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刚经》离一切诸相则名诸佛
第十六段(第十四品)#离相寂灭分#一
【尔时,须菩提闻说是经,深解义趣,涕泪悲泣,而白佛言:稀有、世尊!佛说如是甚深经典,我从昔来所得慧眼,未曾得闻如是之经。世尊!若复有人得闻是经,信心清净,则生实相,当知是人,成就第一稀有功德。世尊!是实相者,即是非相,是故如来说名实相。世尊!我今得闻如是经典,信解受持不足为难,若当来世,后五百岁,其有众生,得闻是经,信解受持,是人则为第一稀有。
何以故?此人无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所以者何?我相即是非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即是非相。何以故?离一切诸相,则名诸佛。佛告须菩提:如是!如是!若复有人得闻是经,不惊、不怖、不畏,当知是人甚为稀有。何以故?须菩提!如来说第一波罗蜜,非第一波罗蜜,是名第一波罗蜜。】
这个时候,须菩提听了佛开示的《金刚经》,深解其中义趣,感动得又是鼻涕、又是眼泪的;喜极而悲、乐极而泣。非常恭敬地对佛说:太稀有了,世尊!佛以有相说无相,开示这种非常深奥的经典,我虽用往昔久远劫前所得“慧眼”来观察,也未曾听闻过如此精妙绝伦之经。
这里说的“慧眼”是什么意思呢?此眼是肉眼、天眼、 慧眼、 法眼、佛眼这五眼之一,为阿罗汉及辟支佛所证,此眼能彻见苦集灭道及十二因缘,得宿命通,能知自己及众生多生累劫以来,死此生彼、死彼生此等种种宿业因缘,还知道现时或未来受报的来由。对一切诸法能知其缘起,具有拣择善恶邪正之法的独特功能,已超越生死轮回,不再受身心世界的束缚。
得慧眼之人,已见识过多生累劫以来的大凡小事,对每一生每一世的种种事情,都能记忆犹新,所以须菩提说他用慧眼观察生生世世以来,也曾听闻过诸多的佛教经典,但还没有听闻过像《金刚经》这种义深如海的经典。
须菩提对佛说:世尊!如果有人,能得以听闻到《金刚经》,信心清净,则生“实相”,应当知道,这个人已成就“第一稀有功德。”世尊!是实相者,即是非相,是故如来说名实相。
那么什么是“实相”呢?实相全称为“诸法实相”。“诸法”是指世出世间一切法,这一切法,各有差别现象,比如山是山、水是水;人类是人类、动物是动物等各种现象,都在一切法的范围内;而“实相”则指的是生一切法的真实体相,具有平等实在、不变之理。为大乘佛教之标志,相对于小乘之三法印而称大乘一实相印。一实相印唯佛所自证究竟,非名字、语言所能显示。是一切外道、声闻缘觉等二乘人,所未能究明的真实相,以不可得空为第一义真实谛。
诸法实相随众生理解程度的深浅,所见就各不相同,比如世俗所说之诸法实相,仅用于世间有为法,并非真实;外道所说之诸法实相,贪著于有一个真我,堕于邪见中,心有爱着,也非真实;声闻法中虽以无常、苦、空、无我等观诸法之实相,然智慧浅薄,发心太小,仅求自我解脱生、老、病、死、苦,贪著于小涅槃,不能得究竟之实相。
唯有菩萨于初发心即发四弘誓愿,起大慈悲,供养一切诸佛,以上根利智,舍弃净观、不净观、乐观、苦观等妄见心力之诸观,而观诸法之非净非不净、非我非无我;最后统统舍弃一切禅观,达于言语道断、心行处灭,由此证悟究竟之诸法实相。
得诸法实相者,已远离不生、不灭、不断、不常等诸戏论,常用般若实智观照一切法,于毕竟空、妙有、如如、虚空佛性、非有非无中如如不动,彻见诸法实相,此诸法实相即般若波罗蜜。
须菩提说:以清净心,听闻信受《金刚经》,就能生“实相”,此实相能成就第一稀有功德。那么什么是第一稀有功德呢?第一是没有比起更上的了、稀有是非常少见。也就是说,以实相所得之功德,非常少见,无与伦比。这是什么功德如此第一稀有呢?这是成佛的功德。那么怎样才能得到成佛的功德呢?听闻信受《金刚经》即生实相,生此实相,就能得到第一稀有功德。
