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东“亚洲一号”西安智能产业园成为我国首个“零碳”物流园区 让绿色成为高质量发展最亮的底色】

 

高质量发展走一线

  10万平方米的屋顶光伏发电设备,10个月的累计发电量就相当于4000户普通家庭一年的用电量。通过碳交易与价值链优化,抵消自身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实现园区的二氧化碳“净零”排放。

  日前,位于港务区的京东“亚洲一号”西安智能产业园获得由北京绿色交易所和华测认证(CTI)颁发的碳中和认证双证书,成为我国首个“零碳”物流园区。这也是西安在擦亮绿色发展底色,以低碳循环经济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实践。

  智能设备“黑灯作业”1分钟 省出一个家庭一年半用电量

  近日,记者来到位于国际港务区的京东“亚洲一号”西安智能产业园,该园区于2019年投入使用,是西北地区规模最大的智能物流中心之一。园区建筑面积近30万平方米,相当于40多个标准足球场,日均处理订单量超过50万件。

  与传统的物流产业园不同,这里处处可见绿色低碳的基础设施和“黑科技”。园区内所有屋顶都配备了容量为9MW的光伏发电设备,总计10万平方米的光伏屋顶占据了园区总面积的三分之一以上,且已并网发电,为园区提供源源不断的绿色能源。

  这些绿色电力白天可供园区办公照明使用,夜间可通过“汽车+车棚+充电桩+光伏”的项目试点,为电动新能源车充电。数据显示,仅去年1月-10月发电约8500MWh,相当于近4000户普通家庭一年的用电,较火力发电可节省燃煤近2600吨,较采购市电减少碳排放量约5670吨。

  记者在京东“亚洲一号”西安智能产业园里看到,两套大型自动化立体存储系统,高达22米,有着12层阁楼货架,存储效率是普通存储的3倍。存货量25万余件的1号自动化立体存储仓库非常安静,空旷的空间只能听到堆垛机按照电脑指令在轨道间自动穿梭的声音。如此巨大的仓库里,只有3位工作人员在做辅助性操控工作。

  与“灯火通明”的传统物流仓库不同,自动化立体存储仓库是“黑灯”作业模式,借助智能控制平台,不需要开灯,订单到达后,系统自动从仓库调货出库;没有传输任务时,传输装置可以在1分钟内自动断电,省电又省心。据测试,平均1分钟,智能设备通过“黑灯作业”可以省电2283度,相当于一户普通家庭一年半的用电量。

  包装箱大量使用瓦楞纸

  每年可节省20万吨纸浆

  货物进入分拣中心需要包装,这也是传统物流中的“高碳”环节。京东“亚洲一号”西安智能产业园自动化立库负责人杨星告诉记者,看似不起眼的纸质包装里面也有“低碳”讲究。

  在欧美发达国家,90%的纸质包装箱都采用的3层瓦楞纸箱,国内的3层纸箱使用比例仅有40%。京东目前使用的3层瓦楞纸包装箱比例超过95%,能确保每个纸箱重量不超过400克,仅这一项,每年就可节省20多万吨纸浆。

  为了做到“低碳”,封箱胶带也进行了“瘦身”,将其宽度从53毫米降至45毫米,且明确规范封箱胶带禁止层层缠绕。通过这样毫米级的技术革新,京东一年内省了4亿米胶带,可以绕地球10圈。而通过仓内无纸化作业以及电子面单,仅2020年全年京东就减少纸张消耗1.3万吨。

  打包环节的低碳硬科技也不少。京东“亚洲一号”西安智能产业园通过磁悬浮打包机、气泡膜打包机、枕式打包机、对折膜打包机等18种智能设备组成的全链路智能包装系统,极大地降低了包装材料的消耗。杨星说,这套系统有个极具中国特色的名字——“精卫”,寓意减排要像精卫,点滴成渊、锲而不舍。

  在分拣中心,记者还看到,“小件分拣机”上有序运行的货物全部实现自动化分拣。据了解,仅这一条生产线设计日产能近50万单,其运营效率是传统操作方式的10倍以上。

  在这些物流科技的加持下,西安消费者线上购物体验更加舒适、便捷,上午下单,下午就可收到货。

  屋顶光伏系统

  能满足自身用电需求

  伴随着包裹走出分拣中心进入运输环节,记者看到,现场所有叉车全部用的是新能源作业车。京东物流西北区副总经理李大爽介绍,园区配套建设了22套充电终端,可同时为44台车辆充电,足以满足园区内部作业车辆及外来访客车辆的充电需求。

