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说空性和佛性不能用语言表达,这是否是一种回避?
慈诚罗珠堪布

“道非声色”,
这个道与声音和物质世界没有任何的关系,
它是我们自己的心的本性,一直存在的。
那怎么证明道存在呢?如果我们没有证悟,
这确实不好证明,
因为并不是所有的真理都能表达出来。
表达需要有条件,对什么样的人表达,
用什么东西来表达,这两个条件很重要。

所以,只要我们自己证悟心的本性的话,
那根本就不需要表达,
根本就不需要任何的逻辑和证据,
当下自己就亲身体会到:哦,原来就是这样的!
还没有到这个境界之前,所有的证据都没有用。
比如说我们想给某一个人证明,
蜂蜜的味道是甜的,
但是这个人从来没有尝过甜味,
那就没有办法证明。
成千上万的逻辑也没有办法证明,
因为他根本没有这种体验。
只有当他自己尝到了这个味道,
当下他就知道什么叫作甜。否则就没办法。

我刚才讲,对什么样的人表达也很重要。
比如说他虽然没有吃过蜂蜜,
但是他尝过其他的甜味,那就可以表达的。
同样的,我们还没有证悟的时候,
用什么样的逻辑都很难表达,
只能大概地了解一下心的本性就是这样,
没有办法直接地证明。所以最后一定要证悟,
这才是很重要。用各种各样的物质、
各种各样的声音来证明道的存在是不太可能的。

“微妙难见”,因为道是我们的心的本性,
非常微妙,非常难见。下面这句话非常重要:
“如人饮水,冷暖自知”。自己饮水的时候,
用不着旁边的人来证明水是冷还是热,
自己已经知道了。如果之前这个人
从来都没有喝过冷水和热水,
那用语言让他明白,
什么叫作热水,什么叫作冷水,
永远都不可能成功的。
因为他根本就没有热或者冷的概念。

如果他没有喝过热水,
但是他喝过其他的类似的东西,
那这样可以逐渐地给他说,
有可能说得清楚一点。
但他根本就没有这样的体验,那就没有办法了。
我们现在对空性、佛性、光明,也只是听说过,
一辈子都没有这方面的体验,
所以用了再多再多的文字和语言,
也没有办法直接表达。
所以我们一定要想办法自己去体会,这很重要。

到最关键的时候,就说不能用语言表达,
是不是一种回避呀?当然不是。
为什么到了关键问题的时候,就推掉,
说语言没办法表达,为什么这样呢?
就是刚才讲的这些原因,我们再重复一遍:
有一个人非常想知道蜂蜜的味道是什么,
但他从来没有尝过甜味,那这种情况下,
根本没有办法让他了解蜂蜜的味道。

同样的,这不是回避,这是没有办法,
不仅仅是心的本性方面,其他方面也如此,
这就是人类语言的局限性。另外一个,
语言本来是在日常生活中起沟通的作用,
它的范围就是日常生活,
现在我们要形容一个完全超越日常生活范畴的东西,
那么语言就更加地无力。因为这些原因,
所以没有办法直接表达。

“不可向人说也”,想说也是没办法说,
说不出来,无法描述。
不仅仅空性这么深奥的东西是这样,
比如想把头疼的感觉表达出来,
如果周边的人从来都不知道什么叫头疼,
也从来没有疼痛过,
那我用什么样的语言都没有用。

所以语言是大家都要有同样的体验,
并且在这个基础上有一个共识。
比如说我们说“天空” 这两个字的时候,
大家要知道是上面的这个虚空;
说“大地”的时候,大家要知道是脚下的大地,
要有这样的约定。
人类祖先的语言是在这样的过程当中逐步形成的。
所以没有体验的人,没有共识的人,
语言是没有用的。

我们学外语,实际上是我们参与他们的约定,
他们用某个词汇的时候,
就是表达应该用这个词去认知某样东西,
单词和物体之间没有别的关系,
就是一个约定而已。空性,
我们没有这样的体验,所以没办法表达。
比如说自己证悟了,
想给别人讲证悟的境界,也讲不出来。

“唯有如来能知”,只有佛彻底地知道心的本性。
“余人天等类,都不觉知”,除了佛以外,
其余的人、天人等等,都不知道心的本性。
我们应该这样理解,除了佛以外,
其他的人或者天人,
不会彻底地了解心的本性。
因为一地菩萨、十地菩萨,
难道他们都不知道心的本性吗?他们是知道的。
所以说彻底的证悟就是佛。

