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身边事# 【唤醒500万亩“休眠地”——甘肃撂荒地整治调查】

受农业比较效益偏低、耕种条件差、农民外出务工等因素影响,我国一些地方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耕地撂荒现象,各地都在因地制宜想办法破解难题。在甘肃,这也不是件小事。国土“三调”数据显示,甘肃具备整治条件的撂荒地面积约550万亩。这些“休眠”的土地该如何被唤醒?怎样挖掘耕地保供潜力?经济日报记者深入甘肃多地田间地头,走访了解整治复耕情况。

  近年来,耕地撂荒现象在我国一些地方不同程度出现,引发关注。2021年1月,农业农村部出台的《关于统筹利用撂荒地促进农业生产发展的指导意见》指出,要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要求,完善粮食安全省长责任制,推动将统筹利用撂荒地情况纳入考核指标,层层压实责任,有效遏制耕地撂荒。

  该指导意见实施一年多来,成效如何?经济日报记者日前深入甘肃采访了解到,根据国土“三调”数据显示,甘肃共有耕地7814.21万亩,其中具备整治条件的撂荒地面积约550万亩。2020年到2021年,全省已整治撂荒地350万亩,目前还有约200万亩需要整治。“我们把统筹利用好撂荒地作为保障粮食安全和重要农副产品有效供给的一项重要举措来抓,计划用两年时间将剩余200万亩撂荒地全部整治到位。”甘肃省委农办主任、省农业农村厅厅长李旺泽说。

  综合改造建高标准农田

  沿着一条平整的机耕道,开车盘旋而上到山顶,甘肃定西市安定区西巩驿镇百页村党支部书记陈明放眼望着周边层层梯田,感慨地说:“以前要是有这么好的地,咱也不会把地撂荒了。”

  陈明站的这块地方,以前只有“几处坨坨地”。即便是村里一些整修好的梯田,也因面积狭窄,被当地群众称为“皮条田”。在百页村7800多亩耕地中,由于基础条件不好,一度产生了2100亩撂荒地。陈明告诉记者,“以前田间道路不好走,大机器上不来,全靠人种人收,还要看天吃饭,没多少收益,很多人就出门打工了”。

  去年9月份,在地方政府支持下,百页村将撂荒地整治与高标准农田建设相结合,建成了4750亩高标准农田,2100亩撂荒地也全部得以整治。5月份,正是陇中旱作农业区种植荞麦、马铃薯的季节,在百页村新修的高标准农田里,农户操作农业机械正在抢抓农时种植。

  陈明告诉记者,在尊重群众意愿的基础上,他们打破原有村社界线、地埂界线,将原先的“皮条田”采取“二合一”“三合一”的办法进行合并,建成了田面宽度在11米以上的“大块田”。部分“大块田”最宽田面达到30米,最大面积达到30亩,并且鼓励实施高标准农田后群众就近兑换,基本实现了“一户一台地”的目标,让产业集约发展有了基础支撑。

  同时,百页村还通过开展耕地“宜机化”改造,配套5.5米宽的生产路9.4公里,在每块田间地头新修3.5米宽的机耕路18.6公里,将“畜力田”变成了“机耕田”,降低了农业生产成本,为机械化、规模化、标准化的现代农业生产提供了条件。

  从甘肃各地区撂荒地摸排情况及调研情况看,农业基础设施相对薄弱是撂荒重要原因之一,全省中低产田比例超过70%,受自然因素、资金等约束,设施不完善、资源利用率不高、机械化作业水平较低。此外,甘肃省耕地亩均水资源量约为全国平均水平的1/4,干旱缺水也造成一些耕地被动撂荒。

  为此,甘肃把具备条件的撂荒地优先纳入高标准农田建设范围,推动撂荒地开发利用。定西市安定区、白银市会宁县将撂荒地整治与高标准梯田建设、小流域综合治理、粮食基地建设结合,建成玉米、小麦、马铃薯三大粮食作物标准化基地。

  西巩驿镇干部马利民告诉记者,他们按照“田路渠统筹规划、梁沟坡综合治理”的原则,整流域、整山系、整乡镇推进,配套建设了砂化生产路、田间机耕路和排水边沟、涵管等设施,并在高标准农田流域栽植行道树10公里,通过挖反坡和鱼鳞坑等办法防治水土流失,既增强了农田生态防护能力,也提升了农田综合生产能力。

  会宁县河畔镇任半岔村属于典型的干旱山区,为改善农业生产条件,2021年当地引进了一家企业,对全村3.2万亩耕地一次性流转,并承揽建设上水工程,打造“旱变水”水肥一体化高标准梯田项目。

