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有卦的人生哲学。

人类一直有一个梦想,就是老有所依,少有所养,壮有所事,夜不闭户,路不拾遗,人人都过得很幸福,但这有一个前提条件,就是物资非常丰富,不然一切都是空中楼阁。在易经里面描述了这么一个大有世界:凡物都丰富到了极点,无没阻碍,通达亨通。这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世界,让我们翻开神秘的易经,一探究竟。

人有品格,凡物都有特性,而卦亦有卦德,像乾卦的卦德就是:元亨利贞。而大有呢,大有卦的卦辞是这么说的,大有:元亨。何为元亨?元有两层意思,一则为始,一则为大,很明显大有是收获的季节,不以开始论,那么这个元就是大的意思,亨字就不多讲,简单理解就是亨通之意,联合起来就是大亨之意,物大得其亨通,所以大有得其元亨。

现实世界中,物以稀为贵,在易经世界里,爻以稀为尊,就像我们的阳卦多阴阴卦多阳一样,简单举个例子照顾下新来的小伙伴,比如离卦,由上下两阳爻和中间以阴爻组成,此时一阴为君,二阳为臣,这就是一个阴卦,学过的小伙伴都知道,离卦代表中女,这样就好理解了。

铺垫这么多,接下来进入正题,大家在纸上画出大有卦(离上乾下),可以很明显的看到,此卦只有一个阴爻,其余皆是阳爻,这爻就是此卦之君主,想要深谙此卦,那么这一爻,就是关键所在。在下面我们会详细讲到,在这里只是提个醒,重视重视。

大家可以看到,彖辞提笔就讲到:大有,柔得尊位大中,而上下应之...... 这里说的柔得尊位,就是我们上面提到的此卦中仅有的阴爻六五爻。为何这种现象是大有之象,首先这和它所处的位置有关,居于君位,人莫敢犯,处尊以柔,身在离卦,为文明之君,此时天下万物悉皆归之,有海纳百川之象,物能不大有,世能不大通?

其德刚健而文明,应乎天而时行......这在讲什么呢,讲大有卦之卦德,下乾谓之刚健,上离谓之文明。 应乎天?谁应乎天,就是我们前面提到的离中六五爻应于乾卦六二爻,整体而言就是上卦离应于下卦乾,凡行事应于天道,就不失时,既不失时,天道才能允许其大,大而应天者必得亨通,所以大有元亨。

上离下乾,离为火,乾为天,是火在天上之象,象辞怎么说的:火在天上,大有,君子以遏恶扬善,顺天休命,以前的衙门里都有着明镜高悬这几个字,可以照亮世间是非曲直,正是火在天上之象,此时为君子,应当以何处之,应当遏制那些社会的丑陋现象,发扬美好的传统美德,顺天命而安群生。当君子享有大有之盛,就应该代上天养育天下群生,不能使恶者乱群,善者无位。为君者应当惩恶劝善以安群生。

卦辞、彖辞、象辞就到这里,想必大家对大有,都有了一个轮廓,皆下来我们走进大有的人生,看看大有中不同境界的人生百态。

初九:无交害,匪咎,艰则无咎。在大有之初,按其程度而言,只能算是小富,没达到物质颇丰的地步,再则处卑微之地,上不与九四相应,就是朝中无人,干啥都不行,要想没有祸患,不受迫害,除了低调之外,还是低调,要知道从古至今,但凡富有,鲜有不害啊,这个有时候不是一般德行可以弥补的,不信你看,贤如自贡同样为能幸免于难。那怎么办呢?有富而不生骄奢淫逸之心,对万事有敬畏之心,知其可为与不可为,这样才能做到虽艰无咎。

九二:大车以载,有攸往,无咎。大车为何物,任重道远之物也,九二正应于六五,在六五眼中,就是一个不可以多得的人才,是一个可堪重任之人,自然受其六五重用。以大车为喻,形象的勾勒出了一幅,可任重道远之象,大丰之时,才至九二,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所以只管大胆的向前走去,一片蓝海,等着九二用车去载。当然了,等到了大有盛极之时,就不可以如此了,再进又怎么能得无咎呢。

