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 【互助土族自治县东和乡麻吉村:光坡变花海 带动千万元产业】青海省五星级乡村文化旅游接待点、首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国家森林乡村、中国百佳避暑康养金地标榜……随着“油嘴湾花海农庄”扬名省内外,海东市互助土族自治县东和乡麻吉村依托区位优势,打出一个又一个响亮招牌,成为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田园乡村。

“油嘴湾花海农庄”项目建成后,麻吉村旅游收入、就业人数不断增多,2021年接待游客27万多人次,项目综合收入880多万元,全村60多人在家门口上班,间接带动300多人就业。与此同时,村里人积极从事乡村旅游相关产业,去年全村旅游收入1000万元,村民直接分红90万元,全村300多户,至今有200多户人家买了小汽车。

草莓种出新希望

5月5日,太阳照耀着大地,地里的油菜苗、土豆苗弯着身子,晒着太阳。

“棚内温度快30摄氏度了,刚长出的草莓要是变味了可怎么办?”采摘基地负责人陈国兴担忧草莓长势,快速冲进4号大棚,拉起塑料膜绑在支架上,为大棚通风。

“哥,你帮忙看看3号大棚里的水箱满了没?”处理完这边采摘大棚内的通风问题,他向站在大棚外的村里人求助。

“还得一会儿。”得到答复后,陈国兴才安心坐在凳子上,接受采访。

“微信到账100元。”“微信到账50元。”“微信到账26元。”刚坐下十几分钟,陈国兴的手机发出3次微信到账提示音。

短短十几分钟,收款176元,这让附近村民对陈国兴羡慕不已。说起陈国兴,村民们对他满口称赞。

陈国兴以前在村里开了10多年小卖部,2008年开始外出打工,2020年腿受伤后回村养伤。去年9月,他决定创业。花10多万元,从山东拉来奶油草莓小苗,承包下村里的5座塑料大棚发展农业采摘。

从育苗到栽培,再到全面种植,39岁的陈国兴从低海拔的平原引进草莓品种后,一次次上网搜索、刷视频,不断充电,顺利在海拔2700多米的高原试种成功。陈国兴的大胆尝试,使他成为村里第一个成功在贫瘠山地种出奶油草莓的人。

原本低产量的山区土地,居然也能种出草莓,每一小筐能卖出50元……陈国兴的大胆尝试,闯出来的奇迹,让很多村民相信,只要敢想敢做,再贫瘠的土地,也能产生新的希望。

雪山下的小村有了新风景

在外打工10年后,李成莲和丈夫史洪吉决定回麻吉村创业。2018年夏天,他们回到老家发现,村里正在挨家挨户加装10厘米厚的外墙保温材料。

“啥?村委会掏钱?给农户装保温材料?”打听来打听去,他们怎么也不相信,四十多公里外的省城正在为老旧小区加装外墙保温层,可眼前的自家村子竟然也同步了。

“你们家里有开水吗?可以喝一口不?”那几天,总有门外停车场的游客敲门而入,希望提供茶水或者简单的农家饭菜。这一问,让李成莲嗅到了机会。

“我们村要发生大变化了。”那些天,李成莲和史洪吉观察村子四周发现,经常有来自省城西宁、甘肃兰州等地的游客来村里游玩。

“干农家院吧!”征求家人的意见后,夫妻二人决定创业:保留家里原有7间松木大房结构的同时,将6间正房改造成6间包房,招聘1名厨师,3名服务员来帮忙。

2019年6月1日,馨悦农家饭庄正式开业。那一年,尽管农家乐开业只有4个月,但在馨悦农家饭庄、馨悦小卖部带动下,凭着李成莲和丈夫的努力,他们挣了5万多元。

“站在你家房顶上看,西边是绿色森林,东边是雪山下的五彩花海,为啥不在房顶上修个观景、喝茶的地方?”2020年夏天,一名省外来的游客带着12人的大家庭,在李成莲家住了4天后向她提出建议。

