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①。 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②。 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③。 此两者同,出而异名④。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⑤。

文言批注第一:

道可道,上一“道”字,系指宇宙万物的本体,在道家亦指先天无极大道;下一“道”字,为言说之意名可名,上一名“字”,指具体事物的名称;下一个“名”字,作动词为命名。常道、常名二“常”字,马王堆汉墓帛书《老子》作“恒”,为永恒,真常之意。如《玄真子》:“天地有常。”虽变化万端,但不离其经。
这两句各版本多作“无名”、“有名”,真真误之久矣。究其源头在《史记.日者传》中引用作“无名者,天地之始也。”。老子本意应为“無,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但见四十章:“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即知“有无”并举,方为老子本意。再则景龙本没有“之”字,以有名,无名解,实在不通。
历代诸家注本,多作“常無欲、常有欲”断句,如河上公、王弼等。而司马光、王安石、苏子由、范应元诸本,又都以“常無,常有”断句,所以历代道家学者在注释此处时发生分歧。但若通观全书,老子多以“有无”对举,如十一章“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又见《庄子.天下篇》:“建之以常無、有。”也是在说“常無,常有”。况且欲者,乃意欲之意,如《庄子.知北游》:“欲言而忘其所欲言。”如此思之,应从后者以常无、常有断句。且“有、无”并举贯通《老子》全书,是整本《道德经》的精髓所在,读者不可不知。 妙,微渺之意。如荀悦《申鉴》:“理微之谓妙”。徼,敦煌本作“皦”,为光明之谓。“妙”就先天而言,喻道之精幽,隐匿;“徼”就后天而言,喻道之宏大,显扬。
“此二者同”系指“有、无”两者对立而统一,本无中生有,有复还无。各版本均作“此二者,同出而异名”断句。陈景元、吴澄则以“此二者同”断句。我也认为应从后者,以同断句。严复也悟及此,谓:“同字逗,一切借从同得。”
“同,谓之玄”,各版本均作一句读,误。“同”字断,承接上句指有、无相同。因老子有“是谓玄同”之训,此同即是混沌,即是恍惚,即是窈冥,即是玄同。 玄,为幽昧深远之意。范应元有文:“玄者,深远而不可分别之意。”吴澄也言:“玄者,幽昧不可测知意。”所谓玄本是无形无迹,变化莫测,无可言说,不可比拟。“玄之又玄,众妙之门。”系指有无二者在玄同的状态下,混沌一体,变化在变化,相生再相生,互为表里,迁化流转,无穷无极,便是开启一切奥妙得法门。
今译释真第二:

可以用言词表达的道,就不是恒常不变的大道;可以用文字表述的名,都不是亘古不变的真名。無,是形成天地宇宙的本始;有,是创造万事万物的根源。所以,常在无的状态中,去观照大道的精幽玄妙;常从有的状态下,去观照大道的显化宏大。无和有先天混沌之中本是一体不二,待后天演化分流而出,便有了有和无这两张不同的名字,而先天之中有和无的这种混沌状态(即玄同),幽昧深远,称之为玄。玄奥啊再玄奥,幽深啊再幽深,这便是打开一切奥妙的法门。

至理阐幽第三:

老子于本章开宗明义,先以“道可道,非常道”,教人破道执;以“名可名,非常名”教人破明执。无道可道,是为真道;无名可名,是为真名。但凡道之可道者,即非真常不易、永恒不变之道。名之可名者,亦非真常不易、永恒不迁之名。道非具体,大则涵天地,听之不闻;小则入微尘,视之不见;远之存乎宇宙,近之道在汝心。所以道不离心,心即是道,自求即得。

老子继而以“無,名天地之始”,开先天境界;以“有,名万物之母”辟后天境界。天地未分,鸿蒙未判,原始祖炁(音同气,特指先天气)寂然不动,特称之为“无”;《易》称为“无极”。待其炁机初发,生意初动,有迹可寻,特称之为“有”;《易》称之为“太极”。“恍恍惚惚,其中有象;窈兮冥兮,其中有精。”此为无中生有,即是从无极生太极;又见十六章“万物并作,我以观其复。”此为有复归无,乃是太极归无极。此中无非真无,中含妙有;有非实有,中孕玄无。是以无即是有,有即是无,既无既有,有无不二。故老子又以“此二者同”与“同,谓之玄”共阐有无同宗之理。

