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身边事# 【“真金白银”护航企业发展 西安多举措绘就高质量发展“工笔画”】春节刚过,古城西安到处洋溢着勃勃生机:放眼城区及周边,热火朝天的生产车间、塔吊林立的建设工地、车辆穿梭的工业园区、落地生根的重大项目,处处涌动着蓬勃发展的朝气,一幅幅推动西安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工笔画”正徐徐展开。

  过去的2020年,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这一年,西安市生产总值达到10020.39亿元,首次跃上万亿元新台阶,成为西北地区首个跨入“万亿俱乐部”的城市,这标志着西安综合实力、生产能力迈上了新台阶。逆势而进的背后,是西安爬坡过坎、持续迈向高质量发展的身姿,是政企同心、携手奋进,书写西安追赶超越的精彩华章。

  
  政策支持 言出必行
  护航企业高质高效发展

  2020年对于西安的企业而言记忆尤为深刻。去年年初突如其来的疫情打乱了企业原本的生产计划,很多公司运行面临着巨大压力。三星(中国)半导体有限公司董事长黄河燮介绍说:“在最艰难的时候,西安市委、市政府通过专班助企、政策支持等方式,帮助企业应对各种困难,甚至还协调解决包机接送海外工程技术人员。也正是市委、市政府的强力支持,才确保了公司一期项目保持不间断满产运营,二期一阶段在去年9月达到满产。”

  在抗击疫情最艰难的时刻,西安每一天便利店承担着保障民生以及蔬菜供应的工作。西安市爱菊粮油工业集团董事长贾合义说:“在我们资金面临巨大压力的时候,西安市在第一时间为我们积极争取国家及省市各项政策,共得到国家1.5亿元低利息银行贷款,让我们得以从哈萨克斯坦搭乘中欧班列长安号运回了20个专列的面粉、油籽、油料,有力保证了西安市粮油市场的供应。”

  企业是经济发展的基础,是科技创新的主体,更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源头活水。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西安市委、市政府先后出台《西安市关于加快建设先进制造业强市的实施意见》《全面推进枢纽经济门户经济流动经济发展工作方案(2020—2022年)》《西安市打造内陆改革开放人才高地强化人才队伍建设及科技创新三年行动计划(2020—2022年)》《西安市加强文化建设促进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20—2022年)》等一系列惠企政策,千方百计帮助企业发展壮大。在广大企业积极参与和鼎力支持下,2020年全市生产总值突破万亿元大关,实现历史性跨越,“6+5+6+1”现代产业体系壮大成势,高质量发展迈出坚实步伐。

  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冲击和严峻复杂的经济形势,西安市以企业需求为导向,不断提高政策的精准度、靶向性,确保“真金白银”及时足额直达企业和个人,政策效应很快显现,2020年西安市共兑现财政资金15.01亿元,惠及企业2897户,均已足额兑付,做到了言必行,诺必践。在兑现承诺中,先进制造业兑现奖补资金8.62亿元,惠及陕西汽车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比亚迪汽车有限公司、隆基绿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820户企业;开放经济兑现奖补资金1.38亿元,惠及西安富民无纺有限公司、陕西商储物流有限公司、延长壳牌石油有限公司等44户企业;科技创新兑现奖补资金4.19亿元,惠及西安克瑞斯半导体技术有限公司、西安电子工程研究所等1517户企业;文旅融合兑现奖补资金0.82亿元,惠及西安演艺集团有限公司、西安众硕文化传媒有限公司等516户企业。

  “雪中送炭”“雨中撑伞”……一系列惠企发展的实际行动,提振了企业投资的信心,更激发了企业稳增长、抓转型、促发展的动力和热情。全市新增“五上”企业1605户,超百亿工业企业达到10户。法士特、陕鼓、西部超导等企业获得“中国工业大奖”。

  产业引领 集群推动
  建设先进制造业强市迈出新步伐

  夯实壮大实体经济,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是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2020年,西安市聚焦产业强、企业强、创新强、品牌强、融合强的“五强”目标,通过抓产业、强集群、扩投资、促融合,先进制造业总产值增速达到23.7%,拉动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在9个国家中心城市排名第一,15个副省级城市排名第三。