游客的这句话点醒了李成莲。那年10月,农家乐提档升级计划启动。一栋南北走向的二层小楼建成后,走进二楼纯木结构房间,可以西看花海,东看雪山。夏秋季,这里还能看到千亩油菜花海。

今年,家里有客房23间,靠着农家院项目,李成莲和丈夫一年少说也能挣7万多元。加上她10年家政服务的资源,冬春季节还有活干,在农家乐歇业时,她还可以挣5万多元。此外,李成莲的丈夫是专业木工。这样下来,这个五口之家一年的收入在15万元以上。

“以前农民只知道靠天吃饭,靠地吃饭,后来又有靠技术吃饭。现在我发现,只要我们一代代人保护好村里的大山、河流、森林、农田,我们完全可以靠村子吃饭。”说起近几年农村、农民的变化,李成莲71岁的公公史发全不由得感慨。

光坡变花海带动新发展

麻吉村是祁连山支脉龙王山下的一个普通村落,一条小河从山中流出后,将村子分为两部分,西边是山梁下的村落,东边是河滩沙地边高耸的山峰。长期以来,这里的农作物平均亩产在150公斤至200公斤之间。村民认为,这里种不出好庄稼,养不活村里人,于是纷纷外出打工。

随着退耕还林还草项目实施,加上农民环保意识渐强,村子山梁下的沟壑里慢慢长出了林木。如今,这些林木已经长成了十多米高的大树。

“树能长出来,花是不是也能长出来?”2016年冬,在外打工的几名村民看到山村的变化后,向村党支部、村委会建议:在村里那些不长草、种不了庄稼的“光坡”上试种耐旱的花草。

2017年3月,麻吉村开始试种花草。2017年7月,花开正盛,村里打出“油嘴湾”的招牌吸引游客。随后几年,多种花草试种成功,项目占地达1200亩。到2021年,花海形成规模,综合收入达880万元。

麻吉村党支部书记李世新说,“油嘴湾花海”发展5年来,解决了村里60多人的就业问题,间接带动村里300多人就业。此外,村民还建成农家院25户,平均每年挣钱10万元,全村50多户农民盖上了楼房……

村子大发展的同时,村里人的精气神也变了。县、乡组织技能培训时,电焊、木工、挖掘机、驾驶员等项目的报名人数越来越多。到2022年,村里已有电焊工70多人、木工20多人,村里还有30多人在西宁等地从事家政服务,这些都带动了全村人的就业积极性。

74岁的老党员陶范章的大儿子——陶延金,是花海项目的负责人之一。前些年一直在外跑出租,还尝试种植苗木,但一直没挣到钱,直到花海开建后,夫妻二人一心扑在了项目上。如今,60多人成为人人羡慕的“花海员工”,每月能领到3000余元固定工资。去年,陶延金家还分红3万余元。

“家门口工作,家门口挣钱,这是我们这一代人想都没想过的事情!”陶范章感叹,脱贫攻坚让山里农民看到了党和政府带领村里人致富的决心和信心。如今,乡村振兴战略已经在村里实施,国家有政策,村民有闯劲,一个个想干事、敢干事、能干事的故事正在改变农村、农民的面貌。(西海全媒体记者 祁宗珠)

【蝶变菏泽①重点项目建设连续五年领跑全省 显“极不平凡”突破力量】
鲁南高铁畅通新血脉、牡丹机场插上新翅膀、滩区迁建开启新生活、现代医药港建设谱写新篇章、高端化工发展迈进新阶段……2017年至2021年的五年间,菏泽在多个领域实现了历史性突破,经济总量更是实现了由“全省垫底”到“跻身中游”的精彩跨越,被外界称为“菏泽现象”。

  不少人发问,菏泽蝶变,凭的是什么?