  “通过对现有山坡地进行平整改造,平均宽度达到30米以上,符合机械化耕作需要,并全部配套高效节水田间管网,采用滴灌方式。”河畔镇党委书记王卓见说,坡改梯、旱变水,玉米、马铃薯两类粮食作物亩均产量由原来的800斤、2000斤增长至2000斤、8000斤,原来的单户种植变为规模化、机械化种植,发展模式也由传统农业变为集约化的现代农业。

  真金白银鼓励复垦种粮

  农业生产比较效益低,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农民种地积极性,是造成土地撂荒的一个重要因素。据统计,甘肃省中东部旱作区农民每种1亩小麦,用于种子、化肥、耕地、收割等方面的成本约需265元,人工投入约需300元,一般仅能产出小麦500斤,亩均纯收益不到200元;种植1亩玉米,除去农资、人工成本,亩均收益也只有500多元。

  为此,甘肃省将撂荒地整治与建设粮食基地相结合,通过落实耕地地力保护补贴、实际种粮农民一次性奖补、农机具购置补贴、耕地轮作补贴、农业社会化服务补贴等一系列政策措施,扶持粮食生产,使撂荒地整治逐步成为拓展粮食生产空间的有效途径。

  5月中旬,在定西市安定区西巩驿镇肖川村,正在进行高标准农田马铃薯生产全程机械化操作,从土地平整、深松到覆膜、播种、施肥一气呵成。

  “如今,大多数撂荒地都分布在丘陵山地。这些机械都是适宜丘陵山区作业的机型,可以更好地解放劳动力,用机械种植马铃薯等粮食作物。”在耕种现场,甘肃省农机推广总站技术人员白利杰指着一台机器告诉记者,这是旋耕施肥起垄喷药铺管铺膜联合作业机,1个小时就能完成人工近两个月的工作。

  “我们制定出台了《关于确保粮食安全加快撂荒地整治工作方案》等系列文件,明确整治原则、整治措施和激励政策,对复耕后种植马铃薯100亩以上的,每亩补助100元;对新型经营主体和村集体兜底复耕的,每亩补助80元。目前,在安定区摸排出的4.71万亩撂荒地中,已完成整治3.6万亩。”安定区区长贾文举说。

  针对种粮比较效益低,以及今年化肥、柴油等农资大幅涨价等不利因素,甘肃各级部门加大了补贴力度。春播前,甘肃省农业农村厅会同省财政厅下拨耕地地力保护补贴、实际种粮农民一次性奖补、农机购置补贴等到户扶持粮食生产资金34.28亿元,比去年同期增加2.4%。近期又安排下达地膜回收利用、耕地轮作和小麦“一喷三防”等扶持粮食生产发展资金4亿元,比上年增加1.6亿元。

  记者还了解到,甘肃各市县也结合实际制定了鼓励粮食生产的激励办法,调动了农民和新型经营主体种粮积极性。其中,酒泉市财政拿出1500万元扶持小麦种植,白银市财政拿出750万元支持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会宁县、凉州区、环县、秦安县、成县等县区财政在中央和省级财政补贴的基础上安排资金对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进行累加补贴,确保每亩补贴资金达到300元以上……

  在政策补贴引导下,甘肃各地以新品种、新技术、新机具集成推广应用为突破口,推动形成一批整村整乡整流域推进的集中连片粮食产业带,让“荒地变良田、良田变粮田”。

  走进会宁县韩家集镇云台山村复耕后的撂荒地,在采用“两膜4行玉米+两膜6行大豆”种植模式的带状复合种植基地里,玉米和大豆已经冒出嫩芽。

  “我们按照村庄附近、土地上等的原则,对片区内规模养殖户和有种地需求农户未流转形成的插花地,通过置换调整集中连片,既保证了农户有地种、种好地,又使企业能连片、好发展。”韩家集镇党委书记南小强说,目前,已在云台山村推广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5000亩,玉米一穴双株,每亩约3500株;大豆一穴2粒至4粒,每亩约1万株,通过发挥边行效应,可以实现“玉米不减产、多收一茬豆”的目标。

  利益联结实现规模经营

  会宁县柴家门镇樊郭村有户籍人口1700多人,但常住在村里的只有500多人,由于缺少劳动力,多年来形成了8200亩撂荒地。

  “我们结合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完成了8200亩撂荒地的整治,新修建高标准农田1万亩。耕作条件显著改善,农业机械化率可以达到100%。”樊郭村党支部书记田旭东此前曾有顾虑,“如果不想办法找到种植主体,这些高标准农田虽然条件好,但是也会面临‘谁来种’的问题。”

  为彻底解决耕地撂荒问题,樊郭村成立了合作社流转复耕土地。今年春耕,1万亩高标准农田里种上了小麦、全膜玉米、大豆、马铃薯和荞麦各2000亩,全部由合作社负责种植。

  调查显示,当前甘肃省土地规模化经营的水平仍然较低,流转土地占农户承包地的20.6%,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这也折射出,小而散的经营模式已经远远不适应产业化、规模化、集约化发展的要求。为此,甘肃一些县区通过撂荒地整治,积极探索发展壮大新型经营主体和村集体经济的路径。

