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师演说念佛之无上大利

有人问寿公,念佛有何利益?寿公答曰:“念此一句南无阿弥陀佛,

1是众生出世之妙道,成佛作祖之正因。

2是三界人天之眼目,是明心见性之慧灯。

3是破地狱之猛将,斩群邪之宝剑。

4是五千大藏之骨髓,八万总持之要门。

5如十方虚空之无际,是广大一性之圆明。

6开黑暗之明灯,脱生死之良方。

7渡苦海之舟航,出三界之径路。

8是本性弥陀,是唯心净土。

9即是化佛,即是本师。

10最尊最上之妙门,无量无边之功德。

11诸大善信,但要记得:这一句阿弥陀佛,

12在怀莫教失落,

13念念常现前,时时不离心;

14无事也如是,有事也如是念,

15安乐也如是念,病苦也如是念,

16生也如是念,死也如是念,

17如是一念分明不失,又何必觅归程。

18所谓,一句弥陀佛无别念,不劳弹指到西方。

宁不信乎!宁不念佛乎!”

一、众生出世之妙道,成佛作祖之正因

有其因必有其果,五戒为人,十善生天,四禅八定生色无色界天,如是功行已经很难,然尚未出世,还在轮回升沉中,如《正法念处经》言:

无始生死中,业网覆世界;

从天生地狱,从地狱生天。

《涅槃经》言:

虽复得受梵天之身,乃至非想非非想天,命终还堕三恶道中。

若能专称弥陀佛名,则不论圣凡善恶,皆能往生弥陀净土,不但脱离轮回,且能广度人天,岂非出世之妙道(不可思议谓妙),成佛之正因(非邪定、不定谓正),如昙鸾大师言:

有凡夫人,烦恼成就,亦得生彼净土,三界系业,毕竟不牵。

则是“不断烦恼,得涅槃分”,焉可思议。

法照大师言:

但能回心多念佛,能令瓦砾变成金。

“瓦砾”者废物也,指三界凡夫,“金”者黄金也,指成佛作祖。只要念佛,必得往生净土,即得超凡入圣、成佛作祖;无上大利,焉可思议!善导大师言:

誓到弥陀安养界,还来秽国度人天。

二、三界人天之眼目,明心见性之慧灯

有眼无灯不见,有灯无眼不视,念佛能脱三界业系,功德远胜五戒十善四禅八定,故念佛是人天眼目;若不念佛,则人天如盲,不见出离之妙道。善导大师言:

念佛即是涅槃门。

法照大师言:

念佛成佛是真宗。

故念佛即是明心见性、见性成佛之慧灯,若不念佛,成佛何期?

是故:能知念佛往生,虽愚亦智;不知念佛往生,虽智亦愚。印光大师言:

念佛之人,勿自仗聪明智慧,须抛之于东洋大海外。

最好学愚夫愚妇,老实行持为要。

三、破地狱之猛将,斩群邪之宝剑

虽一生未遇佛缘以学佛,未遇善缘以行善,唯遇恶缘以行恶,临终狱火突至,一称名号,火化红莲,诸邪业系不碍,群魔冤亲远避。

可知:念佛音声,如狮子吼,狮子一出,百兽潜迹。

亦如:一灯入室,长暗顿明;一佛当令,群魔退听。

善导大师言:

利剑即是弥陀号,一声称念罪皆除。

谤法阐提行十恶,回心念佛罪皆除。以佛愿力:五逆十恶,罪灭得生;谤法阐提,回心皆往。

四、五千大藏之骨髓,八万总持之要门

一大藏教所说之法,总言八万四千,八万四千,皆纳于一句弥陀名号,弥陀一句,总持八万四千。故弥陀名号是万德之所归,如法然上人言:

弥陀一佛所有四智、三身、十力、四无畏等一切内证功德,相好、光明、说法、利生等一切外用功德,皆悉摄在阿弥陀佛名号之中。

古德结言:

阿字十方三世佛,

弥字一切诸菩萨,陀字八万诸圣教,三字之中是具足。

故弥陀名号是大藏之骨髓,是总持之要门,是出世之妙道,是成佛之正因,是人天之眼目,是见性之慧灯,是三宝之结晶,是万德之所归。印光大师言:

一句佛号,包括一大藏教,罄无不尽。

一代时教,皆念佛法门之脚注。

五、十方虚空无际,广大一性圆明

弥陀名号,名即法体,名体不离,名体相即,且三身即一身,依正一如,故但念佛名,功德如虚空,广大无边际,真如一性之圆明,不离名号故。法然上人言:

至极大乘意者,体外无名,名外无体。

万善妙体,即名号六字;恒沙功德,备口称一行。大愿业力所构出,令万德让与行者;他力难思巧方便,使一称超过众善。知识广赞,猛火为凉风;善友教称,金莲如杲日。名号大利无上功德也。

六、开黑暗之明灯,脱生死之良方

人天长夜,宇宙黮暗,唯无量光佛是明灯,念佛可破三界之长夜。

法无高下,对症则良。但念弥陀,虽不断见思二惑,亦出生死,且生涅槃之极乐。故念佛是超凡入圣成佛作祖之良方也;五浊凡愚,无此良方,生死焉脱!

七、渡苦海之舟航,出三界之径路

六道苦海,唯佛能渡。一沙虽轻,直沉海底;重石乘船,可达彼岸。

三界长夜,五戒十善四禅八定,尚未能出;但念弥陀,十万亿程,一念即至,古德谓之径中径又径也。

八、是本性弥陀,是唯心净土

禅家极智慧而明心见性,常谓自性弥陀,唯心净土;然与弥陀及其净土相较,何啻天渊。以弥陀及其净土,乃经五劫之思惟,永劫之熏积;吾人即虽明心见性,尚未三祇百劫,况乎五劫永劫之弥陀!然若但念弥陀,往生其土,则光明寿命,同佛无异。

九、即是化佛,即是本师

弥陀名号与弥陀佛体,一而二,二而一,名体一如故。

法身无形无声,离言说相,离心缘相;为度众生,垂名现形,即是南无阿弥陀佛之万德洪名。

故弥陀名号,是弥陀化身也,亦是念佛人之本师本佛本尊也;离弥陀名号,何处觅弥陀,何处见本师乎!

十、最尊最上妙门,无量无边功德

《大经》言:

无量寿佛,威神光明,最尊第一;诸佛光明,所不能及。

阿弥陀佛光明,最尊、第一、无比,诸佛光明,皆所不及也。

阿弥陀佛,诸佛中之王也,光明中之极尊也。

其有得闻,彼佛名号,欢喜踊跃,乃至一念;当知此人,为得大利,则是具足,无上功德。

《小经》言:

无量无边不可思议功德名号。

十一、诸大善信……

五浊恶世,皆是恶人,以有三毒故,所修善行,皆不真实。

《地藏经》言:

举止动念,无不是业,无不是罪。

昙鸾大师言:

凡夫人天诸善,人天果报,若因若果,皆是颠倒,皆是虚伪,是故名不实功德。

印光大师亦言:

世间善业不出轮回,若对信愿具足之往生净业,则彼善业仍属恶业。

唯有念佛,《小经》赞言:

善男子、善女人。

《观经》赞言:

若念佛者,当知此人,则是人中,芬陀利华。

十二、在怀莫教失落

念佛人与佛同在同行同出入,念佛人与佛机法一体不离。善导大师言:

彼此三业,不相舍离。

《观经》言:

佛入我心,我入佛心(取意)。

是故念佛人,念佛是其生命,是其人生,是其生活。

十三、十四、十五、十六、十七:

既是念佛人,即如善导大师言“一向专称弥陀佛名”。

“一向”与“专”,显示“不兼余”,亦即不兼念余佛余咒以回向,不兼修余行余法以求生。

无论何时、何地、何缘,闲忙顺逆,苦乐生死,悉皆专念南无阿弥陀佛。

步步、声声、念念,皆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

大师言:

一心专念弥陀名号,行住坐卧,不问时节久近,念念不舍者,是名正定之业,顺彼佛愿故。

印光大师亦言:

一句南无阿弥陀佛,只要念得熟,成佛尚有余裕。

十八、一句弥陀无别念,不劳弹指到西方

但能专念弥陀,不别杂行杂修,则净土莲华日灿,金台身影常辉。

已非娑婆凡夫,已是极乐圣数;一旦报谢娑婆,弹指即生西方。(转载.)

