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楞严经》七至十信位断见思惑与尘沙惑
(第一百七十五段)#菩萨七信位至十信位#
【心进安然,保持不失十方如来,气分交接,名护法心。觉明保持,能以妙力,回佛慈光,向佛安住,犹如双镜,光明相对,其中妙影,重重相入,名回向心。心光密回,获佛常凝,无上妙净,安住无为,得无遗失,名戒心住。住戒自在,能游十方,所去随愿,名愿心住。】
七信位:护法心住
佛说:行者之心在精进中安然舒适,始终保持与十方如来气分交接。气分交接指众生之所感与佛之能应相交之意,意为佛陀与众生之关系如同母子之情,佛念众生、如母爱子;众生念佛、如子爱母。如是乃至经无数劫之生生世世,不相舍离,众生如此忆佛念佛,精进不懈,终至机缘成熟,佛陀的无上妙力自然就与众生之精进力相应,即众生之感与佛陀之应互相交融,名气分交接。行者至此已证入第七信心位:名“护法心住”。“护法心”含义有三,即:
1、护持心法:行者须明白,心就是法、法就是心;心外无法、法外无心;护法就是护心、护心就是护法;善护其心,就是善护妙法。心者:诸佛众生同一根性、天地万物共一本源。照此体悟修证,就是护持心法。
2、护持佛法:行者只须做到时时不离观照,于一切法不取不舍,识心自在,即是护持佛法。
3、护持众生法:行者常作众生即我,我即众生之想,哀悯众生,助其消除烦恼,脱离生死苦海,即是护持众生法。
行者从凡夫地,以虔诚之信心,入于佛门,精进修行,直至超越生死、烦恼漏尽,得大智慧,此大智慧即诸佛一切种智。行者于此,心中起念,诸佛能得一切种智,自己也应当得到。为什么这样想呢?因一切诸佛,都是从凡夫位而来的。如此成就七信位,即可断除见思烦恼,断除见思烦恼,相当于证得小乘极果阿罗汉。
八信位:回向心住
佛说:觉性光明保持不失,能以般若妙力,回转诸佛如来的加持力,安住于自性佛三摩地,诸佛与自性佛,犹如两面镜子,一面是诸佛、一面是自性佛,光明相对,其中显现出来的诸多妙影,重重叠叠,相互涉入,此即第八信位:名“回向心住”。“回向心”在《华严经》中说有十种空无相回向,即:
1、了知一切众生界无有众生;2、知一切法无有寿命;3、知一切法无有作者;4、悟一切法无补特伽罗,补特伽罗译为众生,意为悟一切法无众生;5、了一切法无有忿诤;6、观一切法皆从缘起而无有住处;7、知一切物皆无所依;8、了一切刹悉无所住;9、观一切菩萨行亦无处所;10、见一切境界悉无所有。作以上修行,名回向心住。
九信位:戒心住
佛说:行者至此,心中的光明保持不失,时常秘密回光返照,照见五蕴皆空,获得诸佛常住不动的定力和无上微妙清净,安住于无为法中,所得这些,永无遗失,此即第九信位:名“戒心住”。
“戒”又称增上“卓越”戒学:指戒律。是为了防止行为、语言、思想三方面的过失。由于大小乘的不同,其戒律也有所不同。另外对出家僧侣和在家的居士也有所区别,例如小乘有五戒、八戒、二百五十戒等;大乘有三聚净戒、十重四十八轻戒等。
小乘五戒为:不杀生、不偷盗、不淫、不妄语、不饮酒。八戒为:在五戒外另加不卧高广大床、不戴花鬘璎珞、不看歌舞伎乐。二百五十戒是指二百五十项应戒的言行细目,合并为五项时,称五篇门。
大乘三聚净戒为:摄律仪戒、摄善法戒、摄众生戒。十重禁戒为:不杀生、不偷盗、不淫、不妄语、不饮酒;不说过罪、自赞毁他;不悭、不嗔、不诽谤三宝。四十八轻戒为:不犯不敬师长、不举教忏、背正向邪、不瞻病苦等四十八项具体戒条。修行人必须严持戒律,才能得戒心住。