须菩提对佛说:世尊!其实这个实相,即是非相,是故如来说名实相。也就是说实相者,不是实相,不是实相是什么呢?要知道是什么的缘故,这个缘故就是如来说的名实相。
不是说实相成就第一稀有功德吗?不是实相了,这第一稀有功德又怎么成就呢?实相不在语言文字中,用语言文字表达出来的都不是实相,都不是实相了,自然就没有了第一稀有功德。那么什么才是真正的实相呢?言语道断、心行处灭,才能证悟实相,才能得到第一稀有功德。所以,如来用语言说的实相,只是一个名称,名实相。
须菩提对佛说:世尊!我今天非常有幸,听闻了实相无相的《金刚经》,对经中的实相般若法,能够相信、能够理解,也能受持,这些对我来说都不是难事,但是,如果在当来之世,“后五百岁”,如果有众生,得以听闻《金刚经》,对经中所说甚深之法,能够相信、能够理解、能够受持,这样的人,才是真正的第一稀有!
“后五百岁”是什么意思呢?是这样的:释迦牟尼佛自传道以来,即产生了法运,此法运共分为三个大的时期,称为三期法运,即:一期正法、二期像法、三期末法。用时间区分一般认同,佛住世及涅槃后的五百年内,称为正法时期;正法结束后的一千年,称为像法时期;像法结束后的一万年,称为末法时期。我们现在处于佛教的末法时期。这里说的“后五百岁”,指的是像法和末法时期。
须菩提说:在末法时期,如果有人得以听闻到《金刚经》后,能信解受持,是人则为第一稀有。是何缘故说其为第一稀有呢?因为此人已经无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
是何缘故说此人已无四相了呢?因为这种人已彻底明白了我相并不是自己真实的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也不是真实相,而是非相。是何缘故说这些相都是非相呢?因为这种人还明白了,离一切相、则名诸佛的道理。这个道理就是:只要能远离身心内外一切有形无形之相,就成佛了,十方诸佛就是这样成佛的,成佛就这么简单!如果我们也有这样的认识,那么我们的知见就与诸佛是一样的,虽然还没得佛果位,但已进入到成佛的因地,成佛也就是铁板钉钉、铁定的事了!
佛告诉须菩提说:你说得对!是这样的、是这样的!如果有人得以听闻到《金刚经》后,不惊慌、不恐怖、不畏惧,应当知道,这种人甚为稀有。是何缘故说这种人甚为稀有呢?须菩提!如来说“第一波罗蜜”,非第一波罗蜜,是名第一波罗蜜。
什么是第一波罗蜜呢?第一波罗蜜即六波罗蜜法中的般若波罗蜜,般若波罗蜜在六波罗蜜中,排位第六,而称为第一,是因为般若波罗蜜是前面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这五波罗蜜之体;前五波罗蜜是般若波罗蜜之用,般若波罗蜜为诸佛般若正智,是实现诸法归宗的第一法,故称为第一波罗蜜。
佛在这里说第一波罗蜜”,非第一波罗蜜,是名第一波罗蜜。很显然,佛将这第一波罗蜜也否定了,为什么要否定呢?因为佛说的第一波罗蜜已经着了语言相,而真正的第一波罗蜜是实相中的空相,一旦沾上语言相,就不是第一波罗蜜了,不是第一波罗蜜了,自然就会遭到否定。
但完全否定也是不恰当的,因为第一波罗蜜在名相上毕竟还是第一波罗蜜,虽然还是第一波罗蜜,这也不过是一个名称而已。这个名称就像以手指月一样,第一波罗蜜是指月的手指,通过手指见到月亮就对了,月亮就是第一波罗蜜的实相。实相必须是在离一切心相和法相的基础上才能体悟得到,体悟到的这个实相就是佛。所以佛说:离一切诸相、则名诸佛。这就是如来讲第一波罗蜜的真实含义。