智諭法師

今天我們要講的是,念佛人一定要關閉六窗。六窗閉塞才能淨念相繼,淨念相繼才能得念佛三昧。

所謂六窗,就是眼耳鼻舌身意。不但是淨土法門須閉這六窗,其他法門也一樣要閉這六窗。不過其他法門是以自力閉六窗,而淨土法門是以念佛心閉六窗。

眼耳鼻舌身意六窗,可分成兩部分來說。眼耳鼻舌身五根為一部分,意根單獨為一部分。

所謂閉六窗,不是要你眼不看,耳不聽,鼻不嗅,舌不嘗,身不觸。而是要你,雖然看聽嗅嘗觸,但是意根卻不失正念。所以訶梨跋摩尊者說,非是不看,而是正念現前。

什麼是正念呢?正念就是佛念。眼看色要佛念現前,耳聽聲乃至意念法都要佛念現前,那便是閉六窗了。所以念佛心一起,便可攝住六窗。

假使只是閉眼塞耳,而不起正念,勢必心更亂,妄想更多。所以瞎子聾子的念頭,比一般人動得更厲害。

起正念——眼看色要佛念現前……意念法要佛念現前,這須要從意根下手,凡夫作起來不很容易。所以我們念佛的時候,眼不可邪觀,要看就看佛像。否則便應垂簾低目。耳不可亂聽,只聽佛號。鼻舌身意也如此。大家不相信可以試一試,真能這樣,心不久便可定下來。所以目不邪觀,耳不邪聽,鼻不邪嗅,口不雜話,身不邪觸,意不邪念,便可正念現前了。

攝六根的方法,最好是用念佛心。一聲佛號,發自於心,出之於口,入之於耳,還之於心。這樣念念相續,自然不起憎愛二心。於是眼於色不起憎愛,耳於聲不起憎愛,乃至於鼻於香,舌於味,身於觸,意於法,都不起憎愛,於是六窗便閉住了。

假使眼見色、耳聽聲、鼻嗅香、舌嚐味、身覺觸都不起憎愛二心,這便叫作“成所作智”;反之,眼耳鼻舌身都起憎愛,那便是五根落入五欲了。所以佛在經上說:“汝等比丘,當好護根,莫令五根,入於五欲。”

所謂五欲,就是眼貪色,耳貪聲,鼻貪香,舌貪味,身貪觸。由於謂貪,便是起憎愛二心。當時比丘保護六根的方法,多用自力。我們現在以念佛心護根,用的是自他二力。

五欲是屬於現前的,對境馬上就起。它是屬於五利使所攝。這五種使,對境就起,所以稱之為利。五種利使便是身見、邊見、邪見、見取、戒取。時間不夠,不能和大家細講。

五欲對境就起,但是起過了就滅。例如,眼對色便起憎愛,但是色沒有了,憎愛也就隨著滅了。耳聽聲、鼻嗅香、舌嚐味、身覺觸都是這樣。所以五欲屬於“作法”,遇境便起作用。

既然五欲屬於作法,而作法不能常作,若是常作,便是不起作了。譬如遇到紅色,眼便起作用見紅色。紅色沒有了,紅色的見也就隨著滅了。如果紅色的見,不管對境不對境,永久常存,勢必不能起作用而再見別的顏色了。所以作法是有起有滅的,而五欲有起有滅,所以稱之為成所作智。

但是五欲既是有起有滅,然而法滅了,怎麼能再起“作”?如果法滅了,還能再起作,應該人死了還能夠再活。所以這樣說是不合理的。但是五欲滅了,明明能夠再起作用嘛,這是什麼原因呢?