  “我们的屋顶光伏系统能充分满足自身用电需求,分布式锂电池储能系统可以实现电力平滑和调节,在用电高峰时能缓解对电网系统的冲击,提升园区可再生电的比例。”李大爽说,通过采用“自发自用,余电上网”模式,日间使用光伏电力满足园区用电需求,余量返送至当地电网,夜间使用网电。

  在包装耗材垃圾回收区,工作人员正在有条不紊地对废弃纸箱、塑料薄膜进行分拣回收,回收后的包装材料经过再加工,重新用于包装,这也属于京东“青流计划”的组成部分。

  李大爽说,京东“亚洲一号”西安智能产业园的低碳努力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最大程度使用现场可再生电力代替传统能源,二是持续提升园区的运营能效和电气化水平,三是通过碳减排手段抵消园区不可避免的剩余排放。

  目前,园区实现了仓储屋顶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和储能系统的应用,自主中和部分温室气体排放,剩余排放量在北京绿色交易所的支持和指导下,通过购买国家核证合规碳减排产品的方式100%抵消剩余碳排放。

  西安厚植绿色发展优势

  将低碳理念融入城市发展血脉

  在全球变暖的大背景下,“低碳”成为全球共同关注和倡导的发展理念。“碳达峰”“碳中和”在去年两会被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低碳发展关乎民生福祉,也关乎城市形象和经济永续发展。因此,绿色发展一直是近年来西安市的重点命题。

  “碳中和”对城市发展产生深远影响,未来城市统筹规划、建设发展、运行管理中融入低碳理念、发展低碳经济、构建低碳模式已成为必然趋势。去年,西安举办的十四运会,围绕“绿色低碳”提出了很多新理念,最显著的变化是城市构建了安全畅通的低碳交通环境,如在交通路线升级改造、信号灯联网联控等方面不断改善,为市民创造“绿色低碳、智慧高效、舒适宜人”的出行环境。此外,赛事场馆全面实现清洁能源供电,场馆内空调、通风、照明也都实现全面智慧化管控,在国内率先实现“零碳”赛事。

  西安扎实推进绿色低碳发展理念,能源消费结构持续优化。西安市统计局的数据显示,2021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综合能源消费量584.77万吨标准煤,比2020年下降2.3%,两年平均下降6.3%。全市规模以上工业35个行业大类中有16个行业能耗下降,下降面达45.7%。全市13个区县和西咸新区规模以上工业能耗实现“四升十降”。

  市民欣喜地看到,最近几年西安城市生态环境的显著变化,城市更优美了,也更加宜居、宜业、宜游。

  西安市第十四次党代会报告指出,未来五年,西安要加快生产方式绿色转型,建设一批循环经济产业园,大力推广建筑节能和绿色建筑,积极发展绿色金融,加强绿色低碳技术攻关和示范推广,推进资源全面节约、集约、循环利用。大力倡导绿色生活方式,加快形成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风尚。

  西安将厚植绿色发展优势,坚决当好秦岭生态卫士,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加快经济社会绿色低碳转型,推动生态治理体系不断完善,绘就美丽中国的西安画卷。

  文/记者 王赫 图/记者 窦翊明

#轨道交通# 成都轨道建设按下“加速键”

作为四川省首条跨市域轨道交通线路,成资同城化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工程,短短一年多,轨道交通资阳线7座车站5座已封顶、盾构全部始发、1个区间实现洞通,轨道建设的“加速度”深刻展示着成都轨道集团坚决落实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重大战略、加快建设轨道上都市圈的速度和力度。

在成都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成都轨道集团砥砺奋进、奋力前行,坚持“建地铁就是建城市”,坚定“人民地铁为人民”的初心,锚定“构建世界级轨道线网格局”目标,加速织密线网,跃升轨道交通“第四城”;高位提升运营服务质量传递城市“温度”,轨道交通占公交出行分担率超过60%;凝练TOD开发“八大策略”,致力打造全球TOD典范城市;推进“建圈强链”,构筑轨道交通产业生态圈,为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贡献轨道力量。

从“建地铁”到“建城市”

高标准推进轨道营城新发展

剑指构建世界级城市轨道交通线网,成都轨道集团全力织密城市轨道交通线网,引领城市发展格局。在国内率先量化提出中心城区绿色交通出行结构模型,从顶层设计上落实城市轨道交通在公共交通中的骨干主体地位,持续加快打造“轨道+公交+慢行”绿色出行体系。