  隆基是西安本土培育和发展壮大起来的光伏龙头企业。“2020年我们在西安增加了135亿元的投资,整个销售收入增长了50%多,单晶硅片和单晶组件的销售创历史最高,达到全球第一。”隆基绿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李文学说,这些成绩的取得,离不开市委、市政府给予的关心和帮助,离不开先进制造业强市配套政策给予的扶持。

  2020年围绕“6+5+6+1”现代产业体系,西安市成立了11个产业专班,开展强链、育链、固链、补链、延链工作。按照“龙头带动、政府推动、市场运作”思路推进集群建设,陕汽10万辆扩能项目和一期12个项目有序推进。西咸软件产业园、高新电子产业园、经开汽车产业园等6家园区荣获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发展质量评估“四星级”殊荣,产业集群不断壮大。6大支柱产业产值增长23.7%,其中,电子信息、汽车、航空航天三个集群产值突破千亿元,增速分别达到48.6%、19.9%、12.1%。

  “2020年,我们实现产值30.1亿元,同比增长14.6%。”西部超导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冯勇去年8月荣获“市长特别奖”,在他看来,“‘市长特别奖’是对西部超导的高度认可和支持,极大激励和鼓舞了我们的创新创业团队,我们将扎根西安这片发展沃土,开拓创新、团结拼搏,向着做强产业做大集群、实现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目标不懈奋斗。”

  企业家是企业的灵魂。2020年,为鼓励先进,向优秀企业家致敬,西安创新设立了“市长特别奖”,对在经济社会发展建设中有卓越贡献的50名优秀企业家和团队予以表彰奖励,向做实做强做优实体经济、加快建设先进制造业强市的企业家致敬。“市长特别奖”的评选,受到了企业家的一致好评,在全社会形成了人人关心企业、人人支持产业发展的良好氛围。

  双链融合 金融助力
  企业科技创新实力不断突破

  科技创新对于企业发展尤为重要。“西安市围绕先进制造业、智能制造、人工智能加大了扶持力度,我们获得了上千万元的资金支持。”中天引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李保平说,“西安科教资源富集、创新实力雄厚、科创平台完备,为企业快速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成长土壤。西安大力支持先进制造业发展,举办了各类产学研协同创新对接活动,让企业科技成果就地转化更加便捷高效,这些更坚定了我们扎根西安,加快发展壮大的信心和决心。”

  政府的政策导向和资金支持是企业发展的助推器。2020年,西安市强化产业链、创新链深度融合,促进上下游企业协同创新,协同创新发展机制不断完善。国家超算中心加快建设,智慧谷、交大创新港等城校企协同创新平台持续提升。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强度达到5.17%,居副省级城市第一。

  与此同时,西安创新载体不断丰富完善。2020年,西安新增国家技术中心1个、省级企业技术中心14个、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4个。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首个国家级硬科技创新示范区和西北地区首家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分别在高新、经开启动建设,电子信息、汽车、航天等产业创新联盟相继创立,创新载体日益丰富。

  得益于西安良好的投融资环境,西安企业上市再创佳绩,2020年,西安新增境内上市和精选层挂牌公司达到10家,创历史新高。通过定期开展“扶持企业上市登门行”等活动,全市境内外上市公司达到80家,总市值10794亿元,较2018年增长182%,居副省级城市第一……不断攀升的数据标志着西安经济社会发展迈出的坚实步伐,折射出高质量发展的强劲脉搏。

  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西安市将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持续聚焦产业发展,尊重企业主体地位,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打造审批事项最少、收费标准最低、办事效率最高、服务水平最优的一流营商环境,支持企业更好地参与市场合作和竞争,加快构建具有西安特色的现代产业体系。