#早晨的阳光[超话]#若舌性苦,谁来尝舌:同理,眼睛能不能自己看自己啊?有的人讲,我只要把我的舌头跟上腭一舔,就能尝出舌。上腭是不是味尘?如果舌头悬在这里,上不着天,下不着地,你能不能尝到舌的味道?我的右手能不能打右手啊?不能。它一定要有一个对待的东西。

舌不自尝,孰为知觉:你这个能尝没有所尝,怎么能生出这个知觉分别?舌性非苦,味自不生,云何立界:舌头自己本身没有这种甜、苦、淡、辛种种的个别之性。「味自不生」,既然没有个别性,它能不能产生甜、苦、淡、辛等这些味道?不能。前面讲舌自己不能尝自己,退一步讲,就算能尝自己舌头,又怎么样?它能尝出甜味、苦味、酱油味、辣椒味吗?尝不到。佛把话说绝了。「云何立界」,那我们这个舌识界怎么能成立啊?

若因味生:如果那些味尘能够产生味识这种知觉。识自为味:这个舌识自己就是味尘。同于舌根:就跟舌头不能尝自己一样。应不自尝,云何识知是味非味:又怎么谈得上是味道或者不是味道?因为它是无情的色尘产生的那种所谓的味识。别说是味道,它连不是味道都不知道,还有什么是味道啊?

又一切味,非一物生;味既多生,识应多体:按照世间心态,一切味是不是要一切物生啊?各生各的味道。「味既多生,识应多体」,比如苹果生出的舌识,它是不是只能尝甜?它能不能尝辣、尝咸、尝苦?不能。所以多种味道、多种味尘生出的味识是不是应该是多种?那么「识应多体」,下面又会造成什么错误呢?

识体若一,体必味生,咸淡甘辛,和合俱生,诸变异相,同为一味,应无分别:识体只是一,能尝的这个能只是一,按照一物只能是一味,那在理上成立的,在事上又不成立。舌头虽然是一体,我们却能尝很多的味道。在理论上来讲,你是一体的话,只能尝一个味道,把这么多味道都尝成一个味道,就没有分别心。分别既无,则不名识,云何复名舌味识界:它没有分别,就不能叫舌识。

不应虚空,生汝心识:总不能说是虚空来产生了你的这个舌入,产生了你的这个尝识。舌味和合,即于是中,元无自性,云何界生:前面的是舌生,还是味生,还是空生?这是破单生。这里「舌味和合」是破共生,就是舌头和味尘来和合而生出舌识。这也是我们容易混淆的问题。舌根与味尘,舌根是有情的内尘,味道是无情的外尘。如果讲舌头的尝性是有情的灵知,味尘是无情的顽钝之体,无论从哪个角度来讲,这都是两种,是相异不相类,它不能产生因缘生法这种原理。我们曾经讲笑话,那个木头牛跟这个肉身牛能不能生一个半木头半肉身的牛出来?没有办法生的。

这种和合没有自性,既不能和合成那个灵知,又不能和合成无知。你不能说和合成一个半无知半有知,没有这个道理。如果用前面的几段经文解的话,那么「合必见离」,合的话中间应该有痕迹;但事实上中间有没有痕迹?(没有)。如果离开呢,这个味识、这个知觉,要分一半给舌根,分一半给味尘。但是它能不能分?注意,这是一种假设法。「元无自性,云何界生」,各自都没有自己一定的那种根性、本性,它能不能和合生什么东西?不能。

是故当知,舌味为缘,生舌识界,三处都无:以舌为能缘,味尘为所缘,所以能产生出舌识界这种所缘缘,这三个缘,查无实处。

则舌与味,及舌(识)界三,本非因缘,非自然性:这三样东西,本来就存在。讲「本非因缘」呢,就是讲显真。这个真就是显通教、别教所讲的那种空性真;「非自然性」,就是显别教的那种妙用。如果用圆教,这个应该讲成「则舌与味及识界三,本真真如性」,实际就是讲一心三藏。自古以来很少有人把《楞严经》的这个真真如性来发挥得圆融贯通。这个「本非因缘,非自然性」已经讲了十几回了,这几句口头禅从头到尾都在讲。凡是在经典中反复出现的相同的字眼、相同的语句,一定是最重要的问题,它都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我们要当心观照。

#如来藏一心三藏##观世音菩萨闻思修##中国传统文化##诗词欣赏##涨知识##生活小妙招#

 