其后,进一步垂示“以无观妙”与“以有观徼”二法门。因先天一炁自无生有之时,一本散为万殊,以有观之,道宏法显,其大无外。当其自有返无之时,即万法归一,以无观之,道隐理微,其小无内。又见《清静经》云:“内观其心,心无其心;外观其形,形无其形;远观其物,物无其物。三者既悟,唯见於空。”此一句是为“观字诀”下手法门。先将一切杂念遣逐心外,回光内视,念头从⼼而发,连⼼都没有了,看他从何而生?瞑⽬外视,以⼼生形,连形都没得了了,看他心从何而生?瞑⽬目远视,天地、日月、星⾠、山河都没有了,看他身又生于何处?心、身、物都似乎没有了。天、地、⼈三才万物,未有一物。混混沌沌,只有虚空,常未了却,故曰:惟见于空。以外而言,乃是虚空,以内而言,乃是真空。所谓真空,就是自身之玄关,“玄之又玄,众妙之门”即在此处。此一功夫,其造境既能高妙超然,亦能空灵自在,此中妙处,学人身到方知!

丹道筑基第四:

修行人欲学丹道,下手之初,别无他法,只有一心端坐,万缘放下,一念不生,双眼垂帘观照。在心之下,肾之上,仿佛有个虚无窟子(包括下丹田在内的一个范围)。神神相照,息息常归(一呼一吸为一息),任其一往一来,以神气两者凝注此处。不倾刻间,神气打成一片。久而久之混混沌沌,恍恍惚惚,早已不知身在何处。这个时候,哪里还知是神之入气,还是气之归神,浑然以无人无我。修行人到此,当灭躁动心,不灭观照心。在无知无觉之际,忽然一觉而动(便是玄关窍开)。此一觉中,自自然然,不由感附,才是我本来真觉,道家谓之玄关妙窍。玄关开窍现象,并不是人生某处,也不是两眼之间的山根,其实是指打坐中,回光返照,神奇相交,坎离交媾,杳杳冥冥,真息绵绵(真息既胎息),静极生动从无到有的那一的一种现象。而要使玄关显像,就必须做到心息相依,神气打成一片,吸气之时,为阴为静为无,呼出之时,则为阳为动为有。若想修成正觉,只有在此一觉而动之时,有个实实在在、的的确确、无念虑、无渣滓的本我在(元神本性)。 所以丹经说:“天地有此一觉而生万物,人有此一觉而结金丹。”但是这一觉犹如电光石火,当前则是,转眼即非,所争只毫厘间。古来仙佛也都是由此一觉积累而成。 修士下手,不从观无观有、观妙观窍下手,又以什么为根本?无与有、妙与窍,无非阴静阳动、一气判为二气、二气仍归一气。以其静久而动,无中生有,名为一阳生、活子时;以其动极复静,有又还无,名曰复命归根。而修道者欲得玄道,必须静之又静,定而又定,其中浑无物事,是以无观妙,此为一玄。等到气机一动,虽有知却不生一知见,虽有动却不存一动想,有一心,无二念,是以有观徼,这是又一玄。至于玄之又玄,其实是归根复命之所(就是窈冥之中玄关开启的状态),这不就是众妙之门吗?但可惜的是,普通人虽然有此妙窍, 却不知修行,走漏神识,耗泄精气,不至耗尽而不止。而修行之人在玄关窍开时,一眼识得,勤加下手,操存涵养,在玄关开启状态下盗取天地元气,直造无上根源,以求成为大觉金仙。

