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周】他用六年时间完成一篇论文
给牛肝菌科绘制“族谱”、开展科普讲座、探索人工种植……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副研究员吴刚多年来专攻牛肝菌分类研究。深耕冷门领域,尽管时常面临困难,但在吴刚看来,科研的价值就在于寻找各种可能,因热爱而充满乐趣。

吴刚的办公室不难找,循着蘑菇味就能到。记者敲门时,他正一边观察显微镜下的牛肝菌结构、一边在笔记本上记录。移开显微镜,把乱堆的标本、文献规整一番,吴刚才给记者腾出采访的空间。

办公室转身都有点难。吴刚有些尴尬:“这儿有点像仓库,咱先去实验室转转。”文献、实验室、山林,这位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副研究员辗转其间,历时6年绘制的牛肝菌科“族谱”,已经成为国际牛肝菌系统分类研究的基础。他所在的真菌多样性与分子进化研究组,发表了400多个大型真菌新分类单元。

2009年,吴刚刚进入中科院昆明植物研究所读研究生。导师杨祝良给他布置的第一个课题,是开展云南当地人常吃的“见手青”的DNA条形码研究——通俗点说,就是如何快速鉴定二三十个相似物种并且厘清它们的亲疏远近。

“见手青”分别属于不同的属,想要分清并不容易。吴刚分析,最好的办法便是把“见手青”放在一个“大池子”里,“通俗点说,就是给牛肝菌科绘‘族谱’,确定某个物种在‘族谱’中的位置,自然也就知道了它和其他物种之间的亲缘关系。”

这也意味着,吴刚要挑战业内公认的世界性难题。当时全世界已经发表的牛肝菌科物种超过800种,选择哪些代表物种来完成这个系统性的工作是摆在吴刚面前的第一道难题。

经过大量的文献阅读和前期的预实验,吴刚最终筛选了牛肝菌科下的800余号标本、近300个物种进行研究。“其实方法并不复杂,主要就是给牛肝菌物种做基因测序,选准了点位,不断试验积累数据就行。”吴刚说,牛肝菌科的物种分类难在执行。

吴刚一边通过馆际互借搜集标本,一边频繁前往野外采集。“碰到野生菌,第一件事就是做好记录。”天气不好时,吴刚就自己找角度、搭反光板,用相机拍摄下菌子清晰的面孔。如果收获颇丰,回到实验室的吴刚就格外忙碌,时不时熬到凌晨才走出实验室。

耗时6年,吴刚只写了一篇论文,也是这篇论文,奠定了牛肝菌物种分类的框架,被国际同行称为“里程碑式”的研究成果。

专攻牛肝菌分类研究10余年,吴刚只需看一眼,就基本能从常见牛肝菌的外观形态上判断具体是哪个物种、是否有毒。

尽管如此,吴刚说自己的研究领域依然存在很多未知,只要热爱,就能找到乐趣。

如今,搭建了牛肝菌科分类框架的吴刚,有空时依然会翻文献、看标本。“目前基因测序是物种鉴定最快捷的方式之一,也是被业内广为认可的办法。现在发表新物种前,研究者会比对已发表物种的测序数据;但以前的不少新物种,前辈们发表时靠的主要是形态特征,缺少基因测序数据,很容易出现‘晚出异名’的现象,也就是把前人发现的老物种当成了自己的新发现。”吴刚说。

物种分类工作本就冷门,老物种分类描述更是鲜有人问津。“分类工作是物种下游研究的基础,如果基础性的分类都没搞清楚,物种利用从何说起?”吴刚介绍,目前国内有分子证据支持的牛肝菌物种约有240种,估计还有百余个新种尚未发现。偶有闲暇,吴刚会去标本馆找几个尚未测序的老物种标本做研究。“这些虽然不能作为科研成果,但可以为今后的研究打下基础。”

“做科研不能只盯着发论文。”吴刚说,一方面,科研是科普的基础,要把知识传播出去;另一方面,科研是应用的基础,实际应用的潜力也是科研价值评判标准之一。

吴刚的手机里有个“毒蘑菇鉴定群”。“全国许多蘑菇分类专家、各省疾控中心的人员、各大医院的急救医生都在群里。”吴刚介绍,他们负责辨认有毒菌子的物种名称、误食后可能导致的中毒症状,疾控中心进行流调和收集样品,传递相关信息,并与医院对接,以便尽快展开治疗。除此之外,吴刚和研究所的同事也经常开展科普讲座、制作宣传挂图,告诉人们食用毒蘑菇的危害。

牛肝菌在云南本地是很重要的食用野生菌,采集野生菌是不少山区群众的重要收入来源。然而,绝大多数牛肝菌由于跟某些树种存在共生关系,始终无法实现人工种植。这几年,吴刚的研究兴趣之一,是搞清楚到底哪些牛肝菌更具有人工种植的潜力。

“一是可以安全食用,二是尽量不需要跟具体树种共生,这些最终都体现在基因上。我们的研究发现,不同牛肝菌降解木质纤维素和利用营养成分的能力有强有弱。如果想要栽培开发,应尽可能选择降解或吸收能力更强的物种。”吴刚希望,能够以牛肝菌分类为基础,从分子层面找到那些更容易实现人工种植的牛肝菌物种,从而为今后的人工菌种培育提供一条捷径。