九三:公用亨于天子,小人弗克。在下卦最上,虽不至朝野,也然是诸侯人君之象,天子居于天下之尊,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所以天下的一切都是天子的,作为诸侯自然深知此礼,当其拥有举国之富,必定进贡于天子。可是要遇上小人富可敌国,拥有大量的财富,那么是不懂得此理的,那么必定会招来祸患,所以小象说到:公用亨于天子,小人害也,公用则亨,小人用则害!当我们有朝一日若是走到了这个位置,此理不可以不知啊。

九四:匪其彭,无咎。大有至于四爻,已很接近物之大盛,要知道过盛则必有灾害生。此时已在朝野,伴于君侧,如果身处太盛,必有凶灾。九四,以阳居于阴位,有谦虚之德,所以只要多散其财,为而能谦,不处太盛,可以免遭祸患,安守其位,方能无咎。

六五:厥孚交如,威如,吉。处大有之人君,物质极度丰富,天下太平,人心安定,而又以柔处刚,用诚信待其臣民,俨然一位和蔼可亲之君,上下悉皆信服,为上遏恶扬善,为下从善如流,一片祥和。君者不可威,故施恩的同时,必以威震天下,以慑万民,恩威并施,居安思危。

上九:自天佑之,吉无不利。处大有之终,物极则失位,在离卦之上,明极则暗生,若在它时,必定以至于亢,多少都有凶咎。然而,六五乃千古明君,有文明之德,对上九可降志以应之,崇善尚贤,以贵下人,难能可贵,故此六五可享其清福,自有天佑。

这就是我们智慧先祖,眼中的大有之世,其中的人生哲理,细细品来,其实离我们的生活,是那样的近,希望能以能此帮助大家,走通一些未决之路,能以后人生路上,走得更远,更宽,更长......到这里,大有卦就告一段落,但易中人生任在继续

宋明理学的源流
1、宋代理学为什么会起源
(1)、收拾人心
拨乱反正的需要。
唐末五代十国武人专政,风气败坏,道德沦亡,毫无廉耻,宋代读书人为扭转这不良风气,挽救人心社会,从教化入手而开讲学之风,促成理学存在基础。

(2)、与佛教争夺人心
抗击西方意识形态。
隋唐以来,佛教迅速发展,其精密思辨特点,对中国儒家这种缺乏逻辑思辩能力的格言式学说产生了致命的冲击,几乎瓦解了儒家学说。尤其是禅宗所讲的“明心见性”之道影响为最大。
儒家思想一向以现实社会的伦理纲常为主,但是大多是结论,缺乏哲学上的推理系统,无法解释疑惑,无法让人信服。
儒家学说是实用主义的,强调学以致用,其核心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政治技术,离不开功名利禄,没法进入形而上学境界,无法超越自己,例如儒家从不讨论:人是什么,我是谁,为什么活着,人可以知道的知识边界是什么这类古希腊时代热门的问题。

但是人类与动物不同,必然会问精神上的问题。由于我们精神是可以超越有限和无常的,但是精神的载体不论是生物身体或宇宙(六合八荒为宇。古往今来 为宙)都是有限和无常的,都有起点和边界。这就导致一个人生基本苦恼,也是一个人的基本问题:在物质领域不存在无限永恒,而人的精神却在追求超越这种有限 和无常。这样超越的的结果必然是从自我进入忘我,从理性进入信仰,从清醒进入混沌,超越的必然结果是无长短大小,先后轻重这些基于时空尺度的比较概念(超 越的标志就是消灭了时空概念,所谓坐忘的特征就是不知何地,不知何时),这种纯粹的精神永恒和无限境界按照很多超越者的描述时存在的,这就是所谓的彼岸, 不过这个彼岸只有精神才能达到,载体是去不了的。这个境界给中国的士大夫阶层打开了以上大门,远远超越了儒家政治技术学说的境界,导致儒家学说节节败退。

所以就算是唐代儒学得到政府大力倡导,但是由于儒学知识体系和逻辑体系的粗糙,实际影响却远不及佛学,甚至日益衰微,气息奄奄,士大夫阶层均以修行超越标榜。

宋初学者为建立儒学能够对抗佛教的逻辑体系和形而上学体系,不得不吸收道教和佛教中关于宇宙本体的概念(因为自己没有,儒家学说本质是如何做官的官场学说),作为建构自己的宇宙论和本体论,这就是理学。