《金刚经》无来无去故名如来
第三十三段(第二十九品)#威仪寂净分#
【须菩提!若有人言:如来若来若去、若坐若卧,是人不解我所说义。何以故?如来者,无所从来,亦无所去,故名如来。】
佛说:须菩提!上面说了菩萨修福德而不受福德的道理,这有什么好处呢?菩萨修福德而不受福德的好处在于能成就如来,要成就如来,就要进一步认识什么是真正的如来?真正的如来,是没有动静二相的,如果有人说:如来若来若去(这是动)、若坐若卧(这是静),将如来置于来去坐卧的有动有静中,这个人就没能正确理解到我所说“如来”的真实含义。
那么“如来”的真实含义是什么呢?如来之义有三:即法身、报身、应身。此三身为诸佛经无量劫修行、证无上正觉时所得,具体内涵总括在所得的十种称号里,概括地代表佛的十种功德威力。佛的十号是:如来、应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其义如下:
1、如来:如来的梵文叫多陀阿伽陀、义为乘真如之道而来。此真如之道是佛与众生共同具足的真如之性,此性在圣不增、在凡不减,但唯有佛是实证此真如之性的人。因佛己亲证此真如之性,所以方可乘此真如之道而来此世间。正因为佛是乘真如之道而来,而真如之道是无形无相,如如不动,无来无去的,既然是如如不动的,那么如来虽现有来有去之相,而实为无来无去;此有来有去是假相、无来无去是实相,实相者名为如来。
2、应供:梵文名阿罗诃、义为应受一切天道众生和人类众生的供养。因为佛成就了无量功德,是一切众生之福田,所以一切世间皆应供养。佛成等正觉后,于无量劫中,应化来世,都还在修布施,以法供养众生,是为了接引众生入菩萨道、行菩萨行,故而教示众生供养如来,以成就众生能舍、不贪、不吝之心,使其成就广利一切众生之菩提心,与佛同成无上正觉。这就是如来应受众生供养的真实义。
3、正遍知:梵文为三藐三佛陀。“正”即不偏不倚;“遍”即普遍;“知”即知觉、觉悟。因此正遍知又称“正遍知觉”、又名“等正觉”。佛之所以被称为正遍知的原因,是佛于三世、十方一切世界之有情、无情、圣、凡、 因、果,皆得正遍知觉;对世出世间一切法,无所不觉、无所不知。
4、明行足:梵文名鞍侈遮罗那三般那。“明”是三明、“足”是具足;此指佛于三明六通悉皆具足。佛是两足尊,其中“两足”是指两种功德,即“福”与“慧”,这“福慧”具足圆满,故名两足尊。三明是:天眼明、宿命明、漏尽明。另外,与三明类似的还有三通,即天眼通、宿命通、 漏尽通。“通”的作用不如“明”,所以三明于论典中又称“三达”,是无不通达的意思。“行”是指教化众生,令众生皆能成就无上正觉,故而唯佛能称为“明行足”。
5、善逝:梵文名修伽陀、义为好去。“逝”为逝去之意;善逝意为如来示现生死,离此世间,入实相涅槃,涅槃为极善之地,回归极善之地,故名“善逝”。反之,众生随缘造业,命终逝世,还是回到六道之中,轮转不息,受苦无尽,称为不善逝。如来善现非生非灭、非来非去,来去自在,故名善逝。
6、世间解:梵文名路迦惫。“世间”指有情世间及无情世间两种、“解”之义为知解。有情世间包括一切生命现象如有知觉情识的动物界等,但主要指有情感、意识、知觉的人类;无情世间指无情感、无意识、无知觉的如虚空大地等类的物质、物理世界。“世间解”是指佛对有情世间众及无情世间中的一切凡圣、染净、事、理、本末、究竟、因缘、果报等,悉知悉解,无不通晓,故名世间解。
7、无上士:梵文名阿耨多罗。“士”有四种分别,即:下士、中士、上士、无上士。下士为声闻、中士为缘觉、上士或大士为菩萨、无上士即佛。佛为法王、为法自在;菩萨为法将、能降服诸魔制诸外道;声闻缘觉为法子、能断生死烦恼出离三界。佛是天中尊、人中圣,,于一切众中为无上,故佛称无上士。
8、调御丈夫:梵文名富楼沙昙藐婆罗提、又译为调御师。调御即调伏、降伏之义;指能为一切众生调伏烦恼。“调”为调解;“御”为驾驭、调御,有开化、教化之义。佛善于开示教化一切众生,诸恶莫作、众善奉行,令其住于善道,发菩提心,成等正觉。故称佛为调御丈夫。
9、天人师:梵文名舍多提婆摩菟舍喃。天人师之天,指的是天界众生;人指的是人类众生。众生界共有六道,六道之中,天与人二道之众生业障较轻,善根较具足,相对于其它四道而言,比较容易修行佛法,所以佛重点教化的是天界众生和人类众生,教其修诸善法,解脱生死,成最上正觉,为众生之师,故名天人师。
10、佛世尊:佛世尊是两个尊号:即佛与世尊。佛义为觉者、开悟之人。世尊梵语名薄伽梵、义为有德。诸佛三觉圆满、众德具足,为一切世间所尊奉。但古印度有些外道也妄称世尊,为有别于彼,故加上一佛字,名佛世尊。
具足以上十个称号、即名如来;如来之体、名法身;如来之相、名报身;如来之用、名化身。法身清静无为,纤尘不染,非动非静,动静不二;非来非去,去来不二;非坐非卧、坐卧不二;不二之性,本自空寂,空寂中,没有一个来、也没有一个去;没有一个坐、也没有一个卧。所以佛说如果有人说如来有来有去、有坐有卧,这个人只看到了如来的化身,没有看到如来的法身,就会落入有为法中,用有为法去衡量无为法;用生灭法去思量无生灭法,这样就会错解如来真实义。
佛说:是何缘故说此人错解了如来真实义呢?因为如来者,无所从来,亦无所去,故名如来。也就是说:来去之义为“动”、如来之义为“静”;动之义为“有”、静之义为“空”;有之义为非有、空之义为非空;非有之义为即空、非空之义为即有;此非空非有、即空即有之义,为空有不二,空有不二之义,即是佛性。佛性者,故名如来!