常说空性和佛性不能用语言表达,这是否是一种回避?
慈诚罗珠堪布

“道非声色”,这个道与声音和物质世界
没有任何的关系,它是我们自己的心的本性,
一直存在的。那怎么证明道存在呢?
如果我们没有证悟,这确实不好证明,
因为并不是所有的真理都能表达出来。
表达需要有条件,对什么样的人表达,
用什么东西来表达,这两个条件很重要。

所以,只要我们自己证悟心的本性的话,
那根本就不需要表达,
根本就不需要任何的逻辑和证据,
当下自己就亲身体会到:哦,原来就是这样的!
还没有到这个境界之前,所有的证据都没有用。
比如说我们想给某一个人证明,
蜂蜜的味道是甜的,
但是这个人从来没有尝过甜味,
那就没有办法证明。
成千上万的逻辑也没有办法证明,
因为他根本没有这种体验。
只有当他自己尝到了这个味道,
当下他就知道什么叫作甜。否则就没办法。

另外一个,我刚才讲,
对什么样的人表达也很重要。
比如说他虽然没有吃过蜂蜜,
但是他尝过其他的甜味,那就可以表达的。
同样的,我们还没有证悟的时候
用什么样的逻辑都很难表达,
只能大概地了解一下心的本性就是这样,
没有办法直接地证明。所以最后一定要证悟,
这才是很重要。用各种各样的物质、
各种各样的声音来证明道的存在是不太可能的。

“微妙难见”,因为道是我们的心的本性,
非常微妙,非常难见。下面这句话非常重要:
“如人饮水,冷暖自知”。自己饮水的时候,
用不着旁边的人来证明水是冷还是热,
自己已经知道了。
如果之前这个人从来都没有喝过冷水和热水,
那用语言让他明白,什么叫作热水,
什么叫作冷水,永远都不可能成功的。
因为他根本就没有热或者冷的概念。

如果他没有喝过热水,
但是他喝过其他的类似的东西,
那这样可以逐渐地给他说,
有可能说得清楚一点。
但他根本就没有这样的体验,那就没有办法了。
我们现在对空性、佛性、光明,也只是听说过,
一辈子都没有这方面的体验,
所以用了再多再多的文字和语言,
也没有办法直接表达。
所以我们一定要想办法自己去体会,这很重要。

到最关键的时候,就说不能用语言表达
是不是一种回避呀?当然不是。
为什么到了关键问题的时候,就推掉,
说语言没办法表达,为什么这样呢?
就是刚才讲的这些原因,我们再重复一遍:
有一个人非常想知道蜂蜜的味道是什么,
但他从来没有尝过甜味,那这种情况下,
根本没有办法让他了解蜂蜜的味道。

同样的,这不是回避,这是没有办法,
不仅仅是心的本性方面,其他方面也如此,
这就是人类语言的局限性。另外一个,
语言本来是在日常生活中起沟通的作用,
它的范围就是日常生活
现在我们要形容一个完全超越日常生活范畴的东西
那么语言就更加地无力。因为这些原因,
所以没有办法直接表达。

“不可向人说也”,想说也是没办法说,
说不出来,无法描述。
不仅仅空性这么深奥的东西是这样,
比如想把头疼的感觉表达出来,
如果周边的人从来都不知道什么叫头疼,
也从来没有疼痛过,
那我用什么样的语言都没有用。

所以语言是大家都要有同样的体验,
并且在这个基础上有一个共识。
比如说我们说“天空” 这两个字的时候
大家要知道是上面的这个虚空;
说“大地”的时候,大家要知道是脚下的大地,
要有这样的约定。
人类祖先的语言是在这样的过程当中逐步形成的。
所以没有体验的人,没有共识的人,
语言是没有用的。

我们学外语,实际上是我们参与他们的约定,
他们用某个词汇的时候,
就是表达应该用这个词去认知某样东西,
单词和物体之间没有别的关系,
就是一个约定而已。空性,
我们没有这样的体验,所以没办法表达。
比如说自己证悟了,想给别人讲证悟的境界,
也讲不出来。

“唯有如来能知”,只有佛彻底地知道心的本性。
“余人天等类,都不觉知”,除了佛以外,
其余的人、天人等等,都不知道心的本性。
我们应该这样理解,除了佛以外,
其他的人或者天人,不会彻底地了解心的本性。
因为一地菩萨、十地菩萨,
难道他们都不知道心的本性吗?他们是知道的。
所以说彻底的证悟就是佛。

古代官员,如果一辈子没有被罢过官,或者辞过职,那都不好意思见人!春风得意时,上几年班,不高兴就甩印走人,甚至有的一辈子都不愿意做官,躲到乡间僻野,天天一觉日上三竿。这种生活状态,让今天的人们羡慕得只想哭:老子天天累得像头驴,都躲不过雪片般的账单,他们凭啥这么悠闲?难道古人的书里真有“黄金屋”,真有“颜如玉”?