(3)、儒学需要改革
传统意识形态需要修补。

儒学自两汉以至隋,已由孔、孟、荀的儒学变为经学,已经僵化到奄奄一息,必须创新求生。

经学从西汉、东汉到唐代,已由注重微言大义的今文经学一变而为专重训诂考据的古文经学,由笺注经传的“注”再变而为“注”作“注”的疏,致力于文 字训诂名物考据、章句分析,与孔、孟、荀“尊德性”、“论政治”的学风距离越来越远,而且笺注日趋繁琐,而唐人作“疏”,例不破“注”,即“注”有错误亦 不会指出,反而代为解释维护,这种琐屑的讲疏,有违孔、孟遗意,忽略先哲经传中所含义理的讨究,舍本逐末。已经走投无路。

其实韩愈、李翱的作《原道》、《复性书》时,就已经提出要创新,
他们鄙弃汉儒琐碎的训诂、章句之学,要专究于修己、治平之道,而着力于做人的工夫。

(4)、宋朝中央政府需要
君主大力提倡。是巩固权力的需要。
宋初各帝鉴于唐末五代以来伦理道德崩溃,臣民的廉耻之心尽丧,社会风气因此而败坏不堪,使一般的士人只求荣利,不重气节。如五代的冯道历事四姓十君而不以为耻,反而自称为“长乐老”洋洋自得。

更由于宋朝得位不正,担心武人效仿陈桥驿故事,所以坚定执行重文弃武国策,认为让国人多读书,就能防患于未然。
所以从宋太祖立国开始,便执行文做官而分利的政策,极力提倡文教,奖励儒学,力崇实践,专事于修养的工夫。

于是社会风气为之转移,进而成为宋儒致力于身心修养的理学。

国家政策的支持,导致宋代书院极盛,例如白鹿、岳麓、应天、嵩阳四大书院。书院多聘请名儒主讲,他们大多排斥功利,崇尚道义,教学宗旨在于发扬孔门义理之学及修己立人之道,开启了理学身体力行的风气。
这样也就彻底解除社会精英可能对宋家皇位的威胁。当然后遗症是让整个民族变成小白兔,精神被阉割,人人是太监,整个国家精神上不堪一击。

2、周敦颐
理学的开山鼻祖是周敦颐,周敦颐传程颢、程颐,二程再传朱熹,而奠定理学的基础。

周敦颐主要成就是《太极图说》和《通书》。
《太极图说》以图形说明宇宙发生的原理和次序,《通书》则重在阐述“诚”的意义。

周敦颐学说渊源于道家的太极、阴阳五行之说,参以佛家的心性,而以儒家仁义之道为宗。他核心名句是以“无欲故静”作为修养方法(实际是来自佛家“清静寂灭”之说,又与道家的“恬静无欲”有相近地方)。
周敦颐认为宇宙的起源乃由“无极而太极”,“太极”是宇宙的本体,“太极”动而生“阳”,静而生“阴”,动极而后静,静极而后动,循环不息而生金、木、水、火、土五行,由五行而生万物。

在人生方面,周敦颐认为阴阳五行配合得最恰当的就是人,所以万物中以人最灵秀,具有太极之理、五行之性,受太极“纯粹至善”的“理”,故人之性本来是善。
宇宙既由金、木、水、火、土五行构成,则人亦有仁(木)、义(金)、礼(火)、智(水)、信(土)五常。

其见诸实施,则不外乎仁义二者(所以配合阴阳)。
仁义之性,皆是善的,但用得不当,却可变为恶,所以人要不离乎中正以立“人极”(做人的标准),欲立“人极”,必须无欲、主静,无欲便会心灵虚 静,于事物的是非利害的考虑上便能居于中道,明理通达,而在行动上便自然的正直无私,能做到这样的话,便能达到至诚的境界,也是一个圣人的境界,同时也是 一个太极的境界,达至儒家追求的最高境界──天人合一。