  水深则鱼悦,城强则贾兴。厚植营商“沃土”,伴着铿锵足音,西安企业将带着满满的幸福感、获得感和成就感,苦练“内功”,昂首阔步迈上高质量发展之路,绘就更加精美绝伦的“工笔画”。

  优化结构 加速转换
  高质量项目支撑高质量发展

  一排排车辆整齐排列、各条生产线高效运行……在宝能汽车集团西安基地绿色智慧工厂总装车间,工人们正在车门生产线上对汽车车门进行加工;在另一侧的总装OK线上,工人们对车体外观逐一开展检查。去年11月8日,位于西咸新区的宝能汽车集团西安基地绿色智慧工厂宣布正式建成。西安基地是宝能汽车集团第三个投产的整车制造基地,也是宝能第一个自建并投产的整车制造基地。该工厂全部达产后可实现年产值450亿元,综合税收超25亿元,带动上下游3万人就业。

  高质量项目有助于支撑高质量发展。为有力带动工业经济发展,西安市聚焦产业集群建设和重点龙头企业配套需求,坚持大抓项目、抓大项目不动摇,积极开展产业链精准招商,促进要素、政策、服务向重点项目聚焦。世界500强霍尼韦尔、日立ABB电网、中车长客西北总部等重点项目相继落户。三星二期一阶段、奕斯伟硅产业基地一期一阶段、隆基股份年产10GW单晶电池及配套中试项目一期、宝能汽车西安基地等重点产业项目竣工投产……一批批重大投资、重点项目的落户及投产,为西安先进制造业的发展积蓄了动能。

  高质量的投资项目,是优化产业结构、加速动能转换、推动经济稳增长的关键。2020年,西安市牢固树立“以项目看发展论英雄”的理念,453个市级重点项目实现投资3696.7亿元,项目投资进度和开工率均创近年最好水平。其中,55 个先进制造业项目、85 个服务业项目、22个文旅项目、34个生态环保项目、43 个城建和基础设施项目、89个社会事业和民生保障项目,均完成年计划 120%以上,一批重大项目竣工投产,形成了一批助推全市高质量发展的新增长点。(本组稿件由 记者 黄晓巍 采写)

2020年是“大干123 建好首善区”的超越之年,也是高新区首善区建设的收官之年。经过首善区建设近三年的实践,高新区的经济规模和综合实力实现连续翻番,发展根基扎实,底盘稳健、动力强劲。即日起,西安高新区策划推出西安高新区乘风破浪2020系列报道,全面展示高新区三次创业特别是今年以来的发展成果以及为人民生活带来的积极变化。