  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梳理发现,过去五年,菏泽累计列入省重大、省新旧动能优选、补短板强弱项等省级重点项目360个,数量连续5年居全省首位,债券资金获批额度居全省前列。可以说,重点项目犹如一个强劲有力的引擎,五载厚积薄发,引领菏泽实现了华丽蝶变。

  五年蝶变:由“全省垫底”到“跻身中游”,极不平凡、极不容易

  在刚刚举行的中国共产党菏泽市第十四次代表大会上,菏泽市委书记张新文回顾总结了菏泽过去五年发展取得的成绩。
“这五年,菏泽脚踏实地、强基兴业,经济实力大幅提升,主要经济指标增速连年位居全省前列,实现了由“全省垫底”到“跻身中游”的历史性跨越。”张新文列出了一组详尽的数据,菏泽地区生产总值由2653亿元增加到3977亿元,前移5个位次、跃居全省第8位;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由185亿元增加到283.9亿元,近三年占全省比重提升0.72个百分点,总量前移5个位次、跃居全省第9位。

  亮眼的数据背后,是菏泽这五年苦练内功,促使重点产业实现了强势崛起。以作为菏泽“231”特色产业体系中两大主导产业之一的生物医药产业为例:其实现了裂变式增长,规上企业产值三年实现翻番、达到605亿元;现代医药港运作理念先进、配套设施完备、进驻项目优质、发展势头迅猛,两年签订项目40个、总投资过130亿元,一流高效的生物医药创新策源地前景可期。以现代医药港为龙头、四个专业园区为支撑的“一港四园”发展格局初步形成,千亿级规模产业集群呼之欲出。
同为两大主导产业之一的菏泽市高端化工产业,五年营业收入年均增长18.5%,东明石化、旭阳集团等企业一批强链补链项目建成投产,产业链条实现整体跃升。

  此外,菏泽农副产品精深加工、机电设备制造、商贸物流“三个优势产业”提档升级,农村电商异军突起,淘宝村、淘宝镇数量保持全国地级市首位,获评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城市。新能源新材料、新一代信息技术、现代服务业等“一批新兴产业集群”蓬勃发展,大数据、石墨烯、5G微基站等新产业无中生有、快速膨胀,奠定了转型升级的坚实基础。

  “过去的五年,是菏泽发展史上极不平凡、极不容易的五年。”张新文回顾过往颇为动情,他说,市委团结带领全市人民干成了一批夯基垒台、蓄势聚能的大事要事,破解了一批长期存在、影响全局的瓶颈制约,在推动高质量发展、实现后来居上征程中迈出了坚实步伐。

  成绩的不易,在菏泽市发展改革委党组书记、主任康兵眼中,看的尤其清楚:“菏泽能够实现重点产业项目的突破,当然历程十分艰辛,这离不开市委市政府的重视和支持,主要领导顶在前面多方奔走,也离不开全市上下一心、脚踏实地的干劲,更离不开各重点项目建设者们辛勤汗水的付出。”
 五年圆梦:60余次奔走,高铁、机场菏泽都有了

  飞机、高铁来了!很多人把“加速度”一词,评为菏泽2021年“年度热词”。

  过去的五年,菏泽在补齐重大基础设施短板方面,实现了历史性突破。菏泽牡丹机场正式通航,鲁南高铁菏泽段正式运营,雄商高铁也将要全面开工建设。菏泽市黄河滩区脱贫迁建工程,28个村台社区、6个外迁社区已全部建成,14.6万滩区群众完成搬迁。
 “加速度”体现在菏泽重点项目推进的点滴中。一个排名让人惊叹:菏泽市列入省级重点项目的数量,连续5年居全省首位。这背后,是菏泽市坚持超前策划论证、创新服务机制、强化统筹推进。

  “我们先后60余次赴国家、省对接机场、高铁和滩区迁建等前期工作,这个过程可以说是非常艰辛、非常困难,不过成效也很明显。能亲历见证家乡人民实现‘航空梦’‘高铁梦’‘百年安居梦’,我们由衷地感到高兴!”康兵说。