  在甘肃崇信县,通过“农户自主复耕、实施项目整治、公司大户流转、远程托管种植、村集体经济组织代种”等多种形式,当地唤醒了沉睡的耕地资源,推动了农业高效化、产业化发展。

  “我们村两委通过对全村土地撂荒情况全面摸排发现,全村共有398亩撂荒地。”崇信县新窑镇宰相村党支部书记赵孝魁说,“今年我们动员大家复垦撂荒地86亩,同时村合作社又以‘基本租金+收益分红’的方式租赁群众撂荒地312亩,种植了玉米、高丹草、万寿菊等经济作物,仅撂荒地治理一项,预计村集体经济收入可达15万元以上。”

  白银市平川区共和镇毛卜拉村则将撂荒地整治与发展村集体经济结合起来,将农户无力耕种的撂荒地,流转后由村集体统耕统种。“3000亩撂荒地,村集体就流转了2600亩,全程机械化作业,并创建了1500亩的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高标准示范基地。”毛卜拉村党支部书记许顺强说,村集体流转撂荒地每亩给农民100元,还有几十名村民到村集体务工,每人每天100多元。这样农民的收入增加了,村集体也壮大了。

  今年以来,甘肃各级农业农村部门联合自然资源部门对未耕种耕地边排查边整治,继续通过农户自种和亲友代种、高标准农田建设、土地流转、经营主体代耕代种等多种途径推进撂荒地整治。其中,村集体经济组织在撂荒地整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引导农户将撂荒地流转给龙头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和种植养殖大户等新型经营主体进行集中整治,盘活弃耕土地、实现荒地变良田,同时有效满足了经营主体生产用地需求。”会宁县委书记刘正祥认为,由村党支部牵头成立合作社对辖区内的撂荒地实施统一整治,规模化开发利用,不仅解决了撂荒地整治质量不高、效益不好等问题,还实现了壮大村集体经济的目标。

  会宁县会师镇金芋马铃薯专业合作社利用千头养猪场堆沤的粪肥,集中流转撂荒地种植马铃薯、小麦和小杂粮,在7个村完成撂荒地整治8326亩,探索形成了合作社与村集体、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

  “我们对全镇所有撂荒地集中翻耕整治,整治后农户自愿种植的每亩收取机耕费30元,不愿种植的全部由合作社流转种植。”金芋马铃薯专业合作社负责人李德明说,合作社流转后,第一年免费种植;第二年每亩付土地流转费40元,其中农户30元、村集体10元;第三年每亩付土地流转费50元,其中农户40元、村集体仍为10元,既完成了撂荒地的整治,又增加了农民、村集体和合作社收入,实现了多赢。

  “在工作实践中,甘肃探索出了以村级集体组织和农民专业合作社为载体,以新品种新技术新机具集成推广应用为突破口,将撂荒地整治与高标准农田建设及高标准粮食生产基地建设紧密结合,形成了一批整村整乡整流域推进的集中连片粮食产业带的做法,真正起到了壮大村集体经济、整治撂荒地、保粮食生产‘一石三鸟’的作用。”李旺泽说。

(来源:经济日报)

命理学:你的八字会给你带来怎样的事业和官运?
#四柱八字命理##国学#

 

一个人的生辰八字从出生那一刻就已经固定了,我们可以从其生辰八字中看出很多问题,比如一个人的事业及官运如何,就可以从这个人的八字中看出来。

那么八字看事业及官运怎么看,是许多人都想要了解的问题,其实我们主要看一个八字的官星以及印星在八字中的情况如何,这也是判断一个八字好坏的标准之一。

 

八字看你的事业及官运

1、八字中的官星和印星

官星:象征一个人的工作及其名誉,身旺者,若在单位上班,那就是领导。身弱者,若在公司企业上班,那就是小领导。

印星:象征一个人的事业,一个人的事业有多大,能做多大。就看他印星旺不旺而且是不是八字喜用神。如果一个人的印星和官星都不旺,那么他的工作和事业,也就很难获得更大的发展。

2、大运中的官星和印星

一个人八字中可能没有官星和印星,但是在大运中或是流年中走官神和印神。那么在该时间段他的事业和工作运会相对来说好一些,但是不长久。

3、八字中的官星和印星遭刑冲会怎样

有的人八字,官星和印星都比较旺,但是在事业上,官运上却不是那么的理想。那是因为八字中,他们的官星和印星受到其他星的抑制,变为刑冲局。很多人可能事业刚做上去或是职务级别刚提上去,不久就因为种种原因又下来了。这就是命局受到克制的原因,有命理中的小人作怪,而影响了美好前程。