身体的感觉是报警不是命令



身体所有的“感”就好比警报员报警,低频意识构成的肉体就是警报员,负责传感,警报员要把消息报告给谁?当然报告给司令部,报告给“帅”,何为帅?本心是帅,先天心神即是帅。“举国”之下,警报微不足道,时时发生很正常,关键在于“帅”如何应对和后续固守心神“大本营”防患于未然。“帅”是全局、本体,当立足全局,视其微而本心不为所动,接收到警报,应该安抚警报员,打开警报,心念一动命令“帅之正气”之师,运筹帷幄,驱使正气化解因缘于无形,一切回归于清净、平常,这才是帅之本位、本职,也叫心神守其位,方能固摄、镇定魂魄意识,使正气存内,成为最高能量频率,自然邪不可干。一切低频意识汇聚而成的“病邪”因频率不同,自然不能入体。

但是,当你以“不得入体”为目的的时候又必然入体。什么意思?只有看破累世轮回一切都是“我”,后天低频意识制造因果,“我”是一切的根源,所以要无我,无我即回归先天心神,看破假象:一切都是累世人心感召的因缘,一切都是后天意识的汇聚组成的假象,低频如雪,高频即化,低频即冻,高频低频在自心,无我回归本体即慈悲天下,方为德归本源。回归先天心神是为了成为太阳照亮天下黑暗,融化一切冰霜。这才是正心正气,“邪”已被同化,还怎么可能“干”呢?正如“慈悲无敌”,你是本体,一切皆在其中,一切皆在本体,都是一家,还何来“敌”?本来一切因缘发生都是因果,你却自私自利,只希望“债主”离我远点,别靠近我,别来找我,凭什么?欠债还钱,讨债上门不是天经地义吗?自私自利的低频意识反倒会更加感召低频意识的众生,一切出者皆必返。

太多人无知,不知先天心神主宰生命,主宰病健生死,甚至不知道生命由神志、魂魄、意识、能量组成,所以,当这一切发生在我们的身体上的时候,往往我们就失去了“帅”的本位,而是把警报当成命令了,本末倒置,服从于“感”了,跟着身体的“感”走了。于是,“感”成了主宰,人心被“感”牵着走了,被“感”覆盖了、压垮了,于是,沉、痛、凉、晕、伤、甚至死亡的假象意识就针和沙石一样种到每一个毛孔里,种什么得什么,假象就成真了“实病”。当人掉进“感”的自我意识陷阱里,“感”就成了你的整个世界,感什么,你就成为了什么,痛、凉、伤、病是、甚至死亡的意识就创造了一个你的“假我”渗透在你的整个身体里,与你重合,你就更加信以为真,难以抽离了,于是你就成了假象本身的样子,失去了真我,甚至死在假象里。

警报员来报告,本应该升坐帅帐,告诉警报员别慌张,有我在,打开消息,行使帅的权利,调遣正义之师去化解因缘,而不是忘记自己是谁,见警报就倒。“感”来了,当下回归先天心神,即正心正气,正能量主宰身心,同时,一念看破:“一切都是因缘假象”,本来就是假不入心,假不入体,假看破即破,当下即无,将“感”还原于因缘本身,因缘在感才在,有感是因为有因缘,而不是在“我”里面,这就是抽离。抽离了,“感”不入心即不入身,一切“感”不伤心就不伤身,心“伤”则身“病”。此“心”亦假不为心,只是“我的后天意识”聚合而已。所以,一念回归先天心神,真心正气,破一切假像,当下伤、病皆无。

