓展现了自己作为演员的多面性。从青涩到硬汉,每一部作品都是他的突破。再次回归古偶作品,陈晓的演技更加娴熟。

毫无疑问,《梦华录》即将开启霸屏模式。刘亦菲、陈晓是你心中古装剧中的颜值天花板吗?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30条很有意境的小短句。》[心] 1.平安喜乐,得偿所愿。 2.生而自由,爱而无畏。 3.花花世界,静守己心。 4.万事顺遂,毫无蹉跎。 5.凛冬离去,雪融
  • #你见过哪些最谦虚的人# 他叫林俊德,是一位参加过中国所有核试验的老人。核试验:1964—19962013年感动中国向他致词:大漠,烽烟,马兰。平沙莽莽黄入天,
  • 一月空瓶,护肤品.loves: exuviance af vitamin c serum capsules, tatcha water cream, Sarah
  • #丁程鑫[超话]#[爱你]#丁程鑫 我们是彼此的星星和月亮# 之前一直不明白为什么会一直有说对不起你的言论,现在才明白原来是只有自己真正参与到其中才会明白它的
  • 巨物恐惧|水上剧院|主题艺术 布雷根茨艺术节: 世界顶级水上歌剧院 一年一度的布雷根茨艺术节(Bregenzer Festspiele)是奥地利最负盛名的艺
  • #Wakana# ins更新 明日は、Blu-ray作品『Wakana Spring Live〜magic moment〜2021』の初回限定盤ご購入者様限定の
  • 米蓓尔的粉水真滴好好用[赢牛奶][赢牛奶][赢牛奶]新买了鸭子头蓝水,鸭子头可以当个小摆件,蓝水补水粉水修护维稳,米蓓尔真的太绝了!性价比一流[开学季] 买了一
  • #知识产权# 【倒计时:第六届中国医药知识产权峰会即将于上海召开】第六届中国医药知识产权峰会2021即将于9月15-17号在上海金茂君悦大酒店召开。为了丰富大会
  • #沙县# 【市民咨询:沙县公交是否可以像三明一样学生凭学生证办理学生卡半价乘车!】沙县区公交公司 回复:目前沙县区推行学生、成人等月票乘坐公交车的优惠乘车政策是
  • 暗影 by 加罗莲 他坐在阴影里,不发一语。那看不清轮廓的面孔在暗影与烟雾中时隐时现,只有那双严厉的眼睛,在香烟红色火光的映照下,在幽暗中,闪烁着锐利的光芒。
  • 又在狠狠代一些……: 「好きだよ」と伝えればいいのに 明明想要将「喜欢你」的心情传达给你 願う先、怖くていえず 却因为想要的未来 有些害怕 说不出口 君との時
  • [H&entertainment So E Hyun] ⠀ Happy Birthday So E Hyun ⠀ 8월 28일, 소이현 배우의 생일을 축하합
  • 起名字?你知道汉字的五行属性么? 当今现代,姓名学已深入人心,每个人都希望自己拥有一个好名字。大多数父母也希望自己的孩子拥有一个动听悦耳、响亮的名字,而且名字要
  • 你点外卖是有过惊喜吗? 工作到凌晨突然很饿,才想起没有吃晚饭。 朋友说可怜见的,给你点个外卖吧。 我说随便点吧,就当开盲盒了。 是一只药膳蒸鸡和酸梅汤。 吃
  • 天生C位人气制霸|国社3期云选房赢战400+套 随着八月的结束,炽热的夏天至此终结。虽然气温已经转凉,但有个地方人气持续攀高,热势依旧不减。8月30日,金茂北
  • #郑州别下了# 河南都别下了 顺便安利下我的家乡洛阳市宜阳县灵山寺 洛阳灵山寺, 原名报忠寺、报恩寺,亦名凤凰寺。在洛阳市西南40公里,今宜阳县城西灵山北麓,
  • #李易峰[超话]# 看到有人开始卖峰哥的微博书了我也弄了一个 不过我的不是书 是图片 把峰哥发的微博全部截屏 弄成照片洗出来 是和微博书的感觉不一样的
  • 爷青回!吴奇隆时隔20年再扮萧十一郎,乔振宇眉间点朱砂重现经典 9月11号晚,《牛气满满的哥哥》播出最新一期古装特辑,吴奇隆、乔振宇、严屹宽这三位男神重现自己的
  • 【明天起,全国严查!】公安部交管局近日部署全国公安交管部门开展酒驾醉驾集中整治行动。9月13日起,全国交警将开展为期10天的酒驾醉驾执法直播联动,边执法边宣传,
  • 听到“旺”不一定代表好,旺要看旺的程度。若是刚刚旺起来,那么前方的路还可以走很久。若总是旺的如日中天,那就要注意了,人的辉煌就像太阳一样,有升起就有落下,没有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