4、八字中食伤星过旺

食伤星对于官星和印星是有克制作用的,如果本身官星和印星就不旺又受到食伤星的克制。那么你的事业工作和官运肯定会受到抑制,甚至是饭碗不保。

5、八字是身弱局的

其实,对于想在财运和事业官运上走好运的,命局为身旺格局更有益。身弱的人,能量不够,担不起太大的担子,在官运和事业上也难以担任重要的工作和职位。这样也是会对你的事业官运有影响的。

事业好的八字特征

1、官印相生的人事业好

八字官印相生,官生印,印护官,官印互为犄角,尤其是八字日元旺,以官为用,或是日元弱,以印为用的,官又得财相生,官印不受伤,往往在事业上贵人提拔相帮,一帆风顺,大发横财,因此这类官印相生的命就是事业运最好的人。

2、食伤驾杀的人事业好

所谓食伤驾杀,就是食神制杀,伤官驾杀的意思,就是八字中七杀旺,有食神制杀或是伤官驾杀,就叫食伤驾杀,命中如果有食伤驾杀的人,往往事业心非常强,并且也是那种很有胆量,很有胆识的人。

命书云:食神制杀,英雄独压万人,可见食伤驾杀的人是很有气魄的,因此这类命格的人,往往都是事业很好,依靠自己过人的胆量与胆识,想常人不敢想,做常人不敢做的事,事业往往也是独具一格,超群绝伦。

3、伤官配印的人事业好

命书云:伤官配印主声名,命中如果是伤官配印的人,往往都是名声在外,甚至于有很多都是名扬四海的人,因此八字一旦进到伤官配印的行列,就注定事业运好。

4、财旺生官的人事业好

虽然对于大部分八字来说,财旺代表着身弱,身弱财旺往往是富屋贫人,求财辛苦,但也有一种命格就是财旺,但是身也旺,身财两旺,因此这类人在身财两旺又有官得财生的,就是属于事业运非常好的人。

财生官,官卫财,财富稳固,就好比一个有很多财富的人有官兵在镇守财富,因此不仅财富安稳,并且官也是荣身之本,财旺生官,身又旺,自然是身荣显达。因此这类类型的八字也是属于事业运非常好的人。

官运旺的八字特征

1、将星有用的人

八字中将星,被称作权力之星,因为命卦居于旺气之地。故此命局中存在将星,并且将星成为命中喜用神,那么命主就很可能具备当权之能。

一般来说将星坐正官,表示自己能够成为主官,掌握权力;将星坐财星,表示自己能够掌控财权;将星坐七杀,表示自己能掌控生死大权。这些人大多能为高官。当然前提就是,将星要坐在财星、官星、七杀、或是羊刃之上,并且将星必须得用。

2、伤杀两透的人

命中无官,伤官和七杀具透,两恶互制,为善为吉。因为命主无论强弱,都可以择善入流,没有障碍。也为伤官伤尽,主其人智勇双全,能征善战。只要日干不是太弱,也就凶而不凶,经常出现意外之福,多主武贵。

3、伤官佩印的人

八字中的伤官,主其人多主意,有见解,有胆量,并且心思缜密,善于思考;如果身弱为忌,又无制化,则主机关算尽,小肚鸡肠,精力不济;或是有才无德。故此,伤官必须印星制化,伤官就不能伤及我身;就主其人,智勇双全,才情俱佳,善于总结,以德为先。

身弱有印星贴身,行运在官杀或是印星旺地,就是有官职;身旺有伤官泄秀,行运在食伤旺地,或是比劫再助起伤官,也是有官职的表现。

4、食官两拱的人

八字中食神和官星都是两种贵气之神。因为正官最怕杀混,见食神则不怕七杀,属于一种拱卫的关系。同时,八字中阳日干的人,食神与官星具备干合的关系;比如甲木见丙为食神,见辛则为正官,丙辛具备合的关系,乃为情义及官。

阴日干的人,食神与正官则有互成互济的作用。比如乙木见庚为正官,见丁则为食神,庚必须丁炼,则有互成之美。故此食神与官星之间,既有相互拱卫之情;也有相互成就、相互调济之美。喜官而行运在官杀旺地,忌官而行食神旺地,当然也会有官职。

5、两行成象的人

八字中的两行成像,就是八字中只有两种五行属性,并且这两种五行力量都差不多。其中一行至少就是日主,首先日主旺相这个条件也就成熟了。另外一行不管为何种十神,均为命主能够操纵的资源与福禄,当然也能够具备官职。

如果另外一行为官星与财星的,就属于两行交战,最好行运在于通关的印星;或是要扶持相对弱势的一方。反之,如果为食伤,或是印枭的,则为相生的结构,两者均为喜用神,行运见顺生亦佳,不可见克其中之一的五行之运。