行者从凡夫地,信佛有大自在,并常常想,这大自在,自己也应当得到。为什么这样想呢?因为诸佛大自在,于清净戒律中起法门,以智慧之身和法性之身,入众生界,不染色声香味触法这六尘,于是眼耳鼻舌身意这六根俱得自在,自己也应当受持清净律仪,起用如来无染净智,安住于无为法中,得大自在,此名戒心住。
十信位:愿心住
佛说:行者住于清净戒律中,得大自在,能遍游十方世界,来去随愿,此即第十信心位:名“愿心住”。
行者从凡夫地,深信自己发菩提心,就定能证菩提果,经无数劫的修行,使功德福德具足圆满,诸行无漏,就定能位齐诸佛,由此而不移一念,遍游诸佛刹土。为什么这样想呢?因为三世四方尽在当下一念,若一念迷:前世、今世、来世,轮回不断;东、南、西,北四方,流转不停。若一念觉:时空俱灭,“常、乐、我、净”四德现前,生死烦恼,一时俱灭。凡夫能作以上信解,立下四弘誓愿,始终必能彻佛果位。如以上发心修行十种信位者,决定成就十信之门,住于坚固之种,永不退转。
十信位的前七位是断见思无明,属界内烦恼,按教理分析,断尽见思烦恼,即证小乘极果,成阿罗汉。如行者不转修大乘,当下可证阿罗汉果,得小涅槃,自然就不再修第八、九、十这三个信位,因为这三个信位是断尘沙惑,属界外无明,断尘沙惑可获得如尘沙般多的法门,可随缘化度众生,无有障碍,是不畏艰险的大乘人所修。
大乘人证得第七信位,与佛道交感应了,称作“明心”;然后证初地菩萨位,见无生法忍,称名“见性”。有了这些实证,叫做“明心见性”。第七信位是小乘和大乘在修证上的分水岭,只有入了第八信位以后的修行,才是修的大乘菩萨道,前七个信位,是大小乘的共修法。

老君曰:
天地媾精,阴阳布化,万物以生。
承其宿业,分灵道一。父母和合,人受其生。
始,一月为胞,精血凝也。
二月成胎,形兆胚也。
三月阳神为三魂,动而生也。
四月阴灵为七魄,静镇形也。
五月,五行分藏以安神也。
六月,六律定腑用滋灵也。
七月,七精开窍,通光明也。
八月,八景神具,降真灵也。
九月,宫室罗布,以定精也。
十月气足,万象成也。元和哺食,时不停也。
……
摘自《太上老君内观经》

#中观缘起[超话]##龙树菩萨[超话]#
【平行宇宙】
暴胀是很多基本粒子理论中的普遍现象。在流行的混沌暴胀模型中,暴胀在空间的某些区域停下来,使得我们所知的生命能够出现,同时量子波动导致其他区域暴胀得更快。本质上,一个暴胀中的泡沫产生出其他暴胀泡沫,这些暴胀泡沫再产生更多的泡沫,从而形成无限的连锁反应。暴胀停止的泡沫就是第二层平行宇宙的构成元素。每个泡沫在尺度上都是无限的,而因为永不停止的连锁反应,泡沫数量也是无限的。(虽然泡泡宇宙的产生能以 2^n 的形式增长,而n 趋势于无穷,这或许与整数集的取幂很像,但这依旧是可数无穷的。)在这种情况下,同样不存在时间的开端——(无始)和绝对的大爆炸——(无终):过去、现在和将来都永远存在(一切有部的【三世实有】无数的暴胀泡沫和后暴胀区域,就像我们居住的地方一样,形成一个分形图样。

论有部的三世实有:三世实有·法体恒有
小乘说一切有部的根本教义。谓过去、现在、未来之三世,一切诸法之实体皆恒常存在。此说与下列各部派的主张不同︰一说部谓三世无实体,唯有假名。说出世部谓世间法颠倒虚妄,三世唯有假名,并无实体,然出世间法则为真实法,三世皆有实体。此外,经量部、大众部则主张仅有现在有实体,过去、未来则
无体用,故非实有。