#一起看见高新# 【疫情防控与经济发展双线作战 西安高新区:实业立区引领高质量发展】

2020年,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及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高新区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坚持以实业立区引领高质量发展,夯实实体经济、打稳制胜根基,全年经济高位维持稳健运行,展现出强大韧性和发展活力。
回顾这一年,我们仿佛看到2月23日疫情特殊时刻,丝路(西安)前海园项目开工时的火热场景;仿佛看到高新区出台复工复产、优化营商环境15条、“双招双引”10条等政策措施时,企业家们充满欣喜的脸庞;仿佛看到金秋季“大湾区·西安高新周”招商推介活动上,高新人昂扬的招商斗志和侃侃而谈的自信从容……
正是这一幕幕催人奋进的动人场景,创造了高新区高质量发展的新高度。在政策支持、招商引资、项目带动等多重助力下,2020年全年,高新区抗住疫情高压,稳住了实体经济“基本盘”,描摹出一幅波澜壮阔的逆势发展“新画卷”。
“优服务”激活发展内生动力
2020年的春季,比往年来得更晚一些,受疫情影响,高新区内多家企业面临物流停滞、用工紧缺、成本骤增等问题,复工复产困难重重。在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双重考验下,高新区迎疫而上,千方百计给政策出实招,扶持企业应对疫情挑战、恢复正常生产,让经济发展“不停步”。
2月以来,高新区密集出台系列“硬核”政策,包括疫情期间支持中小企业发展若干政策、强化金融支持企业发展专项政策、复工企业用工专项政策、支持生物医药生产企业发展政策等,从扩大信贷投放规模、减免企业税费房租、降低用工成本、提速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等多方面给予真金白银支持,为高新区企业送来“及时雨”,极大提振企业发展信心,为全区复工复产按下加速键。与此同时,高新区成立重点企业招工复工工作专班,赴宝鸡、渭南、广元等省内外地区为比亚迪、施耐德、法士特等区内企业招工“跑腿”,帮助企业以最快速度恢复产能。
在政企携手双重促进下,3月中旬,高新区2.8万注册企业复工率已达到99%以上,往日活力重现。走进各企业工厂,随处可见生产线上机器开足马力生产的景象,全区工业发展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之势。
转危为机,高新区迎来新的发展机遇,企业捷报频传:9月28日,法士特第1000万台变速器在高新厂区智能化生产线顺利下线,标志着法士特变速器市场销量从百万量级向千万量级跃升;前三季度,陕鼓集团营业收入超过百亿元,同比增长达62.36%,再创历史新高;前三季度,比亚迪实现工业总产值2889亿元,解决超4万人就业……在高新区,优质的政府服务已成为激活区域内生动力的“关键一招”,在一流软硬环境的加持下,疫情阴霾尽散,企业长势“旺盛”,地区经济呈现出高位运行、稳中向好的良好局面。
“抓项目”带活发展一盘棋
2月23日上午,走进高新区,这里正在举办丝路(西安)前海园项目等6个项目的集中开工仪式。现场人人佩戴口罩,以及视频连线的见证方式,无不提醒着人们,这是一场特殊时刻的特殊开工。
事实上,在高新区,这样的项目开工场景,在疫情期间从未间断过。2月22日,高新区“云签约”总投资286亿元的30个生物医药项目;2月23日下午,西安首个数字经济产业园开园,总投资约60亿元的13个签约项目入驻;3月17日,高新区启动西安电子谷核心区二期等16个项目;5月31日,高新区7个“新基建”项目集中开工,总投资166亿元……
疫情特殊时刻,高新区通过“云签约”“云开工”等方式,顺利推动一系列重大投资落地、一大批重点项目开工,在疫情防控和经济发展错综复杂的形势中,有力把握住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动权,也为抵御疫情冲击撑起一把坚实的“防护伞”。