五年来,成都轨道交通实现运营里程从179公里到558公里的飞跃,跃居全国轨道交通“第四城”;建设投资强度连续五年位于全国前列,创造了在建规模最大、施工难度最高、环境挑战最强等多项纪录。

深入落实“四网融合”,主动服务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及成德眉资同城化发展,当前正加速推进第四期建设规划项目和轨道交通资阳线项目,目前轨道交通在建项目9条线路215公里,已有41座车站封顶,61座车站进入主体结构施工阶段。四川成德轨道交通有限公司、四川成眉轨道交通有限公司先后成立,市域铁路S5线、S11线将于年内开工,“朝看三星堆、午逛三苏祠”已经被不少市民列上旅行清单。

坚持TOD营城,拓展公园城市新路径。成都轨道TOD综合开发秉持“产业优先、功能复合、站城一体、生活枢纽、公园社区、文化地标”的理念,以TOD综合开发“八大策略”为抓手,致力场景赋能,构建“十大消费场景”,致力打造全球TOD典范城市。按照“一个TOD项目就是一个蓝绿交融的公园城市社区”的理念,成都正在加快实施23个TOD综合开发项目,尽快形成示范效应。

在加快发展城镇保障性租赁住房方面,2021年,成都TOD全面启动实施1万套保障性租赁住房,2022年计划实施9000余套保障性租赁住房,“十四五”期间TOD综合开发项目将累计筹建5万套高质量的保障性住房。除了保障性租赁住房的整体建设规模位居全市第一,TOD项目还会将“居住、商业、办公、社交、文娱、服务”联动一体,让每一个租房人都能享受到TOD综合开发成果。

从“通地铁”到“通生活”

高质量构建轨道出行新场景

“以前是刷卡,后来是刷手机就能进站。现在再也不用找卡、找手机了,刷脸进站,秒进。”见证了成都地铁一路成长的市民蒋女士说。

大线网运营的成都地铁深刻改变着市民的生活。市民公共交通的通勤时间降至39分钟,地铁线网单日最高客运量突破700万乘次,城市公共交通出行占比提升至62.8%。

成都轨道主动融入“智慧蓉城”建设,加速智慧交通步伐,在国内率先推出了智慧乘客服务平台(智慧票务、智慧安检、智慧测温),是目前全国唯一一个在全线网范围内所有闸机一次性上线人脸识别功能的城市地铁。智慧防疫的交通场景应用,筑牢了市民安全便捷出行的“第一防线”。

精准回应市民乘客诉求,成都轨道确定“365天每天迎检”的标准,坚持文明城市创建与运营服务品质提升相结合,精益求精提升运营服务质量。

通过搭建全网覆盖监督反馈体系,建立18.5小时内受理、3个工作日内处理回复的反馈机制,建立咨询投诉服务一体化驿站,增设80余个乘客服务点,实现市长公开电话平台“一键”转接、成都地铁APP问题“一键”提报跟踪,上线“一厕一码”一键反馈系统,及时响应市民乘客诉求;推出“同站过街”“车厢分区控温”等惠民措施507项,2021年乘客服务回复率100%。

与此同时,依托线网这一城市重要生长轴,通过整合轨道资源,以“让美好生活进站”为定位,成都地铁积极营造轨道生活新场景,让“一切有空间的地方皆可停留、皆能交往、皆有效益”。

成都轨道首个TOD主题商业街“世纪城·上闲里”的开业,为全面开展成都轨道交通地下空间开发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经验;23个“minishop融合”商业方舱,1210台自助鲜花机、自助口罩机等新型自助设备为市民在通勤途中提供更多便利……

从“交通圈”向“生态圈”

高效能激发产业发展新动力

产业是城市发展的重要支撑和动力,在成都市“建圈强链”行动中,轨道交通产业是二十个重点项目之一。

成都轨道集团积极发挥企业在城市产业发展和项目招引的引导作用,聚焦轨道交通产业链细分领域,重点招引具备核心能力的头部企业,引入30余家行业龙头企业在成都投资设立研发、生产基地,并实现本地化生产和应用。

在全市产业建圈强链“链长制”统筹推动下,充分发挥国有企业引导示范作用,全力推动“链主企业引领带动产业链发展”,陆续招引了“中车”等一批具有整车制造能力的头部企业落户成都,成都已具备地铁、有轨电车、动车组等整车制造能力,整车年产能突破1500辆,“成都车、成都造”的目标早已实现。