  省级重大、重点项目领跑,菏泽跑出发展“加速度”。2017年以来,五年来菏泽市列入省级重大项目、重点项目共360个,总投资5886亿元。仅2021年,菏泽市共列入省级重点项目就达127个,实施类项目百分之百开工,累计完成投资670亿元,超额完成年度投资计划。这些省级重大、重点项目为菏泽发展注入了强劲的动力,让菏泽发展后劲十足。
“每年我们都积极组织申报,2017年以来,菏泽市列入省级重点项目数量、质量和总体量在全省都是领跑,为推动菏泽市经济提质增效和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抓手。”菏泽市重大项目服务中心副主任李云龙说。

  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五年来,菏泽市省市两级重点项目齐头并进,各县区重点项目建设处处干劲十足。仅2021年,菏泽市在县区提报、认真审核基础上,筛选确定120个、总投资777.6亿元的市级重点项目予以重点推进,100个市重点建设类项目开工率达100%,累计完成投资246亿元,圆满完成全年投资计划;举办四次重点项目集中开工活动,项目个数达320个、总投资2037亿元。

  五年回顾:每一次努力,都是在为菏泽发展争取希望

  项目有了,落地、建设、推进,资金支撑尤为重要。想要突破菏泽,中央、省政策、资金支持保障必不可少,如何争取更多支持?一直是菏泽市思考并努力解决的问题。

  “来而不可失者,时也;蹈而不可失者,机也。”由于长期从事综合经济工作,在康兵看来,菏泽必须抢抓每一个国家政策机遇,每一次的争取都是在为菏泽发展争取希望,不能错过每一次让菏泽腾飞的机会。
 2017年以来,菏泽市多措并举持续加强各类资金争取力度,共争取中央、省政策性无偿资金约200亿元,为黄河滩区迁建、医疗卫生建设、生态环境保护等重点项目提供了资金保障。累计储备申报专项债券1000多个,资金需求3000多亿元,截至目前,已累计发行地方政府专项债券项目300余个,涉及额度600多亿元。专项债券有力地推动了以牡丹机场、鲁南高铁、雄商高铁等为主的交通基础设施,以返乡创业孵化服务中心、市立医院、菏泽职业学院等为主的民生基础设施,以及各县区优势产业园区的配套基础设施等项目的建设,对菏泽市补齐基础设施短板起到良好推动作用。

  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近几年来,康兵带领市发改委一帮人深入分析研判国家扩内需、稳投资系列政策,聚焦国家投资方向、重点和领域,超前谋划储备了756个补短板强弱项项目。在关键时间节点,不少人数次连续工作40多个小时,通宵达旦抓申报;认真研究国家政策,盯紧靠牢项目,持之以恒抓进展,确保了菏泽上报项目“精准率高、错误率低、通过率高”,抢占项目争取先机。

  2018年、2019年,菏泽市共争取省“突破菏泽”支持政策239项,力度之大、覆盖面之广、含金量之高前所未有。

  功夫不负有心人。2021年,鲁西新区的批复设立,掀起了菏泽新一轮高质量发展的热潮。2020年以来,把争取设立菏泽鲁西新区作为引领全市高质量发展、打造内陆开放新高地的重大举措,科学谋划、全力推进,积极争取将菏泽纳入全省4个新区试点,并率先完成规划编制、率先获得省政府批复。这是菏泽第一次在争取先进改革开放政策方面位列全省第一梯队,继省委、省政府突破菏泽政策之后,为菏泽经济社会发展插上了新的腾飞翅膀、注入了新一轮的强劲动力、带来了新的重大历史机遇。

  五年积淀:厚积薄发,两大主导产业全面发力

  过去的五年,菏泽深入推进“工业强市”战略,精准点燃重点产业“引爆点”,“231”特色产业增量提质、得以全面发力。
 生物医药产业方面实现了“裂变式”增长。生物医药规上企业产值三年实现翻番、达到605亿元。菏泽现代医药港运作理念先进、配套设施完备、进驻项目优质、发展势头迅猛,两年签订项目40个、总投资过130亿元,一流高效的生物医药创新策源地前景可期。以现代医药港为龙头、四个专业园区为支撑的“一港四园”发展格局初步形成,千亿级规模产业集群呼之欲出。