2020年下半年,随着疫情形势渐缓,高新区项目开工更呈破竹之势——7月,总投资157.6亿元的10余个重点项目集中开工,三星12英寸闪存芯片二期一阶段等25个项目竣工投用;8月初,总投资约9.8亿元的中电科太极西安产业园项目开工;9月中旬,华秦科技新材料园项目等8个总投资逾百亿元的重点项目落地;11月,海康威视西安科技园暨西北研发基地项目开工,17个人才保障住房暨租赁住房试点项目集中开工……时时抓推进,月月有开工,2020年高新区狠抓项目不停步,在全区掀起项目落地建设的热潮,以项目建设加快新旧动能转换,持续为高质量发展提质增效。
如何实现疫情防控与经济发展“两不误”?高新区不仅给出了项目落地这个“最优解”,同样也在招商引资工作中,提供了众多可复制经验。疫情期间,高新区发布了《2020年“双招双引”10条措施》,瞄准生物医药等疫情后的产业新增长点,加大产业招引力度,同时把握“四会一节”机遇,搭建起“双招双引”对接平台,让高新名片闪耀全球。
上海、深圳、北京、广州……金秋十月,高新人的招商足迹更是踏遍全国,收获累累硕果——2020高新区上海招商推介会上,高新区签约总投资159.24亿元的14个项目;2020年金秋季“大湾区·西安高新周”招商推介上,高新区签约23个项目,总投资1226.65亿元……
高质量项目挺起高质量发展脊梁。2020年,随着一批批重大投资、重点项目的落地建设,以及三星二期一阶段、奕斯伟硅产业基地一期一阶段等重点产业项目的竣工投产,高新区“4+5+6+1”现代产业体系加速成势,打造先进制造业强市示范区的信心更大、动力更足。
“硬科技”成就发展硬实力
如果说重点项目是高新区2020年高质量发展的有力抓手,那么“硬科技”就是贯穿全年发展的关键词,为高新区抗击疫情和经济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硬”对之力。
近年来,高新区通过搭建孵化平台、建立梯度成长培育体系、出台行动方案、设立发展基金等方式,在科技产业领域密集发力、加速跨越,培育了一批填补国家空白、具有实力代表国家参与全球竞争的硬科技企业和创新成果。超宽禁带氧化镓功率器件、超高强韧镁基复合材料、物联网核心芯片……这些业界领先的硬科技成果,让人们对西安高新区刮目相看。
尤其是疫情期间,智能芯片、AI智能测温系统、大数据追踪系统、64线激光雷达、着陆巡视器多光谱相机等一系列创新成果的问世,不仅持续为疫情防控提供着大数据技术支撑,更驱动高新区硬科技产业向产业链顶端进一步迈进,助推高质量发展迈出更大步伐。
与此同时,高新区持续强化金融保障服务,把做活金融作为稳增长的重要抓手,发挥科技金融互乘放大作用,通过设立电子信息产业发展基金支持电子信息领域重大科技成果转化,支持企业增大研发投入和上市、降低制造业企业成本、龙头企业招引项目和配套、搭建应用场景等举措,全力支持企业做大做强,着力稳链补链延链强链育链,向千亿级产业集群发起冲锋。
在稳健有力的金融保障支持下,金融活水成功孵化了一家又一家企业,2020年,派瑞股份、瑞联新材料、中航富士达、中天火箭、三人行、易点天下、康拓医疗等7家企业相继上市,让硬科技、金融互乘放大效应在这片创新热土上进一步释放,也让“西安高新区板块”在资本市场上的影响力得以持续显现。
“冲破藩篱天地宽”,拨开疫情的阴霾,一个高质量发展的高新区正焕发出全新的活力。未来,高新区将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航空航天、生命科学、新材料、增材制造等六大领域,实施包括第三代半导体、云计算、5G等在内的“十大示范工程”,夯实区域经济发展的工业基石,以产业立区、以实业兴区,为高质量发展凝聚动能。
新一天的朝阳已经升起,高新区正向着率先建成硬科技创新示范区、率先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奋力谱写新时代追赶超越新篇章的新目标,满怀豪情,再次出发。