6、从格专旺的人

八字中五行属性专旺的人,日干则为真神得用,命主有贵可显可达;同时,这类命格的人,个性顽强、立场坚定、敢作敢为、毫不气馁,当然会有作为。

满局皆为喜用神,也主六亲乃至周围人事,皆为顺我、我顺之情,助我扶我亦为顺理成章。故此,定当大有作为。不过,这类命格,大多自我爆棚,从事武职最佳;许多将领都是这类格局。当然行运也要扶住专旺的五行属性。

7、食伤泄秀的人

身旺的人,命中印星比劫多旺,见食伤旺气,则能够泄身吐秀。秀气主贵、主清、主文职。行运食伤旺地,就会秀气流行,事业能够兴旺;也就能够做官有职;财星运秀气转换铜钱气,只是比较发达而已。官杀、印星运不行,身弱的不以食伤吐秀。

8、真才破印的人

八字印星,属于贵气之星,才气之星;也是属于权柄在身的征兆。八字中印星不像比劫,再怎么旺,也不会过分到怎么样的程度。但是,印星为忌,也主孤独与高傲;比较逃避现实。

八字中印星很旺,或是印星为格神的人,往往比较傲气,冷漠,对人和事物欠缺热情,必须有正财来破印。这样一破,日主就中和了,不再逃避现实了,就是富贵的象征了。行运在财星旺地时,就能够有官职,这个无需怀疑。

所谓“要想有出头之日,就要有埋头之时”。无论将来是不是会成功,都尽量不要给自己留下任何遗憾,虽然努力不一定成功,但是不努力就一定不会成功。

【唤醒500万亩“休眠地”——甘肃撂荒地整治调查】受农业比较效益偏低、耕种条件差、农民外出务工等因素影响,我国一些地方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耕地撂荒现象,各地都在因地制宜想办法破解难题。在甘肃,这也不是件小事。国土“三调”数据显示,甘肃具备整治条件的撂荒地面积约550万亩。这些“休眠”的土地该如何被唤醒?怎样挖掘耕地保供潜力?经济日报记者深入甘肃多地田间地头,走访了解整治复耕情况。

  近年来,耕地撂荒现象在我国一些地方不同程度出现,引发关注。2021年1月,农业农村部出台的《关于统筹利用撂荒地促进农业生产发展的指导意见》指出,要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要求,完善粮食安全省长责任制,推动将统筹利用撂荒地情况纳入考核指标,层层压实责任,有效遏制耕地撂荒。

  该指导意见实施一年多来,成效如何?经济日报记者日前深入甘肃采访了解到,根据国土“三调”数据显示,甘肃共有耕地7814.21万亩,其中具备整治条件的撂荒地面积约550万亩。2020年到2021年,全省已整治撂荒地350万亩,目前还有约200万亩需要整治。“我们把统筹利用好撂荒地作为保障粮食安全和重要农副产品有效供给的一项重要举措来抓,计划用两年时间将剩余200万亩撂荒地全部整治到位。”甘肃省委农办主任、省农业农村厅厅长李旺泽说。

  综合改造建高标准农田

  沿着一条平整的机耕道,开车盘旋而上到山顶,甘肃定西市安定区西巩驿镇百页村党支部书记陈明放眼望着周边层层梯田,感慨地说:“以前要是有这么好的地,咱也不会把地撂荒了。”

  陈明站的这块地方,以前只有“几处坨坨地”。即便是村里一些整修好的梯田,也因面积狭窄,被当地群众称为“皮条田”。在百页村7800多亩耕地中,由于基础条件不好,一度产生了2100亩撂荒地。陈明告诉记者,“以前田间道路不好走,大机器上不来,全靠人种人收,还要看天吃饭,没多少收益,很多人就出门打工了”。

  去年9月份,在地方政府支持下,百页村将撂荒地整治与高标准农田建设相结合,建成了4750亩高标准农田,2100亩撂荒地也全部得以整治。5月份,正是陇中旱作农业区种植荞麦、马铃薯的季节,在百页村新修的高标准农田里,农户操作农业机械正在抢抓农时种植。

  陈明告诉记者,在尊重群众意愿的基础上,他们打破原有村社界线、地埂界线,将原先的“皮条田”采取“二合一”“三合一”的办法进行合并,建成了田面宽度在11米以上的“大块田”。部分“大块田”最宽田面达到30米,最大面积达到30亩,并且鼓励实施高标准农田后群众就近兑换,基本实现了“一户一台地”的目标,让产业集约发展有了基础支撑。

  同时,百页村还通过开展耕地“宜机化”改造,配套5.5米宽的生产路9.4公里,在每块田间地头新修3.5米宽的机耕路18.6公里,将“畜力田”变成了“机耕田”,降低了农业生产成本,为机械化、规模化、标准化的现代农业生产提供了条件。