说一切有部以七十五法涵盖有为、无为之一切法。其中,无为法不生灭,因此,置而不论。至于有为法,系藉因缘之作为而生起,故念念生灭变化,可是,从无生有,有化为无,则为因果理法所不容许。因此,主张其体性之存在通于三世,常恒不灭,此即所谓‘三世实有、法体恒有’。

【三世实有·法体恒有】
说一切有部主张三世实有之论据何在?《俱舍论》〈随眠品〉以‘三世实有,所以者何’发问,举出下列四条理由,加以证明︰
(1)由经说故︰《俱舍论》卷二十引《杂阿含经》卷三之文云(大正29·104b)︰‘苾刍当知︰若过去色非有,不应多闻圣弟子众,于过去色勤修厌舍;以过去色是有故,应多闻圣弟子众,于过去色勤修厌舍。若未来色非有,不应多闻圣弟子众,于未来色勤断欣求;以未来色是有故,应多闻圣弟子众,于未来色勤断欣求。’
经中既说过去色有勤修厌舍,未来色有勤断欣求,故知过去未来是实有的。
(2)二缘生故︰《杂阿含经》卷八云(大正2·54a)︰‘世尊告诸比丘︰有二因缘生识,何等为二?谓眼色、耳声、鼻香、舌味、身触、意法。’假如过去未来世,并非实有,则能缘过、未的意识,就无生起的可能,因为生识要有根、境作所依、所缘;而为意识所依的根,本是在于过去的,为意识所缘的法境,原是通于过、未的,假使过未二世并非实有,则二缘不具。能依、能缘的识,也就无法生起。可是,事实并非如此,因此可证,过未是实有的。
(3)识有境故︰一切认识作用的生起,必有它的所了之境。因为先见有境,然后识方得生。有识而无境是不可能的。所以,缘过去未来识,应知定必有境。若去来世境体实无,那就应有无所缘识。所缘若无,识亦应无。既不承认识为非有,理当承认实有去来。不可一面否定有实去来,一面又肯定能缘识有。
(4)业有果故︰我人所造的善不善业,早已落谢过去,即此过去世业,待缘能招当来爱、非爱果。由于业在过去世有,可证过去实有,由于果在当来世有,可证未来实有。如果没有二世,则善恶二业,其体应无。爱、非爱果,亦应非有。然而,已谢业既有当果,应知过未决定非无。
由以上四义,可证三世实有。其中,初二是教证,后二是理证。
如此,诸法的体性,是通三世而实有的,然如山河大地、人畜草木等粗大的形象,是由色法或色心的法体,因缘聚合而成的,只有假相,没有实体。若加以分析,则山河大地,尽是极微所成。有情身心,为五蕴的和合,并无实我存在。只因我人在五蕴和合者(有情)中,活动较为灵妙,故妄生‘我’的谬见。即因有这我执,遂起造种种的惑业,以致轮回生死。是故,欲断实我的妄执,须正观无我的真理。这样,洞观无我而肯认五蕴法体的三世实有,谓之为‘我空法有说’,又名‘法有我无宗’。

(龙树中观法我二空说是破斥三世实有的,或许有部的实有说适应其所对之机。汇合:三世实有,解为三世缘起之实际存在——缘起法为永恒不变的轨律,故称为实有。本体、法体解为空性亦可,因为空性即是缘起,缘起法恒常即空性恒常,缘起法是恒常不变的轨律,亦可汇通)。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五月天[超话]# 是夏天 #湖北消防[超话]##安全知识挑战赛##消防知识#【杨柳絮纷飞季|请收下这份防火小贴士~】最美五月天,春暖花开好时节,但“五月飞雪”
  • 《美术馆十讲》是作者唐克扬作为对现当代艺术理论颇有功底的建筑设计师,在过去的数年中搜集大量有关中外美术馆资料的基础上,对美术馆这一“文化实体”所进行的鞭辟入里的
  • 今年也是光棍节没能脱单的一年[心]一月 那并不是我的月亮只是温暖的向往七月 念念不忘并不是为了回响[许愿星]只是为了你在我心里最后一抹纯真的善良四月八月和九月