尊者的身體未縮小、
而牛角亦未變大,

可他卻在裡面舒適自在,
尚剩許多空間;

杜順和尚亦常常顯現這類無礙大神通 ……

—— 這種不可思議的解脫境界,
在準提鏡壇中,

完全可以展現得淋漓盡致 :

修準提法時,
三千大千世界、
十方三世諸佛菩薩、
龍天護法、
空行勇父、
六道眾生等,

盡在鏡壇中的真實感受,
一定要生起並現量覺受到,

我們必須對鏡持咒、
對鏡觀想、
對鏡安住並禪定,

修法相應時,
準提佛母現身顯現在鏡壇中,
真實不虛,

並能隨己意而加持我們健康、
延命、
長壽、
得財、
獲讚譽等!

這種感應道交、
法爾如是、
自然呈現、
無功用行、
本自具足,

無足怪哉!

不過,
修法所得的利益是只管耕耘,
莫問收穫,
勿須強求,
功到自然成,
強求反失!

歷代密法超級大成就者,
皆可依自己現量親證中觀或唯識的不二中道,
而撰寫適應時代眾生需要的儀軌;

但他們深深地知道密法重傳承、
重加持力、
重實證,

所以對於儀軌的撰寫又異常慎重。

如佛經中,
處處可見
“ 唯心所造,
唯識所變 ” ——

觀想的秘密就是唯心所造,
唯識所變,
有其理,
必能成其事,
事理本自圓融。

唯識雲 :
“ 如是自心內現境還自緣 ”,

一切都是由此心造作而來,
而這個心,

在《 華嚴經 》中
即是一真法界,
就是真心。

如無上瑜伽部的生起次第,
事實上只是比量瑜伽 ——

修行者作意觀想出來的本尊形象,
是造作的,
是第六意識的產物,

純粹唯心所造、
唯識所變。

以此消融自我、
實證無我的無上方便。
 
圓滿次第才是現量本尊瑜伽 ——

本自具足、
本自圓滿的真實本尊性德顯現。

所謂 “ 圓滿 ”,

實乃本自具足、
本自圓滿,

絕不是通過修行才圓滿,
不修行則不圓滿。

猶如天上的明月,

我們看十五的月亮是圓的、
初一的月亮是缺的 ——

事實上,
星星還是那個星星、
月亮還是那個月亮。

哪有什麼圓缺之分別;

但我們的視覺上就是有圓缺 ——
此乃理事不能圓融。

這種
“ 理上 ”
圓滿無缺,

“ 事上 ”
卻有圓缺,

並不是月亮出了問題,
而是我們看待事物的視角出現了誤差。

這就是我們顛倒夢想、
輪迴不休的根本所在。

無上瑜伽通過生圓二次第的修煉,

逐步開顯這種本來具足的圓滿本性、
理事圓融、
顯空不二,

而解脫自在。

凡修持準提法的行者,

可回遮任何由年、月、日、時而引致的不良影響,

可遮止任何由星曜、
節令、
方向等不吉祥所導致的不良影響,

還可特別有效地對治邪術、
邪靈、
冤親債主的加害等;

此法的大成就者能於生前證得準提佛母的無死大彩虹身,

最低亦能臨終往生準提佛母
( 觀音菩薩 ) 的淨土。

每次修法前,
即使佛壇真的一塵不染,

也一定要認真打掃一番 :

一是為尊重三寶四根本;