  从甘肃各地区撂荒地摸排情况及调研情况看,农业基础设施相对薄弱是撂荒重要原因之一,全省中低产田比例超过70%,受自然因素、资金等约束,设施不完善、资源利用率不高、机械化作业水平较低。此外,甘肃省耕地亩均水资源量约为全国平均水平的1/4,干旱缺水也造成一些耕地被动撂荒。

  为此,甘肃把具备条件的撂荒地优先纳入高标准农田建设范围,推动撂荒地开发利用。定西市安定区、白银市会宁县将撂荒地整治与高标准梯田建设、小流域综合治理、粮食基地建设结合,建成玉米、小麦、马铃薯三大粮食作物标准化基地。

  西巩驿镇干部马利民告诉记者,他们按照“田路渠统筹规划、梁沟坡综合治理”的原则,整流域、整山系、整乡镇推进,配套建设了砂化生产路、田间机耕路和排水边沟、涵管等设施,并在高标准农田流域栽植行道树10公里,通过挖反坡和鱼鳞坑等办法防治水土流失,既增强了农田生态防护能力,也提升了农田综合生产能力。

  会宁县河畔镇任半岔村属于典型的干旱山区,为改善农业生产条件,2021年当地引进了一家企业,对全村3.2万亩耕地一次性流转,并承揽建设上水工程,打造“旱变水”水肥一体化高标准梯田项目。

  “通过对现有山坡地进行平整改造,平均宽度达到30米以上,符合机械化耕作需要,并全部配套高效节水田间管网,采用滴灌方式。”河畔镇党委书记王卓见说,坡改梯、旱变水,玉米、马铃薯两类粮食作物亩均产量由原来的800斤、2000斤增长至2000斤、8000斤,原来的单户种植变为规模化、机械化种植,发展模式也由传统农业变为集约化的现代农业。

  真金白银鼓励复垦种粮

  农业生产比较效益低,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农民种地积极性,是造成土地撂荒的一个重要因素。据统计,甘肃省中东部旱作区农民每种1亩小麦,用于种子、化肥、耕地、收割等方面的成本约需265元,人工投入约需300元,一般仅能产出小麦500斤,亩均纯收益不到200元;种植1亩玉米,除去农资、人工成本,亩均收益也只有500多元。

  为此,甘肃省将撂荒地整治与建设粮食基地相结合,通过落实耕地地力保护补贴、实际种粮农民一次性奖补、农机具购置补贴、耕地轮作补贴、农业社会化服务补贴等一系列政策措施,扶持粮食生产,使撂荒地整治逐步成为拓展粮食生产空间的有效途径。

  5月中旬,在定西市安定区西巩驿镇肖川村,正在进行高标准农田马铃薯生产全程机械化操作,从土地平整、深松到覆膜、播种、施肥一气呵成。

  “如今,大多数撂荒地都分布在丘陵山地。这些机械都是适宜丘陵山区作业的机型,可以更好地解放劳动力,用机械种植马铃薯等粮食作物。”在耕种现场,甘肃省农机推广总站技术人员白利杰指着一台机器告诉记者,这是旋耕施肥起垄喷药铺管铺膜联合作业机,1个小时就能完成人工近两个月的工作。

  “我们制定出台了《关于确保粮食安全加快撂荒地整治工作方案》等系列文件,明确整治原则、整治措施和激励政策,对复耕后种植马铃薯100亩以上的,每亩补助100元;对新型经营主体和村集体兜底复耕的,每亩补助80元。目前,在安定区摸排出的4.71万亩撂荒地中,已完成整治3.6万亩。”安定区区长贾文举说。

  针对种粮比较效益低,以及今年化肥、柴油等农资大幅涨价等不利因素,甘肃各级部门加大了补贴力度。春播前,甘肃省农业农村厅会同省财政厅下拨耕地地力保护补贴、实际种粮农民一次性奖补、农机购置补贴等到户扶持粮食生产资金34.28亿元,比去年同期增加2.4%。近期又安排下达地膜回收利用、耕地轮作和小麦“一喷三防”等扶持粮食生产发展资金4亿元,比上年增加1.6亿元。

  记者还了解到,甘肃各市县也结合实际制定了鼓励粮食生产的激励办法,调动了农民和新型经营主体种粮积极性。其中,酒泉市财政拿出1500万元扶持小麦种植,白银市财政拿出750万元支持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会宁县、凉州区、环县、秦安县、成县等县区财政在中央和省级财政补贴的基础上安排资金对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进行累加补贴,确保每亩补贴资金达到300元以上……