因為五欲入於第六意識叫作五蓋,五蓋是隱藏在鈍使裡頭。所謂鈍使,就是貪嗔癡慢疑。五蓋是五欲的根。它是屬於“無作法”。所以佛說,“制心一處,無事不辦。”就是說,它是隱藏在第八識裡。等到五根對外境,它便支使五根起作用了。所以五欲雖滅,它卻不滅。因為五蓋的原因,所以五欲滅了,還能再起作用。

五蓋在第八識中蓋住真如法性,所以稱之為蓋。五種蓋是什麼呢?是貪欲蓋,嗔恚蓋,掉悔蓋,疑蓋和睡眠蓋。

第一貪欲蓋。五根貪五塵,時過境遷,貪欲便滅了。貪欲雖滅,但是貪欲蓋沒滅。於是再遇新的因緣,五根還可再貪五塵,一貪再貪,不休不止。

第二嗔恚蓋。五根對五塵起嗔恚,時過境遷,嗔恚欲便滅了。但是因為嗔恚蓋的力量,嗔恚欲滅了以後,還可再起嗔恚。

第三掉悔蓋。掉是掉散,悔是因為掉散而生熱惱。五根對五塵,容易掉散。但是時過境遷,掉散便滅了。舊的掉散滅了,新的掉散又起。但是舊的掉散滅了,滅法不能再生。所以新的掉散,絕不是從舊的掉散來的。那麼它是從何處來的呢?是從掉悔蓋中來的。

第四疑蓋。對正法不信叫疑。對境則疑生,境過則疑滅。因為疑蓋的關係,所以對新境時,可以再疑。

第五睡眠蓋。本來睡足以後,便可睡意全消。但是由於睡眠蓋的關係,可以再起睡意。

五蓋是五欲的根。修行人一定要除五蓋,好像剪草一定要除根。淨土法門,便是以念佛心除五慾和五蓋。

念佛心清清淨淨便是“定”。心清淨便不起憎愛,那便是“慧”。要想念佛心清淨,就須持戒,閉六窗便是“戒”。這樣便叫由戒生定,由定發慧。所以念佛心,可得成所作智。

大家在社會裡,學點技能,學點世間學問,那叫世智辯聰。如果了解些出世道理,但是一點定力不修,就只顧舌根談論,這實際上是絲毫得不到受用的,那叫狂慧。狂是狂亂的意思,不是真正的智慧。所以佛說,“有慧無定是狂慧,有定無慧是外道。”

假使起觀照,例如,“觀身不淨,觀受是苦,觀心無常,觀法無我”,這叫智慧。但是這種智慧,稱為乾慧。就是說其中沒得定水,也就是說沒有定力。

大家或許會懷疑,難道說,起這四種觀照,能一點定功都沒有嗎?有是有,但是很少。因為太少了,所以說沒有。譬如我們吃菜,炒菜的時候,放的鹽太少。我們會說“菜裡沒有鹽嘛”。其實,不是沒有鹽,因為鹽太少了。再譬如雨太小了,只落幾個小雨點兒,我們說沒有雨。不是沒雨,只因小雨不稱之為雨罷了。所以微少的定,不能叫做“定”。

以念佛心發的定和智慧便大了,因為它是定慧具足的。念佛心清淨,稱之為定。心清淨了,必然沒有憎愛二心,這稱之為慧。定為慧的體,慧為定的用。說定時,慧全是定。說慧時,定全是慧。這叫作淨念相繼。慧在定時曰淨念,定在慧時曰相繼。

大勢至菩薩說:“都攝六根,淨念相繼,得三摩地,斯為第一。”怎麼攝六根呢?用念佛心。六根一攝,自然淨念相繼。

念佛心怎樣攝六根呢?現在我們來試試看。大家一起念阿彌陀佛。

當你念佛的時候,必鬚髮自於心,出之於口。念得字字分明。同時再入之於耳,還之於心。要聽得清清楚楚。現在大家一起念:“阿彌陀佛。”不是麼,念得清楚,舌根就攝住了;聽得清楚,耳根一定也攝了;心裡的佛號清楚明白,意根也攝住了。至於眼鼻身三根,一定也都攝住了。為什麼呢?因為有目如不見,有鼻如不嗅,有身若不觸。這不是以念佛心都攝六根嗎?