二是淨除心垢。
 
我們一邊打掃或擦地板,

一邊在心中想著自己正在淨除自己無始以來的病因、
惡業因、
貧窮下賤因、
夭折因、
牢獄之災因、
輪迴因、
煩惱因等,

將這一切逆緣、
障礙、
貧困等化為毒蛇、
蝎子、
蜈蚣、
毒蜘蛛等噁心醜惡相毒蟲類,

全部清理出去,
露出琉璃淨土迎請佛菩薩前來安住、
受供及加持我等一切眾生。

所以,
打掃完畢時,

我們應歡快地感嘆 :

“ 我終於盡除了一切不淨及障礙;

現在終於可以歡迎偉大的上師、
本尊、
空行、
護法及三寶來訪、
光臨了!”

行者務必要生起真實的歡喜心、
溫馨的感受邀請這些珍貴的客人。

凡誦“ 空性咒 ”後,

一定要入“ 空性定 ”,

禪思一切萬象皆無自性。

所謂“ 自性 ”,
指某種東西
( 或人、
或事、
或物等 ),
不依賴任何因緣組合,

自己能自生、
自存,

以獨立的方式而存在。

佛法中的
“ 空 ”,
絕非指自己或萬事萬物不存在,
而是說它們無自性,

即它們並非單獨地、
有自性地存在。

純粹是緣起性空、
性空緣起的。

在修行中,
即使輕微的疑心及動搖,
也會造成障礙。

瘋僧曾秘傳 :

“ 你只須修一尊具緣具福本尊,

便可體證百位本尊、
甚至千百億本尊的身口意功德事業。

關鍵是具足無上信心和親和力。

其實,
本尊的形象、
手印、
法器、
飾物等,

處處皆有密意、
皆有無上口訣 :

如準提佛母手中所持的如意寶缽,

你若具大信心勝解此寶缽能永無止盡地流溢出無盡的寶藏、
長壽甘露和心密口訣,

依止富貴緣起和佛母的願力、
福德力,

你一定會大富大貴,
靈驗無比,
根本勿須另修財神法

再加上此寶缽同時流出的黃色甘露體的梵文口訣,
你一定會無師自悟,

速證俱生智、
無師智而成佛,

亦不須另修什麼智慧本尊;

你能常常特別強烈地觀想準提佛母心月輪上種子字
“ 準 ”
放紅色鉤形光,

便可鉤召一切佛菩薩來為你灌頂
( 一片光明照著自己 )、

加持
( 自己因諸佛菩薩的加持力,

而頓悟無生、
頓契本心、
頓發神通等 ),

亦可勾攝勾召一切
天、
人、
龍、
護法、
財神等一切福德力入自心,

而快速致富,
亦可勾召一切
天、
人、
阿修羅、
餓鬼等六道眾生,

莫明其妙地、
不由自主地摯愛自己、
協助自己成辦一切事業等

準提佛母定印所持的甘露寶缽,
缽內有能起死回生的長壽甘露,

你若能強烈地想著即使嚐一小滴,
就能起死回生,
延壽八十年,

你如果真的堅信此甘露的神奇力量,
你一定會延壽幾十年的,

沒必要再另修延壽、
長壽法門了 ……

只要你具足信心及與本尊無二無別的真實感受力的,
僅修一尊,

等同修持百千億尊本尊一樣,
沒有不成就的,
沒有你不能辦的事!

一就是一切!” ——

此口訣,
對我有大受用。

在我童年時代,
我的爺爺陳金海常常教導我 :

“ 做好事說好話動善念,
人天歡喜且福報齊天!”

這是道家的修行準則 :

把不善的、
惡的身口意轉變為善的身口意業,

便能獲得世間福報;

修得好的能成仙成道。

佛門在此基礎
( 世間的有漏福報,
仍沒有超越生死輪迴,
神仙也只是天道眾生 )上,

達到三業清淨
( 以無有妄想、
無有分別心、
無有執著的清淨心,

隨緣行止 ),

“ 隨緣消舊業,
更不造新殃 ”。

如何消舊業?

如何使三業清淨?