  日前,在菏泽现代医药港近岸蛋白年产50亿人份疫苗用蛋白酶项目生产车间里,工人们正身穿洁净服忙碌着,设备运转的声音不绝于耳。2021年11月,该项目进入试生产阶段,成为了菏泽现代医药港首个投产项目。“从签约到落地,再到投产,我们这个项目仅仅用了不到一年的时间,医药港为我们提供了全方位的便利条件,我们没有理由不把项目做好。”菏泽现代医药港近岸蛋白相关负责人告诉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
而在高端化工产业领域,更是捷报频频。过去五年,菏泽市扎实推进高端化工产业提质扩能,全市高端化工产业营业收入年均增长18.5%。2021年3月19日,山东东明石化集团恒昌化工20万吨/年聚丙烯项目原始开车一次成功,4月19日,恒昌化工20万吨/年高端聚丙烯项目顺利投产,产品自主出口到海外。此外,东明石化100万吨连续重整、旭阳集团30万吨以内酰胺一体化等一批高端化工项目加快建设,高端化工全产业链在菏泽整体稳步提升。

  今天的菏泽,过去五年积淀厚积薄发的气势前所未有;展望未来五年,菏泽高质量发展的画卷定当更加美好。 https://t.cn/R2WxTrw

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 刘进 徐德波 张广辉 菏泽报道
  鲁南高铁畅通新血脉、牡丹机场插上新翅膀、滩区迁建开启新生活、现代医药港建设谱写新篇章、高端化工发展迈进新阶段……2017年至2021年的五年间,菏泽在多个领域实现了历史性突破,经济总量更是实现了由“全省垫底”到“跻身中游”的精彩跨越,被外界称为“菏泽现象”。
  不少人发问,菏泽蝶变,凭的是什么?
  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梳理发现,过去五年,菏泽累计列入省重大、省新旧动能优选、补短板强弱项等省级重点项目360个,数量连续5年居全省首位,债券资金获批额度居全省前列。可以说,重点项目犹如一个强劲有力的引擎,五载厚积薄发,引领菏泽实现了华丽蝶变。
  五年蝶变:由“全省垫底”到“跻身中游”,极不平凡、极不容易
  在刚刚举行的中国共产党菏泽市第十四次代表大会上,菏泽市委书记张新文回顾总结了菏泽过去五年发展取得的成绩。
  “这五年,菏泽脚踏实地、强基兴业,经济实力大幅提升,主要经济指标增速连年位居全省前列,实现了由“全省垫底”到“跻身中游”的历史性跨越。”张新文列出了一组详尽的数据,菏泽地区生产总值由2653亿元增加到3977亿元,前移5个位次、跃居全省第8位;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由185亿元增加到283.9亿元,近三年占全省比重提升0.72个百分点,总量前移5个位次、跃居全省第9位。
  亮眼的数据背后,是菏泽这五年苦练内功,促使重点产业实现了强势崛起。以作为菏泽“231”特色产业体系中两大主导产业之一的生物医药产业为例:其实现了裂变式增长,规上企业产值三年实现翻番、达到605亿元;现代医药港运作理念先进、配套设施完备、进驻项目优质、发展势头迅猛,两年签订项目40个、总投资过130亿元,一流高效的生物医药创新策源地前景可期。以现代医药港为龙头、四个专业园区为支撑的“一港四园”发展格局初步形成,千亿级规模产业集群呼之欲出。
  同为两大主导产业之一的菏泽市高端化工产业,五年营业收入年均增长18.5%,东明石化、旭阳集团等企业一批强链补链项目建成投产,产业链条实现整体跃升。