以念佛心都攝六根,便是淨念相繼。因一念攝則一念淨,念念攝則念念淨。若能念念如此,就得到念佛三昧的法味了。

大家應該徹底認識念佛法門,以念佛心攝六根,使淨念相繼,這樣便可縱貫四智,橫徹四土了。

四智就是成所作智、妙觀察智、平等性智、大圓鏡智。四土便是凡聖同居土、方便聖居土、實報莊嚴土、常寂光土。

為什麼橫徹四土呢?《阿彌陀經》說:“眾生聞者,應當發願,願生彼國。所以者何?得與如是諸上善人俱會一處。”所謂善人,是大菩薩;上善人,是等覺菩薩。等覺菩薩是居住常寂光土的,與等覺菩薩“俱會一處”,就是住常寂光土了。從而可知往生彼國,便可橫徹四土。

像這種甚深微妙法門,釋迦世尊從大悲心中說出來,可說是方便中的大方便,圓頓中的最圓頓。現在竟然有人不相信,不相信不要緊,還要加以毀謗,能不令人痛心流涕嗎!?

所以我們應該以念佛心關閉六窗,以成所作智直指佛心。這樣都攝六根,淨念相繼,一定能往生淨土。

摘自《佛七講話》

料柬法门 (行策大师著)
念佛求生净土。释尊于无量法门中。特垂胜异方便。然念佛一法。仍有多门。约而计之。不出四种。一者念佛实相。即本觉理性。如大集等经所明是也。二者念佛法门。即种种三昧。如诸大乘经所明是也。三者念佛相好。即胜劣身相。如十六观经所明是也。此三种念佛。胜则胜矣。非异方便。葢必洞明事理。深达境观。上智犹难。钝根绝分故也。四者念佛名号。即一心持名。如小本阿弥陀经所明是也。惟此一门。藉彼佛胜愿力故。不论有智无智上中下根。但执持名号。一心不乱。七日乃至一日。即是多善根福德因缘。即蒙弥陀圣众接引。即为十方一切诸佛护念。又彼佛本誓。若有众生。欲生我国。至心信乐。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觉。是为不思议异方便。惟其异故胜也。所生净土亦有四种。一曰常寂光土。极果圣人所居。断无明惑尽方得生。二曰实报无障碍土。别圆地住以上菩萨所居。断尘沙惑方得生。三曰方便有余土。四果圣人及别教三贤菩萨。圆教十信菩萨所居。断见思惑方得生。此三种净土胜则胜矣。非异方便。葢必断惑乃生。还同竖出三界故也。四曰凡圣同居土。权实圣贤。与博地凡夫共居。惟此净土。仗诸佛摄受力故。不须断惑。兼复带业往生。但惟信愿前导。感应道交。浊障稍轻。苦轮斯脱。而又即此同居安养。竖彻方便。实报寂光。故上智即能顿净四土。而下愚亦可三界横超。无烦九次第修。不俟三僧祇证。是为不思议异方便。惟其异故胜也。如此最胜独异法门。释迦善逝。殷勤示劝于五竺遐邦。恒沙如来。广舌赞扬于十方剎土。岂欺我哉。龙树毗婆沙论云。佛法有无量门。如世间行路。有难有易。徒步则难。乘船则易。欲易行疾至。应当念佛。称阿弥陀佛名号。疾得阿耨菩提。又智者十疑论云。在五浊恶世。求阿毗跋致。甚难可得。譬如跛人步行。一日不过数里。若信念佛三昧。乘彼佛愿力摄持。决定往生。如乘船遇顺风。须臾千里。又如劣夫。从转轮王。一日一夜。周行四天下。非是自力。轮王力也。乃世之驾言直指者。多以西方为钝置。谓此法门专摄钝根劣器耳。苟能一超直入。何假他力。不思文殊普贤马鸣龙树。及此土智者智觉。咸发愿往生。尽属钝根乎。世尊于宝积会上。劝父王净饭并六万释种。皆生净土。尽是劣器乎。不假方便。自得心开。安有如斯曲径。甫育莲胎。便阶不退。奈何反属廉纤。若夫已悟心宗。为垂警策。犹曰生生不退。佛阶可期者。其难易迟速。皎然可知矣。而世之学者。或疑或谤。或耻谈而不屑道。虽曰非愚非狂。吾不信也。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从五行婚配歌里面可以看出,若是男土女火,则是夫妻大昌吉、财粮不愁福寿长、儿女聪明生端正、富贵荣华好时光,因此会有一个幸福美满的人生。林清玄说:“人总是选着自
  • A:让我说完,楠0永远的神!——李贺《李凭箜篌引》#微微怡笑[超话]#微微怡笑十级词汇——也是不必也是不必系双镜营业期间直播之时木南的金句,后也出现在机场笋的口