羊肚菌曾经也无法人工种植,可通过吴刚所在团队的共同努力,中国成功掌握了羊肚菌高产稳产技术,不仅技术世界领先,还带动了云南怒江、迪庆等不少山区群众致富。在吴刚看来,牛肝菌的人工种植技术要难得多。“从研究到应用肯定需要挺长时间,也未必一定能成功,但科研本身的价值就是研究各种可能。”吴刚说。

来源:中国科学家

【握好“接力棒” 跑好新征程——陕西脱贫攻坚成果进一步巩固拓展】5月19日7时,淳化县十里塬镇易地移民搬迁福缘社区脱贫群众魏彩妮早早起了床。做早饭、送儿子上学,接着她到该社区农业产业示范园上班。

“自从搬迁到社区,出行、购物方便了,接送儿子上下学更近了,我和丈夫都找到了稳定的工作。生活好了,我还将女儿送到县上一所寄宿中学上学。”魏彩妮说, “家里2018年就脱了贫,但脱贫没‘脱’政策,政府出台的各项政策我们依然能享受,干部帮扶也未‘断线’,日子一天比一天好。”

贫困,已是魏彩妮家的历史。小康,正成为魏彩妮家迈向幸福生活的新起点。

陕西始终将脱贫攻坚作为第一民生工程,“五级书记”一起抓,举陕西省之力总动员,采取过硬措施强力推进,陕西省56个贫困县全部“摘帽”,所有农村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脱贫,绝对贫困和区域性整体贫困问题得到历史性解决。

在新征程中,陕西省坚持把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作为“三农”工作重中之重,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聚焦“守底线、抓衔接、促振兴”工作主线,扎实做好体制机制、机构队伍和政策举措衔接,脱贫攻坚成果进一步巩固,脱贫群众获得感、幸福感、满意度持续提升。2021年,陕西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4745元,较上年增长10.7%。

守底线抓衔接 脱贫成果进一步稳固

“多亏了政府的帮扶政策,让我家渡过了难关。”5月21日,石泉县喜河镇档山村村民桑新记激动地说。

去年8月,桑新记不幸患上了慢性阻塞性肺心病,尽管通过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等政策解决了他大部分住院治疗费用,但病愈后的他不能从事重体力劳动,家庭增收成了问题。

驻村干部得知后,立即逐级上报,经分析研判等,将桑新记家纳入边缘易致贫户,并很快为桑新记申请低保救助金,落实轻体力劳动公益性岗位等,使他家致贫风险得到化解。

去年以来,陕西省先后制定出台《关于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实施意见》和37个省级配套落实文件,形成了有针对性、操作性强的有效衔接政策保障体系;建立省级领导和部门责任清单落实、动态监测帮扶等“五项机制”,全力推动责任、政策、工作落实。

为确保不发生规模性返贫,陕西省选派驻村工作队8747支、驻村工作人员2.53万名,实现应派尽派,全面覆盖。陕西省确定29.1万名基层网格员,对700余万户农户实现常态化排查全覆盖,对5.77万户17.56万名脱贫不稳定户、边缘易致贫户和突发严重困难户“三类人员”实现早发现、早干预、早帮扶。

为加大对26个国家和省级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支持力度,陕西省去年累计投入衔接资金45.73亿元,实施项目8250个。

为消除灾情疫情影响,陕西省出台《防止因灾因疫返贫致贫十六条政策措施》,争取国家衔接资金2.3亿元,省级追加资金1.8亿元,有效保障了受灾群众基本生产生活。

截至去年底,陕西省脱贫家庭和“三类人员”家庭义务教育阶段无失学辍学;1540个乡镇卫生院、23747个村卫生室机构和人员“空白点”持续清零;实施农村危房改造6543户,建设完成2123户宜居型示范农房;建成各类供水工程1561个,受益群众259万人,维护养护工程4068处,惠及群众658万人。“两不愁三保障”和饮水安全保障水平稳步提升,脱贫成果进一步巩固。

强产业稳就业 脱贫群众收入持续增长

2021年,对于洋县八里关镇八里关村脱贫户康金英家来说,又是一个收获满满的幸福年:销售肉羊45只,挣了8万余元;到园区务工,收入1万余元;土地流转,收入2000元。康金英家去年收入突破10万元。

康金英家是2018年脱贫的。这几年,村上为帮扶他家实现多渠道增收,聘请康金英为村护林员,并将他家5亩耕地流转给村食用菌产业园,每年有土地流转费,驻村干部还帮他家申请到2.5万元小额贴息贷款发展肉羊养殖。同时,康金英和妻子康亚利农闲时还在村食用菌产业园打工,可以再挣一份收入。

去年以来,为带动脱贫群众持续增收,陕西省制定了《关于推动脱贫地区特色产业可持续发展实施意见》等文件,大力发展果业、畜牧业、设施农业3大千亿级主导产业和茶叶、中药材、食用菌等区域性主导产业,陕西省“3+X”特色产业蓬勃发展。