要弄清楚这个问题,首先要知道古代的经济环境,和现代的区别,可以用一句话说明:古代是自给自足的农耕经济,生活成本极低;现代工业文明带来物质丰富的同时,副作用就是生活成本的提高。

中国从夏商之后,就进入农业文明时代,一直维持到辛亥革命,历时三千年。农耕文化最大的特点,就是封闭式的自给自足的经济模式,社会关系单一,相互依赖性差,生活成本低。占据社会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农民,以种地为生,通常5—10口之家,有几十亩地,一个壮劳力,就可以完成粗放式的农业耕作。那时候的产量虽低,但是正常年份的产出,足够一家吃饱,还能有一些结余,以备灾年。

除了粮食外,房前屋后会种一些蔬菜,养一些家禽牲畜,荒山坡种几棵桑树,养点蚕。男人种地,女人织布操持家业,吃饭穿衣不成问题,无需外界交换。农耕文明还有一个最大的特点,围绕土地的定居生活。定居的流动性差,它带来两个好处,有块地自己盖房,世代居住,房产支出成本低;同时也不需要支付大量的交通费。衣食住行占了古人七八成的支出成本,这些都可以通过自给自足解决了,所以,古人即使兜里没有一分钱,照样生活得很好。

今天是工业文明时代,分工的精细化,导致相互之间的依赖性增加,需求向纵深发展,虽然得到的服务越来越贴心,可是生活成本也必然越来越高。基本上我们每一个人,早上一睁眼就面临每天数百,甚至数千的债务。正因为古人以土地为命根,所以官员们上班后,第一件要做的事,就是把俸禄寄回老家,购置地产。这就是历史上,一自称官员为“士族地主阶级”的原因。

古代土地贵不贵呢?差距很大,各个朝代不一样,丰年和灾年价差十倍以上。比如嘉靖年间,平常一亩地10两银子,灾年1两银子就可以买一亩地,而丰年20两未必买得到。官员俸禄什么水平,够不够置办地产呢?差距也很大。官员待遇最好的宋朝,宰相级别的官员,折合人民币,年薪至少2000万,县令也有200万之巨。也就是说,在宋朝,一位县令一年的年薪,买一两百亩地不成问题。待遇最差的明朝,一品官员年薪约30万,七品官员约3万。很显然,一位县令的收入,放在今天就是贫困户。在古代,这些薪水支付一家人的基本生活费,问题不大,买地根本不可能。

不过,明朝皇帝也意识到官员俸禄太低,所以除了年奉外,还有大量补贴,远远超出工资部分。所以,在明朝,官员置办地业也不成问题,只是数量远不如其他朝代。综合来看,一名官员一年的俸禄,置办10亩地问题不大,几年下来,就可以成为拥有几十亩地的“有产阶级”,甚至小地主。有了这些土地作支撑,官员们即使离职,回到家乡靠自给自足,生活不成问题。假如混到中高级别官员,可能一年的收入就能成为中型地主。加上年节恩赏,和皇帝的其它赏赐,即便一名清官,几年积攒下来一辈子不做官,也足可以活一辈子了。

以上是古代官员们,能够在辞职后正常生活的物质条件:自给自足的低成本生活方式,和在职期间俸禄可以置办一些地产。更重要的是精神层面,我们跟古人不一样的地方,最本质的差异,就在精神层面。按我们今天的生活态度,即便我们一年赚够了一辈子的基本生活费用,有几个人敢辞职去过隐居式的耕读生活?一定是在欲望的刺激下,想赚更多钱,不光不会辞职,还会削尖脑袋往上爬,恨不得活得比皇帝好,恨不得把下辈子的钱都赚够了。

古人难道不知道钱多可以过好日子?显然不是,能促使他们主动隐退的根本,不在于物质条件,而是精神需求。他们懂得“止”,满足了基本条件即可,甚至很多人连基本条件都不具备,就过起了有上顿没下顿的隐居生活。比如庄子,穷得四处跟人借米下锅,却不肯接受楚王的宰相任命。比如陶渊明,在别人救济下生活的他,却写出了不朽诗篇。光武帝刘秀有一个同学兼好友叫严光,刘秀四处张榜“抓”他,把他强行带到京城,请他出来做官,严光坚决不就,弄得刘秀害了一辈子单相思。

古人为什么能做到甘于清贫?答案就在“耕读”的“读”字,“耕”是基本生活条件,“读”是自我修炼,“读”又让“耕”超脱于生存的本源,变成了生活的情趣。所以,古代到处充斥着安贫乐道的精神巨人!