佛說咒王 ——
準提佛母九字真言,

便是鏟盡惡業、
清淨凡夫身口意三業而轉變為準提佛母身口意三密的無上方便法。

依佛法的
“ 緣起因果法則 ”,

準提行者的身、語、意三業都清淨了 ——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属于成长的一部分吧!。
  • ?这是人家聊天背景(ps:是doppo)店员小哥:我知道,我看中间有一个眼睛我:?
  • 好的始终是好的⚠️⚠️现在很多的网红真的是最心机婊的人为了自己卖产品、老去诋毁别人产品不好这个网红为了蹭冰亦的热度涨粉丝也真的不择手段一个月前就故意测冰亦说冰亦
  • 八岁小外甥:我的前半生我:你的前半生是4岁(疯狂笑抽中)并推荐小外甥看我只喜欢你八岁小外甥:羞涩的笑了...我:你想多了内是电视剧你以为我跟你告白呢最后。。
  • 七月半烧香秉烛问苍天,六月天人人摇扇我心寒,五月榴花如火偏遇阵阵冷雨浇,四月枇杷未黄,我欲对镜心意乱,三月桃花随流水,二月风筝线儿断。七月半,秉烛烧香问苍天,六
  • 】唐代司空图《诗品·典雅》中的名句“玉壶买春 ,赏雨茆屋;座中佳士,左右修竹”其中,“玉壶买春”四字在这里的意思是用玉壶去买“春”(“春”指酒)玉壶指玉制的壶或
  • 亲爱的热爱的剧情不仅发糖发到手软,还通过对电竞、编程等竞技竞赛的呈现,展现当下年轻人的个性、热血、梦想和国家荣誉感。还是我的错觉,天呐,他前女友好漂亮,可以说是
  • 近半年全神贯注在一件事情 把家庭的都搁浅了 才发现 根本没什么卵用 说什么把冰山融化 结果自己却成了一个冰窟窿 前天还暗暗庆幸的想着月初没有情绪化 这两天兴致冲
  • 太心疼了】网友爆料:农历六月初一,萧山一些地方有给宝宝剃「神仙头」的风俗,当时婆婆想要给孩子剃头,被我拦下来了。属牛之人诸事小心注意安全!
  • 人生最重要的转折都在这个月完成,未来的路要怎么走,其实自己也比较迷茫。转念一想,世界上有这样的人,他拥有着他热爱的工作,第二天真的还会照常去上班。
  • 这是我寒假和初三上半学期发的 初三下半学期卸载微博了初三这一年不好过 P1一整页密密麻麻的笔记 但只是冰山一角P2一道计算题我算了三四遍都解不出来(中考数学55
  • ! 茶余饭后就开始了老友谈心,发现身边的朋友一直都很关心我,也很看好我,觉得我可以更好,也希望我能好好谈一场恋爱,有一个喜欢的人可以陪伴着我,希望我不要顾虑太
  • 连接健康|下载新浪健康APP→ 不孕不育|1对1免费咨询→妇产门诊|三甲名医快速问→公益咨询|每月15日免费问医生→健康专题|靠谱的健康知识→在线课堂|名医互动
  • 大概是他像是炫耀似的会经常截图一些女生叫他老公的图(不同的女生)给我看,我的内心是很不安的,感觉屏幕对面的女孩子有点儿可怜。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他就突然会问你在
  • 上了两个星期早班 每天都在倒数休息的日子明天终于轮到我休,今晚约下麻将局[憧憬]结果准时11点眼困,想着要赢钱立马打起精神继续战斗[二哈]还好小胜一顿饭钱[嘿哈
  • 六月初六,在老家说五黄六月已是一年中最热的时候,每年今天晒晒棉被和冬天的衣服不生棉虫,也是我奶奶的生日,若干年前的今天奶奶过生,炎炎夏日,我家还种着一大片西瓜,
  • 在所有人都翘首以盼的第七集时,李栋旭特别出演《www》让所有人都感到不可思议,据说是因为与导演郑智贤以及制作团队的情谊而出演。其中,制作组在正式播出之前公开了林
  • 对于营养不良的朋友来说,可以多食用牛肉来补补,总之牛肉对身体是很有好处的,常食一些香菜拌牛肉,补充气血,增长肌肉,长身体的作用,孩子莫要错过,再贵都别省。夏天食
  • 时时刻刻想着给你小惊喜根本不会有几年之痒,他会给你全部的爱和最需要的安全感 让你们的感情顺顺利利越来越好7.5一水一木,放眼望去都是回忆。我虽未足履河山遍处,也
  • 中国经营报报道称,一名不愿具名的娱乐圈老板表示,受范冰冰被爆逃漏税事件影响,娱乐圈发生了一场大地震,除了明星工作室的税率从6.7%宣布为42%,政府已经要求明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