  • 新柏林人2013年,有着地产工作背景的James Guerin与来自米兰的编辑Cesare Alemanni,两位同样对文学抱有不灭热情的男士,共同创立了《Be
  • 爷看到我的ID了!#摇滚狂花N刷精神状态#你将会在年导演的方舟演唱会看到:一周年,迪士尼,老猞猁和她的大地(1/1)!
  • 同时,健康成都官微每天都发布了《成都市近期本土病例活动轨迹及风险区通告》请广大市民朋友主动对照,如与公布的活动轨迹有重叠,应立即向社区和单位(或居住的酒店)报备
  • 当自己的情绪极为负面的时候,就设想在一杯水里面放一点盐,我们会感觉杯中水很咸,当把这些盐洒到一个湖里面,我们再去尝这个湖水,根本就尝不出咸味。所以,在佛前供养一
  • 河南:在创新中传承 激活传统文化魅力新华社郑州9月12日电 题:河南:在创新中传承 激活传统文化魅力新华社记者桂娟 史林静作为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河南宛如一座
  • 美过马代的东南亚水屋 梦境之岛仙本那湛蓝如玻璃的清澈海域,这个夏天在这里和闺蜜看一场绝美日落,躺在水上木屋沐浴阳光,夏天的旅行一定是海蓝色的海岛游仙本那位于马来
  • #滑雪##儿童护肤品天菜##敏感肌护肤#好想去露营‼️‼️居家的时光让我们更加想念户外大自然清新的空气,怀念和三五好友在天幕之下围炉而坐,谈天说地的时光,抬头就
  •   风带着花香袭来,还是旧时风景,只是举杯无人共,衷情无处说,文字在花间,诗意在云里,今生今世,生情不共彩云飞。  风带着花香袭来,还是旧时风景,只是举杯无人共
  • 其实有时候我觉得怪谈之所以为怪谈就是他不需要有多完整的体系去支撑,就是要随机荒诞地就这样出现,再悄无声息地消失,在人的心里埋伏起来。 双鱼对于爱情的执着,会让
  • ’可以说听刘德华的这场演唱会从头到尾都很享受,好友梁咏琪、林子祥还为其打捧场,讲述了很多不为人知的事情,要说唯一不足的,恐怕就是主持人李好与刘德华之间的互动
  • 22.被人占了便宜还假装没事的人呢,才是最蠢的,你以为你的好脾气,宽容,就能够为你带来好印象,在别人眼里只会觉得你老实,更好欺负,下次还会占你的便宜,你对别人的
  • 但如果采取,上述必胜客的那些手段来降低成本,即使你的食品再好吃,价格再便宜,也不会有人愿意去吃。听了真的让人头皮发麻,而且必胜客还是很多孩子爱吃的食品,真的是昧
  • [酸]卷发 关注+评论,11月25日,抽一位花店客人送出【小剧场 白日梦 群签明信片】群签包括:配音组 四位老师的亲签(哦~没我[吃瓜])收听地址:花店客人们,
  • 北京急救中心医务科主任杨旭介绍,赛前,选手进行了严格的健康监测,但首都当前疫情防控形势严峻复杂,为配合赛事疫情防控要求,在起点集结区,我们安排了一辆负压救护车,
  •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宋·苏轼谁说人老了不能再变少年,门前流水还能向西流哩.不要在老年的时候,感叹时光流逝,而自伤衰老.(黄鸡
  • 我满含热泪,唱着“雪中情,雪中情”我知道,这是远方恋人怕我孤单,于是,捎片片信笺,降漫天情感,让我一颗孤独的心,仿佛有了春的温暖。让风儿传信,我在静静的冬天里,
  • 原因我都解释在微博里了,我吐槽生活一般都是过两天就权限的,你干嘛非要给自己骂别人找个理由?一个唯粉群,我问你关注了一堆艺人是不是唯粉,你没理我,[心](最重要的
  • 朋友圈日常文案: .讚了好多天的快落(*☻-☻*) . 3.我的小小宇宙飞船就要起飞了 4.‍♀️/跑步 5.发送开心不止一点点 6.不给快乐摸鱼的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