产业帮扶力度不断加大。陕西省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带动19.89万户脱贫户,实现年人均增收1000元以上;投放小额信贷资金39.81亿元,带动8.74万户脱贫户发展产业;土地流转面积达1420.1万亩;盘活闲置宅基地面积2.3万余亩,带动群众增收3.2亿元。

为切实做好脱贫攻坚过渡期就业帮扶工作,陕西省紧盯“三类人员”,聚焦“稳输出、拓渠道、提能力、优服务”4个关键。去年陕西省脱贫群众外出务工达到216.43万人,规模创历史新高。

重“后扶”促融入 不断提升群众幸福感

如今的朱汉文,每天都很忙。自从搬到镇安县回龙镇黄土凸易地搬迁安置点,他先后担任该安置点白事理事会负责人和“楼长”,但凡谁家有白事或出现矛盾纠纷,他都主动参与,帮忙协调。

“政府帮咱脱了贫,如今我也要为大家做好服务。”朱汉文说,“我家过去居住在回龙镇双龙村,2019年,享受易地搬迁政策,住进了新居。现在的居住环境不仅很美,各类配套设施也很齐全。想吃菜,每户都分有‘小菜园’;想放置家里杂物,安置点建有‘小仓库’;想购物,安置点有‘小超市’……”

去年以来,为扎实推进易地搬迁后续扶持,陕西省建立了易地搬迁就业帮扶专家服务团,实现有劳动能力、有就业意愿的搬迁家庭至少1人就业的目标。

为提升公共服务水平,陕西省合理划分易地搬迁安置点社区自治单元,陕西省2116个易地搬迁安置点实现服务场所全覆盖,规划配建的153所学校主体全部竣工。

陕西省还加大易地搬迁安置点社区治理,推行“迁出地管林和地,迁入地管人和房”,为搬迁群众就近提供管理事项“一站式”服务,促进搬迁群众社会融入。

同时,陕西省实施了以农村垃圾、厕所等为重点的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陕西省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达73.3%,农村生活垃圾得到有效治理的自然村达84.95%。陕西省共建成10784个村(社区)乡风文明实践站,92%以上的农村、社区成立了红白理事会、道德评议会、村民议事会,群众自我教育、自我管理水平不断提升。

从未见过如此逼真的玫瑰古董婚纱

机缘巧合下从欧洲得到了这件玫瑰古董婚纱 [鲜花]
当时原主人给我分享她的结婚照(涉及个人隐私无法分享)的时候画面还是非常模糊,看不清婚纱真实的光泽和细节…..
说起来应该就是被照片里她电影般的容颜和明亮的笑容所吸引了吧
去年七八月份,发小来我们仓库找我玩,无意中看到就说什么都想上身试试。我们都属于微胖身材的小个子,本以为可能穿不出它的美丽…
没想到的是调整好绑带的那一刻,它把原本不完美的身材修饰得玲珑有致!!腰身都出来了!加上它微翘起的尾摆设计,整个人看上去非常像油画。
我想这一切都是归功于它完美的剪裁吧!欧洲的婚纱或许装饰上不会有很多珍珠吊串,但品质和做工真的是比较上乘!

#婚纱##婚纱礼服##古着##vintage古着##花嫁#

古董婚纱 我的婚纱 复古穿搭 Vintage 婚纱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湖南一男子抢劫1元钱判4年,一颗糖的代价太惨痛!
  • 小伙高大帅气,女子倒追一年表白成功,没想到,男友竟把她当成...
  • 埃及清真寺遇袭事件已致235人死亡 遇到爆炸恐怖袭击该怎么做?
  • 凭表情包赚50万
  • 亚马逊员工罢工,顺道聊聊世界各地的职场加班
  • 应聘成绩第一落选:“英雄不问出处”为何成为一句空话?
  • papi酱起诉被驳回
  • 小苹果涉嫌抄袭?吊兰也不淡定了,出来指认这些“假吊兰”
  • 警方通报!红黄蓝教师涉虐待被刑拘,另有人造谣“老虎团”集体猥亵幼儿被拘
  • 台州男子骗保坠河溺亡:捷豹卖二手40万出事故可赔50万
  • 突发!台湾云林县发生5.2级地震
  • 双宋被拍餐厅约会疑为宋慧乔庆生 宋仲基出面护妻
  • 黑五旺季,亚马逊员工罢工拒绝加班,可恶的资本主义
  • 美国牛肉销售遇冷 价格高成为主要消费“门槛”
  • 张洪泉:应聘成绩第一落选 应按约定录取张斌驰
  • 谁敢自曝童年照?丑丑的当年超级搞笑~
  • 图说|崔始源公开表白刘雯?周杰伦陪昆凌逛街实力虐狗!
  • 埃及清真寺遇袭已致235人死亡!袭击者对人群疯狂扫射...
  • 富士康曝非法加班,iPhone X等高科技产品背后的无奈
  • 台湾5.2级地震后发生8次余震 网友:狂念阿弥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