面对构建具有成都特色的大型多制式、多层次轨道交通运营网络体系的现实需求,成都轨道集团突出“产业投资、产业运营、产业服务”三大主业发展优势,强化轨道交通装备研发、制造、维保三大环节协作和业务集成,加大泛轨道交通上下游投资布局力度,推动形成轨道产业高质量发展合力。

聚焦“高端装备制造、科技创新、智能运维”重点领域,牢固创新理念,做强创新支撑。围绕智慧城轨引领性技术研发应用,与中车成都公司共同打造2025智慧型全自动行车试验平台,研制全国首列基于5G车车通信全自动驾驶的时速160km/h新一代市域A型列车,为构建都市圈内1小时轨道交通通勤圈提供了全生命周期的解决方案。联合中车四方、中车长客合资成立成都中车轨道装备公司,建设成都地铁智慧检修工厂,率先在西部地区形成城轨A型电客车批量架大修能力,积极打造国内城轨车辆智慧检修合作的行业示范。

风好扬帆正当时。成都轨道集团将以“人民地铁为人民”的初心,厚植人民情怀,砥砺奋发、笃行不怠,不断满足市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擦亮“成都地铁、生活一脉”的金字招牌,扮靓“雪山下的公园城市、烟火里的幸福成都”,全力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公园城市示范区。

来源:RT轨道交通

【深入推进轨道营城 匠造幸福美好生活

全面助力践行新发展理念公园城市示范区建设】作为四川省首条跨市域轨道交通线路,成资同城化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工程,短短一年多,轨道交通资阳线7座车站5座已封顶、盾构全部始发、1个区间实现洞通,轨道建设的“加速度”深刻展示着成都轨道集团坚决落实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重大战略、加快建设轨道上都市圈的速度和力度。

在成都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成都轨道集团砥砺奋进、勠力前行,坚持“建地铁就是建城市”,坚定“人民地铁为人民”的初心,锚定“构建世界级轨道线网格局”目标,加速织密线网,跃升轨道交通“第四城”;高位提升运营服务质量传递城市“温度”,轨道交通占公交出行分担率超过60%;凝练TOD开发“八大策略”,致力打造全球TOD典范城市;推进“建圈强链”,构筑轨道交通产业生态圈,为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公园城市示范区贡献轨道力量。

从“建地铁”到“建城市”

高标准推进轨道营城新发展

剑指构建世界级城市轨道交通线网,成都轨道集团全力织密城市轨道交通线网,引领城市发展格局。在国内率先量化提出中心城区绿色交通出行结构模型,从顶层设计上落实城市轨道交通在公共交通中的骨干主体地位,持续加快打造“轨道+公交+慢行”绿色出行体系。

五年来,成都轨道交通实现运营里程从179公里到558公里的飞跃,跃居全国轨道交通“第四城”;建设投资强度连续五年位于全国前列,创造了在建规模最大、施工难度最高、环境挑战最强等多项纪录。

深入落实“四网融合”,主动服务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及成德眉资同城化发展,当前正加速推进第四期建设规划项目和轨道交通资阳线项目,目前轨道交通在建项目9条线路215公里,已有41座车站封顶,61座车站进入主体结构施工阶段。四川成德轨道交通有限公司、四川成眉轨道交通有限公司先后成立,市域铁路S5线、S11线将于年内开工,“朝看三星堆、午逛三苏祠”已经被不少市民列上旅行清单。

坚持TOD营城,拓展公园城市新路径。成都轨道TOD综合开发秉持“产业优先、功能复合、站城一体、生活枢纽、公园社区、文化地标”的理念,以TOD综合开发“八大策略”为抓手,致力场景赋能,构建“十大消费场景”,致力打造全球TOD典范城市。按照“一个TOD项目就是一个蓝绿交融的公园城市社区”的理念,成都正在加快实施23个TOD综合开发项目,尽快形成示范效应。

在加快发展城镇保障性租赁住房方面,2021年,成都TOD全面启动实施1万套保障性租赁住房,2022年计划实施9000余套保障性租赁住房,“十四五”期间TOD综合开发项目将累计筹建5万套高质量的保障性住房。除了保障性租赁住房的整体建设规模位居全市第一,TOD项目还会将“居住、商业、办公、社交、文娱、服务”联动一体,让每一个租房人都能享受到TOD综合开发成果。