  在政策补贴引导下,甘肃各地以新品种、新技术、新机具集成推广应用为突破口,推动形成一批整村整乡整流域推进的集中连片粮食产业带,让“荒地变良田、良田变粮田”。

  走进会宁县韩家集镇云台山村复耕后的撂荒地,在采用“两膜4行玉米+两膜6行大豆”种植模式的带状复合种植基地里,玉米和大豆已经冒出嫩芽。

  “我们按照村庄附近、土地上等的原则,对片区内规模养殖户和有种地需求农户未流转形成的插花地,通过置换调整集中连片,既保证了农户有地种、种好地,又使企业能连片、好发展。”韩家集镇党委书记南小强说,目前,已在云台山村推广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5000亩,玉米一穴双株,每亩约3500株;大豆一穴2粒至4粒,每亩约1万株,通过发挥边行效应,可以实现“玉米不减产、多收一茬豆”的目标。

  利益联结实现规模经营

  会宁县柴家门镇樊郭村有户籍人口1700多人,但常住在村里的只有500多人,由于缺少劳动力,多年来形成了8200亩撂荒地。

  “我们结合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完成了8200亩撂荒地的整治,新修建高标准农田1万亩。耕作条件显著改善,农业机械化率可以达到100%。”樊郭村党支部书记田旭东此前曾有顾虑,“如果不想办法找到种植主体,这些高标准农田虽然条件好,但是也会面临‘谁来种’的问题。”

  为彻底解决耕地撂荒问题,樊郭村成立了合作社流转复耕土地。今年春耕,1万亩高标准农田里种上了小麦、全膜玉米、大豆、马铃薯和荞麦各2000亩,全部由合作社负责种植。

  调查显示,当前甘肃省土地规模化经营的水平仍然较低,流转土地占农户承包地的20.6%,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这也折射出,小而散的经营模式已经远远不适应产业化、规模化、集约化发展的要求。为此,甘肃一些县区通过撂荒地整治,积极探索发展壮大新型经营主体和村集体经济的路径。

  在甘肃崇信县,通过“农户自主复耕、实施项目整治、公司大户流转、远程托管种植、村集体经济组织代种”等多种形式,当地唤醒了沉睡的耕地资源,推动了农业高效化、产业化发展。

  “我们村两委通过对全村土地撂荒情况全面摸排发现,全村共有398亩撂荒地。”崇信县新窑镇宰相村党支部书记赵孝魁说,“今年我们动员大家复垦撂荒地86亩,同时村合作社又以‘基本租金+收益分红’的方式租赁群众撂荒地312亩,种植了玉米、高丹草、万寿菊等经济作物,仅撂荒地治理一项,预计村集体经济收入可达15万元以上。”

  白银市平川区共和镇毛卜拉村则将撂荒地整治与发展村集体经济结合起来,将农户无力耕种的撂荒地,流转后由村集体统耕统种。“3000亩撂荒地,村集体就流转了2600亩,全程机械化作业,并创建了1500亩的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高标准示范基地。”毛卜拉村党支部书记许顺强说,村集体流转撂荒地每亩给农民100元,还有几十名村民到村集体务工,每人每天100多元。这样农民的收入增加了,村集体也壮大了。

  今年以来,甘肃各级农业农村部门联合自然资源部门对未耕种耕地边排查边整治,继续通过农户自种和亲友代种、高标准农田建设、土地流转、经营主体代耕代种等多种途径推进撂荒地整治。其中,村集体经济组织在撂荒地整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引导农户将撂荒地流转给龙头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和种植养殖大户等新型经营主体进行集中整治,盘活弃耕土地、实现荒地变良田,同时有效满足了经营主体生产用地需求。”会宁县委书记刘正祥认为,由村党支部牵头成立合作社对辖区内的撂荒地实施统一整治,规模化开发利用,不仅解决了撂荒地整治质量不高、效益不好等问题,还实现了壮大村集体经济的目标。

  会宁县会师镇金芋马铃薯专业合作社利用千头养猪场堆沤的粪肥,集中流转撂荒地种植马铃薯、小麦和小杂粮,在7个村完成撂荒地整治8326亩,探索形成了合作社与村集体、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

  “我们对全镇所有撂荒地集中翻耕整治,整治后农户自愿种植的每亩收取机耕费30元,不愿种植的全部由合作社流转种植。”金芋马铃薯专业合作社负责人李德明说,合作社流转后,第一年免费种植;第二年每亩付土地流转费40元,其中农户30元、村集体10元;第三年每亩付土地流转费50元,其中农户40元、村集体仍为10元,既完成了撂荒地的整治,又增加了农民、村集体和合作社收入,实现了多赢。