  此外,菏泽农副产品精深加工、机电设备制造、商贸物流“三个优势产业”提档升级,农村电商异军突起,淘宝村、淘宝镇数量保持全国地级市首位,获评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城市。新能源新材料、新一代信息技术、现代服务业等“一批新兴产业集群”蓬勃发展,大数据、石墨烯、5G微基站等新产业无中生有、快速膨胀,奠定了转型升级的坚实基础。
  “过去的五年,是菏泽发展史上极不平凡、极不容易的五年。”张新文回顾过往颇为动情,他说,市委团结带领全市人民干成了一批夯基垒台、蓄势聚能的大事要事,破解了一批长期存在、影响全局的瓶颈制约,在推动高质量发展、实现后来居上征程中迈出了坚实步伐。
  成绩的不易,在菏泽市发展改革委党组书记、主任康兵眼中,看的尤其清楚:“菏泽能够实现重点产业项目的突破,当然历程十分艰辛,这离不开市委市政府的重视和支持,主要领导顶在前面多方奔走,也离不开全市上下一心、脚踏实地的干劲,更离不开各重点项目建设者们辛勤汗水的付出。”
  五年圆梦:60余次奔走,高铁、机场菏泽都有了
  飞机、高铁来了!很多人把“加速度”一词,评为菏泽2021年“年度热词”。
  过去的五年,菏泽在补齐重大基础设施短板方面,实现了历史性突破。菏泽牡丹机场正式通航,鲁南高铁菏泽段正式运营,雄商高铁也将要全面开工建设。菏泽市黄河滩区脱贫迁建工程,28个村台社区、6个外迁社区已全部建成,14.6万滩区群众完成搬迁。
  “加速度”体现在菏泽重点项目推进的点滴中。一个排名让人惊叹:菏泽市列入省级重点项目的数量,连续5年居全省首位。这背后,是菏泽市坚持超前策划论证、创新服务机制、强化统筹推进。
  “我们先后60余次赴国家、省对接机场、高铁和滩区迁建等前期工作,这个过程可以说是非常艰辛、非常困难,不过成效也很明显。能亲历见证家乡人民实现‘航空梦’‘高铁梦’‘百年安居梦’,我们由衷地感到高兴!”康兵说。
  省级重大、重点项目领跑,菏泽跑出发展“加速度”。2017年以来,五年来菏泽市列入省级重大项目、重点项目共360个,总投资5886亿元。仅2021年,菏泽市共列入省级重点项目就达127个,实施类项目百分之百开工,累计完成投资670亿元,超额完成年度投资计划。这些省级重大、重点项目为菏泽发展注入了强劲的动力,让菏泽发展后劲十足。
  “每年我们都积极组织申报,2017年以来,菏泽市列入省级重点项目数量、质量和总体量在全省都是领跑,为推动菏泽市经济提质增效和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抓手。”菏泽市重大项目服务中心副主任李云龙说。
  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五年来,菏泽市省市两级重点项目齐头并进,各县区重点项目建设处处干劲十足。仅2021年,菏泽市在县区提报、认真审核基础上,筛选确定120个、总投资777.6亿元的市级重点项目予以重点推进,100个市重点建设类项目开工率达100%,累计完成投资246亿元,圆满完成全年投资计划;举办四次重点项目集中开工活动,项目个数达320个、总投资2037亿元。
  五年回顾:每一次努力,都是在为菏泽发展争取希望
  项目有了,落地、建设、推进,资金支撑尤为重要。想要突破菏泽,中央、省政策、资金支持保障必不可少,如何争取更多支持?一直是菏泽市思考并努力解决的问题。
  “来而不可失者,时也;蹈而不可失者,机也。”由于长期从事综合经济工作,在康兵看来,菏泽必须抢抓每一个国家政策机遇,每一次的争取都是在为菏泽发展争取希望,不能错过每一次让菏泽腾飞的机会。