从“通地铁”到“通生活”

高质量构建轨道出行新场景

“以前是刷卡,后来是刷手机就能进站。现在再也不用找卡、找手机了,刷脸进站,秒进。”见证了成都地铁一路成长的市民蒋女士说。

大线网运营的成都地铁深刻改变着市民生活。市民公共交通的通勤时间降至39分钟,地铁线网单日最高客运量突破700万乘次,城市公共交通出行占比提升至62.8%。

成都轨道主动融入“智慧蓉城”建设,加速智慧交通步伐,在国内率先推出了智慧乘客服务平台(智慧票务、智慧安检、智慧测温),是目前全国唯一一个在全线网范围内所有闸机一次性上线人脸识别功能的城市地铁。智慧防疫的交通场景应用,筑牢了市民安全便捷出行“第一防线”。

精准回应市民乘客诉求,成都轨道确定“365天每天迎检”的标准,坚持文明城市创建与运营服务品质提升相结合,精益求精提升运营服务质量。

通过搭建全网覆盖监督反馈体系,建立18.5小时内受理、3个工作日内处理回复的反馈机制,建立咨询投诉服务一体化驿站,增设80余个乘客服务点,实现市长公开电话平台“一键”转接、成都地铁APP问题“一键”提报跟踪,上线“一厕一码”一键反馈系统,及时响应市民乘客诉求;推出“同站过街”“车厢分区控温”等惠民措施507项,2021年乘客服务回复率100%。

与此同时,依托线网这一城市重要生长轴,通过整合轨道资源,以“让美好生活进站”为定位,成都地铁积极营造轨道生活新场景,让“一切有空间的地方皆可停留、皆能交往、皆有效益”。

成都轨道首个TOD主题商业街“世纪城·上闲里”的开业,为全面开展成都轨道交通地下空间开发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经验;23个“minishop蓉合”商业方舱,1210台自助鲜花机、自助口罩机等新型自助设备为市民在通勤途中提供更多便利……

从“交通圈”向“生态圈”

高效能激发产业发展新动力

产业是城市发展的重要支撑和动力,在成都市“建圈强链”行动中,轨道交通产业是二十个重点项目之一。

成都轨道集团积极发挥企业在城市产业发展和项目招引的引导作用,聚焦轨道交通产业链细分领域,重点招引具备核心能力的头部企业,引入30余家行业龙头企业在成都投资设立研发、生产基地,并实现本地化生产和应用。

在全市产业建圈强链“链长制”统筹推动下,充分发挥国有企业引导示范作用,全力推动“链主企业引领带动产业链发展”,陆续招引了“中车”等一批具有整车制造能力的头部企业落户成都,成都已具备地铁、有轨电车、动车组等整车制造能力,整车年产能突破1500辆,“成都车、成都造”的目标早已实现。

面对构建具有成都特色的大型多制式、多层次轨道交通运营网络体系的现实需求,成都轨道集团突出“产业投资、产业运营、产业服务”三大主业发展优势,强化轨道交通装备研发、制造、维保三大环节协作和业务集成,加大泛轨道交通上下游投资布局力度,推动形成轨道产业高质量发展合力。

聚焦“高端装备制造、科技创新、智能运维”重点领域,牢固创新理念,做强创新支撑。围绕智慧城轨引领性技术研发应用,与中车成都公司共同打造2025智慧型全自动行车试验平台,研制全国首列基于5G车车通信全自动驾驶的时速160km/h新一代市域A型列车,为构建都市圈内1小时轨道交通通勤圈提供了全生命周期的解决方案。联合中车四方、中车长客合资成立成都中车轨道装备公司,建设成都地铁智慧检修工厂,率先在西部地区形成城轨A型电客车批量架大修能力,积极打造国内城轨车辆智慧检修合作的行业示范。

风好扬帆正当时。成都轨道集团将以“人民地铁为人民”的初心,厚植人民情怀,踔厉奋发、笃行不怠,不断满足市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擦亮“成都地铁、生活一脉”的金字招牌,扮靓“雪山下的公园城市、烟火里的幸福成都”,全力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公园城市示范区。