回归先天心神即打开本源,最高频率的能量,能融化一切,无处不到,这就是心通百脉皆通,一切低频意识能量都将转化成高频,一切低频意识能量之“感”自然消失,这就是“觉”。云禅•慧明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12 像是一个轮回 曾经听过有人比喻为长跑的一圈 那么 你刚跑完人生的第一圈 如果说第一圈更多是对妈妈的考验 那么接下来的跑道 要靠自己了 希望你有追逐的勇气
  • #AG超玩会[超话]# 大无语事件:下楼拿快递的时候发现小区门口的宵夜摊出现了一家长沙臭豆腐,出于好奇买了一份尝尝味道,在等老板炸豆腐块的时候,旁边一个老大爷一
  • 巴黎 Castiglione公寓 Boulogne25 rue Auguste Perret 9210092100 Boulogne 一共有65间18-52平方
  • 他说:不介意,但见到前夫这样的渣男想为我暴打他一顿[嘻嘻]时间过得飞快,转眼到了快分离的时刻,我们最后一次见面是在广州的茶餐厅,他最爱吃广州点心——虾饺。每一次
  • 按照规划好的“装车日历”一趟电煤保供之旅即将开始……出矿:从开采到装车环环相扣,确保电煤供应时间:21日13时20分—21日15时11分地点:刘庄煤矿—颍上站刘
  • 沐纯沐源自“如沐春风”隐喻同品德高尚且有学识的人相处并受到熏陶,犹言和高人相处,贵人运较好;纯字有专一不杂之意,也有人品的美好的意思,形容人纯朴、纯真;“纯”也
  • 新建的老年人日间服务中心相对于以往的服务中心,在服务、设施配置、场所选定方面都会有很大的提升,并且现在正在筹划建设“社区综合为老服务中心”它是集老年人日间服务中
  • 他拿出鉴定书给记者,称他跟阿云并不是男女朋友,自己就是太善良了,这20年看她可怜,经常帮助她,不仅免费提供住处,还多次给她钱,就是把她半当个女儿一样,谁想,现在
  • 《张牧真和他的卡瑞亚蒂思》心纯见真深信因果做最好的自己过平凡的生活听万物生长看深流静默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江湖卡瑞亚蒂思是心中珍藏的那片净土是一个不会变老的神话是穿
  • #疫情防控##疫情防控交通动态#北京的秋天到了,每每从办公室窗户看向外边的蓝天白云,都有一种出游的冲动。这批包括十余套移动卫生间在内的抗疫物资,将被民航西藏区局
  • 我们也从未说过这个版头的主题颜色就是我们的yys,对于说“极禹家偷yys”这个事情我们没有做过,我们没有偷yys!我们也从未说过这个版头的主题颜色就是我们的yy
  • 咨询:158-2707-9536(V同)迷你折叠洗衣机外贸出口上架亚马逊美国站需要提交UL1776测试报告,必须是有ISO 17025资质的实验室出具的测试报告
  • 你们到底是经历了多大的挫折才会在在那乐呵呵酸溜溜地无病呻吟啊 雪崩时没有一片雪花无辜 如果以为随便在网上敲两下键盘就可以否认别人的努力那您还是在家好好做梦吧
  • 中国人讲究的是圆满,没有所谓的对错,你若是太认真了,有时候会把一个事情搞砸。对于日常生活的小事情,真的没有要论一个输赢,大家都是寻开心。
  • 光是遇见,就已经很美好了[鲜花]心里装着美好,眼里的世界就美好[心]肖战遇见你,是我今生的幸运,亦是余生的守护[心]我喜欢的肖战,顺顺利利,平安喜乐,事业有成,
  • TikTok 当天针对新诉讼发布声明称,尽管不同意CFIUS之前的评估结果,TikTok一年来与CFIUS积极沟通,以解决其国家安全顾虑。起诉书公布的信息显示,
  • 元旦快乐,都在讲新年快乐,可这不是新年,固执不愿改。就这样吧,晚安[月亮]#出现在新闻联播里的易烊千玺##无聊小事##元旦快乐# 【考试后拍/海大/出门见景/美
  • 刚刚才知道cici和一个在我心中不知名的设计师严大发在一起了[伤心]我记得高三的某一天热搜刷到金大川和cici分手的晚上我哭了,我觉得那么美好的我羡慕的爱情怎么
  • 所以,设计师降低了它的色彩饱和度,让其又多了一份静谧与淡雅,适合屋内大面积使用。卫生间的配色简直可以用“梦幻”来形容,墙面用「橘粉色+白色」小砖做了拼色处理,从
  • 全家人都喜欢吃的五香乳鸽一只两只吃不够,五香乳鸽真的是神一般的存在,不允许有人还没吃过五谷芳的五香乳鸽!整只吃下来满嘴留香,香到骨头的那种,好吃预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