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观建筑师自宅的课告一段落,因为都不能拍照,只能每次回来之后疯狂在笔记本里记下一些平面和打动我的moment。每个房子都很有自己的特性,每个建筑师都对自己的家有很多自己的想法。
图1:这个房子的房主是建筑师和美食家cp。有一点颠覆我对这种house的常规印象,他们把所有的卧室都放在一楼,餐厅厨房起居室放在2楼。因为对他们来说,起居空间是更重要的,也是待的时间更多的,二楼有更好的阳光和风景。这对cp会一起在这里做饭。让我印象很深刻的是这个房子里阳光最好的地方摆放了一张大餐桌,阳光打在上面,成为了这个房子的中心。
图2:房主是一位男建筑师,我觉得他和他的同性伴侣有超强的收集癖和强迫症,所有的领带都在墙上列开,垂下的长度都是一样的。水龙头的角度也都一模一样。笑死。这是一个只有一个卧室的house,而且卧室没有门,他觉得这整座房子就是一个大房间。他对家的想象就是每天早上都想见到阳光,于是有一个认真设计过的露台连着卧室。在他的卧室坐了一个上午,阳光就暖洋洋的打在他的床和领带上。
图3:是图2的一楼。买下这个房子的时候,这里是连通客厅的一个客房。他把屋顶直接拿掉了,做出了一个向天空打开的院子,栽了几棵树。我觉得这在北美的房子里并不常见,但我觉得这感觉却很熟悉。后来想想,大概所有东方的院子都是围合的,向天空打开的。北美的院子大都是大敞开的。
图4:这个建筑师对自宅的设计和想象是从浴室开始的。他做了一个两层通高的浴室,下半层是浴缸,上半层是马桶和洗手台,设计一个花园只为浴室观景用。房子里其他房间都相对拥挤,但浴室是宽裕舒适甚至有些奢侈的。

与人相交,言语温和一点,待人和善一点,在无形之中也是在扩大自己的朋友圈。和谐源于厚道,越精明算计,越会栽跟头,待人厚道,福气不求自来;伤害源于计较,少一些计较,多一点坦诚,以诚相待,才会获得尊重;幸福源于和善,人可以强硬,但不能强势,为人和善,才能打动人心。 ​​​ https://t.cn/R2Wxudt

关于《知觉的世界》的读书笔记
一本可以细读的书~梅洛.庞蒂从人的知觉出发,论述了关于我们对于事物、生活、艺术等各方面的看法。上一次有如此看书体验的是塔可夫斯基的《雕刻时光》,再一次被这种论述的方式所打动。自从前段时间开始接触哲学,自己对于生活的体验以及看待世界的方式都有所改变,这大概就是哲学的魅力吧。看到最后,真心希望哲学能成为每个国家义务教育里的必修课程,就像法国所做的那样,我相信每个人都能从中获得一种新的体验。

摘抄:

在检视了空间之后,让我们着手检视那些填充了空间的物本身。就此,若去查考经典心理学的教科书,我们会发现里面是这么界定物的:先是有一些不同的性质呈现给了不同的感官,然后再由理智的一个综合行为将这些性质统合为一个体系一这就形成了物。例如,柠檬就是这个两头鼓起的椭圆的形状,再加上这个黄黄的颜色,再加上这个凉凉的触感,再加上这个酸酸的味道……然而,这一分析并不能让我们满意,因为我们并没有看到这里有什么是能够把这其中的每一个性质和所有其他的性质统一起来的;而实际上,我们是的的确确地感受到了这一点的:柠檬是个统一的存在,它所有的性质都不过是这统一的存在的不同表现。只要我们还把物体的各种性质看作属于视觉、味觉、触觉等截然分疏的世界的,物体的统一性就一直会是神秘难解的。然而,在这一点上,遵从歌德的指引,现代心理学已经注意到:物体的任何一个性质都远非严格地独立的,而是都拥有一种情感意谓(une signification affective),这情感意谓会将此性质与所有其他感官的情感意谓连结起来。举例说来,正如给房间挑选过壁毯的人都知道的,每种颜色都会氤氲出一种情绪氛围,都会使这壁毯或忧郁或明快,或阴沉或昂扬。既然不仅颜色是如此,既然对于声音和触觉来说亦是如此,那么我们或许就可以说:每一种颜色都对应着某一种声音和温度。正是因此,当向盲人描述一种颜色时,盲人可能会通过把此颜色类比为某种声音来想见此颜色。因为人的经验赋予了性质某种情感意谓,所以一旦我们把一个性质放回到人的经验之中,那么这个性质何以能够和其他那些它原本与之毫无关系的性质发生关联也就变得开始能够被理解了。