(云上深夜快递记者:王文跃    编辑:王靖涛)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迅速开展流调溯源工作,连夜对核酸检测阳性人员进行流调,截止11月26日10时,潼关县本次疫情共排查出B类密接209人,其中县内206人,县外3人,均已“点对点”
  • 真的不要再盲选婚纱照风格了,什么场合用什么风格的婚纱照,亲亲们赶紧过来看~ 给爸妈看要:大方端庄 给朋友看要:小众特别 裱起来的要:经典耐看发朋友圈的要:眼前一
  • 【大可今日补贴大合集超多好物!小伙伴们快去逛逛鸭】————【爆款推荐】————【立白合集】【美瞳合集】【隅田川咖啡小合集】【骆驼服装鞋子合集】【18.9】螺满地
  • 我总是在这里分享生活的琐碎小事,快乐的悲伤的愤怒的,反而不喜欢朋友圈和工作账号,有一阵时间我特别在意有没有人关注我,取关了怎么办,图片是不是好看……在经过半个月
  • 还他妈话题都整出来了,以前不都嘲讽弟弟line家乱七八糟的,那你咋在这叫呢?重点来了,我喜欢他们并不代表我唯了,别人就是shit了,我一样喜欢他们优秀的的团队希
  • “腾讯搜狗输入法十六年持续深耕,积累了覆盖全行业和全领域的产品和技术能力,以及服务上千行业客户的项目经验”腾讯输入法部总经理鲁剑表示,“随着产业数字化升级浪潮到
  • Day27都说他的传说任务不够好,高光就是那十秒,但我觉得真的很治愈,别人的传说任务都是解密和支线,陪小孩子玩算比较轻松的疗愈时间,而且我没觉得弟弟有多调皮,因
  • #每日一善[超话]##阳光信用# 任何时候,都不要想着依靠别人,别人不会对你的痛感同身受,也没义务为你过去买单,更不可能决定你未来。#拍出夏日限定# #每日手记
  • 3、好心境是自己创造的我们常常无法去改变别人的看法,能改变的恰恰只有我们自己。6、不要追逐世俗的荣誉终生寻找所谓别人认可的东西,会永远痛失自己的快乐和幸福。
  • #BKPP#补 20221122 见面了【个人实时物料整理⬇️】今天的P6 cr 工作室P9-P10 cr Nat SawekP11 cr The Guitar
  • 道可道,和道其所道,都是羅生門,不是玄牝之門,也非眾妙之門,眾生仍未能生來死去見當前,也不能見道成道,所以點道時,付囑的,眼前已是真陽關,真水真火已俱全,都與這
  • 感染者活动轨迹主要涉及:22日上午,王府街道北门组团核酸采样点;下午,王府街道中央华府烤夫王汉堡。经初步流调,相关风险场所(点)如下:潍城区华安庭院风景14号楼
  • 它爬到小松鼠身边,左看看右看看,转了一圈又一圈,看似十分着急,可又不知道该怎么救出自己的孩子。它轻声叫唤了两下,似乎在跟它的妈妈对话,也可能是在跟我的妈妈说谢谢
  • 本月天干地支都属阴,就环境磁场带来的感受可能也阳光不起来,我知道这很难,但是改变不了环境就只能先改变自己。[偷笑]性格太冲动在上个月把关系搞砸了的朋友,可以利用
  • 人间走一趟,伤痛在所难免,无论身处何种境地,都要始终坚信,真正能够治愈你的,既不是时间,也不是金钱,而是你自己。同好是这么形容的“海豚会招人喜欢,因为她对别人先
  • #一条plog告别十一月#被疫情封控下的日常:整个十一月只有四天在外面认真上班剩下的四分之三的时间都是在和我的朋友在家里互相大眼瞪小眼 两个人也是三分钟热度
  • 当年意气风发的太子,看到白无相时候的怒吼,让我突然感觉太子殿下变了,他现在很迷茫他不明白要怎么做才好,可太子殿下始终相信有第三条路有第二杯水。或者说让我重新选
  • QQ音乐签到一天领了会员,把自己想玩的歌都玩了,下了课在教室里打音游(我是不是太闲了[疑问])而且成绩都是最好的,还把百忧戒打通关了,真的好神奇。我承认我是有猎
  • 项目合作签约随后举行,共有14个合作项目进行签约,其中台儿庄古城旅游集团签订了台儿庄古城东门智能停车场项目,为游客打造“标准化、智能化、无尘化”中高端停车场,提
  • #一句顶一万句# 发现这几年好像很久没有看过长篇的小说了,拜读完刘震云老师的《一句顶一万句》不得不承认真的很戳我的点,整个人物故事的描写,细节都很真实,以及对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