周敦颐的学说已将宇宙论与修身为人之道揉合一起,建立起理学基础。
3、程颢和程颐
程颢、程颐的学问就是在《通书》基础上发展的。
但是二程不喜欢探讨宇宙问题,而主张直接从人生实际经验来建立人生的道理,因此教人从实际生活与内心体验上来寻求修养的方法。

程颢认为天下一切真理必须经过亲身体验,才不会流于空谈,他认为“天理”在于“仁”,人如能具有仁德,便能与天地万物为一体,所以学者必须先“识 仁”,他说:“学者须先识仁,义、礼、智、信皆仁也”。他认为“仁”在人之本性中,不须外求,只要“明心”,便能“见性”,便能“求仁”“得仁”,我们明 白这道理后,便须紧记不忘,更要身体力行,一切行事,皆本此心去做,即所谓以“诚敬存之”,所以“诚”与“敬”便是明道、修身、养性的法门。

程颢侧重“心”的修养,认为“舍心之外天下无理”,要人“自其心体验天理”。
总之,程颢认为学者须先识仁,然后以诚敬存养。他重内心体证,认为人必须透过内心反省以掌握做人、修养的道理。名言是“涵养须用敬,进学在致知”。

程颐论“心性”与程颢相同,但论“诚、敬”方面的修养则不一致。程颐提出“存天理,去人欲”的方法在“涵养”和“进学”两方面,并认为“涵养须用 敬,进学在致知”、“诚意在致知,致知在格物”。一方面修己的意志,使之专一集中,不为外物所动(敬);一方面今日格(“穷”(求)的意思)一物(理), 明日格一物,然后加以归纳,便会豁然贯通,明白万物都是一理。他主张“持敬”与“穷理”并重。
这是朱熹朱熹道问学、即物穷理之学说的来源。

4、朱熹
朱熹集宋代理学之大成,他认为“格物”、“致知”可帮助了解个别事物的理,从而归纳了解宇宙的天理,因此他认为修养方法在“道问学”以致知,“存天理”以去人欲。

朱熹认为宇宙间万事万物都有一个真理存在,这个真理就是“太极”。至于“真理”要表现而成为具体的形象,则有赖于“气”。他说:“理也者,形而上 之道也,生物之本也,气也者,形而下之器也,生物之具也”。由此而解释到人、物的形成:“理”与“气”合而构成人,由于气中有清、浊,因而人性亦有善、有 恶。

因此,朱熹教人从善,要“存天理,去人欲”。
要去人欲,便必须“敬”与“致知”。
所谓“敬”,是要使人的一己之心,常常受到警策监督,一旦有私念私欲的萌芽,便要马上加以克制;“致知”即求取学问的意思,他以为天下之物理精髓皆具于圣贤书中,所以读圣贤典籍便是致知的所在,而古书则以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为六经的阶梯。

人若做到“敬”与“致知”,是绝对可以到达至德、至善、至理的境界。

宋代的理学经朱熹提倡而大盛。

5、邵康节(邵雍)
另外一个原创者是邵雍,着有《先天图》等。他根据《易传》关于八卦形成的解释,参杂道教思想,认为宇宙之本是“太极”,亦即是“道”、“心”(换 言之道是天地万物的本源);太极永恒不变,而天地万物皆有消长、有终始,人如能知天地万物之道,便能参天地、育万物,成为天地万物的主宰(简单说就是天人 同构)。

6、陆九渊

另外一个原创者是陆九渊,他认为“宇宙即吾心,吾心即宇宙”,故透过自我内心的反省即可了解天理;他重视持敬,持敬使人能明心见性,因此他强调反省,认为知识的多寡与个人修养无必然关系。而提倡“尊德性”。

陆九渊特别注重持敬的内向工夫,主张心即是理,不容有二,认为即物穷理为支离破碎,而教人先发明本心之明,而后博览,以应万物之变。陆九渊名言:“学苟知本,六经皆我注脚”。陆九渊启发了明代王阳明的心学。