我们今天都物质化了,很多人粗鄙地认为传统文化都是垃圾,于是把宝贵的精神财富丢失,把自己扔进永无休止的物质追求黑洞,活成了陀螺,活成了物质的俘虏,活成了活僵尸!所以,不要说古人比我们幸运,他们生活成本低,即便让你回到古代,你也未必能过上古人悠闲的生活,根子还是在于,你能不能让自己的精神世界足够强大!#历史冷知识##历史文化#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葛洲坝动态#1月5日,由中国能建广西工程局承建的大化都阳54兆瓦风电项目实现全容量并网,迎来新年开门红。】近日,由中国能建中电新能源公司勘察设计的河北沽源24
  • 花叶千年不相见,缘尽缘生舞翩迁,花不解语花颔首,佛度我心佛空叹。花叶千年不相见,缘尽缘生舞翩迁,花不解语花颔首,佛度我心佛空叹。
  • 精品即食吉品鲍 口感肉质细腻 糯香弹牙 鲍汁滴滴香浓 无敌高品质即食鲍鱼,吃过都赞不绝口,回购率100%,各规格现货,下单秒发。[送花花]每100ml/4
  • 善良是一种修养,善待他人就是善待自己,要想得到别人的爱,首先要学会爱别人,一个善良的人一定是温暖的人,乐于助人的人,懂得珍惜和感恩的人。这次买的256一定要好好
  • #一念关山[超话]##刘宇宁宁远舟##刘宇宁0108生日快乐#这女公爵真带劲,我原以为是个花瓶,结果人家几句话就体现出杀伐果断,知道自己手下的骑士有危险,撕掉裙
  • 月光照无眠 |左邓篇|rapper✖歌手|破镜难圆| “left比较想尝试什么风格呢?”综艺节目上,主持人向左航提问。 “比较想尝试…抒情?毕竟从来没试
  • 3、愿新年胜旧年,常安长安 ,有趣有盼,无灾无难![七时吉祥][好运超崽]1、身边碎碎念念的人,也是年年岁岁的人!
  • 「在被描绘和真实之间,在美丽的身体、纺织面料和冰冷坚硬的大理石之间,创造了一种情欲张力。这些在雕塑中逼真无比的面料细节,除了让雕塑的人像灵动鲜活,越发地栩栩如生
  • 虽然复刻版的丹东3235机芯在功能上能够达到原版瑞士原装机芯的水准,但在内部结构、制作工艺等方面仍存在一定差距。一比一精仿劳力士,顾名思义,精仿比高仿工艺更成熟
  • [抱一抱][抱一抱]P8 是哪个深井冰大冬天买榴莲…是我[拜拜][拜拜]又贵又难吃还不新鲜…买的时候根本没看到[拜拜][拜拜]水果还是应季的好。后半段给我哭死哭
  • 沈栀晴傅景深(沈栀晴傅景深最新章节已完结完整版全集大结局)小说全文阅读笔趣阁 ❗书名:《沈栀晴傅景深》 ❗主角;沈栀晴,傅景深 全文请到公#众#号〖度心文楼〗发
  • 无论是犯错的时候、画画糟糕的时候、攀登高山的时候,还是比赛得了第一名的时候……在很多很多开心、悲伤、难过、懊恼、生气等情绪的时候,这些都需要孩子自己去面对。你可
  • -我们看到当莱昂小小身影,踮起脚尖去按门铃时,莱昂内心渴望拥有一个朋友,他想象着如何和他交往、相处,而当真实世界存在这样的同龄人时,他能很轻松的走出家门交个朋友
  • 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
  • ✅最初还有点失落,可能是期盼了太久开板,一上雪感觉雪瘾没有原来大了,好像没有那种惊喜的感觉,我原来明明那么喜欢滑雪的呀,黯然神伤。” 这一刻,我心里有一种强烈的
  • !!
  • 一点儿也挽回不了我们内心的不悦,因为你们连表面功夫都充满功利心,男主粉没见过的照片投稿给yxh,#珠帘玉幕剧组给刘宇宁庆生# 瞬话题拔地而起……再次申明,刘宇宁
  • 不久后,发现贩卖“笑气”利润高、来钱快,儿子也到了该结婚的年纪,马某决定自己“创业”给儿子攒“老婆本”开始向小敏这样的年轻人贩卖“笑气”。2023年2月之后,小
  • 人生無常,世事難料,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何況我們現在也是如此,每一個都有自己的人生劇本,無論當下發生什麼,未來會發生什麼,唯有就是儘可能演好每一場戲。明天
  • 《繁花》原著,最喜欢的还是这段句子:「我们不必再联系了,年纪越长,越觉得孤独,是正常的,独立出生,独立去死。我太好奇了,是什么样的女孩,夺走了我爱了十年的男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