在我们试图找回我们在生活的经验中所领会到的那个世界的努力中,所有那些古典的艺术法则都被打破了。关于绘画的古典教条是建立在视角主义之上的。所谓视角主义就是说,比如当画家在面对一片风景时决定只按照最传统的画法把他所看见的在画布上再现出来:画家先是看见了他身边的树,然后他把目光放远,投放到前方的路上,再然后将目光投向更远方的地平线;如此一来,根据目光每次所投注的焦点之不同,其他物体的外观也都随之发生变化。在画布上,画家所试图完成的不过是所有这些各异的视图所折中调和而成的产品,画家不过是在试图给所有这些各异的知觉找到一个公约数,也就是说画家并不是在给出物体呈现给画家的尺寸、颜色和外观,而只是在试图给出物体为传统绘画规则所规定下的尺寸和外观,也就是说,当把目光投注于地平线上某一个固定的点时,当风景画中的一切线条都因而从画家出发奔向这个点时,物体所呈现出的尺寸和外观。如此这般画出来的风景就会显得平静、端严而可敬,因为这些风景是被一个投注于无限远处的目光所固定住的。这些风景是与我有一段距离的,观看者是没有被卷入其中去的,这些风景是彬彬有礼的。观看者的目光从这些画中风景上从容地掠过,这些风景画中不会有任何令人不悦的东西来扰乱观看者那无上的从容安闲。然而,上述方式并非世界实际上呈现给我们的方式。世界实际上是在我们与世界的接触中呈现给我们的,而这与世界的接触正是知觉给予我们的。每时每刻,在我们的目光流转于现实场景中的时候,我们都必然只能从某一个确定的观点出发,而这些前后相继的瞬间之所见,无论是关于哪一个风景区域的,都是不能够简单地相互叠加起来的。画家如果想成功地彻底控制住这一系列的所见并从中提取出一个永恒的、唯一的风景,就不得不破坏掉自然而然的看的方式。比如画家就必须得时不时地眯起一只眼睛,借着铅笔去目测清楚一个细节处看起来到底有多大--然而这种做法难免就会改变这一细节本身--然后把这些都置于一个分析性的看之注视下,并进而在画布上构建对风景的再现。如此这般再现出来的风景完全不符合任何自然而自由的看,这般再现出的风景宰制住了自然的看之动态的开展,并且,这般再现出的风景还取消了这自然的看之律动和生命本身。自塞尚以来,很多画家都开始拒绝再遵从几何视角这一规则,因为他们想要重新抓住并再现出风景在我们眼底下的诞生本身;因为他们不再满足于去做一个分析性的报告,而是想要重新融进并采用知觉经验的“作画法”(“style”)本身。所以,他们的画的不同部分是从不同的出发点来看的,这就会使不仔细的赏画者觉得这些画犯了“视角错误”,然而却会使认真的赏画者觉得:在这些画中,从来没有任何两个物体是同时被看到的;若要在这些画里的不同空间部分之间游动目光,永远都是要耗费时间的;在这些画中,存在不是现成地被给予了的,而是通过时间显现或浮现出来的。

塞尚就曾说我们当能够绘画出树木的气味。在相同的意义上,萨特曾于《存在与虚无》中写道:每一个性质“都在揭示出物的存在”,他接着说道:“柠檬(的黄)贯彻于柠檬的所有性质中,且其每一个性质都是贯穿于所有其他的性质中的。那黄黄的正是柠檬的酸,那酸酸的正是柠檬的黄;我们吃糕点的颜色;而且糕点的味道也在向我们所说的饮食直观揭示着糕点的形状和颜色……泳池中水的流动性、温热感、泛蓝色以及涌
动态,这其中的每一个性质都一下子就在所有其他性质中被呈现出来了。”

每一个物都向我们象征着某种特定的行为,都向我们提示着这一行为,都激发着我们或正面或负面的反应。正因此,从一个人装点布置其居所的方式,从他所喜爱的颜色,从他所爱去散步的地点就可看出此人的品位、性格及面对世界和外部存在的态度。克洛岱尔就曾提到,中国人会用石头建筑园林,其中的一切都干枯而惨淡①。如此这般对环境的石化所透露出的是对生之茵润的否定,也就是说是对死的向往。那些郁结纠缠在我们的梦里的物同样是意味深长的。我们与物的关联并非一种遥远的关联。每一个物都向我们的身体和生活诉说着什么,每一个物都穿着人的品格(顺从、温柔、恶意、抗拒),并且,物反过来也活在我们之中,作为我们所爱或所恨的生活行为的标记。人驻于物,物也驻于人--借用心理分析师的说法就是:物都是情结(complexe)。塞尚亦持此观点,他曾说绘画所力图传达的正是物的“光环”(“halo”)。这也是现代诗人弗朗西斯·蓬热的看法。我们现在就以他为例对此作进一步的说明。萨特曾在一项关于蓬热的研究中写道:“物居住在他那里已经年历岁,物居有着他,物似地衣般覆盖住了他记忆的基底,物就在他那里……他现在努力所要做的就是从自身之深底钓出这些丛生的巨物以使它们出现,而不是对它们作严密细致的观察以确定它们的性质。”比如说水--当然,不仅仅是水,所有的元素都是如此--其本质并不在于它可被观察出的性质,而在于,关于我们它到底向我们说了些什么。
蓬热就是这么评论水的:
“水白、亮、无形、清凉、被动,执拗于它唯一的堕落--重力,用各种绝招完成这种堕落:包抄,穿透,腐蚀,渗透。