  “在工作实践中,甘肃探索出了以村级集体组织和农民专业合作社为载体,以新品种新技术新机具集成推广应用为突破口,将撂荒地整治与高标准农田建设及高标准粮食生产基地建设紧密结合,形成了一批整村整乡整流域推进的集中连片粮食产业带的做法,真正起到了壮大村集体经济、整治撂荒地、保粮食生产‘一石三鸟’的作用。”李旺泽说。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点了麻酱火麻仁羊角脆和红枣玉米须,可以感觉到非常的真材实料,至少我和我同事尝下来,觉得他没有调过香,麻酱的味道非常醇厚,所以可能吃多了甚至有点腻,我一边吃一边就
  • 在梅西成为世界上最好的足球运动员之前,小罗将梅西介绍给了科比“这很正常,我告诉他梅西的实力。在梅西成为世界上最好的足球运动员之前,小罗将梅西介绍给了科比“这很正
  • 而巴萨球迷也非常感谢萨拉的帮助,他们到她的社交媒体评论:“我们的新王后。”#巴萨# #足球#宽老师续约啦转发抽三人送下图所示:98亚克力砖/98钥匙扣/宽软镭射
  • (2023/09)#每天和肖战说晚安# 今天是电影猪猪,中午给果酱洗了个澡,接着我洗,本想好好做运动,收收衣服叠一叠也不想动了,突然就想着要不去看个电影,就选
  • ……[哇R]电次做到了,他在父亲离世后,独自一个人支撑着活着,虽然被骗、被压榨,但他还是对未来充满期待,希望和波奇塔过上吃抹了果酱面包的日子。·整个故事中,我最
  • 有没有不齁甜的薄巧产品呢!)毕业了,当然还是很喜欢开心果,但是我请问这个世界上有没有不那么甜的开心果果酱呢!
  • 我仰望着你,如同星辰仰望天空,尽管我的世界曾经因为你的出现而颠覆,但我不曾后悔,因为那是你,是我心中的你。我在梦中呼唤你,在雪中寻找你,但你如同风一般,无法捉摸
  • ”她想逃,男人却握住她的手,坏坏一笑,“可是我对你有想法,今天有时间,不如我们先互相了解一下?“你对我有非份之想!
  • 宝贝们绘画出我们美丽祖国特有的建筑物以及自己最爱的事物,形都把握的很不错哟,字体也很有特色,期待你们下一次更好的作品哟!#中国短道速滑队[超话]#这个超话里 求
  • 我本可以,这些可能性就像是魔鬼在耳边低语,日复一日的折磨着才十几岁的他;同样的,我本可以,也肯定折磨着张炘炀的父母,即便他们没有意识到昔日因,今日果,那些曾经艳
  • 说是如此说 , 「一不小心感染了该怎么办」高仿鞋去哪里进货便宜 , 在什么地方可以卖高仿鞋 , 怎么买高仿鞋「这是全球统一的浪漫吧」市场鱼龙杂乱 ,
  • 另外因为大蒜喜欢肥料,所以最好是写有“添加元肥”的东西。高仿的质量毫无疑问是不如真的 , 但这个质量很多时候只有用一段时间才能知道 , 所以大部分人在刚刚购买时
  • ” 在你忙着调整呼吸的同时,宫治已经悄无声息的来到了你的跟前。呃,人连自己同胞都不在意,会在意那些鱼才怪了[挖鼻]。
  • 尽管非常认同“老顾的魅力无人能及”但是我还是怀念那个留在记忆最浪漫的角落里,唱着苏联歌曲、喜欢惠特曼的诗歌、说着“我是海燕,谁也无法阻挡的海燕”的明媚少年,怀念
  • 重庆高仿皮带 , gucci腰带高仿要多钱 , 在哪能买到高仿皮带「这是全球统一的浪漫吧」市场鱼龙杂乱 , 一般在这个地方大多数牌子都可以找到。高仿的质量
  • 似乎在他们的印象中,兰州怎么会有百合这样水灵灵的物产呢。她将嘴角狠狠往里一扣 , 就凹成了一个小碗儿 , 仿佛贮满了蜜糖 , 从里往外漾了 ,
  • 有时候真的应该放下所谓的面子,再想对着最亲的人发脾气的时候,就应该三思,既然自己跟他最亲,那么,自己就应该让他更快乐才是,怎么能对他发脾气呢……集 好好看 刚刚
  • 耀文18岁生日快乐14岁的丸子好像还是昨天的事,一晃就18岁了,终于迈入成年人的世界了[打call]对于长大这件事,无论想或不想,都已然成为现实,希望文哥能享受
  • 知时乘势所当乘者势也,不可失者时也。小襦这次为大家带来了【锦鲤】和【鱼跃】这两条复原唐制鱼鳞裙,愿诸事顺利,所求皆所愿,好运来#传统文化##中国传统文化##襦一
  • 我看搜索条件是研究生多少年可以申请工程师,还研究生呢,研究你大爷啊,你也配研究生,这个手机号是广西桂林的移动号,不知道是不是广西人,你要觉得我打电话打扰到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