  2017年以来,菏泽市多措并举持续加强各类资金争取力度,共争取中央、省政策性无偿资金约200亿元,为黄河滩区迁建、医疗卫生建设、生态环境保护等重点项目提供了资金保障。累计储备申报专项债券1000多个,资金需求3000多亿元,截至目前,已累计发行地方政府专项债券项目300余个,涉及额度600多亿元。专项债券有力地推动了以牡丹机场、鲁南高铁、雄商高铁等为主的交通基础设施,以返乡创业孵化服务中心、市立医院、菏泽职业学院等为主的民生基础设施,以及各县区优势产业园区的配套基础设施等项目的建设,对菏泽市补齐基础设施短板起到良好推动作用。
  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近几年来,康兵带领市发改委一帮人深入分析研判国家扩内需、稳投资系列政策,聚焦国家投资方向、重点和领域,超前谋划储备了756个补短板强弱项项目。在关键时间节点,不少人数次连续工作40多个小时,通宵达旦抓申报;认真研究国家政策,盯紧靠牢项目,持之以恒抓进展,确保了菏泽上报项目“精准率高、错误率低、通过率高”,抢占项目争取先机。
  2018年、2019年,菏泽市共争取省“突破菏泽”支持政策239项,力度之大、覆盖面之广、含金量之高前所未有。
  功夫不负有心人。2021年,鲁西新区的批复设立,掀起了菏泽新一轮高质量发展的热潮。2020年以来,把争取设立菏泽鲁西新区作为引领全市高质量发展、打造内陆开放新高地的重大举措,科学谋划、全力推进,积极争取将菏泽纳入全省4个新区试点,并率先完成规划编制、率先获得省政府批复。这是菏泽第一次在争取先进改革开放政策方面位列全省第一梯队,继省委、省政府突破菏泽政策之后,为菏泽经济社会发展插上了新的腾飞翅膀、注入了新一轮的强劲动力、带来了新的重大历史机遇。  
  过去的五年,菏泽深入推进“工业强市”战略,精准点燃重点产业“引爆点”,“231”特色产业增量提质、得以全面发力。
  生物医药产业方面实现了“裂变式”增长。生物医药规上企业产值三年实现翻番、达到605亿元。菏泽现代医药港运作理念先进、配套设施完备、进驻项目优质、发展势头迅猛,两年签订项目40个、总投资过130亿元,一流高效的生物医药创新策源地前景可期。以现代医药港为龙头、四个专业园区为支撑的“一港四园”发展格局初步形成,千亿级规模产业集群呼之欲出。
  日前,在菏泽现代医药港近岸蛋白年产50亿人份疫苗用蛋白酶项目生产车间里,工人们正身穿洁净服忙碌着,设备运转的声音不绝于耳。2021年11月,该项目进入试生产阶段,成为了菏泽现代医药港首个投产项目。“从签约到落地,再到投产,我们这个项目仅仅用了不到一年的时间,医药港为我们提供了全方位的便利条件,我们没有理由不把项目做好。”菏泽现代医药港近岸蛋白相关负责人告诉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
  而在高端化工产业领域,更是捷报频频。过去五年,菏泽市扎实推进高端化工产业提质扩能,全市高端化工产业营业收入年均增长18.5%。2021年3月19日,山东东明石化集团恒昌化工20万吨/年聚丙烯项目原始开车一次成功,4月19日,恒昌化工20万吨/年高端聚丙烯项目顺利投产,产品自主出口到海外。此外,东明石化100万吨连续重整、旭阳集团30万吨以内酰胺一体化等一批高端化工项目加快建设,高端化工全产业链在菏泽整体稳步提升。
  今天的菏泽,过去五年积淀厚积薄发的气势前所未有;展望未来五年,菏泽高质量发展的画卷定当更加美好。