7、张载
还得介绍一下张载。张载是继孙复、范仲淹经世济人的思想再加以性理的参透而成。张载治学以《易》为宗,以《中庸》为体,以“孔孟”为法。

张载认为万物的生长发展都由于气的聚散、动静,气中又有阴阳二性,沉、降、静之性是阴性,浮、升、动之性是阳性,气有聚散,气聚则物成,气散则物 毁。气的聚散,有一定的规律。所以物的产生,有一定的秩序,这叫做“理”。“人”亦由气聚所产生,故亦得其性的部分,具有“天地之性”和“气质之性”。人 与万物俱生于天地之间,天地是人与万物的父母,人就应该努力破除“我”与“非我”的界限,而使个体和天地万物合一。为达这目的,首先要变化“气质之性”, 使它恢复为原来的“天地之性”;“天地之性”就是朱熹所说的“理”。

张载在《西铭》一文中阐明人对宇宙所应持的态度:“吾人之体”即“宇宙之体”,“吾人之性”即“宇宙之性”,我们应视宇宙为父母,应以事父母之道对待宇宙,应视天下之人皆如兄弟,天下万物皆如同类。

所以张载提出了“民胞物与”的主张。

张载核心名言: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8、叶适

叶适是理学务实派(事功派)的代表人物,特点是“教人就事上理会,步步着实,言之必使可行,足以开物成务”(也即可行性优先于必要性)。叶适曾经与朱朱熹陆九渊鼎立而三。

叶适提倡功利,反对空谈性命,认为学者重点是学以致用,所以重典章、重经济、重致用,倡改革,主张“义理之学不必深穷”。认为“既无功利,则道义者乃无用之虚语”。主张“通商惠工,以国家之力扶持商贾,流通货币”,反对传统的“重本抑末”(即只重农业、轻视工商)政策。

叶适的哲学思想是:强调“道”存在于事物本身之中,“物之所在,道则在焉”。物由气构成,五行八卦都是气的变化形态。提出“一物为两”、“一而不 同”的关于事物对立统一的命题,认为事物对立面处于依存、转化之中,强调“止于中庸”。认识上主张“以物用不以己用”,提倡对事物作实际考察来确定义理。 反对朱熹陆九渊等等的性理空谈,认为糅合儒、佛、道三家思想提出“无极”、“太极”等学说的周敦颐纯属谬论。但是叶适显然缺乏思辩能力和逻辑能力,其哲学 思想比较浅薄。