堕落同样作用于水的内部:不断地坍塌,每时每刻都在放弃各种形状,一味地卑躬屈膝,四脚八叉地趴伏于地,如尸首,像某些教派的僧侣……

我们几乎可以说水发了疯了,它歇斯底里般地唯重力是从。这个需求控制着它,如同一个根深蒂固的执念……

液体从定义上讲执着于服从重力而不是执着于维持自己的形状。为了服从重力它拒绝一切形状。这一根深蒂固的执念及病态的顾虑使它完全失态……

水的不安定:能感觉出最细微的倾斜变化。连滚带爬地跳下楼梯。活泼快乐,幼稚地顺从。当降低这边的高度以召唤它时,它立马就跟过来了。”
(引于《采取事物的立场》)

① Paul Claudel,Connaissance de IEst(1895-1900),Paris,Mercur
de France,190è; rééd1960p.63:“正如景物之美实非草木和枝叶的颜色所构成,而是由线条与地势之起伏掩映所致,中国人真的会只用石头建园子。如此造园就好比是在雕塑,相形之下,寻常造园法则类于绘画。堆叠山石,以创造人工景观。从确定轮廓和形态来看,用石头似乎要比用植物装点更服帖更适宜它们的层次和外貌的变化令人感觉到高度和深度曲折和突兀”一-编者注。(中译文请参见《认识东方》徐知免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年,第32页。-中译注)

加斯东·巴什拉将这种分析拓展到了所有的元素中。听众诸君会在他一系列关于气、水、火和土的著作中发现这种分析。在这些著作中,巴什拉把每一种元素都看成了某一类人的心灵家园,看成了此类人魂之所牵梦之所萦者,看成了主导此类人生活的那一为其所最钟爱的境域,看成了那赋予此类人以力量和幸福的自然圣礼(sacre-ment naturel)。所有这些研究都有赖于超现实主义。长达三十年,超现实主义力图在我们生活于其中的物体中--尤其是在那些我们失而复得的、弥足珍贵的物件中--寻找那“欲望的催化剂”或者,正如安德烈·布勒东所说,寻找人的欲望于其中显现自身或曰“结晶”的地方。所以说,这是个相当普遍的趋势:不再把物和人之间的关联设想为一个享有着至高权威的精神和一个例如笛卡尔的著名分析中所呈现的蜡之间的那种距离和主宰;而是终于意识到了:这关联并不是那么清楚明白,这关联是一个令人目眩的接近,这接近使我们不能把自己视作与物完全撇清关系的纯粹精神,使我们不能把物界定为与人的性质没有任何瓜葛的纯粹对象。