【2020-05】《烟火漫卷》
始于炎热的夏,结束于寒冷的冬。我的阅读时间也如此书漫卷于晨昏日落中的点点滴滴,忙吗?或许真的是,但很多时候是自己以“忙”为由找了无数的借口,放任自己的懒惰。正如书中那群生活在哈尔滨这个城市中的小人物,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心酸,但他们平凡、善良、隐忍,人性中的伟大与卑劣在清晨熹微的阳光中慢慢清晰,在落幕的夜晚中逐渐消失。小说的笔调缓慢而零碎,若要用一个关键词来串联,那就是—寻找。寻找被自己不小心弄丢的朋友的孩子,假装寻找已故的丈夫,寻找记忆中已模糊不清的父母……每个人寻找的东西不同,但归根结底都是寻找自我,寻找内心的救赎过程。迟子建看似平静的文字背后,堆积的是对世事、万物的洞察,对人和人性的体悟。克制的情感下,涌动着生活的暗流,漫卷的烟火中,包裹着流淌的人生。谁来署名的早晨?谁来落幕的夜晚?值得在漫卷的人间烟火中细细琢磨。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我打电话给她,她说让我妹妹来照顾,我妹家一堆事,又走不开,她这就是明显赌气,你说气人不?老婆有了心结,觉得我妈偏心,嫌弃她,不照顾月子,后来丈母娘来伺候了20多
  • 基本资料出生年月:1993身高体重:160cm 48kg宗教信仰:佛 对对方要求无或佛 文化程度:大专工作年薪:私企 8w+籍贯居住:宁波 海曙 家庭情况:家庭
  • |媒体配合 · U3美甲昌平店 X 《OK!精彩》封面大片#ok精彩##庆怜玩趣涂鸦美甲# ✖️ #庆怜# 古灵精怪,率真可爱,#庆怜[超话]# 的身上永远
  • 愿有朝一日,不知道是第几季的歌手》的舞台能有我哥的身影.哥,加油,我一直支持你。你说,其实说来也奇怪哈都说日有所思,夜有所梦,可我总是梦不到你.也许可能大概我的
  • 漠过生日还是因为恋爱的事不是很开心,我也跟着开心不起来,还好明天就回家啦,今天还认识了新的朋友茵茵,很开心,反正就,过几天和土土去故宫啦,希望漠漠今年也能开开心
  • 【全国百家党报今起聚焦“红色南充”】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由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指导,中国地市报研究会、中国地市报人编辑部联合全国百家党报社(传
  • 希望你永远闪耀,而我永远是你的追光者。愿你一生安稳,一世平安,希望以后的日子,你能活得自在随心,且温柔善良,通透又坚定。
  • 【#吴亦凡表哥关联的多家公司接连注销清算#】 天眼查App显示,目前吴亦凡关联公司仅一家厦门亿和云起文化传媒合伙企业(有限合伙)为存续状态,其余均已注销。此外,
  • 网曝武大副教授出轨多位女生!聊天尺度大,小19岁正牌女友不知情
  • #菏泽身边事# 【巨幅工笔牡丹画《盛世中华》在巨野县书画院完美亮相】6月21日,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巨野县组织了10位国家级画家历时100天集体创作
  • 所以食伤制杀的人有自己的想法和创意,并且善于高瞻远瞩,目光深远,多半有自己的特长之余还能白手起家,获得一定的社会地位。 所以越来越多的人喜欢独处,喜欢小酌,不仅
  • #2021有点东西##巴马泉品牌星推官##用巴马泉煮长寿面#相信‮我在‬们生命中每‮人个‬的到来和离去每‮的事件‬发生从‮不都来‬是偶然一‮发的切‬生都是来成就
  • 姥姥今天出殡了 和姥爷在天上团聚了 我再也见不到那个最疼我 最关心我 最担心我的姥姥了 每次去姥姥家姥姥都觉得我穿的少 不是给我拿棉袄就是给我拿毛衣 每次都会跟
  • 长春综合实验中学政教主任徐彬介绍,学校门前的东自由大路上来往车辆较多,学校有600多名学生,其中一半以上是走读生,每到放学的时候,学校门口的交通就十分拥堵,学校
  • 评论里瞅一个仙女宋同款拖鞋 #逛吃逛不停#【同款非正拖鞋】不包U,微博反馈反U团架49不包U,微博反馈反U⚠️⚠️⚠️1ink在详情里,按7月20日找 国际版跳
  • 不过,《环球时报》记者在入境日本和探访奥运会赛场等多个环节中,也都真实地感受到了日方对举办奥运会的高度重视和准备工作的细致。后来,上面的数字,停留在了〇;当时努
  • 就这样,从容行走在尘间,一袭风,一身静,听花开的声音,听脚下的足音,心暖,风雨不寒,心若不离,爱亦不远。就这样,从容行走在尘间,一袭风,一身静,听花开的声音,听
  • 生命是一个将美好打碎再慢慢重建的过程,只有经历过种种浮华才能领悟到平淡中的幸福,只有经历过心灵的躁动才能慢慢沉淀为生活中的宁静摄影师☞:#夕野摄影工作室[超话]
  • 最近在韩国首尔的梨泰院出现了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和谐空间! 那就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的奢侈品 牌「GUCCI」 GUCCI结合韩国流行时尚与艺术设计打造的 “Gu
  • 牙龈肿痛 ❗❗❗吃东西咬到舌尖[裂开][裂开][裂开]好不容易放假休息 结果一睡就是一天越睡头越疼 认清了自己的内心 也学会了放下 好多事情其实不用那么纠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