叶适本人虽然强调实践,但是其门人多流于辞章,纯属口水党:“水心之门,有为性命之学者,有为经制之学者,有为文字之学者”。只有少数有“欲以事功见其门庭”。

#请教善知识#
请问法师,中年人学佛怎么样才能往生?
崇慈大和尚开示:首先我们要晓得往生是一个终极关怀的概念。终极关怀的概念我们不适合随时随地挂在嘴上,但是要蕴藏在心里面。心里面要从两个方面下手对这个问题加以解读,第一个就是自己要对自己所处的环境、自己身心的烦恼、苦痛要确确实实地感受,而且有离苦得乐这样的追求,晓得苦在哪里,晓得怎么样解脱苦,不要去痴迷苦,不要好了伤疤忘了痛,不要假情假意的说很苦啊,可是又不愿意走,这是很重要的一点。另外一点就是对往生去了以后,往生要干什么?解脱苦,解脱苦以后的身心处在一个什么状态当中,自己希望达到什么状态,佛菩萨告诉我们这个往生、解脱生死那个状态是什么,自己也要从很具体的、很生活化、跟自己感同身受的这样的体会去思考、去憧憬,那么这样子的往生它就落实到实处了,这个概念它就不是一个空洞的概念了。要不然的话就像我们说到某个地方去旅游、去玩耍或者说搬家到那个地方去,但是你对那个地方一点不了解,甚至你一头雾水地跑过去,跑过去说不定你又跑回来了,所以这个认识很重要。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有了这次经验之后,郭台铭也变得精明起来,后来印度邀请老郭去建厂,老郭也同意,毕竟印度的人工成本确实低,于是开口就投资了50亿美元,搞了10个厂,但为了防止变数
  • #唱出我新声##央视音乐人才培养计划# 节目播完接到了各方亲朋好友的指导建议感谢大家的建议第一次录节目 有紧张有胆怯有不足但是收获真的非常大在紧张发抖的时候才知
  • 望这篇可以让大家更了解和喜欢大连的美早#大连樱桃##大连美早樱桃##大连樱桃[超话]##吃货在这里##车厘子和樱桃到底有啥区别##住在公司海景房宿舍是什么体验#
  • 【ENTAME next访谈】 2010 年作为十期成员加入AKB48的入山杏奈, 入团之后以压倒性的风格和美貌就一直被人们津津乐道,并且从偶像活动到女演员,她
  • #武汉美食##请回答1988# 听说武汉有一家请回答1988的主题餐厅店名叫MEET SUN在循礼门那边我的姐妹拉着我就去了芝士肥牛火锅和炸鸡必吃的呀米肠感觉比
  • 【张迁碑】 又名《张迁表颂》, 全称《汉故谷城长荡阴令张君表颂》,是东汉晚期佚名书法家书丹,东汉碑刻家孙兴刻石而成的一件隶书书法作品。此碑于东汉中平三年(18
  • 你会是我一直的本命EXO是我第一个喜欢的组合也将会是最后一个你是我第一个本命也将会是最后一个没有了EXO没有了金钟大对生活没有了力量从此以后不会喜欢别人只喜欢E
  • 所以我现在对绘画的理解与过去已经有所变化,现在我画画喜欢轻松随意,画到哪儿算哪儿,就是碰上了鸿篇巨幅我也不拿他当一回事,其实这种态度和我处事的态度很相像,我这一
  • 群众新闻网突出“虎年”元素,在专题推出系列动态海报,用“萌虎”造型搭配虎字词语营造节日氛围;结合北京冬奥会组织相关话题宣传,走进全省近30个滑雪场项目,积极宣传
  • 愿你我书香为伴,不负春光,不负今日,不负此生[心]#宝宝的少女心# 見到家長討論歷史書課外讀物,假如是一本台灣歷史好棒棒,或是日台友好與親密關系的內容,幾乎不會
  • (注... 此文若看三遍,就不用担心买到假冒海南黄花梨了!(注... 此文若看三遍,就不用担心买到假冒海南黄花梨了!
  • 朋友不一定常常联系,但也不会忘记,每次偶尔想起,还是感觉那么温暖...不管未来多遥远,我们是永远的朋友,那些叫朋友的人,不是过客。大千世界,芸芸众生,每一个人都
  • ​​​​[小红花]ubras 79无论什么时候,无论在什么地方,我们都不要抱怨我们的人生。人生中从来没有假设、没有如果、人生中充满了机会,也充满了平平常常的小
  • 【韩语晚安】#韩语晚安[超话]# 시간은 돈이고 금이라는 표현을 쓰지 않아도 시간의 소중함, 시간의 가치는 누구나 몸으로 경험해 보셨을 거예요.
  • 子平研究:干支体用论的七个方面第一种,是日主为体,提纲为用日主旺相,月令提纲的食神,财官都是我的用神;日主衰弱,而月令财官食比较旺,是体弱而用旺,那么帮我日主的
  • 【大核查专栏】东乡县公安局12所派出所顺利通过户籍大核查考核验收自5月30日户籍大核查考核验收工作开展以来,东乡县公安局19所派出所及全体州县抽调民警咬紧牙关、
  • 我直接端盒了୧⃛(๑⃙⃘⁼̴̀꒳⁼̴́๑⃙⃘)୨⃛ (悄咪咪的…被爸妈和郝某人知道我得完蛋……hhhhhh)我的傻蛋日常悠悠好像扫黄大队队长图2是我做的肉圆子菜
  • 居家零食分享宝藏巧克力饼干 马奇新新巧克力涂层饼干 超大一袋~里面是10包分装的饼干 巧克力外面裹着厚厚的巧克力涂层❣ 里面是两瓶小波浪边的圆形饼干⭕ ✨中间还
  • [苦涩][苦涩][苦涩] 要不我也把画笔拿起来吧,我想向肖战看齐…果然喜欢肖战会使人变得积极向上[心]【英伟达新“核弹级”GPU,性能有多强?绿晋江,每天牵着它
  • 纯粹到极致的美的名字:秋晨“秋晨”是出自谢灵运《七里濑》:“羁心积秋晨,晨积展游眺,”这首诗描写了诗人的羁旅之心,所以,拥有诗人丰富的思想感情。新蕊“新蕊”是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