通过检视知觉的世界,我们到底学到了什么呢?我们学到了:在这个世界里,根本就不可能把物和它的显现方式区分开。诚然,当我像字典那样去定义桌子的时候--三条或四条腿支撑起的一个平面,人们可以在上面吃饭、书写等等--我可能会觉得如此我就抓住了桌子的本质而完全不必在意桌腿的形状、纹饰的风格等等这般伴随性的偶然之处。然而,这样我就不是在知觉了,而是在下定义。与此相反,当我在知觉一张桌子的时候,我不会不在意这桌子实现其作为桌子的功能的方式,而且,正是桌腿每一次承载起桌面的独特方式、正是那从桌脚到桌面抵抗重力的独特运动吸引着我,并使得每张桌子都卓然有别于所有其他的桌子。在这里,没有任何一个细节--从木头的纤维、桌腿的形状、木头的色泽及年龄到印证着木头之年龄的某些涂鸦或磨损--是无关紧要的,而且“桌子”这个意谓之所以吸引我,正是因为它是透过所有这些“细节”显现出来的,因为正是这些细节体现着它在场的样态。然而,一旦我们明白了知觉学派的教导,我们就会发现我们开始懂艺术作品了,因为艺术品也是一个肉身性的总体,在此总体中,意义并不是自由的,而是系于或者说束缚于形形色色的符号以及各种各样的细节的。正是这些符号和细节向我显现了意义,以至于正如被知觉到的物那样,艺术品也是要去看的、要去听的,任何的关于艺术品的定义和分析--无论这分析作为对知觉经验所进行的事后盘点做得有多么完备--都不能取代我对此艺术品所进行的直接感知经验。这一点乍看上去并不是那么明白无疑。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大概所有女生都不缺你的嘴炮式爱情 我喜欢你 我想你了 亲亲抱抱 滚吧哥哥 恶心 我忙我没时间理你而真正喜欢你的人 我说肚子疼他说我给你送eve吧明天早起我给你定
  • 照镜子看到满脸的口红印,我......我不认识这个翻着白眼的坏女银偷偷戴店里的发箍照镜子自拍[允悲]晚上就躺在床上畅聊人生啊 谈彼此的情感经历也是够了……我们总
  • 。其實『Last Letter』的原作、編劇、導演,都是岩井俊二,無論是中國版還是日版。
  • #张艺兴1007生日快乐# 28岁的张艺兴,你好呀去年的今天,你在准备美国出道,我也刚来美国不久,我们都有好大的抱负和理想,又要面对未知的艰难一年过去了,27岁
  • 是啊,又到了秋天,当日苍郁的梧桐,如今就好像上了锈斑,枝头枯叶摇摇欲坠,枝下已在婀娜多姿的开始漫天飞舞,在这秋收的季节他没有结果,却在在默默的接受凋零,或许这是
  • #EXO[超话]#下半年茶蛋回归,演唱会,再搞什么超级满巡演,你玩铁人三项呢?伯贤钟仁还得两边跑,您是觉得快入伍了还得好好压榨一番是吗?
  • 因为在里面你成就了自我,获得了更多的关注和尊重,这,就是无需置疑的价值感。你也一样,在乏味的工作生活中,也会创造独属于自己的小乐子,不管它们多么微小,不管外人看
  • ”偌大的宇宙一带沉醉的安静我心中的太阳始终在发光发热而我似颗小小的行星围绕着它不停地自转不息,公转不停我找到存在的意义因其光而亮因其光热而温暖我又是个真真切切的
  • 忠犬型。哪怕语气不好也不曾有。
  • 这些都是发生在小易身边的事情,有时候你可能觉得自己不会遇到这些坏人,但是防人之心不可无!同时为大家提供一些防骗技能,希望大家转发相告。
  • 妈妈偶尔会因女明星的穿搭而眼前一亮,爸爸会在黄小厨做菜的环节格外专注,我时常会喜不自胜 笑得开怀又大声,耳背的姥爷 无法时时跟上节奏 会跟着傻笑的我咧嘴笑,姥姥
  • #段艺璇[超话]# 蜡烛一晚上忘记吹就烧成这样了消耗是比想象中还要容易的事情可其实 睡着的时候是感受不到香味的吧所以醒来后才会一直可惜这白白的消耗今天阳光好像没
  • 《红薯》我的图一是两支小红薯。它的学名叫番薯。别名很多,各地叫法不一。如红薯,白薯,红苕,山药山芋等等。我们这里,自古以来叫它山芋。这种属于食物类的植物,全国各
  • 此刻……鉴于一直以来某人只把自己当司机的极不负责的陪读行为,这学期果断撸了他的职,“拼一个秋冬春夏,换一个如意初中”说的不只是孩子,以前的周六下午我多半在睡觉,
  • 乃对佛言:于是乎,他对佛说了,若众生诵持大悲神咒者:若有能念〈大悲神咒〉这样的人,于现在生中:在他这一生里头,一切所求,若不果遂者:他所求什么愿力,如果不满他的
  • 【柠檬精们,我们有表情了,让我们随时随地酸[酸][酸][酸]】微博都与时俱进了,你还不知道法语柠檬精怎么说吗?"Citron acide",
  • 好有少年感~好喜欢这个大男孩,哈哈哈哈哈“我只知道在我觉得我看谁都像是情敌的时候,我就完了。”“我有了喜欢的人,同样的校服,同样的鞋子,同一个班,年龄相同”“亲
  • 兼职是蛮累的,是每一件事情都没有简单[吃瓜]生活不易 是真的,也明白爸妈之前的青春都是在为谁忙碌奔波[心](国庆节没有回家…之后会多抽空看看爸妈)希望从此刻起,
  • 她的角色頗具「復仇」色彩,她現在靠著每天都盯著和女兒定裝時拍攝的親密照片入戲,將自己代入自己真的有一個可愛孩子的生活裡。身為人父的鄭人碩很能理解《靈語》片中角色
  • 做了一个无比真实又荒诞的梦,碰到了以前的人,那人偏执疯狂,吓得我在梦里乱窜,茫然走在河上,岸上偏执的人仍在寻找,如恶魔。梦醒后,恍恍惚惚去楼上浇水,看山,看街道