责编:徐德波
审核:刘 进

信息来源:大众报业·海报新闻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去年今日##时间都去哪了# 时间过的可真快啊⌛️还记得去年的现在我还正在快快乐乐的看着五月天尾场的演唱会,那时候真的又开心又难过。虽然不知道下一次会是什么时候
  • 你又不是如今,我已经三十多岁了,已经大学毕业,当了一个大老板,我安排完工作,就想回到自己的家乡#热门小说推荐##言情小说推荐#其实你还是以前的样子好看的言情小说
  • 我祝愿所有的女人也拥有独立自由的灵魂,并且活在更加好的世界上。做一朵倔强的花,开在生命的旅途中。
  • 分析师科尔真安(Tim Kurkjian)引述消息来源,他表示,「日本职棒大多都在当地晚间举行,而大联盟将可在白天于日职各球场进行比赛,这就是 我们开始比赛的方
  • #国学新青年##古风美少年##吾爱诗词##李沁[超话]##李沁奥利奥花样大使#[心]#李沁好甜# 木、在你之后来过的每一个人 我都不敢抱太多的期望 这是阴影 也
  • 小黑这一条线相对较于柏拉图,在他真正认清自己后算是这部剧的人生赢家,两个他喜欢的“1”也都喜欢着他。但我反复想了小黑的这一段,初次见法国小哥他就说“我见到了这一
  • 如今,建在街桥上,奇特的异域风情让人感到陌生,也给古镇带来了活力.. [图片5] 桥上的雕刻栩栩如生 [图片6] 冰雪联盟心这样集建筑,文化,人文于一体的古
  • 有的时候二战可能是种执念虽然看不到光亮但也不舍得放弃还没想好会选择哪条路但希望不管选择什么都能有当初的一腔孤勇考研的过程很孤独也很疲惫但还好都熬过来了现在回头想
  • #小栗旬[超话]#“彩之国莎士比亚系列”special talk event在小栗旬MOBILE开始报名 oguri-shun.jp 日期:2020年5月24
  • 我们依旧认为5月是今年二季度最好的投资窗口,节奏上倾向于慢涨,配置上依旧建议以新旧基建及相关科技龙头(5G、云计算、新能源车等)为主线,同时建议逐步布局前期受疫
  • 后期特效制作团队是参与做#流浪地球#视觉总监李冬冬制作团队,实体特效制作团队也做流浪地球的杨柳,实体特效加CG结合,主创团队有信心有决心把作品拍好,不比流浪地球
  • 我可以安慰所有人但安慰不了自己有些事还没放下所以我很垃圾的相比较我觉得我更乐观洒脱没有完全做到 还差一点点别羡慕其实我也有不开心的事只不过不去想就不会不开心只是
  • 能让大家心服口服那必须得靠实力,说的浅表信息,是你第一时间就能对照出来的信息,越到后来,时间会证明一切#占卜##和合术##失恋分手复合##和合法事##情感挽回#
  • 大家来我儿子家找我本人签约注资合作开发我们村等,请务必要提前2个小时此微博私信与我或拨打我手机电话通知我,我好准备恭迎大家的大驾莅临与我本人签约注资合作[心][
  • 约翰的预言,当普通人突然拥有了很强大的特异功能,你能预见未来,能知晓灾祸,通过一些细微的痕迹就能查到到连环杀人凶手,一次握手就可以预见数十年后的政治灾难,你会怎
  • 董明珠说,“有些年轻人有点本事就想跳槽,我之前培养了一个技术人才,带着他干了一段时间,后来他可能觉得自己有一点本事了,就去了对手公司,还带走了公司的技术。”董明
  • 春雨隐退,枝上露新芽,鸟兽浴新衣,阡陌渐聒噪,吾心顿悟,不知倦而心不死,风雨兼程好风光。吾心静谧,数载远行不知倦,欲与青天划星辰。
  •     妈妈出发的时候,你很乐观,笑着对我说:“妈妈,我等你凯旋而归!可是爷爷奶奶和爸爸都对我说:“妈妈是共产党员,在危难时刻,党员就应该冲在前线的。
  • 下图,是北京知青,在南泥湾收麦休息时间,女知青们在用歌舞宣传“九大”精神。各位知青大姐大哥们,各位战斗的老姐老哥们,“到边彊去、到最艰苦的地方去”无比的光荣,沾
  • 气到了就去做任务吧[抱抱]大家都清楚我们的目标是什么,真的没必要和无关紧要的人纠缠。——而不是从头到尾自己一个人吃 旁人一直玩手机 吃到一半不想吃 靠自拍假笑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