  • 但《万里归途》不是,它强调的是身份“不一定”有用,理论和国际法上的有效,是无法避免突然的意外和饥饿。不想要全是主旋律片的电影院,想要国内外各种题材大片百花齐放的
  • 此外,警方还在叻抛地区一存储和分销上述药品的发货点搜查到Mylan莫努匹韦1351盒,Asista莫努匹韦200盒,XENON莫努匹韦300盒,以及270盒XE
  • 都说“理论正在穿鞋的时候,实践已经跑遍了全世界”“太空”之所以与众不同,在于看到了“航船的桅杆”。【作者:追梦海天】#快舟我们的太空号运载火箭发射成功#昨天双十
  • 女朋友的时期,进入爱情状态里的时候,喜欢说:老公,不管你贫穷还是富有,我都会一直爱着你,进入婚姻状态里,老婆又喜欢拿你和别人比,觉得你无能!饿了么 美团 外卖,
  • 你是一名特殊战士你是逆行前线的普通一员 在抗击新冠肺炎的战场上城市乡村有你义无反顾的身影街头巷尾到处是你的足迹你没日没夜地奋战在抗疫一线给千家万户带去和谐与安宁
  • 明年天我们就隔离结束可以回家了多米从昨晚哭的撕心裂肺不要住酒店要回家到今晚给我说妈妈我还要住酒店可能爸爸妈妈能一起陪着哪怕不能出去玩也是开心的我说那在酒店的话你
  • 所以我绕开了,我怕他踩到我的影子20、孤独这两个字拆开来看,有孩童,有瓜果,有小犬,有蝴蝶,足以撑起一个盛夏傍晚的巷子口,人情味十足。— —温特梅《太平山顶》1
  • 也许你感觉自己与周遭格格不入,但正是那些你一个人度过的时光,让你变得越来越有意思,等有天别人终于注意到你的时候,他们就会发现一个比他们想象中更酷的人。  踮起脚
  • 10点上网课时,她也是自己乖乖玩~而且自己整理装扮了她的屋,说要给我分房睡,一瞬间她就长大了呀~#plog##随手拍#孩子停课在家3天,刚解封的上班族写照:父母
  • 最近看了周也演的山河令和新参加的综艺五十公里桃花坞,觉得周也长相不错像千金大小姐,不仔细看容易和张婧仪弄混了。最近看了周也演的山河令和新参加的综艺五十公里桃花坞
  • 我以前很固执,也爱争论现在呢我的固执能被改变也不爱去争论什么如果你非要来争 那就是你对也不是什么磨平棱角的问题 也不是什么脾气好了 当然也不是多么高深的原因主要
  • 随后哽咽称在爱情里的他是很傻的,只会不断付出,但这些傻是美好且又真心地回忆,真心爱过,哪怕只剩下痛,这个痛是值得的,好的痛会让人变得更加强,请大家原谅,我还
  • #痴吃呵喝记录[超话]##遇见最美城市# 福津大街的左虾右蟹,馆子不大,夏天主营小龙虾,冬天主打大闸蟹,菜品不多,但是招牌的小龙虾有独特酱汁,十三香小龙虾,微辣
  • 其实奶奶也很想知道,他到底是摁到什么东西了才会一直不成功,就像家里装的智能电视,可以语音操控,但是她甚至也不会说普通话,于是我说你把手机举的离电视近一点,我对着
  • 整部电影缓缓淡淡,有都市里的白日梦,有各种恋爱的男男女女,有上海的小腔调,就那样娓娓道来,意犹未尽。上海方言,小资情调,没有明显的戏剧冲突,这是《爱情神话》的特
  • 根据我多年收集研究及取名中或鉴定古人的姓名所得到的心得,最重要的是要与人的生辰八字(四柱)所欠缺的五行去配合,主要能起到弥补命中五行的需要,这是第一重要的。这也
  • 1.人间永远有秦火焚不尽的诗书,法钵罩不住的柔情——张晓风 《一一风荷举》2.少年的肩膀,就该这样才对嘛,什么家国仇恨,浩然正气的,都不要急先挑起清风明月、杨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